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摄入抑制剂.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1392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9004.5

申请日:

1991.09.18

公开号:

CN1063685A

公开日:

1992.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13/28; C07D213/60; C07D405/06; C07C409/06; A61K31/44

主分类号:

C07D213/28; C07D213/60; C07D405/06; C07C409/06; A61K31/44

申请人:

默里尔多药物公司;

发明人:

罗伯特·约瑟福·迪涅斯坦; 米查尔·露易斯·艾德华; 戴维·马丁·思逖莫里克; 凯思·阿林·迪科马

地址:

美国俄亥俄州

优先权:

1990.09.20 US 585,41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黄革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1-芳基-3-吡啶基-2-丙烯-1-酮,这些化合物作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中钙摄入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含有这些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医药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有下列结构通式的化合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Ar是有下列结构式的残基: 其中 R 1 、R 2 和R 3 各自是氢、卤素、C 1 -C 6 烷基、C 1 -C 6 烷氧基、C 1 -C 6 烷基硫、苄氧基、或-N(Y 1 )(Y 2 ),其中Y 1 和Y 2 各自是氢或C 1 -C 6 烷基;或Xz(Ar)-(CH 2 )n-O-,其中Ar是苯基或萘基,n=0或1,X=C 1 -C 6 烷氧基或N(Y 1 )(Y 2 ),其中Y 1 和Y 2 的定义如前,且Z=0、1、2。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噻吩-2-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2-苯硫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2-呋喃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2-呋喃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4-二甲氨基苯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4-二甲氨基苯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8: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4-甲基硫)苯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9: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4-甲基硫)苯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10: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3-三氟甲基苯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11: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1-(3-三氟甲基苯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12: 一种抑制需要进行相应治疗之病人体内白细胞中钙摄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所说的病入使用有效量的抑制钙摄入的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病人是患有免疫性疾病的病人。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方法,其中病人是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方法,其中病人是患有免疫性脉管炎的病人。
16: 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病人是患有炎性疾病的病人。
17: 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病人是患有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的病人。
18: 一种抑制需要作相应治疗之病人体内血小板中钙摄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所说的病人使用有效量的抑制钙摄入的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
19: 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病人是患有心血管病的病人。
20: 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病人是患心肌梗塞的病人。
21: 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病人是患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人。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1-芳基-3-吡啶基-2-丙烯-1-酮,这些化合物作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中钙摄入抑制剂的应用,以这些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多形核白细胞(白细胞)提供了抵御微生物感染的基本方式。对入侵微生物的反应可激活细胞氧化过程(产生羟基自由基)和非氧化过程(消化酶,髓过氧物酶,弹性蛋白酶等),以有效地杀伤微生物。然而,白细胞对外来攻击的反应也可造成对宿主组织的破坏,并在许多非感染性疾病状态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白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机制,使之能够产生由细胞表面受体发起的对外来攻击的反应。受体激活或总体细胞激活导致细胞生理学的改变,进而使其自身变为“被激活的”。激活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常常被称为第二信使,而第一信使则是细胞外激活配基本身。

    许多细胞中的主要第二信使之一是钙离子(Ca+2)。已知细胞表面受体产生细胞内钙信号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激活磷脂酶C。该酶产生三磷酸肌醇,后者又可在细胞内释放储存的钙。另外,细胞受体可开放或关闭闸门控制的离子通道,以使钙从细胞外进入。胞浆膜中的Ca+2通道是两种类型的:(1)由小的瞬变离子流简单地改变跨膜电压时而激活的电压敏感性钙通道,或(2)由受体配基直接打开的受体操纵通道。第一种机制主要在电压敏感性细胞如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中发挥作用。许多细胞,如白细胞,基本上都不是电压敏感性细胞,但具有功能上与胞浆膜上受体敏感性Ca+2通道相联的细胞表面受体。对某些配基的连接即可激活这些受体,从而打开通道并使Ca+2进入细胞溶质,然后在其中发挥第二信使作用。

    当细胞被激活时,即相当于Ca+2流入,细胞内结合Ca+2的结构即依赖它们对钙的相对亲和性和特异性,对这些改变起反应。少数Ca+2依赖性蛋白质是已知地。已发现并鉴定了特征的第一种蛋白质是见于电活性骨骼肌细胞中的肌钙蛋白C。后来发现的钙结合蛋白质是普遍存在于电压和受体敏感性细胞内的调钙蛋白。在许多细胞蛋白质中,已知由调钙蛋白以Ca+2依赖方式调节的是某些形式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和腺苷酸环化酶、以及膜结合的钙依赖性ATP酶、磷酸化酶激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并知道了它们与有丝分裂器之纺缍体和肌动蛋白丝之维管束的联系。虽然还不知道那些钙依赖性或受Ca+2依赖性酶影响之蛋白质的总数,但已明确的是,钙作为激活这些过程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当白细胞被激活时,可发生许多在导致细胞内钙介导的疾病状态中起重要作用的过程。例如白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白细胞,被认为在下列疾病的症状和宿主组织损伤中起组成作用: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脉管炎、肾小球肾炎、肠道炎性疾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气肿、哮喘、与溶血有关的热损伤以及慢性炎症部位的恶性肿瘤(Malech  and  Gallin,1987)。因此,可望抑制白细胞中的钙摄入,以缓解或减慢这些与钙摄入有关的免疫和炎性疾病的进程。

