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滞阻尼墙.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6562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62093.5

申请日:

2014.06.12

公开号:

CN104088373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4B 1/9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潘鹏 陈浩文 刘继新 孙江波 林劲松变更后:潘鹏 孙江波 陈浩文 刘继新 林劲松|||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98申请日:20140612|||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98; E04B2/00

主分类号:

E04B1/98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北京羿射旭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鹏; 陈浩文; 刘继新; 孙江波; 林劲松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00084-82信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黏滞阻尼墙。所述黏滞阻尼墙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第一金属板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组件,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另一个相连;和筒式黏滞阻尼器,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筒体和设在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另一个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滞回耗能高、消能减震效果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端板和下端板;
第一金属板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组件,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另一个相连;和
筒式黏滞阻尼器,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筒体和设在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另一个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包括左主金属板和右主金属板,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左主金属板与所述右主金属板之间,其中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左主金属板相连,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右主金属板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左竖向加劲肋板和右竖向加劲肋板,所述左主金属板设在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主金属板设在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均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所述一个相连,其中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之间,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的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和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的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交替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横向加劲金属板,所述左主金属板、所述右主金属板、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中的每一个均设在所述横向加劲金属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金属板,多个所述连接金属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金属板的左侧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且右侧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其中每个所述筒式黏 滞阻尼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金属板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包括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金属板与所述后金属板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与所述活塞相连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筒体相连的第二连杆,多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左主金属板和所述右主金属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相连,所述前金属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槽口,所述后金属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槽口,其中所述黏滞阻尼墙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连杆且与所述前槽口和所述后槽口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前金属板、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后金属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对拉连接件,所述对拉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

