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4223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30CN203742230U(21)申请号 201420099639.5(22)申请日 2014.03.06E04H 9/14(2006.01)E02D 17/18(2006.01)E03F 5/00(2006.01)(73)专利权人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地址 550005 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南路564号(72)发明人沈志平 杨振杰 余能彬 张建忠连江波 吴斌(74)专利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代理人吴无惧(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2、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它包括拦石坝(1),在拦石坝(1)一侧有落石槽(2),落石槽(2)底部有排水沟(3);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在岩溶发育地区,由于洼地陡崖一般较为发育,溶沟、溶槽及溶蚀裂隙分布较广,采用传统的拦石墙或堤不能有效的防治崩塌危岩,从而形成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等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42230 UCN 203742230 U1/1页21.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它包括拦石坝(1),其特征在于:在拦石坝(1)一。
3、侧有落石槽(2),落石槽(2)底部有排水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拦石坝(1)的坝体为填方高边坡,边坡坡率为1比1.5,边坡分阶高度为5-8米,台阶宽2米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拦石坝(1)的坡体填料为碎石或块石,粒径在150-500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落石槽(2)的底部宽度大于3米,且横截面下窄上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沟(3)的宽度至少为800毫米,高度至少为500毫米。6.根据权利要。
4、求1或5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沟(3)为混凝土结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42230 U1/2页3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溶洼地陡崖下危岩防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背景技术0002 岩土工程行业的危岩治理工程常常会遇到崩塌危岩的防治问题,特别在喀斯特地貌岩溶极度发育地区显得更为突出。在以往的工程应用中,工程技术人员在遇到难以治理的崩塌危岩时,往往采取避绕的方式以避免危岩治理带来的难题。如避免不了而必须采取拦石墙(堤)等措施时,则常常会面临以下的问题:拦石结构本身的刚性问题,如结构本身的刚性不够,。
5、则难以抵抗大块滚石的冲击,其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灾害源;场地适宜性问题,拦石墙(堤)一般适宜于坡度小于35度的危岩崩塌缓坡地段;而在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特别是在我国西南部存在大量可溶性的碳酸盐岩地区,极易形成大面积的岩溶洼地,洼地陡崖一般较为发育,溶沟、溶槽及溶蚀裂隙分布较广,故易在洼地周围形成大量的崩塌性危岩,采用传统的拦石墙或堤不能有效的防治崩塌危岩,从而形成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以解决在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由于洼地陡崖一般较为发育,溶沟、溶槽及溶蚀裂隙分布较广,采用传统的拦石墙或堤不能有效的防治崩塌危岩,从而形。
6、成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等问题。000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0005 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它包括拦石坝,在拦石坝一侧有落石槽,落石槽底部有排水沟。0006 拦石坝的坝体为填方高边坡,边坡坡率为1比1.5,边坡分阶高度为5-8米,台阶宽2米以上。0007 拦石坝的坡体填料为碎石或块石,粒径在150-500毫米之间。0008 落石槽的底部宽度大于3米,且横截面下窄上宽。0009 排水沟的宽度至少为800毫米,高度至少为500毫米。0010 排水沟为混凝土结构。0011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拦石坝和落石槽在危岩与建筑物之间形成一个支挡装置,该装置的拦石坝坝体将悬崖上方。
7、滚落的块石集中在落石槽内,由于落石槽横截面下窄上宽,使得落石槽具有极好的容纳崩塌块石的能力,同时由于坝体能承受极大的块石冲击力,使得该支档装置能稳固有效的起到防止岩石崩塌滚落带来的地质灾害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落石槽内汇集的危岩块石需及时清理,同时也需要做好对排水沟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同时为了避免落石槽集水给填方边坡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在落石槽底部布置排水沟将洼地汇集的水排出槽外。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在岩溶发育地区,由于洼地陡崖一般较为发育,溶说 明 书CN 203742230 U2/2页4沟、溶槽及溶蚀裂隙分布较广,采用传统的拦石墙或堤不能有效的防治崩塌危岩,从而形成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等问题。。
8、0013 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5 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一种岩溶洼地陡崖崩塌防治结构,它包括拦石坝1,在拦石坝1一侧有落石槽2,落石槽2底部有排水沟3,落石槽2位于拦石坝1与洼地上方危岩体5之间,通过拦石坝1和落石槽2将洼地上方危岩体5与建筑物6有效隔离开。0017 拦石坝1的坝体为填方高边坡,边坡坡率为1比1.5,边坡分阶高度为5-8米,台阶宽2米以上,拦石坝1的坡体主要填料为碎石或块石,粒径在150-500毫米之间,填料回填之前需要对地表植被层进行清除处理,且清除的植被层不能再次作为填料回填。填料采用渐进式法,以便回填时尽量做到填料上细下粗,使细粒填料能更好的充填空隙,增加压实后的密实度;压实厚度每层不大于1000毫米。回填顶面以下300毫米范围内控制最大填料粒径不大于150毫米。预留出落石槽的位置之后,填方临空一侧统一按1:1.5坡率进行填筑放坡。0018 落石槽2的底部宽度大于3米,且横截面下窄上宽,以使落石槽具有极好的容纳崩塌块石的能力。0019 排水沟3的横截面净尺寸宽度至少为800毫米,高度至少为500毫米。使排水沟3能够有效将危岩和坡体汇集的水通过排水沟4排出。0020 排水沟3采用混凝土结构4。说 明 书CN 203742230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4223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