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1680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18669.5

申请日:

2015.03.18

公开号:

CN104757760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45C 3/06申请公布日:201507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5C 3/06申请日:20150318|||公开

IPC分类号:

A45C3/06

主分类号:

A45C3/06

申请人:

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云华

地址:

620000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南城镇3村2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代理人:

袁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它包括选竹、材料的准备、分篾、三防处理、染色、分丝和编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传统的竹编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延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使之融入现代社会,本工艺制作的坤包具有质量轻便、方便携带、外形美观、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并且本工艺制作的坤包能够防虫蛀、防霉变以及防麻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序:
S1.选竹:选用无擦伤、无斑痕,色青一致的一年生单竹、慈竹、绵竹或青皮竹,选择生长在竹林中间,发枝节位高,竹筒长在60㎝以上的竹,在第一节竹节上下刀砍出,顺竹林缝隙拖出竹丛,顺着竹枝生长方向向上削去竹枝;锯竹时锯与竹垂直下锯,在每节竹筒的头部挪过生长节、尾端挪过竹节环1-1.5㎝下锯,锯出竹筒;
S2.材料的准备,它包括:
S21.刮青:把竹表面的青色胶质层刮掉; 
S22.削平锯口:完成刮青后认准每筒竹的头部和尾部,把头部锯口削平;
S23.分块:按竹筒大小不同,分出不同宽度的竹块;
S3.分篾:部分分离出竹皮,以完成第一次分层,选取距第一刀削口0.5-1mm厚的位置进刀,以得到厚度一致的用篾层,将用篾层与竹块剥离之后,再将竹皮与用篾层剥离,将竹皮连续剥出若干层得到竹篾层,将剥出来的竹篾层拉直然后分层、晾干;
S4.三防处理:将竹篾层放入双氧水与水按比例配置的溶液中煮沸变白;
S5.染色:将染料与水按比例配置,再倒入煮开的沸水中,充分搅匀,然后将薄篾层全部浸入染液中;
S6.分丝:使用排针将竹篾层进行分丝处理;
S7.编织,它包括心编和看图编织:
S71.心编:心里熟记的编织方法,主要用于线条图案、特定的花文图案和已熟记的简单图文的编织方法;
S72.看图编织:把图样作为底稿同竹丝合为一体,按图样编织的方法;
S8.制作内包:根据坤包的大小裁剪出具有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牛翻皮,经过缝制,制作成内包;
S9.镀金:使用电镀的方法对坤包框架进行镀金处理;
S10.粘贴成型:将外包与内包的侧边处理整齐,在内包上内包与坤包框架连接处粘上粘贴剂,将内包粘贴在坤包框架上,在外包上外包与坤包框架连接处粘上粘贴剂,将外包粘贴在坤包框架上,以此完成坤包的制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需要将篾层分拴,分拴时要有整支竹篾两倍的松空打结,将拴在一起的薄篾层逐渐没入染液中,用网格状的木架压住,可以将竹篾被压入染液中但又不压紧,使竹篾浮悬在沸水中以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针采用以下方法制作,选干竹块一节,长10㎝,宽1.5㎝,厚约0.4㎝,从中间启开,末端留3㎝不启开,按分丝的粗细选择不同的缝衣针,用机制细线把他们按所定的宽度把每根针逐一扎紧,每根针露出约5mm,相间均匀,宽度一致,针尖调齐,丝数精确,绑扎好后用千分尺把每根针的间距调匀,用胶水再次固定,排针能排的有效宽度2㎝为宜。

