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自对准金属氧化物TFT.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自对准金属氧化物TFT.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055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4.04 C N 1 0 2 4 0 5 5 1 7 A *CN102405517A* (21)申请号 201080017247.4 (22)申请日 2010.03.12 12/427,200 2009.04.21 US H01L 21/336(2006.01) H01L 29/786(2006.01) (71)申请人希百特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72)发明人谢泉隆 俞钢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刘慧 杨青 (54) 发明名称 双重自对准金属氧化物T。
2、FT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在透明衬底上制造金属氧化物 TFT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衬底的正面上 布置不透明栅极金属区域,沉积覆盖所述栅极金 属和周围区域的透明栅极电介质层和透明金属氧 化物半导体层,在所述半导体材料上沉积透明钝 化材料,在所述钝化材料上沉积光致抗蚀剂,曝光 和显影所述光致抗蚀剂以除去被曝光部分,蚀刻 所述钝化材料以留下界定沟道区域的钝化区域, 在所述钝化区域上方沉积透明导电材料,在导电 材料上方沉积光致抗蚀剂,曝光和显影所述光致 抗蚀剂以除去未曝光的部分,和蚀刻所述导电材 料以在沟道区域的相对侧上留下源极区域和漏极 区域。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
3、入国家阶段日 2011.10.18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0/027162 2010.03.12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0/123633 EN 2010.10.28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CN 102405521 A 1/3页 2 1.在透明衬底上制造金属氧化物TFT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正面和背面的透明衬底; 在衬底的正面上布置不透明栅极金属,以界定TFT的栅极区域; 在衬底的正面上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透明栅极电介质层,。
4、并在透明栅极电 介质层的表面上沉积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 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上沉积钝化材料层; 从衬底的背面将部分钝化材料层曝光,并除去钝化材料层的被曝光部分,留下覆盖栅 极区域并界定TFT的沟道区域的钝化区域;和 利用对从衬底的背面曝光是不透明的栅极金属作为掩模,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 上沉积导电材料,以在沟道区域的相对侧上形成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钝化材料层的步骤包括沉积和加工正型光致抗蚀 剂层。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钝化材料层的步骤包括沉积和加工作为钝化材料 层的可图形化材料。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导电材料的步骤。
5、包括使用减成法和加成法之一。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减成法沉积导电材料的步骤包括沉积透明导电材 料层。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透明导电材料层的步骤包括沉积透明导电金属氧 化物、透明薄金属层和透明有机层中的一种。 7.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减成法沉积导电材料的步骤包括在透明导电材料 层的表面上沉积负型光致抗蚀剂的涂层。 8.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加成法沉积导电材料的步骤包括下列的一种:选 择性沉积Pt、Pd和Au之一;和包括沉积被包埋在负型光聚合物基质中的导电纳米粒子并曝 光和显影该负型光聚合物基质的过程。 9.在透明衬底上制造金属氧化物TFT的方法,包括。
