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21810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5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59259.9

申请日:

2012.07.25

公开号:

CN102745788A

公开日:

2012.10.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1/52申请日:20120725|||公开

IPC分类号:

C02F1/52

主分类号:

C02F1/52

申请人: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侯金山; 赵军

发明人:

侯金山; 徐志清; 赵军; 顾小红; 侯炳浩

地址: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楠溪江东街68号4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夏平;瞿网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它包括筒体(1)、支撑腿(2)、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缩斗(15),其特征是筒体(1)的内部设有旋流混凝反应区(18)、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澄清区(21)、悬浮滤料过滤区(22)、清水区(23)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所述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位于筒体(1)的内中部并与电动进水阀(7)相连通,污泥压缩沉淀区(19)位于筒体(1)的最下部,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之间,澄清区(21)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的周围,悬浮滤料过滤区(22)位于澄清区(21)的上部,清水区(23)位于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上部并与出水电动阀(8)相连。本发明结构紧凑,净化效率高,具有自动运行和维护简便及节能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它包括筒体(1)、支撑腿(2)、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缩斗(15),筒体(1)支承在支撑腿(2)上,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缩斗(15)分别安装在筒体(1)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是筒体(1)的内部设有旋流混凝反应区(18)、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澄清区(21)、悬浮滤料过滤区(22)、清水区(23)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所述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位于筒体(1)的内中部并与电动进水阀(7)相连通,污泥压缩沉淀区(19)位于筒体(1)的最下部,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之间,澄清区(21)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的周围,悬浮滤料过滤区(22)位于澄清区(21)的上部,清水区(23)位于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上部并与出水电动阀(8)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封头(3)上设有检修人孔C(6)、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微量自动排气阀(12),筒体(1)上设有检修人孔A(4)、检修人孔B(5)、进水电动阀(7)、压力变送器(16)、取样管(13)、集水斗(14),锥形污泥浓缩斗(15)的底部设有排泥电动阀(11)和反冲洗排水阀(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设有下旋流反应筒(17),废水经泵提升至两级静态管道混合器加药混合后由电动进水阀(7)通过进水管道(24)沿下旋流反应筒(17)的切线方向以3~4m/s的进水流速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8),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17)内向下旋流运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絮体不断甩向下旋流反应筒(17)的内壁,在下旋流作用下絮体快速下沉至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废水同时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底部,完成废水的初级净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安装有倾角为45度的锥形反射板(25),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污泥形成50~80cm厚的污泥层,污泥层作为接触介质使废水从下而上经污泥层过滤净化后进入澄清区(21),完成废水的二级净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的澄清区(21)安装有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每圈圆锥板的倾角为70度,板间距120厘米,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由支撑架(27)分别与筒体(1)内壁及下旋流反应筒(17)外壁相连接,废水经澄清区的快速沉降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22),完成废水的三级净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内的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底部安装有下承托板(29),下承托板(29)上安装有进水水帽A(30),过滤区(22)内安装有不均匀悬浮滤料(31),悬浮滤料有厚度为400~700厘米,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顶部安装有上承托板(33),上承托板(33)上安装有出水水帽B(32),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滤速为10~15m/h,废水经过滤层过滤后通过出水滤帽B进入清水区(23),每只出水滤帽B的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完成废水的四级净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内的清水区(23)中安装有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与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清水区(23)出水通过管道与出水电动阀(8)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剩余污泥不断沉入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上部形成一浑浊层,污泥浓度约为1~3%,在聚合力的作用下污泥群体不断结合成整体,呈成状逐渐沉降,在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下部污泥浓度高,在上层水压力、污泥颗粒重力、离心力、聚合力及结构变形的作用下,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不断被挤出界面,使污泥浓缩压密,并从锥形污泥斗底部定时排出,排出浓度为6~12%的污泥,污泥压缩沉淀区(19)底部通过管道与电动排泥阀(11)及反冲洗电动排水阀(10)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的清水区(23)通过管道与微量自动排气阀(12)相连,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排泥及反冲洗时,装置内上部将形成一定的气层,在排泥及反冲洗结束后这部分气层形成负压造成无法进水运行,安装微量自动排气阀(12)后,在装置进水时可使装置内上部形成的气层不断排至大气,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说明书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污水处理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废水处理的混凝澄清和过滤主要采用加药混凝反应、斜板(或斜管)沉淀、石英砂过滤技术,相应设计有混凝搅拌反应池、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中间水池、再通过泵提升至石英砂滤池;这种处理技术工艺链长,占地面积大,废水净化时间长,能耗高,排泥含水率高,斜板(或斜管)易堵塞,处理效果不稳定,相对投资及运行费用高,自动化程度低,针对传统工艺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自动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设计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污水处理效果好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它包括筒体1、支撑腿2、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缩斗15,筒体1支承在支撑腿2上,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缩斗15分别安装在筒体1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是筒体1的内部设有旋流混凝反应区18、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澄清区21、悬浮滤料过滤区22、清水区23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所述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位于筒体1的内中部并与电动进水阀7相连通,污泥压缩沉淀区19位于筒体1的最下部,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之间,澄清区21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的周围,悬浮滤料过滤区22位于澄清区21的上部,清水区23位于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上部并与出水电动阀8相连。

所述的封头3上设有检修人孔C6、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微量自动排气阀12,筒体1上设有检修人孔A4、检修人孔B5、进水电动阀7、压力变送器16、取样管13、集水斗14,锥形污泥浓缩斗15的底部设有排泥电动阀11和反冲洗排水阀10。

