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19732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77299.5

申请日:

2016.11.08

公开号:

CN106350938A

公开日:

2017.01.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4G 1/04申请日:20161108|||公开

IPC分类号:

D04G1/04

主分类号:

D04G1/04

申请人:

山东好运通网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元锐; 张德军; 刘立洋; 姜灵燕; 张玉钢; 郑晓春; 张明晓; 张孝先

地址:

264309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石岛牧云东路3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其辅助装置包括网目套编支架、定桩和若干压块,其网目套编支架是在水平基座垂直固定支撑管,套线管经其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管的远端上,套线管的悬空端与水平基座平行,其套线管贯通的管腔走网绳,在套线管上按一定方式穿套网目绳结,与从套线管悬空端抽出的网绳一次性完成打结,再抽出网绳挂到定桩的桩橛上;按上操作,直至打结完毕。定桩距网目套编支架的距离即为网目目脚尺寸,编结出的网目目脚长度均匀。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其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编结方法工艺简单合理,编织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权利要求书

1.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网目套编支架、一定桩和若干压
块,其中,
所述的网目套编支架包括一水平基座、一支撑管和套线管,其中,所述的支撑管垂直固
定在所述的水平基座,所述的套线管经其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管的远端上,所述
的套线管的悬空端与所述的水平基座相平行,所述的套线管的管腔贯通;
所述的定桩包括一定桩基座和两桩橛,所述的桩橛平行间隔、垂直固定在所述的定桩
基座上;
所述的压块压载固定所述的网目套编支架和定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其特生在于:其还包括一滑轮车坐
凳,该滑轮车坐凳包括一坐凳支架、一座板和四行走轮,所述的座板设置在所述的坐凳支架
的上面,所述的行走轮转动支撑在所述的坐凳支架的下方。
3.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经过下列工艺步
骤:
a、定置网目套编支架
选取适宜场地,将网目套编支架在预设位置采用压块进行压载固定;
b、定置定桩
根据网目目脚的长度量取定桩与网目套编支架之间的距离,采用压块将定桩压载固
定;其中,定桩的桩橛定置方向与网目套编支架的套线管方向空间平行;
c、网目编织起始
将需要连接的网片逐目按一定的缠绕方式打成网目套结,自近套线管的固定端至其悬
空端依次套在套线管上;
d、穿网绳
选取网绳自套线管的固定端贯穿套线管的管腔,从其悬空端穿出,打结连接到网片的
一个需要连接的单目脚上;
e、挂桩橛
从套线管悬空端抽出网绳,并拉紧网绳前往定桩处,将网绳挂到定桩的桩橛上,然后折
回;
f、打结
用一手从套线管悬空端撸下第一个网目套结,用另一手拉紧已挂桩橛的网绳,然后用
一手回撸网目套结,使网目套结与网绳形成死结;之后,再次从套线管悬空端抽出网绳,并
拉紧网绳前往定桩处,将网绳挂到定桩的桩橛上,折返回;再按上述方法,自套线管的悬空
端至其固定端依次将网目套结逐一与网绳打结,逐目重复网绳挂到桩橛,直至打结完毕。

说明书

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丝原料打结制网,龙其是一种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
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网片是由网线编织成一定尺寸网目结构的片状编织物,是构成网渔具的主要材
料。而网目是组成网片的基本单元,由网线通过网结或绞捻、插编、辫编等方法按设计形状
编织成的孔状结构。网目包括目脚和网结(或连接点)两部分,一个菱形或方形网目一般是
由四个网结和四根等长的目脚所组成。目脚(专业术语符号 a)是网目中相邻两结节或连接
点间的一段网线,决定网目尺寸和网目形状的正确性,一般网目目脚长度应均匀一致,以保
证网目的正确性和网片的强度。网结是有结网片中网目目脚之间的连接结构,主要作用是
限定网目尺寸和防止网目变形。目前,网片的编织方法主要有机械编织和手工编织两种,机
械编织生产效率高、网片质量好,但只能编织矩形网片,编织网目的网目目脚上限仅为a =
1.00m,绳径φ=12mm;手工编织方法灵活,能够编织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网片,但生产
效率低、网片质量不如机织网片,其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网梭(或网针)和目板,但采用这些工
具不适用于编织大网目网片。

