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39510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3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0291.X

申请日:

2015.04.21

公开号:

CN104828709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6C 19/00申请公布日:201508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C 19/00申请日:20150421|||公开

IPC分类号:

B66C19/00

主分类号:

B66C19/00

申请人:

厦门市万象新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传宝

地址:

361000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强业楼306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代理人:

戚东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包括救援小车、起重小车和中央控制系统;该起重小车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设置在该救援小车上,该起重小车可以将隧道内的事故车辆吊起并沿隧道的横向进行移动;所述救援小车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沿隧道内的两侧进行纵向行走。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隧道救援装置的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起重小车沿隧道横向运行至发生事故的车道,然后控制起重小车上起重臂上的叉车齿与发生事故车辆的车轮配合并将事故车辆吊起;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救援小车两侧底部的车轮沿隧道的纵向运行并移出隧道以完成救援。本发明救援小车可以沿隧道内的两侧行走,可以顺利进入隧道的事故发生地进行救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救援小车、起重小车和中央控制系统;该起重小车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设置在该救援小车上,该起重小车可以将隧道内的事故车辆吊起并沿隧道的横向进行移动;所述救援小车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沿隧道内的两侧进行纵向行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小车包括倒U型的框架,该框架两侧的底部设有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沿隧道纵向进行移动的车轮,该框架的两侧分别位于隧道内的两侧,该框架两侧的顶部通过沿隧道横向设置的若干个连接梁连接在一起,在该连接梁上至少设有一对滑道,在每对滑道上至少安装一个可以沿该滑道移动的所述起重小车,该起重小车设有四个可以上下升降的起重臂,在每个起重臂的端部设有两个与隧道内事故车辆的车轮相配合的叉车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两侧底部的车轮上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该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前后两端上设有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上下升降,该清扫装置与所述连接梁连接并可以沿连接梁进行横向运动,该清扫装置包括清扫刷和垃圾箱。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两侧的底部设有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的液压缸,该液压缸连接有可以沿隧道横向进行运动的滚轮,该液压缸可以控制该滚轮上下升降以支撑起所述救援小车并使所述框架两侧底部的车轮脱离地面,所述连接梁为可伸缩梁,该可伸缩梁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进行长度伸长以使该框架两侧之间的距离从三车道变为四车道。

6.
  根据权利要求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小车上设有灭火器具,并在该救援小车的框架顶部的四角装有摄像头。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室,该控制室设置在所述救援小车的顶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沿隧道纵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救援小车两端。

9.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起重小车沿隧道横向运行至发生事故的车道,然后控制起重小车上起重臂上的叉车齿与发生事故车辆的车轮配合并将事故车辆吊起;
(2)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救援小车两侧底部的车轮沿隧道的纵向运行并移出隧道以完成救援。