所述的筒体1内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设有下旋流反应筒17,废水经泵提升至两级静态管道混合器加药混合后由电动进水阀7通过进水管道24沿下旋流反应筒17的切线方向以3~4m/s的进水流速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8,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17内向下旋流运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絮体不断甩向下旋流反应筒17的内壁,在下旋流作用下絮体快速下沉至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废水同时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底部,完成废水的初级净化。

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安装有倾角为45度的锥形反射板25,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污泥浓度较高(SS达到12000mg/L以上)并形成50~80cm厚的污泥层,污泥层作为接触介质使废水从下而上经污泥层过滤净化后进入澄清区21,完成废水的二级净化。

所述的筒体1内的澄清区21安装有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每圈圆锥板的倾角为70度,板间距120厘米,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由支撑架27分别与筒体1内壁及下旋流反应筒17外壁相连接,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利用层流原理,可提高澄清区的处理效率,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废水的净化时间,同时克服堵塞现象的发生,废水经澄清区的快速沉降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22,完成废水的三级净化。

所述筒体1内的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底部安装有下承托板29,下承托板29上安装有进水水帽A30,过滤区22内安装有不均匀悬浮滤料31,悬浮滤料的厚度为400~700厘米,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顶部安装有上承托板33,上承托板33上安装有出水水帽B32,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滤速为10~15m/h,借助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不断运动使悬浮滤料颗粒之间增加碰撞和摩擦,使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的细小污粒容易剥落,滤料不易堵塞和结垢,使滤料层反洗周期长,废水经过滤层过滤后通过出水滤帽B进入清水区23,每只出水滤帽B的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完成废水的四级净化。

所述筒体1内的清水区23中安装有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与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清水区23出水通过管道与出水电动阀8连接。

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剩余污泥不断沉入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上部形成一浑浊层,污泥浓度约为1~3%,在聚合力的作用下污泥群体不断结合成整体,呈成状逐渐沉降,在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下部污泥浓度高,在上层水压力、污泥颗粒重力、离心力、聚合力及结构变形的作用下,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不断被挤出界面,使污泥浓缩压密,并从锥形污泥斗(锥斗倾角为55度)底部定时排出,排出浓度为6~12%的污泥(根据各种污泥颗粒性质及密度而定),污泥压缩沉淀区19底部通过管道与电动排泥阀11及反冲洗电动排水阀10相连。

所述的筒体1内的清水区23通过管道与微量自动排气阀12相连,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排泥及反冲洗时,装置内上部将形成一定的气层,在排泥及反冲洗结束后这部分气层形成负压造成无法进水运行,安装微量自动排气阀12后,在装置进水时可使装置内上部形成的气层不断排至大气,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废水提升泵与加药计量泵联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进水、出水、排泥、反冲洗进水、反冲洗排水、强制反冲洗、排气均设有自动阀门控制,使装置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集成及组合技术,使废水的混凝反应、离心分离、污泥层接触过滤、重力沉降、悬浮滤料过滤、污泥压缩沉淀的多级净化在同一罐体内完成,废水的全部净化时间为30~35分。

2、本发明采用了旋流混凝及分离技术,废水通过泵提升经两级管道混合器分别投加无机混凝剂和有机助凝剂后通过电动进水阀沿下旋流反应筒上部切线方向高速(进水流速为3~4m/s)进入,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内向下旋流运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絮体不断甩向旋流反应筒的内壁,在下旋流作用下絮体快速下沉至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废水同时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的底部,完成废水的初级净化。

3、本发明采用了高致密污泥层过滤技术,废水从下旋流反应筒底部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的底部,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的污泥浓度较高(SS达到12000mg/L以上)并形成50~80cm厚的污泥层,污泥层作为接触介质使废水从下而上经污泥层过滤净化后进入澄清区,完成废水的二级净化。

4、本发明采用了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加速沉降技术,在澄清区设计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圆锥板的间距为120mm,圆锥板的倾角设计为70度,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利用层流原理,可提高澄清区的处理效率,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废水的净化时间,同时克服堵塞现象的发生,废水经澄清区的快速沉降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完成废水的三级净化。

6、本发明采用不均匀悬浮滤料过滤技术,废水经澄清区净化后通过进水滤帽(每只进水滤帽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悬浮滤料过滤区滤料为多级配不均匀增强型EPS发泡粒子,粒径0.8~1.6mm,厚度为400~700厘米(根据出水水质要求调整),滤料堆集密度为100~120g/cm3,空隙率0.4~0.5,比表面积为650~850m2/m3,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滤速设计为10~15m/h,借助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不断运动使悬浮滤料颗粒之间增加碰撞和摩擦,使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的细小污粒容易剥落,滤料不易堵塞和结垢,使滤料层反洗周期长,废水经过滤层过滤后通过出水滤帽(每只出水滤帽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进入清水区,完成废水的四级净化。 

7、本发明采用污泥压缩沉淀技术,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下部设计有锥形污泥压缩沉淀区,锥斗倾角为55度,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的剩余污泥不断沉入污泥压缩沉淀区中上部形成一浑浊层,污泥浓度约为1~3%,在聚合力的作用下污泥群体不断结合成整体,呈成状逐渐沉降,在污泥压缩沉淀区中下部污泥浓度高,在上层水压力、污泥颗粒重力、离心力、聚合力及结构变形的作用下,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不断被挤出界面,使污泥浓缩压密,并从锥形污泥斗底部定时排出,排出污泥浓度为6~12%(根据各种污泥颗粒性质及密度而定)。

