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切换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涉及WCDMA系统中MGC上切换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系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移动通讯系统技术本身也在快速发展之中,从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讯系统,到正在成熟完善的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技术上的发展正在日益满足用户对于通讯系统的需求。在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移动通讯网络中,承载(语音和数据传输所经过的信道)和呼叫控制信令(控制呼叫流程的信令)经过不同的网元进行传输,承载在核心网经过MGW(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传入被叫侧,呼叫控制信令则经过MGC(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er)传输。
对于移动通讯网络,需要解决呼叫过程中移动设备在不同控制器之间的切换的问题,其中地控制器可以是RNC(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或者BSC(基站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而在现有的控制与承载分离情况下局内切换的实现技术中,源RNC/BSC与目的RNC/BSC都是在同一个MGW接入,对于局内切换时源RNC/BSC所接入的MGW与目的RNC/BSC接入MGW不同的情况,则没有成熟现有技术,从而导致实际网络中出现跨MGW的切换时,出现通话中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局内切换时源RNC/BSC与目的RNC/BSC局限于同一个MGW接入的缺点,提出一种能够实现源RNC/BSC与目的RNC/BSC在不同MGW接入时的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切换实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构造了一种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切换实现装置,包括MGC、呼叫控制实体、切换控制实体、源RNC/BSC、目的RNC/BSC、源RNC/BSC的接入MGW以及目的RNC/BSC的接入MGW;
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控制实体和所述切换控制实体处于所述MGC中,彼此之间通过内部接口连接;所述MGC与所述源RNC/BSC的接入MGW以及目的RNC/BSC的接入MGW之间通过Mc接口连接;所述MGC与所述源RNC/BSC之间和所述目的RNC/BSC之间通过Iu/A接口连接;所述源RNC/BSC的接入MGW与所述源RNC/BSC之间通过Iu/A接口连接;所述目的RNC/BSC的接入MGW与所述目的RNC/BSC之间通过Iu/A接口连接;所述源RNC/BSC的接入MGW以及目的RNC/BSC的接入MGW之间通过Nb接口连接。
所述呼叫控制实体控制呼叫的信令流程和资源管理,所述切换控制实体控制切换的流程和承载终端的申请、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切换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所述源RNC/BSC判断需要发起切换,发送重定位/切换需求到所述MGC,所述切换控制实体收到后,如果是有承载切换,则在所述目的RNC/BSC接入的MGW(称为目的接入MGW)上发起准备承载过程或者保留电路过程;
第二步:在所述目的RNC/BSC接入的MGW上的准备承载过程或者保留电路过程结束后,所述切换控制实体发送重定位/切换请求到所述目的RNC/BSC。如果所述源RNC/BSC与所述目的RNC/BSC在不同MGW接入,则同时在所述源RNC/BSC接入的MGW(称为源接入MGW)上开始准备承载过程。
第三步:所述目的BSC/RNC申请资源成功,返回重定位/切换请求确认,所述切换控制实体收到后发送重定位/切换指令到所述源RNC/BSC。
第四步:在所述源RNC/BSC的接入MGW的准备承载过程结束后,所述切换控制实体根据所述源RNC/BSC的接入MGW返回的连接标识和绑定标识在所述目的RNC/BSC接入MGW发起建立承载过程,并等待所述源RNC/BSC的接入MGW的建立完成指示;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切换控制实体也可以在所述目的RNC/BSC接入MGW发起准备承载,而在所述源RNC/BSC的接入MGW发起建立承载。
