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41615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4661.1

申请日:

2014.07.03

公开号:

CN104044675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K 5/05申请日:20140703|||公开

IPC分类号:

B62K5/05(2013.01)I; B62K5/06; B62K5/08

主分类号:

B62K5/05

申请人:

上律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鸿嘉

地址: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2061号新保辉大厦16F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韩国胜;张海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车身支架与弧形车身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件,中间连接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改变方向的前轮固定块,转轴上设置有可使前轮固定块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前轮固定块的两端连接有可随前轮固定块的转动而转向的前轮。该滑板车行走稳定性能好,不易造成翻车且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并自动回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4)的车身支架(1),所述车身支架(1)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2),所述车身支架(1)与所述弧形车身(2)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件(3),所述中间连接件(3)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改变方向的前轮固定块(8),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可使所述前轮固定块(8)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9),所述前轮固定块(8)的两端连接有可随所述前轮固定块(8)的转动而转向的前轮(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1400mm,所述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210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1300m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mm,所述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mm;或
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1400mm,所述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210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13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1)包括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所述中间连接件(3)的半径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固定块(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臂(82),所述第二连接臂(82)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开口部(83)、以及垂直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第五纵向连接孔(84),所述中间连接件(3)设置有向前伸出的第一连接臂(34),所述第一连接臂(34)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开口部(342)、以及垂直所述第二开口部(342)的第六纵向连接孔(341),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臂(34)伸入所述第一开口部(83),并使所述第一连接臂(34)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顶侧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臂(3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底侧配合,所述转轴依次插入所述第五纵向连接孔(84)、所述第六纵向连接孔(34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臂(34)与所述第二连接臂(82)可转动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3)为具有弹性的塑料连接件。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9)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复位弹簧(9)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部(34)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一侧的限位面(831)相抵,所述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部(34)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另一侧的限位面(831)相抵。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顶端连接有把管组件(7),所述把管组件(7)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顶端的车把固定片(73),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把固定片(73)上的把管(71),所述把管(71)的两端套设有握把套(72),所述把管(71)与所述车把固定片(73)通过连接螺钉(75)连接,并在所述把管(71)上 塞有车把乳胶塞(74),以遮挡所述连接螺钉(75)。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4)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耳,位于前段的所述连接耳设置有第六横向连接孔(41),位于后段的所述连接耳设置有第七横向连接孔(42);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横向连接孔(11),所述中间连接件(3)的后段设置有第五横向连接孔(33),所述滑板(4)的前段、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3)从外至内依次通过所述第六横向连接孔(41)、所述第一横向连接孔(11)以及第五横向连接孔(33)连接;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后段开设有第一通槽(14)、以及与所述第一通槽(14)相交的第二横向连接孔(12),所述滑板(4)的后段开设有第二通槽(44),所述第二通槽(44)、所述第一通槽(14)中设置有后轮(5),所述滑板(4)的后段、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后轮(5)从外至内依次通过所述第七横向连接孔(42)、所述第二横向连接孔(12)以及所述后轮(5)的连接孔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连接的挡泥板(10),所述滑板(4)设置有第四纵向连接孔(43),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设置有第一纵向连接孔(13),所述挡泥板(10)的前端设置有第七纵向连接孔(101),所述滑板(4)、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挡泥板(10)通过所述第四纵向连接孔(43)、所述第一纵向连接孔(13)以及所述第七纵向连接孔(101)连接,所述挡泥板(10)的后段设置于所述后轮(5)的外侧。