8、本发明采用强制自动反冲洗技术,对悬浮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悬浮滤料反冲洗正常设定为2~3天自动反冲洗一次,自动反冲洗时间为5~6分钟,由于投加药剂剂量变化等原因造成澄清效果差滤料过滤负荷增加时,滤料会出现堵塞现象,进水压力会不断上升,因此在进水管道上设计有压力变送器,当压力变送器显示进水压力达到0.35MPa(正常进水压力为0.25~0.3MPa)时,将自动强制反冲洗。

9、本发明采用微量自动排气技术,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顶盖上设有微量自动排气阀,当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在排泥及反冲洗时,装置内上部将形成一定的气层,在排泥及反冲洗结束后这部分气层形成负压造成无法进水运行,安装微量自动排气阀后,在装置进水时可使装置内上部形成的气层不断排至大气,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10、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运行技术,废水提升泵与加药计量泵联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进水、出水、排泥、反冲洗进水、反冲洗排水、强制反冲洗、排气均设有自动阀门控制,使装置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

11、本发明处理效率高,废水净化时间为30~35分钟,出水浊度为5~10NTU。

12、本发明省略了传统工艺的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澄清及过滤采用集成组合设计,占地面积小,装置处理150T/h废水的占地面积仅为12平方米。

13、本发明能耗低,运行及管理简便,装置外部设计有高致密污泥接触悬浮滤料过滤区、澄清区、清水区的取样管,可随时观测废水各阶段的净化效果,在装置澄清区、悬浮滤料过滤区、封头上设计有检修人孔,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筒体,2为支腿,3为封头,4为悬浮滤料过滤区下部的检修人孔,5为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检修人孔,6为封头上的检修人孔,7为进水电动阀,8为出水电动阀,9为反冲洗进水电动阀,10为反冲洗排水电动阀,11为排泥电动阀,12为微量自动排气阀,13为取样管,14为集水斗,15为锥形污泥斗,16为进水管上的压力变送器,17为下旋流反应筒,18为旋流混凝反应区,19为污泥压缩沉淀区,20为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1为澄清区,22为悬浮悬浮滤料过滤区,23为清水区,24为进水管,25为锥形反射板,26为槽钢支撑架,27为支撑架,28为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9为下承托板,30为进水水帽,31为不均匀悬浮滤料,32为出水水帽,33为上承托板,34为反冲洗多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包括筒体1、支撑腿2、封头3、锥形污泥浓缩斗15,筒体1上安装有检修人孔4、检修人孔5,取样管13、集水斗14,废水进水电动阀7、压力变送器16,封头3上安装有检修人孔6、电动出水阀8、反冲洗电动进水阀9、自动微量排气阀12,在锥形污泥浓缩斗15的下部安装有电动排泥阀10、反冲电动排水阀11,如图1所示;筒体1内部设有旋流混凝反应区18、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澄清区21、悬浮滤料过滤区22、清水区23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所述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位于筒体1的内中部并与电动进水阀7相连通,污泥压缩沉淀区19位于筒体1的最下部,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之间,澄清区21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的周围,悬浮滤料过滤区22位于澄清区21的上部,清水区23位于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上部并与出水电动阀8相连,如图2所示。筒体1内腔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设有下旋流反应筒17,废水经提升泵至两级静态管道混合器加药混合后由电动进水阀7通过进水管道24沿下旋流反应筒17的切线方向高速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8,筒体1中部内腔的下旋流反应筒17出口处采用4根槽钢支撑架26连接并与筒体1连接,筒体1内腔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安装有倾角为45度的锥形反射板25,筒体1内腔的澄清区21安装有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倾角为70度,板间距120厘米,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由支撑架27分别与筒体1内壁及下旋流反应筒17外壁相连接,在筒体1内腔的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底部安装有下承托板29,下承托板29上安装有进水水帽A30,悬浮滤料过滤区22内安装有不均匀悬浮滤料31厚度为400~700厘米,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顶部安装有上承托板33,上承托板33上安装有出水水帽B32,在筒体1内腔的清水区23中安装有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反冲洗多孔管34与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清水区23的出水通过管道与出水电动阀8相连,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使废水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多级净化,装置自动化运行,具有维护简便和节能高效的优点。

详述如下:

如图2所示。

所述的筒体1内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设有下旋流反应筒17,废水经泵提升至两级静态管道混合器加药混合后由电动进水阀7通过进水管道24沿下旋流反应筒17的切线方向以3~4m/s的进水流速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8,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17内向下旋流运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絮体不断甩向下旋流反应筒17的内壁,在下旋流作用下絮体快速下沉至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废水同时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底部,完成废水的初级净化。

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安装有倾角为45度的锥形反射板25,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污泥浓度较高(SS达到12000mg/L以上)并形成50~80cm厚的污泥层,污泥层作为接触介质使废水从下而上经污泥层过滤净化后进入澄清区21,完成废水的二级净化。

所述的筒体1内的澄清区21安装有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每圈圆锥板的倾角为70度,板间距120厘米,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由支撑架27分别与筒体1内壁及下旋流反应筒17外壁相连接,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利用层流原理,可提高澄清区的处理效率,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废水的净化时间,同时克服堵塞现象的发生,废水经澄清区的快速沉降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22,完成废水的三级净化。

所述的筒体1内的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底部安装有下承托板29,下承托板29上安装有进水水帽A30,过滤区22内安装有不均匀悬浮滤料31,悬浮滤料有厚度为400~700厘米,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顶部安装有上承托板33,上承托板33上安装有出水水帽B32,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滤速为10~15m/h,借助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不断运动使悬浮滤料颗粒之间增加碰撞和摩擦,使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的细小污粒容易剥落,滤料不易堵塞和结垢,使滤料层反洗周期长,废水经过滤层过滤后通过出水滤帽B进入清水区23,每只出水滤帽B的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完成废水的四级净化。

