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405670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56931.1

申请日:

2010.11.24

公开号:

CN102478367A

公开日:

2012.05.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D 3/00申请日:20101124|||公开

IPC分类号:

F28D3/00; F28F3/08

主分类号:

F28D3/00

申请人:

蔡应麟; 徐兆火

发明人:

蔡应麟; 徐兆火

地址:

528303 广东省顺德县容奇镇永丰直街6号40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代理人:

王顺荣;唐爱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包括一上层体、一下层体及两封边盖,该上层体底面凸设有数条相平行间隔排列的隔离墙,而具有承受人体重量站立所需的支撑强度,并在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可在内部形成具有导流功能的水流通道,除大幅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及增加热水器的节能功效外,又因整体结构简单及采用传统的挤压成型(Extruding)方式生产,而不需使用焊接加工,使得整体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故能反应至售价来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意愿,非常有利于推广速度的加快与推广范围的扩大,以及达成节能减排的环保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 : 一上层体, 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 (Extrusion) 制成的方形体, 具有一顶面、 一底面、 一前侧面、 一后侧面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 该前侧面与后侧面的两末端边分别由该两侧边 面相接连, 该底面上凸设有数条相平行间隔排列的隔离墙, 并在其中一条隔离墙的末端设 有一条上卡合部, 且该每一条隔离墙的墙面上采交错方式各贯穿有一连通孔, 而在该两侧 边面上分别穿设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 ; 一下层体, 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 (Extrusion) 制成的平板, 其轮廓形状及面积均与 上层体相同, 具有一顶面、 一底面、 一前侧面、 一后侧面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 该顶面上相对 应于上层体其中一条隔离墙的上卡合部位置处, 凸设有一条下卡合部, 与该条隔离墙的上 卡合部相互穿插后达成彼此固定不分离 ; 及 两封边盖, 分别盖贴于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的平板体, 其 面积大小将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完全密合封住, 并同步在该上层体的底面与 下层体的顶面及各隔离墙之间形成数条水流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层体与下层体 的前侧面与该后侧面上分别设有数个螺孔, 且相对应于该上层体的螺孔与下层体的螺孔位 置的该两封边盖的板面上, 亦分别穿设有相同数量的固定孔, 由螺丝贯穿两封边盖上各固 定孔, 再旋入上层体与下层体的螺孔后, 而将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更完全密 合封住。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层体的两侧边 面的内壁面上, 更分别凸设有一内侧边卡合部, 且该下层体靠近两侧边面的顶面上, 亦配合 各凸设有一外侧边卡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层体底面上所 有隔离墙的末端部更全部设具有一条上卡合部, 且该下层体顶面上相对应于该所有隔离墙 的上卡合部位置处, 亦配合各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卡合部。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卡合部的 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座, 且该下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槽。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层体的内侧边 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座, 而该下层体的外侧边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 槽。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卡合部的 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槽, 且该下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座。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层体的顶面是 设具成上凸弧状。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层体的金属材 质, 更改为具有热传导性质的非金属复合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层体更包括有 一第一上层体及一第二上层体, 其中, 该第一上层体的其中一侧边面上, 更水平向内弯折形 成有一凹陷部, 且该第二上层体的其中一侧边面上, 则相对配合水平向外凸设形成有一凸 翼部, 在该凹陷部上穿设有螺孔, 在该凸翼部上则设有穿孔。 2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两封边盖的板面 上相对应于上层体的各隔离墙位置, 更向内凹设有数组间隔排列的弯曲水道, 将该两封边 盖的板面分别盖贴于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上, 再以螺丝加以固定 后, 由每一组弯曲水道上的两个开口与每两条水流通道的两末端形成相互贯通的流水道。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层体中每一 条隔离墙墙面上交错的连通孔, 改由各隔离墙的末端边缘往内加工而内缩形成缺口状连通 孔。