说明书

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目前,滑板车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机械,使得其深受人们的青睐,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它进行运动娱乐,已有数十、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在国内外流行起来,成为非常普及的一种青少年的运动器材。传统的滑板车包括把手杆、车身杆、车轮和踏板,它通过将车身杆和把手杆固定连接后,再将踏板与车身杆固定连接,使得形成稳固结构,再将车轮分别与车身杆的底部和踏板连接,使得整体形成滑板车结构。在使用时,操作者的一只脚站在车架上,用另一只脚蹬地,来驱动车子前进,这样的滑板车速度适中,好学易操纵,便于刹车,结构轻便,具有很好的平衡性,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摔倒。但是它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这样的滑板车由于其车身杆的前端均为直杆,导致操作者的腿很容易碰触到车身杆,造成对腿部的伤害。严重的,在腿瞬间碰触到车身杆时,会因为较大的力使得车身杆带动把手偏转晃动,因而使得滑板车行走不稳,容易造成翻车。
另外,现有的滑板车在需要转向时,一般是采用人为转动把手来带动前轮进行转向,在进行转向后,再利用人为回转把手以进行直线行走,这种滑板车操作繁琐,且不适宜儿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该滑板车行走稳定性能好,不易造成翻车且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并自动回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的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所述车身支架与所述弧形车身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改变方向的前轮固定块,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可使所述前轮固定块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前轮固定块的两端连接有可随所述前轮固定块的转动而转向的前轮。
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350~1400m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0.5~210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250~1300mm。
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350m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0.5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250mm;或
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1400m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210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1300mm。
其中,所述车身支架包括与所述弧形车身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所述弧形车身的半径一致,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半径与所述弧形车身的半径一致。
其中,所述前轮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开口部、以及垂直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五纵向连接孔,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有向前伸出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开口部、以及垂直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第六纵向连接孔,连接时,所述第一连 接臂伸入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使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顶侧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底侧配合,所述转轴依次插入所述第五纵向连接孔、所述第六纵向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连接件为具有弹性的塑料连接件。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部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的限位面相抵,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部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另一侧的限位面相抵。
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顶端连接有把管组件,所述把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车身的顶端的车把固定片,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把固定片上的把管,所述把管的两端套设有握把套,所述把管与所述车把固定片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并在所述把管上塞有车把乳胶塞,以遮挡所述连接螺钉。
其中,所述滑板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耳,位于前段的所述连接耳设置有第六横向连接孔,位于后段的所述连接耳设置有第七横向连接孔;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横向连接孔,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后段设置有第五横向连接孔,所述滑板的前段、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从外至内依次通过所述第六横向连接孔、所述第一横向连接孔以及第五横向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后段开设有第一通槽、以及与所述第一通槽相交的第二横向连接孔,所述滑板的后段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中设置有后轮,所述滑板的后段、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后轮从外至内依次通过所述第七横向连接孔、所述第二横向连接孔以及所述后轮的连接孔连接。