所述的筒体1内的清水区23中安装有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与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清水区23出水通过管道与出水电动阀8连接。

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剩余污泥不断沉入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上部形成一浑浊层,污泥浓度约为1~3%,在聚合力的作用下污泥群体不断结合成整体,呈成状逐渐沉降,在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下部污泥浓度高,在上层水压力、污泥颗粒重力、离心力、聚合力及结构变形的作用下,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不断被挤出界面,使污泥浓缩压密,并从锥形污泥斗(锥斗倾角为55度)底部定时排出,排出浓度为6~12%的污泥(根据各种污泥颗粒性质及密度而定),污泥压缩沉淀区19底部通过管道与电动排泥阀11及反冲洗电动排水阀10相连。

所述的筒体1内的清水区23通过管道与微量自动排气阀12相连,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排泥及反冲洗时,装置内上部将形成一定的气层,在排泥及反冲洗结束后这部分气层形成负压造成无法进水运行,安装微量自动排气阀12后,在装置进水时可使装置内上部形成的气层不断排至大气,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废水提升泵与加药计量泵联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进水、出水、排泥、反冲洗进水、反冲洗排水、强制反冲洗、排气均设有自动阀门控制,使装置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发明的废水自动处理过程为:

运行时,关闭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反冲洗进水电动阀、反冲洗排水电动阀、排泥电动阀,开启进水电动阀、出水电动阀,启动废水提升泵及加药计量泵,废水经泵提升(泵的出水压力为0.25~0.3MPa)经一级管道混合器(投加混凝剂)和二级管道混合器(投加助凝剂)混合后以一定流速(管内流速控制在1~1.5m/s)经进水电动阀7及管道24(管内流速控制在3~4m/s)沿下旋流反应筒17侧面上部切线方向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8,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内向下旋流运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完成泥水的初级分离,废水在下旋流力作用下流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底部,通过高致密污泥层的接触过滤后向上流入澄清区21,在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及重力作用下完成快速沉降分离,废水继续向上穿过承托板29及进水帽30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22,经多级配不均匀悬浮滤料31的过滤净化后通过承托板33及出水帽32进入清水区23从出水电动阀8排出,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剩余絮凝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不断进入污泥压缩沉淀区19进行压缩沉淀,浓缩后污泥从排泥电动阀11定时排出,排泥间隔时间视进水SS浓度而定,一般为连续运行4小时排泥一次,每次排泥时间为1~1.5分钟,排泥时装置照常进水处理,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滤料反冲洗时间按2~3天运行的累计流量设计自动反冲洗一次,自动反冲洗运行时,将自动关停提升水泵及加药计量泵、进水电动阀7、出水电动阀8(排泥电动阀11已处于关闭状态),自动开启反冲洗泵、反冲洗电动排水阀10、反冲洗进水阀9,反冲洗压力为0.3MPa,反冲洗强度为0.5m3/m2.min,一次反冲洗时间为5~6分钟,当由于投加药剂剂量变化等原因造成澄清效果差滤料过滤负荷增加时,滤料会出现堵塞现象,进水压力会不断上升,因此在进水管道24上设计有压力变送器16,当压力变送器16显示进水压力达到0.35MPa(正常进水压力为0.25~0.3MPa)时,将自动强制反冲洗,自动强制反冲洗的运行程序与正常自动反冲洗相同,为防止反冲洗及排泥使罐体内上部形成负压造成正常运行废水无法进入罐体内的现象发生,在装置封头3上设有微量自动排气阀12,实现自动排气。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各种废水的混凝澄清过滤的净化处理,也适用于高浊度废水及低浊度地表水的混凝澄清过滤净化处理。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4578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24 C N 1 0 2 7 4 5 7 8 8 A *CN102745788A* (21)申请号 201210259259.9 (22)申请日 2012.07.25 C02F 1/52(2006.01) (71)申请人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分公司 地址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楠溪江东 街68号4层 申请人侯金山 赵军 (72)发明人侯金山 徐志清 赵军 顾小红 侯炳浩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218 代理人夏平 瞿网兰 (54) 发明名称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

2、清过滤装置 (57) 摘要 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它包括 筒体(1)、支撑腿(2)、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缩斗 (15),其特征是筒体(1)的内部设有旋流混凝反 应区(18)、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澄清区 (21)、悬浮滤料过滤区(22)、清水区(23)和污泥 压缩沉淀区(19),所述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位 于筒体(1)的内中部并与电动进水阀(7)相连通, 污泥压缩沉淀区(19)位于筒体(1)的最下部,高 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 (18)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之间,澄清区(21)位 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的周围,悬浮滤料过滤区 (22)位于澄清区。

3、(21)的上部,清水区(23)位于 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上部并与出水电动阀(8) 相连。本发明结构紧凑,净化效率高,具有自动运 行和维护简便及节能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1/2页 2 1.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它包括筒体(1)、支撑腿(2)、封头(3)和锥形 污泥浓缩斗(15),筒体(1)支承在支撑腿(2)上,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缩斗(15)分别安 装在筒体(1)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是筒体(1)的内部设有旋流混凝反应区(1。

