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疲劳作用的保健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原料包括 D- 核糖的保健食品。背景技术 D- 核糖是一种五碳糖, 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物质。D- 核糖作 为生物体内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的天然成份, 与腺苷酸的形成和 ATP 的再生有密切关系, 是 生命代谢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心脏和骨骼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能够促进局部组织 缺血、 缺氧的恢复 ; 人体的心脏和骨骼肌本身合成 ATP 的速度慢, 而 D- 核糖能加快心脏和骨 骼肌里 ATP 的合成, 因此, 心脏和骨骼肌是最需要 D- 核糖的器官和组织。
D- 核糖具有下述药理作用 : (1) 改善心脏缺血, 提升心脏功能 : 心脏缺血会使心功 能下降、 心律失常。研究证实, 口服 D- 核糖能促进心肌细胞 ATP 的产生, 使心肌细胞的功能 正常, 从而明显改善心功能, 保护缺血时的心脏, 对因心脏缺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有保护作 用, 使原来一动就喘、 经常心慌、 胸闷、 气虚的症状得以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2) 增 强肌体能量, 缓解肌肉酸痛 : 人感到疲劳的直接原因是肌肉细胞的 ATP 产生不足, 使肌肉活 动的能量不足, 人就有疲劳感。D- 核糖是合成 ATP 的起始分子, 它是肌肉合成能量物质 ATP 的重要原料。研究证实, 补充 D- 核糖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有效抗疲劳, 缓解肌肉酸 痛。
D- 核糖经肠道吸收, 随血液被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摄取后, 在核糖激酶的作用 下, 加上 ATP 分解后产生的磷酸基团直接生成 5- 磷酸核糖, 继而快速生成 ATP。口服 D- 核 糖通过此反应途径, 可使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的 5- 磷酸核糖快速合成, 继而促进腺嘌呤核 苷酸的修复, 快速生成 ATP。葡萄糖形成 5- 磷酸核糖过程复杂、 速度慢, D- 核糖形成 5- 磷 酸核糖过程简单, 速度快。D- 核糖形成 5- 磷酸核糖这一途径弥补了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 胞 ATP 补充缓慢的缺陷, 在机体经历缺氧、 缺血或高强度运动时, 其作用更为突出。研究显 示: 在一些肌肉纤维中, 完全的 ATP 再生成需要 24 ~ 96 小时 (1 ~ 4 天 ), 使人体才能从过 度运动中完全恢复过来。补充 D- 核糖后, 能使 ATP 的生成速率大约快 3 ~ 4 倍, 也就是说, ATP 储存的恢复可以从 1 ~ 4 天减少到 6 ~ 24 小时。
国内现在只有唯一一个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的 D- 核糖国食健字保 健食品 : 西洋参核糖颗粒, 用于缓解疲劳等。 因此, 针对 D- 核糖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具有重 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 申请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 D- 核糖与氨基酸和 / 或维生素具有抗疲 劳作用, 通过动物试验对配方进行优选, 确定了一种新的抗疲劳作用的保健食品的配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抗疲劳作用的保健食品, 其特征在于保健食品原料为 D- 核糖, 氨基酸和 / 或维生素。上述保健食品原料为 D- 核糖 1-10 重量份, 氨基酸 1-20 重量份, 维生素 0.05-3 重量份。 上述保健食品原料为 D- 核糖 1-10 重量份, 氨基酸 1-20 重量份。
上述保健食品原料为 D- 核糖 1-10 重量份, 维生素 0.05-3 重量份。
上述所述氨基酸为天冬氨酸、 谷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 甘氨酸、 苏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组氨酸和赖氨酸中一种或几种 ; 再加 入精氨酸、 瓜氨酸或牛磺酸。
上述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 A、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6、 维生素 C、 维生素 E、 叶酸、 维生素 B12、 维生素 D、 维生素 K、 维生素 H、 维生素 P、 维生素 PP、 维生素 M、 维生素 T、 维 生素 U、 生物素、 水溶性维生素、 烟酰胺、 泛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所述的维生素也可以 是含有上述成分提取物或浓缩物。