    白细胞中Ca+2摄入和免疫与炎性疾病的改善可扩展到那些与皮肤和真皮组织有关的疾病。包括于所列的那些局部相关炎性疾病中的是与皮肤和真皮有关的疾病,它们包括中性白细胞皮肤病、慢性皮炎、牛皮癣、接触性皮炎、特应性和脂溢性皮炎,以及痤疮。

    钙也是血小板中的重要介导物,其中已知Ca+2是血液凝固之固有途径中必要的介导物。例如,已经知道在血液凝固过程和血栓形成中需要Ca+2,且如果加入螯合剂如EDTA,柠檬酸盐或草酸盐结合Ca+2,这可在体外并在某种程度上在体内抑制这些过程。已认识到Ca+2是血纤维蛋白溶解级联的必要成分,并且是可在治疗上调整纤维蛋白溶解反应的活性机制。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在血管损伤部位发挥的,在其中它们形成凝块聚集物以封闭伤口。这一反应也可有许多有害的副作用,例如在局部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栓形成可导致动脉阻塞,进而引起心肌梗死。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期望抑制血小板中Ca+2的摄入,以控制血栓溶解反应。

    Ca+2借助各种形式受体介导的激活作用或释放细胞内储存进入细胞溶质中,是与白细胞激活和血小板聚集的某些细胞活动严格相关的。改变Ca+2迁移的途径提供了一种调节白细胞和血小板反应的机制。因此,可以期望用抑制Ca+2迁移的化合物来缓解与白细胞激活有关的Ca+2依赖性疾病过程,抑制免疫和炎性疾病及解决某些血栓溶解状态中与血小板凝集有关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新的1-芳基-3-吡啶基-2-丙烯-1-酮衍生物,它们可用作与急、慢性炎性和免疫性疾病,包括皮肤和真皮组织的相关疾病有关的白细胞中钙摄入的抑制剂。最后,本发明还涉及使用1-芳基-3-吡啶基-2-丙烯-1-酮衍生物治疗心血管系统的钙依赖性病理过程,包括血栓溶解系统的疾病。

    本发明涉及式(Ⅰ)的化合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Ar是有下列结构式的残基:

    其中

    R1、R2和R3各自是氢、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硫或-N(Y1)(Y2),其中Y1和Y2各自是氢或C1-C6烷基,或Xz-(Ar)-(CH2)n-O-,其中Ar是苯基或萘基,n=0或1,X=C1-C6烷氧基或-N(Y1)(Y2),其中Y1和Y2定义同前且Z=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抑制病人体内钙摄入的方法,包括给予治疗有效的抑制量的式(1)化合物。

    本文所用的术语“C1-C6烷基”是指有1至6个碳原子的饱和直链或支链烃残基,包括于本术语范围内的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术语“C1-C6烷氧基”是指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术语“C1-C6烷基硫”是指甲基硫、乙基硫等。还应明确的是,术语“Xz-(Ar)-(CH2)n-O-特别包括了苄氧基、(4-甲氧基)苄氧基、(4-二甲氨基)苄氧基等。术语“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原子。

    可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和熟悉的方法和技术制备式(Ⅰ)的化合物。制备式(Ⅰ)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流程如流程A所示,其中除特别指出者外,所有取代基均为前面所定义的。

    流程A

    一般说来,可使结构1的适当的酮与结构2的适当的吡啶羧醛缩合来制备结构3的1-芳基-3-吡啶基-2-丙烯-1-酮化合物。例如,可在适当的极性非质子传递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中,在醋酸钴(Ⅱ)和2,2-联吡啶存在下,使结构1的适当的酮与结构2-的适当的吡啶-羧醛缩合,制得结构3的1-芳基-3-吡啶基-2-丙烯-1-酮化合物。另外,亦可在醋酸哌啶存在下,于适当的极性溶剂如乙醇中进行偶联。

    用于流程A所示之一般合成方法中的起始材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得到的。

    下列实施例给出如流程A中所述的典型合成方法。这些实施例只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文所用符号的意义分别说明如下:“g”是指克;“mmol”指毫摩尔;“ml”指毫升;“bp”代表沸点;“℃”指摄氏度;“mmHg”代表毫米汞柱;“mp”代表熔点;“mg”是指毫克;“μM”代表微摩尔;“μg”代表微克;代表埃。

    实施例1

    1-(4-甲硫基苯基)-3-(4-吡啶基)-2-丙烯-1-酮

    将无水乙酸钴(Ⅱ)(0.8g,4mmol)加到干燥的烧瓶内。加入二甲基甲酰胺(150ml)和2,2′-联吡啶(600mg,4mmol)并搅拌30分钟。加入4-(甲硫基)-乙酰苯(4g,24mmol)和4-吡啶-羧醛(2.6g,24mmol)。于80℃下加热20小时。蒸干溶剂并用硅凝胶层析法(1∶1甲苯/乙酸乙酯)纯化残留物。重结晶(乙酸乙酯/己烷)得到0.8g题目化合物;mp133-134℃。

    实施例2

    1-(3-三氟甲基苯基)-3-(4-吡啶基)-2-丙烯-1-酮

    将无水乙酸钴(Ⅱ)(700mg,4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2′-联吡啶(620mg,4mmol)并搅拌30分钟。加入3-(三氟甲基)乙酰苯(9.4g,50mmol)和4-吡啶羧醛(5.3g,50mmol)。于80℃下加热18小时。蒸发除去溶剂并用硅凝胶层析法(1∶1甲苯/乙酸乙酯)纯化残留物,得到9.4g纯化产物。重结晶(乙酸乙酯/己烷)后得到题目化合物;mp89-90℃。