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连接的挡泥板,所述滑板设置有第 四纵向连接孔,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设置有第一纵向连接孔,所述挡泥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七纵向连接孔,所述滑板、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挡泥板通过所述第四纵向连接孔、所述第一纵向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七纵向连接孔连接,所述挡泥板的后段设置于所述后轮的外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采用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竖直放置的直管,使得人在使用滑板车时,腿部刚好置于弧形车身的弧形部,并增大腿部与弧形车身之间的距离,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从而使得腿部在弯曲向前用力时不易碰触弧形车身,进而可以避免因碰撞而造成滑板车晃动,最终避免翻车,操作方便,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的顶端靠向人的身体一侧,方便人手进行握持,较好地体现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整个车架的弧形流线,一改现有滑板车的直线型结构,大大增强其外观效果;利用中间连接件与固定前轮的前轮固定块之间可转动连接,当人体重心从中间位置向着侧边偏转时,中间连接件的受力方向也会发生偏转,从而中间连接件传递给前轮固定块的力的方向也会改变,导致前轮固定块向着该侧边偏转,带动前轮发生偏转,以实现自动转向,当转向完成后,人体重心位置回复原来的中间位置,前轮固定块在复位弹簧的扭转作用下自动回位,带动前轮回归正向前行,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手主动扭转即可实现转向,其行走稳定性能好,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并自动回转;并在利用上述的可转动连接结构,以及复位弹簧的自动回复作用,当人们在给弧形车身施加左右摇摆的驱动力时,前轮将受到左右摇摆的驱动而以S形的路线向前行走,进而利用S形的行走方式可以提供给滑板车前进的动力,因而,该滑板车只需在行走初期藉助脚踩地提供行驶动力,而在行走过程中就无需再次踩地提供持续行走 的动力,进而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更加省力;并且其弧形车身的尺寸参数选值范围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需要,加工制造较为灵活,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在隐藏了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中间连接件与前轮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中间连接件与前轮固定块的再一张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前轮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支架;2-弧形车身;3-中间连接件;4-滑板;5-后轮;6-前轮;7-把管组件;8-前轮固定块;9-复位弹簧;10-挡泥板;11-第一横向连接孔;12-第二横向连接孔;13-第一纵向连接孔;14-第一通槽;21-固定槽;22-第二纵向连接孔;23-第三横向连接孔;31-第四横向连接孔;32-第三纵向连接孔;33-第五横向连接孔;34-第一连接臂;41-第六横向连接孔;42-第七横向连接孔;43-第四纵向连接孔;44-第二通槽;71-把管;72-握把套;73-车把固定片;74-车把孔胶塞;75-连接螺钉;81-前轮固定轴;82-第二连接臂;83-第一开口部;84-第五纵向连接孔;341-第六纵向连接孔;342-第二开口部;831-限位面;101-第七纵向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7所示,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用于 放置滑板4的车身支架1,车身支架1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2,车身支架1与弧形车身2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件3,中间连接件3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改变方向的前轮固定块8,转轴上设置有可使前轮固定块8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9,前轮固定块8的两端连接有可随前轮固定块8的转动而转向的前轮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弧形车身2与车身支架1均采用管状的结构,以利于各个相邻部件之间的套接,使得连接方便且更加稳定,也能减轻整车的重量,方便搬运与携带。
本发明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采用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2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竖直放置的直管,使得人在使用滑板车时,腿部刚好置于弧形车身2的弧形部,并增大腿部与弧形车身2之间的距离,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从而使得腿部在弯曲向前用力时不易碰触弧形车身2,进而可以避免因碰撞而造成滑板车晃动,最终避免翻车,操作方便,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2的顶端靠向人的身体一侧,方便人手进行握持,较好地体现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整个车架的弧形流线,一改现有滑板车的直线型结构,大大增强其外观效果;利用中间连接件3与固定前轮6的前轮固定块8之间可转动连接,当人体重心从中间位置向着侧边偏转时,中间连接件3的受力方向也会发生偏转,从而中间连接件3传递给前轮固定块8的力的方向也会改变,导致前轮固定块8向着该侧边偏转,带动前轮6发生偏转,以实现自动转向,当转向完成后,人体重心位置回复原来的中间位置,前轮固定块8在复位弹簧9的扭转作用下自动回位,带动前轮6回归正向前行,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手主动扭转即可实现转向,其行走稳定性能好,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并自动回转;并在利用上述的可转动连接结 构,以及复位弹簧9的自动回复作用,当人们在给弧形车身2施加左右摇摆的驱动力时,前轮6将受到左右摇摆的驱动而以S形的路线向前行走,进而利用S形的行走方式可以提供给滑板车前进的动力,因而,该滑板车只需在行走初期藉助脚踩地提供行驶动力,而在行走过程中就无需再次踩地提供持续行走的动力,进而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更加省力、顺畅。
优选的,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140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210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1300mm。上述尺寸范围均是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进行设计的,并且其弧形车身2的尺寸参数选值范围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需要,加工制造较为灵活,适用性更广,这将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能够满足儿童和成人的使用,使用更加舒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mm。此时,上述尺寸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可以适应身高较矮的儿童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61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118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620mm。此时,上述尺寸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可以适应大部分儿童身高,以满足儿童使用,并提供舒适的使用尺寸。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140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210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1300mm。此时,上述尺寸使得该滑板车可以适应成人身高,以满足成人使用。