6、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正面和背面的透明衬底; 在衬底的正面上布置不透明栅极金属,以界定TFT的栅极区域; 在衬底的正面上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透明栅极电介质层,并在透明栅极电 介质层的表面上沉积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 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上沉积透明钝化材料层; 在钝化材料层上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第一光致抗蚀剂层; 从衬底的背面将部分第一光致抗蚀剂层曝光并显影第一光致抗蚀剂层以除去第一光 致抗蚀剂层的被曝光部分,形成第二蚀刻掩模; 利用对从衬底的背面曝光是不透明的第二蚀刻掩模,除去部分钝化材料层,留下覆盖 栅极区域并界定TFT的沟道区域的钝化区域,并除去第二蚀刻掩模;和 在。
7、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上方沉积导电材料,并加工该导电材料以在沟道区域 的相对侧上提供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光致抗蚀剂层是正型光致抗蚀剂。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部分第一光致抗蚀剂层曝光的步骤包括使用不透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2/3页 3 明栅极金属作为第一自对准掩模。 12.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透明钝化材料层的步骤包括下列的一种:聚合物 PMG1和旋涂式玻璃之一的旋涂、喷涂、和狭缝涂布,MgF 2 、TaO和SiO 2 的热蒸发。 13.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透明金。
8、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的步骤包括沉积 下列的一种:ZnO、InO、AlZnO、ZnInO、InAlZnO、InGaZnO、ZnSnO、GaSnO、InGaCuO、InCuO和 AlCuO。 14.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除去部分钝化材料层的步骤包括蚀刻该钝化材料层。 15.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导电材料的步骤包括使用减成法和加成法之一。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减成法沉积导电材料的步骤包括沉积透明导电 材料层。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透明导电材料层的步骤包括沉积透明导电金属 氧化物、透明薄金属层和透明有机层中的一种。 18.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
9、减成法沉积导电材料的步骤包括在透明导电材 料层的表面上沉积负型光致抗蚀剂的涂层。 19.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加成法沉积导电材料的步骤包括下列的一种: 选择性沉积Pt、Pd和Au之一;和包括沉积被包埋在负型光聚合物基质中的导电纳米粒子并 曝光和显影该负型光聚合物基质的过程。 20.在透明衬底上制造金属氧化物TFT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正面和背面的透明衬底; 在衬底的正面上布置不透明栅极金属,以界定TFT的栅极区域; 在衬底的正面上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透明栅极电介质层,并在透明栅极电 介质层的表面上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 在金属氧化物。
10、半导体材料层上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透明钝化材料层; 在透明钝化材料层上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正型光致抗蚀剂层; 使用不透明栅极金属作为第一自对准掩模,从衬底的背面将部分正型光致抗蚀剂层 曝光,并显影该正型光致抗蚀剂层以除去该正型光致抗蚀剂层的被曝光部分,形成蚀刻掩 模; 蚀刻钝化材料层以留下覆盖栅极区域并界定TFT的沟道区域的钝化区域,和除去蚀刻 掩模; 在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的钝化区域和被曝光部分上方沉积透明导电材料 层; 在透明导电材料层上方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负型光致抗蚀剂层; 使用不透明栅极金属作为第二对准掩模,从衬底的背面将部分负型光致抗蚀剂层曝 光,并显。
