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与柔性的中间大容量的容器有关,用于提升、运输、贮存松散材料。该容器是通过把软管样的袋坯的一半10塞入到另一半的袋坯11内形成一内袋和一外袋制成的。该柔性中间大容量容器包含一合适的共用或单独的底3以及至少一提升环。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该柔性容器的方法。 在本申请所考虑的是一柔性容器,是一种用于提升,运输和贮存诸如粉未状或颗粒状化肥,磨或未磨的谷物,散装水泥,煤等松散材料的容器,每个容器可容纳几百公斤数量的松散材料。
例如从瑞典专利说明书No.420,704可知,一用于运输松散材料的袋样容器的上半部软管状坯料穿过一狭缝塞入到另一半坯料中,以形成一内袋和外袋。在成品件中,软管状袋坯的中间部分就形成了容器顶部的一个装料环。在运输和提升柔性容器时,此装料环可用作提升环。
一柔性容器包含有一内袋和外袋,诸如上述瑞典专利说明所述具有由一从内袋的装料环所形成的一提升环,它部分地穿过提升装置之下地容器的纵轴线并继续作为外袋的整体一部分。当在容器内装料时,这种纵轴线的穿过促使提升环环口的缩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提升装置使用复杂化,以致人们不得不进行手工操作。如果容器被注装到最大限度,那么提升环的收缩会更严重。提升环的收缩增加了容器坯料的应力和应变,这样就减少了容器的贮存量。
根据上述的瑞典专利说明书,为了使用此容器,由提升环形成的装料坏必须做得比较长,这就牵涉到容器贮存量和坯料消耗之比值的减小,从而相应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比较长的装料环由于限制了净空高度从而也就减小了这种可柔性容器的贮存和运输能力。
本发明目的是制造一种不具有上述缺点的柔性容器,其中
贮存量和容器材料消耗量之比增加
制造简化而且制造成本减小
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使装运简化。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特点在下述的权利要求中加以限定。
本发明的特点是它具有至少一个由容器坯料区15,16,17所形成的一整体的提升环,该容器坯料区可分成几个坯料区。而二坯料区15,16包含有以软管状袋坯中心线为界位于直径方向的二侧狭缝之间的坯料部分,而在中间开缝处,该二坯料区15,16,从外袋直达伸入到内袋。第3坯料区17包含有在直径方向二狭缝之间的坯料部分,而这部分坯料就在上述二坯料区15,16之间从外袋直接伸入到内袋。
这就牵涉到形成提升环的成一整体的坯料部分穿过提升装置下的容器纵轴线。与容器成一整体的提升环也袋表示在外袋和内袋中的袋壁的直接延续,这样,在容器织物壁面上的垂直纤维承受了装满的容器的负荷,在容器壁面的织物中,变形是均匀且相等地分布在内外袋的壁面中,而没有任何收缩或应力集中。这些提升环对柔性容器也给出较低的提升高度。
与瑞典专利说明书No.420704所提到的容器相比,由于上文提到的容器装满程,提升量能增加。这说明容器的贮存量和容器坯料耗量之比值增加,从而,使容器每公斤毛重的生产成本降低。
试验已表明,与瑞典专利说明书No.420704提到的容器相比,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容器,在运输相同数量松散材料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约10%至20%的容器坯料成本。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独立权利要求1进行限定,它根据上述发明叙述了一柔性的容器,而独立权利要求6限定一根据本发明所制作的容器的制造方法,权利要求2-5限定一根据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最优设计。
通过一个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来更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为可形成图5所示的柔性容器的软管状袋坯的实例。
图2所示为软管状袋坯在撑开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3所示为图5中容器的加工方法中一个步骤
图4a,b所示为从上往下看的容器,但比例已放大
图5所示为在成品状态时带有整体提升环的容器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未撑开的软管状袋坯,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撑开状态下的软管状袋坯,软管状袋坯可由诸如无涂层的环形织法的聚丙烯织物制造也可由带涂层的环织法的聚丙烯织物制造,所选取容器织物的材料取决于容器内装纳的松散材料的种类和应用,而软管状坯袋的直径和长度取决于所需的容积。软管状袋坯在其中心线13处有3至4个纵向狭缝或槽,标号为6,7,8或9。