说明书

黏滞阻尼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黏滞阻尼墙。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结构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高大化,由钢构件、组合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是建筑物中经常被采用的结构形式。为使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的抵抗地震等外力破坏的能力,需要在框架结构中增设耗能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滞回耗能高、消能减震效果好等优点的黏滞阻尼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第一金属板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组件,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另一个相连;和筒式黏滞阻尼器,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筒体和设在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另一个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通过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一个以及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一个相连且使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另一个以及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另一个相连,从而当建筑结构在震动激励下发生层变形时,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使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的活塞和筒体发生相对运动,由此可以利用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的轴向变形进行滞回耗能,从而实现消能减震。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滞回耗能高、消能减震效果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沿 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黏滞阻尼墙的耗能能力,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黏滞阻尼墙的消能减震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包括左主金属板和右主金属板,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左主金属板与所述右主金属板之间,其中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左主金属板相连,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右主金属板相连。由此可以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合理,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左竖向加劲肋板和右竖向加劲肋板,所述左主金属板设在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主金属板设在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均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所述一个相连,其中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之间,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通过设置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稳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的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和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的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交替设置。由此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横向加劲金属板,所述左主金属板、所述右主金属板、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中的每一个均设在所述横向加劲金属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通过设置所述横向加劲金属板,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稳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金属板,多个所述连接金属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金属板的左侧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且右侧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其中每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金属板之间。通过设置多个所述连接金属板,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稳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包括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金属板与所述后金属板之间。由此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与所述活塞相连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筒体相连的第二连杆,多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左主金属板和所述右主金属板中的至 少一个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相连,所述前金属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槽口,所述后金属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槽口,其中所述黏滞阻尼墙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连杆且与所述前槽口和所述后槽口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前金属板、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后金属板。由此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黏滞阻尼墙进一步包括对拉连接件,所述对拉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通过设置连接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的对拉连接件,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的D向视图;
图4是图1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包括上端板101、下端板105、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和筒式黏滞阻尼器104。
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中的一个相连,第二金属板组件103与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中的另一个相连。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包括筒体1046和设在筒体1046内的活塞1047,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筒体1046和活塞1047中的一个相连,第二金属板组件103与筒体1046和活塞1047中的另一个相连。
具体地,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都可以安装在建筑结构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通过使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筒体1046和活塞1047中的一个以及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中的一个相连且使第二金属板组件103与筒体 1046和活塞1047中的另一个以及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中的另一个相连,从而当建筑结构在震动激励下发生层变形时,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使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和筒体1046发生相对运动,由此可以利用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轴向变形进行滞回耗能,从而实现消能减震。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滞回耗能高、消能减震效果好等优点。
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具有如下优点:
1)耗能能力稳定可设计。现有的粘滞阻尼墙通过填充于其内部的粘滞材料进行耗能,产品制作完成前无法准确预估其真实耗能能力,在使用过程中其耗能能力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黏滞阻尼墙10通过利用耗能能力稳定且可测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从而具有稳定可设计的耗能能力。
2)制作成本低,易于进行工程推广。黏滞阻尼墙10的全部部件都可以通过金属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方法进行组装,大大降低了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
3)耗能能力突出。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经由实验验证,黏滞阻尼墙10的耗能能力明显优于现有的粘滞阻尼墙,能为建筑结构在震动激励下的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4)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与现有的粘滞阻尼墙容易发生阻尼液渗漏或粘滞材料与钢板粘结失效不同,黏滞阻尼墙10使用制作工艺更成熟、维护成本更低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黏滞阻尼墙10不存在使用寿命上的短板,能够保证耗能效果的长期有效。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包括上端板101、下端板105、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和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下面以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上端板101和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相连且第二金属板组件103与下端板105和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筒体1046相连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金属板组件102可以包括左主金属板1021、右主金属板1022、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和多个连接金属板1026。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上端板101上可以设有螺栓孔1011,上端板101可以通过穿过螺栓孔1011的螺栓安装在建筑结构上。下端板105上可以设有螺栓孔1051,下端板105可以通过穿过螺栓孔1051的螺栓安装在建筑结构上。
左主金属板1021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端板101的下表面上,左主金属板1021的下端可以焊接在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的上表面上,左主金属板1021的右侧可以焊接在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的左侧面上。右主金属板1022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端板101的下表面上,右主金属板1022的下端可以焊接在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的上表面上,右主金属板1022的左侧可以焊接在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的右侧面上。通过设置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从而 可以使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稳固。
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端板101的下表面上,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的下端可以焊接在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的上表面上。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端板101的下表面上,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的下端可以焊接在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的上表面上。通过设置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和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从而可以使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稳固。
多个连接金属板1026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连接金属板1026的左侧可以焊接在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的右侧面上,每个连接金属板1026的右侧可以焊接在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的左侧面上。通过设置多个连接金属板1026,从而可以使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稳固。
其中,上下方向如图1-图4和图6中的箭头E所示,左右方向如图1、图2、图5和图6中的箭头F所示,前后方向如图3-图5中的箭头G所示。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连接金属板1026之间。每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之间。通过设置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黏滞阻尼墙10的耗能能力,且可以进一步提高黏滞阻尼墙10的消能减震效果。
有利地,如图5所示,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一部分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其余部分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也就是说,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一部分的活塞1047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其余部分的活塞1047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由此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
如图5所示,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和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交替设置。换言之,按照由上向下的方向,奇数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例如第一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第三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偶数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例如第二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第四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由此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包括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第一金属板组件10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金属板1034与后金属板1035之间。由此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
有利地,如图1-图6所示,黏滞阻尼墙10可以进一步包括对拉连接件1033,对拉连接件1033沿前后方向穿过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通过设置连接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的对拉连接件1033,从而可以使第二金属板组件103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稳固。
具体地,对拉连接件1033可以是对拉螺栓。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黏滞阻尼墙10的装配难度。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活塞1047相连的第一连杆1044和与筒体1046相连的第二连杆1045。多个第一连杆1044可以与左主金属板1021和右主金属板1022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具体地,第一连杆1044可以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和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中的至少一个相连。当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为一个时,第一连杆1044可以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或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当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为多个时,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一部分的第一连杆1044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且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其余部分的第一连杆1044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或者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第一连杆1044均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或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第二连杆1045可以与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相连。
前金属板1034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槽口10341,后金属板1035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槽口10351。其中,黏滞阻尼墙10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件1041和第二连接件1042,第一连接件1041沿前后方向穿过第一连杆1044,第一连接件1041与前槽口10341和后槽口10351配合。第二连接件1042沿前后方向穿过前金属板1034、第二连杆1045和后金属板1035。由此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固。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1041的前端可以容纳在前槽口10341内或者第一连接件1041的前端可以向前伸出前槽口10341,第一连接件1041的后端可以容纳在后槽口10351内或者第一连接件1041的后端可以向后伸出后槽口10351。当第一金属板组件102和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发生相对运动时(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相对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在左右方向上运动),第一连接件1041可以在前槽口10341和后槽口10351内左右运动。
第一连接件1041可以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前夹持件和第一后夹持件。该第一螺杆沿前后方向穿过第一连杆1044,该第一螺杆的前端可以向前伸出前槽口10341,该第一螺杆的后端可以向后伸出后槽口10351。该第一前夹持件设在该第一螺杆的前端,该第一后夹持件设在该第一螺杆的后端,该第一前夹持件和该第一后夹持件中的至少一个螺纹配合在该第一螺杆上。其中,该第一前夹持件抵靠在前金属板1034上,该第一后夹持件抵靠在后金属板1035上。
第二连接件1042可以包括第二螺杆、第二前夹持件和第二后夹持件。该第二螺杆沿前后方向穿过前金属板1034、第二连杆1045和后金属板1035。其中,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上都可以设有通孔1032。该第二螺杆的前端可以向前伸出前金属板1034上的通孔1032,该第二螺杆的后端可以向后伸出后金属板1035上的通孔1032。该第二前夹持件设在该第二螺杆的前端,该第二后夹持件设在该第二螺杆的后端,该第二前夹持件和该第二后夹持件中的至少一个螺纹配合在该第二螺杆上。其中,该第二前夹持件抵靠在前金属板1034上,该第二后夹持件抵靠在后金属板1035上。
黏滞阻尼墙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件106,第一连接件1041可以沿前后方向穿过安装件106。安装件106可以焊接在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和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件106还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安装在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和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中的至少一个上。
有利地,上端板101、下端板105、左主金属板1021、右主金属板1022、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连接金属板1026、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都可以是不锈钢板。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 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黏滞阻尼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黏滞阻尼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黏滞阻尼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黏滞阻尼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黏滞阻尼墙.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837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8373A21申请号201410262093522申请日20140612E04B1/98200601E04B2/0020060171申请人清华大学地址100084北京市海淀区10008482信箱申请人北京羿射旭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潘鹏陈浩文刘继新孙江波林劲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代理人黄德海54发明名称黏滞阻尼墙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黏滞阻尼墙。所述黏滞阻尼墙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第一金属板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组件,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一个相连,所述。