因此,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该滑板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的人群 使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使用更加舒适,适用范围更广。
特别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身支架1包括与弧形车身2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体;第一段弧形架体与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中间连接件3的半径与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使得中间连接件3在与弧形车身2、第一段弧形架体连接后受力沿着弧形方向分散,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提高车架的可靠性,使用更加安全。而对于第一段弧形架体与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圆心角范围可以根据待安装的滑板4的尺寸来进一步设定。并且,在本发明中,车身支架1也可以是与弧形车身2相切连接的直架体,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弧形结构。进一步地,中间连接件3可以完全伸入弧形车身2与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内部设置,也可以露出中间部分,以满足外观需要以及其它相关部件的连接需要来设定,并不仅限于此。
滑板4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耳,位于前段的连接耳设置有第六横向连接孔41,位于后段的连接耳设置有第七横向连接孔42;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横向连接孔11,中间连接件3的后段设置有第五横向连接孔33,滑板4的前段、第一段弧形架体、以及中间连接件3从外至内依次通过第六横向连接孔41、第一横向连接孔11以及第五横向连接孔33连接;其中,第一横向连接孔11的数量为2个,并且两个第一横向连接孔11间隔设置,同样地,第六横向连接孔41的数量为2个,并且两个第六横向连接孔41间隔设置,第五横向连接孔33的数量为2个,两个第五横向连接孔33并排设置,利用多点配合连接,增强第一段弧形架体与中间连接件3、以及第一段弧形架体与滑板4之间的连接,保证人站在滑板4上是滑板4能够稳定可靠地支 撑人体,并使得初始时的重心在滑板4的中间位置,便于后期通过重心转向。
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后段开设有第一通槽14、以及与第一通槽14相交的第二横向连接孔12,滑板4的后段开设有第二通槽44,第二通槽44、第一通槽14中设置有后轮5,滑板4的后段、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后轮5从外至内依次通过第七横向连接孔42、第二横向连接孔12以及后轮5的连接孔连接。其中,该滑板车还包括与第二段弧形架体连接的挡泥板10,滑板4设置有第四纵向连接孔43,第二段弧形架体设置有第一纵向连接孔13,挡泥板10的前端设置有第七纵向连接孔101,滑板4、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挡泥板10通过第四纵向连接孔43、第一纵向连接孔13以及第七纵向连接孔101连接,挡泥板10的后段设置于后轮5的外侧。利用挡泥板10可以对后轮5上的污泥等进行实时刮除,以免后轮5与滑板4、以及第二段弧形架体之间因污泥填充而导致打滑,使得该滑板车可以行走在任何路面,当然,该挡泥板10还可以用来刹车,需要刹车时,脚踩挡泥板10的后段,使其与后轮5摩擦即可,方便操作,刹车力度根据挡泥板10与后轮5的摩擦大小决定,也就是脚踩的用力,刹车力就大,反之,则小。
同时,中间连接件3的前段还设置有第四横向连接孔31以及第三纵向连接孔32,弧形车身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纵向连接孔22和第三横向连接孔23,中间连接件的前段伸入弧形车身2中,并通过第二纵向连接孔22与第三纵向连接孔32配合、以及第三横向连接孔23与第四横向连接孔31的配合实现连接,通过两点分别固定连接,增强其弧形车身2与中间连接件3的连接强度,提高安全性。
前轮固定块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臂82,第二连接臂82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开口部83、以及垂直第一开口部83的第五纵向连接孔84,中间连接 件3设置有向前伸出的第一连接臂34,第一连接臂34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开口部342、以及垂直第二开口部342的第六纵向连接孔341,连接时,第一连接臂34伸入第一开口部83,并使第一连接臂34的顶部与第一开口部83的顶侧配合、第一连接臂34的底部与第一开口部83的底侧配合,转轴依次插入第五纵向连接孔84、第六纵向连接孔341、以及第一连接臂34与第二连接臂82可转动连接。人体重心改变时,滑板4将受力传递给第一连接臂34,利用第一连接臂34的顶部与第一开口部83的顶侧配合、第一连接臂34的底部与第一开口部83的底侧配合,使得第一连接臂34将其受力传递给第二连接臂82,并且当重心偏左时,第一连接臂34施加给第一开口部83的力偏左,使得第一开口部83的左侧受力较大,进而压迫前轮固定块8向左转动,当重心偏右时,第一连接臂34施加给第一开口部83的力偏右,使得使得第一开口部83的右侧受力较大,进而压迫前轮固定块8向右转动。通过面面之间的接触实现力的传递,可以增强力传递的可靠性,进而增强该滑板车转向时的灵敏度,提高体验效果。
进一步地,复位弹簧9套设于转轴上,且复位弹簧9的一端伸出第二开口部34后与第一开口部83的一侧的限位面831相抵,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开口部34后与第一开口部83的另一侧的限位面831相抵。在转向后,复位弹簧9的端部与限位面831的配合作用下,可以利用复位弹簧9的恢复力自动回位,无需人为操作即可,操作更加简便。
弧形车身2的顶端连接有把管组件7,把管组件7包括设置于弧形车身2的顶端的车把固定片73,以及设置于车把固定片73上的把管71,把管71的两端套设有握把套72,把管71与车把固定片73通过连接螺钉75连接,并在把管71上塞有车把乳胶塞74,以遮挡连接螺钉75。特别地,为了很好 地装配车把固定片73,弧形车身2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槽21,利用固定槽21与车把固定片73配合,以更好地连接把管71,提高滑板车的安全性。
优选的,中间连接件3为具有弹性的塑料连接件。因此,该中间连接件3在与车身支架1、以及弧形车身2连接后,可以利用手握住把管组件7来前后推拉弧形车身2,使得弧形车身2带动中间连接件3被拉伸向外变形或压缩向内变形,在此往复变形过程中,这种摆动可以推动前轮6持续向前行走,因而在起步后无需继续脚踩地来提供行走的驱动力,更加省力,从而提供另一种无需使用脚踩地来驱动的行走方式,使得该滑板车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向前行走,操作多样化,提升体验效果。
本发明的滑板车结构简单,不仅能够根据人的重心改变而实现转向,而且在转向后可以自动复位,操作过程大大简化,提高人机体验效果。而且利用弧形车身,加大了人腿与弧形车身之间的距离,以免碰触,增强操作安全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4675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4675A21申请号201410314661122申请日20140703B62K5/05201301B62K5/06200601B62K5/0820060171申请人上律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地址518054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2061号新保辉大厦16F72发明人李鸿嘉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代理人韩国胜张海英54发明名称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车身支架与弧。

