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动电梯.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4104121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74585.7

申请日:

2013.03.08

公开号:

CN104030136A

公开日:

2014.09.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6B 11/04申请公布日:201409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B 11/04申请日:20130308|||公开

IPC分类号:

B66B11/04; B66B7/10

主分类号:

B66B11/04

申请人:

黄柏森

发明人:

黄柏森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任默闻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双驱动电梯,包括轿厢、对重组、传动装置及驱动装置,该传动装置以钢丝绳连结带动轿厢与对重组,该驱动装置将驱动主机设置于对重组,将运行链条环绕套设于分别位于井道顶部或底部的辅助驱动轮组及张紧轮组,且一侧链条穿绕受驱动主机驱动的驱动轮组,并设有可驱动辅助驱动轮组的辅助驱动机。本发明正常使用时,利用驱动主机作正反转而与运行链条产生相对位移,带动对重组升降运动且经传动装置牵引轿厢反向升降运动,达到电梯运输功能;当遇到系统机件故障或断电时,能够切换启动备用的辅助驱动机驱动运行链条,将轿厢移动到安全楼层而迅速让乘员安全脱困。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驱动电梯,其设置于一井道中且包括一轿厢、一对重组、一传动装置及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轿厢以可升降移动形式设置于所述井道中;该对重组以可升降移动形式设置于所述井道中且位于该轿厢的旁侧,该对重组具有一对重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具有一组钢丝绳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的承重轮,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承重轮且分别连结传动所述轿厢及该对重组;以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设置于该对重框的驱动主机、一设置于该对重框且受所述驱动主机驱动的驱动轮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及底部的一辅助驱动轮组与一张紧轮组、一环绕套设于所述辅助驱动轮组与所述张紧轮组且一侧链条穿绕啮合所述驱动轮组的运行链条,以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且可驱动所述辅助驱动轮组的辅助驱动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电缆线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且位于所述辅助驱动轮组旁侧的电缆滑轮,所述电缆线绕经所述电缆滑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对重框及所述的轿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轮组包括一连结于所述驱动主机的驱动链轮及二个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链轮上、下侧的转向链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驱动轮组包括一连结于所述辅助驱动机的辅助驱动链轮及一偏向设置于辅助驱动链轮下侧的偏向链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紧轮组利用一张紧器设置于所述井道的底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驱动轮组包括一连结于所述辅助驱动机的辅助驱动链轮及一偏向设置于所述辅助 驱动链轮下侧的偏向链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紧轮组利用一张紧器设置于所述井道的底部。

