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4131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4131A21申请号201410262135522申请日20140613F16C43/04200601G01B5/1420060171申请人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16202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瓦窝高新技术工业园区72发明人陈世友岳超董滨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209代理人王东煜54发明名称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57摘要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调整前的准备,按游隙调整规范图样所示的字母,在所有的套圈端面上和隔圈的外径表面上。
2、用电笔进行标记;步骤二测量前应使组装在下部的内圈定位端面处于水平位置;步骤三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是采用配制外隔圈的方法进行调整,按步骤一所示的字母标记包括第一外隔圈宽度C1C1的确定、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D1D1的确定。本发明在确定第一外隔圈宽度尺寸时,只需翻转轴承1次,在确定第二外隔圈宽度尺寸时,不需要翻转,直接测量尺寸即可,减少了测量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操作更为方便,同时在无平台情况下,只需使用6个垫块也可测量。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4131AC。
3、N104154131A1/2页21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调整前的准备(1)轴承成品零件经检验合格后应清洗干净;(2)游隙调整在工作台、平板或6块为一组的支撑块上进行,同一组支撑块的高度相互差应小于被测轴承内圈两端面平行差的50;(3)按游隙调整规范图样所示的字母,在所有的套圈端面上和隔圈的外径表面上用电笔进行标记,并同时标记上轴承顺序号;步骤二调整要求(1)测量前应使组装在下部的内圈定位端面处于水平位置;(2)测量时在外圈端面加载荷块,其载荷值应保证滚动体与滚道均匀接触;(3)测量前应分别旋转各列滚子和套圈,以保证轴承各零件都处于正常位置;步。
4、骤三轴承游隙调整方法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是采用配制外隔圈的方法进行调整,按步骤一所示的字母标记包括第一外隔圈宽度C1C1的确定、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D1D1的确定(1)第一外隔圈宽度C1C1的确定调整前,根据图纸设定尺寸计算量块的高度H,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B双滚道内圈宽度C外圈宽度B1第一外隔圈宽度测量前,将量块分别放置在外圈的上下端的D面和B面上,分别测量内圈端面至量块端面的距离A和B,尺寸CC由(2)式决定(2)若轴向游隙设为GA,则C1C1按(3)式计算(3)(2)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D1D1的确定测量前,将量块放置在外圈的B面上,测量内圈至量块端面的距离C,尺寸BB由(4。
5、)式决定(4)测量前,再将量块放置在外圈的D面上,测量内圈端面至量块端面的距离D,尺寸DD由(5)式决定(5)第二外隔圈B1B1和D1D1所在位置两列滚子背对背放置,若想通过配置外隔圈方式来权利要求书CN104154131A2/2页3产生游隙,需要使两外圈向第二外隔圈所在位置移动,即减小BB和DD面的距离,这样在滚子和外滚道之间便产生了游隙,若轴向游隙为GA,则B1B1和D1D1分别按(6)和(7)式计算(6)(7)。权利要求书CN104154131A1/4页4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轴承制造技术的轴承游隙调整方法,具体是一种四个单滚道外圈,一个双。
6、滚道内圈,两个单滚道内圈的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背景技术0002传统的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测量方法需要轴承翻转至少4次以上,翻转的次数越多,带来的测量误差越大,可操作性也差;这种测量方法需要一个较大的平台,当用户对轴承游隙产生质疑,需要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游隙的校核时,一般现场都没有平台,因此就无法进行现场测量,所以说该方法适用范围小,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平台的制造和检定也有一定的困难。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该方法测量时只需翻转1次,操作简便,而且准确性高。在无平台情况下,只需使用6个垫块即可测量。0004采用的技。