4、8)、高致密 污泥接触过滤区(20)、澄清区(21)、悬浮滤料过滤区(22)、清水区(23)和污泥压缩沉淀区 (19),所述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位于筒体(1)的内中部并与电动进水阀(7)相连通,污 泥压缩沉淀区(19)位于筒体(1)的最下部,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位于旋流混凝反 应区(18)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之间,澄清区(21)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的周围,悬 浮滤料过滤区(22)位于澄清区(21)的上部,清水区(23)位于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上 部并与出水电动阀(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封头(3)上 设有检修人孔C。

5、(6)、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微量自动排气阀(12),筒体(1)上设有检修人 孔A(4)、检修人孔B(5)、进水电动阀(7)、压力变送器(16)、取样管(13)、集水斗(14),锥形 污泥浓缩斗(15)的底部设有排泥电动阀(11)和反冲洗排水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 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设有下旋流反应筒(17),废水经泵提升至两级静态管道混合器加 药混合后由电动进水阀(7)通过进水管道(24)沿下旋流反应筒(17)的切线方向以3 4m/s的进水流速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8),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17)内向下旋流运动继 续。

6、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絮体不断甩向下 旋流反应筒(17)的内壁,在下旋流作用下絮体快速下沉至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废 水同时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底部,完成废水的初级净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 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安装有倾角为45度的锥形反射板(25),高致密污泥接触过 滤区(20)的污泥形成5080cm厚的污泥层,污泥层作为接触介质使废水从下而上经污泥 层过滤净化后进入澄清区(21),完成废水的二级净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

7、是所述的筒体(1)内 的澄清区(21)安装有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每圈圆锥板的倾角为70度,板间距120厘 米,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由支撑架(27)分别与筒体(1)内壁及下旋流反应筒(17)外 壁相连接,废水经澄清区的快速沉降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22),完成废水的三级净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内 的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底部安装有下承托板(29),下承托板(29)上安装有进水水帽 A(30),过滤区(22)内安装有不均匀悬浮滤料(31),悬浮滤料有厚度为400700厘米,悬 浮滤料过滤区(22)的顶部安装有上承托板(33),。

8、上承托板(33)上安装有出水水帽B(32), 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滤速为1015m/h,废水经过滤层过滤后通过出水滤帽B进入清 水区(23),每只出水滤帽B的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完成废水的四级净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内的 清水区(23)中安装有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与反冲洗进水 电动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清水区(23)出水通过管道与出水电动阀(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 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剩余污泥不断。

9、沉入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上部形成一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45788 A 2/2页 3 浑浊层,污泥浓度约为13%,在聚合力的作用下污泥群体不断结合成整体,呈成状逐渐沉 降,在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下部污泥浓度高,在上层水压力、污泥颗粒重力、离心力、聚 合力及结构变形的作用下,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不断被挤出界面,使污泥浓缩压密,并从锥 形污泥斗底部定时排出,排出浓度为612%的污泥,污泥压缩沉淀区(19)底部通过管道 与电动排泥阀(11)及反冲洗电动排水阀(1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 的清水区(23)通过管道与微量。

10、自动排气阀(12)相连,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排 泥及反冲洗时,装置内上部将形成一定的气层,在排泥及反冲洗结束后这部分气层形成负 压造成无法进水运行,安装微量自动排气阀(12)后,在装置进水时可使装置内上部形成的 气层不断排至大气,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45788 A 1/6页 4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污水处理功能的污水处理 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长期以来废水处理的混凝澄清和过滤主要采用加药混凝反应、斜板(或斜管)沉 淀、石英砂过滤技术。

11、,相应设计有混凝搅拌反应池、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中间水池、再通 过泵提升至石英砂滤池;这种处理技术工艺链长,占地面积大,废水净化时间长,能耗高,排 泥含水率高,斜板(或斜管)易堵塞,处理效果不稳定,相对投资及运行费用高,自动化程度 低,针对传统工艺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自动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设计一种自动化 程度高,污水处理效果好的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它包括筒体1、支撑腿2、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 缩斗15,筒体1支承在支撑腿2上,封头3和锥形污泥浓。

12、缩斗15分别安装在筒体1的上端 和下端,其特征是筒体1的内部设有旋流混凝反应区18、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澄清区 21、悬浮滤料过滤区22、清水区23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所述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位于筒 体1的内中部并与电动进水阀7相连通,污泥压缩沉淀区19位于筒体1的最下部,高致密 污泥接触过滤区20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之间,澄清区21位于旋 流混凝反应区18的周围,悬浮滤料过滤区22位于澄清区21的上部,清水区23位于悬浮滤 料过滤区22的上部并与出水电动阀8相连。 0005 所述的封头3上设有检修人孔C6、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微量自动排气阀12,筒体 1上设有检。

13、修人孔A4、检修人孔B5、进水电动阀7、压力变送器16、取样管13、集水斗14,锥 形污泥浓缩斗15的底部设有排泥电动阀11和反冲洗排水阀10。 0006 所述的筒体1内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设有下旋流反应筒17,废水经泵提升至两级 静态管道混合器加药混合后由电动进水阀7通过进水管道24沿下旋流反应筒17的切线方 向以34m/s的进水流速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8,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17内向下旋流运 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絮体不断甩 向下旋流反应筒17的内壁,在下旋流作用下絮体快速下沉至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废 水同时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底。

14、部,完成废水的初级净化。 0007 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安装有倾角为45度的锥形反射板 25,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污泥浓度较高(SS达到12000mg/L以上)并形成5080cm 厚的污泥层,污泥层作为接触介质使废水从下而上经污泥层过滤净化后进入澄清区21,完 成废水的二级净化。 说 明 书CN 102745788 A 2/6页 5 0008 所述的筒体1内的澄清区21安装有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每圈圆锥板的倾角为 70度,板间距120厘米,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由支撑架27分别与筒体1内壁及下旋流反 应筒17外壁相连接,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利用层流原理,可提高澄。

