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洗衣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199205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534437.2

申请日:

2016.07.07

公开号:

CN106367912A

公开日:

2017.02.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F 23/02申请日:20160707|||公开

IPC分类号:

D06F23/02; D06F37/04; D06F39/04

主分类号:

D06F23/02

申请人: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发明人:

椎桥贞人; 西村博司; 服部正巳; 池田阳祐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优先权:

2015.07.22 JP 2015-144888; 2015.08.07 JP 2015-15705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代理人:

王轶;李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其水槽及旋转槽的中心轴是倾斜的,使整个温水加热器尽可能均匀地浸入到储存于水槽内的水中。该滚筒式洗衣机具有:水槽,构成为前侧呈开口而后侧被封堵的有底圆筒状,中心轴倾斜成前高后低;旋转槽,以能够沿第1方向和第2方向旋转的方式收纳于水槽的内侧;温水加热器,设置于水槽的内侧,且是相对于旋转槽而设置于垂直方向的下方的水槽的周壁,对储存于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在水槽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得较长,在其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分发生弯曲。温水加热器至少在水槽中储存有水的状态下,前侧呈水平而后侧是前高后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具有:
水槽,该水槽构成为前侧呈开口而后侧被封堵的有底圆筒状,其中心轴倾斜成前高后
低,
旋转槽,该旋转槽以能够沿第1方向和第2方向旋转的方式收纳于上述水槽的内侧,
温水加热器,该温水加热器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内侧,且是设置于相对于上述旋转槽成
垂直方向的下方的上述水槽的周壁,对储存于上述水槽的水进行加热,在上述水槽的前后
方向上形成得较长,在其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分发生弯曲;
上述温水加热器至少在上述水槽中储存有水的状态下,前侧呈水平而后侧是前高后
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水加热器设置于偏离上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轴正下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水加热器设置于:相对于上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轴正下方而偏向脱水运转时的
上述旋转槽的旋转方向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通过检测上述温水加热器的长度方向中呈水平的前侧部
分的温度,来检测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隔离部件,该隔离部件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内侧,沿着上述水槽的周壁形成,隔在
上述温水加热器与上述水槽之间,
上述安全装置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周壁的外侧,且是设置于与上述温水加热器的长度方
向中呈水平的前侧部分对应的位置,
上述隔离部件具有与上述水槽接触的突出部,该突出部是与上述安全装置对应的部分
朝向上述水槽侧突出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水槽的封堵上述另一端侧的背部具有连通部,该连通部以朝向上述中心轴方向贯
穿的方式连通上述水槽的外侧与内侧,
上述温水加热器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设置于与上述水槽的上述中心轴平行的部分,
且与上述连通部嵌合,上述温水加热器通过以下方式被安装:从上述水槽的外侧向内侧穿
过上述连通部,并使上述嵌合部与上述连通部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周壁,供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分
插入而保持上述温水加热器,
上述保持部件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上述温水加热器穿过上述连通部而插入到上述
水槽内时,与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分相碰,由此,将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分引导到
上述保持部件的中央部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隔离部件,该隔离部件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内侧,并沿着上述水槽的周壁形成,隔
在上述温水加热器与上述水槽之间,
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引导部与上述隔离部件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上述温水加热器无
法插入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上述温水加热器的上述水槽的底面部以比上述旋转中心轴相对于水平方向而言
的倾斜角度小的倾斜角度倾斜成前高后低。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水槽在上述旋转槽下部具有下部室,
上述下部室具有侧面部,该侧面部构成为:与上述旋转槽沿上述第1方向旋转时形成的
水流相对,
在上述下部室中,在上述水流的下游方向依次配置有排水口、上述温水加热器、水温检
测机构、上述侧面部,
上述水温检测机构以使其前端部朝向上述水流的上游方向的状态安装于上述侧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述水槽在上述旋转槽下部具有下部室,在该下部室中,配置有上述温水加热器及水
温检测机构,
上述下部室具有侧面部,该侧面部构成为:与上述旋转槽朝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时形成
的水流相对,
在上述下部室中,在上述水流的下游方向依次配置有上述温水加热器、上述水温检测
机构、上述侧面部,
上述水温检测机构以使其前端部朝向上述加热器方向的状态安装于上述侧面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设定上述旋转槽的开口侧为前侧、其相反侧为后侧的情况下,
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安装位置位于上述下部室的后侧,
上述水温检测机构在上述侧面部上,配置于比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靠向前侧的位
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设定上述旋转槽的开口侧为前侧、其相反侧为后侧的情况下,
上述水温检测机构在上述侧面部上,配置于比上述加热器偏向上方的位置。

说明书

滚筒式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筒式洗衣机。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存在具有温水加热器的滚筒式洗衣机,该温水加热器用于对洗涤水
进行加热而使之成为温水。温水加热器例如设置成插入到旋转槽的内侧,使得其沿直角方
向贯穿水槽的圆筒形状的底部分、即水槽的背部。此时,如果水槽的中心轴是水平的,则温
水加热器也是水平的。即、此时,温水加热器平行于储存在水槽中的水的水面。因此,即使在
例如温水加热器工作的洗涤运转过程中因旋转槽的振动而使得水槽内的水面位置发生变
动,也难以产生温水加热器的一部分从水面露出这样的问题。

但是,在水槽的中心轴相对于水平产生倾斜的所谓倾斜滚筒式洗衣机的情况下,
温水加热器与倾斜的水槽的中心轴平行。即、此时,温水加热器相对于储存在水槽中的水的
水面是倾斜的。因此,相对于水面的温水加热器的深度位置针对于温水加热器的整体而言,
不是均匀的。因此,此时,在例如温水加热器工作的洗涤运转过程中,当因旋转槽的振动而
使得水槽内的水面位置发生变动时,有可能温水加热器仅有一部分总是从水面露出。另外,
这种情况下,温水加热器的一部分不是浸入水中而是从水面露出,从而该露出部分有可能
变成空烧状态。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0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筒式洗衣机,该滚筒式洗衣机的水槽及旋转槽的中心轴是倾斜
的,能够使整个温水加热器尽可能均匀地浸入到储存在水槽内的水中。