说明书

说明书双驱动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物的电梯,特别是涉及一种增设有备用的辅助驱动机的双驱动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是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井道中,如图12所示,一般包括有一可升降地设置于井道的轿厢90、一设置于井道顶部的驱动装置91、一连结该轿厢90与该驱动装置91的钢丝绳92及一连结于该钢丝绳92的对重组93等构造;其中,该驱动装置91具有一驱动主机911,于该驱动主机911的驱动轴设有一供该钢丝绳92环绕的曳引轮912,该钢丝绳92的一端固结于井道顶部,接着依序绕过一组位于该轿厢90底部的轿厢滑轮组901、该曳引轮912及一组位于该对重组93顶部的对重滑轮组931后,再将另一端固结于井道顶部;如此,该驱动主机911可以利用该曳引轮912带动该钢丝绳92,进而达到驱动该轿厢90产生上升、下降或停止定位。
如图12所示的现有电梯的驱动装置91只设置一个驱动主机911,当机件系统故障或发生断电等意外状况时,现有电梯的安全设备会自动将该曳引轮912锁定,让该轿厢90无法升降移动,藉以避免发生该轿厢90坠落的问题,然而当该轿厢90被锁定无法移动时,将会导致乘员被长时间封闭在该轿厢90内,或者是乘员必须攀爬逃生,不仅会造成乘员的身心伤害,并且危险性极高,实在有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必要。
现有电梯的该曳引轮912必须承受该轿厢90、该对重组93及承载人员或物品的重量,导致该驱动主机911的主轴所承受的总受力极大,举例来说,一部六人乘坐的电梯的轿厢90的自重约为600公斤(W0),额定载重为400公斤(W1),该对重组93的平衡对重为800公斤(W2=W0+1/2W1),则该驱动主 机911的主轴的总受力约为900公斤[(W0+W1+W2)/2],该驱动主机911要驱动如此大的负荷,不仅采用的驱动主机911的购置成本高、耗能大,并且直接影响该驱动主机911的结构强度,同时为确保该曳引轮912与该钢丝绳92之间具备足够的牵引摩擦力,该曳引轮912的钢丝绳轮槽必须具有一定的夹角而容易对该钢丝绳92造成伤害,影响该钢丝绳92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电梯在电梯因为机件系统故障或断电时会被锁定无法安全移动逃生,以及驱动主机负荷极大的不足及限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驱动电梯,其是将驱动主机设置于对重组,搭配运行链条来驱动对重组及电梯轿厢,达到减轻驱动主机受力负荷的效果,并且于驱动装置增设备用的辅助驱动机,在电梯日常使用中因为机件系统故障或断电时,能够快速切换启动辅助驱动机迅速让电梯内乘员安全脱困,有效解决前述现有电梯所存在的各项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双驱动电梯,其设置于一井道中且包括一轿厢、一对重组、一传动装置及一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轿厢以可升降移动形式设置于所述井道中;
该对重组以可升降移动形式设置于所述井道中且位于所述轿厢的旁侧,该对重组具有一对重框;
所述传动装置具有一组钢丝绳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的承重轮,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承重轮且分别连结传动所述轿厢及该对重组;以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设置于该对重框的驱动主机、一设置于该对重框且受所述驱动主机驱动的驱动轮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及底部的一辅助驱动轮组与一张紧轮组、一环绕套设于所述辅助驱动轮组与所述张紧轮组且一侧链条穿绕啮合该驱动轮组的运行链条,以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且可驱动所述辅助驱动轮组的辅助驱动机。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同时设置有驱动主机及备用的辅助驱动机,正常使用时通过操作系统控制驱动主机作正反转与链条产生相对位移而带动对重组升降移动,经传动装置牵引轿厢同步反向升降移动,提供电梯正常的运输功能;当电梯运行中遇到系统机件故障或断电时,能够轻易地切换启动备用的辅助驱动机,驱动运行链条升降移动,有效达到迅速地让电梯轿厢内乘员安全脱困的效能。
2.本发明将驱动主机设置于对重组,让驱动主机不必负荷电梯轿厢、对重组及额定载重的重量,大幅度地减轻驱动主机的负荷受力及减少耗能,有效保障驱动主机及驱动链轮的结构强度,降低购置及维护成本。
3.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是利用运行链条来驱动,免除现有电梯的承重轮的钢丝绳轮槽与与钢丝绳必须有一定的夹角保证牵引所需摩擦力的限制,能够提高运转的安全性及延长传动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将驱动主机设置于对重组,能够节省需要设置的对重材料,并且降低驱动主机运行中对结构体所产生的噪音共振。
以下配合图式和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前视的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侧视的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顶部的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水平剖面的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驱动主机的前视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驱动主机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辅助驱动机的前视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辅助驱动机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运行链条张紧器的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前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侧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是现有电梯的结构配置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轿厢