15、清区的处理效率,缩 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废水的净化时间,同时克服堵塞现象的发生,废水经澄清区的 快速沉降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22,完成废水的三级净化。 0009 所述筒体1内的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底部安装有下承托板29,下承托板29上安 装有进水水帽A30,过滤区22内安装有不均匀悬浮滤料31,悬浮滤料的厚度为400700 厘米,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顶部安装有上承托板33,上承托板33上安装有出水水帽B32, 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滤速为1015m/h,借助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不断运动使 悬浮滤料颗粒之间增加碰撞和摩擦,使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的细小污粒容易剥落,滤料不 易堵塞和结垢,使。

16、滤料层反洗周期长,废水经过滤层过滤后通过出水滤帽B进入清水区23, 每只出水滤帽B的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完成废水的四级净化。 0010 所述筒体1内的清水区23中安装有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 34与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清水区23出水通过管道与出水电动阀8连接。 0011 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剩余污泥不断沉入污泥压缩沉淀 区19中上部形成一浑浊层,污泥浓度约为13%,在聚合力的作用下污泥群体不断结合成 整体,呈成状逐渐沉降,在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下部污泥浓度高,在上层水压力、污泥颗粒 重力、离心力、聚合力及结构变形的。

17、作用下,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不断被挤出界面,使污泥 浓缩压密,并从锥形污泥斗(锥斗倾角为55度)底部定时排出,排出浓度为612%的污 泥(根据各种污泥颗粒性质及密度而定),污泥压缩沉淀区19底部通过管道与电动排泥阀 11及反冲洗电动排水阀10相连。 0012 所述的筒体1内的清水区23通过管道与微量自动排气阀12相连,在自动集成式 混凝澄清过滤装置排泥及反冲洗时,装置内上部将形成一定的气层,在排泥及反冲洗结束 后这部分气层形成负压造成无法进水运行,安装微量自动排气阀12后,在装置进水时可使 装置内上部形成的气层不断排至大气,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0013 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废水提升泵与加药计。

18、量泵联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 过滤装置的进水、出水、排泥、反冲洗进水、反冲洗排水、强制反冲洗、排气均设有自动阀门 控制,使装置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集成及组合技术,使废水的混凝反应、离心分离、污泥层接触过滤、重 力沉降、悬浮滤料过滤、污泥压缩沉淀的多级净化在同一罐体内完成,废水的全部净化时间 为3035分。 0015 2、本发明采用了旋流混凝及分离技术,废水通过泵提升经两级管道混合器分别投 加无机混凝剂和有机助凝剂后通过电动进水阀沿下旋流反应筒上部切线方向高速(进水 流速为34m/s)进入,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内向下旋流运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 。

19、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絮体不断甩向旋流反应筒的内壁,在下旋 流作用下絮体快速下沉至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废水同时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的 底部,完成废水的初级净化。 0016 3、本发明采用了高致密污泥层过滤技术,废水从下旋流反应筒底部进入高致密污 说 明 书CN 102745788 A 3/6页 6 泥接触过滤区的底部,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的污泥浓度较高(SS达到12000mg/L以上) 并形成5080cm厚的污泥层,污泥层作为接触介质使废水从下而上经污泥层过滤净化后 进入澄清区,完成废水的二级净化。 0017 4、本发明采用了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加速沉降技术,在澄清区设。

20、计多圈截头同心 圆锥板,圆锥板的间距为120mm,圆锥板的倾角设计为70度,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利用层流 原理,可提高澄清区的处理效率,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废水的净化时间,同时克 服堵塞现象的发生,废水经澄清区的快速沉降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完成废水的三级净化。 0018 6、本发明采用不均匀悬浮滤料过滤技术,废水经澄清区净化后通过进水滤帽(每 只进水滤帽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悬浮滤料过滤区 滤料为多级配不均匀增强型EPS发泡粒子,粒径0.81.6mm,厚度为400700厘米(根 据出水水质要求调整),滤料堆集密度为100120g/cm 3 ,空隙。

21、率0.40.5,比表面积为 650850m 2 /m 3 ,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滤速设计为1015m/h,借助废水在悬浮滤料过 滤区的不断运动使悬浮滤料颗粒之间增加碰撞和摩擦,使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的细小污粒 容易剥落,滤料不易堵塞和结垢,使滤料层反洗周期长,废水经过滤层过滤后通过出水滤帽 (每只出水滤帽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进入清水区,完成废水的四级净化。 0019 7、本发明采用污泥压缩沉淀技术,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下部设计有锥 形污泥压缩沉淀区,锥斗倾角为55度,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的剩余污泥不断沉入污泥压 缩沉淀区中上部形成一浑浊层,污泥浓度约为13%,在。

22、聚合力的作用下污泥群体不断结 合成整体,呈成状逐渐沉降,在污泥压缩沉淀区中下部污泥浓度高,在上层水压力、污泥颗 粒重力、离心力、聚合力及结构变形的作用下,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不断被挤出界面,使污 泥浓缩压密,并从锥形污泥斗底部定时排出,排出污泥浓度为612%(根据各种污泥颗粒 性质及密度而定)。 0020 8、本发明采用强制自动反冲洗技术,对悬浮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悬浮滤料反冲洗正 常设定为23天自动反冲洗一次,自动反冲洗时间为56分钟,由于投加药剂剂量变化 等原因造成澄清效果差滤料过滤负荷增加时,滤料会出现堵塞现象,进水压力会不断上升, 因此在进水管道上设计有压力变送器,当压力变送器显示进水压力达。