    实施例3

    1-(4-二甲氨基苯基)-3-(4-吡啶基)-2-丙烯-1-酮

    将无水乙酸钴(Ⅱ)(3.5g,20mmol)放入干燥的烧瓶内。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500ml)中并加入2,2′-联吡啶(3g,20mmol)。搅拌30分钟。加入4-(二甲氨基)-乙酰苯(50g,306mmol)和4-吡啶羧醛(25g,230mmol)。于85℃下加热20小时。蒸发除去溶剂并用硅凝胶层析法(2∶1甲苯/乙酸乙酯)纯化残留物。重结晶(乙醚/二氯甲烷)得到1.8g题目化合物;mp150-151℃。

    实施例4

    1-(2-呋喃基)-3-(4-吡啶基)-2-丙烯-1-酮

    将无水乙酸钴(Ⅱ)(700mg,4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150ml)中。加入2,2′-联吡啶(600mg,4mmol)并搅拌30分钟。加入4-吡啶-羧醛(5g,50mmol)和2-乙酰呋喃(5.5g,50mmol)。于80℃下加热18小时。蒸发除去溶剂并用硅凝胶层析法(1∶1甲苯/乙酸乙酯)纯化残留物,得到30mg题目化合物:mp122-124℃。

    实施例5

    1-(噻吩-2-基)-3-(4-吡啶基)-2-丙烯-1-酮

    将无水乙酸钴(Ⅱ)(700mg,4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100ml)中。加入2,2′-联吡啶(600mg,4mmol)并搅拌30分钟。加入2-乙酰噻吩(6.3g,50mmol)和4-吡啶羧醛(5g,50mmol),并于80℃下加热18小时。蒸发除去溶剂并用硅凝胶层析法(1∶1甲苯/乙酸乙酯)纯化残留物。重结晶(乙醚/己烷)得到120mg题目化合物;mp150.5-152℃。

    实施例6

    1-(3,4,5-三甲氧基苯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合并3,4,5-三甲氧基乙酰苯(5.25g,25mmol)、3-吡啶羧醛(2.35ml,25mmol)、哌啶(4.93ml,50mmol)、乙酸(2.86ml,50mmol)和乙醇(25ml)。加热回流6小时,使馏出液通过3分子筛(25g)柱。用乙酸乙酯(600ml)稀释,用1N氢氧化钠(200ml)、再用水、然后用饱和氯化钠洗。干燥(MgSO4)并蒸发溶剂。经硅凝胶层析(90%乙酸乙酯/己烷)纯化残留物。重结晶(二氯甲烷/乙醚/己烷)得到1.75g题目化合物;mp137-138℃。

    元素分析(C17H17NO4):计算值:C,68.21;H,

    5.73;N,4.68;

    测定值:C,68.12;H,

    5.75;N,4.46。

    实施例7

    1-(3,4,5-三甲氧基苯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合并3,4,5-三甲氧乙酰苯(5.25g,25mmol)、2-吡啶羧醛(2.35ml,25mmol)、哌啶(4.93ml,50mmol)、乙酸(2.86ml,50mmol)和乙醇(25ml)。加热回流6小时,使馏出液通过3分子筛(25g)柱。用乙酸乙酯(600ml)稀释,用饱和碳酸氢钠、再用水,然后用饱和氯化钠洗。干燥(MgSO4)并真空蒸发溶剂。用硅凝胶层析法(70%乙酸乙酯/己烷)纯化残留物。重结晶(二氯甲烷/乙醚/己烷)得到题目化合物;mp94-95℃。

    对C17H17NO4的元素分析结果:

    计算值:C,68.21;H,5.73;N,4.68;

    测定值:C,68.25;H,5.72;N,4.52。

    实施例8

    1-苯基-3-(4-吡啶基)-2-丙烯-1-酮

    合并4-吡啶羧醛(9.53ml,0.1mol)、乙酸(3.0ml,0.05mol)、哌啶(5.0ml,0.05mol)和乙醇(20ml)。加热回流,使馏出液通过3分子筛柱。经8小时,以8个等分部分加入溶于乙醇(20ml)中的乙酰苯(5.82ml,0.05mol)并回流过夜。真空蒸发溶剂,将残留物溶解于二氯甲烷(700ml)中,用1N氢氧化钠(2X)洗涤并干燥(MgSO4)之。真空蒸发溶剂并用硅凝胶层析法(80%乙酸乙酯/己烷)纯化残留物。将产物溶于二氯甲烷(600ml),用含有亚硫酸氢钠(2.5g)的水(100ml)、水(100ml)和饱和氯化钠洗涤。真空干燥(MgSO4)、蒸发除去溶剂并结晶(2X,乙醚)之。50℃真空干燥(1mmHg),得到3.7g题目化合物;mp77-78℃。

    对C13H11NO的元素分析:

    计算值:C,80.38;H,5.30;N,6.69;

    测定值:C,80.24;H,5.30;N,6.66。

    可按与上面实施例1-8中所述相似的方法,得到下列化合物:

    1-(噻吩-2-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1-(噻吩-2-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1-(2-呋喃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1-(2-呋喃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1-(4-二甲氨基苯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1-(4-二甲氨基苯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1-〔(4-甲硫基)苯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1-〔(4-甲硫基)苯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1-(3-三氟甲基苯基)-3-(3-吡啶基)-2-丙烯-1-酮;