20对重组 21对重框
22配重块
30传动装 置31钢丝绳
32轿厢滑轮组 33承重轮
34对重滑轮组
40驱动装置 41驱动主机
42运行链条 43驱动轮组
431驱动链轮 432转向链轮
44辅助驱动轮组 441辅助驱动链轮
442偏向链轮 45张紧轮组
451张紧器 46辅助驱动机
47电缆线 48电缆滑轮
50井道 51出入口
52承重梁 53轨道支架
54轿厢轨道 55对重组轨道
90轿厢 901轿厢滑轮组
91驱动装置 911驱动主机
912曳引轮 92钢丝绳
93对重组 931对重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出的双驱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该双驱动电梯是安装设置于一井道50中,并包括有一轿厢10、一对重组20、一连结该轿厢10及该对重组20的传动装置30,以及一驱动装置40;其中: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该井道50设有一个上下纵向设置的空间结构,并对应建筑物的楼层而上、下间隔设置有多数个出入口51,并于该井道50设置有一位于顶部的承重梁52及一位于该井道50空间的轨道支架53,利用该轨道支架53平行设置有一组轿厢轨道54及一组对重组轨道55;本发明有关于该井道50的基本结构设置与现有的电梯技术相同,不再详细说明。
该轿厢10利用前述的轿厢轨道54以可升降移动形式安装于该井道50中;
该对重组20利用前述的对重组轨道55以可升降移动形式安装于该井道50中且位于该轿厢10的旁侧,该对重组20包括有一对重框21及一个以上堆迭设置于该对重框21内的配重块22;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传动装置30包括一组钢丝绳31、一结合设置于该轿厢10底部的轿厢滑轮组32、一设置于该承重梁52的承重轮33及一结合设置于该对重组20顶部的对重滑轮组34;其中,该钢丝绳31的一端固定结合于该承重梁52对边的该井道50上方,接着依序向下绕过该轿厢滑轮组32、向上绕过该承重轮33、向下绕过该对重滑轮组34后,在向上延伸固定结合于该承重梁52,并且为充分利用该井道50的有限空间。
如图1、图2及图7所示,该驱动装置40包括有一结合设置于该对重组20的驱动主机41、一运行链条42、一设置于该对重组20且供该运行链条42穿绕的驱动轮组43、一设置于该井道50顶部且供该运行链条42穿绕的辅助驱动轮组44、一设置于该井道50底部且供该运行链条42穿绕的张紧轮组45、一设置于该井道50顶部且可驱动该辅助驱动轮组44的辅助驱动机46、一电缆线47及一供该电缆线47绕设的电缆滑轮48;其中:
如图5及图6所示,该驱动主机41固定设置于该对重框21且连结驱动该驱动轮组43,该驱动轮组43包括一固定于该驱动主机41主轴的驱动链轮 431及二个分别位于该驱动链轮431上、下侧的转向链轮432,让该运行链条42能够绕经该转向链轮432及该驱动链轮431而确实为该驱动链轮431啮合驱动;
如图7及图8所示,该辅助驱动轮组44安装设置于该承重梁52且包括一辅助驱动链轮441及一偏向设置于该辅助驱动链轮441下侧的偏向链轮442,让该运行链条42能够确实啮合地绕经该辅助驱动链轮441;该辅助驱动机46为低功率、低速度的马达且安装设置于该承重梁52;该电缆滑轮48是安装设置于该承重梁52且位于该辅助驱动轮组44的旁侧,该电缆线47绕经该电缆滑轮48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该对重框21及弹性固定连接于该轿厢10;如图1及图9所示,该张紧轮组45是利用一张紧器451安装设置于该井道50的底部,能够调整该运行链条42保持最佳的松紧状态。
请参阅图1、2及图10、11所示,本发明将该运行链条42环绕套设在位于该井道50顶部的该辅助驱动轮组44及位于该井道50底部的张紧轮组45,并且一侧的运行链条42穿绕通过受该驱动主机41驱动的该驱动轮组43,在备用的辅助驱动机46不运行的状态下,能够形成两条静止且适度张紧的链条。在正常运转使用时,利用电梯的操作系统控制该驱动主机41作正转或反转而与该运行链条42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带动该对重组20上下升降移动,并同时利用该传动装置30的钢丝绳31牵引带动该轿厢10产生反向的升降运动,达到驱动该轿厢10升降运输的功能。
如果在电梯运行中遇到系统机件故障或断电等意外状况时,维护抢险人员能够轻易切换操作系统,启动备用的该辅助驱动机46驱动该运行链条42,让该轿厢移动到最近的出入口51位置,第一时间迅速地让该轿厢10内的乘员安全脱困,大幅提高电梯的应变能力及安全性。
如图1及图10所示,本发明将该驱动主机41设置于该对重组20,让驱动主机41不必负荷该轿厢10、该对重组20及额定载重的重量,举例来说,一部六人乘坐的电梯的轿厢10的自重约为600公斤(W0),额定载重为400公 斤(W1),该对重组20的平衡对重为800公斤(W2=W0+1/2W1),此时该驱动主机41的主轴的总受力仅约为200公斤(W0+W1-W2),相对于如图12所示现有电梯的驱动主机的受力负荷约为900公斤来说,本发明能够减轻该驱动主机41的负荷受力达4.5倍,并且如果该钢丝绳31的传动比为1:1时,此项差异将达9倍。本发明能够大幅度地减轻该驱动主机41的负荷受力及减少耗能,有效保障该驱动主机41及该驱动链轮431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而进行的修改或等效改变,都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双驱动电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双驱动电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双驱动电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驱动电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驱动电梯.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3013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10 C N 1 0 4 0 3 0 1 3 6 A (21)申请号 201310074585.7 (22)申请日 2013.03.08 B66B 11/04(2006.01) B66B 7/10(2006.01) (71)申请人黄柏森 地址中国台湾彰化县 (72)发明人黄柏森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任默闻 (54) 发明名称 双驱动电梯 (57) 摘要 一种双驱动电梯,包括轿厢、对重组、传动装 置及驱动装置,该传动装置以钢丝绳连结带动轿 厢与对重组,该驱动装置。