说明书


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是属于可节省淋浴热水器的能源消耗 的热能交换装置, 其具有结构简单而能大幅降低制作工时与成本, 并提高节能效率等多重 的功效, 故可使消费者更有能力及意愿来购买使用, 进而有利于扩大推广, 达成节能减碳的 环保效益。 【背景技术】
     为了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目前已有许多家居淋浴用的热交换器上市销售, 其设 计原理乃是将常温的自来水导流入热交换器, 并利用淋浴后的热水做为热交换器的热源, 使流经该热交换器内部的常温自来水能被预热成较高温度的自来水, 再将其导流至热水器 的进水管, 如此可提高热水器进水的温度, 进而节省热水器加热所需的能源, 例如 2008 年 2 月 6 日所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CN201016505 号的 “节能热水器” , 其结构如图 1 至图 3 所 示, 是由一热水器 10 及一金属吸热板体 20 所组成, 该金属吸热板体 20 的内部设有一中空 的通道 21, 可供常温的自来水流入, 且该通道 21 的其中一端由一出水管 22 与热水器的进水 口 11 相连接, 而另一端则由进水管 23 与自来水的水源相连接 (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 ; 当淋 浴者 M 站上金属吸热板体 20 开始淋浴时, 热水器 10 的淋浴热水 W 会经由其出水管 12 再从 莲蓬头 13 喷洒出来, 而淋浴热水 W 经过淋浴者 M 的身体使用后, 即会洒落在该金属吸热板 体 20 的顶面 24 上, 于此同时常温的自来水 W1 由进水管 23 流入金属吸热板体 20 内部的通 道 21, 并同步吸收来自洒落于金属吸热板体 20 的顶面 24 上淋浴热水 W 的热能, 在进行热交 换后形成较高温的温水 W2, 然后从出水管 22 流出再经由热水器 10 的进水口 11 进入热水器 10, 以提供热水器 10 较高温的进水 ( 如图 2 所示 ), 进而达到节省热水器 10 的电力或瓦斯 等能源消耗。
     又如图 4 及图 5 所示, 是上述金属吸热板体的另一实施例, 该金属吸热板体 200 是 由一根金属管 201 经多次弯绕加工形成盘面状, 再将其两末端管口分别与出水管 22 及进水 管 23 相连接 ; 由淋浴热水 W 洒落在盘面状的金属管 201 表面上, 而对流经金属管 201 内部 的常温自来水 W1 进行热交换后, 使较高温的温水 W2 经由热水器 10 的进水口 11 进入热水 器 10, 而达成节省热水器 10 的能源消耗。
     然而, 上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CN201016505 号 “节能热水器” 却存在诸多缺失如 下:
     1、 如图 1 至图 3 所示, 为使淋浴热水 W 能洒落在金属吸热板体 20 的顶面 24 上, 每 次淋浴时淋浴者 M 必须站立在金属吸热板体 20 的顶面 24 上, 故淋浴者 M 身体的重量也每 次都作用在金属吸热板体 20 的顶面 24 上, 由于该金属吸热板体 20 内部是中空的通道 21, 且无任何支撑的结构来承载淋浴者 M 的体重, 因此站立淋浴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会产生顶面 24 向下凹陷的变形 ( 如图 3 中假想线所示 ), 再加上金属吸热板体 20 是由金属板状材料以 进而丧失其原有的热交 焊接方式熔接而成, 该凹陷变形便会导致焊接处破裂损坏而漏水, 换功能, 此外, 因通道 21 中亦无任何导流的结构, 使得自来水 W1 由进水管 23 流入通道 21后将形成紊乱流 ( 如图 2 中的箭头所示 ), 如此将会使热交换的效率降低并对节能效果打折 扣。
     2、 如图 4 及图 5 所示, 因淋浴时淋浴者 M 必须站立在金属吸热板体 200 上, 由于金 属吸热板体 200 是由金属管 201 弯绕而成, 但金属管 201 的表面却是圆弧面且又沾附有淋 浴热水 W, 故淋浴者 M 的脚底站立接触后, 容易产生滑动不稳固的现象, 并常导致发生跌倒 受伤的结果 ( 如图 4 所示 ), 对于淋浴者 M 的安全是一大威胁, 再者, 金属管 201 弯绕后, 其 彼此之间的间距 S( 如图 5 所示 ) 也将无法与淋浴热水 W 产生相互接触及进行热交换, 故整 体的热交换效率将会大幅降低, 并导致节能效果不佳。
     3、 另由图 1 所示的金属吸热板体 20 及图 4 所示的金属吸热板体 200 可知, 其制作 方式主要以焊接为主, 故需聘用焊接技术程度较高的技术人员来操作, 才能降低成品的不 良率, 因此制造生产所支出的工资成本相对提高, 另外, 将金属管 201 施以多次弯曲加工绕 制上也需使用弯管机来达成, 再由焊接加工来将每一段金属管 201 进行彼此焊接接合成一 体后始能完成成品, 故其整体的制造成本将会居高不下, 除导致成品出厂价格偏高外, 也会 造成成品的零售价格不易降低, 并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意愿, 使得此一节能产品的推广 无法扩大普及, 因此, 如何以更精简的结构及降低制造成本, 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与意 愿便显得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具有承受人体重 量站立所需的支撑强度, 于内部设有导流功能的水流通道, 可大幅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及增 加热水器的节能功效, 同时因整体结构简单并采用传统的挤压成型 (Extruding) 方式来生 产, 而不需使用焊接加工, 也不需支出聘用工资较高焊接技术人员的成本, 故整体的制造成 本不但大幅降低又能不减损质量的要求, 完全可以反应至售价来满足消费者购买上的能 力, 进而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意愿, 非常有利于推广速度的加快与推广范围的扩大普及, 并提早达成节能减碳的环保效益。
     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 :
     一上层体, 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 (Extrusion) 制成的方形体, 具有一顶面、 一底 面、 一前侧面、 一后侧面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 该前侧面与后侧面的两末端边分别由该两侧 边面相接连, 该底面上凸设有数条相平行间隔排列的隔离墙, 并在其中一条隔离墙的末端 设有一条上卡合部, 且该每一条隔离墙的墙面上采交错方式各贯穿有一连通孔, 而在该两 侧边面上分别穿设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 ;
     一下层体, 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 (Extrusion) 制成的平板, 其轮廓形状及面积 均与上层体相同, 具有一顶面、 一底面、 一前侧面、 一后侧面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 该顶面上 相对应于上层体其中一条隔离墙的上卡合部位置处, 凸设有一条下卡合部, 与该条隔离墙 的上卡合部相互穿插后达成彼此固定不分离 ; 及
     两封边盖, 分别盖贴于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的平板 体, 其面积大小将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完全密合封住, 并同步在该上层体的 底面与下层体的顶面及各隔离墙之间形成数条水流通道。
     其中, 该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与该后侧面上分别设有数个螺孔, 且相对应于
     该上层体的螺孔与下层体的螺孔位置的该两封边盖的板面上, 亦分别穿设有相同数量的固 定孔, 由螺丝贯穿两封边盖上各固定孔, 再旋入上层体与下层体的螺孔后, 而将上层体与下 层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更完全密合封住。
     其中, 该上层体的两侧边面的内壁面上, 更分别凸设有一内侧边卡合部, 且该下层 体靠近两侧边面的顶面上, 亦配合各凸设有一外侧边卡合部。
     其中, 该上层体底面上所有隔离墙的末端部更全部设具有一条上卡合部, 且该下 层体顶面上相对应于该所有隔离墙的上卡合部位置处, 亦配合各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卡合 部。
     其中, 该上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座, 且该下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 为燕尾槽。
     其中, 该上层体的内侧边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座, 而该下层体的外侧边 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槽。
     其中, 该上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槽, 且该下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 为燕尾座。
     其中, 该上层体的顶面是设具成上凸弧状。
     其中, 该上层体的金属材质, 更改为具有热传导性质的非金属复合材料。
     其中, 该上层体更包括有一第一上层体及一第二上层体, 其中, 该第一上层体的其 中一侧边面上, 更水平向内弯折形成有一凹陷部, 且该第二上层体的其中一侧边面上, 则相 对配合水平向外凸设形成有一凸翼部, 在该凹陷部上穿设有螺孔, 在该凸翼部上则设有穿 孔。