    1-(3-三氟甲基苯基)-3-(2-吡啶基)-2-丙烯-1-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抑制白细胞中钙摄入的方法。本文所用的术语“抑制”是指任何减慢、干扰、阻止或终止钙摄入到白细胞内的过程,而不一定要求完全地消除钙摄入到受影响之细胞或组织内。

    术语钙和钙离子(Ca+2)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是指可主动参予白细胞之细胞过程的钙元素及其离子状态。此外,应明确的是,由式(Ⅰ)的化合物抑制钙摄入白细胞内可影响钙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状态,并不应限于钙的离子形式和/或其与任何特定相反离子的联系;例如,已知的氯化钙、碳酸钙、氟化钙等,都应被认为是在本文所限定之钙的定义范围内。

    钙摄入到白细胞中是白细胞激活的信号过程之一并作为传达到细胞的第二信使。钙的摄入常常要依赖于某些第一信使,如配基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配基对其受体的结合可打开Ca+2通道,使Ca+2进入细胞溶质,然后发挥其第二信使功能。当细胞被激活时,即可发生与Ca+2流入相应的许多过程,导致或有助于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

    白细胞包括一类在组织学和生物化学上不同于免疫系统其他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本文所说的白细胞包括五大类细胞:嗜中性细胞、嗜碱细胞、嗜曙红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各类细胞又可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细胞类型;例如,嗜中性细胞可包括多形核白细胞。就其衍生于原始骨髓干细胞来说,各大类白细胞是相互关联的。虽然本文中普遍使用了术语嗜中性细胞,但它是作为说明白细胞作用的例子代表了衍生于骨髓干细胞的所有细胞,而且并不意味着对使用式(Ⅰ)化合物的任何限制,这些限制可能是阻止任何特定类型白细胞或免疫系统细胞之作用的原因或征象。再者,该过程内白细胞的作用是限制或终止钙的摄入以影响疾病过程的治愈,但它不受多细胞或组织类型所影响之疾病的限制,而且包含了细胞的复杂相互作用和组织相互作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是抑制白细胞中钙的摄入,其中抑制作用导致了对白细胞之吞噬功能的有利调整。因此,可以根据被抑制的功能性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例如,可以使用吞噬细胞或具有吞噬功能之细胞等术语,将包括于本文中称为白细胞的细胞分为不同的群或亚群。

    白细胞对各种炎症和免疫状态起反应。在这些过程中,受体激活或整个细胞激活可因其中白细胞激活而改变了细胞的生理学。术语“激活”常常是指白细胞遂渐被激活的过程或状态,特征在于在细胞渐被激活或保持激活状态时可对钙的摄入起反应。

    因白细胞激活而激活的氧化和非氧化机制在许多免疫疾病过程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细胞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宿主的有害症状和组织损伤,参予白细胞的激活是部分地依赖于钙的。其中白细胞,特别是嗜中性白细胞被认为在宿主症状和组织损伤中起必要作用的非感染性疾病包括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脉管炎、肾小球肾炎、中性白细胞性皮肤病、肠道炎性疾病、心肌梗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气肿、哮喘、与溶血有关的热损伤,以及慢性炎症部位的恶性肿瘤(Malech  and  Gallin,1987)。

    发现在许多自身免疫病,如痛风、自身免疫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脉管炎及某些形式的肾小球肾炎中,嗜中性白细胞积聚于关节部位,并可破坏关节和软组织。虽然许多疾病过程参与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但文献中已明确报导嗜中性白细胞集中到该区域,并可能对这些疾病的大部分可观察到的组织病理学方面负责。其中,在模型系统中所进行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由嗜中性白细胞激活引起的非氧化过程,特别是嗜中性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及其他蛋白水解和糖酵解酶的释放可直接损伤宿主组织。

    许多皮肤病变都与嗜中性白细胞渗入皮肤的外层和真皮组织有关。就其中嗜中性白细胞参予疾病进程的皮肤病来说,其包括但不仅限于牛皮癣状皮肤病、如见于Sweet氏综合症和Behcet氏病中的脉管性嗜中性白细胞性皮肤病,以及坏疽性脓皮病。在这些疾病过程中,嗜中性白细胞加剧和维持炎性症状,加重组织损伤并可能进而延缓治愈。

    许多其他疾病,如肠道炎性疾病和心肌梗塞都与特定器官内中性白细胞功能有缺陷有关。动物实验研究提示,肠道内嗜中性白细胞循环异常,可导致这些细胞的异常激活。同样,已显示嗜中性白细胞被吸收到心肌组织的梗塞部位并在增加心肌梗塞后组织损伤程度中起作用。

    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肺气肿和哮喘在内的许多呼吸道疾病的发病都与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及病情加重有关。嗜中性白细胞介导的肺组织氧化损伤可能是这些呼吸道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嗜中性白细胞积聚与弹性蛋白酶的释放可能对发生于肺气肿病变中的组织破坏有重要作用,且可能在变态反应性哮喘病的炎性反应后期起重要作用。变态反应期间嗜中性白细胞释放其成分,可能是由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出现的。

    在疾病的一般性发病机理中,嗜中性白细胞活化可能与补体激活有关。已经知道,补体可激活嗜中性白细胞,同时产生羟基自由基。嗜中性白细胞活化时产生羟基自由基,可能与红细胞脆性有关,而且血管内溶血与补体激活有关。