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具有:水槽,该水槽构成为前侧呈开口而后侧被
封堵的有底圆筒状,且中心轴以前高后低的方式倾斜;旋转槽,该旋转槽以能够沿第1方向
和第2方向旋转的方式收纳于上述水槽的内侧;以及温水加热器,该温水加热器设置于上述
水槽的内侧,且是设置于相对于上述旋转槽成垂直方向的下方的上述水槽的周壁,对储存
于上述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在上述水槽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得较长,且在其前后方向的中
途部分发生弯曲。上述温水加热器至少在上述水槽中储存有水的状态下,前侧呈水平而后
侧是前高后低。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整个温水加热器尽可能均匀地浸入到储存于水槽内的水
中,由此,能够防止仅有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未浸入到水中而从水面露出。因此,能够抑制
由温水加热器部分空烧等而导致异常,结果,能够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温水加热器设置于偏
离上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轴正下方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温水加热器设置于:
相对于上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轴正下方而偏向脱水运转时的上述旋转槽的旋转方向侧的
位置。

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1~3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安全装置,该安
全装置通过检测上述温水加热器的长度方向中呈水平的前侧部分的温度,来检测上述温水
加热器的异常。

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4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隔离部件,该隔离
部件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内侧,沿着上述水槽的周壁形成,隔在上述温水加热器与上述水槽
之间;上述安全装置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周壁的外侧,且是设置于与上述温水加热器的长度
方向中呈水平的前侧部分对应的位置;上述隔离部件具有与上述水槽接触的突出部,该突
出部是与上述安全装置对应的部分朝向上述水槽侧突出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1~5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上述水槽
的封堵上述另一端侧的背部具有连通部,该连通部以朝向上述中心轴方向贯穿的方式连通
上述水槽的外侧与内侧;上述温水加热器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设置于与上述水槽的上述
中心轴平行的部分,且与上述连通部嵌合,上述温水加热器通过以下方式被安装:从上述水
槽的外侧向内侧穿过上述连通部,并使上述嵌合部与上述连通部嵌合。

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6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保持部件,该保持
部件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周壁,供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分插入而保持上述温水加热器;
上述保持部件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上述温水加热器穿过上述连通部而插入到上述水槽
内时,与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分相碰,由此,将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分引导到上述
保持部件的中央部侧。

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7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隔离部件,该隔离
部件设置于上述水槽的内侧,并沿着上述水槽的周壁形成,隔在上述温水加热器与上述水
槽之间;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引导部与上述隔离部件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上述温水加热器
无法插入的尺寸。

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1~8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设置上述
温水加热器的上述水槽的底面部以比上述旋转中心轴相对于水平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小
的倾斜角度倾斜成前高后低。

本发明的第10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1~9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上述水槽
在上述旋转槽下部具有下部室,上述下部室具有侧面部,该侧面部构成为:与上述旋转槽沿
上述第1方向旋转时形成的水流相对,在上述下部室中,在上述水流的下游方向依次配置有
排水口、上述温水加热器、水温检测机构、上述侧面部,上述水温检测机构以使其前端部朝
向上述水流的上游方向的状态安装于上述侧面部。

本发明的第11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1~9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上述水槽
在上述旋转槽下部具有下部室,在该下部室中,配置有上述温水加热器及水温检测机构,上
述下部室具有侧面部,该侧面部构成为:与上述旋转槽朝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时形成的水流
相对,在上述下部室中,在上述水流的下游方向依次配置有上述温水加热器、上述水温检测
机构、上述侧面部,上述水温检测机构以使其前端部朝向上述加热器方向的状态安装于上
述侧面部。

本发明的第12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10或11方案的基础上,在设定上述旋转槽
的开口侧为前侧、其相反侧为后侧的情况下,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安装位置位于上述下部室
的后侧,上述水温检测机构在上述侧面部上,配置于比上述温水加热器的前端部靠向前侧
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13方案的滚筒洗衣机是在第10~12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在设定
上述旋转槽的开口侧为前侧、其相反侧为后侧的情况下,上述水温检测机构在上述侧面部
上,配置于比上述加热器偏向上方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取下外箱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水槽周围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水槽周围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水加热器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水加热器周围的构成的沿图4的X6-X6线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水加热器周围的构成的沿图4的X7-X7线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隔离部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1的隔离部件的突出部周围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隔离部件及保持部件周围的构成的横向剖切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安装了隔离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水加热器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水加热器的安装的横向剖切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安全装置与温水加热器的位置关系的仰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温水加热器的安装的、从后方观察水槽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6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6的连通部周围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保护罩的、从后方观察水槽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的洗涤干燥机的纵向剖切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洗衣机的水槽、滚筒和温水加热器等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水槽下部的温水加热器等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水槽下部的温水加热器等的构成的纵向剖切侧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水槽下部的温水加热器等的构成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滚筒式洗衣机、20-水槽、22-背部、221-连通部、25-水槽周壁(周壁)、30-旋转
槽、40-温水加热器、43-嵌合部、52-隔离部件、523-突出部、53-保持部件、532-下引导部(引
导部)、533-上引导部(引导部)、534-横向引导部(引导部)、54、55-安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及图2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10具有:外箱11、门12、水槽20及旋转槽30。另外,在
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外箱11,设定门12侧为洗衣机10的前侧。另外,设定与前后方向成直角
的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洗衣机10是所谓的倾斜滚筒式洗衣机,其水槽20的中心轴及旋转
槽30的旋转中心轴相对于地面是倾斜的。水槽20的中心轴与旋转槽30的旋转中心轴一致。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水槽20的中心轴与旋转槽30的旋转中心轴统称为中心轴J。洗衣
机10可以具有也可以不具有例如热泵式或加热器式的干燥功能。

外箱11由钢板等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箱状。水槽20被收纳于外箱11的内部,如图2~
图4所示,被减振器18弹性支撑。旋转槽30收纳于水槽20的内部。水槽20及旋转槽30均形成
为:圆筒形状的轴向的一侧呈开口而另一侧被封堵的所谓有底圆筒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
中,针对水槽20及旋转槽30,将与开口侧相反的一侧被封堵了的圆筒形状的底部分称为背
部。另外,针对水槽20及旋转槽30的内侧,将重力方向的下方部分称为底部。