     其中, 该两封边盖的板面上相对应于上层体的各隔离墙位置, 更向内凹设有数组 间隔排列的弯曲水道, 将该两封边盖的板面分别盖贴于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的前侧 面与后侧面上, 再以螺丝加以固定后, 由每一组弯曲水道上的两个开口与每两条水流通道 的两末端形成相互贯通的流水道。
     其中, 该上层体中每一条隔离墙墙面上交错的连通孔, 改由各隔离墙的末端边缘 往内加工而内缩形成缺口状连通孔。
     本发明优点及功效在于 : 该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其具有承受人体重量站立 所需的支撑强度, 于内部设有导流功能的水流通道, 可大幅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及增加热水 器的节能功效, 同时因整体结构简单并采用传统的挤压成型 (Extruding) 方式来生产, 而 不需使用焊接加工, 也不需支出聘用工资较高焊接技术人员的成本, 故整体的制造成本不 但大幅降低又能不减损质量的要求, 完全可以反应至售价来满足消费者购买上的能力, 进 而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意愿, 非常有利于推广速度的加快与推广范围的扩大普及, 并提 早达成节能减碳的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图1: 是中国新型专利 CN201016505 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 是图 1 中 2-2 剖面线之剖示图。
     图3: 是中国新型专利 CN201016505 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 是中国新型专利 CN201016505 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 是中国新型专利 CN201016505 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 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7: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以钻头进行穿孔的立体示意图。 图8: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9: 是本发明组合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 10 : 是本发明组合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 11 : 是本发明组合的立体示意图之三。 图 12 : 是图 11 中 12-12 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 13 : 是图 11 中 13-13 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 14 : 是本发明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 15 : 是图 14 中 15-15 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 16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采用挤压成型制法的示意图。 图 17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以铣刀进行加工的立体示意图。 图 18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以铣刀进行加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 19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 20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 21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 22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又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 23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再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 24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再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 25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 26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又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 27 : 是本发明中封盖边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 28 : 是本发明中封盖边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 29 : 是图 28 中 29-29 剖面线的立体剖面图。 图 30 : 是图 28 中 29-29 剖面线的平面剖面图。 图 31 : 是图 28 中 31-31 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 32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 33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 34 :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再一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 10- 热水器 11、 301- 进水口 12、 22- 出水管 13- 莲蓬头 20、 200- 金属吸热板体 21- 通道 23- 进水管 24、 31、 41- 顶面 30- 上层体 30a- 第一上层体 30b- 第二上层体 32、 42- 底面 33、 43- 前侧面 34、 44- 后侧面 35、 35a、 35b、 45- 侧边面 36、 47- 螺孔37- 隔离墙 39- 连通孔 46- 下卡合部 51- 固定孔 300- 上层体板 303- 水流通道 352- 凹陷部 354- 螺孔 391- 缺口状连通孔 501- 板面 A- 挤制机 C- 切割刀具 G- 铣刀 N- 螺丝 W- 淋浴热水 W2- 温水38- 上卡合部 40- 下层体 50、 500- 封边盖 201- 金属管 302- 出水口 351- 内侧边卡合部 353- 凸翼部 355- 穿孔 451- 外侧边卡合部 502- 弯曲水道 B- 挤压模具 D- 钻孔工具 M- 淋浴者 S- 间距 W1- 自来水【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 6 至图 13 所示, 是本发明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的实施例, 其包括 :
     一上层体 30, 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 (Extrusion) 制成的方形体, 具有一顶面 31、 一底面 32、 一前侧面 33、 一后侧面 34 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 35, 该前侧面 33 与后侧面 34 上 分别设有数个螺孔 36, 且其两末端边分别由该两侧边面 35 相接连, 该底面 32 上凸设有数条 相平行间隔排列的隔离墙 37, 并在其中一条隔离墙 37 的末端设有一条上卡合部 38, 又该每 一条隔离墙 37 的墙面上采交错方式各贯穿有一连通孔 39, 使各条隔离墙 37 之间可以互通, 另该两侧边面 35 上分别穿设有一进水口 301 及一出水口 302, 其中, 该上卡合部 38 的断面 形状是设具为燕尾座 ;
     一下层体 40, 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 (Extrusion) 制成的平板, 其轮廓形状及面 积均与上层体 30 相同, 具有一顶面 41、 一底面 42、 一前侧面 43、 一后侧面 44 及两相平行的 侧边面 45, 该顶面 41 上相对应于上层体 30 的隔离墙 37 的上卡合部 38 位置处, 凸设有一条 下卡合部 46, 在该前侧面 43 与后侧面 44 上分别设有数个螺孔 47, 其中, 该下卡合部 46 的 断面形状是设具为燕尾槽, 可与该上卡合部 38 在相互穿插后达成彼此固定不分离 ; 及
     两封边盖 50, 是分别盖贴于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 33、 43 与 后侧面 34、 44 上的平板体, 且相对应于该上层体 30 的螺孔 36 与下层体 40 的螺孔 47 位置 的板面上, 分别穿设有相同数量的固定孔 51, 由螺丝 N 贯穿两封边盖 50 上各固定孔 51, 再 旋入上层体 30 的螺孔 36 与下层体 40 的螺孔 47 后, 可将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的前侧面 33、 43 与后侧面 34、 44 完全密合封住, 并同步在该上层体 30 的底面 32 与下层体 40 的顶面 41 及各隔离墙 37 之间形成数条水流通道 303( 如图 12 所示 )。