23、到0.35MPa(正常进 水压力为0.250.3MPa)时,将自动强制反冲洗。 0021 9、本发明采用微量自动排气技术,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顶盖上设有 微量自动排气阀,当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在排泥及反冲洗时,装置内上部将形成 一定的气层,在排泥及反冲洗结束后这部分气层形成负压造成无法进水运行,安装微量自 动排气阀后,在装置进水时可使装置内上部形成的气层不断排至大气,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0022 10、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运行技术,废水提升泵与加药计量泵联动,自动集成式混 凝澄清过滤装置的进水、出水、排泥、反冲洗进水、反冲洗排水、强制反冲洗、排气均设有自 动阀门控制,使装置运行实。

24、现自动化控制。 0023 11、本发明处理效率高,废水净化时间为3035分钟,出水浊度为510NTU。 0024 12、本发明省略了传统工艺的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澄清及过滤采用集成组合 设计,占地面积小,装置处理150T/h废水的占地面积仅为12平方米。 0025 13、本发明能耗低,运行及管理简便,装置外部设计有高致密污泥接触悬浮滤料过 滤区、澄清区、清水区的取样管,可随时观测废水各阶段的净化效果,在装置澄清区、悬浮滤 说 明 书CN 102745788 A 4/6页 7 料过滤区、封头上设计有检修人孔,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发。

25、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为筒体,2为支腿,3为封头,4为悬浮滤料过滤区下部的检修人孔,5为悬浮 滤料过滤区的检修人孔,6为封头上的检修人孔,7为进水电动阀,8为出水电动阀,9为反冲 洗进水电动阀,10为反冲洗排水电动阀,11为排泥电动阀,12为微量自动排气阀,13为取样 管,14为集水斗,15为锥形污泥斗,16为进水管上的压力变送器,17为下旋流反应筒,18为 旋流混凝反应区,19为污泥压缩沉淀区,20为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1为澄清区,22为悬 浮悬浮滤料过滤区,23为清水区,24为进水管,25为锥形反射板,26为槽钢支撑架,27为支 撑架,28为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9为。

26、下承托板,30为进水水帽,31为不均匀悬浮滤料,32 为出水水帽,33为上承托板,34为反冲洗多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0 如图1-2所示。 0031 一种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包括筒体1、支撑腿2、封头3、锥形污泥浓缩 斗15,筒体1上安装有检修人孔4、检修人孔5,取样管13、集水斗14,废水进水电动阀7、压 力变送器16,封头3上安装有检修人孔6、电动出水阀8、反冲洗电动进水阀9、自动微量排 气阀12,在锥形污泥浓缩斗15的下部安装有电动排泥阀10、反冲电动排水阀11,如图1所 示;筒体1内部设有旋流混凝反应区18、高致密污。

27、泥接触过滤区20、澄清区21、悬浮滤料过 滤区22、清水区23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所述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位于筒体1的内中部 并与电动进水阀7相连通,污泥压缩沉淀区19位于筒体1的最下部,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 区20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18和污泥压缩沉淀区19之间,澄清区21位于旋流混凝反应区 18的周围,悬浮滤料过滤区22位于澄清区21的上部,清水区23位于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 上部并与出水电动阀8相连,如图2所示。筒体1内腔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设有下旋流反 应筒17,废水经提升泵至两级静态管道混合器加药混合后由电动进水阀7通过进水管道24 沿下旋流反应筒17的切线方向高速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

28、8,筒体1中部内腔的下旋流反应 筒17出口处采用4根槽钢支撑架26连接并与筒体1连接,筒体1内腔的高致密污泥接触 过滤区20安装有倾角为45度的锥形反射板25,筒体1内腔的澄清区21安装有多圈截头同 心圆锥板28倾角为70度,板间距120厘米,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由支撑架27分别与筒 体1内壁及下旋流反应筒17外壁相连接,在筒体1内腔的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底部安装 有下承托板29,下承托板29上安装有进水水帽A30,悬浮滤料过滤区22内安装有不均匀悬 浮滤料31厚度为400700厘米,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顶部安装有上承托板33,上承托板 33上安装有出水水帽B32,在筒体1内腔的清水区23中。

29、安装有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反 冲洗多孔管34与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清水区23的出水通过管道与出水 电动阀8相连,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使废水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多级净化,装置自动化 运行,具有维护简便和节能高效的优点。 说 明 书CN 102745788 A 5/6页 8 0032 详述如下: 如图2所示。 0033 所述的筒体1内的旋流混凝反应区18设有下旋流反应筒17,废水经泵提升至两级 静态管道混合器加药混合后由电动进水阀7通过进水管道24沿下旋流反应筒17的切线方 向以34m/s的进水流速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18,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17内向下旋流运 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

30、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絮体不断甩 向下旋流反应筒17的内壁,在下旋流作用下絮体快速下沉至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废 水同时进入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底部,完成废水的初级净化。 0034 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安装有倾角为45度的锥形反射板 25,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污泥浓度较高(SS达到12000mg/L以上)并形成5080cm 厚的污泥层,污泥层作为接触介质使废水从下而上经污泥层过滤净化后进入澄清区21,完 成废水的二级净化。 0035 所述的筒体1内的澄清区21安装有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每圈圆锥板的倾角为 70度,板间距120厘米,。

