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42574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0266

申请日:

1988.01.23

公开号:

CN88100266A

公开日:

1988.08.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D04B21/14

主分类号:

D04B21/14

申请人:

威帖布斯克轻工业学院

发明人:

亚历山大·维拉得米罗维奇·查克维斯克; 纳塔利埃·博里斯维纳·多布罗维; 莱姆·艾布拉姆维奇·约弗斯; 亚历山大·斯姆恩罗维奇·布克托福; 津艾大·帕夫罗纳·丹尼罗维; 维莱得米罗·尼科莱维奇·弗莱托维; 亚历山大·维斯里维奇·科维罗斯科; 朱里·格里格罗维奇·伊格罗维

地址:

苏联维捷布斯克

优先权:

1987.01.23 SU 417727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王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中,由底纱A与起毛纱B所组成的线圈横列是同时形成并以它们的延展线相互联系着。由起毛纱B所形成的线圈1,在线圈横列上排置有集圈4与41。在一些线圈横列上,集圈4的延展线5排列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上面,而在另一些线圈横列上,则集圈41的延展线51排列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下面。

权利要求书

1: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其特征是由底纱(A)与起毛纱(B)所组成的线圈横列是同时形成并且以它们的延展线相互联系着,由起毛纱(B)所形成的线圈(1),在一些线圈横列上,集圈(4)以延展线(5)排列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上面,而在另一些线圈横列上,则集圈(4 1 )的延展线(5 1 )排列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下面。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其中,所述线圈横列中,集圈(4)的延展线(5)排列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上面,隔一线圈横列,集圈(4 1 )的延展线(5 1 )排列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以下面。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面经编起毛织物,其中所有起毛纱的集圈(4与4 1 )在这些线圈横列上均处在与起毛线圈(1)对应的一个方向上。
4: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其中起毛纱所组成的集圈(4与4 1 )在相邻的线圈横列上可排置在对应于起毛线圈(1)的不同方向。
5: 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其中起毛纱集圈(4 1 )的延展线(5 1 )在一个线圈横列上排置于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下面,同时还向与集圈(4 1 )相反的方向伸出,并缠绕在处于同一线圈横列与起毛线圈(1)另一方的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6)上。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针织生产,更确切地说涉及到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它应用于工业上各个领域,例如:医学、化工、家具等,同样亦可用于制作衣服。

    众所周知,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是由底纱和起毛纱所编织的线圈横列组成。起毛纱线圈和底纱线圈同时形成并相互以线圈的延展线紧密联系着。在这种针织物中,每一个起毛纱线圈形成在不同的线圈横列和不同的线圈纵行。结果,一个起毛线圈的延展线穿过底组织线圈的延展线,伸向处于其下面线圈横列,而另一个起毛线圈的延展线同样穿过底组织线圈延展线,伸向处于其上面的线圈横列。这些延展线使形成针织物的绒毛(A,C.达里多维奇“编织理论基础”1970年版264页129图)。

    然而,按上述起毛纱排列位置编织不能保证针织物表面有足够的绒毛充满度,在针织物加工成品的过程中有可能拉紧钩丝,而被割的织物边缘还具有可脱散性,这样就很难于应用,也包括用于医疗上。

    本发明的基本点是在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解决一个重要的任务,这就是起毛线圈延展线的位置排列,使针织物具有较高的表面绒毛充满度,减少钩丝及在织物边缘减少脱散现象。

    这个任务的解决是这样的,即由底纱和起毛纱所组成的线圈横列,起毛线圈与底组织线圈同时形成并且相互间以它们地延展线相联系着。根据该发明原理,在同一线圈横列,起毛纱所编织成的集圈,其集圈线圈的延展线排在同一横列底纱线圈延展线的上面,而在另一横列上则相反,置于底纱线圈延展线的下面。

    由此可见,在线圈横列上,起毛纱集圈线圈的延展线排在底组织线圈延展线上面,与排在底组织线圈延展线下面是相互交替排列的。

    所有起毛纱的集圈在线圈横列中可以安置与起毛纱线圈同一方向,或者与相邻的线圈横列按不同方向安置。

    每一个起毛纱集圈的延展线在一个线圈横列上,排列于底纱线圈延展线的下面,这样就导致与集圈位置相反的方向,并且缠绕底纱线圈的延展线于同一线圈横列。

    因此,被推荐的针织物,起毛纱集圈在线圈横列中应这样排列,即起毛纱线圈集圈的延展线在一部分线圈横列中置于底纱线圈延展线的上方,而在另一部分线圈横列中,置于底纱线圈延展线的下方。起毛纱这样排列,可以保证针织物在线圈与线圈之间有较好的连续复盖,从而提高针织物表面充满度,并且由于集圈延展线排在底纱线圈延展线之上与下相间排列以及起毛纱线圈不同方向的排列而减少拉紧钩丝的可能。