11、影该负型光致抗蚀剂层以除去该负型光致抗蚀剂层的未曝光部分,形成蚀刻掩模; 和 蚀刻透明导电材料层,以在沟道区域的相对侧上留下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透明钝化材料层的步骤包括下列的一种:聚合 物PMG1和旋涂式玻璃之一的旋涂、喷涂、和狭缝涂布,MgF 2 、TaO或SiO 2 的热蒸发。 22.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除去部分透明导电材料层的步骤包括蚀刻该透明导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3/3页 4 电材料层。 23.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沉积透明导电材料的步骤包括沉积透明导电金属氧 化物、透明薄。
12、金属层和透明有机层中的一种。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1/5页 5 双重自对准金属氧化物 TFT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总地涉及金属氧化物TFT的双重自对准制造以免去临界对准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OTFT)作为用于大面积应用例如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 极管(AMOLED)的高性能TFT背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参见例如2008年7月23日提交的 标题为“Active Matrix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源矩阵发光显示器)”的共同待决美 国专利申请,该申请在此合并作为参考。这些大面积应用中。
13、有许多使用了玻璃或塑料衬底。 为了在大面积上以低成本产生TFT,利用低成本平版印刷工具例如接近式/投影式对准器 而不是更昂贵的步进工具是有利的。此外,由于衬底在加工中变形(玻璃由于高温处理而 变形、或塑料衬底由于化学和热处理而变形),所以必须解决对准的问题。典型地,由于变形 引起的未对准随着曝光区域的尺寸而增加。补偿变形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在衬底上执行多次 曝光、然后将多个图形拼接在一起,从而减小曝光区域。但是,由于低通量和高拼接成本,这 种方法显著增加了制造成本。 0003 得到没有临界对准步骤的自对准方法将是高度有利的。 0004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制造自对准金属氧化物TFT的新的改进方。
14、法。 0005 发明概述 0006 简单说,为了达到本发明根据其优选实施方案的期望目标,提供了使用双重自对 准步骤在透明衬底上制造金属氧化物TF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柔性或刚性、 具有正面和背面的透明衬底并将不透明的栅极金属布置在所述衬底的正面上以界定TFT 的栅极区域。在衬底的正面上沉积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透明栅极电介质层,并在所 述透明栅极电介质层的表面上沉积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然后通过减成或加成法 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层上布置钝化材料,留下覆盖栅极区域并界定TFT的沟道区 域的钝化区域。在减成法中,一些步骤包括在覆盖栅极金属和周围区域的透明钝化材料层 上沉积。
15、第一正型光致抗蚀剂层,从衬底的背面将部分第一光致抗蚀剂层曝光并显影第一光 致抗蚀剂层以除去第一光致抗蚀剂层的被曝光部分以形成蚀刻掩模,以及除去部分钝化材 料层和除去蚀刻掩模。在加成法中,直接曝光钝化层,除去被曝光部分并保留未曝光部分。 然后通过减成和加成法之一在所述钝化区域上形成透明导电材料层,以在沟道区域的相对 侧上留下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减成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透明导电材料层上沉积第二负型 光致抗蚀剂层,从衬底的背面将部分第二光致抗蚀剂层曝光并显影所述第二光致抗蚀剂层 以除去第二光致抗蚀剂层的未曝光部分以形成蚀刻掩模,和通过蚀刻等除去部分透明导电 材料层。要理解,透明导电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氧化。