上述保健食品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包括但不限于三氯蔗糖、 白砂糖、 葡萄糖、 低 聚果糖、 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 玫瑰糖、 桂花糖、 柠檬酸、 蓝莓、 西梅、 酸木瓜、 乌梅、 橙、 枸 杞、 麦芽、 樱桃、 柠檬香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保健食品包括口服制剂。
上述保健食品包括片剂、 胶囊、 丸剂、 颗粒剂或口服液。
上述保健食品包括饮料。
一、 保健食品原料处方筛选试验
1、 预试验
试验 1 组 : D- 核糖 ;
试验 2 组 : D- 核糖 35mg, 2- 脱氧 -D- 核糖 35mg, 丙氨酸 20mg, 维生素 A 5mg。
试验 3 组 : 2- 脱氧 -D- 核糖 35mg, 丙氨酸 20mg, 维生素 A 5mg。
试验 4 组 : D- 核糖 35mg, 丙氨酸 20mg, 维生素 A 5mg。
试验方法 : 将实验动物小鼠分为组, 即不同药物组和对照组, 每组 12 只小鼠, 采用 灌胃法, 每天以 0.5g/kg 给药量给小鼠灌胃不同药物, 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1 次 /d, 连 续 21d。
运动模型对照组与实验组于灌胃第 15 天开始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 游泳时间由 10min/d 开始, 每天递增 5min 至第 20 天, 力竭判断标准为按小鼠体重 5%负重游泳至小鼠 沉入水底 8s 不浮起, 捞出后无法完成翻正反射。力竭游泳时间 : 末次给小鼠受试剂 30min 后, 采用负重方式于鼠尾系一质量为小鼠体重 5%的铅块, 将小鼠置于水深 30cm 的游泳箱 中, 水的温度控制在 30℃左右。强迫游泳至力竭 ( 沉入水底 8s 不动为止 ), 记录游泳时间。
表 1 力竭游泳时间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P < 0.01 ; 与试验 1 组比较△ P < 0.05。
注: 上述试验是在多次筛选试验基础上, 针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验证试验。
试验结论 :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 单独使用 D- 核糖抗疲劳作用效果, 当 D- 核糖与 2- 脱氧 -D- 核糖、 氨基酸、 维生素组合后, 抗疲劳效果还下降了, 这说明了 D- 核糖与 2- 脱 氧 -D- 核糖结构类似, 二者有可能具有拮抗作用 ; 而当 D- 核糖与氨基酸、 维生素组合后具有 极显著抗疲劳作用的作用, 初步说明 D- 核糖与氨基酸、 维生素组合能够成为新的抗疲劳作 用的配方。
2、 筛选试验
试验 1 组 : D- 核糖 5g, 氨基酸 15g( 天冬氨酸、 谷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 甘氨酸、 苏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组氨酸和赖氨酸各 1g) ;
试验 2 组 : D- 核糖 5g, 维生素 1g( 维生素 A0.1g、 维生素 B10.1g、 维生素 B20.05g、 维 生 素 B60.05g、 维 生 素 C 0.1g、 维 生 素 E 0.1g、 叶 酸 0.1g、 维 生 素 B120.1g、 维生素 D 0.1g、 维生素 K 0.1g、 维生素 H 0.1g)。
试验 3 组 : D- 核糖 5g, 氨基酸 15g( 天冬氨酸、 谷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 甘氨酸、 苏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组氨酸和赖氨酸各 1g), 维生素 1g( 维生素 A0.1g、 维生素 B10.1g、 维生素 B20.05g、 维生素 B60.05g、 维生素 C 0.1g、 维生素 E 0.1g、 叶酸 0.1g、 维生素 B120.1g、 维生素 D 0.1g、 维生素 K 0.1g、 维生素 H 0.1g)。
试验方法 : 将实验动物小鼠分为组, 即不同药物组和对照组, 每组 12 只小鼠, 采用 灌胃法, 每天以 0.5g/kg 给药量给小鼠灌胃不同药物, 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1 次 /d, 连 续 21d。
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 ①血清的制备 : 末次给小鼠受试剂 30min 后, 将小鼠不负重置 于水深 30cm 的游泳箱中, 水的温度控制在 30℃左右, 游泳 90min, 休息 30min 后立刻尾部采 血, 采血大约 0.5ml( 不加抗凝剂 )。置 4℃冰箱约 3h, 血凝固后 2500r/min 离心 15min, 取 血清并测定血清尿素氮值。 ②尿素氮测定方法 : 按文献 [ 魏旭东。 3 种血清尿素氮测定方法 的比较 [J]。重庆医学。1997, 26(4) : 246。] 方法测定。肝糖原的测定 : ①肝糖原的提取 : 末次给小鼠受试剂 30min 后, 立刻脱颈处死, 取肝脏, 迅速以滤纸吸去附着的血液。称取约 1g, 置乳钵中, 加洗净细砂少许及 10%三氯乙酸 1ml 研磨。 再加 5%三氯乙酸 2ml 继续研磨, 至肝脏组织已经充分磨成肉糜状为止。然后以 2500r/min 离心 10min。将上清液转入另一 离心管并量取体积, 加入同体积的 95%乙醇, 混合后, 静置 10min。此时糖原成絮状沉淀析 出。沉淀溶液以 2500r/min 离心 10min。弃去上清液, 并将离心管倒置于滤纸上 2min。沉
淀内加入蒸馏水 1ml 用玻璃棒搅拌沉淀至溶解。肝糖原的测定 : 按文献方法蒽酮 - 浓硫酸 法测定肝糖原含量, 每组重复 3 次, 取平均值。
试验结果 : 见表 2 和表 3。
