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6701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3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4913.X

申请日:

2009.02.16

公开号:

CN101683194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43B 9/02公开日:201003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3B 9/02申请日:20090216|||公开

IPC分类号:

A43B9/02; A43B9/16; A43B13/14; A43B23/02; B29D35/00(2010.01)I

主分类号:

A43B9/02

申请人:

纪正贤

发明人:

纪正贤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优先权:

2008.9.26 CN 200810161745.0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树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先制备一个鞋底单元,该鞋底单元的一个鞋中底初胚具有一块踩踏块,及一个自该踩踏块的边缘朝向顶端成型的围墙,接着制备一个模具,将该鞋底单元置入该模具完成入模、合模,然后加热、加压,将该鞋中底初胚塑型为鞋中底成品,该鞋中底成品还具有一个自该围墙朝向顶端延伸的结合凸缘,接着冷却,取出该鞋底单元,然后制备一个鞋面,该鞋面包括一个顶端、底端透空的本体,及设置于该本体底端的结合底缘,最后结合该结合底缘与该结合凸缘,就可以制得一只鞋子,借此使本发明具有可以节省鞋面材料成本及可提高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制备一个鞋底单元,该鞋底单元包括一个以发泡热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鞋中底初胚,该鞋中底初胚具有一块踩踏块,及一个自该踩踏块的边缘朝向顶端成型的围墙;
(B)制备一个模具,该模具包括一个鞋底模穴;
(C)入模、合模,将该鞋底单元置入该模具的鞋底模穴内完成合模;
(D)加热、加压,将该模具加热到110℃~150℃,用以将该鞋中底初胚塑型成为一个鞋中底成品,且该鞋中底初胚体积大于该鞋中底成品体积5%~42%,该鞋中底成品还包括一个自该围墙朝向顶端延伸的结合凸缘,该围墙与该结合凸缘的交界处并形成一个阶梯面;
(E)冷却;
(F)开模取出该鞋底单元;
(G)制备一个鞋面,该鞋面包括一个顶端、底端透空的本体,及一个设置于该本体底端的结合底缘;及
(H)结合该结合底缘与该结合凸缘成为一只鞋子,将该鞋面的结合底缘贴靠该结合凸缘,直到碰触该阶梯面,再结合该结合底缘与该结合凸缘。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还包含步骤(A)-1,在该围墙的内墙面与该结合凸缘的内侧面贴覆一片补强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步骤(H)中,采用缝结方式结合该结合底缘与该结合凸缘。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步骤(H)中,采用粘结方式结合该结合底缘与该结合凸缘,再车缝固定该结合底缘与该结合凸缘。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步骤(A)中,该鞋底单元还包括一个鞋大底,及该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还包含步骤(A)-1,在该鞋中底初胚与该鞋大底的粘结区涂布粘胶,再将该鞋大底置入一个底模,然后进行合模将该鞋中底初胚与该鞋大底压合。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步骤(A)中,该鞋底单元还包括一个鞋大底,该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还包含步骤(H)-1,将该鞋大底粘贴固定在该鞋中底成品的底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步骤(A)中,该围墙包括一个前掌包覆墙及一个后跟包覆墙。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步骤(D)中,该阶梯面形成在该围墙的外墙面与该结合凸缘的交界处。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步骤(D)中,该阶梯面形成在该围墙的内墙面与该结合凸缘的交界处。