2、形车身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件,中间连接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改变方向的前轮固定块,转轴上设置有可使前轮固定块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前轮固定块的两端连接有可随前轮固定块的转动而转向的前轮。该滑板车行走稳定性能好,不易造成翻车且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并自动回转。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4675ACN104044675A1/2页21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4的车身支架1,所述车身支架1的前端连接有。

3、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2,所述车身支架1与所述弧形车身2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件3,所述中间连接件3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改变方向的前轮固定块8,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可使所述前轮固定块8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9,所述前轮固定块8的两端连接有可随所述前轮固定块8的转动而转向的前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1400MM,所述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210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13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MM,所述弧形。

4、车身2的圆心角为05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MM;或所述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1400MM,所述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210度,所述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13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1包括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所述中间连接件3的半径与所述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

5、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固定块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臂82,所述第二连接臂82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开口部83、以及垂直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第五纵向连接孔84,所述中间连接件3设置有向前伸出的第一连接臂34,所述第一连接臂34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开口部342、以及垂直所述第二开口部342的第六纵向连接孔341,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臂34伸入所述第一开口部83,并使所述第一连接臂34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顶侧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臂3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底侧配合,所述转轴依次插入所述第五纵向连接孔84、所述第六纵向连接孔34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臂34与所述第二连接臂82可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

6、求5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3为具有弹性的塑料连接件。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9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复位弹簧9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部34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一侧的限位面831相抵,所述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部34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83的另一侧的限位面831相抵。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顶端连接有把管组件7,所述把管组件7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车身2的顶端的车把固定片73,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把固定片73上的把管71,所述把管71的两端套设有握把套72,所述把管71与。

7、所述车把固定片73通过连接螺钉75连接,并在所述把管71上塞有车把乳胶塞74,以遮挡所述连接螺钉75。权利要求书CN104044675A2/2页3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4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耳,位于前段的所述连接耳设置有第六横向连接孔41,位于后段的所述连接耳设置有第七横向连接孔42;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横向连接孔11,所述中间连接件3的后段设置有第五横向连接孔33,所述滑板4的前段、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3从外至内依次通过所述第六横向连接孔41、所述第一横向连接孔11以及第五横向连接孔33连接;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后段开设有第。

8、一通槽14、以及与所述第一通槽14相交的第二横向连接孔12,所述滑板4的后段开设有第二通槽44,所述第二通槽44、所述第一通槽14中设置有后轮5,所述滑板4的后段、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后轮5从外至内依次通过所述第七横向连接孔42、所述第二横向连接孔12以及所述后轮5的连接孔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连接的挡泥板10,所述滑板4设置有第四纵向连接孔43,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设置有第一纵向连接孔13,所述挡泥板10的前端设置有第七纵向连接孔101,所述滑板4、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挡泥板10通过所述第四纵向连接孔43、所述第一。

9、纵向连接孔13以及所述第七纵向连接孔101连接,所述挡泥板10的后段设置于所述后轮5的外侧。权利要求书CN104044675A1/6页4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背景技术0002目前,滑板车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机械,使得其深受人们的青睐,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它进行运动娱乐,已有数十、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在国内外流行起来,成为非常普及的一种青少年的运动器材。传统的滑板车包括把手杆、车身杆、车轮和踏板,它通过将车身杆和把手杆固定连接后,再将踏板与车身杆固定连接,使得形成稳固结构,再将车轮分别与车身杆的底部和踏。

10、板连接,使得整体形成滑板车结构。在使用时,操作者的一只脚站在车架上,用另一只脚蹬地,来驱动车子前进,这样的滑板车速度适中,好学易操纵,便于刹车,结构轻便,具有很好的平衡性,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摔倒。但是它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这样的滑板车由于其车身杆的前端均为直杆,导致操作者的腿很容易碰触到车身杆,造成对腿部的伤害。严重的,在腿瞬间碰触到车身杆时,会因为较大的力使得车身杆带动把手偏转晃动,因而使得滑板车行走不稳,容易造成翻车。0003另外,现有的滑板车在需要转向时,一般是采用人为转动把手来带动前轮进行转向,在进行转向后,再利用人为回转把手以进行直线行走,这种滑板车操作繁琐,且不适宜儿童使用。发明内容0。

11、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该滑板车行走稳定性能好,不易造成翻车且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并自动回转。000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的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所述车身支架与所述弧形车身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心向侧边偏移而改变方向的前轮固定块,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可使所述前轮固定块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前轮固定块的两端连接有可随所述前轮固定块的转动而转向的前轮。0007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3501400M。

12、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05210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2501300MM。0008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350M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05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250MM;或0009所述弧形车身的弦长为1400MM,所述弧形车身的圆心角为210度,所述弧形车身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所述滑板的垂直距离为1300MM。0010其中,所述车身支架包括与所述弧形车身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体;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

13、所述弧形车身的半径一说明书CN104044675A2/6页5致,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半径与所述弧形车身的半径一致。0011其中,所述前轮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开口部、以及垂直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五纵向连接孔,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有向前伸出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开口部、以及垂直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第六纵向连接孔,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臂伸入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使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顶侧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底侧配合,所述转轴依次插入所述第五纵向连接孔、所述第六纵向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可转动连。