说明书

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编工艺,特别是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的竹编文化,历史悠远,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生活时便开始使用竹编制作的器皿。尔后竹编工艺逐渐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像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不仅仅局限于作为器皿,更出现了竹席、竹帘、竹扇等竹编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延续中国文化传统并使之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它包括如下工序:
 S1.选竹:选用无擦伤、无斑痕,色青一致的一年生单竹、慈竹、绵竹或青皮竹,选择生长在竹林中间,发枝节位高,竹筒长在60㎝以上的竹,在第一节竹节上下刀砍出,顺竹林缝隙拖出竹丛,顺着竹枝生长方向向上削去竹枝;锯竹时锯与竹垂直下锯,在每节竹筒的头部挪过生长节、尾端挪过竹节环1-1.5㎝下锯,锯出竹筒;
S2.材料的准备,它包括:
S21.刮青:把竹表面的青色胶质层刮掉;
S22.削平锯口:完成刮青后认准每筒竹的头部和尾部,把头部锯口削平;
S23.分块:按竹筒大小不同,分出不同宽度的竹块;
S3.分篾:部分分离出竹皮,以完成第一次分层,选取距第一刀削口0.5-1mm厚的位置进刀,以得到厚度一致的用篾层,将用篾层与竹块剥离之后,再将竹皮与用篾层剥离,将竹皮连续剥出若干层得到竹篾层,将剥出来的竹篾层拉直然后分层、晾干;
S4.三防处理:将竹篾层放入双氧水与水按比例配置的溶液中煮沸变白;
S5.染色:将染料与水按比例配置,再倒入煮开的沸水中,充分搅匀,然后将薄篾层全部浸入染液中;
S6.分丝:使用排针将竹篾层进行分丝处理;
S7.编织,它包括心编和看图编织:
S71.心编:心里熟记的编织方法,主要用于线条图案、特定的花文图案和已熟记的简单图文的编织方法;
S72.看图编织:把图样作为底稿同竹丝合为一体,按图样编织的方法;
S8.制作内包:根据坤包的大小裁剪出具有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牛翻皮,经过缝制,制作成内包;
S9.镀金:使用电镀的方法对坤包框架进行镀金处理;
S10.粘贴成型:将外包与内包的侧边处理整齐,在内包上内包与坤包框架连接处粘上粘贴剂,将内包粘贴在坤包框架上,在外包上外包与坤包框架连接处粘上粘贴剂,将外包粘贴在坤包框架上,以此完成坤包的制作。
所述的染色需要将篾层分拴,分拴时要有整支竹篾两倍的松空打结,将拴在一起的薄篾层逐渐没入染液中,用网格状的木架压住,可以将竹篾被压入染液中但又不压紧,使竹篾浮悬在沸水中以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所述的排针采用以下方法制作,选干竹块一节,长10㎝,宽1.5㎝,厚约0.4㎝,从中间启开,末端留3㎝不启开,按分丝的粗细选择不同的缝衣针,用机制细线把他们按所定的宽度把每根针逐一扎紧,每根针露出约5mm,相间均匀,宽度一致,针尖调齐,丝数精确,绑扎好后用千分尺把每根针的间距调匀,用胶水再次固定,排针能排的有效宽度2㎝为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将传统的竹编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延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使之融入现代社会,本工艺制作的坤包具有质量轻便、方便携带、外形美观、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并且本工艺制作的坤包能够防虫蛀、防霉变以及防麻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实施例1,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它包括如下工序:
  S1.选竹:选用无擦伤、无斑痕,色青一致的一年生单竹、慈竹、绵竹或青皮竹,选择生长在竹林中间,发枝节位高,竹筒长在60㎝以上的竹,在第一节竹节上下刀砍出,顺竹林缝隙拖出竹丛,顺着竹枝生长方向向上削去竹枝;锯竹时锯与竹垂直下锯,在每节竹筒的头部挪过生长节、尾端挪过竹节环1-1.5㎝下锯,锯出竹筒;
S2.材料的准备,它包括:
S21.刮青:把竹表面的青色胶质层刮掉,用特制的刮青刀刀口向下倾斜沿竹筒表面滑下去,此时不能刮青,当刀刃滑至竹筒底部,将刮青刀向上滑动,此时将刀抽直沿竹筒刮青,以便于染色、油漆等;
S22.削平锯口:完成刮青后认准每筒竹的头部和尾部,留下的竹青显得光滑的是头部,带毛刺的是尾部,把头部锯口削平,只有削平锯口才好分层;
S23.分块:按竹筒大小不同,分出不同宽度的竹块,以外圆基本平为准,每次进刀时都要直线向圆心,分竹块的要求是平分后再将竹块分开,不能一块一块地撕开;
S3.分篾:取一块削平口子的竹块捏在左手心中,拇指和食指捏在离削口1㎝的位置,露出太长容易划伤手指,右手握刀,刀口向内,目测竹块两边在三分之一线上平口进刀,向左手腕内压进刀后的竹篾块,有分开的感觉后使刀刃呈S型向内进给完成第一次分层以部分分离出竹皮,也可以向左腕内弯曲,以完成第一次分层,选取距第一刀削口0.5-1mm厚的位置进刀,以得到厚度一致的用篾层,将用篾层与竹皮剥离之后,再将竹皮与用篾层剥离,将削口的一端倒置,用左手食指第一指节用与左手拇指压着约2㎝长处向内弯曲几下,使竹皮变得柔软,使用单面刀片在竹皮距离锯口2㎝内横画第一刀,下刀和收刀用力要均匀,刀口深,剥出的篾层厚,刀口浅,剥出的篾层薄,以此剥出第一层,按照此方法可以连续剥出若干层,将剥出来的篾层拉直然后分层、晾干;
S4.三防处理:将竹篾层放入双氧水与水的比例为1∶2的溶液中煮沸变白,得到脱脂增白的效果,使色层更加接近同一色层,煮篾时需将色层接近的篾层拴在一起,分拴时要有整支竹篾两倍的松空打结,浸湿后的篾层膨胀后,拴捆处不会变紧,竹篾接触溶液的浓度才会均匀,色层才会一致,经双氧水煮后的篾层可以防虫蛀、防霉变以及防麻斑;
S5.染色:将染料与水重量比为1:100配置,先将染料用白酒溶成糊状,再倒入煮开的沸水中,充分搅匀,然后将薄篾层全部浸入染液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染色需要将篾层分拴,分拴时要有整支竹篾两倍的松空打结,将拴在一起的薄篾层逐渐没入染液中,用网格状的木架压住,可以将竹篾被压入染液中但又不压紧,使竹篾浮悬在沸水中以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S6.分丝:将左手拇指、食指握篾层横向平放在工作凳上,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握排针向后倾斜轻放在篾层上,左手向下用力拉动时,右手轻轻向下用力,在拉动时排针划破篾层,使排出的篾丝光洁、均匀,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针采用以下方法制作,选干竹块一节,长10㎝,宽1.5㎝,厚约0.4㎝,从中间启开,末端留3㎝不启开,按分丝的粗细选择不同的缝衣针,用机制细线把他们按所定的宽度把每根针逐一扎紧,每根针露出约5mm,相间均匀,宽度一致,针尖调齐,丝数精确,绑扎好后用千分尺把每根针的间距调匀,用胶水再次固定,排针能排的有效宽度2㎝为宜;
S7.编织,它包括心编和看图编织:
S71.心编:心里熟记的编织方法,主要用于线条图案、特定的花文图案和已熟记的简单图文的编织方法,此编制方法主要用于编织线条图案、特定的花文图案,如嵌入式图形、星点式图形、雁队式图形、回纹式图形、单色点格式图形和双色点格式图形;
S72.看图编织:把图样作为底稿同竹丝合为一体,按图样编织的方法,此编制方法主要用于编织更加复杂的图形,这种方法灵活机动,易操作,提高了编织速度,编出的产品形象逼真;
S8.制作内包:根据坤包的大小裁剪出具有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牛翻皮,经过缝制,制作成内包;
S9.镀金:使用电镀的方法对坤包框架进行镀金处理;
S10.粘贴成型:将外包与内包的侧边处理整齐,在内包上内包与坤包框架连接处粘上粘贴剂,将内包粘贴在坤包框架上,在外包上外包与坤包框架连接处粘上粘贴剂,将外包粘贴在坤包框架上,以此完成坤包的制作。

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竹编竹丝坤包的制备工艺,它包括选竹、材料的准备、分篾、三防处理、染色、分丝和编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传统的竹编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延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使之融入现代社会,本工艺制作的坤包具有质量轻便、方便携带、外形美观、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并且本工艺制作的坤包能够防虫蛀、防霉变以及防麻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