水槽20具有图2所示的水槽开口部21和图3所示的水槽背部22。水槽开口部21如图
2所示,形成于水槽20的圆筒形状的一端部。水槽背部22如图3所示,设置于水槽20的圆筒形
状的另一端部,封堵水槽20的圆筒形状的另一端部。水槽背部22是有底圆筒形状的水槽20
的底。

水槽20如图3所示,具有排水口23和凹陷部24。排水口23形成为:贯穿水槽20的重
力方向的下部、即底部,亦即贯穿形成圆筒形状的水槽周壁25。凹陷部24设置于水槽20的底
部中在左右方向上偏离水槽20的中心轴的位置。凹陷部24通过使水槽周壁25的底部左侧部
分向外侧凹陷而与水槽20形成为一体。凹陷部24的底面部大致水平,或者朝向后方倾斜1°
~5°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凹陷部24的底部以比旋转中心轴J相对于水
平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α小的倾斜角度β倾斜成前高后低。也就是,凹陷部24的底部的倾斜
角度β小于旋转中心轴J的倾斜角度α。换言之,水平方向与凹陷部24的底部的倾斜方向所成
的角度β小于水平方向与旋转中心轴J所成的角度α。

旋转槽30如图2所示,具有旋转槽开口部31和旋转槽背部32。旋转槽开口部31形成
于旋转槽30的圆筒形状的一端部。旋转槽背部32设置于旋转槽30的圆筒形状的另一端部,
封堵旋转槽30的圆筒形状的另一端部。旋转槽背部32成为有底圆筒形状的旋转槽30的底。

另外,洗衣机10如图2所示,具有:供水装置13、排水阀14及循环泵15。供水装置13
设置于外箱11内的水槽20的靠近左右一方的上部。供水装置13具有供水阀131、注水盒132。
供水阀131与未图示的水管等外部水源相连,通过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开闭。供水阀131
开放时,外部水源的水通过供水阀131及注水盒132被注入到水槽20。

排水阀14及循环泵15设置于水槽20的下方。排水阀14是例如电磁阀,通过未图示
的控制装置进行开闭驱动。循环泵15构成为:能够接受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来调整水
的喷出量。排水阀14通过排水软管16而与设置于水槽20的底部的排水口23连接。循环泵15
的入口侧从将排水口23与排水阀14间连接起来的水路分叉而与排水口23连接。循环泵15的
出口侧通过循环软管17而与未图示的喷嘴连接。

排水阀14开放时,水槽20内的水从排水口23经由排水阀14排出到洗衣机10的外
部。另外,在排水阀14关闭的状态下循环泵15动作时,水槽20内的水从未图示的喷嘴提供到
水槽20及旋转槽30内,由此,在水槽20及旋转槽30内循环。

洗衣机10如图3所示,具有温水加热器40。温水加热器40对储存于水槽20内的水进
行加热而使之成为温水。例如在洗涤运转时,通过使温水加热器40和循环泵15动作,能够使
洗涤水变成温水来循环。温水加热器40设置于水槽20的内侧,并且是设置于旋转槽30下方
的水槽20的内侧。此时,温水加热器40设置于在水槽周壁25上形成的凹陷部24。另外,在本
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温水加热器40设置于旋转槽30下方的相对于中心轴J偏左方的位置。

在此,旋转槽30在洗涤运转时,向顺时针(第1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第2方向)低速
旋转。另外,旋转槽30在脱水运转时,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以比洗涤运转时
高的速度进行高速旋转。此时,温水加热器40设置于偏向脱水运转时旋转槽30的旋转方向
侧的位置。也就是,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0如图4的箭头A所示,脱水运转时向顺时针方
向高速旋转。此时,温水加热器40设置成相对于中心轴J位于旋转方向侧、即从正面观察时
位于左侧的位置。

温水加热器40为例如铠装加热器等,整体上形成为在水槽20的前后方向上较长,
在其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分发生弯曲。具体而言,温水加热器40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加热器
主体41、连接部42、以及嵌合部43。加热器主体41是接受电力供给而发热的发热体。加热器
主体41形成为在细长金属管的内部具有加热丝,将该金属管弯折多次,并且大致在同一平
面上扩展。

嵌合部43由例如具有耐热性的橡胶或合成树脂等构成。嵌合部43如图12所示,整
体上形成为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圆形块状。嵌合部43如图5所示,其周围具有例如金属制的凸
缘部431。加热器主体41从嵌合部43的一侧的表面延伸出。连接部42从嵌合部43的另一侧的
表面突出。连接部42的一侧与加热器主体41相连,另一侧与电力供给装置连接。连接部42的
周围被例如硅胶管等具有难燃性且具有弹性的材料覆盖。

加热器主体41如图6所示,构成为在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发生弯曲,使得至少在水
槽20中储存有水的状态下,前侧部分呈水平而后侧部分是前高后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
器主体41的后侧部分构成为与中心轴J平行。

也就是,加热器主体41具有倾斜部411和水平部412。此时,使倾斜部411与水平部
412之间的边界部分为弯曲部413。倾斜部411构成加热器主体41中的相对于弯曲部413而言
的后侧部分,水平部412构成加热器主体41中的相对于弯曲部413而言的前侧部分。换言之,
倾斜部411构成加热器主体41的基端部侧,水平部412构成加热器主体41的前端部侧。另外,
图6所示的轴线P为与中心轴J平行的轴线。

而且,倾斜部411沿着轴线P呈前高后低。此时,倾斜部411倾斜成朝向中心轴J方向
延伸。另外,水平部412相对于中心轴J方向、即轴线P方向倾斜,相对于地面水平延伸,即相
对于水槽20内储存的水的水面平行延伸。此时,如图5所示,水平部41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L2
大于倾斜部41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L1。另外,倾斜部411与水平部412所成的角度α大致等于
以水平方向为基准的中心轴J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角度α例如为5°~10°左
右。