2、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另一个相连;和筒式黏滞阻尼器,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筒体和设在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另一个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滞回耗能高、消能减震效果好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8373ACN104088373A1/2页21一种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第一金属板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组件,所述第。

3、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另一个相连;和筒式黏滞阻尼器,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筒体和设在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另一个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包括左主金属板和右主金属板,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左主金属板与所述右主金属板之间,其中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一部。

4、分与所述左主金属板相连,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右主金属板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左竖向加劲肋板和右竖向加劲肋板,所述左主金属板设在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主金属板设在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均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所述一个相连,其中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之间,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

5、一项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的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和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的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交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横向加劲金属板,所述左主金属板、所述右主金属板、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中的每一个均设在所述横向加劲金属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金属板,多个所述连接金属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金属板的左侧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且右侧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其中每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上下方向上位。

6、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金属板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包括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金属板与所述后金属板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与所述活塞相连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筒体相连的第二连杆,多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左主金属板和所述右主金属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相连,所述前金属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槽口,所述后金属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槽口,其中所述黏滞阻尼墙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连杆且与所述。

7、前槽口和所述后槽口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沿前后方权利要求书CN104088373A2/2页3向穿过所述前金属板、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后金属板。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黏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对拉连接件,所述对拉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权利要求书CN104088373A1/6页4黏滞阻尼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黏滞阻尼墙。背景技术0002目前,建筑结构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高大化,由钢构件、组合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是建筑物中经常被采用的结构形式。为使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的抵抗地震等外力破坏的能力,需要在框架结构中增设耗能构件。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旨在。

8、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滞回耗能高、消能减震效果好等优点的黏滞阻尼墙。000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第一金属板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组件,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另一个相连;和筒式黏滞阻尼器,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筒体和设在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另一个相连。000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通过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

9、述活塞中的一个以及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一个相连且使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筒体和所述活塞中的另一个以及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另一个相连,从而当建筑结构在震动激励下发生层变形时,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使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的活塞和筒体发生相对运动,由此可以利用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的轴向变形进行滞回耗能,从而实现消能减震。0006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滞回耗能高、消能减震效果好等优点。0007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为多个,多个。

10、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黏滞阻尼墙的耗能能力,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黏滞阻尼墙的消能减震效果。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包括左主金属板和右主金属板,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左主金属板与所述右主金属板之间,其中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左主金属板相连,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右主金属板相连。由此可以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合理,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合理。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左竖向加劲肋板和右竖向加劲肋板。

11、,所述左主金属板设在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主金属板设说明书CN104088373A2/6页5在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均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所述一个相连,其中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之间,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相连,多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中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通过设置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稳固。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与所述左竖向。