16、物、薄金属层等,或在一些具体应用中包 括透明有机材料层。加成法包括选择性地直接沉积导电材料。 附图说明 000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从下面结合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将很 说 明 书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2/5页 6 容易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以及更具体的目标和优点,所述图中: 0008 图1绘出了依照本发明制造TFT的第一阶段或期; 0009 图2绘出了依照本发明制造TFT的第二阶段或期; 0010 图3绘出了依照本发明制造TFT的第三阶段或期;和 0011 图4绘出了依照本发明制造TFT的放大的最终阶段或期。 0012 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
17、说明 0013 现在转向图,为了简短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首先注意图4。图4绘出的装置是底 部栅极和顶部源极/漏极的金属氧化物TFT,标注为10。TFT 10包括衬底12,衬底12之上 具有图形化的栅极金属14。栅极电介质层16沉积在栅极金属14之上,半导体有源层18沉 积在电介质层16之上,从而将有源层18与栅极金属14隔离。钝化区域20在有源层18上 图形化,以及在有源层18的上表面上的钝化区域20的相对侧上形成源极/漏极区域22。 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空间界定TFT 10的导电沟道,标注为24。 0014 在制造TFT 10的现有技术方法中,两个临界对准步骤是普遍的。第一个临界对准 步骤在钝化。
18、区域20(沟道保护层)和栅极金属14之间。栅极金属14应该略大于钝化区域 20,指示为重叠区d1,其中d10。第二个临界对准在源极/漏极22和钝化区域20的图 形之间。在源极/漏极区域22和钝化区域20之间应该有轻度重叠,指示为重叠区d2,其 中d20,以致在形成源极/漏极区域22期间蚀刻源极/漏极导体(即源极/漏极22之 间的沟道空间)不会影响有源层18。也就是通过重叠d2来防止蚀刻剂能够绕过钝化区域 20的边缘周围并到达有源层18的可能性。要理解,任何对准图形化都包括一些容差,而且 制造过程包括一些变形容差。 0015 因此,为了制成沟道长度L(一般是钝化区域20的水平宽度),源极和漏极之。
19、间的 距离应该小于(L-2xd2)。在L的这种关系或说明中,d2包括任何对准和变形容差。此外, 栅极金属14的水平宽度应该大于(L+2xd1)。在L的这种关系或说明中,d1包括任何对准 和变形容差。因此,重叠d1和d2的值取决于对准工具(即对准容差)和在制造过程期间衬 底变形的量。对于低成本工具,重叠d1和d2相对大,不加衬底变形的贡献,为大约5微米。 对于10ppm的衬底变形而言,50cm的区域尺寸可以对容差贡献另一个5微米。目前希望制 造沟道长度小到10微米或小于10微米的TFT。但是,使用上面描述的用低成本工具和具有 大区域尺寸的现有技术制造方法,不可能形成10微米的沟道长度,或者说,因。
20、为重叠d1和 d2中所包括的对准/变形容差,10微米的源极/漏极间距将产生等于30微米的L。 0016 为了了解本发明的双重自对准方法,图1至4图解了依照本发明制造的实施方案 中的顺序步骤。具体转向图1,绘出了透明衬底12,其可以是任何对自对准过程中所用的幅 射(即自对准曝光)波长是透明的便利材料,例如玻璃、塑料等等。贯穿本公开内容,术语 “透明”和“不透明”是指正讨论或描述的材料对于自对准过程中所用的幅射(即曝光)波长 是可透过的或不可透过的。栅极金属层14通过任何方便的手段在衬底12的上表面上图形 化。因为栅极金属层14的位置实际上不是临界的,因此可以使用任何非临界图形化技术都 可以使用。。
2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除了用接近式或投影式工具形成栅极金属层14以外或 代替它们,可以用上述各种印刷方法的任一种、包括刻印或胶版印刷来形成栅极层。而且, 栅极金属14是不透明的导电金属,其不会透过自对准过程中所用的幅射波长。虽然,为了 理解方便起见,绘出的是单个栅极金属14,但要清楚这可能代表用于底板或其它大面积应 说 明 书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3/5页 7 用中的一个或多个(甚至所有)TFT。 0017 在栅极金属14和周围区域上方形成栅极电介质材料的薄层16。为了本公开内容 的目的,术语“周围区域”至少包括图中绘出的区域(即栅极区域和沟道区域以及源极。
