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还田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230982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79615.2

申请日:

2015.02.15

公开号:

CN104604449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D 82/00申请公布日:20150513|||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01D 82/00登记生效日:20160519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李阳铭变更后权利人: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人民东路398号变更后权利人:537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大道87号(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D 82/00申请日:20150215|||公开

IPC分类号:

A01D82/00

主分类号:

A01D82/00

申请人:

李阳铭

发明人:

李阳铭

地址:

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人民东路3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有外罩、安装在所述外罩内的粉碎结构及抽风结构,所述粉碎结构包括有转动杆及若干粉碎刀具,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别设在所述转动杆的外周,所述抽风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转动杆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转动所述若干粉碎刀具。本发明的秸秆还田装置中抽风结构在转动时于外罩内形成负压,该负压将秸秆吸至粉碎刀具的工作范围,粉碎刀具随转动杆高速旋转粉碎秸秆,从而免去焚烧,保护环境,而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有外罩及安装在所述外罩内的粉碎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抽风结构,所述粉碎结构包括有转动杆及若干粉 碎刀具,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别设在所述转动杆的外周,所述抽风结构转动安装在 所述外罩内,并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 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转动杆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转动所述若干粉碎刀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结构包括有旋 转杆及若干抽风叶片,所述若干抽风叶片分别设在所述旋转杆的外周,所述旋转杆 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带动所述若干抽风叶片转动,所述若干抽风叶片在转动 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抽风叶片均匀 分布在所述旋转杆的外周,并且分别沿平行所述旋转杆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抽风叶片包括有根 部及弯曲部,所述根部设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弯曲部自所述根部延伸形成,并与 所述根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抽风叶片的根部 相互垂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外周对应 每一粉碎刀具设有刀座,每一粉碎刀具固定在对应的刀座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粉碎刀具包括有第 一刀片及与所述第一刀片固定的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及所述第二刀片分别包括 有刀臂及与所述刀臂一体的刀头,所述第一刀片的刀臂与所述第二刀片的刀臂贴 合,并固定在对应的刀座上,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头与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头沿相反的 方向延伸。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中心轴与 所述旋转杆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 括有驱动件、主动轮、传动轮、第一从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主 动轮,并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及所述 第二从动轮依次排列,并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所述转动杆,所述第二从 动轮连接所述旋转杆。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 括有刮平杆,所述刮平杆安装在所述外罩上。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如玉米、棉花、油菜、高粱、水稻、小麦等收割后会有大量的秸秆散落在地上,需要将秸秆移出田地,以免妨碍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但是,农作物秸秆的移出过程费时费力,而且被移走的秸秆往往被丢弃或者就近烧掉,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空气污染。为此,出现了很多自动化的秸秆还田装置。
如在申请号为200810024456.6申请日为2008.3.21公开日为2008年8月20的专利申请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耕整机,并具体公开了包括挂接装置、中间传动装置、齿轮、链条传动装置、旋切刀、尾架、刮平器操纵装置、刮平器总成、压草轴调节装置和压草轮,所述中间传动装置与挂接装置连接,挂接装置与动力机械连接,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装置驱动旋切刀,刮平器总成通过刮平器操纵装置安装在尾架上,压草轮通过压草轴调节装置安装在挂接装置上,但是,以上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通过机械传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秸秆还田装置。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有外罩、安装在所述外罩内的粉碎结构及抽风结构,所述粉碎结构包括有转动杆及若干粉碎刀具,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别设在所述转动杆的外周,所述抽风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转动杆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转动所述若干粉碎刀具。
