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6692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35735.7

申请日:

2009.10.13

公开号:

CN101695254A

公开日:

2010.04.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公布日:20100421|||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C05G3/00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陈宜军

发明人:

陈宜军

地址:

22101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西吴庄村10组19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属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配方,具体栽培方法,通过合理的配方培养菌种、挖沟进行栽培、喷水采耳等步骤,可有效提高黑木耳品质和产量,培养料配方科学合理,利用木屑、米糠、麸皮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为培养基,既安全可靠,又为农副产品下脚料提供了再利用的途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其特征是:培养料包括木屑60-78份、麸皮10-12份、米糠8-10份、石灰1-2份、白糖1份。
2: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木屑、麸皮、米糠、石灰、白糖用水搅拌均匀,含水量达55%-60%,分装于规格为17cm×33cm的聚丙烯袋中,每袋折合干料约300g,常压灭菌8h,无菌操作接种,置于23-25℃培养菌种,当菌丝发到底部,移至阴凉处进行光刺激; (2)挖地沟,在地势较高处挖长2.5-3cm、宽60cm、深1m的地沟,沟底铺设3cm厚洗净的河沙,沙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放水,使沙表面湿润,在地沟上沿长方向放置2根长3-
3: 5m的木杆; (3)将步骤(1)经光刺激生耳芽的袋装菌种,用消毒后的刀片在出耳芽处开一个长1.6cm,宽3-6mm的出耳孔,然后吊在木杆上; (4)喷水与采耳,为保持地沟内沙面湿润,每隔1-2天用胶管向沟内注水至沙面积水为止,高温天旱可用喷雾器向地沟四壁喷水,降温增湿,当耳片展开后,用小刀沿根部削平,不留耳根。

说明书


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属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普遍重视餐桌上食品安全问题,重视养生调理的大趋势下,各类食用菌层出不穷,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是由于培植方法落后,菌种陈旧,有些农户为多出食用菌,早上市抢占商机,在菌种及配料中使用一些添加剂,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该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配方,具体栽培方法,可有效提高黑木耳品质和产量,培养料配方科学合理,利用木屑、米糠、麸皮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为培养基,即安全可靠,又为农副产品下脚料提供了再利用的途径。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其特征是:培养料包括木屑60-78份、麸皮10-12份、米糠8-10份、石灰1-2份、白糖1份。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木屑、麸皮、米糠、石灰、白糖用水搅拌均匀,含水量达55%-60%,分装于规格为17cm×33cm的聚丙烯袋中,每袋折合干料约300g,常压灭菌8h,无菌操作接种,置于23-25℃培养菌种,当菌丝发到底部,移至阴凉处进行光刺激;

    (2)挖地沟,在地势较高处挖长2.5-3cm、宽60cm、深1m的地沟,沟底铺设3cm厚洗净的河沙,沙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放水,使沙表面湿润,在地沟上沿长方向放置2根长3-3.5m的木杆;

    (3)将步骤(1)经光刺激生耳芽的袋装菌种,用消毒后的刀片在出耳芽处开一个长1.6cm,宽3-6mm的出耳孔,然后吊在木杆上;

    (4)喷水与采耳,为保持地沟内沙面湿润,每隔1-2天用胶管向沟内注水至沙面积水为止,高温天旱可用喷雾器向地沟四壁喷水,降温增湿,当耳片展开后,用小刀沿根部削平,不留耳根。

    本发明的优点是:应用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黑木耳品质和产量,培养料配方科学合理,利用木屑、米糠、麸皮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为培养基,即安全可靠,又为农副产品下脚料提供了再利用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培养料包括木屑60份、麸皮10份、米糠8份、石灰1份、白糖1份。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木屑、麸皮、米糠、石灰、白糖用水搅拌均匀,含水量达55%-60%,分装于规格为17cm×33cm的聚丙烯袋中,每袋折合干料约300g,常压灭菌8h,无菌操作接种,置于23-25℃培养菌种,当菌丝发到底部,移至阴凉处进行光刺激;

    (2)挖地沟,在地势较高处挖长2.5-3cm、宽60cm、深1m的地沟,沟底铺设3cm厚洗净的河沙,沙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放水,使沙表面湿润,在地沟上沿长方向放置2根长3-3.5m的木杆;

    (3)将步骤(1)经光刺激生耳芽的袋装菌种,用消毒后的刀片在出耳芽处开一个长1.6cm,宽3-6mm的出耳孔,然后吊在木杆上;

    (4)喷水与采耳,为保持地沟内沙面湿润,每隔1-2天用胶管向沟内注水至沙面积水为止,高温天旱可用喷雾器向地沟四壁喷水,降温增湿,当耳片展开后,用小刀沿根部削平,不留耳根。

    实施例2、

    一种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培养料包括木屑78份、麸皮12份、米糠10份、石灰2份、白糖1份。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木屑、麸皮、米糠、石灰、白糖用水搅拌均匀,含水量达55%-60%,分装于规格为17cm×33cm的聚丙烯袋中,每袋折合干料约300g,常压灭菌8h,无菌操作接种,置于23-25℃培养菌种,当菌丝发到底部,移至阴凉处进行光刺激;

    (2)挖地沟,在地势较高处挖长2.5-3cm、宽60cm、深1m的地沟,沟底铺设3cm厚洗净的河沙,沙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放水,使沙表面湿润,在地沟上沿长方向放置2根长3-3.5m的木杆;

    (3)将步骤(1)经光刺激生耳芽的袋装菌种,用消毒后的刀片在出耳芽处开一个长1.6cm,宽3-6mm地出耳孔,然后吊在木杆上;

    (4)喷水与采耳,为保持地沟内沙面湿润,每隔1-2天用胶管向沟内注水至沙面积水为止,高温天旱可用喷雾器向地沟四壁喷水,降温增湿,当耳片展开后,用小刀沿根部削平,不留耳根。

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黑木耳地沟吊袋栽培技术,属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配方,具体栽培方法,通过合理的配方培养菌种、挖沟进行栽培、喷水采耳等步骤,可有效提高黑木耳品质和产量,培养料配方科学合理,利用木屑、米糠、麸皮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为培养基,既安全可靠,又为农副产品下脚料提供了再利用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