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架的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03965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03137.8

申请日:

1992.04.30

公开号:

CN1078346A

公开日:

1993.11.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01G9/02

主分类号:

A01G9/02

申请人:

陈文荣;

发明人:

陈文荣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崔幼平;周备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架的结构,主要是形成一组合式的封合架体,在架体周侧上开设有栽植孔,又在栽培架内部设置有导水及蓄水的装置,另在内部设有岩棉以保持适当的水分及空气,其极有实用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栽培架可为整体式或组合式的结构,在栽培架的最顶端及最底层分别设置有一注水盒及盛水盒(空间),可配合泵使其浇水呈一定的循环,栽培架架体的周侧上形成有栽植孔,另外在内部设有数个隔水板及位于板上的导水管,该导水管是伸出隔水板体一适当高度,另在架体内部填塞有岩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整体式的结构是将栽植架形成有底座及上盖,在底座四角形有凸出的配合导板,可配合防水胶将其与栽植架上盖相嵌组合形成一栽植架,栽植架底座与上盖在外侧皆可形成有栽植孔,栽植架底座的隔水板是垂直架底座并与栽植架上盖之间呈适当的间隔,并在末端形成竖板,栽植架上盖的上端设有注水口,底座的下端则设有排水口。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组合的栽植架下端二侧可分别枢设有三角支架作为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口可设置有阻水塞。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组合式的结构设计成一种可堆叠式的栽培盒,该栽培盒上缘形成有与盒体呈阶梯状的导板,而在底部则贯穿设有一定高度的导水管,各栽培盒以一栽培盒上端的导板与另一栽培盒盒体底部相嵌套叠一起形成立体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栽培盒可将导板形成在下端,通过另一栽培盒的上缘口与导板嵌接而向上堆叠形成栽培架。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栽培盒在侧端设有导孔可使各盒体或横或上排列堆置以形成栽培墙。
8: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栽培盒可形成圆筒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栽培架的栽植孔周侧上向内设置具有多个透孔的盆栽盒,且在该盆栽盒的内部或外侧均可设有适当的岩棉。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栽植孔的周围可设有数个销孔,植物导正架一端设有插销头可插入销孔中固定,以作为在种植大株植物时以此导正架导正支撑。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栽培盒内可设置一导水管,并在导水管的周侧上形成有斜向的侧管,该侧管在导水管的内部形成斜口状,且两相对的斜口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栽培盒的内部可纵向串设有多根柱状绵线,可保持适当的水分在内部供岩棉吸收。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架的结构,主要是针对一般未经特别设计的栽植盆体,容易因排水不良致使根部腐烂或枯萎以及占地空间不足等缺点,而设计的一种具有优良导水及蓄水能力的栽培架,其可以单件提供栽植,或多件组合成墙面或筒状,故适用于单株植物或多株植物的立体栽植,又因其可以侧向栽植,不同于传统的由上往下种植方式,在空间狭小的地方,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可让植物栽培的得心应手。

    人们在现今忙碌紧张的生活中,养花植株已成为一种陶冶性情的娱乐及缓解忙碌紧张压力的消遣,而以现有的植物栽培方式观之,除非栽培者拥有较为宽敞的土地可供直接种植,否则仅能够采用盆栽的方式,但盆栽方式在空间运用上相当不易,尤其是居住在都市中的人们,空间狭窄,仅通过数个并列的盆栽,确实不足以栽出具有特色的花坛,因此若欲以植物的花枝绿叶来美化环境及提高生活品味则无异于缘木求鱼般不可得;又因花盆式的栽植,花盆无法往上堆叠形成立体的栽培,难以对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因此确实有改进的必要。