优选地,所述抽风结构包括有旋转杆及若干抽风叶片,所述若干抽风叶片分别设在所述旋转杆的外周,所述旋转杆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带动所述若干抽风叶片转动,所述若干抽风叶片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
优选地,所述若干抽风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杆的外周,并且分别沿平行所述旋转杆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
优选地,每一抽风叶片包括有根部及弯曲部,所述根部设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弯曲部自所述根部延伸形成,并与所述根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相邻两抽风叶片的根部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的外周对应每一粉碎刀具设有刀座,每一粉碎刀具固定在对应的刀座上。
优选地,每一粉碎刀具包括有第一刀片及与所述第一刀片固定的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及所述第二刀片分别包括有刀臂及与所述刀臂一体的刀头,所述第一刀片的刀臂与所述第二刀片的刀臂贴合,并固定在对应的刀座上,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头与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头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的中心轴与所述旋转杆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驱动件、主动轮、传动轮、第一从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主动轮,并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依次排列,并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所述转动杆,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所述旋转杆。
优选地,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刮平杆,所述刮平杆安装在所述外罩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秸秆还田装置中,抽风结构在转动时于外罩内形成负压,该负压将秸秆吸至粉碎刀具的工作范围,粉碎刀具随转动杆高速旋转粉碎秸秆,从而免去焚烧,保护环境,而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秸秆还田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中秸秆还田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图1中秸秆还田装置的一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秸秆还田装置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中V部分的一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秸秆还田装置 100 外罩 10 驱动结构 20 抽风结构 30 粉碎结构 60 刮平杆 70
转动杆 40 粉碎刀具 50 顶板 11 第一盖板 12 第二盖板 13 前板 14 后板 15 侧板 16 收容空间 17 安装板 121 旋转孔 161 转动孔 162 安装片 163 枢转孔 1631 安装壳 21 驱动件 22 主动轮 23 传动轮 24 第一从动轮 25 第二从动轮 26 旋转杆 31 抽风叶片 32 旋转柱 311 根部 321 弯曲部 322 转动柱 41 刀座 43 锁固片 431 安装板 51
刀片 52 刀臂 511 刀头 512 枢转柱 7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秸秆还田装置100包括有一外罩10、一安装在所述外罩10上的驱动结构20、一抽风结构30、一粉碎结构60及一刮平杆70。所述粉碎结构60包括有一转动杆40及若干粉碎刀具5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刮平杆70为圆柱体。所述秸秆还田装置100用以粉碎各种农作物,如玉米、棉花、油菜、高粱、小麦、稻、杂草等的秸秆,并安装在一行走平台上,如拖拉机或者履带轮等。
所述外罩10包括有一顶板11、一第一盖板12、一第二盖板13、一前板14、一后板15及两侧板16。所述顶板11、所述第一盖板12、所述第二盖板13、所述前板14、所述后板15及所述两侧板16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17(见图3),所述收容空间17用以收容所述抽风结构40、所述粉碎结构60及秸秆。所述顶板11大致平行于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所述第一盖板12及所述第二盖板13分别自所述顶板11相对两侧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前板14及所述后板15分别自所述第一盖板12及所述第二盖板13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两侧板16分别位于所述顶板11的另外两侧,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盖板12、所述第二盖板13、所述前板14及所述后板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板12及所述第二盖板13分别与所述顶板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前板14与所述第一盖板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与所述顶板11大致垂直,所述后板15与所述第二盖板1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与所述顶板11大致垂直,所述两侧16大致相互平行。另外,所述外罩10内还安装有定刀(图未示),所述定刀可以剪断柔软的杂草。
所述第一盖板12的一端靠近其中一侧板16设有一安装板121,所述安装板121用以安装所述驱动结构20,并与所述第一盖板12大致垂直。所述两侧板16对应所述抽风结构40及所述粉碎结构60分别开设有一旋转孔161及一转动孔162(见图4)。所述两侧板16对应所述刮平杆70分别安装有一安装片163,所述安装片163靠近所述前板14,并分别开设有一枢转孔1631(见图4)。两安装片163相互平行,并部分露出所述前板14。
请参阅图4,所述驱动结构20包括有一安装在所述外罩10上的安装壳21、一驱动件22、一主动轮23、一传动轮24、一第一从动轮25及一第二从动轮26。所述驱动件22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21上,并与所述主动轮23连接,用以驱动所述主动轮23转动。所述主动轮23、所述传动轮24、所述第一从动轮25及所述第二从动轮26依次排列安装在所述安装壳21内,并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25与所述转动杆40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26与所述抽风结构30连接。所述主动轮23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轮24转动,所述传动轮24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25转动,从而转动所述转动杆40,所述第二从动轮26随所述第一从动轮25转动,从而转动所述抽风结构4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23、所述传动轮24、所述第一从动轮25及所述第二从动轮26均为直齿轮,所述驱动件22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由液压泵驱动工作,进一步地,在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之间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单向阀、溢流阀和电磁阀,在液压泵的作用下,液压油经油箱、单向阀、溢流阀和电磁阀流向并驱动液压马达工作。