14、接。0012其中,所述中间连接件为具有弹性的塑料连接件。0013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部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的限位面相抵,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部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另一侧的限位面相抵。0014其中,所述弧形车身的顶端连接有把管组件,所述把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弧形车身的顶端的车把固定片,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把固定片上的把管,所述把管的两端套设有握把套,所述把管与所述车把固定片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并在所述把管上塞有车把乳胶塞,以遮挡所述连接螺钉。0015其中,所述滑板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耳,位于前段的所述连接耳设置有第六横向连接孔,位于后。

15、段的所述连接耳设置有第七横向连接孔;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横向连接孔,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后段设置有第五横向连接孔,所述滑板的前段、所述第一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中间连接件从外至内依次通过所述第六横向连接孔、所述第一横向连接孔以及第五横向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后段开设有第一通槽、以及与所述第一通槽相交的第二横向连接孔,所述滑板的后段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中设置有后轮,所述滑板的后段、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后轮从外至内依次通过所述第七横向连接孔、所述第二横向连接孔以及所述后轮的连接孔连接。0016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连接的挡泥板,所述滑板设置。

16、有第四纵向连接孔,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设置有第一纵向连接孔,所述挡泥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七纵向连接孔,所述滑板、所述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所述挡泥板通过所述第四纵向连接孔、所述第一纵向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七纵向连接孔连接,所述挡泥板的后段设置于所述后轮的外侧。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采用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竖直放置的直管,使得人在使用滑板车时,腿部刚好置于弧形车身的弧形部,并增大腿部与弧形车身之间的距离,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从而使得腿部在弯曲向前用力时不易碰触弧形车身,进而可以避免因碰撞而造成滑板车晃动,最终避免翻车,操作方便,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向前突出的弧形车。

17、身的顶端靠向人的身体一侧,方便人手进行握持,较好地体现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整个车架的弧形流线,一改现有滑板车的直线型结构,大大增强其外观效果;利用中间连接件与固定前轮的前轮固定块之间可转动连接,当人体重心从中间位置向着侧边偏转时,中间连接件的受力方向也会发生偏转,从而中间连接件传递给前轮固定块的力的方向也会改变,导致前轮固定块向着该侧边偏转,带动前轮发生偏转,以实现自动转向,当转向完成后,人体重心位置回复原来的中间位置,前轮固定块在复位弹簧的扭转作用下自动回位,带动前轮回归正向前行,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手主动说明书CN104044675A3/6页6扭转即可实现转向,其行走稳定性能好,能根据操作者。

18、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并自动回转;并在利用上述的可转动连接结构,以及复位弹簧的自动回复作用,当人们在给弧形车身施加左右摇摆的驱动力时,前轮将受到左右摇摆的驱动而以S形的路线向前行走,进而利用S形的行走方式可以提供给滑板车前进的动力,因而,该滑板车只需在行走初期藉助脚踩地提供行驶动力,而在行走过程中就无需再次踩地提供持续行走的动力,进而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更加省力;并且其弧形车身的尺寸参数选值范围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需要,加工制造较为灵活,适用性更广。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发明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图1中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20图3是图1中。

19、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在隐藏了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图1中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22图5是图4中的中间连接件与前轮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6是图4中的中间连接件与前轮固定块的再一张结构示意图。0024图7是图4中的前轮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中1车身支架;2弧形车身;3中间连接件;4滑板;5后轮;6前轮;7把管组件;8前轮固定块;9复位弹簧;10挡泥板;11第一横向连接孔;12第二横向连接孔;13第一纵向连接孔;14第一通槽;21固定槽;22第二纵向连接孔;23第三横向连接孔;31第四横向连接孔;32第三纵向连接孔;33第五横向连接孔;34第一连接臂;。

20、41第六横向连接孔;42第七横向连接孔;43第四纵向连接孔;44第二通槽;71把管;72握把套;73车把固定片;74车把孔胶塞;75连接螺钉;81前轮固定轴;82第二连接臂;83第一开口部;84第五纵向连接孔;341第六纵向连接孔;342第二开口部;831限位面;101第七纵向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00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0027如图1至7所示,一种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用于放置滑板4的车身支架1,车身支架1的前端连接有向前突出的圆弧形的弧形车身2,车身支架1与弧形车身2之间连接有中间连接件3,中间连接件3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可随人体重。