2、将驱动主机设置于对重 组,将运行链条环绕套设于分别位于井道顶部或 底部的辅助驱动轮组及张紧轮组,且一侧链条穿 绕受驱动主机驱动的驱动轮组,并设有可驱动辅 助驱动轮组的辅助驱动机。本发明正常使用时, 利用驱动主机作正反转而与运行链条产生相对位 移,带动对重组升降运动且经传动装置牵引轿厢 反向升降运动,达到电梯运输功能;当遇到系统 机件故障或断电时,能够切换启动备用的辅助驱 动机驱动运行链条,将轿厢移动到安全楼层而迅 速让乘员安全脱困。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

3、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30136 A CN 104030136 A 1/1页 2 1.一种双驱动电梯,其设置于一井道中且包括一轿厢、一对重组、一传动装置及一驱动 装置,其中,所述轿厢以可升降移动形式设置于所述井道中;该对重组以可升降移动形式设 置于所述井道中且位于该轿厢的旁侧,该对重组具有一对重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具有一组钢丝绳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的承重轮,所述钢丝绳绕过所 述承重轮且分别连结传动所述轿厢及该对重组;以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设置于该对重框的驱动主机、一设置于该对重框且受所述驱动主 机驱动的驱动轮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及底部的一辅助驱动轮组与一张紧轮组、。

4、一 环绕套设于所述辅助驱动轮组与所述张紧轮组且一侧链条穿绕啮合所述驱动轮组的运行 链条,以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且可驱动所述辅助驱动轮组的辅助驱动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电缆线及 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且位于所述辅助驱动轮组旁侧的电缆滑轮,所述电缆线绕经所述电 缆滑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对重框及所述的轿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轮组包括一连结 于所述驱动主机的驱动链轮及二个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链轮上、下侧的转向链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驱动轮组包括一连结 于所述辅助驱。

5、动机的辅助驱动链轮及一偏向设置于辅助驱动链轮下侧的偏向链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紧轮组利用一张紧器设 置于所述井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驱动轮组包括一 连结于所述辅助驱动机的辅助驱动链轮及一偏向设置于所述辅助驱动链轮下侧的偏向链 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紧轮组利用一张紧 器设置于所述井道的底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30136 A 1/5页 3 双驱动电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物的电梯,特别是涉及一种增设有备用的辅助驱动机 的双驱。