    本文所用的术语“炎症”被看作是一种最常涉及免疫系统中白细胞的过程,并且是参予“炎症状态”的过程。在临床上,炎症的基本征象可包括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红、肿、热、痛、功能丧失及发烧。而伴随炎症而发生的某些细胞活动可包括但不限于白细胞激活、白细胞激动和迁移,以及白细胞渗出。还考虑到,在存在早期或潜在炎症状态的任何条件下,白细胞可能构成其基本病因或可使疾病状态或条件持续存在或发展。其中,卷入炎性状态的过程在本文中被认为包括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和已在“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作过评述的那些细胞及受可用式(Ⅰ)化合物处理之白细胞影响的条件。还考虑到,影响钙摄入白细胞的本发明化合物,被认为在有关炎性和/或免疫性疾病状态的改善中是相当有益的。

    发展如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以消除嗜中性白细胞反应或失活嗜中性白细胞氧化代谢产物及颗粒内容物,对于在这些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限制组织破坏将是有用的。

    血小板是血液中衍生于骨髓巨核细胞的无核细胞。血小板还参予血液凝固过程并帮助修复血管壁的破损。血小板形成血凝块并修复受损血管组织的反应也有许多有害的副作用;例如,在局部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栓形成和相关的血小板聚集可最终导致动脉阻塞。本领域内也已充分了解到,动脉和静脉壁的关闭或阻塞可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另外,已知在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均需要钙;例如,本领域已明确证实,可用能结合钙的EDTA及其他螯合剂来调整凝血反应。因此可以预见,抑制钙摄入血小板内,可使其本身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借以在治疗上调节血小板激活作用,包括血管活性介质的释放及血小板团聚体的形成,从而将其用于治疗需要这种治疗的病人。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病人”,是指温血动物,如患有特殊免疫性疾病的哺乳动物。应明确的是,狗、猫、大鼠、小鼠、马、牛、羊和人都是本文所指范围内的动物。

    据信式(Ⅰ)的化合物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内钙的摄入发挥其抑制作用,从而提供了在包括炎性和免疫性疾病中参予免疫调节的可靠的钙依赖性机制。但应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只限于任何特定理论或为解释在其有效性及其最终应用而提出的机制。另外,还应明确的是,式(Ⅰ)化合物这个术语还包括了包括衍生物(1a)、(1b)、(1c)和(1d)在内的其所有残基。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某些炎性和免疫性疾病中的各种疾病状态都是以钙摄入白细胞内为特征的。本文所说的导致钙摄入白细胞内的现象,是指导致初始条件的初始现象,或者是与保持炎症或免疫状态相关的现象。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很清楚,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特征即在于存在导致血小板内钙摄入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可以是导致有关病理状态的起始过程,也可以是保持心血管疾病状态的相关过程。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治疗患有白细胞内钙依赖性疾病状态之病人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疾病状态可以是但不只限于炎性或免疫性疾病,该方法包括给病人使用抑制钙摄入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

    抑制钙摄入治疗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是指所用剂量可有效地控制卷入免疫性疾病状态之白细胞的激活。术语“控制激活”是指所有可以减缓、干扰、阻止或终止免疫性疾病的进程,但不一定要求完全地消除所有病症。

    再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十分了解,某些心血管病的特征即在于存在导致血小板内钙摄入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可以是指导致有关病理状态的起始过程,也可以是维持心血管疾病状态的相关过程。

    本发明还提供了治疗患有血小板中钙依赖性疾病状态之病人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疾病状态可以是但不只限于心血管病,该方法包括给予病人抑制钙摄入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

    式(Ⅰ)化合物的抑制钙摄入治疗上的有效量是指在控制参予心血管疾病状态之血小板功能中有效的剂量。术语控制参予心血管病的血小板功能,是指减缓、干扰、阻止或终止心血管病的进展,而不一定要求完全消除所有病症。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诊断医师,使用常规技术并观察在类似环境下得到的结果,很容易地确定在免疫或心血管条件或疾病中的治疗上抑制有效量。在确定治疗有效剂量时,诊断医师要考虑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但不只限于:哺乳动物的品种、其大小、年龄、健康状况、所涉及的特定疾病、疾病的程度或严重性、病人的个体反应性、所使用的特殊化合物、给药方式、所用制剂的生物可利用性特征、选用的剂量、合并使用的药物及其他相关条件等。

    式(Ⅰ)化合物的治疗有效量可从每天每公斤体重约0.1mg至100mg。优选剂量为大约0.5-10mg/kg/天。

    在有效治疗处于上述疾病状态的病人时,可以以治疗有效量,以使化合物能被生物利用的任何方式使用式(Ⅰ)的化合物,包括口服和胃肠道外给药。例如,可经口服、皮下、肌肉内、静脉内、皮内、鼻内、直肠、局部等途径给药。一般优选的是口服给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被治疗的疾病状态、病情发展阶段及其他相关条件来选择适当剂型及给药方式。

    该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结合制成药物组合物使用,可根据所选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化学性质、给药途径及标准医药实践来确定其比例和特征。虽然本发明的化合物自身是有效的,但为了提高稳定性、便于结晶及提高溶解度等目的,可以其医药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的形式来配制并给药。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括有效量的式(Ⅰ)化合物,并混有或结合有一种或多种医药上可接受之载体或赋形剂的医药组合物。术语“抑制钙摄入有效量”当用于式(Ⅰ)的化合物时,是指适于抑制白细胞中钙摄入的有效抑制量,其中所说的抑制作用是针对患有免疫或炎性疾病之病人的。另外,当用于式(Ⅰ)的化合物时,术语“抑制钙摄入有效量”也是指适于抑制血小板中钙摄入的有效抑制量,其中所说的抑制作用是针对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之病人的。

