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角包覆型材.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1718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51352.9

申请日:

2012.12.27

公开号:

CN104053848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6B 3/30申请日:20121227|||公开

IPC分类号:

E06B3/30

主分类号:

E06B3/30

申请人:

阿尔塔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尔盖·费多洛维齐·捷捷留克

地址:

俄罗斯莫斯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代理人:

王立民;吉海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业,并且特别涉及建筑和房屋的门、窗和其它开口镶面,主要作为窗和门开口的门窗侧板。一种隅角包覆型材,包括由一个端面2成角度连接的两个包覆元件(1),及Г形紧固部(7),该角度对应被包覆的开口的墙壁所成的角度,该型材通过其后表面紧贴该墙壁,每一个包覆元件包括中间部(3)、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该第二侧部(5)具有圆角横截面,且朝向该型材的前表面方向弯曲,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位于中间部(3)的相对侧;用于附接至墙壁的该Г形紧固部(7)位于型材的后表面(8)上,该Г形紧固部(7)通过一个侧壁(9)在中间部和第二侧部的接合处与中间部和第二侧部连接,Г形紧固部7的平行于型材的后表面(8)的另一侧壁(10)与第二侧部(5)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间隙(11),在中间部(3)和第一侧部(4)的另一端面(12)处具有凸出组装元件(13),在第二侧部(5)的另一端面(14)处具有能够连接至其它包覆型材的至少一个突起(15)。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隅角包覆型材,包括由一个端面成角度连接的两个包覆元件,及Г形紧固部,该角度对应被包覆的开口的墙壁所成的角度,该型材通过其后表面紧贴该墙壁,每一个包覆元件包括中间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该第二侧部具有圆角横截面,且朝向型材的前表面方向弯曲,该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位于中间部的相对侧;用于附接至该墙壁的该Г形紧固部位于型材的后表面上,并且通过一个侧壁在中间部和第二侧部的接合处与中间部和第二侧部连接;Г形紧固部的平行于型材的后表面的另一侧壁与第二侧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间隙;在中间部和第一侧部的另一端面处具有凸出组装元件,在第二侧部的另一端面处具有能够连接至其它包覆型材的至少一个突起。

2.
  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每个圆角侧部能够相对于与型材的端面平行布置的该Г形紧固部弹性弯曲。

3.
  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平行于型材的端面的该Г形紧固部具有组装孔,该组装孔用于实现该Г形紧固部对该墙壁的紧固,所述孔位于每个圆角侧部的边界之外,并且易于进入。

4.
  如权利要求1或2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侧部的厚度至少不小于圆角侧部和平行于型材的端面布置的Г形紧固部之间的该间隙的宽度。

5.
  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出组装元件相对于该前表面向该型材中移位达到该型材壁厚度的值,每个凸出组装元件的横截面形状重复中间部和第一侧部的横截面形状。

6.
  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每个突起相对于该前表面向该 型材中移位达到该型材壁厚度的值,每个突起的横截面形状重复该圆角侧部的横截面形状。

7.
  如权利要求5或6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在该突起和组装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斜面。

8.
  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在该突起与高组装元件之间,存在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组装元件的狭缝。