随着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大目拖网逐渐得到应用,例如:我国目前常见的330kW
双拖拖网渔船,使用的拖网网口网目尺寸为10.00~14.00m(2a =10.00~14.00m),有的稍
大型拖网渔船,其所使用的拖网网口网目尺寸已达30.00m(2a =30.00m)或更大。编织大网
目的网线直径大、目脚长,难以用织网机编织,而手工方法编织则需要先将网绳缠绕在网梭
上或缠成大小不一的绳球(或绳圈),然后根据网目尺寸要求采用一定的结节方式逐目编
织,不仅编织效率低,而且网目长度也不均匀。目前,一般编织大目网的手工编织方法为插
编或打结编织,其中,插编法则是将网绳按网目目脚长度及结节耗绳量裁成绳段,然后插编
成琵琶头形状的眼环,眼环套眼环使目脚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眼环结节,该插编方法工艺
繁琐,网片接头多,目脚长度精度低;而打结编织法则为在网目目脚的端头部分穿入网绳后
回折、连续将网绳在网目目脚的端头部分绕穿两圈,之后拉紧、形成双死结结节(或其他方
式结节);再接着工人携带绳圈(或绳球)按照网目目脚的长度走到桩橛处,将网绳挂到桩橛
上,之后再折返回到起始的网目目脚端,重复上述工艺过程,再打结另一结节,往返循环,直
至完成网片编织。该打结编织法编织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且目脚长度不均匀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手工插编或打结编织大目网存在工艺繁琐、编织效率低、劳动强度
大、目脚长度不均匀及手工织网工具不适用于编织大网目网片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
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该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结构
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其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工艺简单合理,工人劳动强度
低,手工编织效率高,网目目脚长度均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其特征
在于:其包括一网目套编支架、一定桩和若干压块,其中,

所述的网目套编支架包括一水平基座、一支撑管和套线管,其中,所述的支撑管垂直固
定在所述的水平基座,所述的套线管经其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管的远端上,所述
的套线管的悬空端与所述的水平基座相平行,所述的套线管的管腔贯通;

所述的定桩包括一定桩基座和两桩橛,所述的桩橛平行间隔、垂直固定在所述的定桩
基座上;

所述的压块压载固定所述的网目套编支架和定桩。

上述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其还包括一滑轮车坐凳,该滑轮车坐凳包括一坐
凳支架、一座板和四行走轮,所述的座板设置在所述的坐凳支架的上面,所述的行走轮转动
支撑在所述的坐凳支架的下方。

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经过下列工艺步骤:

a、定置网目套编支架

选取适宜场地,将网目套编支架在预设位置采用压块进行压载固定;

b、定置定桩

根据网目目脚的长度量取定桩与网目套编支架之间的距离,采用压块将定桩压载固
定;其中,定桩的桩橛定置方向与网目套编支架的套线管方向空间平行;

c、网目编织起始

将需要连接的网片逐目按一定的缠绕方式打成网目套结,自近套线管的固定端至其悬
空端依次套在套线管上;

d、穿网绳

选取网绳自套线管的固定端贯穿套线管的管腔,从其悬空端穿出,打结连接到网片的
一个需要连接的单目脚上;

e、挂桩橛

从套线管悬空端抽出网绳,并拉紧网绳前往定桩处,将网绳挂到定桩的桩橛上,然后折
回;

f、打结

用一手从套线管悬空端撸下第一个网目套结,用另一手拉紧已挂桩橛的网绳,然后用
一手回撸网目套结,使网目套结与网绳形成死结;之后,再次从套线管悬空端抽出网绳,并
拉紧网绳前往定桩处,将网绳挂到定桩的桩橛上,折返回;再按上述方法,自套线管的悬空
端至其固定端依次将网目套结逐一与网绳打结,逐目重复网绳挂到桩橛,直至打结完毕。

本发明网目套编支架是在水平基座垂直固定支撑管,套线管经其固定端固定连接
在支撑管的远端上,套线管的悬空端与水平基座平行,其套线管贯通的管腔走网绳,替代了
传统的网梭,解决了传统网梭不能大量绕线的问题;网绳不需要预先缠绕成绳球(或绳圈),
可成捆的放置在网目套编支架一侧并连续使用,解决了工人不能大量手握网绳、打结不方
便的问题,同时减少了网绳的接头;在套线管上按一定方式穿套网目绳结,与从套线管悬空
端抽出的网绳一次性完成打结,提高了效率;利用定置的定桩与网目套编支架之间的距离
来确定网目目脚的长度,编结出的网目目脚长度均匀。本发明提供的网编结方法,经测定,
其与传统的大目网编织方法相比,效率提高3倍以上,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本发明的辅
助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只需在平滑的场地就可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网目套编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定桩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网目绳结与网绳打结方式示意图。

图中标记:1. 网目套编支架,101.水平基座,102.支撑管,103.套线管;2. 定桩,
201. 定桩基座,202.第一桩橛,203.第二桩橛;3.滑轮车坐凳,301.坐凳支架,302.座板,
303.行走轮;4.压块;5.网绳;6.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其包括一网目套编支架1、一定桩2和若干压
块4。

在图1、图2中,网目套编支架1包括一水平基座101、一支撑管102和套线管102。其
中,水平基座101是采用长×宽×厚=400×300×8mm的钢板制成,其是网目套编支架1的基
座。支撑管102采用外直径30mm、高300mm的圆形钢管,其垂直焊接固定在水平基座上。套线
管103采用外径30mm、壁厚2.5mm、长1.20m的圆形钢管,套线管103经其固定端焊接固定在支
撑管102的远端上,焊接处距套线管102的固定端100mm,套线管103的悬空端与水平基座101
相平行,套线管103的管腔贯通。套线管103一是起穿套网目套结的作用,二是可使网绳5从
管腔贯通穿过,在悬空端抽出后与网目套结打结。