    可按医药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制备该医药组合物。可作为活性成分之载体或介质的药用载体或赋形剂可以是固体、半固体或液体材料。适用的载体或赋形剂是本领域中已知的。该医药组合物可适于口服、胃肠道外或局部使用,并可以片剂、胶囊剂、栓剂、溶液剂、悬浮剂等形式给药。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与惰性稀释剂或可食用载体一起口服给药。可以将其包装在白明胶胶囊中或者压成药片。为口服治疗给药之目的,化合物内可掺入赋形剂,并可以片剂、锭剂、胶囊剂、酏剂、悬浮剂、糖浆、囊剂、可嚼树胶等形式使用。这些制剂中,作为活性成分至少应含有4%的本发明化合物,但可根据不同剂型有所变化,且通常可在单位重量的4%至大约70%之间。存在于组合物中之化合物的量应能达到适当剂量。最好将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和制剂制成口服剂量单位形式,且可含有5.0-300mg本发明的化合物。

    片剂、丸剂、胶囊剂、锭剂等还可含有一种或多种下列辅助剂:粘结剂如微晶纤维素、黄蓍胶或白明胶;赋形剂如淀粉或乳糖;崩解剂如藻酸、Primogel、玉米淀粉等;润滑剂如硬脂酸镁或Sterotex;助流剂如胶体二氧化硅;增甜剂如蔗糖或糖精;或香味剂如薄荷、水杨酸甲酯或橙香剂。如剂量单位形式是胶囊时,除含上述材料外,还可含有聚乙二醇或脂油等液态载体。其他剂量单位形式可含有其他各种改变该剂量单位之物理形式的材料,如包被剂。为此,可用糖、紫胶或其他包被剂包被片剂或丸剂。糖浆剂除含有本发明化合物外,还可含有蔗糖作为甜味剂、某些防腐剂、染料、着色剂及食用香料。用于制备上述各种组合物的材料应是药物纯的,并且在所用剂量下是无毒的。

    为了进行胃肠道外治疗给药,可将本发明的化合物掺入溶液或悬浮液中。这些制剂至少应含有占其重量0.1%的本发明化合物,但可以在0.1-50%之间变化。存在于这些组合物中的本发明化合物的量应能达到适当的剂量。最好将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和制剂制成含有5.0-100mg本发明化合物的胃肠道外给药的剂量单位。

    本发明的式(Ⅰ)化合物也可以局部给药,此时载体可适当地包含溶液、软膏或凝胶基剂。例如,基剂可包括一种或多种下列材料:凡士林、羊毛脂、聚乙二醇、蜂蜡、矿物油、水和醇等稀释剂,以及乳化剂和稳定剂。局部给药的配方中可含有约0.1-10%(W/V)的式(Ⅰ)化合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

    溶液或悬浮液还可含有一种或多种下列辅助剂:无菌稀释剂如注射用水、盐水、固定油、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或其他合成溶剂;抗菌剂如苯甲醇或羟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或亚硫酸氢钠;螯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缓冲剂如乙酸盐、柠檬酸盐或磷酸盐;以及调节溶液离子强度的试剂如氯化钠或右旋糖。胃肠道外给药的制剂可以封装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安瓿、一次性注射器或多剂量小瓶内。

    应指出的是,本文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和缩写符号彼此是可以替代使用的:多形核白细胞(PMNL),〔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HEPES)、用于表示离心期间所产生之离心力的重力的倍增因数(Xg)、毫升(mL)、摄氏度(℃)、钙离子(Ca+2)、毫微米(nm)、二甲基亚砜(DMSO)、亚乙基双(氧亚乙基次氮基)四乙酸(EGTA)、克(g)、毫克(mg)、毫微克(ng)、摩尔(M)、毫摩尔(mM)、微摩尔(μM)、调理化酵母聚糖(OZ)、佛波醇肉豆冠酸乙酸酯(PMA)、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白三烯B4(LTB4)。

    常常用一个三字母缩写符号“MDL”、一个空格、及一个5或6位数字来代表这些化合物。其中应了解的是下列有代表性的化合物:1-苯基-3-〔(4-苄氧基)苯基〕-2-丙炔-1-酮(MDL100,225);1-苯基-3-(4-吡啶基)-2-丙炔-1-酮(MDL101,098);1-(4-二甲氨基苯基)-3-(4-吡啶基)-3-丙炔-1-酮(MDL102,175);1-苯基-3-〔(4-苄氧基)苯基〕-2-丙炔-1-酮(MDL101,097);1-(4-二甲氨基苯基)-3-(4-吡啶基)-2-丙烯-1-酮(MDL101,240);1-苯基-3-(4-吡啶基)-2-丙烯-1-酮(MDL29,355);1-(4-二乙氨基苯基)-3-(4-喹啉基)-2-丙炔-1-酮(MDL102,387)。

    可在体外检测细胞内钙或检测所释放的过氧化物阴离子、髓过氧物酶等因子来估计白细胞对激活信号(刺激剂)的反应。另外,可用动物水肿模型来估计白细胞对体内刺激的反应,如可使用角叉胶诱导的大鼠爪水肿模型、佐剂诱导的路易斯大鼠关节炎模型,以及大鼠皮肤中的Arthus反应。本发明人已证实所要求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前述检测方法中的实用性。