9.
  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该中间部和侧部的前表面形成有装饰。

说明书

隅角包覆型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业,并且针对建筑和房屋的镶面门、窗和其它开口,主要作为窗和门开口的门窗侧板。
背景技术
本领域已知的是2009年公开的专利RU2372455,类E04F13/08中记载的成型板。该板包括可见侧壁、配备有第一公连接部件的第一纵向侧壁以及位于该第一纵向侧壁的相对侧上并且包括第一母连接部件的第二纵向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用于对邻近成型板的纵向侧壁间的彼此连接,使得该第一公连接部件与该第一母连接部件连接;该成型板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目的在于邻近成型板的端面的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公连接部件,其整体连接到第一端面;第二母连接部件,其整体连接到与第一端面相对而定位的第二端面,第二连接部件用于通过第二公连接部件接合第二母连接部件的方式实现邻近成型板的端面间的彼此连接。该板还包括对接(butting)部件,用于在与邻近成型板的第二母连接部件的接合位置处完全覆盖该第二公连接部件,在该接合位置处,第二公连接部件的至少一个截面保持可见,从而该截面可看作是各邻近成型板之间的对接端的接缝。
现有技术的不利在于:型材以平坦片材制成,而没有在其所有方向上呈相对弹性的加强构件,因此,会从直线表面以及非平坦性表面脱落。此外,将板用作门窗侧板是困难的,因为这需要额外的设备从板中将用于形成窗和门的开口的组成部分切割掉,并且还需要进行密封对接接合部分的额外工作。
最接近的类似物是对通过注塑成形方法以塑料制成的用于包覆建筑物的外表面的隅角——2008年公开的俄联邦的实用新型专利No.74408,类E04F13/00。隅角具有装饰性前表面以及安装区域,该安装区域设置在装饰 性前表面的周边并且相对于其前表面移位形成具有狭缝结构的安装区域从而从侧面看与板平齐,横向安装区域具有狭长的孔,用于将具有缝隙的隅角紧固到建筑表面。
已知的隅角结构硬度不足,这可能导致出现不均匀的包覆表面,并且也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隅角包覆型材(门窗侧板),用于包覆建筑和房屋的门、窗和其它开口,其结构在安装中将更刚硬、更可靠并且更通用。
为了获得这样的技术效果,该隅角包覆型材包括由一个端面成角度连接的两个包覆元件,及Г形紧固部,该角度对应被包覆的开口的墙壁所成的角度,该型材通过其后表面紧贴该墙壁,每一个包覆元件包括中间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该第二侧部具有圆角横截面,且朝向型材的前表面方向弯曲,该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位于中间部的相对侧;用于附接至该墙壁的该Г形紧固部位于型材的后表面上,并且通过一个侧壁在中间部和第二侧部的接合处与中间部和第二侧部连接;Г形紧固部的平行于型材的后表面的另一侧壁与第二侧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间隙;在中间部和第一侧部的另一端面处具有凸出组装元件,在第二侧部的另一端面处具有能够连接至其它包覆型材的至少一个突起。
包覆元件对应被包覆的开口的墙壁所成的角度成角度连接,且该型材通过其后表面贴近该墙壁,这允许扩展结构的应用领域并且能够将其不仅用于包覆正方形开口而且还能够用于半圆形和其它几何形式。
每个圆角侧部能够相对于与型材的端面平行布置的该Г形紧固部弹性弯曲,这降低了对可附连包覆板的厚度的制造精度要求,及允许将不同厚度的板刚性紧固连接。
平行于型材的端面的该Г形紧固部具有组装孔,该组装孔用于实现该Г形紧固部对该墙壁的紧固,所述孔位于每个圆角侧部的边界之外,并且易于进入。
每个第一侧部的厚度至少不小于圆角侧部和平行于型材的端面布置的 Г形紧固部之间的该间隙的宽度。
每个凸出组装元件相对于该前表面向该型材中移位达到该型材壁厚度的值,每个凸出组装元件的横截面形状重复中间部和第一侧部的横截面形状。这允许提高型材的连接的可靠性和强度,并且在没有任何可见接合部分的情况下获得所连接的型材的几乎理想均匀的前表面。
每个突起相对于该前表面向该型材中移位达到该型材壁厚度的值,每个突起的横截面形状重复该圆角侧部的横截面形状。这也允许增加型材的连接的可靠性和强度,并且在没有任何可见接合部分的情况下获得所连接的型材的几乎理想均匀的前面。
在该突起和组装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斜面。
在该突起与高组装元件之间,存在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组装元件的狭缝。这也允许增加型材的连接的可靠性和强度,并且在没有任何可见接合部分的情况下获得所连接的型材的几乎理想均匀的前表面。
在中间部和侧部的前表面形成有装饰。
隅角包覆型材的这些改进的优点在于型材结构的强度明显提高,这归因于型材包覆元件的刚性连接。具有斜面和狭缝的成型组装元件和突起的存在允许我们提高与其它包覆型材安装-连接处的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因为消除了相对于其它可附连包覆型材的角度偏移可能性。侧部相对于与型材的后表面平行布置的Г形紧固部的弹性弯曲的性能允许我们提高与侧面包覆板的安装-连接处的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因为结构具有高刚性。型材包覆元件能够以不同角度连接使得型材更通用,允许用户扩展结构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型材的前视图。
图2是型材的端面视图。
图3是型材的后视图。
图4是从后面看的一种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注塑成形方法制成的包覆型材具有由一个端面2成角度连接的两 个包覆元件1(图1),例如,成90°连接,以形成Г形型材。每个包覆元件1包括中间部3、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以及Г形紧固部7,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位于中间部3的不同侧,第二侧部5具有圆角横截面,且朝向型材的前表面6方向弯曲;用于被固定至墙壁的Г形紧固部7位于型材的后表面8,并且通过其侧壁9在中间部3和第二侧部5的接合处与中间部3和第二侧部5连接。在与型材的后表面8平行布置的Г形紧固部7的另一侧壁10与第二侧部5之间具有间隙11(图3),该间隙11能够容纳这些部之间的可附连的包覆型材。中间部3与第一侧部4的另一端面12具有凸出组装元件13,并且第二侧部5的另一端面14具有可连接其它包覆型材的至少一个突起15(图4)。
每个圆角侧部5能够相对于与型材的后表面8平行布置的Г形紧固部7的侧壁10弹性弯曲。
与后表面8平行布置的Г形紧固部7的侧壁10具有组装孔16,组装孔16用于将Г形紧固部7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孔位于每个圆角侧部5的边界以外,以能够自由进入其中。
由部4的侧面17的宽度所确定的每个第一侧部4的厚度d(图2)至少不小于圆角侧部5与平行于型材10的后表面8布置的Г形紧固部7的侧壁10之间的间隙11的宽度。
每个凸出组装元件13和每个突起15相对于前表面6向型材中移位达到型材壁厚度的值。突起15和组装元件13的端面具有斜面18。在突起15与组装元件13之间形成狭缝19。
型材组装形成侧柱包面的实施方式如下。型材倚靠在通常位于窗或门开口附近的房间墙壁上,并且通过紧固部7中的孔16紧固到墙壁上。各个包覆型材插入到紧固部7与每一个包覆元件1的型材的第二侧部5之间的间隙11中,间隙11的宽度近似与每个可附连包覆型材的厚度相当。在每一个包覆元件1的中间部3、第一部4和第二部5的端面12和14处,连接其它具有匹配部35的突起15和组装元件13的夹持凸缘和安装组件的包覆型材,从而确保它们的稳固连接。
本发明能够基于现有技术而容易地以现代材料制成,并且能够最高效 地用作包覆主要是窗和门开口的墙壁的侧柱镶板的隅角部分。