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抽风结构30包括有一旋转杆31及若干抽风叶片32。所述旋转杆31大致呈圆柱体,并且分别设有一旋转柱311。所述旋转柱311转动安装在对应的旋转孔161中,并且其中一旋转柱311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26。所述旋转杆31大致呈圆柱体,并且长度与所述两侧板16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所述若干抽风叶片32分别设在所述旋转杆31的外周,并且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若干抽风叶片32分别沿平行所述旋转杆31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每一抽风叶片32包括有一根部321及一弯曲部322。所述弯曲部322自所述根部321弯曲形成的,并且与所述根部3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抽风叶片32的根部321大致垂直,每一抽风叶片32的长度与所述旋转杆31的长度相当。
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转动杆4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转动柱41,所述转动柱41转动安装在对应的转动孔162中,并且其中一转动柱41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2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杆40呈圆柱体,并且长度与所述两侧板16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所述转动杆40的外周设有若干刀座43,所述若干刀座43的数量与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的数量相当。所述若干刀座43分成四排,四排刀座43分别设在平行所述转动杆40的中心轴方向上。每一刀座43包括有相互平行的两锁固片431,每一锁固片431开设有一锁孔(图未示)。
每一粉碎刀具50包括有一第一刀片51及一第二刀片52。所述第一刀片51与所述第二刀片52可通过焊接或者螺丝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并分别包括有一刀臂511及一自所述刀臂511延伸的刀头512。所述第一刀片51的刀臂511与所述第二刀片52的刀臂511贴 合在一起,并分别垂直所述转动杆40的中心轴,所述第一刀片51的刀头512与所述第二刀片52的刀头512沿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刀臂511在远离所述刀头512的一端对应所述锁孔开设有一通孔(图未示)。
请参阅图1-3,组装时,所述粉碎刀具50位于一刀座33的两锁固片331之间,并通过锁固件,如螺丝等锁入对应的锁孔及通孔而安装在对应的刀座33上,另外的粉碎刀具50也通过相同的方式固定在对应的刀座33上。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由此安装在所述转动杆40的外周,并排列成四排,每一排的粉碎刀具50沿平行所述转动杆40的中心轴的方向设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可排列呈螺旋状。
所述转动杆40两端的转动柱41分别卡入对应的转动孔162中,从而将所述转动杆40转动固定在所述两侧板16之间。这时,所述转动杆40的中心轴与所述两侧板16大致垂直,并与所述顶板11大致平行。所述粉碎结构60由此固定在所述外罩10上,并分别与所述顶板11、所述第一盖板12、所述第二盖板13、所述前板14及所述后板15具有预设的距离,从而保证所述粉碎结构60在粉碎秸秆过程中,所述外罩10有容纳秸秆的空间。另外,所述粉碎刀具50在转动至所述转动杆40下方时部分露出所述外罩10,从而接触地面,保证有效粉碎秸秆。
所述旋转杆31两端的旋转柱311分别插入所述两侧板16的旋转孔161中,从而将所述抽风结构30安装在所述外罩10上。这时,所述旋转杆31的中心轴与所述顶板11平行,并与所述两侧板16大致垂直。另外,所述旋转杆31的中心轴与所述转动杆40的中心轴平行。
所述安装壳21安装在一侧板16上,并靠近所述驱动件22。所述驱动件22安装在所述外罩10的安装板121上,并与所述主动轮23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25与所述转动杆40的一转动柱41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26与所述旋转杆31的一旋转柱311连接。
所述刮平杆70两端的枢转柱71分别卡入两安装片163的枢转孔1631中,从而将所述刮平杆70转动固定在所述前板14的前端。所述刮平杆70能够相对所述外罩10转动,一方面能够调整秸秆还田装置100的工作高度,不会因为粉碎刀具50入土太深而停止工作,另外一方面能够将粉碎的秸秆耙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刮平杆70为圆柱体,并且中心轴平行于所述转动杆40的中心轴,以有效耙平粉碎过的秸秆。
粉碎秸秆时,所述行走平台工作带动所述秸秆还田装置100移动,同时,所述驱动件22驱动所述主动轮23转动,所述主动轮23带动所述传动轮24转动,所述第一从动轮25随所述传动轮24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26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26转动驱动所述 旋转杆31转动,所述若干抽风叶片32随所述旋转杆31转动,并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10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转动杆40带动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高速旋转,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粉碎秸秆还田,从而免除焚烧,保护环境,并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另外,可通过能调节液压油的流向,从而达到调整液压马达转向的目的,使得液压马达的可调性非常的好,这样,根据秸秆还田装置100安装在不同的位置,适当调整液压马达转向,从而调整所述转动杆40的转向,进而调整粉碎刀具50的转向,使秸秆还田装置100工作效率更高。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秸秆还田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有外罩、安装在所述外罩内的粉碎结构及抽风结构,所述粉碎结构包括有转动杆及若干粉碎刀具,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别设在所述转动杆的外周,所述抽风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转动杆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转动所述若干粉碎刀具。本发明的秸秆还田装置中抽风结构在转动时于外罩内形成负压,该负压将秸秆吸至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