说明书

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鉴于以往制鞋方法存在许多缺失,因此创作人乃创作、申请并已获准有中国台湾第88112254号「发泡鞋体之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案、第90120234号「发泡鞋体一体成型之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案,其中第90120234号「发泡鞋体一体成型之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案,如图1、2所示,该专利案包含下列步骤:
(a)制备一个鞋面11及一个鞋底单元12,关于该鞋面11的制备,是先裁切一块具适当形状的基材,接着对该基材进行车缝使其成为该鞋面11,使该鞋面11具有一块踩踏底块111,及自该踩踏底块111的边缘朝向顶端延伸的一个后跟包覆块112与一个前掌包覆块113,此外,对该鞋面11的粘结区外表面进行粗化作业。
该鞋底单元12具有一个鞋中底初胚13及一个鞋大底14。
(b)将该鞋面11套设于一支鞋楦21,并受一对鞋楦夹模22夹固定位,该鞋楦21固定于一台发泡鞋体成型机(图未示)。
(c)在该鞋大底14的顶面、该鞋面11凸露出该鞋楦夹模22的粘结区外表面涂设粘胶,及将一片热熔胶膜15铺置在该鞋中底初胚13的顶面。
(d)将该鞋中底初胚13的边墙131粘贴于该鞋面11。
(e)将该鞋底单元12与该鞋面11连同该鞋楦21一起置入一个成型模具23内,该成型模具23具有一个用以供该鞋大底14置放的底模座24,及分别安装在该底模座24两侧的二个侧模座25。
(f)对该成型模具23进行加热、加压,使该鞋中底初胚13产生塑型作用并与该鞋大底14粘结为一体,同时活化该热熔胶膜15促使该鞋面11与该鞋中底初胚13相互粘结,在此步骤中,除了可使该鞋面11与该鞋底单元12固结成一体,还可将该鞋中底初胚13塑型成为一个鞋中底成品尺寸。
(g)停止加热,接着进行冷却作业。
(h)打开该成型模具23取出鞋体,接着对该鞋中底初胚13生成在该边墙131顶缘的溢料进行修边作业,就可以获得鞋体成品。
前述专利案虽然可以透过上述步骤制得发泡鞋体,但仍存有下列待改良处:
一、该鞋面11具有该踩踏底块111、该后跟包覆块112及该前掌包覆块113,具有所需材料较多,且会产生较多零碎材料,导致材料成本较高的缺点。
二、因为该鞋面11与该鞋底单元12之间透过粘胶予以粘结固定,所以还需针对该鞋面11的粘结区外表面进行粗化作业以利粘结,导致有制程较复杂、生产效率较差及需使用大量粘胶的缺点。
三、要在该鞋面11的外表面添加饰块(图未示),一般是采用缝结方式将该饰块缝结固定于该鞋面11,实际上存有需使用大量人工及较复杂的针车才能缝结完成,导致有生产效率较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节省鞋面材料成本,可以简化整体制程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制备一个鞋底单元,该鞋底单元包括一个以发泡热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鞋中底初胚,该鞋中底初胚具有一块踩踏块,及一个自该踩踏块的边缘朝向顶端成型的围墙;
(B)制备一个模具,该模具包括一个鞋底模穴;
(C)入模、合模,将该鞋底单元置入该模具的鞋底模穴内完成合模;
(D)加热、加压,将该模具加热到110℃~150℃,用以将该鞋中底初胚塑型成为一个鞋中底成品,且该鞋中底初胚体积大于该鞋中底成品体积5%~42%,该鞋中底成品还具有一个自该围墙朝向顶端延伸的结合凸缘,该围墙与该结合凸缘的交界处并形成一个阶梯面;
(E)冷却;
(F)开模取出该鞋底单元;
(G)制备一个鞋面,该鞋面包括一个顶端、底端透空的本体,及一个设置于该本体底端的结合底缘;及
(H)结合该结合底缘与该结合凸缘成为一只鞋子,将该鞋面的结合底缘贴靠于该结合凸缘,直到碰触该阶梯面,再结合该结合底缘与该结合凸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节省鞋面材料成本,及可简化制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中国台湾第90120234号「发泡鞋体一体成型之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案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中国台湾第90120234号「发泡鞋体一体成型之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案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一个鞋中底成品;
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一个鞋面与一个鞋中底成品结合成为一只鞋子;
图6是取自图5的剖视图,说明该鞋中底成品与该鞋面的第一种结合设计;