     其组合方式如图 9 至图 11 所示, 首先, 将下层体 40 中下卡合部 46 的燕尾槽, 对准 上层体 30 中上卡合部 38 的燕尾座, 并使其相互接触穿套 ( 如图 9 所示 ), 接着, 再分别施力于上层体 30 的后侧面 34 与下层体 40 的前侧面 43 上, 便可使其相互穿插对齐结合并达成 彼此固定不分离 ( 如图 10 所示 ), 最后, 将两封边盖 50, 分别盖贴于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的前侧面 33、 43 与后侧面 34、 44 上, 并由螺丝 N 贯穿两封边盖 50 上各固定孔 51, 再旋入上 层体 30 的螺孔 36 与下层体 40 的螺孔 47 后, 即告完成组合 ( 如图 11 所示 ), 其整个组合 所需的工序少而可大幅降低工时成本, 且不需有任何焊接作业及其聘用技术工人成本的支 出。
     续如图 14 及图 15 所示, 是本发明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的安装使用方式, 先利 用管配件将自来水的进水管 23 与上层体 30 的进水口 301 相连接, 并将连接于热水器 10 的 进水口 11 上的出水管 22 与上层体 30 的出水口 302 相连接, 便可完成使用前的安装 ( 如图 14 所示 ) ; 当淋浴者 M 开始淋浴时, 热水器 10 的淋浴热水 W 会经由其出水管 12 并从莲蓬头 13 喷洒出来, 该淋浴热水 W 经过淋浴者 M 身体使用后, 即会洒落于上层体 30 的顶面 31 上, 此同时常温的自来水 W1 由进水管 23 经上层体 30 的进水口 301, 而流入上层体 30 的水流通 道 303 中, 并由每一隔离墙 37 上的连通孔 39 来依序流经过每一水流通道 303( 如图 15 中 的箭头方向所示 ), 并同步吸收来自洒落于上层体 30 顶面 31 上淋浴热水 W 的热能, 在进行 热交换后则形成较高温的温水 W2, 最后从上层体 30 的出水口 302 流出而进入热水器 10 的 进水口 11, 以提供热水器 10 较高温的进水 ( 如图 14 所示 ), 故具有节省热水器 10 加热能 源的消耗。 再由图 14 及图 15 可知, 因上层体 30 的底面 32 与下层体 40 的顶面 41 之间有数 条直立隔离墙 37 的支撑作用 ( 如图 14 中的放大视图所示 ), 当淋浴者 M 站立于热交换板 30 的顶面 31 上时, 可完全承受来自淋浴者 M 人体重量的作用力而不会产生向下凹陷的变 形, 且该上层体 30 的顶面 31 亦为平坦的表面, 因此也不会导致站立不稳所引发跌倒受伤的 情形 ; 再者, 由于各水流通道 303 之间是经由隔离墙 37 上的连通孔 39 做相贯通, 故能形成 导流的作用 ( 如图 15 中的箭头所示 ), 其可将流入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之间的自来水 W1 导引成顺畅流动的稳定流, 而有助于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同时也大幅提高热水器 10 的节能 效益。
     上述本发明中上层体 30 及下层体 40 均是采用传统的挤压成型 (Extruding) 方式 来生产, 以该上层体 30 为例, 如图 16 所示, 其由挤制机 (Extruder)A 将铝合金材料熔融后, 经挤压模具 (Extruding die)B 挤出后, 即制得一长条上层体板 300, 接着再以切割刀具 C 进 行切割便成为上层体 30, 而该下层体 40 与该上层体 30 的制造方式亦相同, 因此, 众所周知, 该挤压模具 B 的开模成本只有压铸模具或射出模具的十分之一或以下, 且挤压成型又是属 于连续性的制程, 故可满足商品大量化生产的要求, 又如图 7 所示, 当后续对于上层体 30 中 各隔离墙 37 进行交错穿设连通孔 39 的加工时, 只要先把上层体 30 的底面 32 朝上置放, 便 可用钻孔工具 D 直接在各隔离墙 37 上轻易地钻穿出连通孔 39( 如图 7 中的假想线部分所 示 ), 且使用钻孔工具 D 进行钻孔时完全不会受到任何的阻挡, 另如图 17 及图 18 所示, 前述 使用钻孔工具 D 来穿设连通孔 39 的方式, 亦可改以铣刀 G 在交错的各隔离墙 37 的末端边 缘往内加工而内缩铣出形成缺口状连通孔 391, 此种加工方式得出的缺口状连通孔 391 仍 与连通孔 39 的作用相同, 因此, 不论是以钻孔工具 D 钻出连通孔 39 或以铣刀加工铣出缺口 状连通孔 391, 其与现有其它加工方式比较下也都显得相对简易, 再者, 因完全不需使用到 焊接作业, 便可将两封边盖 50 与上层体 30 及下层体 40 完成封闭组合成一体, 除能省去聘
     用焊接技术程度较高的技术人员来操作, 以求降低成品的不良率外, 也不必支出焊接工资 的成本, 故本发明的整体制造成本可以降低甚多, 并能有效降低成品的售价, 使得消费者更 有能力购买以及提高其购买的意愿, 因此, 对于推广利用淋浴热水 W 来达成热水器 10 的电 力或瓦斯等能源节约上会有立即又显着的成效。
     再如图 19 及图 20 所示,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的另一实施例, 其中, 该上层体 30 的两侧边面 35 的内壁面上, 更分别凸设有一内侧边卡合部 351, 且该下层体 40 靠近两侧边面 45 的顶面 41 上, 亦配合各凸设有一外侧边卡合部 451, 该内侧边卡合部 351 的断面形状设具为燕尾座, 而该外侧边卡合部 451 的断面形状则设具为燕尾槽 ; 由增加该 两内侧边卡合部 351 与外侧边卡合部 451 相互穿插后, 可使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相互组 合固定后的强度更佳 ( 如图 20 所示 )。
     如图 21 及图 22 所示,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的又一实施例, 其中, 该 上层体 30 底面 32 上所有隔离墙 37 的末端部更全部设具有一条上卡合部 38, 且每一条上卡 合部 38 的断面形状均设具为燕尾座, 而下层体 40 顶面 41 上相对应于该所有隔离墙 37 的 上卡合部 38 位置处, 亦配合各凸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卡合部 46, 且每一条下卡合部 46 的断面 形状均设具为燕尾槽 ( 如图 21 所示 ), 由所有隔离墙 37 末端部的每一条上卡合部 38 的燕 尾座, 与下层体 40 顶面 41 上相对应的所有下卡合部 46 的燕尾槽, 可使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相互组合固定后的强度更佳 ( 如图 22 所示 )。
     如图 23 及图 24 所示,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的再一实施例, 其中, 该 上层体 30 底面 32 上隔离墙 37 末端部的上卡合部 38, 将其断面形状更设为燕尾座, 且该下 层体 40 顶面 41 上的下卡合部 46, 将其断面形状亦配合更设为燕尾槽 ( 如图 23 所示 ), 则 该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相互穿插组合后仍具有彼此固定不分离的功效 ( 如 24 图中的放 大视图所示 )。
     如图 25 及图 26 所示, 是本发明中上层体 30 的另一实施例, 其中, 该上层体 30 的 顶面 31 可更设具成上凸弧状 ( 如图 25 所示 ), 能使淋浴热水 W 洒落后不会积存在该上层体 30 的顶面 31 上 ( 如图 26 所示 ), 并可避免其与后续洒落的淋浴热水 W 发生相互混合而降 低热度, 进而影响热交换的效率。
     如图 27 至图 31 所示, 是本发明中两封边盖的另一实施例, 其中, 该两封边盖 500 的板面 501 上相对应于上层体 30 的各隔离墙 37 位置, 更向内凹设有数组间隔排列的弯曲 水道 502, 将该两封边盖 500 的板面 501 分别盖贴于上层体 30 与下层体 40 相互组合后的 前侧面 33、 43 与后侧面 34、 44 上, 再以螺丝 N 加以固定后 ( 如图 31 所示 ), 即可由每一组 弯曲水道 502 上的两个开口与每两条水流通道 303 的两末端形成相互贯通的流水道 ( 如图 30 中的箭头所示 ), 而具有替代原有连通孔 39 或缺口状连通孔 391 的功能, 并且不必再于 上层体 30 的所有隔离墙 37 上进行穿设连通孔 39 或缺口状连通孔 391 的加工作业, 进而可 更节省整体制造成本。
     如图 32 及图 34 所示, 为本发明中上层体 30 的再一实施例, 该上层体 30 包括一第 一上层体 30a 及一第二上层体 30b, 其中, 该第一上层体 30a 的其中一侧边面 35a 上, 更水平 向内弯折形成有一凹陷部 352, 且第二上层体 30b 的其中一侧边面 35b 上, 则相对配合水平 向外凸设形成有一凸翼部 353, 该凹陷部 352 上穿设有螺孔 354, 而该凸翼部 353 上则设有 穿孔 355( 如图 33 所示 ), 由该凹陷部 352 与凸翼部 353 的相互靠贴嵌合, 再以螺丝 N 穿过穿孔 355 并旋入螺孔 354 加以螺固后, 即可将该第一上层体 30a 与该第二上层体 30b 并排 结合成一体, 进而可形成较大面积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 如图 32 及图 34 所示 )。
     上述本发明中该上层体 30 使用的金属材质, 亦可改为具有热传导性质的非金属 复合材料, 例如碳纤维, 其仍能与淋浴热水 W 产生热交换的作用, 而具有节省热水器 10 加热 能源消耗的功效。
     综上所陈, 本发明因结构简单及制程工序少, 确实能达到将整体制造成本大幅降 低的目的, 同时又对热水器所使用的电力或瓦斯等能源具有高节能的效益, 故符合发明专 利的要件。

