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363232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3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70253.5

申请日:

2009.08.27

公开号:

CN101992027A

公开日:

2011.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01D 63/16登记生效日:20170519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周志杰变更后权利人:孙忠海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01800 天津市塘沽区广州道十堰里4栋3门102号变更后权利人:021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龙华路康乐小区30号|||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01D 63/1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周志杰变更后:孙忠海|||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01D 63/16登记生效日:20160705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大连盛仁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周志杰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洞庭路1号保税大厦733F-18变更后权利人:301800 天津市塘沽区广州道十堰里4栋3门102号|||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01D 63/1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周志杰变更后权利人:大连盛仁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00070 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5区57-1103变更后权利人: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洞庭路1号保税大厦733F-18登记生效日:2015012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63/16申请日:20090827|||公开

IPC分类号:

B01D63/16

主分类号:

B01D63/16

申请人:

周志杰

发明人:

周志杰

地址:

300070 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5区57-110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代理人:

董一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将单一的膜组件分散成多个独立的膜组件安装在转盘上,通过转盘转动,实现在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通过膜透过侧吹扫物的低压均匀给入实现了在超重力条件下的双向流高倍浓缩和渗透蒸发膜分离,该机除具有超重力条件下膜分离所具有的浓差极化低,膜污染低,渗透通量大,截留物浓度高的优点外,还具有结构简单,膜组件易于修复等优点,可用于分离,浓缩、纯化、污水处理有机物脱水等工艺操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 其特征在于 : 由 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转盘 (2)、 机架 (3)、 中心导液管 (4)、 主轴 (9)、 多孔支承板 (23)、 旋 塞 (24)、 上盖 (13、 压盖 (17)、 轴承 (8)、 支承套 (12) 和主轴传动部件 (11) 组成 ; 多个独立 的膜组件 (1) 的轴心线沿转盘 (2) 的径向分布排列, 并安装在转盘 (2) 上, 膜组件 (1) 的底 部装有多孔支承板 (23), 多孔支撑板 (23) 的底部侧边通过旋塞 (24) 与转盘 (2) 连接 ; 转盘 (2) 上装有的中心导液管 (4) 其一端伸入膜组件 (1) 的中央, 另一端与转盘 (2) 固定连结 ; 转盘 (2) 的中央装有主轴 (9), 主轴 (9) 的下方安装有轴承 (8), 并通过轴承 (8) 与支承套 (12) 相连, 支承套 (12) 安装于机架 (3) 上, 机架 (3) 上装有上盖 (13), 主轴 (9) 的下端部装有主轴传动部件 (11), 转盘 (2) 的上部中央装有压盖 (17), 压盖 (17) 上开有上 部导液通道 (16) ; 主轴上部开有下部料液口 (10)、 料液腔 (14) 和上部料液口 (1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可直接安装在转盘 (2) 内加工形成的锥形孔 内。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可以通过不可拆卸非承压膜组件外壳 (32) 安 装在转盘 (2)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可通过可拆卸承压膜组件外壳 (30) 安装于转 盘 (2)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膜组件 (1) 由分离膜 (21)、 膜罩壳 (20)、 膜固定用环氧树脂 (22) 和 细丝线 (29) 组成 ; 分离膜 (21) 安装于膜罩壳 (20) 内成伞状或锥形蜗旋状分布, 其远离主 轴 (9) 的一端用膜固定环氧树脂 (22) 固定, 且膜固定环氧树脂 (22) 的底端切开使分离膜 (21) 的透过侧与外界连通, 而其另一端呈凹面形, 分离膜 (21) 靠近主轴 (9) 的一端用胶粘 剂使分离膜 (21) 透过侧与外界封闭并通过柔韧的细丝线 (29) 与膜罩壳 (20) 上端内侧相 连; 膜罩壳的上部端面开有膜罩壳导液孔 (19)。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转盘 (2) 的中部分别开有外料液平衡分配槽 (5) 和内料液平衡分配槽 (6), 下导液通道 (7) 导液通道 (18), 下导液通道 (7) 的一端与内料液平衡分配槽 (6) 相通, 另一端与主轴 (9) 的下部料液口 (10) 相通。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旋塞 (24) 上开有旋塞导液通道 (26), 旋塞 (24) 可以用螺纹连结或法 兰螺栓连结的方式与转盘 (2) 或可拆卸承在膜组件外壳 (30) 相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中心导液管远离主轴 (9) 的一端, 底部侧边开有槽形的中心导液管侧 开孔 (25)。
9: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分离膜 (21) 靠近主轴 (9) 的一端也可以用环氧树脂固定后切割使分 2 离膜 (21) 的透过侧通过膜组件罩壳 (37) 与外界相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其特征在于 : 上述分离膜 (21) 可以是中空纤维膜、 螺旋卷式膜、 毛细管膜或管式膜。

