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4334597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73631.X

申请日:

2011.06.24

公开号:

CN102842714A

公开日:

2012.12.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M 4/58登记生效日:2017112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开发区18号街坊河南科隆集团技术管理部变更后权利人:453000 河南新乡市科隆大道61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4/58申请日:20110624|||公开

IPC分类号:

H01M4/58(2010.01)I

主分类号:

H01M4/58

申请人: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永胜; 王宗衡; 孙学磊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开发区18号街坊河南科隆集团技术管理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8

代理人:

张玉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化学电源领域。该材料是符合下面通式的多元磷酸盐:Li1-yFe1-x-yMxTyPO4。制备步骤是: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和碳源按照化学计量比湿法研磨混合、干燥,然后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900℃焙烧;或者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及碳源湿法研磨混合、干燥,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300~700℃预烧,然后将产物及碳源再次湿法研磨混合、干燥,并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900℃焙烧。本发明材料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充放电容量,且能够快速充放电。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简便、经济、适合工业化应用的该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书

1.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符合下面通式的多元磷酸盐:Li1-yFe1-x-yMxTyPO4;其中Fe为+2价,M代表Mg2+、Mn2+、Co2+、Ni2+、Cu2+、Zn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T代表Al3+、Ga3+、In3+、Sc3+、Y3+、Cr3+中的一种或两种,且0.01≤x≤0.1,0.005≤y≤0.05,该磷酸盐同时含有0.5~10%重量的单质碳。2.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是: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和碳源按照化学计量比湿法研磨混合、干燥,然后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900℃焙烧5-6小时;或者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及碳源湿法研磨混合、干燥,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300~700℃预烧30-60分钟,然后将产物及碳源再次湿法研磨混合、干燥,并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900℃焙烧3-4小时。3.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源为含有Mg2+、Mn2+、Co2+、Ni2+、Cu2+、Zn2+中至少两种且不含其它金属离子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有机酸盐或其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源为含有Al3+、Ga3+、In3+、Sc3+、Y3+、Cr3+中的一种或两种且不含其它金属离子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有机酸盐或其混合物。5.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由碳氢或碳氢氧构成的、常温下为固态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中预烧或焙烧时可转变为单质碳。6.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法研磨混合时使用的分散剂为去离子水、酒精或二者任一比例的混合物。7.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所述还原性气氛为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

说明书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
材料的多元磷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高能二次电池,已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
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等新
能源技术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要求,锂离子电池还需要在制造成
本、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有所改进。Goodenough研究小组[J.
Electrochem.Soc.,1997,144(4):1188-1194]报道了具有橄榄石
晶体结构的磷酸盐LiFePO4,该物质在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具
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70mAh/g),并具有结构稳定、原料来源丰富、
对环境无害等优点,所以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该材料的导电
性很差,不能以较大电流密度充放电,且室温下的充放电容量远低于
理论值。为了克服该材料导电性差的缺点,人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Croce等[Electrochem.Solid-State Lett.,2002,5(3):A47-A50]
在制备LiFePO4的过程中掺入了铜粉或银粉,使其导电性得到一定改
善。Chung等[Nature Materials,2002,1:123-128]使用很少量的
高价金属离子取代Li+使LiFePO4的电导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其电
导率提高的原因存在争议。

申请号为02811594.5的中国专利,提出了通式为Li(FexM1yM2z)PO4
的二元、三元和四元锂磷酸盐正极材料。申请号为200510112562.6
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分子式为LiFeP(MxO4-x)的氧位掺杂型磷酸铁锂粉
末的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0510132428.2、200510132429.7、
200510132430.x的中国专利分别涉及分子式为Li1-xTRxFePO4、Li1-xREx
FePO4、LiFeP1-yDyO4的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方法。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二价金属离子取代Fe2+、
同时用三价金属离子取代Fe2+和Li+以对橄榄石结构LiFePO4进行改性
研究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本发明材料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充放电容量,且
能够快速充放电。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简便、经济、适合工
业化应用的该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该材料是符合下面通式的多
元磷酸盐:Li1-yFe1-x-yMxTyPO4;

其中Fe为+2价,M代表Mg2+、Mn2+、Co2+、Ni2+、Cu2+、Zn2+中的两
种或两种以上,T代表Al3+、Ga3+、In3+、Sc3+、Y3+、Cr3+中的一种或两
种,且0.01≤x≤0.1,0.005≤y≤0.05,该磷酸盐同时含
有0.5~10%重量的单质碳。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是:
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和碳源按照化学计量比湿法研磨混
合、干燥,然后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900℃焙烧5-6小时;
或者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及碳源湿法研磨混合、干燥,
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300~700℃预烧30-60分钟,然后将产物
及碳源再次湿法研磨混合、干燥,并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
900℃焙烧3-4小时。