通过下文说明可明显看出,容器的内袋是通过把软管状坯袋的一半10穿过一狭缝或孔8或9塞到软管状坯袋的另一半11内形成的。具有二个狭缝8,9的原因是为了间化加工。当软管状袋坯摊平时在上面开槽比袋坯成撑开状态开槽容易得多。附加的狭缝或槽8或9可用作把自由流动松散材料注入容器的开口。
如上所述,开缝或开槽的最简单方法是把软管状袋坯摊平。图1所示为一软管状袋坯,其中狭缝6,7,8和9分别位于侧缘和纵向轴线上。
从下文叙述还可看到,当位于狭缝或槽6与8之间,狭缝或槽7与8之间和狭缝或槽6与7之间的坯料部分3,4和5和坯料区15,16,17连在一起时,在成品的柔性容器中形成至少一提升环。在此实施例中,狭缝9用作容器充灌的开口,狭缝6,7从二个对半袋坯10,11之间的中心线13延伸并且在二个方向有相等的距离。这些狭缝的长度可随着柔性容器的容积,应用和所选的材料变化。
狭缝或穿孔8,9可安置在软管状袋坯的中间部分,相当于狭缝6,7而且可以有相等的长度。然而,一般认为使狭缝8,9从中心线13的上方向软管状袋坯下半部11方向延伸更实用,下半部11表示成品的柔性容器的外袋。狭缝8,9最好能比狭缝6,7更短,例如为狭缝6,7的一半长度。
在图1,软管状袋坯底部进行裁剪,这样端头就形成了星形的折片14。这些折片将形成成品容器的底。根据材料,这些折片既可以用缝制法也可用胶水连接在一起。底部的结构不认为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因此,这里就不再作进一步讨论。然而,应该提到底的结构并不局限在星形底。各种形式的底诸如一“十字形”底或一“嵌入式底”都可以应用。根据所应用的场合,内袋和外袋可以用一单独或共同的底,请参阅申请人的英国专利No.1,580,576和欧洲专利说明书No.84,110,404,5。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生产方法的一个步骤。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软管状袋坯,袋坯的上半部10穿过狭缝8塞到袋坯的下半部11中如图3所示,在狭缝6与8之间和狭缝7与8之间的坯料部分3和4分别代表从袋11′一直延伸到内袋10′的对应侧的二个成整体的坯料区15,16,由狭缝6与7之间的坯料部分5所形成的第三坯料区17从外袋11′在相反方向延伸并且继续进入二个坯料区15和16之间的内袋。在此操作过程中,坯料区15和16回转了约180°而且从内袋延伸到外袋。图4a所示为从上向下看的柔性容器,此实施例说明了带有3个狭缝6,7和8的软管状袋坯1,所有三个坯料区15,16和17表示内外袋壁面的连续,这样,当提升容器时,内袋和外袋的壁面织物中的各垂直纤维通过提升环延伸并承受容器的负荷,这样,在提起时所产生的力会均匀地和相等地分布到内外袋上。这就是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的优点,即不须使用具有较高强度系数的新材料也不须加强容器本身就能增加其容积。
图4b说明从上往下看的由软管状袋坯制成的容器,它有四个狭缝6,7,8和9。此制造方法给出4个坯料区15,16,17a和17b。分别为狭缝6与7之间和7与9之间的坯料部分的坯料区17a和17b是不回转的。而分别为狭缝6与8之间和7-8之间坯料部分的坯料区15和16约转180°。通过各自聚合坯料区15和17a,15和17b的步骤,如果需要可用一套管包住它们,那么就变成二个提升环。
上面所介绍的实施例是具有由3或4条狭缝所形成的3或4个坯料区的柔性容器,很明显应用超过3或4狭缝的柔性容器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用更多狭缝会形成一个或多个坯料区15,16,17会在几个单独的坯料部分中分隔开。
如果必要,坯料区15,16,17能连成一个或多个提升区,最好包括申请人的瑞典专利说明书No.151855所述的套管。一共用套管可分别包住所有三个提升环或者也能用二个单独的套管。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成品容器。如前所述,软管状坯料所形成的柔性容器可以用一合适的共用或单独的底结构3制造。一既可用于内袋也可用于外袋的一单独的底结构可以在软管状袋坯的上半部塞之前也可以在塞入之后进行连接。
本发明对双层壁柔性容器的制造方法给出了一简单的解决方案,该双层壁柔性容器有在柔性容器中带有大部分纵向方向纤维的成一整体的提升环,这些提升环使容器有低的提升高度,因此变形也就均匀且相等地分布在内外袋的壁上而在壁面织物中没有任何收缩。
依据本发明的所有上述柔性容器的制造步骤,也就是裁剪软管状袋坯,把袋坯的上半部塞入其下半部,和底面的加工能通过使用比较简单的制造设备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