21、心向侧边偏移而改变方向的前轮固定块8,转轴上设置有可使前轮固定块8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9,前轮固定块8的两端连接有可随前轮固定块8的转动而转向的前轮6。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弧形车身2与车身支架1均采用管状的结构,以利于各个相邻部件之间的套接,使得连接方便且更加稳定,也能减轻整车的重量,方便搬运与携带。0029本发明的可自动转向的滑板车,采用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2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竖直放置的直管,使得人在使用滑板车时,腿部刚好置于弧形车身2的弧形部,并增大腿部与弧形车身2之间的距离,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从而使得腿部在弯曲向前用力时不易碰触弧形车身2,进而可以避免因碰撞而造成滑板车晃动。

22、,最终避免翻车,操作方便,使用更加说明书CN104044675A4/6页7安全,并且向前突出的弧形车身2的顶端靠向人的身体一侧,方便人手进行握持,较好地体现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整个车架的弧形流线,一改现有滑板车的直线型结构,大大增强其外观效果;利用中间连接件3与固定前轮6的前轮固定块8之间可转动连接,当人体重心从中间位置向着侧边偏转时,中间连接件3的受力方向也会发生偏转,从而中间连接件3传递给前轮固定块8的力的方向也会改变,导致前轮固定块8向着该侧边偏转,带动前轮6发生偏转,以实现自动转向,当转向完成后,人体重心位置回复原来的中间位置,前轮固定块8在复位弹簧9的扭转作用下自动回位,带动前轮6回。

23、归正向前行,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手主动扭转即可实现转向,其行走稳定性能好,能根据操作者的重心改变而自动转向并自动回转;并在利用上述的可转动连接结构,以及复位弹簧9的自动回复作用,当人们在给弧形车身2施加左右摇摆的驱动力时,前轮6将受到左右摇摆的驱动而以S形的路线向前行走,进而利用S形的行走方式可以提供给滑板车前进的动力,因而,该滑板车只需在行走初期藉助脚踩地提供行驶动力,而在行走过程中就无需再次踩地提供持续行走的动力,进而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更加省力、顺畅。0030优选的,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140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210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1。

24、300MM。上述尺寸范围均是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进行设计的,并且其弧形车身2的尺寸参数选值范围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需要,加工制造较为灵活,适用性更广,这将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能够满足儿童和成人的使用,使用更加舒适。003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35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05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250MM。此时,上述尺寸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可以适应身高较矮的儿童使用。0032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61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118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620MM。此时,上述尺。

25、寸使得该滑板车的车架可以适应大部分儿童身高,以满足儿童使用,并提供舒适的使用尺寸。0033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实施例,弧形车身2的弦长为1400MM,弧形车身2的圆心角为210度,弧形车身2的上端面的中心点至滑板4的垂直距离为1300MM。此时,上述尺寸使得该滑板车可以适应成人身高,以满足成人使用。0034因此,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该滑板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的人群使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使用更加舒适,适用范围更广。0035特别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身支架1包括与弧形车身2的下端相连接且同圆心的第一段弧形架体,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切连接有弧形弯曲方向与第一段弧形架体相反的第二段弧形架。

26、体;第一段弧形架体与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半径均与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中间连接件3的半径与弧形车身2的半径一致,使得中间连接件3在与弧形车身2、第一段弧形架体连接后受力沿着弧形方向分散,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提高车架的可靠性,使用更加安全。而对于第一段弧形架体与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圆心角范围可以根据待安装的滑板4的尺寸来进一步设定。并且,在本发明中,车身支架1也可以是与弧形车身2相切连接的直架体,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弧形结构。进一步地,中间连接件3可以完全伸入弧形车身2与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内部设置,也可以露出中间部分,以满足外观需要以及其它相关部件的连接需要来设定,并不仅限于此。说明书CN1040446。

27、75A5/6页80036滑板4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耳,位于前段的连接耳设置有第六横向连接孔41,位于后段的连接耳设置有第七横向连接孔42;第一段弧形架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横向连接孔11,中间连接件3的后段设置有第五横向连接孔33,滑板4的前段、第一段弧形架体、以及中间连接件3从外至内依次通过第六横向连接孔41、第一横向连接孔11以及第五横向连接孔33连接;其中,第一横向连接孔11的数量为2个,并且两个第一横向连接孔11间隔设置,同样地,第六横向连接孔41的数量为2个,并且两个第六横向连接孔41间隔设置,第五横向连接孔33的数量为2个,两个第五横向连接孔33并排设置,利用多点配合连接,增强第一段弧形架。

28、体与中间连接件3、以及第一段弧形架体与滑板4之间的连接,保证人站在滑板4上是滑板4能够稳定可靠地支撑人体,并使得初始时的重心在滑板4的中间位置,便于后期通过重心转向。0037第二段弧形架体的后段开设有第一通槽14、以及与第一通槽14相交的第二横向连接孔12,滑板4的后段开设有第二通槽44,第二通槽44、第一通槽14中设置有后轮5,滑板4的后段、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后轮5从外至内依次通过第七横向连接孔42、第二横向连接孔12以及后轮5的连接孔连接。其中,该滑板车还包括与第二段弧形架体连接的挡泥板10,滑板4设置有第四纵向连接孔43,第二段弧形架体设置有第一纵向连接孔13,挡泥板10的前端设置有第。