31、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由支撑架27分别与筒体1内壁及下旋流反 应筒17外壁相连接,多圈截头同心圆锥板28利用层流原理,可提高澄清区的处理效率,缩 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废水的净化时间,同时克服堵塞现象的发生,废水经澄清区的 快速沉降进入悬浮滤料过滤区22,完成废水的三级净化。 0036 所述的筒体1内的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底部安装有下承托板29,下承托板29上 安装有进水水帽A30,过滤区22内安装有不均匀悬浮滤料31,悬浮滤料有厚度为400700 厘米,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顶部安装有上承托板33,上承托板33上安装有出水水帽B32, 废水在悬浮滤料过滤区的滤速为1015m/h,借助废水在。

32、悬浮滤料过滤区22的不断运动使 悬浮滤料颗粒之间增加碰撞和摩擦,使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的细小污粒容易剥落,滤料不 易堵塞和结垢,使滤料层反洗周期长,废水经过滤层过滤后通过出水滤帽B进入清水区23, 每只出水滤帽B的出力为1T/h,滤帽滤头缝隙为0.54mm,完成废水的四级净化。 0037 所述的筒体1内的清水区23中安装有十字形反冲洗多孔管34,十字形反冲洗多孔 管34与反冲洗进水电动阀9通过管道相连接,清水区23出水通过管道与出水电动阀8连 接。 0038 所述的筒体1内的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剩余污泥不断沉入污泥压缩沉淀 区19中上部形成一浑浊层,污泥浓度约为13%,在聚合力的作用下污泥。

33、群体不断结合成 整体,呈成状逐渐沉降,在污泥压缩沉淀区19中下部污泥浓度高,在上层水压力、污泥颗粒 重力、离心力、聚合力及结构变形的作用下,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不断被挤出界面,使污泥 浓缩压密,并从锥形污泥斗(锥斗倾角为55度)底部定时排出,排出浓度为612%的污 泥(根据各种污泥颗粒性质及密度而定),污泥压缩沉淀区19底部通过管道与电动排泥阀 11及反冲洗电动排水阀10相连。 0039 所述的筒体1内的清水区23通过管道与微量自动排气阀12相连,在自动集成式 混凝澄清过滤装置排泥及反冲洗时,装置内上部将形成一定的气层,在排泥及反冲洗结束 后这部分气层形成负压造成无法进水运行,安装微量自动排气阀。

34、12后,在装置进水时可使 装置内上部形成的气层不断排至大气,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0040 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废水提升泵与加药计量泵联动,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 说 明 书CN 102745788 A 6/6页 9 过滤装置的进水、出水、排泥、反冲洗进水、反冲洗排水、强制反冲洗、排气均设有自动阀门 控制,使装置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 0041 本发明的废水自动处理过程为: 运行时,关闭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反冲洗进水电动阀、反冲洗排水电动阀、 排泥电动阀,开启进水电动阀、出水电动阀,启动废水提升泵及加药计量泵,废水经泵提升 (泵的出水压力为0.250.3MPa)经一级管道混合器(投加混凝剂。

35、)和二级管道混合器 (投加助凝剂)混合后以一定流速(管内流速控制在11.5m/s)经进水电动阀7及管道 24(管内流速控制在34m/s)沿下旋流反应筒17侧面上部切线方向进入旋流混凝反应区 18,废水在下旋流反应筒内向下旋流运动继续完成絮凝使絮体不断变大并产生离心力,在 离心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完成泥水的初级分离,废水在下旋流力作用下流入高致密污泥 接触过滤区20的底部,通过高致密污泥层的接触过滤后向上流入澄清区21,在多圈截头同 心圆锥板28及重力作用下完成快速沉降分离,废水继续向上穿过承托板29及进水帽30进 入悬浮滤料过滤区22,经多级配不均匀悬浮滤料31的过滤净化后通过承托板33及出水。

36、帽 32进入清水区23从出水电动阀8排出,高致密污泥接触过滤区20的剩余絮凝污泥在重力 作用下不断进入污泥压缩沉淀区19进行压缩沉淀,浓缩后污泥从排泥电动阀11定时排出, 排泥间隔时间视进水SS浓度而定,一般为连续运行4小时排泥一次,每次排泥时间为1 1.5分钟,排泥时装置照常进水处理,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的滤料反冲洗时间按 23天运行的累计流量设计自动反冲洗一次,自动反冲洗运行时,将自动关停提升水泵及 加药计量泵、进水电动阀7、出水电动阀8(排泥电动阀11已处于关闭状态),自动开启反冲 洗泵、反冲洗电动排水阀10、反冲洗进水阀9,反冲洗压力为0.3MPa,反冲洗强度为0.5m 3 / 。

37、m 2 .min,一次反冲洗时间为56分钟,当由于投加药剂剂量变化等原因造成澄清效果差滤 料过滤负荷增加时,滤料会出现堵塞现象,进水压力会不断上升,因此在进水管道24上设 计有压力变送器16,当压力变送器16显示进水压力达到0.35MPa(正常进水压力为0.25 0.3MPa)时,将自动强制反冲洗,自动强制反冲洗的运行程序与正常自动反冲洗相同,为防 止反冲洗及排泥使罐体内上部形成负压造成正常运行废水无法进入罐体内的现象发生,在 装置封头3上设有微量自动排气阀12,实现自动排气。 0042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各种废水的混凝澄清过滤的净化处理,也适用于高浊度废水及 低浊度地表水的混凝澄清过滤净化处理。 0043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说 明 书CN 102745788 A 1/2页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45788 A 10 2/2页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45788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