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78367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30CN102478367A*CN102478367A*(21)申请号 201010556931.1(22)申请日 2010.11.24F28D 3/00(2006.01)F28F 3/08(2006.01)(71)申请人蔡应麟地址 528303 广东省顺德县容奇镇永丰直街6号402申请人徐兆火(72)发明人蔡应麟 徐兆火(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代理人王顺荣 唐爱华(54) 发明名称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包括一上层体、一下。

2、层体及两封边盖,该上层体底面凸设有数条相平行间隔排列的隔离墙,而具有承受人体重量站立所需的支撑强度,并在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可在内部形成具有导流功能的水流通道,除大幅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及增加热水器的节能功效外,又因整体结构简单及采用传统的挤压成型(Extruding)方式生产,而不需使用焊接加工,使得整体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故能反应至售价来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意愿,非常有利于推广速度的加快与推广范围的扩大,以及达成节能减排的环保效益。(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21 页。

3、1/2页21.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层体,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Extrusion)制成的方形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一前侧面、一后侧面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该前侧面与后侧面的两末端边分别由该两侧边面相接连,该底面上凸设有数条相平行间隔排列的隔离墙,并在其中一条隔离墙的末端设有一条上卡合部,且该每一条隔离墙的墙面上采交错方式各贯穿有一连通孔,而在该两侧边面上分别穿设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一下层体,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Extrusion)制成的平板,其轮廓形状及面积均与上层体相同,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一前侧面、一后侧面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该顶面上相对应于上层体其中一条。

4、隔离墙的上卡合部位置处,凸设有一条下卡合部,与该条隔离墙的上卡合部相互穿插后达成彼此固定不分离;及两封边盖,分别盖贴于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的平板体,其面积大小将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完全密合封住,并同步在该上层体的底面与下层体的顶面及各隔离墙之间形成数条水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与该后侧面上分别设有数个螺孔,且相对应于该上层体的螺孔与下层体的螺孔位置的该两封边盖的板面上,亦分别穿设有相同数量的固定孔,由螺丝贯穿两封边盖上各固定孔,再旋入上层体与下层体的螺孔后,而将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更完。

5、全密合封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层体的两侧边面的内壁面上,更分别凸设有一内侧边卡合部,且该下层体靠近两侧边面的顶面上,亦配合各凸设有一外侧边卡合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层体底面上所有隔离墙的末端部更全部设具有一条上卡合部,且该下层体顶面上相对应于该所有隔离墙的上卡合部位置处,亦配合各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卡合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座,且该下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层。

6、体的内侧边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座,而该下层体的外侧边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槽。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槽,且该下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层体的顶面是设具成上凸弧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层体的金属材质,更改为具有热传导性质的非金属复合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层体更包括有一第一上层体及一第二上层体,其中,该第一上层体的其中一侧边面上,更水平向内弯折形成。

7、有一凹陷部,且该第二上层体的其中一侧边面上,则相对配合水平向外凸设形成有一凸翼部,在该凹陷部上穿设有螺孔,在该凸翼部上则设有穿孔。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78367 A2/2页3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封边盖的板面上相对应于上层体的各隔离墙位置,更向内凹设有数组间隔排列的弯曲水道,将该两封边盖的板面分别盖贴于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上,再以螺丝加以固定后,由每一组弯曲水道上的两个开口与每两条水流通道的两末端形成相互贯通的流水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层体中每一条隔离墙墙面上交错的连通孔。

8、,改由各隔离墙的末端边缘往内加工而内缩形成缺口状连通孔。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78367 A1/8页4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是属于可节省淋浴热水器的能源消耗的热能交换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而能大幅降低制作工时与成本,并提高节能效率等多重的功效,故可使消费者更有能力及意愿来购买使用,进而有利于扩大推广,达成节能减碳的环保效益。【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已有许多家居淋浴用的热交换器上市销售,其设计原理乃是将常温的自来水导流入热交换器,并利用淋浴后的热水做为热交换器的热源,使流经该热交换器内部的常温自。

9、来水能被预热成较高温度的自来水,再将其导流至热水器的进水管,如此可提高热水器进水的温度,进而节省热水器加热所需的能源,例如2008年2月6日所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16505号的“节能热水器”,其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是由一热水器10及一金属吸热板体20所组成,该金属吸热板体20的内部设有一中空的通道21,可供常温的自来水流入,且该通道21的其中一端由一出水管22与热水器的进水口11相连接,而另一端则由进水管23与自来水的水源相连接(如图1及图2所示);当淋浴者M站上金属吸热板体20开始淋浴时,热水器10的淋浴热水W会经由其出水管12再从莲蓬头13喷洒出来,而淋浴热水W经过淋浴者M的。