说明书


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 机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机, 特别是一种将膜分离过程置于旋转离心超重力 场中进行的超重力膜分离机。 背景技术 :
     膜分离过程作为一门新型的高分离、 浓缩、 提纯及净化技术, 以其高效、 节能、 环 保, 已在化工、 食品、 医药、 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存 在导致了膜分离技术在许多方面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超重力技术因其能极大强化 “三 传” “一反” , 已被开发研制成多种超重力应用设备, 在化工、 环保、 纳米材料制造等方面应 用。
     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技术, 是指利用旋转离心产生超重力场, 将膜分离过 程所需的实物要素如分离膜、 原料液、 截留液、 透过液等置于超重力场中, 使膜分离过程在 超重力场中进行。由于膜分离过程是在数倍乃至数万倍的重力加速度 (g = 9.8m/s2) 的超 重力场中进行, 其膜分离过程发生很多重安变化, 会产生很多有益的效果, 具体如下 :
     1、 有效降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
     在膜分离过程中膜的表面会产生浓度远高于主体料液浓度的浓差极化层, 浓差极 化层的存在会减低膜渗透通量, 增加膜污染,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料液的密度会随浓度的增 加而增大或减小, ( 如盐水会随盐的浓度增加密度变大, 酒精会随水的脱除, 酒精浓度的增 加密度变小 ) 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膜表面的高浓度物料, 会沿离心场的方向或其相反方 向离开膜表面, 从而使浓差极化降低, 膜污染减小。 同样, 在膜表面的温差极化层, 也会产生 膜表面的料液温度与主体料液温度的不同, 因而其密度与主体料的密度不同, 在强大的离 心力的作用下, 膜表面的物料也会沿离心力的方向或其反方向离开膜表面从而减弱温差极 化层对膜分离的影响。
     2、 可提高单位膜分面积的渗透通量。
     在膜分离过程中, 透过液从膜组件排出必须有一定的压力, 当膜的渗透通量大而 透过液排出通道截面很小时, 所需的膜后压力很大, 这部分压力会大大降低膜分离的跨膜 压差。使渗透通量大大降低。而在超重力条件下膜渗透侧的渗透液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 膜渗透侧甩出而不会增加膜后压力, 从而使膜保持较高的渗透通量。
     3、 可获得较高浓度的截留物。
     由于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 既具有膜分离的高截留率, 又具有离心沉降的工艺 特性, 通过膜分离将截留物截留并在离心沉降作用下沉降, 所以其截留物浓度高于相同工 艺条件下的膜分离。
     4、 便于实现膜渗透侧的吹扫。
     膜渗透侧的吹扫, 要求选用的吹扫物料在膜渗透侧分布均匀, 且不增加或少增加 膜渗透侧的压力。传统的方法中当膜选用中空纤维膜或毛细管膜, 虽然吹扫物分布均匀但膜后压力增加很大, 卷式膜、 平板膜则存在吹扫物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而在超重力条件下, 膜渗透侧的透过物和吹扫物可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离心场的方向向膜外排除且不增加 膜后压力, 分布均匀, 所以, 超重力膜分离可实现渗透蒸发, 和双向流膜高倍浓缩。