隅角包覆型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隅角包覆型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隅角包覆型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隅角包覆型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隅角包覆型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3848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53848A21申请号201280051352922申请日20121227E06B3/3020060171申请人阿尔塔有限公司地址俄罗斯莫斯科72发明人谢尔盖费多洛维齐捷捷留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代理人王立民吉海莲54发明名称隅角包覆型材57摘要本发明涉及建筑工业,并且特别涉及建筑和房屋的门、窗和其它开口镶面,主要作为窗和门开口的门窗侧板。一种隅角包覆型材,包括由一个端面2成角度连接的两个包覆元件(1),及形紧固部(7),该角度对应被包覆的开口的墙壁所成的角度,该型材通过其后表面紧贴该。

2、墙壁,每一个包覆元件包括中间部(3)、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该第二侧部(5)具有圆角横截面,且朝向该型材的前表面方向弯曲,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位于中间部(3)的相对侧;用于附接至墙壁的该形紧固部(7)位于型材的后表面(8)上,该形紧固部(7)通过一个侧壁(9)在中间部和第二侧部的接合处与中间部和第二侧部连接,形紧固部7的平行于型材的后表面(8)的另一侧壁(10)与第二侧部(5)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间隙(11),在中间部(3)和第一侧部(4)的另一端面(12)处具有凸出组装元件(13),在第二侧部(5)的另一端面(14)处具有能够连接至其它包覆型材的至少一个突起。

3、(15)。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418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RU2012/00113120121227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077778RU20130530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3848ACN104053848A1/1页21一种隅角包覆型材,包括由一个端面成角度连接的两个包覆元件,及形紧固部,该角度对应被包覆的开口的墙壁所成的角度,该型材通过其后表面紧贴该墙壁,每一个包覆元件包括中间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该第。

4、二侧部具有圆角横截面,且朝向型材的前表面方向弯曲,该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位于中间部的相对侧;用于附接至该墙壁的该形紧固部位于型材的后表面上,并且通过一个侧壁在中间部和第二侧部的接合处与中间部和第二侧部连接;形紧固部的平行于型材的后表面的另一侧壁与第二侧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间隙;在中间部和第一侧部的另一端面处具有凸出组装元件,在第二侧部的另一端面处具有能够连接至其它包覆型材的至少一个突起。2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每个圆角侧部能够相对于与型材的端面平行布置的该形紧固部弹性弯曲。3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平行于型材的端面的该形紧固部具有组装孔,该组装孔用于实现该形紧固。