10、身体使用后,即会洒落在该金属吸热板体20的顶面24上,于此同时常温的自来水W1由进水管23流入金属吸热板体20内部的通道21,并同步吸收来自洒落于金属吸热板体20的顶面24上淋浴热水W的热能,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较高温的温水W2,然后从出水管22流出再经由热水器10的进水口11进入热水器10,以提供热水器10较高温的进水(如图2所示),进而达到节省热水器10的电力或瓦斯等能源消耗。0003 又如图4及图5所示,是上述金属吸热板体的另一实施例,该金属吸热板体200是由一根金属管201经多次弯绕加工形成盘面状,再将其两末端管口分别与出水管22及进水管23相连接;由淋浴热水W洒落在盘面状的金属管201。

11、表面上,而对流经金属管201内部的常温自来水W1进行热交换后,使较高温的温水W2经由热水器10的进水口11进入热水器10,而达成节省热水器10的能源消耗。0004 然而,上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16505号“节能热水器”却存在诸多缺失如下:0005 1、如图1至图3所示,为使淋浴热水W能洒落在金属吸热板体20的顶面24上,每次淋浴时淋浴者M必须站立在金属吸热板体20的顶面24上,故淋浴者M身体的重量也每次都作用在金属吸热板体20的顶面24上,由于该金属吸热板体20内部是中空的通道21,且无任何支撑的结构来承载淋浴者M的体重,因此站立淋浴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会产生顶面24向下凹陷的变形(如图。

12、3中假想线所示),再加上金属吸热板体20是由金属板状材料以焊接方式熔接而成,该凹陷变形便会导致焊接处破裂损坏而漏水,进而丧失其原有的热交换功能,此外,因通道21中亦无任何导流的结构,使得自来水W1由进水管23流入通道21说 明 书CN 102478367 A2/8页5后将形成紊乱流(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如此将会使热交换的效率降低并对节能效果打折扣。0006 2、如图4及图5所示,因淋浴时淋浴者M必须站立在金属吸热板体200上,由于金属吸热板体200是由金属管201弯绕而成,但金属管201的表面却是圆弧面且又沾附有淋浴热水W,故淋浴者M的脚底站立接触后,容易产生滑动不稳固的现象,并常导致发生跌。

13、倒受伤的结果(如图4所示),对于淋浴者M的安全是一大威胁,再者,金属管201弯绕后,其彼此之间的间距S(如图5所示)也将无法与淋浴热水W产生相互接触及进行热交换,故整体的热交换效率将会大幅降低,并导致节能效果不佳。0007 3、另由图1所示的金属吸热板体20及图4所示的金属吸热板体200可知,其制作方式主要以焊接为主,故需聘用焊接技术程度较高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才能降低成品的不良率,因此制造生产所支出的工资成本相对提高,另外,将金属管201施以多次弯曲加工绕制上也需使用弯管机来达成,再由焊接加工来将每一段金属管201进行彼此焊接接合成一体后始能完成成品,故其整体的制造成本将会居高不下,除导致成品。

14、出厂价格偏高外,也会造成成品的零售价格不易降低,并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意愿,使得此一节能产品的推广无法扩大普及,因此,如何以更精简的结构及降低制造成本,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与意愿便显得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具有承受人体重量站立所需的支撑强度,于内部设有导流功能的水流通道,可大幅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及增加热水器的节能功效,同时因整体结构简单并采用传统的挤压成型(Extruding)方式来生产,而不需使用焊接加工,也不需支出聘用工资较高焊接技术人员的成本,故整体的制造成本不但大幅降低又能不减损质量的要求,完全可以反应至售价来满足消费。

15、者购买上的能力,进而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意愿,非常有利于推广速度的加快与推广范围的扩大普及,并提早达成节能减碳的环保效益。0009 一种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0010 一上层体,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Extrusion)制成的方形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一前侧面、一后侧面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该前侧面与后侧面的两末端边分别由该两侧边面相接连,该底面上凸设有数条相平行间隔排列的隔离墙,并在其中一条隔离墙的末端设有一条上卡合部,且该每一条隔离墙的墙面上采交错方式各贯穿有一连通孔,而在该两侧边面上分别穿设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0011 一下层体,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Extrusi。

16、on)制成的平板,其轮廓形状及面积均与上层体相同,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一前侧面、一后侧面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该顶面上相对应于上层体其中一条隔离墙的上卡合部位置处,凸设有一条下卡合部,与该条隔离墙的上卡合部相互穿插后达成彼此固定不分离;及0012 两封边盖,分别盖贴于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的平板体,其面积大小将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完全密合封住,并同步在该上层体的底面与下层体的顶面及各隔离墙之间形成数条水流通道。0013 其中,该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与该后侧面上分别设有数个螺孔,且相对应于说 明 书CN 102478367 A3/8页6该上层体的螺孔与下层体的螺孔位。

17、置的该两封边盖的板面上,亦分别穿设有相同数量的固定孔,由螺丝贯穿两封边盖上各固定孔,再旋入上层体与下层体的螺孔后,而将上层体与下层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更完全密合封住。0014 其中,该上层体的两侧边面的内壁面上,更分别凸设有一内侧边卡合部,且该下层体靠近两侧边面的顶面上,亦配合各凸设有一外侧边卡合部。0015 其中,该上层体底面上所有隔离墙的末端部更全部设具有一条上卡合部,且该下层体顶面上相对应于该所有隔离墙的上卡合部位置处,亦配合各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卡合部。0016 其中,该上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座,且该下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槽。0017 其中,该上层体的内侧边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

18、设为燕尾座,而该下层体的外侧边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槽。0018 其中,该上卡合部的断面形状是设为燕尾槽,且该下卡合部的断面形状则配合设为燕尾座。0019 其中,该上层体的顶面是设具成上凸弧状。0020 其中,该上层体的金属材质,更改为具有热传导性质的非金属复合材料。0021 其中,该上层体更包括有一第一上层体及一第二上层体,其中,该第一上层体的其中一侧边面上,更水平向内弯折形成有一凹陷部,且该第二上层体的其中一侧边面上,则相对配合水平向外凸设形成有一凸翼部,在该凹陷部上穿设有螺孔,在该凸翼部上则设有穿孔。0022 其中,该两封边盖的板面上相对应于上层体的各隔离墙位置,更向内凹设有数组。