12、加劲肋板相连的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和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的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交替设置。由此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横向加劲金属板,所述左主金属板、所述右主金属板、所述左竖向加劲肋板和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中的每一个均设在所述横向加劲金属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通过设置所述横向加劲金属板,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稳固。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金属板,多个所述连接金属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金属板的左侧与所述左竖向。

13、加劲肋板相连且右侧与所述右竖向加劲肋板相连,其中每个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金属板之间。通过设置多个所述连接金属板,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稳固。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包括前金属板和后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组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金属板与所述后金属板之间。由此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筒式黏滞阻尼器包括与所述活塞相连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筒体相连的第二连杆,多个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左主金属板和所述右主金属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与所。

14、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相连,所述前金属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槽口,所述后金属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槽口,其中所述黏滞阻尼墙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连杆且与所述前槽口和所述后槽口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前金属板、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后金属板。由此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固。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黏滞阻尼墙进一步包括对拉连接件,所述对拉连接件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通过设置连接所述前金属板和所述后金属板的对拉连接件,从而可以使所述第二金属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所述黏滞阻尼墙的。

15、结构更加稳固。附图说明0017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的主视图;0019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的D向视图;0020图4是图1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0021图5是图1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说明书CN104088373A3/6页60022图6是图3的沿CC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0024下面参。

16、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包括上端板101、下端板105、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和筒式黏滞阻尼器104。0025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中的一个相连,第二金属板组件103与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中的另一个相连。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包括筒体1046和设在筒体1046内的活塞1047,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筒体1046和活塞1047中的一个相连,第二金属板组件103与筒体1046和活塞1047中的另一个相连。0026具体地,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都可以安装在建筑结构中。0027。

1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通过使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筒体1046和活塞1047中的一个以及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中的一个相连且使第二金属板组件103与筒体1046和活塞1047中的另一个以及上端板101和下端板105中的另一个相连,从而当建筑结构在震动激励下发生层变形时,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使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和筒体1046发生相对运动,由此可以利用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轴向变形进行滞回耗能,从而实现消能减震。0028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滞回耗能高、消能减震效果好等优点。0029具。

18、体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具有如下优点00301耗能能力稳定可设计。现有的粘滞阻尼墙通过填充于其内部的粘滞材料进行耗能,产品制作完成前无法准确预估其真实耗能能力,在使用过程中其耗能能力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黏滞阻尼墙10通过利用耗能能力稳定且可测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从而具有稳定可设计的耗能能力。00312制作成本低,易于进行工程推广。黏滞阻尼墙10的全部部件都可以通过金属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方法进行组装,大大降低了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00323耗能能力突出。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经由实验验证,黏滞阻尼墙10的耗能能力明显优于现有的粘滞阻尼墙,能为建筑结构在震动激励下的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19、。00334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与现有的粘滞阻尼墙容易发生阻尼液渗漏或粘滞材料与钢板粘结失效不同,黏滞阻尼墙10使用制作工艺更成熟、维护成本更低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黏滞阻尼墙10不存在使用寿命上的短板,能够保证耗能效果的长期有效。0034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黏滞阻尼墙10包括上端板101、下端板105、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和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下面以第一金属板组件102与上端板101和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相连且第二金属板组件103与下端板105和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筒体1046相连为例进行说明。0035第一金属板组件102可以包括。

20、左主金属板1021、右主金属板1022、左竖向加劲肋说明书CN104088373A4/6页7板1023、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和多个连接金属板1026。0036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上端板101上可以设有螺栓孔1011,上端板101可以通过穿过螺栓孔1011的螺栓安装在建筑结构上。下端板105上可以设有螺栓孔1051,下端板105可以通过穿过螺栓孔1051的螺栓安装在建筑结构上。0037左主金属板1021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端板101的下表面上,左主金属板1021的下端可以焊接在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的上表面上,左主金属板1021的右侧可以焊接。

21、在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的左侧面上。右主金属板1022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端板101的下表面上,右主金属板1022的下端可以焊接在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的上表面上,右主金属板1022的左侧可以焊接在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的右侧面上。通过设置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从而可以使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稳固。0038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端板101的下表面上,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的下端可以焊接在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的上表面上。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端板101的下表面上,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的下端可以焊接在横向加劲金。

22、属板1025的上表面上。通过设置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和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从而可以使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稳固。0039多个连接金属板1026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连接金属板1026的左侧可以焊接在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的右侧面上,每个连接金属板1026的右侧可以焊接在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的左侧面上。通过设置多个连接金属板1026,从而可以使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稳固。0040其中,上下方向如图1图4和图6中的箭头E所示,左右方向如图1、图2、图5和图6中的箭头F所示,前后方向如图。