     综上所述, 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复合型的应用技术。 目前, 研 究应用的成果并不多, 相关的论文和专利文献也不多, 在已知的可查资料中, 仅有 《具有管 式结构的旋转床超重力场装置》 ( 专利申请号 03115674.6) 和 《离心旋转超重力 - 膜分离技 术》 ( 专利申请号 03100089.4) 两项专利发表, 该两项专利虽然提出了将分离膜、 进料液和 透过液置于旋转超重力场中的膜分离方案, 但并未认识到上述的超重力条件下膜分离的特 点及产生的原因, 也未能根据其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膜材料的部置上强化其特征, 如 《离 心旋转超重力 - 膜分离技术》 其特征强调, 膜表面面向转鼓轴心, 这样的膜布置, 会使浓差 极化和膜污染更加严重。 《管式结构的旋转超重力场装置》 强调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两端固 定, 并沿径向排列, 但在膜分离过程中由于哥氏力和液流冲击力的存在, 中空纤维膜无法呈 直线并保持径向排列, 如通过两端固定强制其沿径向排列, 则中空纤维膜极易拉断。 《一种 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 专利申请号 2008207417002) 提出了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 工作的膜组件, 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二专利的不足, 但其仅提出了一种膜组件, 并没有解决该 膜组件在超重离心场中实现超重力膜分离的许多实际应用问题, 也无法成机应用。 专利 《超 重力膜分离机》 ( 专利申请号 200920096834.1) 针对以上专利的不足采用专利 《一种在超重 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 所及的膜组件, 并通过各部件的合理组合解决了超重力膜分离过 程的许多关键问题, 但该专利仍有许多不足, 具体为 : 1、 整机只有一个膜组件且结构较大, 如膜任何一部损坏则整个膜组件无法修复, 甚至报废。2、 膜组件加工难度大、 成本高。3、 无 法实现膜渗透侧吹扫物料的给入。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 分离机, 该机除具有超重力膜分离所具有的浓差极化低、 膜污染小、 渗透通量大和截留物浓 度高的特点外, 还具有结构简单、 膜组件可修复, 可实现渗透边的吹扫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 分离机, 其特征在于 : 由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转盘 (2)、 机架 (3)、 中心导液管 (4)、 主轴 (9)、 多孔支承板 (23)、 旋塞 (24)、 上盖 (13、 压盖 (17)、 轴承 (8)、 支承套 (12) 和主轴传动 部件 (11) 组成 ; 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的轴心线沿转盘 (2) 的径向分布排列, 并安装在转 盘 (2) 上, 膜组件 (1) 的底部装有多孔支承板 (23), 多孔支撑板 (23) 的底部侧边通过旋塞 (24) 与转盘 (2) 连接 ;
     转盘 (2) 上装有的中心导液管 (4) 其一端伸入膜组件 (1) 的中央, 另一端与转盘 (2) 固定连结 ; 转盘 (2) 的中央装有主轴 (9), 主轴 (9) 的下方安装有轴承 (8), 并通过轴承 (8) 与支承套 (12) 相连, 支承套 (12) 安装于机架 (3) 上, 机架 (3) 上装有上盖 (13), 主轴 (9) 的下端部装有主轴传动部件 (11), 转盘 (2) 的上部中央装有压盖 (17), 压盖 (17) 上开 有上部导液通道 (16) ;
     主轴上部开有下部料液口 (10)、 料液腔 (14) 和上部料液口 (15)。
     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可直接安装在转盘 (2) 内加工形成的锥形孔内。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可以通过不可拆卸非承压膜组件外壳 (32) 安装在转 盘 (2) 上。