图7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另一种鞋面设计;
图8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说明另一个鞋中底成品;
图9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另一个鞋面与另一个鞋中底成品结合成为另一只鞋子;
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说明另一个鞋中底成品与一个凉鞋鞋面;
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说明一个模具;
图1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说明二个鞋底单元入模进行热压的状态;
图13是类似图11的视图,说明另一个模具;
图14是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鞋中底成品与该鞋面的第二种结合设计;及
图15是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鞋中底成品与该鞋面的第三种结合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标号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较佳实施例包含有步骤31~38。
如图3、12所示,步骤31是制备二个鞋底单元50,每一个鞋底单元50分别包括一个鞋中底初胚51,该鞋中底初胚51在本发明中为一个以发泡热可塑性材料为基材发泡成型的鞋中底半成品,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发泡热可塑性材料为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PE(Polyethlene)、TPR(Thermoplastics rubber)及其均等物,进一步地,该鞋中底初胚51具有一块足形踩踏块52,及一个自该踩踏块52的边缘朝向顶端成型的围墙53。且该踩踏块52与该围墙53可为不同硬度、不同材质。
如图3所示,步骤32是制备一个模具40,该模具40可为如图11、12所示的四开模模具,也可为如图13所示的上、下开模模具40’。
该模具40呈可移动地置放在一台鞋体成型机的机台上(图未示),使本发明可以在同一机台上对该模具40进行加热、冷却作业,也可以在不同机台上对该模具40进行加热、冷却作业。
步骤33是入模、合模,先将所述鞋底单元50的鞋中底初胚51分别置于二只鞋楦80顶端,接着将所述鞋楦80分别置入该模具40的第一模座41的二个鞋楦模穴半形414内,将二个第二模座42分别左右转动至该合模位置并扣锁定位,及将一个上盖43往下转动至该合模位置,如此就完成合模作业,同时所述鞋底单元50分别位于二个鞋底模穴45内。
值得说明的是,该鞋底单元50与该鞋底模穴45的比例为1∶1。
如图3、12、6所示,步骤34是对该模具40进行加热、加压,用以将该鞋中底初胚51塑型成为鞋中底成品51’,使该鞋中底成品51’具有标准尺寸、预设花纹,及使该鞋中底成品51’还包括一个自该围墙53再朝向顶端成型的较薄结合凸缘54,同时该围墙53与该结合凸缘54的交界处形成一个阶梯面55,该阶梯面55可以如图6所示形成在该围墙53的外墙面531与该结合凸缘54的交界处,也可以如图14、图15所示形成在该围墙53的内墙面532与该结合凸缘54的交界处。
至于对该模具40的加热可为直接加热、间接加热,进一步地,加热时间约为1~7分钟、加热温度约为110℃~150℃,且该鞋中底初胚51体积大于该鞋中底成品51’体积5%~42%。
步骤35是对该模具40进行冷却作业,可为直接冷却、间接冷却。
关于前述加热、冷却,可以透过分别在该模具40的第一模座41、第二模座42、上盖43及该鞋楦80设置流道(图未示),然后再注入加热液、冷却液达成。由于对该模具40的加热、冷却,为熟悉此项技艺人士所易于了解,且其并非本发明特点所在,所以在此不详细说明。
步骤36是开模并取出该鞋底单元50。
如图6所示,较佳地,为了增加该结合凸缘54与该围墙53交界处的强度,可在该步骤31后,在该结合凸缘54的内侧面542与该围墙53的内墙面532之间贴覆一片补强片56,该补强片56可为各式布料或各式薄膜,例如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薄膜,如此在该步骤34中,可以透过对该模具40加热、加压,使该补强片56粘结定位在该结合凸缘54的内侧面542与该围墙53的内墙面532之间,此外,如图6、14、15所示,还可以在该结合凸缘54的外侧面541与该围墙53的外墙面531贴覆各式布料或各式薄膜后,接着入模进行加热、冷却,就可产生增加鞋体变化性的效果。
此外,在该鞋中底初胚51成型过程中,可同时在其外表面植设饰块(图未示)。
如图5、6所示,步骤37是制备一个鞋面60,该鞋面60可为预先车缝成型的布质鞋面半成品、皮质鞋面半成品、塑胶鞋面半成品,具有一个顶端、底端透空的圈围本体61,一个设置于该圈围本体61底端且相对应于该结合凸缘54的结合底缘62,及一个形成于该圈围本体61顶端的鞋口63。
