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容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胶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容装物品的塑胶
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的塑胶容器,通常围绕界定出一个容室,该容室具有一个开
口。在使用上,能将物品经由该开口而进入该容室内,从而收容于该
塑胶容器内。
所述塑胶容器的强度往往与其壁厚有关,详细而言,当塑胶容器
的壁厚不足,将会导致该塑胶容器结构的强度不足,容易受外在环境
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变形。另一方面,若将整个塑胶容器的壁厚全部
进行增厚处理,虽然能提升该塑胶容器结构的强度,改善上述的问题,
但也会因此大幅增加材料的成本,也相当笨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满足最低材料使用量的限度下
提高结构强度的塑胶容器。
本发明塑胶容器,包含一个瓶体部,该瓶体部包括一个围绕界定
出一个容室的内表面,以及一个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塑胶容
器还包含数个分别由该内表面朝内凸出且围绕该瓶体部的一条位于
中央且上下延伸的轴线排列的凸部,每一个凸部包括一个上下延伸的
第一段。
本发明所述塑胶容器,该瓶体部还包括一个围绕该轴线的侧壁;
所述第一段是设置在该侧壁上。
本发明所述塑胶容器,每一个第一段的横剖面具有一个靠近该轴
线的端点;在垂直该轴线的方向上,该端点至该外表面的厚度与该侧
壁厚度的比例为A,其中1<A≦1.5。
本发明所述塑胶容器,该容室具有一个位于上方的开口;该瓶体
部包括一个连接于该侧壁一端且位于该侧壁相反于该开口的一侧的
底壁;每一个凸部还包括一个连接该第一段且由该底壁向上凸出的第
二段。
本发明所述塑胶容器,该瓶体部还包括一个连接该侧壁相反于该
底壁的一端的顶壁;每一个凸部还包括一个连接该第一段且由该顶壁
向下凸出的第三段。
本发明所述塑胶容器,该瓶体部还包括一个围绕该开口且由该顶
壁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的围壁。
本发明所述塑胶容器,该开口位于该轴线上。
本发明所述塑胶容器,所述第一段彼此间隔排列于该内表面上。
本发明所述塑胶容器,该瓶体部还包括一个螺旋盘绕地设置于该
围壁上的螺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凸部的设计,能加强该塑胶容
器的结构强度,又因为此作法并非将该瓶体部的整体厚度增厚,因此
能满足材料使用量最低限度的条件,降低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塑胶容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纵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个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在
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2、3,本发明塑胶容器的一个实施例在图式中,是举
一个用于容装洗发乳、沐浴乳、洗碗精等液状物或膏状物的容器为例,
不过在实施上,该塑胶容器的具体使用态样不以本实施例的举例为
限。而该塑胶容器包含一个瓶体部1,以及数个位于该瓶体部1内的
凸部2。
该瓶体部1包括一个围绕界定出一个容室111的内表面11、一个
相反于该内表面11的外表面12。该容室111具有一个位于上方的开
口112。在使用上,能将物品经由该开口112而进入该容室111内,
从而收容于该塑胶容器内。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口112位于该瓶体部
1的一条位于正中央且上下垂直延伸的轴线L上。
另外,就具体构造而言,该瓶体部1还包括一个环绕该轴线L的
侧壁13、分别连接于该侧壁13上下两侧的一个底壁14与一个顶壁
15、一个由该顶壁15往上延伸且中空的围壁16,以及一个设置于该
围壁16的螺纹161。该围壁16围绕该开口112,并且由该顶壁15平
行该轴线L地朝远离该底壁14的方向延伸。该螺纹161螺旋盘绕地
设置于该围壁16外侧,并且能供一个图未示的瓶盖锁合。当然在实
施上,该螺纹161也能螺旋盘绕地设置于该围壁16内侧,不需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壁14概呈圆板状,而该顶壁15概呈菱形板
状。该侧壁13一端连接该圆形的底壁14,而另一端则连接该菱形的
顶壁15,且其剖面结构由下而上逐渐由圆管改变为方管。但在实施上,
该底壁14与该顶壁15的形状不限定。只要能分别连接于该侧壁13
两端而构成该塑胶容器即可,无需特别限定。
所述凸部2分别由该内表面11凸出且绕该轴线L排列。在本实
施例中,每一个凸部2包括一个上下延伸地设置于该侧壁13上且朝
该轴线L凸出的第一段21、一个连接该第一段21且由该底壁14向上
凸出的第二段22,以及一个连接该第一段21且由该顶壁15向下凸出
的第三段23。
所述第一段21彼此角度间隔地排列于该侧壁13上。每一个第一
段21的横剖面皆具有一个靠近该轴线L的端点24。
在使用上,通过在该内表面11上增设所述凸部2的设计,能加
强该塑胶容器的结构强度,又因为此作法并非将该瓶体部1的整体厚
度增厚,因此能以最低限度的材料来提高结构强度,降低材料成本。
较佳地,本实施例还在该底壁14上设置向上凸出的所述第二段
22,并在该顶壁15上设置向下凸出的所述第三段23,从而更进一步
地加强该塑胶容器的结构。
另外,在垂直该轴线L的方向上,令每一个端点24至该外表面
12的厚度d1与该侧壁13厚度d2的比值(d1/d2)为A,其中1<A≦1.5。
当所述比值小于1时,表示所述厚度d1不足,无法达到该加强该塑
胶容器结构的效果。另一方面,当所述比值大于1.5时,表示所述厚
度d1虽然达到增加该塑胶容器结构的强度的要求,但相对的,过厚
的厚度边际效益低落,材料成本也平白提升。在本实施例中,d1为
1.04mm,d2为0.77mm,d1与d2的比值约为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