     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可通过可拆卸承压膜组件外壳 (30) 安装于转盘 (2) 上。
     上述膜组件 (1) 由分离膜 (21)、 膜罩壳 (20)、 膜固定用环氧树脂 (22) 和细丝线 (29) 组成 ; 分离膜 (21) 安装于膜罩壳 (20) 内成伞状或锥形蜗旋状分布, 其远离主轴 (9) 的 一端用膜固定环氧树脂 (22) 固定, 且膜固定环氧树脂 (22) 的底端切开使分离膜 (21) 的透 过侧与外界连通, 而其另一端呈凹面形, 分离膜 (21) 靠近主轴 (9) 的一端用胶粘剂使分离 膜 (21) 透过侧与外界封闭并通过柔韧的细丝线 (29) 与膜罩壳 (20) 上端内侧相连 ; 膜罩壳 的上部端面开有膜罩壳导液孔 (19)。
     上述转盘 (2) 的中部分别开有外料液平衡分配槽 (5) 和内料液平衡分配槽 (6), 下 导液通道 (7) 导液通道 (18), 下导液通道 (7) 的一端与内料液平衡分配槽 (6) 相通, 另一端 与主轴 (9) 的下部料液口 (10) 相通。
     上述旋塞 (24) 上开有旋塞导液通道 (26), 旋塞 (24) 可以用螺纹连结或法兰螺栓 连结的方式与转盘 (2) 或可拆卸承在膜组件外壳 (30) 相连接。
     上述中心导液管远离主轴 (9) 的一端, 底部侧边开有槽形的中心导液管侧开孔(25)。 上述分离膜 (21) 靠近主轴 (9) 的一端也可以用环氧树脂固定后切割使分离膜 (21) 的透过侧通过膜组件罩壳 (37) 与外界相通。
     上述分离膜 (21) 可以是中空纤维膜、 螺旋卷式膜、 毛细管膜或管式膜。
     本发明的优点是 : 1、 多个独立的膜组件分别固定在转盘上, 转盘转动带动膜组件 内的分离膜及膜组件内的原料液、 透过液、 截留液和吹扫物转动, 从而使膜分离过程在超重 力条件下进行, 因而本机具有超重力膜分离具有的浓差极化、 膜污染低、 单位膜面积通量大 和截留物浓度高的特点。2、 由于膜组件是多个独立安装的并且可拆卸, 所以本机具有结构 简单, 膜组件可修复的特点。 3、 由于膜的透过侧易于加入吹扫物, 而吹扫物在离心力的作用 下易于从膜渗透侧排除且不增加膜后压力, 分布均匀, 所以本机可实现膜后吹扫且性能良 好, 本机可用于反渗、 钠滤、 超滤、 微滤、 渗透蒸发和双向流膜分离等膜分离过程, 可用于分 离、 纯化、 浓缩, 有机物脱水, 污水处理等工艺操作。
     附图说明 :
     图 1 是膜组件安装于转盘内的加工成形的锥孔中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 离机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膜组件通过可拆卸承压膜组件外壳安装在转盘上的在在超重力条件下工 作的膜分离机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膜组件通过不可拆卸非承压膜组件外壳安装在转盘上的在超重力条件下 工作的膜分离机结构示意图。
     图 4 是膜组件内的分离膜靠近主轴的一端可向膜渗透侧加入吹扫物, 可用作渗透 蒸发和双向流高倍浓缩的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
     首先以图 1 描述膜组件 (1) 安装于转盘 (2) 内加工成形的锥孔中的在超重力条件 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的结构、 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