如图4、5、6所示,步骤38是结合该鞋面60与该鞋中底成品51’,将该鞋面60的结合底缘62套置贴靠于该结合凸缘54外侧,直到该结合底缘62碰触该阶梯面55,就表示该鞋面60已到达设定位置同时已与该鞋中底成品51’完成对位,然后透过针车(图未示)或人工对该结合底缘62与结合凸缘54进行缝合,使该鞋面60与该鞋中底成品51’结合成一只鞋子91。
值得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在该结合凸缘54的外侧面541或在该结合底缘62的内面涂布粘胶的方式,使该结合底缘62与结合凸缘54相互粘结,进而使该鞋面60与该鞋中底成品51’结合成该鞋子91。
如图14、15所示,当该围墙50的阶梯面55形成在该结合凸缘54与该围墙53的内墙面532的交界处,则该鞋面60的结合底缘62是贴靠结合在结合凸缘54的内侧面542。
如图6所示,较佳地,为了增加穿着舒适感,还可以在该鞋面60与该鞋底单元50内部缝结或粘结一层内里100。
该鞋面60除了可为如图5所示的高统皮料、塑胶料鞋面外,使该鞋子91为休闲鞋,也可为如图7所示的中低统布料、塑胶料鞋面,使该鞋子91为运动鞋。
此外,本发明该围墙53除了可为如图4、图5所示的圈围设计外,还可为如图8、9所示的包括一个前掌包覆墙533及一个后跟包覆墙534的型态,如此,该鞋面60的圈围本体61就相对应改变形状,但是仍将该圈围本体61的结合底缘62与该结合凸缘54进行结合,以使该鞋面60与该鞋底单元50结合成一只鞋子92。
如图10所示,实际上还可视鞋子成品的变化,使该鞋中底成品51’的围墙53、结合凸缘54呈间断设计,再与一个凉鞋鞋面结合,就可以制得一只凉鞋。
此外,本发明透过该模具40虽然一次可以制得二个鞋底单元50,但也可以一次只制造一个鞋底单元50。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8、9、12所示,该鞋底单元50还包括一个鞋大底57,该鞋大底57以耐磨材料制成最佳。关于该鞋大底57的结合方式,可以采用直接将该鞋大底57粘贴固定在该鞋中底成品51’底面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采用先在该鞋中底初胚51与该鞋大底57的粘结区涂布粘胶,接着视需求将该鞋中底初胚51套置于一只鞋楦(高统鞋款需套入鞋楦,中底筒鞋款则不需套入鞋楦),将该鞋大底57置入一个底模,然后进行合模以将该鞋中底初胚51与该鞋大底57压合的方式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该鞋大底57的鞋前部位也可包覆在该鞋中底成品51’的前端,例如运动鞋款的型态,当结合该鞋面60时,再缝合于该鞋大底57的鞋前部位。
本发明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所述之功效及优点:
一、因为该鞋面60呈底端透空设计,相较于以往鞋面11具有踩踏底块111,本发明具有可以节省材料、可以减少零碎材料产生,相对可以降低材料成本的功效及优点。
二、因为该鞋面60与该鞋底单元50采用缝结方式结合,相较于以往采用粘胶使二者结合,本发明可以省略对鞋面的粘结区外表面进行粗化作业该制程,相对具有可以简化制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及可减少粘胶使用量的功效及优点。
三、因为该结合底缘62与该结合凸缘54完成结合后,所产生的余料极少不需要修边,使本发明具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及优点。
四、因为本发明在成型该鞋底单元50的鞋中底初胚51时,就可以直接在该鞋中底初胚51的外表面植设饰块,相较于以往采用缝结方式固定饰块,本发明具有可以减少人工、不需要复杂针车进行缝结,相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及优点。
五、因为该围墙531与该结合凸缘54的交界处为该阶梯面55,所以在进行该鞋面60与该鞋中底成品51’的结合作业前,只需将该鞋面60的结合底缘62贴靠于该结合凸缘54,直到碰触该阶梯面55,就可以使该鞋面60自动到位,具有可以使该鞋面60与该鞋中底成品51’的对位较简便、快速,相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及优点。

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发泡鞋体的制造方法,先制备一个鞋底单元,该鞋底单元的一个鞋中底初胚具有一块踩踏块,及一个自该踩踏块的边缘朝向顶端成型的围墙,接着制备一个模具,将该鞋底单元置入该模具完成入模、合模,然后加热、加压,将该鞋中底初胚塑型为鞋中底成品,该鞋中底成品还具有一个自该围墙朝向顶端延伸的结合凸缘,接着冷却,取出该鞋底单元,然后制备一个鞋面,该鞋面包括一个顶端、底端透空的本体,及设置于该本体底端的结合底缘,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鞋类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