    由于起毛纱这样的排列,增加了起毛纱与底纱线圈的接触点,增加相互间的摩擦力,同时减小了钩丝的可能。在起毛纱与底纱线圈间增加接触点,同样也降低了被割针织物边缘的脱散性。

    为使本发明更易明瞭,以附图来说明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的特点:

    图1    描绘出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的结构。

    图2、3    上述针织物结构几种方案。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图1~3),由两种系统纱线组成。A表示底纱,在图上用细线表示,B是起毛纱,在图上以粗线条表示,同时,为了更易理解,在图1-3上仅仅使用一根起毛纱B。

    从A底纱及B起毛纱形成线圈横列Ⅰ、Ⅱ、Ⅲ、Ⅳ…等。所有起毛纱B所形成的线圈1与底纱所形成的线圈2两者同时形成并相互以底纱线圈2延展线3与起毛纱B所形成的线圈1的延展线联系着。

    从起毛纱B的线圈1形成集圈4与41,这些集圈都处于Ⅰ、Ⅱ、Ⅲ、Ⅳ线圈横列上。

    在一部分线圈横列上(如Ⅰ或Ⅲ),从起毛纱B组成的集圈4延展线5排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上面,而在另一部分线圈横列上(如Ⅱ或Ⅳ),集圈41的延展线51排在底纱线圈2延展线3的下边。

    起毛纱B组成集圈4和4可以排在相邻的线圈纵行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上如图3所示,或者隔一线圈横列,如图1、2所示。

    在线圈横列Ⅰ、Ⅲ中,集圈4的延展线5置于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上面,而在相隔的(Ⅱ、Ⅳ)线圈横列中,集圈41的延展线51排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下面,如图1所示,此时,起毛纱B所形成的集圈4与41在线圈横列Ⅰ、Ⅱ、Ⅲ、Ⅳ上都处在与线圈1对应的一个方向。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如图2所示,其针织物的形成与图1一样,在线圈横列Ⅰ、Ⅲ中,集圈4的延展线5排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上面,而在相隔的线圈横列Ⅱ、Ⅳ中,集圈41的延展线51排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下面。

    同样,在该种针织物中,由起毛纱组成的集圈4与41在相邻线圈横列Ⅰ、Ⅱ上,对线圈1来说,它们排置于不同方向,亦即,集圈4的延展线5排在线圈1的一方,而集圈41的延展线51排在线圈1及2的另一方。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如图3所示。其针织物的形成亦与图1相同,底纱线圈2与起毛纱线圈1联系在一起,但由起毛纱所形成的集圈4与41在线圈横列Ⅰ、Ⅱ、Ⅲ、Ⅳ中状态不同,由起毛纱形成的集圈4的延展线5排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上面,而在线圈横列(Ⅱ、Ⅳ)上,集圈41的延展线51排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下面。

    所有起毛纱B形成的集圈4与41在线圈横列Ⅰ、Ⅱ、Ⅲ、Ⅳ中均排在起毛线圈1与底纱线圈2的一方。从每个起毛纱所形成的集圈41的延展线51在线圈横列Ⅱ或Ⅳ上,排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下面,同时还向与集圈41相反的方向伸出,并缠绕在处于同一线圈横列与线圈1另一方的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6上。结果,从延展线51形成了辅助集圈7。

    这种辅助集圈7可以穿过一个线圈纵行而按图1和2所示的针织物形式变化。

    这样,上述所推荐的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几种结构特征,保证了提高针织物表面充满度,同时降低被割裂边缘针织物的脱散性并便于加工。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是采用带有二组系统纱线的经编机进行生产,这个领域的生产方法,专家们都会知道的。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单面经编起毛针织物中,由底纱A与起毛纱B所组成的线圈横列是同时形成并以它们的延展线相互联系着。由起毛纱B所形成的线圈1,在线圈横列上排置有集圈4与41。在一些线圈横列上,集圈4的延展线5排列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上面,而在另一些线圈横列上,则集圈41的延展线51排列在底纱线圈2的延展线3的下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