在图1、图3中,定桩2包括一定桩基座201和两桩橛,即第一桩橛202、第二桩橛203。
其中,定桩基座是采用长×宽×厚=300×300×8mm的钢板制成。如图3所示,第一桩橛202、
第二桩橛203是采用直径10mm、高300mm的钢筋制成,其按间距150mm平行间隔、垂直焊接固
定在定桩基座201上,且靠近定桩基座201的边缘处。

在图1中,压块4为两块,其采用石块或金属块,重量选取20kg。为了方便搬放,压块
4也可采用多块、质轻设置。压块4是放置在水平基座101及定桩基座201上,以压载固定网目
套编支架1和定桩2。

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其经过下列工艺步骤:

a、定置网目套编支架

如图1所示,选取适宜场地,将网目套编支架1在预设位置采用压块4进行压载固定;

b、定置定桩

如图1所示,根据网目目脚的长度量取定桩2与网目套编支架1之间的距离,以编织网目
2a = 10.00m,网绳直径8mm的网片为例,根据网目目脚(a = 5.00m)的长度要求,用尺子在
定桩2与网目套编支架1之间量出5m的距离作为网目目脚的长度,采用压块4将定桩2压载固
定;其中,定桩1的第一桩橛202、第二桩橛203的定置方向与网目套编支架1的套线管103方
向空间平行;

c、网目编织起始

如图1所示,将需要连接的网片6逐目按一定的缠绕方式打成网目套结,自近套线管103
的固定端至其悬空端依次套在套线管103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将网片6的网线打成双
死结式网目套结,见图4中的a-c步骤;将双死结式网目套结套在套线管上,见图4中的d步
骤;

d、穿网绳

如图1所示,选取网绳5自套线管103的固定端贯穿套线管103的管腔,从其悬空端穿出,
打结连接到网片6的一个需要连接的单目脚上;

e、挂桩橛

如图1所示,从套线管103的悬空端抽出网绳5,并拉紧网绳5前往定桩2处,将网绳5挂到
定桩2的第一桩橛201上,然后折回;

f、打结

用一手从套线管103的悬空端撸下第一个网目套结,用另一手拉紧已挂第一桩橛201的
网绳5,以保证网目目脚的尺寸符合要求,然后用一手回撸网目套结,使网目套结与网绳形
成死结,其死结见图4中的e步骤;之后,再次从套线管103的悬空端抽出网绳5,并拉紧网绳5
前往定桩2处,将网绳5挂到定桩2的第二桩橛202上,折返回;再按上述方法,自套线管103的
悬空端至其固定端依次将网目套结逐一与网绳5打结,逐目重复将网绳5挂到桩橛,直至打
结完毕。

由于每编织一个结节,工人需要来回走动10m的路程。为了减少工人的行走路程,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设有一滑轮车坐凳3。该滑轮车坐凳3包括一坐凳支架301、一座板302
和四行走轮303。其中,座板302设置在坐凳支架301的上面,四行走轮303两两对称转动支撑
在坐凳支架301的下方。工人乘坐滑轮车坐凳3,手持网绳5,用脚轻点地面,可在网目套编支
架1与定桩2之间快速滑行。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使用效果,挑选了6名熟练女工做了对比实验,分为2组,3人采
用传统编织方法,3人采用本发明的编织方法,测试时间为10min,测试2次,此后再分别互换
操作方法,测试结果如下:

1)、工人行走速度测试结果:

同一个工人,正常步行行走平均速度为1.66m/s;乘坐在滑轮车坐凳3上时,用脚轻轻点
地,滑轮车坐凳3的滑行平均速度可6.50m/s以上;

2)、网目编织速度测试结果:

小网目测试(不乘坐滑轮车):网目目脚a = 0.40m,同一个工人,以网目目脚长度(a =
0.40m)小于手臂的伸长长度、网线直径4mm的网片编织为例,采用传统的打结编织方法,每
分钟平均编织网结16个;采用本发明的编织方法,每分钟平均编织网结48个。

大网目测试(乘坐滑轮车):网目目脚a = 5.00m,同一个工人,以网目目脚长度(a
= 5.00m)、网线直径7mm的网片编织为例,采用传统打结编织方法,每分钟平均编织网结7
个;采用本发明的打结方法,每分钟平均编织网结28个。

网目目脚长度越大,采用本发明的编织网结辅助装置及编织方法,其编织效率越
高,以网目目脚长度(a = 5.00m)为例,经测算,本发明的编织网结的效率比传统打结编织
方法提高了3倍以上。

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大目网手工织网辅助装置及应用辅助装置的网目编织方法。其辅助装置包括网目套编支架、定桩和若干压块,其网目套编支架是在水平基座垂直固定支撑管,套线管经其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管的远端上,套线管的悬空端与水平基座平行,其套线管贯通的管腔走网绳,在套线管上按一定方式穿套网目绳结,与从套线管悬空端抽出的网绳一次性完成打结,再抽出网绳挂到定桩的桩橛上;按上操作,直至打结完毕。定桩距网目套编支架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