所述M源为含有Mg2+、Mn2+、Co2+、Ni2+、Cu2+、Zn2+中至少两种且
不含其它金属离子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有机酸盐或其混合
物。

所述T源为含有Al3+、Ga3+、In3+、Sc3+、Y3+、Cr3+中的一种或两种
且不含其它金属离子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有机酸盐或其混
合物。

所述碳源为由碳氢或碳氢氧构成的、常温下为固态的有机物,该
有机物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中预烧或焙烧时可转变为单质碳。

湿法研磨混合时使用的分散剂为去离子水、酒精或二者任一比例
的混合物。

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所述还原性气氛为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多种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明显
改善了磷酸盐材料的导电性,室温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40~155
mAh/g,且能够快速充放电。(2)所述磷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
程短,操作简便,并成本低、污染少,适合工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实施例1~4所制备的含碳的多元磷酸盐粉体材料的
X射线衍射图谱,采用Cu Kα辐射,λ=0.154056nm。

图2为按照实施例1所组装扣式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曲线。

图3为按照实施例1所组装扣式电池在1C下反复充放电的测试
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释本发明。

实施例1

Li0.98Fe0.96Mg0.01Zn0.01Al0.02PO4/C的制备

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Li2CO3 36.206g、F2O3 76.656g、Mg(OH)2
0.583g、Zn(OH)2 0.994g、Al(OH)3 1.560g、NH4H2PO4 115.025g并倒
入玛瑙球磨罐内,并加入葡糖糖14.672g、酒精200ml,以400rpm的
转速在行星式球磨机上研磨混合5h,然后在70℃下真空烘干并装入
瓷舟内,在通有高纯氮气的管式电阻炉中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
700℃,并保温10h。随炉冷却后用研钵稍加研磨并过200目筛,即
为含碳的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

图1中的A图谱为本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说明其具有橄榄石
型LiFePO4的晶体结构,且未见杂质相的衍射峰。用碳硫分析仪测得
其碳含量为2.1%。

将此磷酸盐材料、乙炔黑、PVDF按质量比90∶5∶5称取并用NPM
调成浆料,均匀涂覆于铝箔集流体上,并烘干、滚压,制成厚度约
120μm的正极片。从中冲出直径15mm的圆片作为正极,以金属锂片
为负极、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1mol/L LiPF6/EC+DMC(体积比1∶
1)溶液为电解液,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25型扣式电池。

将电池搁置5h,然后在室温下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图2为扣
式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曲线,本样品以0.1C(即15mA/g)放电
的克容量为155mAh/g,以0.2C放电的克容量为153mAh/g,以0.5C
放电的克容量为147mAh/g,以1C放电的克容量为140mAh/g。

图3为对扣式电池在1C下反复充放电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其
可逆容量在多次循环后没有损失,说明所得磷酸盐材料具有优异的充
放电可逆性。

实施例2

Li0.99Fe0.97Ni0.01Cu0.01Cr0.01PO4/C的制备

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LiOH·H2O 41.543g、FeC2O4·2H2O
174.513g、Ni(CH3COO)2·4H2O 2.488g、Cu(CH3COO)2·H2O 1.996g、
Cr(CH3COO)3 2.291g、NH4H2PO4 115.025g并倒入玛瑙球磨罐内,加入
酒精300ml,球磨3h后烘干,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以400℃预烧
5h,冷却后加入20.172g蔗糖、50ml去离子水、150ml酒精,再次
球磨3h并烘干,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以650℃焙烧12h。随炉冷却
后用研钵稍加研磨并过200目筛,即为含碳的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

图1中的B图谱为本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也具有橄榄石型晶
体结构,且未见杂质相的衍射峰。用碳硫分析仪测得其碳含量为3.7%。
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过程同实施例1,1C放电的可逆容量为
142mAh/g。