    另外,从花盆的结构观察,由于其未有特别的导水及蓄水设计,故经常浇水是相当麻烦的一个事情,又由于水份浇注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到植物地生长,同时也影响土壤的透气性,故水份过多或过少皆分别有害于植株的根部,同时室内的盆栽在水满溢出盆外时,常造成清理不便,直接影响到种植者的乐趣,这是其主要缺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或直立或横向排列的植物栽培架,其内部设有隔水板及导水管以形成栽植空间及排水设计,另在周侧上可形成有栽植孔立体栽种植物,不但节省占地空间,且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栽培架内部所形成的栽植空间充塞有岩棉,不但可吸收适当的水份,且可保持适当的透气性,并方便植株根部的攀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在栽培架内部设有多孔性的栽培钵,可使在盆栽或土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经过换盆作业将植物直接移入该钵内,使植物继续顺利生长。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通过在立式植物架顶端加装注水盆,底部加装盛水盆,并在盛水盆内装置一个小的定时供水泵,即可将水重复循环供应每层隔水板之间的岩棉及植物做水份的吸收,可免除浇水的不便。

    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为:栽培架可为整体式或组合式的结构,在栽培的最顶端及最底层分别设置有一注水盒及盛水盒(空间),可配合泵使其浇水呈一定的循环,栽培架架体的周侧上形成有栽植孔,另外,在内部设有数个隔水板及位于板上的导水管,该导水管是伸出隔水板体一适当高度,另在架体内部填塞有岩棉。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整体式的结构是栽植架形成有底座及上盖,在底座四角形成有凸出的配合导板,可配合防水胶将其与栽植架上盖相嵌组合形成一栽植架,栽植架底座与上盖在外侧皆可形成有栽植孔,栽植架底座的隔水板是垂直栽植架底座并与栽植架上盖之间呈适当的间隔,并在末端形成竖板,栽植架上盖上端设有注水口,底座下端则设有排水口。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组合的栽植架下端二侧可分别枢设有三角支架作为固定。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口可设有阻水塞。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组合式的结构设计成一种可堆叠式的栽培盒,该栽培盒上缘形成有与盒体呈阶梯状的导板,而在底部则贯穿设有一定高度的导水管,各栽培盒以一栽培盒上端的导板与另一栽培盒盒体底部相嵌套叠一起形成立体状。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组合式的栽培盒可将导板形成在下端,通过另一栽培盒的上缘口与导板嵌接而向上堆叠形成栽培架。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组合式的栽培盒在侧端设有导孔可使合盒体或横或上排列堆置以形成栽培墙。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组合式的栽培盒可形成圆筒状。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栽培架的栽植孔周侧上向内设置具有多个透孔的盆栽盒,且在该盆栽盒的内部或外侧均可设有适当的岩棉。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栽植孔的周围可设有数个销孔,植物导正架一端设有插销头可插入销孔中固定,以作为种植大株植物时以此导正架导正支撑。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栽培盒内可设置一导水管,并在导水管的周侧上形成有斜向的侧管,该侧管在导水管的内部形成斜口状,且两相对的斜口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

    前述栽培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栽培盒的内部可纵向串设有多根柱状棉线,可保持适当的水分在内部供岩棉吸收。

    由于本发明具有特殊的设计,故在使用实施上,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可向上或横向排列堆置,故可节省许多栽植占地空间。

    2.因本发明设有循环的供水系统,故可节省浇水的时间。

    3.由于本发明通过直立式组合及双向排列可构成小的植物墙,可供做屏风装饰或隔间之用,另在架体外层可包覆一层透气滤网胶及发泡炼石以形成凹凸的山壁装饰,配合其周侧上的垂直面所栽植的花木,可达到空间利用及美化景观的效果(请参看图片9所示)。

    以下结合附图及图片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一立式栽培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一立式栽培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单一立式栽培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组合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组合式栽培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组合式栽培盒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栽培盒的组合叠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圆筒式栽培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圆筒式栽培盒的剖面组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以圆筒式栽培盒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图;

    图10-1为本发明以圆筒式栽培盒为实施例的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导正架结构及应用示意图;

    请参看附图1、2、3及图片1、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其中栽植架底座10是在四角形成有凸出的配合导板13,可配合防水胶将其与栽植架上盖20相嵌组合成一栽植架,栽植架底座10与上盖20在外侧皆形成有栽植孔21以供植株种植,又栽植架底座10内侧形成有隔水板12,该隔水板12是垂直设置在栽植架底座10上,并在端部形成有折曲的竖板122,与栽植架上盖20之间呈适当的间隔14,且在隔水板12上贯穿设置有数个导水管121,在栽植架上盖20的上端形成有注水口22,又在栽植架底座10的下端形成有排水口11,可通过阻水塞111开、闭排水口11。