此外,水槽20被减振器18弹性支撑,因此,水槽20内储存有水时,水槽20的倾斜会
发生一些变化。相对于此,水平部412只要至少在水槽20内储存有水的状态下呈水平即可。
即、在水槽20内未储存水的情况下,水平部412不一定是水平的。

加热器主体41的前端部、即水平部412的高度位置如图7所示,在洗涤运转时,处于
比水槽20中储存的水的最低水位W1靠下的下方,而且处于比旋转槽30的最低位置W2靠下的
下方。也就是,温水加热器40的整个加热器主体41在洗涤运转时处于比水槽20中储存的水
的最低水位W1靠下的下方,且处于比旋转槽30的最低位置W2靠下的下方。

另外,洗衣机10如图3、图4及图12等所示,具有:排水口罩51、隔离部件52及保持部
件53。排水口罩51如图3及图4所示,设置于水槽20的底部分的水槽周壁25。排水口罩51是例
如合成树脂制,如图3所示,以与水槽周壁25分离的状态覆盖排水口23上方的一部分。排水
口罩51如图4所示,设置于水槽20及旋转槽30的中心轴J的大致正下方,且是设置于安装温
水加热器40的凹陷部24的右侧。换言之,排水口罩51相对于温水加热器40,设置于旋转槽30
脱水时的旋转方向侧。

在此,在脱水时旋转槽30高速旋转之际,在水槽20与旋转槽30之间存在异物等时,
该异物等将与旋转槽30的旋转一同高速移动。因此,如果该高速移动的异物等与温水加热
器40发生冲突,则有可能使温水加热器40破损。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旋转槽30的
旋转方向、即异物等的行进方向,在温水加热器40之前设置排水口罩51。因此,在例如脱水
运转时与旋转槽30的高速旋转一同移动的异物等在与温水加热器40相碰前,先与排水口罩
51相碰。因此,根据该构成,能够尽可能防止在异物等高速移动的状态下与温水加热器40发
生冲突而使温水加热器40破损等情况的发生。

隔离部件52及保持部件53用于将温水加热器40固定于水槽20的凹陷部24。隔离部
件52及保持部件53由具有防锈性及耐温性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隔离部件
52如图3所示,设置成嵌于凹陷部24的内侧。

隔离部件52设置于温水加热器40与水槽20之间,对温水加热器40与水槽20进行热
隔离。也就是,隔离部件52使来自温水加热器40的热不会直接对水槽20加热。隔离部件52如
图8所示,是将一块大致矩形的板在左右方向的中途部分向大致直角方向弯折而成的形状。
也就是,隔离部件52如图8所示,具有底面部521和侧面部522。底面部521大致水平构成,侧
面部522大致垂直构成。

隔离部件52具有突出部523、通孔524和安装部525。突出部523设置成靠近底面部
521的前侧,是使底面部521以矩形稍稍向下方、即向水槽的周壁25侧突出而形成的。此时,
如图9所示,突出部523相对于底面部521的突出量H例如大约为0.5~1mm左右。

通孔524如图8所示,形成为以圆状贯穿底面部521,在突出部523的周围设置有多
个,此时设置有4个。另外,安装部525在底面部521和侧面部522上分别设置有1个。通孔524
中,如图10所示,穿过螺钉等紧固部件61。而且,穿过通孔524的紧固部件61紧固于水槽周壁
25。另外,安装部525中如图3所示,穿过螺钉等紧固部件62。并且,穿过安装部525的紧固部
件62紧固于水槽20的前端部。这样,隔离部件52被固定于水槽周壁25。

在此,突出部523从底面部521向下方突出。因此,当使紧固部件61穿过突出部523
周围的通孔524而紧固于水槽周壁25时,如图11所示,突出部523周围的底面部521以突出部
523为支点而弹性变形成弓形。由此,突出部523被紧紧地按压于水槽周壁25。

保持部件53如图6、图10及图12所示,设置在隔离部件52的底面部521中突出部523
的内侧。此时,保持部件53通过例如点焊等而固定于隔离部件52。保持部件53如图6及图12
所示,构成为从隔离部件52的底面部521朝向上方突出。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分插入于保
持部件53。由此,保持部件53以使温水加热器40与水槽周壁25分离的状态保持温水加热器
40。

具体而言,保持部件53如图6及图12所示,具有插入部531、下引导部532、上引导部
533及横向引导部534。插入部531如图12所示,构成为沿前后方向贯穿的矩形环状。温水加
热器40的前端部如图6所示,以贯穿插入部531的方式插入于插入部531内。

下引导部532相对于插入部531,设置于下侧、即隔离部件52的底面部521侧。下引
导部532构成为板状,该板状倾斜成:从隔离部件52的底面部521侧向插入部531侧上升。在
将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插入到插入部531内时,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碰到下引导部532
时,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沿着下引导部532向上侧移动。由此,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由
下引导部532引导到插入部531侧。另外,下引导部532固定于隔离部件52的突出部523。因
此,下引导部532起到支撑整个保持部件53的支撑部的作用。

上引导部533相对于插入部531,设置于上侧、即与隔离部件52的底面部521的相反
侧。上引导部533构成为板状,该板状倾斜成从旋转槽30侧向插入部531侧下降。在将温水加
热器40的前端部插入到插入部531内时,当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碰到上引导部533时,温
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沿着上引导部533而向下侧移动。由此,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由上引
导部533引导到插入部531侧。

横向引导部534相对于插入部531,设置于侧方,此时,设置于隔离部件52的侧面部
522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隔离部件52的侧面部522相反一侧,未设置横向引导部,
但是也可以设置。横向引导部534构成为板状,该板状从隔离部件52的侧面部522侧向插入
部531侧倾斜。如图10及图13所示,隔离部件52的侧面部522与横向引导部534之间的间隙S
的尺寸设定为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无法插入的尺寸。