19、间隔排列的弯曲水道,将该两封边盖的板面分别盖贴于上层体与下层体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上,再以螺丝加以固定后,由每一组弯曲水道上的两个开口与每两条水流通道的两末端形成相互贯通的流水道。0023 其中,该上层体中每一条隔离墙墙面上交错的连通孔,改由各隔离墙的末端边缘往内加工而内缩形成缺口状连通孔。0024 本发明优点及功效在于:该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其具有承受人体重量站立所需的支撑强度,于内部设有导流功能的水流通道,可大幅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及增加热水器的节能功效,同时因整体结构简单并采用传统的挤压成型(Extruding)方式来生产,而不需使用焊接加工,也不需支出聘用工资较高焊接技术人员的成。

20、本,故整体的制造成本不但大幅降低又能不减损质量的要求,完全可以反应至售价来满足消费者购买上的能力,进而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意愿,非常有利于推广速度的加快与推广范围的扩大普及,并提早达成节能减碳的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中国新型专利CN201016505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0026 图2:是图1中2-2剖面线之剖示图。0027 图3:是中国新型专利CN201016505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0028 图4:是中国新型专利CN201016505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说 明 书CN 102478367 A4/8页70029 图5:是中国新型专利CN201016505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1、。0030 图6: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0031 图7: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以钻头进行穿孔的立体示意图。0032 图8:是本发明中上层体的立体示意图。0033 图9:是本发明组合的立体示意图之一。0034 图10:是本发明组合的立体示意图之二。0035 图11:是本发明组合的立体示意图之三。0036 图12:是图11中12-12剖面线的剖面图。0037 图13:是图11中13-13剖面线的剖面图。0038 图14:是本发明安装使用示意图。0039 图15:是图14中15-15剖面线的剖面图。0040 图16:是本发明中上层体采用挤压成型制法的示意图。0041 图17: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以铣刀进行加工。

22、的立体示意图。0042 图18: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以铣刀进行加工后的立体示意图。0043 图19: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44 图20: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0045 图21: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46 图22: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又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0047 图23: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再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0048 图24:是本发明中上层体与下层体再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0049 图25: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0050 图26: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又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0051 。

23、图27:是本发明中封盖边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0052 图28:是本发明中封盖边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0053 图29:是图28中29-29剖面线的立体剖面图。0054 图30:是图28中29-29剖面线的平面剖面图。0055 图31:是图28中31-31剖面线的剖面图。0056 图32: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57 图33: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分解剖面示意图。0058 图34:是本发明中上层体再一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0059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0060 10-热水器 11、301-进水口0061 12、22-出水管 13-莲蓬头0062 2。

24、0、200-金属吸热板体 21-通道0063 23-进水管 24、31、41-顶面0064 30-上层体 30a-第一上层体0065 30b-第二上层体 32、42-底面0066 33、43-前侧面 34、44-后侧面0067 35、35a、35b、45-侧边面 36、47-螺孔说 明 书CN 102478367 A5/8页80068 37-隔离墙 38-上卡合部0069 39-连通孔 40-下层体0070 46-下卡合部 50、500-封边盖0071 51-固定孔 201-金属管0072 300-上层体板 302-出水口0073 303-水流通道 351-内侧边卡合部0074 352-凹陷部。

25、 353-凸翼部0075 354-螺孔 355-穿孔0076 391-缺口状连通孔 451-外侧边卡合部0077 501-板面 502-弯曲水道0078 A-挤制机 B-挤压模具0079 C-切割刀具 D-钻孔工具0080 G-铣刀 M-淋浴者0081 N-螺丝 S-间距0082 W-淋浴热水 W1-自来水0083 W2-温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84 请参阅图6至图13所示,是本发明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的实施例,其包括:0085 一上层体30,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Extrusion)制成的方形体,具有一顶面31、一底面32、一前侧面33、一后侧面34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35,该前侧面33。

26、与后侧面34上分别设有数个螺孔36,且其两末端边分别由该两侧边面35相接连,该底面32上凸设有数条相平行间隔排列的隔离墙37,并在其中一条隔离墙37的末端设有一条上卡合部38,又该每一条隔离墙37的墙面上采交错方式各贯穿有一连通孔39,使各条隔离墙37之间可以互通,另该两侧边面35上分别穿设有一进水口301及一出水口302,其中,该上卡合部38的断面形状是设具为燕尾座;0086 一下层体40,由金属材质以挤压成型(Extrusion)制成的平板,其轮廓形状及面积均与上层体30相同,具有一顶面41、一底面42、一前侧面43、一后侧面44及两相平行的侧边面45,该顶面41上相对应于上层体30的隔离。

27、墙37的上卡合部38位置处,凸设有一条下卡合部46,在该前侧面43与后侧面44上分别设有数个螺孔47,其中,该下卡合部46的断面形状是设具为燕尾槽,可与该上卡合部38在相互穿插后达成彼此固定不分离;及0087 两封边盖50,是分别盖贴于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33、43与后侧面34、44上的平板体,且相对应于该上层体30的螺孔36与下层体40的螺孔47位置的板面上,分别穿设有相同数量的固定孔51,由螺丝N贯穿两封边盖50上各固定孔51,再旋入上层体30的螺孔36与下层体40的螺孔47后,可将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的前侧面33、43与后侧面34、44完全密合封住,并同步在该上层体。

28、30的底面32与下层体40的顶面41及各隔离墙37之间形成数条水流通道303(如图12所示)。0088 其组合方式如图9至图11所示,首先,将下层体40中下卡合部46的燕尾槽,对准上层体30中上卡合部38的燕尾座,并使其相互接触穿套(如图9所示),接着,再分别施力说 明 书CN 102478367 A6/8页9于上层体30的后侧面34与下层体40的前侧面43上,便可使其相互穿插对齐结合并达成彼此固定不分离(如图10所示),最后,将两封边盖50,分别盖贴于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的前侧面33、43与后侧面34、44上,并由螺丝N贯穿两封边盖50上各固定孔51,再旋入上层体30的螺孔36与下层体40。

29、的螺孔47后,即告完成组合(如图11所示),其整个组合所需的工序少而可大幅降低工时成本,且不需有任何焊接作业及其聘用技术工人成本的支出。0089 续如图14及图15所示,是本发明淋浴热水用热能交换装置的安装使用方式,先利用管配件将自来水的进水管23与上层体30的进水口301相连接,并将连接于热水器10的进水口11上的出水管22与上层体30的出水口302相连接,便可完成使用前的安装(如图14所示);当淋浴者M开始淋浴时,热水器10的淋浴热水W会经由其出水管12并从莲蓬头13喷洒出来,该淋浴热水W经过淋浴者M身体使用后,即会洒落于上层体30的顶面31上,此同时常温的自来水W1由进水管23经上层体3。