7、术方案是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调整前的准备(1)轴承成品零件经检验合格后应清洗干净;(2)游隙调整在工作台、平板或6块为一组的支撑块上进行。同一组支撑块的高度相互差应小于被测轴承内圈两端面平行差的50;(3)按游隙调整规范图样所示的字母,在所有的套圈端面上和隔圈的外径表面上用电笔进行标记,并同时标记上轴承顺序号。0005步骤二调整要求(1)测量前应使组装在下部的内圈定位端面处于水平位置;(2)测量时在外圈端面加载荷块,其载荷值应保证滚动体与滚道均匀接触;(3)测量前应分别旋转各列滚子和套圈,以保证轴承各零件都处于正常位置。0006步骤三轴承游隙调整方法。
8、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是采用配制外隔圈的方法进行调整,按步骤一所示的字母标记包括第一外隔圈宽度C1C1的确定、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D1D1的确定(1)第一外隔圈宽度C1C1的确定调整前,根据图纸设定尺寸计算量块的高度H,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B双滚道内圈宽度C外圈宽度说明书CN104154131A2/4页5B1第一外隔圈宽度测量前,将量块分别放置在外圈的上下端的D面和B面上,分别测量内圈端面至量块端面的距离A和B,尺寸CC由(2)式决定(2)若轴向游隙设为GA,则C1C1按(3)式计算(3)(2)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D1D1的确定测量前,将量块放置在外圈的B面上,测量内圈至量块端面的距。
9、离C,尺寸BB由(4)式决定(4)测量前,再将量块放置在外圈的D面上,测量内圈端面至量块端面的距离D,尺寸DD由(5)式决定(5)第二外隔圈B1B1和D1D1所在位置两列滚子背对背放置,若想通过配置外隔圈方式来产生游隙,需要使两外圈向第二外隔圈所在位置移动,即减小BB和DD面的距离,这样在滚子和外滚道之间便产生了游隙,若轴向游隙为GA,则B1B1和D1D1分别按(6)和(7)式计算(6)(7)在确定第一外隔圈宽度C1C1尺寸时,只需翻转轴承1次,在确定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D1D1尺寸时,不需要翻转,直接测量尺寸即可,这样减少了测量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操作更为方便,同时在无平台情况下。
10、,只需使用6个垫块也可测量。0007本发明测量时只需翻转1次,操作简便,而且准确性高。在无平台情况下,只需使用6个垫块即可测量。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检测规范字母标记示意图。0009图2是本发明第一外隔圈宽度C1C1确定的游隙调整示意图。0010图3是本发明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确定的游隙调整示意图。0011图4是本发明第二外隔圈宽度D1D1确定的游隙调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一种四单滚道外圈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说明书CN104154131A3/4页6步骤一调整前的准备(1)轴承成品零件经检验合格后应清洗干净;(2)游隙调整在工作台、平板或6块为一组的支撑块上。
11、进行。同一组支撑块的高度相互差应小于被测轴承内圈两端面平行差的50;(3)按游隙调整规范图样所示的字母,见图1,在所有的套圈端面上和隔圈的外径表面上用电笔进行标记,并同时标记上轴承顺序号。0013步骤二调整要求(1)测量前应使组装在下部的内圈定位端面处于水平位置;(2)测量时在外圈端面加载荷块,其载荷值应保证滚动体与滚道均匀接触;(3)测量前应分别旋转各列滚子和套圈,以保证轴承各零件都处于正常位置。0014步骤三轴承游隙调整方法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是采用配制外隔圈的方法进行调整,按步骤一所示的字母标记包括第一外隔圈宽度C1C1的确定、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D1D1的确定(1)第一外隔圈宽度。
12、C1C1的确定调整前,根据图纸设定尺寸计算量块1的高度H,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B双滚道内圈2宽度C外圈3宽度B1第一外隔圈宽度测量前,按图2位置和将量块1分别放置在外圈3的上下端的D面和B面上,分别测量内圈端面至量块端面的距离A和B,尺寸CC由(2)式决定(2)若轴向游隙设为GA,则C1C1按(3)式计算(3)(2)第二外隔圈宽度B1B1、D1D1的确定测量前,按图3位置将量块放置在外圈的B面上,测量内圈至量块1端面的距离C,尺寸BB由(4)式决定(4)测量前,按图4位置将量块1放置在外圈的D面上,测量内圈端面至量块端面的距离D,尺寸DD由(5)式决定(5)第二外隔圈B1B1和D1D1所在位置两列滚子背对背放置,若想通过配置外隔圈方式来产生游隙,需要使两外圈向第二外隔圈所在位置移动,即减小BB和DD面的距离,这样在滚子和外滚道之间便产生了游隙,如图1所示,若轴向游隙为GA,则B1B1和D1D1分别按(6)说明书CN104154131A4/4页7和(7)式计算(6)(7)。说明书CN104154131A1/3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54131A2/3页9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54131A3/3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54131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