    材料

    Sprague-Dawley大鼠(150-250g)得自Harlan  Sprague-Dawley(Indianapolis,IN)。添加20mM  HEPES并调到pH7.4的Hank氏平衡盐(HBSS,Gibco,Grand  Island,NY)。酪蛋白酸钠购自ICN  Biochemical(Cleveland,OH)。Fura-2/AM购自Molecular  Probes(Eugene,OR)。离子霉素(Ionomycin)购自Cal  Biochem。(San  Diego,CA)。过氧化物岐化酶购自DDI  Pharmaceuticals(Mountain  View,CA)。所有其他试剂均得自Sigma  Chemicat  Co。(St。Louis,MO)。所有购买的试剂都在收到后即使用。

    多形核白细胞(PMNL)的分离

    腹腔注射6mL80%酪蛋白酸钠后,从腹腔渗出液中得到大鼠PMNL。注射18小时,用二氧化碳吸入法杀死大鼠,用Hank氏平衡盐溶液(HBSS)冲洗腹腔。离心浓缩PMNL后,经高渗溶解法除去污染的红细胞。然后将PMNL离心洗涤(400xg,10分钟)两次并重新悬浮于HBSS中。经锥虫兰排除试验证明细胞存活率大于90%,且经Wright-Giemsa染色证明90%以上的细胞是PMNL。

    细胞内钙的测定

    使用Fura-2作为荧光指示剂(Grynkiewicz et al.,1985)测得细胞内钙水平。使用Korchak等人(1988)的方法使Fura-2作乙酸基甲基酯(Fura-2/AM)填入PMNZ中。具体地说,使1×108个PMNL/mL在HBSS中与10μM Fura-2/AM于37℃保温10分钟。用HBSS将细胞悬液稀释10倍并继续保温20分钟。然后离心(在25℃下以400×9离心8分钟)分离细胞,并且将PMNL(1×107细胞/毫升)重新悬浮于含有1%牛血清白蛋白的HBSS中。细胞于室温保存并在3小时内使用。

    使用双波长荧光光度计(Photo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New Brunswick,NJ)测定细胞内钙水平。2mL PMNL悬浮液(1×107个细胞/mL)于37°下进行磁力搅拌。细胞与化合物于37℃预保温15分钟,然后即活化之。此时将化合物溶解于DMSO中并直接加入细胞悬液内,终细胞悬液内的DMSO不超过0.3%。加入化合物或载体及刺激剂所引起的总的体积改变不超过3%。随着向悬浮于含1%BSA之HBSS中的PMNL内加入7μM离子霉素(ionomycin)确定最大钙水平,以校准细胞内钙浓度。然后用20mM EGTA处理1小时,以得到最小钙水平。使用Grynkiewiez等人(1985)的方法定量分析细胞内钙水平,并假定Fwra-2的KD为240nM。在三个不同的时刻进行并重复各实验,而且钙改变的图形代表了这些重复实验的典型数据。

    髓过氧物酶(MPO)释放

    使用MPO催化的邻联茴香胺的氧化作用来检测MPO释放。实验是在96孔微量滴定板(Webster and Henson,1978)中进行的。各孔中的50μl等分的PMNL悬浮液(2×107细胞/mL,在HBSS中)加入50μl含有载体(0.3%DMSO)或抑制剂的HBSS,于37℃下保温30分钟。DMSO的终浓度绝不要超过0.3%,而且在各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均保持不变。为激活PMNL,加入50μl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并于37℃下保温30分钟:N-甲酰-Met-Leu-Phe(fMLP;0.1μM)、佛波醇肉豆冠酸乙酸酯(PMA,200ng/mL)、或大鼠血清调理的酵母聚糖(OZ;2.6mg/mL,按Ward等人,1983所述方法制备)。可向含有化合物或载体的50μl HBSS中加入刺激剂,以避免改变抑制剂浓度。于22℃下以600×g将滴定板离心5分钟,以终止细胞激活过程。由各小孔内除去等分的上清液(100μl),移入96孔平底微量滴定板中进行MPO分析。向各等份上清液内加入100μl新制备的含有50μl0.2M磷酸钠缓冲液(pH6.2)、25μl 3.9mM邻联茴香胺和25μl 0.015M过氧化氢的溶液。用不含过氧化氢的同一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混合各孔内容物并在暗处室温下保温约15分钟。测定样品在450nm处的吸光率。

    过氧化物阴离子(SOA)的产生

    使用Leslie(1987)所述者相似的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阴离子的产生,实验是在过氧化氢酶存在下,用微量滴定板完成的(Arthur.et al.,1987)。大鼠PMNL悬浮液(2×107个细胞,在HBSS中)的等分样品(50μl)与50μl含有载体(0.3%DMSO)或化合物的HBSS在37℃下保温30分钟。然后向各样品中加入100μl含有5.98mg/ml细胞色素C(SigmaⅢ型)和0.1mg/ml过氧化氢酶,并适当情况下加有化合物的缓冲液。进行分光光度检测的空白对照孔中含有未被刺激的细胞及细胞色素C、过氧化氢酶和SOD。为了激活PMNL,加入75μl PMA或OZ以达到细胞激活剂的终浓度(再加如上所述的MPO释放中的载体或抑制剂),并于37℃继续保温60分钟。于4℃下以600×g离心5分钟以终止激活过程。然后将上清液的等分样品(200μl)移入第二个平底微量滴定板中,并在550nm处进行分光光度检测。