22、/漏 极区域)。同样,层16可以是覆盖整个大面积应用的覆盖层,并且不要求对准。栅极电介 质材料可以是提供TFT运行所希望的介电常数的任何方便的材料,并且对于自对准过程中 所用的幅射波长是透明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层18沉积在层16的上表面上。金属氧化物 层18对于自对准过程中所用的幅射波长的透明的。透明金属氧化物的一些典型实例包括 ZnO、InO、AlZnO、ZnInO、InAlZnO、InGaZnO、ZnSnO、GaSnO、InGaCuO、InCuO、AlCuO等。如上 面描述的共同待决专利申请中所解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可以是无定形物或多晶,但是优 选是无定形的。主要取决于最终产品,层18可以。
23、是覆盖层,或者它可以任选被图形化。 0018 然后在层18之上沉积钝化层,钝化层对于自对准过程中所用的幅射波长是透明 的。优选,对钝化层的限制条件是所述钝化层应该极少有与下面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层18 发生化学相互作用。这种特征的实例和说明参见2008年7月16日提交的共同待决美国专 利申请,标题为“Metal Oxide TFT with Improved Carrier Mobility(载流子迁移率提 高的金属氧化物TFT)”,序号12/173,995,该申请合并在此作为参考。可以通过涂层方法 (例如旋涂、狭缝涂布、喷涂等等)进行加工的钝化材料的实例包括聚合物PMG1、聚苯乙烯、 PMMA。
24、、聚乙烯和旋涂式玻璃。可以通过真空沉积(例如热蒸发或溅射)进行加工的钝化材 料的实例包括MgF 2 、TaO、SiO 2 等。 0019 一旦钝化层被沉积,通过例如旋涂、狭缝涂布、喷涂等等在其上布置正型光致抗蚀 剂层30。然后从背部(背面,图1中衬底12下面,箭头32所示)将光致抗蚀剂层30曝光。 因为除了栅极金属之外的所有材料都对曝光用的光是透明的,因此栅极金属14将作为用 于钝化区域20的对准的掩模。因此,光致抗蚀剂层30经过曝光和显影,形成掩模,用于将 钝化层蚀刻成覆盖栅极金属14的钝化区域20。如图1所绘,因为正型光致抗蚀剂的曝光部 分分解或解离(相对于未曝光部分发生改变),允许在显影。
25、阶段相对容易地除去被曝光区 域,从而除去光致抗蚀剂层33的所有被曝光部分。可以使用第一光致抗蚀剂作为掩模,通 常用对下面的表面没有影响的光蚀刻剂或其它溶解材料,将被曝光区域上方的钝化材料蚀 刻掉。 0020 在一种备选方法中,钝化层可以包括可图形化材料,例如正型光致抗蚀剂、PMGI、 包埋在正型感光聚合物中的绝缘性纳米粒子等等。涂料业有经验者知道的UV可分解涂 料也可以用于形成钝化层20。在这种备选方法中,钝化层经过曝光和显影,使得只有钝化 层20仍然覆盖栅极金属14。应该注意,在这种具体方法中,因为是钝化层被曝光,而不是 上表面上的光致抗蚀剂层被曝光,所以不需要钝化层是透明的。不管使用何种方。
26、法或过程 来图形化钝化区域20,该方法都不应该破坏或不会不利地影响半导体有源层18。可能需 要或可能使用一些额外的掩模图形,以在产品的TFT 10和临界栅极区域之外图形化其它 部分。对产品在TFT 10之外的这种部分的描述提供在2007年12月3日提交的共同待决 美国专利申请中,其标题为“Self-Aligned Transparent Metal Oxide TFT on Flexible Substrate(柔性衬底上的自对准透明金属氧化物TFT)”,序号11/949,477,合并在此作为 参考。还可以通过印刷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几种印刷方法之一(例如刻印、喷墨印刷、溶液 分配等等),在这种。
27、非临界区域中形成图形。 说 明 书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4/5页 8 0021 在又一个备选方法中,可以通过在UV曝光下改变衬底的表面性质、和用本领域技 术人员知道的一种涂布(例如狭缝涂布,浸涂,旋涂等)或印刷(例如喷墨印刷,丝网印刷, 溶液分配等)方法均匀地递送钝化材料或将钝化材料递送到目标图形化区域20附近,从而 在栅极区域上方形成钝化层20。油墨/溶液然后在表面力的作用下形成区域20的图形,这 之后干燥所述油墨/溶液。例如,表面用具有疏水性的有机蒸气涂底,然后如图1所示用UV 光从衬底侧照射所述表面,并且暴露于UV光下的区域变为亲水性的。可以例如将衬。
28、底浸渍 在聚苯乙烯溶液中或在衬底上涂布(狭缝涂布,喷涂),在区域20中形成聚苯乙烯膜的层。 当衬底水平放置时,可以使用附加空气来辅助图形化。 0022 如图2具体所绘,一旦钝化层被图形化或完成,产生钝化区域20,则在装置的上 表面上沉积透明导电材料层,例如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透明的金属或金属合金薄层等等 (或者在一些具体应用中是透明的有机材料层)。所述层可以是覆盖层,或者可能需要一些 额外的掩模图形(非常粗略的和非临界的),以将TFT 10区域以外的其它部分图形化。还 可以通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的印刷技术之一(例如溶液分配,喷墨印刷,刻印,胶版印 刷,丝网印刷等等),将光致抗蚀剂递送到相应区。