在将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插入到插入部531内时,当使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
沿着隔离部件52的侧面部522从后侧向前侧移动时,如图13所示,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的
侧面部522侧碰到横向引导部534。于是,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沿着横向引导部534向插入
部531侧移动。由此,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由横向引导部534引导到插入部531侧。此时,由
于隔离部件52的侧面部522与横向引导部534之间的间隙S的尺寸设定为加热器主体41的前
端部无法插入的尺寸,因此,加热器主体41的前端部不会误进入到侧面部522与横向引导部
534之间的间隙。

温水加热器40如图6、图13~图15所示,从水槽20的后方穿过水槽背部22而插入到
水槽20内。具体而言,水槽背部22如图10、图13~图15所示,具有连通部221。连通部221形成
为:朝向水槽20及旋转槽30的中心轴J方向而贯穿水槽背部22。

连通部221使水槽20的外侧与内侧在空间上连通,形成为与温水加热器40的嵌合
部43的外径一致的形状的长圆形。此时,形成连通部221的周围的壁面如图15所示,与中心
轴J方向平行。此外,图15的点划线P表示连通部221的轴线。此时,连通部221的轴线P与中心
轴J平行,另外,通过温水加热器40的加热器主体41的厚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

在温水加热器40安装于水槽20的状态下,嵌合部43与连通部221的内侧水密嵌合。
另外,凸缘部431卡止于连通部221的周围,由此,温水加热器40的插入被限制于规定位置。
另外,凸缘部431紧密接合于连通部221的周围、即水槽背部22的外侧面,由此能够更有效地
防止从连通部221漏水。

洗衣机10如图14所示,具有2个安全装置54、55。安全装置54、55检测温水加热器40
的过热异常、过电流异常,在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中断对温水加热器40的电流供给。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安全装置54称为第1安全装置54,将安全装置55称为第2安全装置55。第
1安全装置54是例如温度熔断器。另外,第2安全装置55是组合例如温度熔断器和电流熔断
器而成的。

安全装置54、55如图6及图14所示,设置于水槽20的外侧面、即与温水加热器40相
反一侧的面,且是设置于与加热器主体41的水平部421对应的位置。此时,第1安全装置54设
置于靠近加热器主体41的水平部421的前端的直线部分。第2安全装置55设置于靠近加热器
主体41的水平部421的前端的弯曲部分。由此,安全装置54、55检测温水加热器40的长度方
向中前侧部分、即水平部412的温度,由此检测温水加热器40的异常。另外,安全装置54、55
与水槽20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金属制的支架56。另外,安全装置54、55由例如合成树脂制
的容器57覆盖周围。

洗衣机10如图17所示,具有保护罩58。保护罩58设置于水槽20的外侧面,包围温水
加热器40的周围。保护罩58由例如ABS树脂等难燃性的材料构成。具体而言,保护罩58具有
安装面部581和周侧面部582。安装面部581以与水槽20的外侧面相接的方式安装于水槽20。

在安装面部581上形成有引出孔563。引出孔563是比连通部221稍小的长圆形通
孔,形成于与连通部221相对的位置。温水加热器40安装于水槽20后,使温水加热器40的连
接部42穿过引出孔563,再将保护罩58安装于水槽20。此时,温水加热器40的嵌合部43与水
槽20的连通部221之间的边界部分被保护罩58的安装面部581覆盖。

周侧面部582设置于安装面部581的周围,且设置成在与安装面部581成直角的方
向延伸。周侧面部582包围温水加热器40的连接部42的周围。此时,周侧面部582至少包围上
方及左右侧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周侧面部582未采用包围连接部42的下方及
后方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包围连接部42的下方及后方的构成。由此,即使例如温水加
热器40发生异常而从连接部42产生火花等,也能够由覆盖连接部42周围的难燃性的保护罩
58来防止火花的扩散。由此,即使万一从连接部42产生火花等的情况下,通过防止该火花等
的扩散,也能够尽可能降低该火花等对水槽20等其他部件带来的影响,其结果,能够提高安
全性。

由此,温水加热器40的加热器主体41具有:与中心轴J平行且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的倾斜部411、以及相对于中心轴J倾斜且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水平部412。也就是,温水加热
器40构成为:水槽的前后方向较长,在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发生弯曲,使得前侧呈水平而后
侧与中心轴J平行。由此,与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加热器主体41整体构成为直线状的情
况相比,能够使加热器主体41的前端部位于相对于水面更深的位置。也就是,能够使温水加
热器40的加热器主体41整体尽可能均匀地浸入到在水槽20内储存的水中。由此,能够防止
只有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未浸入到水中而从水面露出的情形发生。因此,能够抑制温水
加热器40部分空烧等而导致的异常,其结果,能够提高安全性。

温水加热器40如图4所示,设置于偏离旋转槽30的中心轴J正下方的位置。由此,与
将温水加热器40设置于旋转槽30的中心轴J正下方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更大的温水加热
器40与旋转槽30的距离。由此,即使在因为例如脱水运转时的振动而使得水槽20与旋转槽
30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温水加热器40与高速旋转的旋转槽30接触而发生破损
等。另外,通过确保更大的温水加热器40与旋转槽30的距离,能够抑制异物夹在温水加热器
40与旋转槽30之间。

温水加热器40相对于旋转槽30的中心轴J,设置于偏向脱水运转时旋转槽30旋转
的行进方向侧的位置。由此,即使在例如脱水运转时异物等进入到水槽20与旋转槽30之间,
该异物与旋转槽30的高速旋转一同移动,该异物也会在碰到温水加热器40之前,先碰到排
水口罩51。因此,根据该构成,能够尽可能防止在异物等高速移动的状态下与温水加热器40
发生冲突而使温水加热器40破损等。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安全装置54、55设置于与温水加热器40中加热器主体41的前侧部分、即水平部412
对应的位置,通过检测该水平部412的温度来检测温水加热器40的异常。通常,温水加热器
40通电时,加热器主体41从水平部412的前端侧开始温度升高。因此,根据该构成,通过由安
全装置54、55检测加热器主体41中容易较快地成为高温的水平部412的前端部分的温度,能
够迅速地检测出温水加热器40的异常。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提高安全装置54、55的
响应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隔离部件52具有突出部523。突出部523的与安全装置54、55对应的部分朝向水槽
侧突出,并与水槽20接触。由此,例如图11所示,在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61将隔离部件52安
装于水槽20的内侧时,突出部523周围的底面部521以突出部523为支点而弹性变形成弓形。
于是,突出部523被紧紧地按压于水槽周壁25。由此,能够提高从突出部523向安全装置54、
55的热传递,从而提高安全装置54、55的响应性。因此,能够迅速地检测出温水加热器40的
异常,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水槽背部22具有连通部221。连通部221以朝向中心轴J方向贯穿的方式连通水槽
20的外侧与内侧。另外,温水加热器40具有嵌合部43。嵌合部43设置于温水加热器40中与水
槽20的中心轴J平行的部分。而且,温水加热器40通过以下方式安装:从水槽20的外侧朝向
内侧来穿过连通部221,嵌合部43与连通部221嵌合。