5、部对该墙壁的紧固,所述孔位于每个圆角侧部的边界之外,并且易于进入。4如权利要求1或2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侧部的厚度至少不小于圆角侧部和平行于型材的端面布置的形紧固部之间的该间隙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出组装元件相对于该前表面向该型材中移位达到该型材壁厚度的值,每个凸出组装元件的横截面形状重复中间部和第一侧部的横截面形状。6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每个突起相对于该前表面向该型材中移位达到该型材壁厚度的值,每个突起的横截面形状重复该圆角侧部的横截面形状。7如权利要求5或6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在该突起和组装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斜面。8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

6、,在该突起与高组装元件之间,存在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组装元件的狭缝。9如权利要求1的型材,其特征在于,该中间部和侧部的前表面形成有装饰。权利要求书CN104053848A1/3页3隅角包覆型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业,并且针对建筑和房屋的镶面门、窗和其它开口,主要作为窗和门开口的门窗侧板。背景技术0002本领域已知的是2009年公开的专利RU2372455,类E04F13/08中记载的成型板。该板包括可见侧壁、配备有第一公连接部件的第一纵向侧壁以及位于该第一纵向侧壁的相对侧上并且包括第一母连接部件的第二纵向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用于对邻近成型板的纵向侧壁间的彼此连接,使得该第一公。

7、连接部件与该第一母连接部件连接;该成型板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目的在于邻近成型板的端面的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公连接部件,其整体连接到第一端面;第二母连接部件,其整体连接到与第一端面相对而定位的第二端面,第二连接部件用于通过第二公连接部件接合第二母连接部件的方式实现邻近成型板的端面间的彼此连接。该板还包括对接(BUTTING)部件,用于在与邻近成型板的第二母连接部件的接合位置处完全覆盖该第二公连接部件,在该接合位置处,第二公连接部件的至少一个截面保持可见,从而该截面可看作是各邻近成型板之间的对接端的接缝。0003现有技术的不利在于型材以平坦片材制成,而没有在其所有方向上呈相对弹性的加强。

8、构件,因此,会从直线表面以及非平坦性表面脱落。此外,将板用作门窗侧板是困难的,因为这需要额外的设备从板中将用于形成窗和门的开口的组成部分切割掉,并且还需要进行密封对接接合部分的额外工作。0004最接近的类似物是对通过注塑成形方法以塑料制成的用于包覆建筑物的外表面的隅角2008年公开的俄联邦的实用新型专利NO74408,类E04F13/00。隅角具有装饰性前表面以及安装区域,该安装区域设置在装饰性前表面的周边并且相对于其前表面移位形成具有狭缝结构的安装区域从而从侧面看与板平齐,横向安装区域具有狭长的孔,用于将具有缝隙的隅角紧固到建筑表面。0005已知的隅角结构硬度不足,这可能导致出现不均匀的包覆。

9、表面,并且也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隅角包覆型材(门窗侧板),用于包覆建筑和房屋的门、窗和其它开口,其结构在安装中将更刚硬、更可靠并且更通用。0007为了获得这样的技术效果,该隅角包覆型材包括由一个端面成角度连接的两个包覆元件,及形紧固部,该角度对应被包覆的开口的墙壁所成的角度,该型材通过其后表面紧贴该墙壁,每一个包覆元件包括中间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该第二侧部具有圆角横截面,且朝向型材的前表面方向弯曲,该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位于中间部的相对侧;用于附接至该墙壁的该形紧固部位于型材的后表面上,并且通过一个侧壁在中间部和第二侧部的接合处与中间部和第二侧部连接。

10、;形紧固部的平行于型材的后表面的另一侧壁与说明书CN104053848A2/3页4第二侧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间隙;在中间部和第一侧部的另一端面处具有凸出组装元件,在第二侧部的另一端面处具有能够连接至其它包覆型材的至少一个突起。0008包覆元件对应被包覆的开口的墙壁所成的角度成角度连接,且该型材通过其后表面贴近该墙壁,这允许扩展结构的应用领域并且能够将其不仅用于包覆正方形开口而且还能够用于半圆形和其它几何形式。0009每个圆角侧部能够相对于与型材的端面平行布置的该形紧固部弹性弯曲,这降低了对可附连包覆板的厚度的制造精度要求,及允许将不同厚度的板刚性紧固连接。0010平行于型材的端。