29、域,在非临界以外的区域中形成图形。如 图3所绘,优选通过一些方法例如旋涂、喷涂、狭缝涂布等(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的印 刷方法之一),向透明导电材料层的上表面施加负型光致抗蚀剂层,标注为35。 0023 从背面(图3中衬底12下方,箭头36所示)将负型光致抗蚀剂层35曝光。因为 除了栅极金属14之外的所有材料都对曝光用的光是透明的,因此栅极金属14将作为用于 源极/漏极区域22的对准的掩模。因此,光致抗蚀剂层35经过曝光和显影,形成掩模,用 于将透明导电层蚀刻成源极/漏极区域22。如图3所绘,因为负型光致抗蚀剂在曝光时硬 化(相对于未曝光部分发生改变)并允许未曝光区域在显影阶段中被除去,因此在。
30、光致抗 蚀剂层35中形成缺口38。 0024 要理解,以上描述的利用负性或减成光致抗蚀剂工艺布置源极/漏极导体的方 法,可以用其它方式实行。例如,布置自对准的源极/漏极导体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加成 法。在加成法中,代替沉积导电层和然后通过照相平版印刷术和蚀刻法对所述层图形化以 形成源极/漏极导体的是,可以通过光沉积法选择性沉积源极/漏极导体。在这种方法中 (以下称为“加成法”),导电材料只沉积到曝光区域上(即选择性沉积)。加成法的一些实 例包括:Pt、Pd、Au沉积,如Ceimig Limited公司的Chemat Technology,Inc的Qiang Wei 等人在“Direct patt。
31、erning IT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atings(ITO透明导电涂层 的直接图形化)”所述;和被包埋在负型感光聚合物基质中的导电纳米粒子,其可以类似于 负型抗蚀剂的方式进行图形化,使得在选定的位置(例如源极/漏极区域)中只留有导电 材料。在后一种过程中,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希望例如通过高热(烧掉)从基质除去部分或 全部的聚合物,以提高导电性。应该注意,因为是选择性沉积,所以即使仍然合并了双重自 对准方法,导电材料的透明度在加成法中也是任选的。 0025 要理解,在掩蔽和蚀刻阶段期间,不需要另外的步骤或材料而基本上完全控制重 叠d1和d2的尺寸是可能的。例如,参考。
32、图1绘出的第一个掩蔽步骤,通过改变曝光时间或 强度(例如增加或减少任一种),可以减少或增加残留的光致抗蚀剂的量,从而改变重叠d1 的宽度。同样,参考图3绘出的第二个掩蔽步骤,通过改变曝光时间或强度(例如增加或减 少任一种),可以减少或增加残留的光致抗蚀剂的量,从而改变重叠d2的宽度。与图1和 说 明 书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5/5页 9 图3的任一图形结合使用的蚀刻可被增强,以增加重叠d1和/或减少重叠d2。这些特征和 如何调节它们,在自对准领域中是公知的,并当用于描述所述方法时,包括在术语“自对准” 中。 0026 可以看出,不执行其中需要昂贵的工具的临。
33、界掩蔽步骤。此外,因为基本上完全控 制了重叠区域或临界区域,可以提供从基本为零到任何需要量的任何重叠,而不必牺牲掉 小的沟道长度。此外,所述方法期间不需要昂贵的掩模或工具并可以曝光较大的区域,因此 不需要昂贵的步进和拼接等。从而,公开了用于在透明衬底上形成金属氧化物TFT和其他 部件的新的双重自对准方法。 0027 对为了说明而挑选出来的本文实施方案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 是很容易发生的。在这种修改和变化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程度上,将它们定为包含在本 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范围仅由权利要求的公正解读来评定。 0028 本发明已经通过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领会和实践它的清楚和简练的措词进 行了充分描。 说 明 书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1/2页 10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05517 A CN 102405521 A 2/2页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0551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