6、动电梯。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电梯是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井道中,如图12所示,一般包括有一可升降地 设置于井道的轿厢90、一设置于井道顶部的驱动装置91、一连结该轿厢90与该驱动装置91 的钢丝绳92及一连结于该钢丝绳92的对重组93等构造;其中,该驱动装置91具有一驱动 主机911,于该驱动主机911的驱动轴设有一供该钢丝绳92环绕的曳引轮912,该钢丝绳92 的一端固结于井道顶部,接着依序绕过一组位于该轿厢90底部的轿厢滑轮组901、该曳引 轮912及一组位于该对重组93顶部的对重滑轮组931后,再将另一端固结于井道顶部;如 此,该驱动主机911可以利用该曳引轮912带动该钢丝绳92,。

7、进而达到驱动该轿厢90产生 上升、下降或停止定位。 0003 如图12所示的现有电梯的驱动装置91只设置一个驱动主机911,当机件系统故障 或发生断电等意外状况时,现有电梯的安全设备会自动将该曳引轮912锁定,让该轿厢90 无法升降移动,藉以避免发生该轿厢90坠落的问题,然而当该轿厢90被锁定无法移动时, 将会导致乘员被长时间封闭在该轿厢90内,或者是乘员必须攀爬逃生,不仅会造成乘员的 身心伤害,并且危险性极高,实在有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必要。 0004 现有电梯的该曳引轮912必须承受该轿厢90、该对重组93及承载人员或物品的重 量,导致该驱动主机911的主轴所承受的总受力极大,举例来说,一部六。

8、人乘坐的电梯的轿 厢90的自重约为600公斤(W0),额定载重为400公斤(W1),该对重组93的平衡对重为800 公斤(W2=W0+1/2W1),则该驱动主机911的主轴的总受力约为900公斤(W0+W1+W2)/2,该 驱动主机911要驱动如此大的负荷,不仅采用的驱动主机911的购置成本高、耗能大,并且 直接影响该驱动主机911的结构强度,同时为确保该曳引轮912与该钢丝绳92之间具备足 够的牵引摩擦力,该曳引轮912的钢丝绳轮槽必须具有一定的夹角而容易对该钢丝绳92造 成伤害,影响该钢丝绳92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电梯在电梯因为机件系统故障或断电时会被锁定无法安全移。

9、动逃生, 以及驱动主机负荷极大的不足及限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驱动电梯,其是 将驱动主机设置于对重组,搭配运行链条来驱动对重组及电梯轿厢,达到减轻驱动主机受 力负荷的效果,并且于驱动装置增设备用的辅助驱动机,在电梯日常使用中因为机件系统 故障或断电时,能够快速切换启动辅助驱动机迅速让电梯内乘员安全脱困,有效解决前述 现有电梯所存在的各项问题。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双驱动电梯,其设置于一井道中且包括一轿厢、一对重组、一传 说 明 书CN 104030136 A 2/5页 4 动装置及一驱动装置,其中: 0008 所述轿厢以可。

10、升降移动形式设置于所述井道中; 0009 该对重组以可升降移动形式设置于所述井道中且位于所述轿厢的旁侧,该对重组 具有一对重框; 0010 所述传动装置具有一组钢丝绳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的承重轮,所述钢丝绳绕 过所述承重轮且分别连结传动所述轿厢及该对重组;以及 0011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设置于该对重框的驱动主机、一设置于该对重框且受所述驱 动主机驱动的驱动轮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及底部的一辅助驱动轮组与一张紧轮 组、一环绕套设于所述辅助驱动轮组与所述张紧轮组且一侧链条穿绕啮合该驱动轮组的运 行链条,以及一设置于所述井道顶部且可驱动所述辅助驱动轮组的辅助驱动机。 0012 本发明所提出的。