29、七纵向连接孔101,滑板4、第二段弧形架体以及挡泥板10通过第四纵向连接孔43、第一纵向连接孔13以及第七纵向连接孔101连接,挡泥板10的后段设置于后轮5的外侧。利用挡泥板10可以对后轮5上的污泥等进行实时刮除,以免后轮5与滑板4、以及第二段弧形架体之间因污泥填充而导致打滑,使得该滑板车可以行走在任何路面,当然,该挡泥板10还可以用来刹车,需要刹车时,脚踩挡泥板10的后段,使其与后轮5摩擦即可,方便操作,刹车力度根据挡泥板10与后轮5的摩擦大小决定,也就是脚踩的用力,刹车力就大,反之,则小。0038同时,中间连接件3的前段还设置有第四横向连接孔31以及第三纵向连接孔32,弧形车身2的底端设置。

30、有第二纵向连接孔22和第三横向连接孔23,中间连接件的前段伸入弧形车身2中,并通过第二纵向连接孔22与第三纵向连接孔32配合、以及第三横向连接孔23与第四横向连接孔31的配合实现连接,通过两点分别固定连接,增强其弧形车身2与中间连接件3的连接强度,提高安全性。0039前轮固定块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臂82,第二连接臂82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开口部83、以及垂直第一开口部83的第五纵向连接孔84,中间连接件3设置有向前伸出的第一连接臂34,第一连接臂34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开口部342、以及垂直第二开口部342的第六纵向连接孔341,连接时,第一连接臂34伸入第一开口部83,并使第一连接臂34的顶部与第。

31、一开口部83的顶侧配合、第一连接臂34的底部与第一开口部83的底侧配合,转轴依次插入第五纵向连接孔84、第六纵向连接孔341、以及第一连接臂34与第二连接臂82可转动连接。人体重心改变时,滑板4将受力传递给第一连接臂34,利用第一连接臂34的顶部与第一开口部83的顶侧配合、第一连接臂34的底部与第一开口部83的底侧配合,使得第一连接臂34将其受力传递给第二连接臂82,并且当重心偏左时,第一连接臂34施加给第一开口部83的力偏左,使得第一开口部83的左侧受力较大,进而压迫前轮固定块8向左转动,当重心偏右时,第一连接臂34施加给第一开口部83的力偏右,使得使得第一开口部83的右侧受力较大,进而压迫。

32、前轮固定块8向右转动。通过面面之间的接触实现力的传递,可以说明书CN104044675A6/6页9增强力传递的可靠性,进而增强该滑板车转向时的灵敏度,提高体验效果。0040进一步地,复位弹簧9套设于转轴上,且复位弹簧9的一端伸出第二开口部34后与第一开口部83的一侧的限位面831相抵,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开口部34后与第一开口部83的另一侧的限位面831相抵。在转向后,复位弹簧9的端部与限位面831的配合作用下,可以利用复位弹簧9的恢复力自动回位,无需人为操作即可,操作更加简便。0041弧形车身2的顶端连接有把管组件7,把管组件7包括设置于弧形车身2的顶端的车把固定片73,以及设置于车把。

33、固定片73上的把管71,把管71的两端套设有握把套72,把管71与车把固定片73通过连接螺钉75连接,并在把管71上塞有车把乳胶塞74,以遮挡连接螺钉75。特别地,为了很好地装配车把固定片73,弧形车身2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槽21,利用固定槽21与车把固定片73配合,以更好地连接把管71,提高滑板车的安全性。0042优选的,中间连接件3为具有弹性的塑料连接件。因此,该中间连接件3在与车身支架1、以及弧形车身2连接后,可以利用手握住把管组件7来前后推拉弧形车身2,使得弧形车身2带动中间连接件3被拉伸向外变形或压缩向内变形,在此往复变形过程中,这种摆动可以推动前轮6持续向前行走,因而在起步后无需继续脚。

34、踩地来提供行走的驱动力,更加省力,从而提供另一种无需使用脚踩地来驱动的行走方式,使得该滑板车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向前行走,操作多样化,提升体验效果。0043本发明的滑板车结构简单,不仅能够根据人的重心改变而实现转向,而且在转向后可以自动复位,操作过程大大简化,提高人机体验效果。而且利用弧形车身,加大了人腿与弧形车身之间的距离,以免碰触,增强操作安全性。004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044675A1/5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44675A102/5页1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44675A113/5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44675A124/5页1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44675A135/5页14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44675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