说明书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事故救援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在隧道中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如车辆的追尾、碰撞、倾翻等,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而且由于隧道空间有限,造成车辆拥堵,救援困难。
目前,隧道救援通常采用用于隧道救援的起重机或者道路清障车,当隧道发生事故造成交通堵塞时,现有的救援装置不能到达事故发生地点并完成救援工作;现有的救援装置往往需要较大的作业空间来完成救援作业,由于隧道的救援空间有限,会增加抢险排障的困难,耗时耗力,而且现有的救援装置通常体积较大,在隧道内救援时,会阻碍其他车辆的通行,严重影响其余车辆的通行,加重交通堵塞,甚至造成交通中断,如果事故发生时有人员需要紧急救治,由于交通堵塞救护人员不能及时到达救援地点,严重危害发生事故人员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包括救援小车、起重小车和中央控制系统;该起重小车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设置在该救援小车上,该起重小车可以将隧道内的事故车辆吊起并沿隧道的横向进行移动;所述救援小车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沿隧道内的两侧进行纵向行走。
进一步地,所述救援小车包括倒U型的框架,该框架两侧的底部设有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沿隧道纵向进行移动的车轮,该框架的两侧分别位于隧道内的两侧,该框架两侧的顶部通过沿隧道横向设置的若干个连接梁连接在一起,在该连接梁上至少设有一对滑道,在每对滑道上至少安装一个可以沿该滑道移动的所述起重小车,该起重小车设有四个可以上下升降的起重臂,在每个起重臂的端部设有两个与隧道内事故车辆的车轮相配合的叉车齿。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两侧底部的车轮上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该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
进一步地,在所述框架前后两端上设有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上下升降,该清扫装置与所述连接梁连接并可以沿连接梁进行横向运动,该清扫装置包括清扫刷和垃圾箱。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两侧的底部设有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的液压缸,该液压缸连接有可以沿隧道横向进行运动的滚轮,该液压缸可以控制该滚轮上下升降以支撑起所述救援小车并使所述框架两侧底部的车轮脱离地面,所述连接梁为可伸缩梁,该可伸缩梁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进行长度伸长以使该框架两侧之间的距离从三车道变为四车道。
进一步地,所述救援小车上设有灭火器具,并在该救援小车的框架顶部的四角装有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室,该控制室设置在所述救援小车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沿隧道纵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救援小车两端。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的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起重小车沿隧道横向运行至发生事故的车道,然后控制起重小车上起重臂上的叉车齿与发生事故车辆的车轮配合并将事故车辆吊起;
(2)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救援小车两侧底部的车轮沿隧道的纵向运行并移出隧道以完成救援。
本发明中起重小车可以将隧道内的小汽车吊起,由于隧道内通常有三个车道,起重小车可以沿隧道横向移动以吊起不同车道发生事故的小汽车,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救援并且疏通交通,使隧道内其余的车辆畅通无阻;起重小车设置在救援小车上,因为隧道内车道两侧会设有一定的应急空间,救援小车可以沿隧道内的两侧行走,这样就不会占用隧道内车道的空间,也不会受到隧道内其余车辆的影响,可以顺利进入隧道的事故发生地进行救援,不会受到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堵塞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隧道救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隧道救援装置救援事故车辆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隧道救援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隧道救援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图1是实施例一隧道救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救援小车10、起重小车20和中央控制系统;该起重小车20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设置在该救援小车10上,该起重小车20可以将隧道内的事故车辆吊起并沿隧道的横向进行移动,所述起重小车20吊起的事故车辆一般是小汽车,由于隧道空间有限以及起重小车20动力的限制,该起重小车20不能吊起大卡车、长途客运车等大型车辆,可以通过起重小车20将大型车辆牵引出隧道来完成救援工作,小汽车也可以通过起重小车20牵引出隧道完成救援;所述救援小车10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沿隧道内的两侧进行纵向行走。
本实施例起重小车可以将隧道内的发生事故的小汽车吊起,由于隧道内通常有三个车道,起重小车可以沿隧道横向移动以吊起不同车道发生事故的小汽车,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救援并且疏通交通,使隧道内其余的车辆畅通无阻;起重小车设置在救援小车上,因为隧道内车道两侧会设有一定的应急空间,救援小车可以沿隧道内的两侧行走,这样就不会占用隧道内车道的空间,也不会受到隧道内其余车辆的影响,可以顺利进入隧道的事故发生地进行救援,不会受到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堵塞的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图2是实施例一隧道救援装置救援事故车辆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救援小车10包括倒U型的框架11,该框架11两侧的底部设有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沿隧道纵向进行移动的车轮12,该框架11的两侧分别位于隧道内的两侧,该框架11两侧的顶部通过沿隧道横向设置的若干个连接梁13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连接梁13上至少设有一对滑道14,具体地,可以设置两对滑道14,在每对滑道14上至少安装一个可以沿该滑道14移动的所述起重小车20,具体地,每对滑道14上可以设有一个或者两个起重小车20,该起重小车20设有四个可以上下升降的起重臂21,在每个起重臂21的端部设有两个与隧道内事故车辆的车轮相配合的叉车齿22。