此时,形成连通部221的周围的壁面、以及嵌合部43周围的面如图15所示,都与中
心轴J方向平行。而且,温水加热器40沿着中心轴J方向插入到连通部221。由此,在安装温水
加热器40时,形成连通部221的周围的壁面与嵌合部43周围的面不是以点接触,而是以面接
触。

也就是,在要将例如前后方向构成为直线状的现有温水加热器水平安装时,需要
以相对于形成连通部221的周围的壁面倾斜的状态插入温水加热器。此时,温水加热器40以
连通部221的周围与嵌合部43的周围以点接触的状态被安装。这样一来,连通部221与嵌合
部43的嵌合变弱,发生漏水等的危险性增高。

另一方面,如果例如以形成连通部221的周围的壁面呈水平的方式形成连通部
221,则能够使连通部221周围的壁面与嵌合部43周围的面以面接触。因此,能够增强连通部
221与嵌合部43的嵌合,其结果,能够抑制漏水等的发生。但是,此时,连通部221的形成作业
比较复杂。即、用于使水槽20成型的模具等比较复杂,而且部件费用增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43设置于: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中心轴J方向倾
斜的倾斜部411。由此,不是水平形成连通部221周围的壁面,就能够使连通部221周围的壁
面与嵌合部43周围的面以面接触。由此,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成来增强连通部221与嵌合部
43的嵌合。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抑制漏水等的发生,并且能够抑制因用于使水槽20成型的模
具等变得复杂而使得部件费用增高。

保持部件53具有多个引导部532、533、534。各引导部532、533、534在温水加热器40
穿过连通部221而插入到水槽20内时,与温水加热器40的前端部分相碰,由此将温水加热器
40的前端部分引导到保持部件53的中央部侧、即插入部531的中央部侧。也就是,操作者将
温水加热器40从水槽20的外侧穿过形成于水槽背部22的连通部221,并安装于水槽20内的
规定位置。因此,在将温水加热器40安装于水槽20时,操作者难以目视观察水槽20内的温水
加热器40的安装位置,其结果,操作性降低。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温水加热器40被各引导部532、533、534引导到规定的
安装位置。因此,即使不直接目视观察温水加热器40的安装位置,也能够容易地将温水加热
器40安装于规定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温水加热器40安装于规定位置,其结果,能够
提高操作性。

保持部件53的横向引导部534与隔离部件52的侧面部522之间的间隙S设定为加热
器主体41的前端部无法插入的尺寸。由此,在将温水加热器40安装于水槽20时,加热器主体
41的前端部不会误入到侧面部522与横向引导部534之间的间隙。也就是,例如图13所示,通
过将加热器主体41的前端部沿着隔离部件52的侧面部522插入,加热器主体41的前端部与
横向引导部534相碰,从而被引导到插入部531内。由此,能够更简单地安装温水加热器40,
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设置温水加热器40的水槽20的底面部以比旋转中心轴J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
度α小的角度β倾斜成前高后低。也就是,凹陷部24的底部的倾斜角度β大于0°,而且小于旋
转中心轴J的倾斜角度α。由此,能够在将加热器主体41的水平部412保持于与水面平行的状
态的情况下,使加热器主体41的前端部尽可能接近水槽20的底面部。也就是,能够使加热器
主体41的前端部尽可能接近安全装置54、55。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装置54、55的响
应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口23设置于水槽20的后部侧。而且,设置温水加热器
40的水槽20的底面部、即凹陷部24的底部朝向后方倾斜。因此,温水加热器40周围的水沿着
凹陷部24底部的倾斜流到排水口23侧。因此,能够将温水加热器40周围的水适当地排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水平”、“直角”、“垂直”等用语,不必是严
格的“水平”、“直角”、“垂直”,可以允许制造上的误差。

另外,在温水加热器40的加热器主体41中,水平部412的前端部分的一部分也可以
以不接触隔离部件52的底面部521程度向下方弯曲,或者向上方弯曲。此时,水平部412的水
平部分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即水平部412中除了向下方或者上方弯曲的最前端部分之
外的水平部41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优选大于倾斜部41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洗衣机。图18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
洗衣机1的整体构成的纵向剖切侧视图。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洗衣机1的水槽3及
滚筒4和温水加热器33等的构成的主视图。图20是表示水槽3下部的温水加热器33等的构成
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水槽3下部的温水加热器33等的构成的纵向剖切侧视图。另外,设定
洗衣机1的门100侧(滚筒4的开口侧)为前方、前侧,或者正面,设定从正面观察洗衣机1时的
里侧方向为后方、后侧、或者背面方向,设定从正面观察洗衣机1时的右侧为右方、左侧为左
方。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洗衣机1,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为例进行说明。洗衣机1具
有呈大致矩形箱状的主体2,在主体2内,大致圆筒状的水槽3以稍稍倾斜成前高后低的状
态,通过减振器231被弹性支撑。在水槽3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有作为收纳衣服(洗涤
物)的槽体的滚筒4。滚筒4呈有底圆筒状,形成有一方开口的开口部8。该滚筒4构成为:以在
前后方向上延伸、且稍稍倾斜成前高后低的倾斜轴为中心旋转。滚筒4沿箭头A1方向(第1方
向)、或者箭头A2方向(第2方向)反复旋转,执行洗衣机1的洗涤过程、漂洗过程、脱水过程
等。

