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8961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72980.0

申请日:

2008.10.27

公开号:

CN101723125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5D 49/00公开日:201006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49/00申请日:20081027|||公开

IPC分类号:

B65D49/00; B65D51/24; B65D25/20; B65D1/02

主分类号:

B65D49/00

申请人:

冶峙钢

发明人:

冶峙钢

地址:

841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萨依巴格路2号巴州大厦B座6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代理人:

刘永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属于一种避免重复使用的防伪包装瓶,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采用破坏性防伪技术,应用开启后瓶体(11)外壁变色体(9)发生不可恢复的颜色变化,促使包装物不可重复使用。对原包装瓶造成不可恢复的外观变化,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同时保持瓶体(11)外形完整,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洁实用,易于推广。具有不易模仿、易操作、识别方便,制作成本较低特点,拥有在该行业中的新颖性,首创性,具有实际应用的现实意义。

权利要求书

1: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其特征在于,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其特征在于,盖帽(1)下缘固定连筋(7),连筋(7)向下连接变色体(9)。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其特征在于,颈环(10)固定连接于瓶体(11)上部瓶口(3)下缘,变色体(9)埋于颈环(10)内。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其特征在于,颈环(10)内固定标记腔(8),变色体(9)置于标记腔(8)内。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标记腔(8)为一个或多个独立空间,也可以是绕颈环(10)内的环状空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其特征在于,盖帽(1)内壁有内丝(5),瓶口(3)外壁有口丝(4),口丝(4)受压后可以触发变色体(9)变化。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变色体(9)为收光发生不可逆转变色的感光材料,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位置外贴固遮光帖(2)。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其特征在于,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位置外固定标斑(6),当压迫标斑(6)后变色体(9)发生不能恢复的明显显示在瓶体(11)外壁颜色变化。

说明书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避免重复使用的防伪包装瓶,尤其是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

    背景技术

    公知技术中,目前酒类包装防伪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即信息防伪和破坏防伪。前者如:利用电子元件使包装物发出声音,在产品上粘贴激光标签。这一类防伪包装的生产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不是谁都能做。但它们存在一个缺点:其瓶其盖可以被回收再次使用。造假酒者所做的二次包装的酒产品在消费者实施辩别真伪之前,其外观所有特征与原包装几乎无差异,使得造假者容易实现假冒。假冒产品使得正牌商品制造厂商蒙受经济损失;损害名牌产品的信誉,增加企业维护产品信誉和质量保证的成本,有时还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深受其害的制品加工厂商寻求一些产品鉴别验证技术,用来解决产品的防伪鉴别问题。而破坏性防伪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包装物不可重复使用。如:开瓶毁盖,瓶盖破坏后不再具备密封包装功能,不能再用。由于瓶盖多采用塑料,铝合金等易破坏材料制造,所以毁盖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破坏性防伪技术的关键和难点在毁瓶。酒瓶多采用硬度很高的玻璃或陶瓷材料,要破坏它,同时又不给消费者造成麻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即使采取措施破坏了酒瓶,其断口异常锋利,必然令消费者望而生畏。目前,一些酒厂在酒包装之外另向消费者提供一把“钥匙”用于撬断瓶口的方案,就存在上述缺陷。这一问题令酒厂和消费者都头痛不已。还有一种被称为“毁瓶”的技术,它不留断口,而是在瓶口外侧设置附加物,事实上这种方式并未毁瓶。因此也谈不上防伪。最新一种结构破坏性防伪包装试图解决“毁瓶”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这种酒包装防伪方案是根据玻璃材料的破坏机理,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通过在瓶盖与瓶口之间设置受力元件,使消费者在轻轻旋开瓶盖时整体拧断瓶口。

    已公开相关技术中包括:02129695.2光致变色防伪包装瓶,高密度聚乙烯与色母(噁嗪类化合物)充分混合,利用全自动高速塑胶射出吹瓶机制成瓶。通过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使色母中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改变原来地颜色,由白色变为紫红色,在离开紫外线后,恢复到原来颜色。

    以上技术方案并未能根本解决包装瓶再次被使用甚至用于伪造的状况,相关较适用的技术方案尚未见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意识使用后,尤其是具有开启后包装瓶体发生不可复原的变化的颜色改变,即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瓶体外壁内固定变色体。

    本发明采用破坏性防伪技术,应用开启后瓶体11外壁变色体9发生不可恢复的颜色变化,促使包装物不可重复使用。对原包装瓶造成不可恢复的外观变化,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同时保持瓶体11外形完整,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洁实用,易于推广。具有不易模仿、易操作、识别方便,制作成本较低特点,拥有在该行业中的新颖性,首创性,具有实际应用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盖帽1,遮光帖2,瓶口3,口丝4,内丝5,标斑6,连筋7,标记腔8,变色体9,颈环10,瓶体1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

    盖帽1下缘固定连筋7,连筋7向下连接变色体9。颈环10固定连接于瓶体11上部瓶口3下缘,变色体9埋于颈环10内。

    颈环10内固定标记腔8,变色体9置于标记腔8内。标记腔8为一个或多个独立空间,也可以是绕颈环10内的环状空间。

    当盖帽1开启后,拉动甚至拉断连筋7,随之触发变色体9颜色变化,并且变色体9不但不能在不破坏瓶体11和颈环10的情况下取出,而且也不能经过一定处理手段使之恢复原先颜色,由于颈环10位置突出,变色体9颜色变化标记性质明显,使得瓶体11不能被以原先外观重新使用,从而在开启时观察由变色体9既定颜色变化具有验证正品的性质,同时也避免发生被用于仿造和伪造。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破坏性防伪技术,应用开启后瓶体11外壁变色体9发生不可恢复的颜色变化,促使包装物不可重复使用。对原包装瓶造成不可恢复的外观变化,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同时保持瓶体11外形完整,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洁实用,易于推广。具有不易模仿、易操作、识别方便,制作成本较低特点,拥有在该行业中的新颖性,首创性,具有实际应用的现实意义。

    实施例2:实施例1中,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盖帽1内壁有内丝5,瓶口3外壁有口丝4。口丝4受压后可以触发变色体9变化。

    当盖帽1沿内丝5和口丝4旋转开启时,口丝4受压后可以触发变色体9变化。

    实施例3: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尤其是,变色体9为收光发生不可逆转变色的感光材料,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位置外贴固遮光帖2。可以在开启盖帽1前,先揭除遮光帖2,变色体9发生明显的既定变色即证明产品的质量,同时,使得再次使用包装瓶成为不可能。

    实施例4: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尤其是,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位置外固定标斑6。当压迫标斑6后变色体9发生不能恢复的明显显示在瓶体11外壁颜色变化。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属于一种避免重复使用的防伪包装瓶,瓶体(11)外壁内固定变色体(9)。采用破坏性防伪技术,应用开启后瓶体(11)外壁变色体(9)发生不可恢复的颜色变化,促使包装物不可重复使用。对原包装瓶造成不可恢复的外观变化,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同时保持瓶体(11)外形完整,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洁实用,易于推广。具有不易模仿、易操作、识别方便,制作成本较低特点,拥有在该行业中的新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