    实施例9

    各种刺激剂PMNL细胞内钙的影响

    用fMLP刺激预充填Fura-2的大鼠PMNL,并定时监测细胞内钙的水平(图1)。趋化肽fMLP产生了双相反应,第一个峰在给予肽刺物30秒后达到最大值,第二个峰在给予肽刺激物后约100秒达到最大值。

    该双相反应与KorchaK等人对人嗜中性白细胞所作实验的结果相一致,其中反应峰相当于细胞内钙的早期释放,(如由对LTB4的反应产生的)。相当于刺激后约100秒出现之第二个峰的第二个反应相与细胞外钙的流入有关,典型情况下是由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反应产生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双相反应意味着第一个相是细胞内钙的释放,第二个相相当于细胞外钙的流入。

    PMNL与MDL101,240或MDL29,355预保温的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第二个细胞内钙改变的波形受到了选择性浓度依赖性抑制。可以看出由MDL101,240和MDL29,355的活性所代表的式(1)化合物对第二个反应峰的抑制,有效地抑制了被处理之PMNL的钙摄入。从中还可以看出,MDL101,240的抑制作用比MDL29,355强,然而,两种化合物很显然是通过抑制反应的第二相而具有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时(>10μM),两种化合物都开始影响第一相(数据未示出)。对照反应-其中fMLP刺激物中不包含式(1)的化合物,也示出所观察到的双相反应。

    实施例10

    化合物对大鼠PMNL酶释放及过氧化物阴离子产生的影响

    在含有Ca+2的HBSS中分离大鼠PMNL。如下表中总结的,在细胞松弛素B存在下,或在加入调理的酵母多糖或离子霉素情况下,用fMLP刺激大鼠PMNL可导致髓过氧物酶的释放(fMLP/MPO、OZ/MPO和ION/MPO,分别见2、4和6栏)。加入MDL29,355或MDL101,240,显示出在给定浓度下对髓过氧化物酶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同样,加入MDL29,355或MDL101,240也以一种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MA和OZ诱导的过氧化物阴离子产生。这些数据也在大鼠PMNL丧失细胞外钙情况下所看到的影响相符(数据未示出)。

    刺激物对MDL  29,355抑制鼠  PMN  MPO和SOA产生之作用的影响

    SEM是前面各编号实验之均值的标准误

    刺激物对MDL101,240抑制大鼠PMN  MPO

    和SOA作用的影响

    SEM是前面各编号实验之均值的标准误

    实施例11

    角叉胶诱导的大鼠爪水肿

    使用体重为90至100g的Charles  River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在爪的底部表面注射1%角叉胶溶液(0.05CC)以诱导左后爪的炎症。对照爪则注射等体积的盐水。爪部注射之前1小时给予口服或腹腔内注射药物(1CC/100g)。角叉胶注射后3小时检测对照爪和发炎爪之体积的差异。将各爪浸入水银池内并记录所排除之水银的体积。将动物爪均匀地浸入水银中,达到毛与皮肤结合部分之细线的开始处。使用连有示波器的静脉压转换器检测所排除之水银的微小变化。各组检测均取4只大鼠的平均值,每组各检测3次。角叉胶诱导的大鼠爪水肿试验的结果如下所示。

    角叉胶诱导的大鼠爪水肿

    化合物  途径  %抑制率

    MDL29,355 腹腔注射 51.48.5

    实施例12

    佐剂诱导的Lewis大鼠关节炎模型

    体重150~200g的雌性纯系Lewis大鼠(Chrles  River)分别在尾部皮内注射0.1ml加在矿物油中的Mycobacterium  butyricum(Difco)(5mg/ml)或只注射矿物油。从接种当日开始,使用水银浸没方法检测右和左后肢的爪部水肿程度,共监测32天。从第一天起用30mg/kg  MDL29,355治疗某些动物(口服,每天1次)。第20天,当对照组动物爪水肿达到最大程度时,用MDL  29,355治疗的动物则表现出水肿程度明显较低,约低36.4%±16.6%。第32天,治疗组动物的爪水肿与未治疗的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抑制30.9%±22.4%),但治疗组的3只动物中有1只从未出现佐剂诱导的关节炎。而所有对照组动物则均出现了佐剂诱导的关节炎。

    实施例13

    大鼠皮肤中的Arthus反应

    经麻醉的体重为200~250g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Charles  River)静脉注射100mg/kg灭菌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5mg/ml)。注射后,立即给动物皮内注射100μg溶于盐水的兔抗BSA抗体。由此产生兔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Arthus反应),其中免疫复合物固定补体释放因子,进而引起嗜中性白细胞积聚。然后嗜中性白细胞被激活,引出如在出血点中显示的局部组织损伤。用影象分析技术检测出血点的大小,以确定反应的程度。当在出现Arthus反应前30分钟以100mg/kg的剂量给予腹腔内注射MDL  29,355时,出血点的大小可降低55.0%±16.8%。当以100μg的剂量给予皮内注射加有抗体的MDL  29,355时,则出血点大小降低41.7±12.5%。

钙摄入抑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钙摄入抑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钙摄入抑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钙摄入抑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钙摄入抑制剂.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1-芳基-3-吡啶基-2-丙烯-1-酮,这些化合物作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中钙摄入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含有这些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医药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