实施例3

Li0.99Fe0.97Mn0.01Ni0.01In0.01PO4/C的制备

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LiOH·H2O 41.543g、F2O3 77.455g、
Mn(CH3COO)2·4H2O 2.451g、Ni(CH3COO)2·4H2O 2.488g、In(OH)3 1.658g、
(NH4)2HPO4 132.056g并倒入玛瑙球磨罐内,并加入蔗糖15.853g、酒
精250ml,以400rpm的转速在行星式球磨机上研磨混合5h,烘干后
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以720℃焙烧15h。随炉冷却后用研钵稍加研
磨并过200目筛,即为含碳的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

图1中的C图谱为本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说明其具有橄榄石
型LiFePO4的晶体结构,且未见杂质相的衍射峰。用碳硫分析仪测得
其碳含量为2.6%。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过程同实施例1,1C放电的
可逆容量为139mAh/g。

实施例4

Li0.98Fe0.96Cu0.01Zn0.01Al0.01Cr0.01PO4/C的制备

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Li2CO3 36.206g、Fe3O4 74.090g、
Cu(CH3COO)2·H2O 1.996g、Zn(OH)2 0.994g、Al(OH)3 1.560g、Cr(CH3COO)3
2.291g、(NH4)2HPO4 132.056g并倒入玛瑙球磨罐内,并加入葡糖糖
14.672g、酒精250ml,球磨5h后烘干,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以700
℃焙烧12h。随炉冷却后用研钵稍加研磨并过200目筛,即为含碳的
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

图1中的D图谱为本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也具有橄榄石型晶
体结构,且未见杂质相的衍射峰。用碳硫分析仪测得其碳含量为2.0%。
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过程同实施例1,1C放电的可逆容量为
141mAh/g。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
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
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271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 C N 1 0 2 8 4 2 7 1 4 A *CN102842714A* (21)申请号 201110173631.X (22)申请日 2011.06.24 H01M 4/58(2010.01) (71)申请人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开发区18号街 坊河南科隆集团技术管理部 (72)发明人张永胜 王宗衡 孙学磊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58 代理人张玉梅 (54) 发明名称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 (57) 摘。

2、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 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化学电源 领域。该材料是符合下面通式的多元磷酸盐: Li 1-y Fe 1-x-y M x T y PO 4 。制备步骤是:将锂源、铁源、M 源、T源、磷源和碳源按照化学计量比湿法研磨混 合、干燥,然后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 900焙烧;或者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及 碳源湿法研磨混合、干燥,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 以300700预烧,然后将产物及碳源再次湿 法研磨混合、干燥,并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 500900焙烧。本发明材料在常温下具有良好 的导电性和较高的充放电容量,且能够快速充放 电。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

3、提供一种简便、经济、适 合工业化应用的该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页 2 1.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符合下面通式的多元磷 酸盐:Li 1-y Fe 1-x-y M x T y PO 4 ; 其中Fe为+2价,M代表Mg 2+ 、Mn 2+ 、Co 2+ 、Ni 2+ 、Cu 2+ 、Zn 2+ 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T代表 Al 3+ 、Ga 3+ 、In 3+ 、Sc 3+ 、Y 3+ 。

4、、Cr 3+ 中的一种或两种,且0.01x0.1,0.005y0.05,该磷 酸盐同时含有0.510重量的单质碳。 2.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是:将锂源、 铁源、M源、T源、磷源和碳源按照化学计量比湿法研磨混合、干燥,然后在惰性或还原性气 氛中以500900焙烧5-6小时;或者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及碳源湿法研磨混合、 干燥,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300700预烧30-60分钟,然后将产物及碳源再次湿法 研磨混合、干燥,并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900焙烧3-4小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所 述M源为含有Mg 2+ 、Mn 2+ 、Co 2+ 、Ni 2+ 、Cu 2+ 、Zn 2+ 中至少两种且不含其它金属离子的氧化物、氢 氧化物、碳酸盐、有机酸盐或其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T源为含有Al 3+ 、Ga 3+ 、In 3+ 、Sc 3+ 、Y 3+ 、Cr 3+ 中的一种或两种且不含其它金属离子的氧化物、 氢氧化物、碳酸盐、有机酸盐或其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碳源为由碳氢或碳氢氧构成的、常温下为固态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性 气氛中预烧。

6、或焙烧时可转变为单质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湿 法研磨混合时使用的分散剂为去离子水、酒精或二者任一比例的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所述还原性气氛为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2714 A 1/3页 3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多元磷酸 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高能二次电池,已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