     图 1 所描述的超重力膜分离机由膜组件 (1)、 转盘 (2)、 机架 (3)、 中心导液管 (4)、 轴承 (8)、 主轴 (9)、 主轴传动部件 (11)、 支承套 (12)、 上盖 (13)、 压盖 (17)、 多孔支承板 (23) 和旋塞 (24) 组成。 其中膜组件 (1) 由分离膜 (21)、 膜罩壳 (20)、 膜固定环氧树脂 (22) 和细丝线 (29) 组成。 分离膜可以是中空纤维膜、 毛细管膜或管式膜。 分离膜 (21) 呈伞形或 锥状蜗旋形布置于膜罩壳 (20) 内, 其远离主轴 (9) 的一端用膜固定环氧树脂 (22) 固定且 其外端通过切削使分离膜 (21) 的透过侧与外界相通, 从而使透过液得以从膜透过侧排除, 分离膜 (21) 靠近主轴 (9) 的一端封闭, 以保证原料液不进入分离膜 (21) 的透过侧, 该端通 过细丝线 (29) 与膜罩壳 (20) 上端内侧相连, 从而保证分离膜 (21) 既可以相对固定又可以 在小范围摆动, 从而避免了刚性固定时分离膜 (21) 的损坏。膜罩壳 (20) 的上部端面开有 膜罩壳导液孔 (19) 可以使原料液进入膜组件 (21) 或使截留液从膜组件 (21) 内排除, 膜固 定环氧树脂 (22) 的内端面呈凹面形, 其作用是有利于截留的浓缩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集 中排出。 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1) 安装在转盘 (2) 通过加工形成的锥形孔内, 膜组件 (1) 中 央装有中心导液管 (4), 下部装有多孔支撑板 (23), 侧边与旋塞 (24) 内孔侧边静态密封连 接; 旋塞 (24) 与转盘 (2) 紧固密封连接, 使膜组件 (1) 密封于转盘 (2) 的锥形腔体内 ; 转盘 (2) 的中部装有压盖 (17) 和主轴 (9), 主轴 (9) 的中部装有轴承 (8) 并通过与轴承 (8) 相 连的固定在机架 (3) 上的支承套 (12) 相连, 从而保证转盘 (2) 稳定转动 ; 机架 (3) 上方装 有上盖 (13), 机架 (3) 与上盖 (13) 形成封闭的腔体, 有利于透过液的收集和操作的安全 ; 转盘 (2) 的中部分别开有内料液平衡分配槽 (6) 和外料液平衡分配槽 (5) ; 主轴 (9) 的下 端装有主轴传动部件 (11) 它可以将外界动力传给主轴 (9) 并带动转盘 (2) 和安装于转盘 (2) 上的膜组件 (1) 以及其中的原料液、 截留液和透过液转动, 使膜分离过程在超重力条件 下进行。
     以下结合本机的实际工作情况描述其工作原理及具体实施方法 :
     外界轴动力通过主轴传动部件 (11) 使主轴 (9) 绕轴承 (8) 转动, 并带动转盘 (2) 和转盘 (2) 上的膜组件 (1) 以及原料液、 截留液和透过液转动, 使整个膜分离过程在超重力 条件下进行, 从而实现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
     原料液通过主轴 (9) 上部的上部料液口 (15) 和料液腔 (14) 经压盖 (17) 上开出的 上部导液通道 (16) 进入外料液平衡分配槽 (5) 并在外料液平衡分配槽 (5) 内在离心力的 作用下平衡, 然后经多个导液通道 (18) 进入膜组件 (1) 并经膜罩壳导液孔 (19) 与分离膜 (21) 接触, 在进料液压力和离心作用产生的压力作用下实现膜分离。在膜分离过程中膜表 面产生浓差极化层, 由于浓差极化层的密度远高于主体料液的密度, 所以在离心力的作用 下会快速沿离心力方向运动, 并在膜固定环氧树脂 (22) 内凹面聚集并向内凹面中心集中, 在进料液压力的作用下经中心导管 (4) 的中心导液管侧开孔 (25) 和中心导液管 (4) 内控 进入内料液平衡分配槽 (6)。聚集平衡后经下导液通道 (7) 和主轴 (9) 内孔, 下部料液口 (10) 排出机器, 由于如上所述超重力条件下有利于浓差极化层快速离开膜表面。所以本机 可降低浓差极化, 减少膜污染。
     从膜表面透过膜进入膜透过侧的透过液在透过液压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膜透 过侧通道, 从膜组件 (1) 底部排出, 经多孔支撑板 (22) 和旋塞 (24) 上开出的旋塞导液通道 (26) 和转盘排液孔 (28) 从转盘 (2) 排出, 并在机架 (3) 和上盖 (13) 形成的腔体内聚集, 并 经机架 (3) 底部开出的机架排液孔 (27) 排出机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透出液可在离心力 的作用下从膜透过侧排出而无需增加膜后压力, 所以可保证较高的跨膜压差, 从而保证较 高的膜通量。