    另在该组合的栽植架的下端二侧可分别枢设有三角支架30作为固定,同时在栽植架的内部则填塞有岩棉40;可以将水41由注水口22加注,一方面过多的水分可由间隔14处流下,另一方面水也可流入到内部的隔水板12与竖板122之间,由于导水管121伸出隔水板12有一定高度,故水分在未高过导水管121前,仍可保持一定的水分供岩棉40吸收,蓄积的水41若高出导水管121时,则可顺着导水管121流至下一间隔层内,如此可使多余的水迅速流到最底层,而最底层若有多余的水时,只将排水口11的阻水塞111拔开,将水分排出即可,由于本发明的设计可将栽植孔21设置在单侧(可运用到卧式架体)或双侧(如图1所示的立式实施例),使用弹性相当大。

    请参看图4、6所示,本发明还可形成组合式的设计,即设置有可堆叠式的栽培盒50,该栽培盒50上缘形成有与盒体呈阶梯状的导板51,而在底部则贯穿设置有一定高度的导水管53,各栽培盒50可通过由一栽培盒50上端的导板51与另一栽培盒50盒体的底部相嵌套叠一起形成立体状,而植株则可由侧端的栽培孔52栽植。

    叠起的栽培盒50的最顶端可设置一具有水量计的注水盒60,又在最底部设有一具有活动盛筒611的盛水盒61,以上的结构可配合一供水泵(图中未示出)使其产生一定时间内将水循环浇注的效果,本发明可视需要在栽培盒50的一侧加装一层粘着发泡炼石的滤网,使栽培架表面犹如岩壁等装饰效果。

    请参看图5所示,栽培盒70也可将导板71形成在下端,通过另一栽培盒70的上缘口与导板71嵌接而向上堆叠形成栽培架。

    请参看图4、5、7所示,以上的栽培盒50、70皆在侧端设有导孔511、72可使各盒体或横或上排列堆叠以形成栽培墙(请配合参看图片3、4所示)。

    请参看图8、9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主要是形成圆形的筒状,由注水盒80、多个筒状栽培盒81及底部盛水盒84所构成,其中栽培盒81也形成有供嵌卡的导板82、栽植孔86及供水流通的导水管83,其内部也填置有岩棉85(请配合参看图片5至8所示)。

    以上各栽培架的内部若准备直接将盆栽植物置放或换株,可增设其他的结构,本发明以圆形栽培盒81为实施例,请参看图10所示,即在栽植孔86圆周侧上向内设置具有多个透孔901的盆栽盒90,在盆栽盒90的内部或外侧均可设有适当的岩棉85,即使是具有栽培钵92的植株或是直接种植的植株,皆可植于其内而生长,又在栽培盒81的内部可串设有多个条绵线91,可保持适当的水分在内部供岩棉85吸收。

    请参看图10-1,为本发明的排水结构实施例图,即在栽培盒81内设置一导水管95,并在导水管95的周侧上形成有斜向的侧管96,该侧管96在导水管95的内部形成斜口961状,且两相对的斜口961之间仅形成适当的间隙供水份慢慢流下,因此上方的水份若浇注过多,水份可由导水管95向下排出,也可经侧管96均匀渗于岩棉85内。

    请参看图11所示,本发明可在栽植孔86周围设有销孔93,再设置一植物导正架94,其一端的插销头941可插入到销孔93中,当栽植孔93内为大株植物时,茎部或花朵易于垂落,可以借此导正架94导正支撑。

栽培架的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栽培架的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栽培架的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栽培架的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栽培架的结构.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架的结构,主要是形成一组合式的封合架体,在架体周侧上开设有栽植孔,又在栽培架内部设置有导水及蓄水的装置,另在内部设有岩棉以保持适当的水分及空气,其极有实用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