表 2 血清尿素氮含量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P < 0.01 ; 与试验 1 组比较△ P < 0.05。 表 3 肝糖原含量**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P < 0.01。
试验结论 :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 将 D- 核糖与氨基酸或维生素配伍后, 对抗疲劳作 用具有很好的效果, 而当 D- 核糖与氨基酸、 维生素同时组合后, 具有更好的药理效果。
二、 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 1
保健食品原料为 : D- 核糖 1g, 氨基酸 1g( 异亮氨酸 0.3g、 脯氨酸 0.7g), 维生素 C 3g。
加入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丸剂或口服液。
加入三氯蔗糖、 白砂糖、 葡萄糖、 低聚果糖、 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 玫瑰糖、 桂花 糖、 柠檬酸、 蓝莓、 西梅、 酸木瓜、 乌梅、 橙、 枸杞、 麦芽、 樱桃、 柠檬香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 备成饮料。
实施例 2
保健食品原料为 : D- 核糖 10g, 氨基酸 2g( 丝氨酸 ), 维生素 E 0.05g。
加入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丸剂或口服液。
加入三氯蔗糖、 白砂糖、 葡萄糖、 低聚果糖、 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 玫瑰糖、 桂花
糖、 柠檬酸、 蓝莓、 西梅、 酸木瓜、 乌梅、 橙、 枸杞、 麦芽、 樱桃、 柠檬香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 备成饮料。
实施例 3
保健食品原料为 : D- 核糖 5g, 氨基酸 15g( 天冬氨酸、 谷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 甘 氨酸、 苏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组氨酸和赖氨 酸各 1g)。
加入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丸剂或口服液。
加入三氯蔗糖、 白砂糖、 葡萄糖、 低聚果糖、 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 玫瑰糖、 桂花 糖、 柠檬酸、 蓝莓、 西梅、 酸木瓜、 乌梅、 橙、 枸杞、 麦芽、 樱桃、 柠檬香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 备成饮料。
实施例 4
保健食品原料为 : D- 核糖 5g, 维生素 1g( 维生素 A0.1g、 维生素 B10.1g、 维生素 B20.05g、 维生素 B60.05g、 维生素 C 0.1g、 维生素 E 0.1g、 叶酸 0.1g、 维生素 B120.1g、 维生 素 D 0.1g、 维生素 K 0.1g、 维生素 H 0.1g)。
加入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丸剂或口服液。 加入三氯蔗糖、 白砂糖、 葡萄糖、 低聚果糖、 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 玫瑰糖、 桂花 糖、 柠檬酸、 蓝莓、 西梅、 酸木瓜、 乌梅、 橙、 枸杞、 麦芽、 樱桃、 柠檬香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 备成饮料。
实施例 5
保健食品原料为 : D- 核糖 5g, 氨基酸 15g( 天冬氨酸、 谷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 甘 氨酸、 苏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组氨酸和赖氨 酸各 1g), 维生素 1g( 维生素 A0.1g、 维生素 B10.1g、 维生素 B20.05g、 维生素 B60.05g、 维生 素 C 0.1g、 维生素 E 0.1g、 叶酸 0.1g、 维生素 B120.1g、 维生素 D 0.1g、 维生素 K 0.1g、 维生 素 H 0.1g)。
加入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丸剂或口服液。
加入三氯蔗糖、 白砂糖、 葡萄糖、 低聚果糖、 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 玫瑰糖、 桂花 糖、 柠檬酸、 蓝莓、 西梅、 酸木瓜、 乌梅、 橙、 枸杞、 麦芽、 樱桃、 柠檬香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 备成饮料。
实施例 6
保健食品原料为 : D- 核糖 35mg, 丙氨酸 20mg, 维生素 A 5mg。
加入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丸剂或口服液。
加入三氯蔗糖、 白砂糖、 葡萄糖、 低聚果糖、 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 玫瑰糖、 桂花 糖、 柠檬酸、 蓝莓、 西梅、 酸木瓜、 乌梅、 橙、 枸杞、 麦芽、 樱桃、 柠檬香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 备成饮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