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染型聚丙烯树脂 本发明是关于聚丙烯树脂的改性,特别是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的改善。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聚丙烯长丝和短纤维,大都是通过未改性的聚丙烯树脂原液着色或色母粒着色而获得颜色的。应用这种方法虽然也能获得有颜色的纤维,但它只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在色谱方面远远跟不上消费市场多方面和不断更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把通常的染色技术一散纤维染色、绞纱染色、匹染、印花等应用于聚丙烯纤维及其织物,使之成为一种受欢迎的纺织材料正成为紧迫的问题。
由于聚丙烯的非极性结构,通常认为它不可染色,世界各国从五十年代就已着手研究聚丙烯纤维的各种染料染色方法,有的致力于合成专门适用于聚烯烃类纤维染色的新型染料;有的则研究使纤维自身的改性方法。但至今聚丙烯纤维可染色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不过多年来广泛研究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依据。
目前,解决聚丙烯纤维的染色问题有三种途径;(1)采用常规的染色方法,选用合适地染料,通过添加促染剂、携染剂和纤维膨化剂等使未经改性的聚丙烯纤维染色。这种方法过去在醋酸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染色上曾获得成功,但在聚丙烯纤维上因成本问题尚未成功。(2)应用纤维的改性方法,即连接某种具有接受染料能力的单体或官能团到聚丙烯的大分子上去,形成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这种方法研究获得成功,因其成本高昂尚未完全工业化。(3)把有接受染料能力的添加剂掺加到聚合物的熔体里去,然后再进行纺丝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以前的任何一种纤维上都未曾试过,但对聚丙烯纤维却从一开绐就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将能够提供染料上染纤维染座的物质添加到聚丙烯树脂中,共混熔融纺丝是改善聚丙烯纤维染色性能行之有效的办法。日本特公昭42-22528是采用乙烯与氨基丙烯酸酯系列化合物的共聚物与聚丙烯树脂共混,得到酸性染料可染型聚丙烯树脂;日本特开昭52-16133是在前一个专利的基础上,在组成物中进一步添加有机酸盐,有效地改善了染色性能。日本特开昭59-41345是将聚丙烯树脂与有酸性染料染座的聚合物及高级脂肪酸碱金属盐共混组成酸性染料可染型聚丙烯树脂。日本特开平6-25912是将聚丙烯树脂与一定量聚脂树脂共混熔融纺丝,所得到的纤维在常压缓和的染色条件下分散染料可以上染,染色效果极佳。中国CN1103440A是将饱和二元酸和饱和二元醇构成的共聚酯作为第二组份,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乙烯中的一种或二种为第三组份,与第一组份聚丙烯共混纺丝,常压下沸染,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这几种技术都是借助添加空间体积较大的物质,破环结晶性聚丙烯的超分子结构的规整性,使其结构变得疏松一些,使分散染料可以顺利达到纤维内部。
上述的已有技术是改善聚丙烯树脂染色性能的较好途径。但已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它们只能赋予聚丙烯纤维某一种染料的可染性能,局限性比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已有技术不同的添加剂,通过将添加剂掺合到聚丙烯熔体内共混。所加入的添加剂既可以提供碱性染料上染染座,又能改变聚丙烯微观超分子结构规整性的聚合物,使大分子间的结构变得疏松。与聚丙烯树脂共混熔融纺丝,从而达到聚丙烯纤维可以用普通分散染料可染和阳离子染料可染的目的。
本发明关于可染型聚丙烯树脂及其纤维的添加剂,它是由含有1,3-二羧基苯磺酸钠或1,4-二羧基苯磺酸钠的聚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树脂组成。这种添加剂加入到聚丙烯熔体中,一方面改变聚丙烯的微观结构,一方面在树脂内引入接受阳离子染料的官能团,赋予其接受分散染料和阳离子染料染色的能力。
由98-85%(wt)聚丙烯树脂与含有2-15%(wt)二羧基苯磺酸的聚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树脂共混,熔融纺丝,即可以得到常压无载体状况下分散染料或阳离子染料可染的聚丙烯纤维。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列举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把含有1,3-二羧基苯磺酸钠的聚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树脂6%(wt),其[η]=0.30-0.40,Tm=225-240℃,与94%(wt)MI=18-22的纤维级聚丙烯树脂共混,在260-265℃下纺丝,制取77dtex/24f聚丙烯长丝,在80℃左右进行3.2-3.4倍拉伸,得到强度为264g/d,断裂伸长率为15-18%的牵伸丝。制成织物后,分别用S-3GFL分散大红染料和Rosen分散大红染料进行常压无载体沸染30-40分钟。
测得上染率分别为71%和83%。
测得分散染料的染色牢度分别为:皂洗牢度3-4级,汗渍牢度4-5级,干摩擦牢度4-5级。
织物分别用阳离子兰、阳离子橙、阳离子黄染料进行常压沸染。测得阳离子染料的染色牢度分别为:皂洗牢度3-4级,汗渍牢度4-5级,干摩擦牢度4-5级。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添加剂3%(wt)与97%(wt)MI=18-22的纤维级聚丙烯树脂共混,在260℃纺丝,丝束在60℃水浴中牵伸3-4倍制得丙纶短纤维。该短纤维在常压下分别用S-3GFL分散大红染料和BG-FS分散兰染料进行沸染,其上染率分别为60%和50%,各种色牢度同实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