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关于履带式车辆的履带及履带式车辆的履带组件。 作为车辆的牵引装置,履带和外胎充气车轮相比的优点是众所周知的,这些优点是:在地面上的牵引状态较好;对路面的压陷小。但履带亦有不足之处,它包含相互连接的履带元件,这些元件用轴销连接容易遭受不能容许的高速度磨损,因而限制履带的使用寿命;履带损坏精整的路面,特别是在车辆拐弯时。履带另一不足之处是对路面不规整引起的震动的缓冲能力或吸收能力低,致使车辆要求良好的弹性以满足其行驶性能的要求;此外,与外胎充气车轮相比,履带的噪声高而最高行驶速度低。
为了克服上述的某些缺陷,现有的种种建议都提出:采用弹性体材料,而不采用金属制成的履带接触地面元件。尽管弹性体地面接触元件适合履带车辆在精整路面上行驶,但不能延长履带的使用寿命,因为履带仍旧是用轴销连接的履带元件组成的,轴销连接处容易受到高速度磨损。而且,为了得到较长的使用寿命,弹性体元件是实心的,没有足够的弹力来有效地缓冲履带碰到不平整的路面和颠簸引起的震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有用且新颖的履带,它的结构相当简单,适合在精整的路面上行驶,并且至少能部分地吸收由于路面不平整和颠簸所引起的震动。
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履带式车辆的履带包括有内、外侧表面的环状柔性带和许多以一定间隔分布的细长形着地元件,这些着地元件装在环状1带外表面上,每一元件由弹性材料组成并沿垂直于履带行走方向的方向配置。
使用柔性环状带可避免使用轴销连接的履带元件,因而提供了结构相当简单的履带,此外,履带着地元件的弹力特性容许履带在精整的路面上行驶,并且在行进中遭到撞击时,至少能发挥一些缓冲能力。
最好是每个着地元件用空心的,以便形成不承受压力的空腔。
着地元件可以和柔性环状带整体制成,或者单独制作,然后固定到柔性环状带上。
最好是每个着地元件制成波形,该波形件带一接触地面部分和两个侧壁,当波形件和地接触时,两侧壁支承荷载。
最好是所有波形件的两端敞开,这样,波形件中形成的空腔与履带的外部连通。
最好是波形件用补强的弹性材料组成。
最好是环状带用补强的弹性材料组成,以便环状带大致在纵向方向上不致伸长但仍保持有柔性。
每一波形件的接触地面部分上可装没一更更换的耐磨垫。
在一个结构中,波形件由一段具有波峰波谷交错的波形弹性材料作成,这段弹性材料在至少几个波谷相应的位置处固定在柔性带上。
依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履带车辆的履带组件包括多个履带轮和履带,履带轮中至少有一个是主动轮,而履带则围绕各履带轮,履带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相同,如上文所述。
虽然,在主动轮或各主动轮和履带之间可以用强制传动,但最好还是用摩擦传动。在摩擦传动时,环状带内表面和主动轮或每个主动轮的外圆周间存在摩擦接触,以便主动轮凭藉摩擦力向履带送动力。为了增加主动轮和环状带间的摩擦接触,主动轮外圆周可用弹性体材料复盖。
最好是每一履带轮外圆周上作成环绕圆周的凹槽,以便啮合环状带并用来导向环状带,使它处于环绕各履带轮的绕行轨迹中。
最好是设张紧装置,以便用来拉紧环绕履带轮的环状带的张力。张紧装置包括迫使最未端的一个履带轮离开另一最未端履带轮的机构。
为了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可参阅附图所示具体实施例及以下介绍:
图1为一辆带有按照实施例的履带组件的牵引装置的工作车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工作车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表示假定工作车在行驶状态下履带的下行部分;
图3为履带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履带组件的履带上行部分局部详图;及
图5为在载荷作用下已变形的履带下行部分局部视图。
参照图1,水陆两用工作车辆11配备有牵引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两对侧的一对按照实施例的履带组件13,这车辆配有车架15和车身17,车身支承在车架上并设有驾驶室19,引擎间21和载货仓23。
每一履带组件13包括多个履带轮25和一条啮合在履带轮上的履带27。履带轮25安装在车轴上,而车轴则与车辆的车架直接连接,也就是说,车架和车轴间没有弹簧装置。
最未端的履带轮的一个为主动轮,它接受从引擎间里引擎传送的动力。
为了绷紧环绕在履带轮上的环状带,提供有张紧装置(图中未示出),张紧装置的型式为一个将特定的最未端履带轮(不是主动轮)支持在车架上、并能使它沿车辆纵向方向移动的机构和一个控制移动的动力装置(如液力压头),利用这一装置,可使可活动的最末端履带轮朝离开主动轮的方向推进,因此履带可被绷紧,将在下文中解说。
履带轮25(包括主动轮)各有一沿圆周的凹下部位29,以便定向地啮合履带并保持履带和履带轮在一直线上。凹下部位29由设在履带轮两侧的环形法兰31形成,在图3中清楚地表示出来。
履带27包括环状柔性带33,柔性带33含有外表面35,内表面37和两个纵向的边。
环状带33被安放在履带轮25的环形凹下部位29内,它的纵向边紧靠着履带轮的环形法兰31。
环状带虽然柔软,但亦具有长度方向不可伸长的性质,使它能经受不寻常的伸张力。为此,环状带可以用钢绳或其它补强元件补强的弹性体材料的结构。
履带27还包括许多细长的着地元件41,这些元件以一定间隔配置在环状带的外表面上。着地元件41由弹性材料作成并沿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配置。每一着地元件41均呈波形且包含接触地面部分43和两个侧壁部分45,当着地元件与地面接触时,由侧壁部分45支承负载。
虽然着地元件41可以和环状带33作成整体,但在这实施例中,着地元件系分别作成,然后固定在环状带上。更详细地说,着地元件是用一段弹性材料47作成,这段材料安排成波峰波谷相互交替的波形结构,而后在一波谷的相应位置处,用紧固件49固定到环状带33上。弹性材料要求有足够的抗压强度,以便支承波形件处在负载下时施加在它上面的负荷,为此,可用补强的弹性体材料结构。
主动轮外圆周上配备有摩擦面,以便和环状带的内表面摩擦接合,这样,主动轮靠摩擦将动力传送给环状带。环状带的张力由张紧装置调节,以保持环状带和主动轮之间的摩擦传动关系。
可以设置一刮板或其它装置(未示出)来清除聚积在环状带内表面和履带轮外圆周间的沙子或其它附着物。
如有需要时,可在每个波形件的接触地面部位装置一可更换的耐磨垫,以便延长履带的使用寿命。
在运行中,当车辆沿直线行驶时,着地元件受负载产生变形并呈现图5示出的形状;当车辆在精整路面上拐弯时,着地元件在路面上扭折且拖拉而过,不致使路面受到损坏。
着地元件在负载下产生变形的能力为车辆提供了一些弹动性,这种弹动性至少能吸收一部分由车辆碰撞路面实出物和不规整的路面产生的震动。
当车辆在水中行进时,牵引装置为它准备有推进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履带的下行部分没入水中而上行部分在水面线以上,于是,当履带循着它的环形线路运行时,着地元件起着桨的作用。
从以上所述可明显地看到,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履带组件和一个履带,它们各自的结构都相当简单且能有精整路面上行驶而不致使路面遭到损坏。
虽然,本发明系针对适用于两栖车辆进行描述的,亦可以认为它可适用于任何合适的履带式车辆,其中包括:运土机、农用机和履带式雪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