30、0的进水口301,而流入上层体30的水流通道303中,并由每一隔离墙37上的连通孔39来依序流经过每一水流通道303(如图15中的箭头方向所示),并同步吸收来自洒落于上层体30顶面31上淋浴热水W的热能,在进行热交换后则形成较高温的温水W2,最后从上层体30的出水口302流出而进入热水器10的进水口11,以提供热水器10较高温的进水(如图14所示),故具有节省热水器10加热能源的消耗。0090 再由图14及图15可知,因上层体30的底面32与下层体40的顶面41之间有数条直立隔离墙37的支撑作用(如图14中的放大视图所示),当淋浴者M站立于热交换板30的顶面31上时,可完全承受来自淋浴者M人体。

31、重量的作用力而不会产生向下凹陷的变形,且该上层体30的顶面31亦为平坦的表面,因此也不会导致站立不稳所引发跌倒受伤的情形;再者,由于各水流通道303之间是经由隔离墙37上的连通孔39做相贯通,故能形成导流的作用(如图15中的箭头所示),其可将流入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之间的自来水W1导引成顺畅流动的稳定流,而有助于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同时也大幅提高热水器10的节能效益。0091 上述本发明中上层体30及下层体40均是采用传统的挤压成型(Extruding)方式来生产,以该上层体30为例,如图16所示,其由挤制机(Extruder)A将铝合金材料熔融后,经挤压模具(Extruding die)B挤。

32、出后,即制得一长条上层体板300,接着再以切割刀具C进行切割便成为上层体30,而该下层体40与该上层体30的制造方式亦相同,因此,众所周知,该挤压模具B的开模成本只有压铸模具或射出模具的十分之一或以下,且挤压成型又是属于连续性的制程,故可满足商品大量化生产的要求,又如图7所示,当后续对于上层体30中各隔离墙37进行交错穿设连通孔39的加工时,只要先把上层体30的底面32朝上置放,便可用钻孔工具D直接在各隔离墙37上轻易地钻穿出连通孔39(如图7中的假想线部分所示),且使用钻孔工具D进行钻孔时完全不会受到任何的阻挡,另如图17及图18所示,前述使用钻孔工具D来穿设连通孔39的方式,亦可改以铣刀G。

33、在交错的各隔离墙37的末端边缘往内加工而内缩铣出形成缺口状连通孔391,此种加工方式得出的缺口状连通孔391仍与连通孔39的作用相同,因此,不论是以钻孔工具D钻出连通孔39或以铣刀加工铣出缺口状连通孔391,其与现有其它加工方式比较下也都显得相对简易,再者,因完全不需使用到焊接作业,便可将两封边盖50与上层体30及下层体40完成封闭组合成一体,除能省去聘说 明 书CN 102478367 A7/8页10用焊接技术程度较高的技术人员来操作,以求降低成品的不良率外,也不必支出焊接工资的成本,故本发明的整体制造成本可以降低甚多,并能有效降低成品的售价,使得消费者更有能力购买以及提高其购买的意愿,因此。

34、,对于推广利用淋浴热水W来达成热水器10的电力或瓦斯等能源节约上会有立即又显着的成效。0092 再如图19及图20所示,是本发明中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上层体30的两侧边面35的内壁面上,更分别凸设有一内侧边卡合部351,且该下层体40靠近两侧边面45的顶面41上,亦配合各凸设有一外侧边卡合部451,该内侧边卡合部351的断面形状设具为燕尾座,而该外侧边卡合部451的断面形状则设具为燕尾槽;由增加该两内侧边卡合部351与外侧边卡合部451相互穿插后,可使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相互组合固定后的强度更佳(如图20所示)。0093 如图21及图22所示,是本发明中上层体30与下。

35、层体40的又一实施例,其中,该上层体30底面32上所有隔离墙37的末端部更全部设具有一条上卡合部38,且每一条上卡合部38的断面形状均设具为燕尾座,而下层体40顶面41上相对应于该所有隔离墙37的上卡合部38位置处,亦配合各凸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卡合部46,且每一条下卡合部46的断面形状均设具为燕尾槽(如图21所示),由所有隔离墙37末端部的每一条上卡合部38的燕尾座,与下层体40顶面41上相对应的所有下卡合部46的燕尾槽,可使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相互组合固定后的强度更佳(如图22所示)。0094 如图23及图24所示,是本发明中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的再一实施例,其中,该上层体30底面32上隔。

36、离墙37末端部的上卡合部38,将其断面形状更设为燕尾座,且该下层体40顶面41上的下卡合部46,将其断面形状亦配合更设为燕尾槽(如图23所示),则该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相互穿插组合后仍具有彼此固定不分离的功效(如24图中的放大视图所示)。0095 如图25及图26所示,是本发明中上层体3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上层体30的顶面31可更设具成上凸弧状(如图25所示),能使淋浴热水W洒落后不会积存在该上层体30的顶面31上(如图26所示),并可避免其与后续洒落的淋浴热水W发生相互混合而降低热度,进而影响热交换的效率。0096 如图27至图31所示,是本发明中两封边盖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两封边盖。

37、500的板面501上相对应于上层体30的各隔离墙37位置,更向内凹设有数组间隔排列的弯曲水道502,将该两封边盖500的板面501分别盖贴于上层体30与下层体40相互组合后的前侧面33、43与后侧面34、44上,再以螺丝N加以固定后(如图31所示),即可由每一组弯曲水道502上的两个开口与每两条水流通道303的两末端形成相互贯通的流水道(如图30中的箭头所示),而具有替代原有连通孔39或缺口状连通孔391的功能,并且不必再于上层体30的所有隔离墙37上进行穿设连通孔39或缺口状连通孔391的加工作业,进而可更节省整体制造成本。0097 如图32及图34所示,为本发明中上层体30的再一实施例,该上层体30包括一第一上层体30a及一第二上层体30b,其中,该第一上层体30a的其中一侧边面35a上,更水平向内弯折形成有一凹陷部352,且第二上层体30b的其中一侧边面35b上,则相对配合水平向外凸设形成有一凸翼部353,该凹陷部352上穿设有螺孔354,而该凸翼部353上则设有穿孔355(如图33所示),由该凹陷部352与凸翼部353的相互靠贴嵌合,再以螺丝N穿过说 明 书CN 102478367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