具体工作时,如图2所示,首先中央控制系统救援小车10运行至事故发生地点,也可以在事故发生地点组装所述隧道救援装置,之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起重小车20在滑道14上沿隧道横向运行至发生事故的车道,对于发生事故的小型车辆,起重小车20控制每个起重臂21上的叉车齿22与发生事故的小型车辆的车轮配合并吊起发生事故的小型车辆,然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救援小车10的车轮12沿隧道进行纵向运行并将事故小车救援出隧道;对于发生事故的大型车辆,起重小车20控制其中两个起重臂21上的叉车齿22分别与发生事故的大型车辆的两个前轮配合并将前轮吊起一定高度,发生事故的大型车辆的两个后轮仍在地面上,然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救援小车10的车轮12沿隧道进行纵向运行,通过牵引将发生事故的大型车辆救援出隧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框架11两侧底部的车轮12上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该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在车轮12上设置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可以自动检测到救援小车10两侧的隧道墙壁,以免发生碰撞,进一步地,可以在隧道内的两侧沿隧道的纵向设有导轨,所述框架11两侧底部的车轮12分别设置在隧道内两侧的导轨上并可以沿该导轨进行纵向移动,进一步保证救援小车可以沿隧道纵向进行自动直行,避免撞墙事故的发生。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图3是实施例二隧道救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所述框架11前后两端上设有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上下升降,该清扫装置与所述连接梁13连接并可以沿连接梁13进行横向运动,该清扫装置包括清扫刷18和垃圾箱19。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清扫装置,清扫刷旋转并将垃圾自动清理进垃圾箱内,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清扫装置上升并运出隧道,从而实现对事故区域垃圾的自动清理。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图4是实施例三隧道救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框架11两侧的底部设有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的液压缸16,该液压缸16连接有可以沿隧道横向进行运动的滚轮17,该液压缸16可以控制该滚轮17上下升降以支撑起所述救援小车10并使所述框架11两侧底部的车轮12脱离地面,所述连接梁13为可伸缩梁,该可伸缩梁13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进行长度伸长以使该框架11两侧之间的距离从三车道变为四车道。
本实施例通过连接梁设置为可伸缩梁,当救援小车移出隧道后,中央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可伸缩梁进行长度的伸长,从而救援小车两侧之间的距离可以从三车道扩大到四车道,然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起重小车将吊起的事故小车放在第四车道上,从而不影响其余三车道的车辆的正常通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救援小车10上设有灭火器具,该灭火器具可以是沙子、干粉灭火器或者泡沫灭火器,并在该救援小车10的框架11顶部的四角装有摄像头,也可以在救援小车10上可以设有消防控制系统,该消防控制系统可以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当隧道发生事故造成火灾时,可以自动控制消防控制系统实现自动灭火,进一步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室30,该控制室30设置在所述救援小车10的顶部。在救援小车10上还可以设有救援平台,可以紧急救治事故受伤人员,在交通严重堵塞时,可以通过救援小车将受伤人员转移出隧道,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室30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沿隧道纵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救援小车10两端。可以在该两个控制室30之间设置行走通道,这样方便操作人员来回移动操作不同的控制室30。
 实施例四: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的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起重小车沿隧道横向运行至发生事故的车道,然后控制起重小车上起重臂上的叉车齿与发生事故车辆的车轮配合并将事故车辆吊起;
(2)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救援小车两侧底部的车轮沿隧道的纵向运行并移出隧道以完成救援。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包括救援小车、起重小车和中央控制系统;该起重小车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设置在该救援小车上,该起重小车可以将隧道内的事故车辆吊起并沿隧道的横向进行移动;所述救援小车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并可以沿隧道内的两侧进行纵向行走。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隧道救援装置的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起重小车沿隧道横向运行至发生事故的车道,然后控制起重小车上起重臂上的叉车齿与发生事故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