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针织物,特别是在横机上生产针织物的方法 生产一种在织物横列内线圈尺寸不同的针织物的方法是已知的。例如可在针床上通过选择织针形成集圈浮线,而这种针床目前不用来形成针织匹布的线圈结构。这些集圈浮线脱圈,从而扩大相对针床上在同一位置上形成的线圈,此外,可以在线圈形成过程调节脱圈三角,以便在针织物横向上产生大小不同的线圈,也可使用具有多个脱圈三角的三角箱,此时总会有一个特殊的脱圈三角作用在选定的织针上,因此线圈可同时形成明显不同的尺寸。然而在这种已知的方法中,所用的线圈均由同样的针织纱线编织而成。这会导致特别大的线圈变得太细而使针织匹布变得相对“松弛”。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生产针织物,特别是在横机上生产针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编织方向的一个经向段上,针织物包括至少一个最多每隔一根织针形成线圈的部分,以及至少一个每根织针均形成线圈的部分。用此方法,首先可通过如下方法达到产生大小不同线圈的目的,即在某一织物段所有地织针都形成线圈,而在下一段是每隔一根织针或每隔两根织针形成线圈。用此方法,每个部分有至少一个单独的导纱器进行针织。这样,与每根织针都进行编织的那一部分相比,至少在最多每隔一根织针进行编织的这一个部分可以用更粗的针织纱进行编织,并且线圈弯纱也更深,于是小线圈用比大线圈细的针织纱织成,因此会在视觉上产生引入注意的织物图案。此外,在各个部分可产生许多不同的线圈横列,从而通过形成弯曲可产生立体效果。再者还可产生直的针织边,这是通过在每根织针进行编织的区域与每隔一根织针进行编织的区域产生相应的较多的针织横列来实现的,因此可使不同部分的针织横列的不同的高度保持均匀。为产生一种特别好看的线圈结构,还可利用与粗细相比针头相对更大的针。各部分可用任何单面和双面针织技术编织而成。因此,织物可制成右斜纹,左斜纹,提花花纹,罗纹,集圈花纹或圆形。并且已织的所有织物形式都可用本方法织成。平面织物可织成长短宽窄随意的按米出售的织物,或者织成有相应造型的全成形织物。同样带有口袋和饰带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或复合尺寸针织物,例如矫形针织物或医用针织物,用于汽车或办公室座椅的座套以及其它工业用织物等都可用本方法织成。
下面将借助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法的不同实施例。
其中:
图1是一种针织图案的示意图,其各部分有不同的线圈尺寸;
图2是生产一种各部分有不同线圈尺寸的针织物的线圈变化示意图;
图3是生产第二种各部分有不同线圈尺寸的针织物的线圈变化示意图;
图4是生产第三种各部分有不同线圈尺寸的针织物的线圈变化示意图;
图5是生产第四种各部分有不同线圈尺寸的针织物的线圈变化示意图;
图6是一种具有不同线圈尺寸部分的针织套衫的示意图。
图1示出一种针织物10,其外部区域11和12线圈大,中间区域13线圈小。该图表示,在中间区域13形成两倍于外部区域11和12的线圈横列,从而使区域13和11、12中的不同的线圈高度相协调,这样总体上会产生直的针织物边。
图2示出在具有两个针床V、H的横机上生产单面针织物的线圈变化,其中针织物10具有两个外侧部分S1和S3以及一中间部分S2,在外侧部分仅仅是前针床V的每隔一根织针进行编织,在中间部分S2前针床V的每根针均进行编织。S1-S3的每个部分有一个单独的导纱器FF1-FF3,因此与中间部分S2相比,外侧部分S1和S3可以用较粗的纱线进行编织。S1-S3的各个部分的面经和底纬的交织能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例如用集圈浮线进行。
图3示出生产单面针织物的线圈变化,该针织物同样有三个不同线圈尺寸的部分S1-S3。外侧部分S1和S3也是通过每隔一根织针进行编织。与图2的针织物相反S1-S3的所有的部分都有着相同的导纱器FF1,也就是说是即用相同的纱支进行编织。针织物在外侧部分S1和S3,由于有较大的线圈,而有较大的延伸性。特别是在工业用针织物和矫形或医用针织物上能采用这种效果。
图4示出生产一种两面针织物,该针织物用两个针床V和H的针编织成,它也具有外侧部分S1和S3,在这些区域仅仅是两个针床V和H的每隔一根织针进行编织。中间区域S2的每根织针上都有一个线圈形成,每个部分由不同的导纱器FF1-FF3进行编织。
相反,图5示出与图4针织物虽然结构相同,但此处S1-S3各部分采用同一个导纱器进行编织,因此,在S1、S3部分和S2部分之间不可能有纱线粗细的变化。
图6示出的是一种针织物的例子,它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织成。图示的外套20是在横机上织成的圆筒状成品织物,其中除菱形图案21之外,两个针床V和H上只有每隔一根强针进行编织,而在图案区域21是每根针都参与编织。在这个区域可织出其它的区域更细的线圈组织,此外该图案区域21能相对基础针织物进行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