7、便携式电子 产品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技术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要 求,锂离子电池还需要在制造成本、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有所改进。Goodenough研究 小组J.Electrochem.Soc.,1997,144(4):1188-1194报道了具有橄榄石晶体结构的磷酸 盐LiFePO 4 ,该物质在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70mAh/g),并具 有结构稳定、原料来源丰富、对环境无害等优点,所以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该材料 的导电性很差,不能以较大电流密度充放电,且室温下的充放电容量远低于理论值。为了 克服该材料导电性差的缺点,人们进行了多。

8、种尝试。Croce等Electrochem.Solid-State Lett.,2002,5(3):A47-A50在制备LiFePO 4 的过程中掺入了铜粉或银粉,使其导电性得到 一定改善。Chung等Nature Materials,2002,1:123-128使用很少量的高价金属离子取 代Li + 使LiFePO 4 的电导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其电导率提高的原因存在争议。 0003 申请号为02811594.5的中国专利,提出了通式为Li(Fe x M 1 y M 2 z )PO 4 的二元、三 元和四元锂磷酸盐正极材料。申请号为200510112562.6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分子式 为L。

9、iFeP(M x O 4-x )的氧位掺杂型磷酸铁锂粉末的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0510132428.2、 200510132429.7、200510132430.x的中国专利分别涉及分子式为Li 1-x TR x FePO 4 、 Li 1-x RE x FePO 4 、LiFeP 1-y D y O 4 的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方法。 0004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二价金属离子取代Fe 2+ 、同时用三价金属离 子取代Fe 2+ 和Li + 以对橄榄石结构LiFePO 4 进行改性研究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材。

10、料在 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充放电容量,且能够快速充放电。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 提供一种简便、经济、适合工业化应用的该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该材料是符合下面通式的多元磷酸盐: Li 1-y Fe 1-x-y M x T y PO 4 ; 0008 其中Fe为+2价,M代表Mg 2+ 、Mn 2+ 、Co 2+ 、Ni 2+ 、Cu 2+ 、Zn 2+ 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T代 表Al 3+ 、Ga 3+ 、In 3+ 、Sc 3+ 、Y 3+ 、Cr 3+ 中的一种或两种,且0.01x0.。

11、1,0.005y0.05, 该磷酸盐同时含有0.510重量的单质碳。 0009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是:将锂源、铁源、M 源、T源、磷源和碳源按照化学计量比湿法研磨混合、干燥,然后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 说 明 书CN 102842714 A 2/3页 4 500900焙烧5-6小时;或者将锂源、铁源、M源、T源、磷源及碳源湿法研磨混合、干燥, 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300700预烧30-60分钟,然后将产物及碳源再次湿法研磨混 合、干燥,并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以500900焙烧3-4小时。 0010 所述M源为含有Mg 2+ 、Mn 2+ 、Co 2+ 、Ni 。

12、2+ 、Cu 2+ 、Zn 2+ 中至少两种且不含其它金属离子的 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有机酸盐或其混合物。 0011 所述T源为含有Al 3+ 、Ga 3+ 、In 3+ 、Sc 3+ 、Y 3+ 、Cr 3+ 中的一种或两种且不含其它金属离 子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有机酸盐或其混合物。 0012 所述碳源为由碳氢或碳氢氧构成的、常温下为固态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在惰性气 氛或还原性气氛中预烧或焙烧时可转变为单质碳。 0013 湿法研磨混合时使用的分散剂为去离子水、酒精或二者任一比例的混合物。 0014 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所述还原性气氛为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

13、果是:(1)由于多种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明显改善了磷酸盐材 料的导电性,室温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40155mAh/g,且能够快速充放电。(2)所述磷 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并成本低、污染少,适合工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按照实施例14所制备的含碳的多元磷酸盐粉体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 采用Cu K 辐射,0.154056nm。 0017 图2为按照实施例1所组装扣式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曲线。 0018 图3为按照实施例1所组装扣式电池在1C下反复充放电的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释本发明。 0020 实施例1 0021 。

14、Li 0.98 Fe 0.96 Mg 0.01 Zn 0.01 Al 0.02 PO 4 /C的制备 0022 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Li 2 CO 3 36.206g、F 2 O 3 76.656g、Mg(OH) 2 0.583g、Zn(OH) 2 0.994g、Al(OH) 3 1.560g、NH 4 H 2 PO 4 115.025g并倒入玛瑙球磨罐内,并加入葡糖糖14.672g、 酒精200ml,以400rpm的转速在行星式球磨机上研磨混合5h,然后在70下真空烘干并装 入瓷舟内,在通有高纯氮气的管式电阻炉中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700,并保温10h。 随炉冷却后用研钵稍加研磨并过2。