第五步:移动设备在所述目的RNC/BSC开始接入后,所述目的RNC/BSC发送重定位/切换侦测消息到所述切换控制实体;所述切换控制实体开始改变承载终端连接方式,使新的终端双向连接,源终端单向连接。
第六步:移动设备在所述目的RNC/BSC接入完成后,所述目的RNC/BSC发送重定位/切换完成消息,所述切换控制实体释放所述源RNC/BSC和对应承载,切换结束。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和装置,当源控制器和目的控制器在不同MGW接入时,MGC主动建立两个MGW之间的承载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源控制器与目的控制器在不同MGW接入时的切换,保证了切换后的承载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源RNC/BSC与目的RNC/BSC在不同MGW接入时的网络结构图。
图2到图4是针对源控制器和目的控制器分别为RNC和BSC情况下的切换流程图。
图2是接入MGW不同时,源RNC到目的RNC切换流程图。
图3是接入MGW不同时,源RNC到目的BSC切换流程图。
图4是接入MGW不同时,源BSC到目的RNC切换流程图。
图5是接入MGW不同时,源BSC到目的BSC切换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说明了源RNC/BSC(104)与目的RNC/BSC(105)在不同MGW接入时的网络结构。其中包括源RNC/BSC(104)、目的RNC/BSC(105)、源RNC/BSC接入的MGW1(106)、目的RNC/BSC接入的MGW2(107)和MGC(101)。MGC(101)内部包括呼叫控制实体(102)和切换控制实体(103)两个实体。在切换开始前,移动设备在源RNC或者BSC(104)接入,在切换中,切换控制实体(103)要在MGW1(106)和MGW2(107)之间建立一条承载,连接MGW2(107)到MGW1(106)到呼叫对端。切换完成后,语音或数据通过这条承载继续在呼叫对端和移动设备间传输。
图2说明了源控制器(104)和目的控制器(105)都是RNC时的切换流程。首先源RNC(104)发送Iu_Relocation_Require到MGC(101),MGC(101)收到后在MGW2(107)发起承载准备流程,这在Mc接口表现为发送Add.Request操作到MGW2(107)。在MGW2(107)成功返回Add.Reply后,MGC(101)获取连接标识和绑定标识,发送Iu_Relocation_Request到目的RNC(105)。同时,MGC(101)还通过承载准备流程在MGW1(106)申请承载终端,这在Mc接口上反映为Add.Request和Add.Reply操作。在承载准备完成后,MGC(101)在MGW2(107)发起承载建立流程,MGW2(107)接收到建立承载的Add.Request操作,开始建立MGW间承载过程,建立完成后,MGW2(107)返回Add.Reply操作,并且MGW1(106)发送到MGC(101)的Notify.Request操作,上述在MGW间建立承载的方式是选择之一,也可以选择在MGW2(107)准备承载,而在MGW1(106)建立承载,两种方法效果是一样的。目的RNC(105)在申请资源完毕后,发送Iu_Relocaiton_Request_Ack到MGC(101),上述Iu口的消息流程与建立MGW间承载的过程是并行关系,Iu_Relocaiton_Request_Ack可以在发出_Relocaiton_Request之后的任何时候收到,而与建立MGW间承载的过程无关。MGC(101)收到后发送Iu_Relocation_Command到源RNC(104),移动设备到目的RNC(105)的接入开始。目的RNC(105)在监测到移动设备开始接入时,发送Iu_Relocation_Detect到MGC(101),MGC(101)则通过Modify操作改变MGW1(106)上的承载终端间的拓扑结构,单向连接呼叫对端的终端T2和到源RNC(104)承载的终端T1,双向连接T2与MGW1(106)上新建立的承载终端T×1。最后,移动设备在目的RNC(105)的接入完成,目的RNC(105)发送Iu_Relocation_Complete到MGC(101),MGC(101)释放到源RNC(104)的Iu连接,并发送Sub操作释放MGW1(106)到源RNC(104)的承载终端,切换完成。