在滚筒4的周壁部上形成有通水、通气用的多个孔5,另外,在滚筒4的周壁部的内
表面上,设置有洗涤物搅拌用的多个挡板7。在滚筒4的后壁部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口6。在滚
筒4的前面部,设置有供衣服出入的开口部8。在水槽3的前面部,形成有与开口部8相连的投
入孔9,在主体2的前表面,设置有对投入孔9进行开关的门100。

在水槽3的后部,配置有由例如外转子形无刷马达构成的马达110。该马达110的旋
转轴11a的前端贯穿水槽3的背面而突出到水槽3内,与滚筒4的后部中心连结固定。根据这
样的构成,滚筒4被马达110直接进行旋转驱动。在主体2内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来自供水
源(此时为水管)的水供给到水槽3内的由例如电磁式切换阀构成的供水阀120和供水盒
130、供水软管140等。

如图18~21所示,在水槽3的底部形成有下部室3a(对应于实施方式1的凹陷部
24)。水槽3在从正面观察洗衣机1时在左侧下部具有下部室3a。水槽3具有:按照圆筒形的滚
筒4的形状构成的大致圆筒形,具有其底部的一部分向下方鼓出的形状。该鼓出的部分成为
下部室3a。在从正面观察洗衣机1时,水槽3的右侧具有与滚筒4的圆筒形状一致的圆筒形
状,由此,构成为:在滚筒4沿着箭头A1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水槽3内的水沿着箭头A1方向顺
畅地流到排水口16a。水槽3内的水由设置于滚筒4底面的圆筒状的排水口16a上部的排水罩
38引导到排水口16a。

形成有排水口16a的水槽3的底面向圆筒形的水槽3的最下部的切线方向中从正面
观察洗衣机1时的左侧水平方向突出,构成下部室3a的底部。在上述底面上具有:从正面观
察洗衣机1时在左侧沿上下方向构成的侧面部36、以及在背面侧沿上下方向构成的背面部
37。

在下部室3a中配置有作为加热机构的温水加热器33,并且在温水加热器33的附
近,配置有作为温度传感器(水温检测机构)的热敏电阻34。温水加热器33以隔开规定间隔
的方式设置在下部室3a的底面上,并且配置成比上述底面高。

另外,在水槽3的下部连接有排水管路160。虽然未详细图示,但是,排水管路160延
伸到主体2的外部,使得水槽3内的水被排放到盥洗室等规定的排水场所。水槽3的后表面上
部设置有供气口170,在该供气口170上连接有用于向水槽3(滚筒4)内供给温风的供气管道
180。

在水槽3的上表面前部设置有排气口19,在该排气口19上连接有用于从水槽3(滚
筒4)内排出温风的排气管道200。而且,在主体2内的底部,设置有构成送风机构及除湿装置
的热泵单元210。

热泵单元210构成为具有热交换管道220,并且具有热泵(冷冻循环回路)。在热交
换管道220的一端部(图18中的前端部),通过蛇腹状的连接器20a连接有排气管道200的前
端部,在热交换管道220的另一端部(图18中的后端部),通过蛇腹状的连接器18a连接有供
气管道180的基端部。在此,构成:干燥用的空气在滚筒4内循环供应的循环风路。

在热交换管道220内,依次配置有构成热泵单元210的蒸发器230及冷凝器240。在
热交换管道220的另一端部(后端部)侧,配置有由离心鼓风机25a及鼓风机马达25b构成的
送风鼓风机250。在干燥运转时进行以下循环:热泵单元210被驱动,并且送风鼓风机250被
旋转驱动,由此,如箭头A所示,水槽3(滚筒4)内的空气从排气口190经由排气管道200到达
热交换管道220,依次通过蒸发器230及冷凝器240后,流到供气管道180,通过供气口170及
通气口6供给到滚筒4内。

热泵单元210是通过制冷剂管路(配管)将压缩机27、冷凝器240、作为减压机构的
膨胀阀(未图示)、蒸发器230连接成闭环状而构成的。另外,在热泵的内部,封入所需量的制
冷剂(及润滑用的润滑油),并在制冷剂管路中循环。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洗涤干燥机
中,设置有以计算机(CPU)为主体构成的控制整体的控制装置。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20、21来详细说明温水加热器33、及热敏电阻34的构成。适当
参照图18、19。

温水加热器33配置于水槽3下部的下部室3a,通过垫圈37b贯穿固定在设置于水槽
3的后部壁亦即背面部37的贯通口37a上。温水加热器33构成为平行于下部室3a的底面,并
隔开规定距离,配置成在从正面观察洗衣机1时,指向面前方向。温水加热器33具有将U字交
替组合而成的形状,在与安装于贯通口37a的安装位置相反的一侧(也就是前侧)具有前端
部33a。温水加热器33通过与罩33c一体构成的保持件33b固定在下部室3a底部,罩33c通过
螺钉33d紧固于下部室3a底面。由此,温水加热器33能够从水槽3外部通电,通过通电发热,
能够对水槽3内的水进行加热。

下部室3a在左侧具有侧面部36。侧面部36构成为:与滚筒4在图19所示的箭头A1方
向上旋转时产生的水流(图20中箭头B1所示)相对,或者对置。在图19、20中,作为一个例子
示出了以下例子:构成为与下部室3a底面大致垂直,与箭头B1所示的水流方向大致垂直地
相对。

热敏电阻34固定于侧面部36。虽然未图示,但是,与温水加热器33一样,通过垫圈
固定在设置于侧面部36的贯通口。热敏电阻34例如呈细圆柱(棒)形状。热敏电阻34的一端
固定于侧面部36,另一方的前端部朝向箭头B1所示的水流的上游方向。也就是,热敏电阻34
的前端部以朝向箭头B1所示的水流的上游方向的状态安装于侧面部36。热敏电阻34配置于
比温水加热器33的配置位置偏向上方的位置,而且是配置于比温水加热器33的前端部33a
偏向前侧的位置。此时,偏离的距离可以任意设定。