23、3图5中的箭头G所示。0041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连接金属板1026之间。每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之间。通过设置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黏滞阻尼墙10的耗能能力,且可以进一步提高黏滞阻尼墙10的消能减震效果。0042有利地,如图5所示,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一部分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其余部分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也就是说,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

24、04中的一部分的活塞1047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其余部分的活塞1047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由此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0043如图5所示,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和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交替设置。换言之,按照由上向下的方向,奇数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例如第一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第三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偶数的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例如第二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第四个筒式黏滞。

25、阻尼器104的活塞1047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由此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0044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包括前金属说明书CN104088373A5/6页8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第一金属板组件10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金属板1034与后金属板1035之间。由此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0045有利地,如图1图6所示,黏滞阻尼墙10可以进一步包括对拉连接件1033,对拉连接件1033沿前后方向穿过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通过设置连接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的对拉连接件1033,从而可。

26、以使第二金属板组件103的结构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稳固。0046具体地,对拉连接件1033可以是对拉螺栓。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黏滞阻尼墙10的装配难度。0047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筒式黏滞阻尼器104可以进一步包括与活塞1047相连的第一连杆1044和与筒体1046相连的第二连杆1045。多个第一连杆1044可以与左主金属板1021和右主金属板1022中的至少一个相连。0048具体地,第一连杆1044可以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和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中的至少一个相连。当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为一个时,第一连杆1044可以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或右竖向加劲肋。

27、板1024相连。当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为多个时,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一部分的第一连杆1044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相连且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中的其余部分的第一连杆1044与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或者多个筒式黏滞阻尼器104的第一连杆1044均与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或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相连。第二连杆1045可以与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相连。0049前金属板1034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槽口10341,后金属板1035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槽口10351。其中,黏滞阻尼墙10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件1041和第二连接件1042,第一连接件1041沿前后方向穿过。

28、第一连杆1044,第一连接件1041与前槽口10341和后槽口10351配合。第二连接件1042沿前后方向穿过前金属板1034、第二连杆1045和后金属板1035。由此可以使黏滞阻尼墙10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固。0050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1041的前端可以容纳在前槽口10341内或者第一连接件1041的前端可以向前伸出前槽口10341,第一连接件1041的后端可以容纳在后槽口10351内或者第一连接件1041的后端可以向后伸出后槽口10351。当第一金属板组件102和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发生相对运动时第一金属板组件102相对第二金属板组件103在左右方向上运动,第一连接件1041可以在前槽口1。

29、0341和后槽口10351内左右运动。0051第一连接件1041可以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前夹持件和第一后夹持件。该第一螺杆沿前后方向穿过第一连杆1044,该第一螺杆的前端可以向前伸出前槽口10341,该第一螺杆的后端可以向后伸出后槽口10351。该第一前夹持件设在该第一螺杆的前端,该第一后夹持件设在该第一螺杆的后端,该第一前夹持件和该第一后夹持件中的至少一个螺纹配合在该第一螺杆上。其中,该第一前夹持件抵靠在前金属板1034上,该第一后夹持件抵靠在后金属板1035上。0052第二连接件1042可以包括第二螺杆、第二前夹持件和第二后夹持件。该第二螺杆沿前后方向穿过前金属板1034、第二连杆1045和。

30、后金属板1035。其中,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上都可以设有通孔1032。该第二螺杆的前端可以向前伸出前金属板1034上的通孔1032,该第二螺杆的后端可以向后伸出后金属板1035上的通孔1032。该第二前夹持件设在该第二螺杆的前端,该第二后夹持件设在该第二螺杆的后端,该第二前夹持件和说明书CN104088373A6/6页9该第二后夹持件中的至少一个螺纹配合在该第二螺杆上。其中,该第二前夹持件抵靠在前金属板1034上,该第二后夹持件抵靠在后金属板1035上。0053黏滞阻尼墙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件106,第一连接件1041可以沿前后方向穿过安装件106。安装件106可以焊接在左竖。

31、向加劲肋板1023和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件106还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安装在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和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中的至少一个上。0054有利地,上端板101、下端板105、左主金属板1021、右主金属板1022、左竖向加劲肋板1023、右竖向加劲肋板1024、横向加劲金属板1025、连接金属板1026、前金属板1034和后金属板1035都可以是不锈钢板。00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

32、”、“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005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005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

33、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005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34、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005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006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说明书CN104088373A1/5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88373A102/5页1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8373A113/5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88373A124/5页1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88373A135/5页14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88373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