11、面的该形紧固部具有组装孔,该组装孔用于实现该形紧固部对该墙壁的紧固,所述孔位于每个圆角侧部的边界之外,并且易于进入。0011每个第一侧部的厚度至少不小于圆角侧部和平行于型材的端面布置的形紧固部之间的该间隙的宽度。0012每个凸出组装元件相对于该前表面向该型材中移位达到该型材壁厚度的值,每个凸出组装元件的横截面形状重复中间部和第一侧部的横截面形状。这允许提高型材的连接的可靠性和强度,并且在没有任何可见接合部分的情况下获得所连接的型材的几乎理想均匀的前表面。0013每个突起相对于该前表面向该型材中移位达到该型材壁厚度的值,每个突起的横截面形状重复该圆角侧部的横截面形状。这也允许增加型材的连接的可靠。

12、性和强度,并且在没有任何可见接合部分的情况下获得所连接的型材的几乎理想均匀的前面。0014在该突起和组装元件的端面上形成斜面。0015在该突起与高组装元件之间,存在能够容纳可附连包覆型材的组装元件的狭缝。这也允许增加型材的连接的可靠性和强度,并且在没有任何可见接合部分的情况下获得所连接的型材的几乎理想均匀的前表面。0016在中间部和侧部的前表面形成有装饰。0017隅角包覆型材的这些改进的优点在于型材结构的强度明显提高,这归因于型材包覆元件的刚性连接。具有斜面和狭缝的成型组装元件和突起的存在允许我们提高与其它包覆型材安装连接处的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因为消除了相对于其它可附连包覆型材的角度偏移可能。

13、性。侧部相对于与型材的后表面平行布置的形紧固部的弹性弯曲的性能允许我们提高与侧面包覆板的安装连接处的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因为结构具有高刚性。型材包覆元件能够以不同角度连接使得型材更通用,允许用户扩展结构的应用领域。附图说明0018图1是型材的前视图。0019图2是型材的端面视图。0020图3是型材的后视图。0021图4是从后面看的一种型材。具体实施方式0022通过注塑成形方法制成的包覆型材具有由一个端面2成角度连接的两个包覆元说明书CN104053848A3/3页5件1(图1),例如,成90连接,以形成形型材。每个包覆元件1包括中间部3、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以及形紧固部7,第一侧部4和第二。

14、侧部5位于中间部3的不同侧,第二侧部5具有圆角横截面,且朝向型材的前表面6方向弯曲;用于被固定至墙壁的形紧固部7位于型材的后表面8,并且通过其侧壁9在中间部3和第二侧部5的接合处与中间部3和第二侧部5连接。在与型材的后表面8平行布置的形紧固部7的另一侧壁10与第二侧部5之间具有间隙11(图3),该间隙11能够容纳这些部之间的可附连的包覆型材。中间部3与第一侧部4的另一端面12具有凸出组装元件13,并且第二侧部5的另一端面14具有可连接其它包覆型材的至少一个突起15(图4)。0023每个圆角侧部5能够相对于与型材的后表面8平行布置的形紧固部7的侧壁10弹性弯曲。0024与后表面8平行布置的形紧固。

15、部7的侧壁10具有组装孔16,组装孔16用于将形紧固部7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孔位于每个圆角侧部5的边界以外,以能够自由进入其中。0025由部4的侧面17的宽度所确定的每个第一侧部4的厚度D(图2)至少不小于圆角侧部5与平行于型材10的后表面8布置的形紧固部7的侧壁10之间的间隙11的宽度。0026每个凸出组装元件13和每个突起15相对于前表面6向型材中移位达到型材壁厚度的值。突起15和组装元件13的端面具有斜面18。在突起15与组装元件13之间形成狭缝19。0027型材组装形成侧柱包面的实施方式如下。型材倚靠在通常位于窗或门开口附近的房间墙壁上,并且通过紧固部7中的孔16紧固到墙壁上。各个包覆型材插入到紧固部7与每一个包覆元件1的型材的第二侧部5之间的间隙11中,间隙11的宽度近似与每个可附连包覆型材的厚度相当。在每一个包覆元件1的中间部3、第一部4和第二部5的端面12和14处,连接其它具有匹配部35的突起15和组装元件13的夹持凸缘和安装组件的包覆型材,从而确保它们的稳固连接。0028本发明能够基于现有技术而容易地以现代材料制成,并且能够最高效地用作包覆主要是窗和门开口的墙壁的侧柱镶板的隅角部分。说明书CN104053848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53848A2/3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53848A3/3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5384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