在下部室3a上设置有与排水管路160连接的排水口16a。排水口16a在从温水加热
器33观察时,位于箭头B1所示的水流的上游方向,在其上方设置有排水罩38。

排水口16a、温水加热器33、热敏电阻34、侧面部36在从箭头B1所示的水流的上游
观察时按此顺序配置在下部室3a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洗衣机1在脱水过程中,滚筒4沿箭
头A1方向单向旋转,因此,采用这样的配置顺序。也就是,在脱水过程时,从洗涤物排出的脱
水水沿箭头B1方向移动,从排水口16a排水,但是,在排水口16a的上游侧存在遮蔽物时,可
以想象脱水的排水效率会变差,或者脱水水中包含的线头等软布类附着于遮蔽物。因此,将
比较大的构造物亦即温水加热器33配置于从排水口16a观察时由箭头B1所示的脱水的水流
的下游侧。另外,将热敏电阻34配置于更下游侧的侧面部36。

热敏电阻34配置成:其长度方向指向脱水水或者洗涤水的水流移动方向亦即箭头
B1方向。这是因为例如在将热敏电阻34从下部室3a的底面沿垂直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容易
附着脱水水中包含的软布等,这样配置是要抑制此种情形发生。根据上述理由,在从箭头B1
所示的水流的上游观察时,在下游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有排水口16a、温水加热器33、热敏电
阻34、侧面部36。

温水加热器33在洗衣机1的洗涤过程或者漂洗过程中,起到将水槽3内的水加热到
高温的加热机构的作用。另外,热敏电阻34作为用于检测该水槽3内的水的温度的水温检测
机构起作用。在此,在洗涤过程时,或者在漂洗过程时,水槽3内的水通过滚筒4沿箭头A1方
向及箭头A2方向旋转的反复动作而产生水流,进行搅拌。

在滚筒4沿箭头A1方向旋转动作时,在滚筒4的作用下产生箭头B1方向的水流,在
沿箭头A2方向旋转动作时产生反方向的水流。因此,滚筒4沿箭头A1方向旋转时水槽3内的
水流为箭头B1方向的水流,按照排水口16a、温水加热器33、热敏电阻34的顺序通过下部室
3a。因此,被温水加热器33加热了的水在刚被加热之后,与配置于温水加热器33的下游侧的
热敏电阻34接触。

洗衣机1如图22所示,具有2个安全装置54、55,这2个安全装置54、55与实施方式1
的滚筒洗衣机的安全装置相同,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安全装置54、55检测温水加热器
33的过热异常、过电流异常,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中断对温水加热器33的电流供给。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安全装置54称为第1安全装置54,将安全装置55称为第2安全装置55。第
1安全装置54是例如温度熔断器。另外,第2安全装置55是组合例如温度熔断器和电流熔断
器而成的。

安全装置54、55设置于水槽3的外侧面、即与温水加热器33相反一侧的面,而且是
设置于与温水加热器33的水平部412对应的位置。此时,第1安全装置54设置于靠近温水加
热器33的水平部412的前端的直线部分。第2安全装置55设置于靠近温水加热器33的水平部
412的前端的弯曲部分。

安全装置54、55设置于温水加热器33的前侧部分、即与水平部412对应的位置,通
过检测该水平部412的温度来检测温水加热器33的异常。通常,温水加热器33通电时,温水
加热器33从水平部412的前端侧开始温度升高。因此,根据该构成,通过由安全装置54、55检
测温水加热器33中容易较快地成为高温的水平部412的前端部分的温度,能够迅速地检测
出温水加热器33的异常。这样,通过提高安全装置54、55的响应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通过采用上述构成,洗衣机1将产生以下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洗衣机1中,在从箭头B1所示的水流的上游观察时,在下游方
向按顺序配置有排水口16a、温水加热器33、热敏电阻34、侧面部36。因此,在洗涤过程、漂洗
过程等时,在由温水加热器33对水槽3内的水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滚筒4沿箭头A1方向旋转
时产生的水流(箭头B1方向)在被温水加热器33加热之后,立即与位于其下游侧的热敏电阻
34接触。由此,热敏电阻34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水槽3内被加热后的水的水温。另外,箭头B1方
向为与以下水流相同的方向,即:进行与洗衣机1脱水时滚筒4的旋转方向(箭头A1)相同的
方向的旋转而产生的水流。

另外,热敏电阻34配置于比温水加热器33偏向上方的位置。由此,即使在下部室3a
中残留有水时,热敏电阻34也难以受到残留水的影响,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下部室3a的水的
温度。另外,由此能够抑制热敏电阻34浸入到残留水中,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空烧所导致的过
加热,因此,能够提供安全性优异的洗衣机1。

另外,热敏电阻34配置成比温水加热器33的前端部33a偏向前侧。在此,温水加热
器33固定在位于洗衣机1后侧的背面部37的贯通口37a上,但是,在制造时设置位置产生误
差的情况下,有时前端部33a侧会以贯通口37a为轴进行上下摆动。此时,由于热敏电阻34配
置成比温水加热器33的前端部33a偏向前侧,因此,能够避免温水加热器33与热敏电阻34接
触。由此,能够抑制热敏电阻34对水温的误检测,因此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水温的检测。另外,
能够抑制温水加热器33或者热敏电阻34的机械性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的配置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实施方式1。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给出的,并不意
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
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
和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滚筒式洗衣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滚筒式洗衣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滚筒式洗衣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滚筒式洗衣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筒式洗衣机.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其水槽及旋转槽的中心轴是倾斜的,使整个温水加热器尽可能均匀地浸入到储存于水槽内的水中。该滚筒式洗衣机具有:水槽,构成为前侧呈开口而后侧被封堵的有底圆筒状,中心轴倾斜成前高后低;旋转槽,以能够沿第1方向和第2方向旋转的方式收纳于水槽的内侧;温水加热器,设置于水槽的内侧,且是相对于旋转槽而设置于垂直方向的下方的水槽的周壁,对储存于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在水槽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