15、00目筛,即为含碳的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 0023 图1中的A图谱为本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说明其具有橄榄石型LiFePO 4 的晶 体结构,且未见杂质相的衍射峰。用碳硫分析仪测得其碳含量为2.1。 0024 将此磷酸盐材料、乙炔黑、PVDF按质量比9055称取并用NPM调成浆料,均 匀涂覆于铝箔集流体上,并烘干、滚压,制成厚度约120m的正极片。从中冲出直径15mm 的圆片作为正极,以金属锂片为负极、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1mol/L LiPF6/EC+DMC(体积比 11)溶液为电解液,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25型扣式电池。 0025 将电池搁置5h,然后在室温下进行恒流充放电测。

16、试。图2为扣式电池在不同倍率 下的放电曲线,本样品以0.1C(即15mA/g)放电的克容量为155mAh/g,以0.2C放电的克容 量为153mAh/g,以0.5C放电的克容量为147mAh/g,以1C放电的克容量为140mAh/g。 说 明 书CN 102842714 A 3/3页 5 0026 图3为对扣式电池在1C下反复充放电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其可逆容量在多次循 环后没有损失,说明所得磷酸盐材料具有优异的充放电可逆性。 0027 实施例2 0028 Li 0.99 Fe 0.97 Ni 0.01 Cu 0.01 Cr 0.01 PO 4 /C的制备 0029 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Li。

17、OHH 2 O 41.543g、FeC 2 O 4 2H 2 O174.513g、 Ni(CH 3 COO) 2 4H 2 O 2.488g、Cu(CH 3 COO) 2 H 2 O 1.996g、Cr(CH 3 COO) 3 2.291g、NH 4 H 2 PO 4 115.025g并倒入玛瑙球磨罐内,加入酒精300ml,球磨3h后烘干,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以 400预烧5h,冷却后加入20.172g蔗糖、50ml去离子水、150ml酒精,再次球磨3h并烘干, 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以650焙烧12h。随炉冷却后用研钵稍加研磨并过200目筛,即为 含碳的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 0030 图1中的。

18、B图谱为本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也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且未见杂 质相的衍射峰。用碳硫分析仪测得其碳含量为3.7。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过程同实施例 1,1C放电的可逆容量为142mAh/g。 0031 实施例3 0032 Li 0.99 Fe 0.97 Mn 0.01 Ni 0.01 In 0.01 PO 4 /C的制备 0033 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LiOHH 2 O 41.543g、F 2 O 3 77.455g、Mn(CH 3 COO) 2 4H 2 O 2.451g、Ni(CH 3 COO) 2 4H 2 O 2.488g、In(OH) 3 1.658g、(NH 4 ) 2 HPO 4。

19、 132.056g并倒入玛瑙球磨 罐内,并加入蔗糖15.853g、酒精250ml,以400rpm的转速在行星式球磨机上研磨混合5h,烘 干后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以720焙烧15h。随炉冷却后用研钵稍加研磨并过200目筛, 即为含碳的多元磷酸盐正极材料。 0034 图1中的C图谱为本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说明其具有橄榄石型LiFePO 4 的晶 体结构,且未见杂质相的衍射峰。用碳硫分析仪测得其碳含量为2.6。其电化学性能的测 试过程同实施例1,1C放电的可逆容量为139mAh/g。 0035 实施例4 0036 Li 0.98 Fe 0.96 Cu 0.01 Zn 0.01 Al 0.01 Cr。

20、 0.01 PO 4 /C的制备 0037 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Li 2 CO 3 36.206g、Fe 3 O 4 74.090g、Cu(CH 3 COO) 2 H 2 O 1.996g、Zn(OH) 2 0.994g、Al(OH) 3 1.560g、Cr(CH 3 COO) 3 2.291g、(NH 4 ) 2 HPO 4 132.056g并倒 入玛瑙球磨罐内,并加入葡糖糖14.672g、酒精250ml,球磨5h后烘干,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 中以700焙烧12h。随炉冷却后用研钵稍加研磨并过200目筛,即为含碳的多元磷酸盐正 极材料。 0038 图1中的D图谱为本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也具。

21、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且未见杂 质相的衍射峰。用碳硫分析仪测得其碳含量为2.0。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过程同实施例 1,1C放电的可逆容量为141mAh/g。 0039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 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 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 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 明 书CN 102842714 A 1/3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14 A 2/3页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14 A 3/3页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714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