11、技术方案可以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3 1.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同时设置有驱动主机及备用的辅助驱动机,正常使用时通过 操作系统控制驱动主机作正反转与链条产生相对位移而带动对重组升降移动,经传动装置 牵引轿厢同步反向升降移动,提供电梯正常的运输功能;当电梯运行中遇到系统机件故障 或断电时,能够轻易地切换启动备用的辅助驱动机,驱动运行链条升降移动,有效达到迅速 地让电梯轿厢内乘员安全脱困的效能。 0014 2.本发明将驱动主机设置于对重组,让驱动主机不必负荷电梯轿厢、对重组及额 定载重的重量,大幅度地减轻驱动主机的负荷受力及减少耗能,有效保障驱动主机及驱动 链轮的结构强度,降低购置及维护成本。 0。

12、015 3.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是利用运行链条来驱动,免除现有电梯的承重轮的钢丝绳轮 槽与与钢丝绳必须有一定的夹角保证牵引所需摩擦力的限制,能够提高运转的安全性及延 长传动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0016 4.本发明将驱动主机设置于对重组,能够节省需要设置的对重材料,并且降低驱 动主机运行中对结构体所产生的噪音共振。 0017 以下配合图式和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 采取的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前视的配置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侧视的配置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顶部的配置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

13、优选实施例水平剖面的配置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的驱动主机的前视配置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的驱动主机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发明的辅助驱动机的前视配置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发明的辅助驱动机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发明的运行链条张紧器的配置示意图。 0027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前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侧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4030136 A 3/5页 5 0029 图12是现有电梯的结构配置示意图。 0030 附图标号: 0031 10轿厢 0032 20对重组 21对重框 0033。

14、 22配重块 0034 30传动装 置31钢丝绳 0035 32轿厢滑轮组 33承重轮 0036 34对重滑轮组 0037 40驱动装置 41驱动主机 0038 42运行链条 43驱动轮组 0039 431驱动链轮 432转向链轮 0040 44辅助驱动轮组 441辅助驱动链轮 0041 442偏向链轮 45张紧轮组 0042 451张紧器 46辅助驱动机 0043 47电缆线 48电缆滑轮 0044 50井道 51出入口 0045 52承重梁 53轨道支架 0046 54轿厢轨道 55对重组轨道 0047 90轿厢 901轿厢滑轮组 0048 91驱动装置 911驱动主机 0049 912曳。

15、引轮 92钢丝绳 0050 93对重组 931对重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本发明所提出的双驱动电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该双驱动电梯是安 装设置于一井道50中,并包括有一轿厢10、一对重组20、一连结该轿厢10及该对重组20 的传动装置30,以及一驱动装置40;其中: 0052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该井道50设有一个上下纵向设置的空间结构,并对应建 筑物的楼层而上、下间隔设置有多数个出入口51,并于该井道50设置有一位于顶部的承重 梁52及一位于该井道50空间的轨道支架53,利用该轨道支架53平行设置有一组轿厢轨 道54及一组对重组轨道55;本发明有关于该井道50的基本结构。

16、设置与现有的电梯技术相 同,不再详细说明。 0053 该轿厢10利用前述的轿厢轨道54以可升降移动形式安装于该井道50中; 0054 该对重组20利用前述的对重组轨道55以可升降移动形式安装于该井道50中且 位于该轿厢10的旁侧,该对重组20包括有一对重框21及一个以上堆迭设置于该对重框21 内的配重块22; 0055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传动装置30包括一组钢丝绳31、一结合设置于该轿厢 10底部的轿厢滑轮组32、一设置于该承重梁52的承重轮33及一结合设置于该对重组20顶 部的对重滑轮组34;其中,该钢丝绳31的一端固定结合于该承重梁52对边的该井道50上 说 明 书CN 10403。