图3说明了源控制器(104)是RNC,目的控制器(105)是BSC时候的切换流程。首先源RNC(104)发送Iu_Relocation_Require到MGC(101),MGC(101)收到后在MGW2(107)发起电路保留流程,这在Mc接口表现为发送Add.Request操作到MGW。在MGW2(107)成功返回Add.Reply后,MGC(101)发送A_HO_Request到目的BSC(105)。同时,MGC(101)还通过承载准备流程在MGW1(106)申请承载终端,这在Mc接口上反映成Add.Request和Add.Reply操作,在承载准备完成后,MGC(101)在MGW2(107)发起承载建立流程,MGW2(107)接收到建立承载的Add.Request操作,开始建立MGW间承载过程,建立完成后,MGW2(107)返回Add.Reply操作,并且MGW1(106)发送到MGC(101)的Notify.Request操作。目的BSC(105)在申请资源完毕后,发送A_HO_Request_Ack到MGC(101),MGC(101)收到后发送Iu_Relocation_Command到源RNC(104),移动设备到目的BSC(105)的接入开始。目的BSC(105)在监测到移动设备开始接入时,发送A_HO_Detect到MGC(101),MGC(101)则通过Modify操作改变MGW1(106)上的承载终端间的拓扑结构,单向连接呼叫对端的终端T2和到源RNC(104)承载的终端T1,双向连接T2与MGW1(106)上新建立的承载终端T×1。最后,移动设备在目的BSC(105)的接入完成,目的BSC(105)发送A_HO_Complete到MGC(101),MGC(101)释放到源RNC(104)的Iu连接,并发送Sub操作释放MGW1(106)到源RNC(104)的承载终端,切换完成。
图4说明了源控制器(104)是BSC,目的控制器(105)是RNC时候的切换流程。首先源BSC(104)发送A_HO_Require到MGC(101),MGC(101)收到后在MGW2(107)发起承载准备流程,这在Mc接口表现为发送Add.Request操作到MGW。在MGW2(107)成功返回Add.Reply后,MGC(101)获取连接标识和绑定标识,发送Iu_Relocation_Request到目的RNC(105)。同时,MGC(101)还通过承载准备流程在MGW1(106)申请承载终端,这在Mc接口上反映成Add.Request和Add.Reply操作,在承载准备完成后,MGC(101)在MGW2(107)发起承载建立流程,MGW2(107)接收到建立承载的Add.Request操作,开始建立MGW间承载过程,建立完成后,MGW2(107)返回Add.Reply操作,并且MGW1(106)发送到MGC(101)的Notify.Request操作。目的RNC(105)在申请资源完毕后,发送Iu_Relocaiton_Request_Ack到MGC(101),MGC(101)收到后发送A_HO_Command到源BSC(104),移动设备到目的RNC(105)的接入开始。目的RNC(105)在监测到移动设备开始接入时,发送Iu_Relocation_Detect到MGC(101),MGC(101)则通过Modify操作改变MGW1(106)上的承载终端间的拓扑结构,单向连接呼叫对端的终端T2和到源RNC(104)承载的终端T1,双向连接T2与MGW1(106)上新建立的承载终端T×1。最后,移动设备在目的RNC(105)的接入完成,目的RNC(105)发送Iu_Relocation_Complete到MGC(101),MGC(101)释放到源BSC(104)的连接,并发送Sub操作释放MGW1(106)到源BSC(104)的承载终端,切换完成。
图5说明了源控制器(104)和目的控制器(105)都是BSC时候的切换流程。首先源BSC(104)发送A_HO_Require到MGC(101),MGC(101)收到后在MGW2(107)发起电路保留流程,这在Me接口表现为发送Add.Request操作到MGW。在MGW2(107)成功返回Add.Reply后,MGC(101)发送A_HO_Request到目的BSC(105)。同时,MGC(101)还通过承载准备流程在MGW1(106)申请承载终端,这在Mc接口上反映成Add.Request和Add.Reply操作,在承载准备完成后,MGC(101)在MGW2(107)发起承载建立流程,MGW2(107)接收到建立承载的Add.Request操作,开始建立MGW间承载过程,建立完成后,MGW2(107)返回Add.Reply操作,并且MGW1(106)发送到MGC(101)的Notify.Request操作。目的BSC(105)在申请资源完毕后,发送A_HO_Request_Ack到MGC(101),MGC(101)收到后发送A_HO_Command到源BSC(104),移动设备到目的BSC(105)的接入开始。目的BSC(105)在监测到移动设备开始接入时,发送A_HO_Detect到MGC(101),MGC(101)则通过Modify操作改变MGW1(106)上的承载终端间的拓扑结构,单向连接呼叫对端的终端T2和到源BSC(104)承载的终端T1,双向连接T2与MGW1(106)上新建立的承载终端T×1。最后,移动设备在目的BSC(105)的接入完成,目的BSC(105)发送A_HO_Complete到MGC(101),MGC(101)释放到源BSC(104)的Iu连接,并发送Sub操作释放MGW1(106)到源BSC(104)的承载终端,切换完成。
在上述过程中,建立MGW间承载的过程与在目的RNC/BSC(104)申请资源的过程是并行关系。在建立MGW间承载时,可以选择先在MGW1(106)或者MGW2(107)发起准备承载,在另一个MGW发起建立承载,两种选择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