17、0136 A 4/5页 6 方,接着依序向下绕过该轿厢滑轮组32、向上绕过该承重轮33、向下绕过该对重滑轮组34 后,在向上延伸固定结合于该承重梁52,并且为充分利用该井道50的有限空间。 0056 如图1、图2及图7所示,该驱动装置40包括有一结合设置于该对重组20的驱动 主机41、一运行链条42、一设置于该对重组20且供该运行链条42穿绕的驱动轮组43、一设 置于该井道50顶部且供该运行链条42穿绕的辅助驱动轮组44、一设置于该井道50底部且 供该运行链条42穿绕的张紧轮组45、一设置于该井道50顶部且可驱动该辅助驱动轮组44 的辅助驱动机46、一电缆线47及一供该电缆线47绕设的电缆滑轮。

18、48;其中: 0057 如图5及图6所示,该驱动主机41固定设置于该对重框21且连结驱动该驱动轮 组43,该驱动轮组43包括一固定于该驱动主机41主轴的驱动链轮431及二个分别位于该 驱动链轮431上、下侧的转向链轮432,让该运行链条42能够绕经该转向链轮432及该驱动 链轮431而确实为该驱动链轮431啮合驱动; 0058 如图7及图8所示,该辅助驱动轮组44安装设置于该承重梁52且包括一辅助驱 动链轮441及一偏向设置于该辅助驱动链轮441下侧的偏向链轮442,让该运行链条42能 够确实啮合地绕经该辅助驱动链轮441;该辅助驱动机46为低功率、低速度的马达且安装 设置于该承重梁52;该电。

19、缆滑轮48是安装设置于该承重梁52且位于该辅助驱动轮组44的 旁侧,该电缆线47绕经该电缆滑轮48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该对重框21及弹性固定连接 于该轿厢10;如图1及图9所示,该张紧轮组45是利用一张紧器451安装设置于该井道50 的底部,能够调整该运行链条42保持最佳的松紧状态。 0059 请参阅图1、2及图10、11所示,本发明将该运行链条42环绕套设在位于该井道50 顶部的该辅助驱动轮组44及位于该井道50底部的张紧轮组45,并且一侧的运行链条42穿 绕通过受该驱动主机41驱动的该驱动轮组43,在备用的辅助驱动机46不运行的状态下,能 够形成两条静止且适度张紧的链条。在正常运转使用时,。

20、利用电梯的操作系统控制该驱动 主机41作正转或反转而与该运行链条42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带动该对重组20上下升降移 动,并同时利用该传动装置30的钢丝绳31牵引带动该轿厢10产生反向的升降运动,达到 驱动该轿厢10升降运输的功能。 0060 如果在电梯运行中遇到系统机件故障或断电等意外状况时,维护抢险人员能够轻 易切换操作系统,启动备用的该辅助驱动机46驱动该运行链条42,让该轿厢移动到最近的 出入口51位置,第一时间迅速地让该轿厢10内的乘员安全脱困,大幅提高电梯的应变能力 及安全性。 0061 如图1及图10所示,本发明将该驱动主机41设置于该对重组20,让驱动主机41 不必负荷该轿厢10、。

21、该对重组20及额定载重的重量,举例来说,一部六人乘坐的电梯的轿 厢10的自重约为600公斤(W0),额定载重为400公斤(W1),该对重组20的平衡对重为800 公斤(W2=W0+1/2W1),此时该驱动主机41的主轴的总受力仅约为200公斤(W0+W1-W2),相 对于如图12所示现有电梯的驱动主机的受力负荷约为900公斤来说,本发明能够减轻该驱 动主机41的负荷受力达4.5倍,并且如果该钢丝绳31的传动比为1:1时,此项差异将达9 倍。本发明能够大幅度地减轻该驱动主机41的负荷受力及减少耗能,有效保障该驱动主机 41及该驱动链轮431的结构强度。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22、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 的,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而进行的修改或 说 明 书CN 104030136 A 5/5页 7 等效改变,都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4030136 A 1/7页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30136 A 2/7页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30136 A 3/7页 10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30136 A 10 4/7页 11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30136 A 11 5/7页 12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30136 A 12 6/7页 13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30136 A 13 7/7页 14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30136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