     由于本机采用的是多个独立的膜组件, 如发现透过液中截面物的含量升高, 可从 转盘排液孔 (28) 取样确定那一个膜组件发生故障。确定故障膜组件后, 可打开旋塞 (24) 将故障膜组件取出, 如分离膜 (21) 为中空纤维膜、 毛细管膜或管式膜时, 可将膜组件置于 压缩空气内从其底部透过液出口, 查出出现问题的膜丝或膜管并将其透过液导出口封闭, 膜组件即可修复。
     图 2、 图 3 所示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 与图 1 所示的膜分离机, 其工作 原理, 具体实施方法, 都完全相同, 只是其结构有所不同, 以下仅就其不同之处作说明。
     与图 1 所示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不同图 2 中的膜组件 (1) 不是装在 转盘 (2) 的锥形腔内, 而是通过可拆卸承压膜组件外壳 (30) 安装在转盘 (2) 上。为降低空 气阻力, 转盘 (2) 上部装有转盘上盖 (31)。本结构的设计有利于降低转盘 (2) 和整机的重 量, 降低机器造价。 与图 1 和图 2 不同, 图 3 所示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 其膜组件 (1) 安 装于由不可拆卸非承压膜组件外壳 (32) 内, 为抵抗膜组件 (1) 内的料液压力, 不可拆卸非 承任膜组件外壳 (32) 与转盘 (2) 间的间隙用间隙填充用环氧树脂 (43) 填充。本结构的设 计可以降低转盘 (2) 和整机的重量, 减少机器震动。
     与图 1、 图 2、 图 3 所示的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不同图 4 所示的是膜透过 侧可通入吹扫物的膜分离机, 为实现这一功能, 膜组件 (1) 的结构作了改进, 同时增加了吹 扫物进入元件和通道, 而在传动、 原料液、 透过液和截留液的排出均与图 1、 图 2、 图 3 所示的 再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相同, 以下仅就其不同之处作详细说明 :
     分离膜 (21) 靠近主轴 (9) 的一端, 用上部膜固定环氧树脂 (33) 固定后, 将其外端 面切开, 使分离膜 (21) 透过侧与外界相通, 在上部膜固定环氧树脂 (33) 外侧通过粘合安装 膜组件上部罩壳 (37) 使分离膜 (21) 的膜内外侧分开, 转盘 (2) 和压盖 (17) 的上部增加盘 形压板 (40) 以形成吹扫物的给入通道。
     以下以双向流膜法高倍浓缩为例结合图 4 描述其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 :
     在膜分离工艺中可以用膜透过侧通入高渗透压溶液 ( 盐溶液或糖溶液 ) 的方法, 在低进料压力的条件下实现物料的高倍浓缩, 也可以通过在膜透过侧通入空气或氮气的方 法实现渗透蒸发, 当膜的透过侧通入溶液或气体 ( 吹扫物 ) 时要求通入的液体或气体 ( 吹 扫物 ) 具有 1、 在膜后分布均匀, 2、 压力不可太高的特点。当分离膜为螺旋卷式膜时。由于 膜后流道宽, 所以吹扫物压力可不必太高, 但由于流道宽, 却很难保证吹扫物在膜后均匀分 布, 当分离膜为中空纤维时, 由于其膜后流道窄, 虽然膜后吹扫物分布均匀, 但要使吹扫物 从膜的一端以一定的流量从另一端流出, 吹扫物必须具有足够的压力。在超重力条件下透 过液和吹扫物在膜后的流动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的只要膜后的流道保持与离心场的 方向一致, 就可以在不增加膜后压力的情况下保证透过物和吹扫物均匀地从膜后流过。
     较高浓度的盐水从盘形压板 (40) 上的透过侧外加液 ( 气 ) 进入口 (42) 经透过侧 外加液 ( 气 ) 槽形进入通道 (41) 和透过侧外加液 ( 气 ) 转盘进入通道 (39), 经透过侧外加 液 ( 气 ) 膜组件进入通道 (38) 进入透过侧外加液 ( 气 ) 进入腔 (34) 后进入分离膜 (21) 透过侧, 并在离心力及浓盐水压力的作用下, 携带着透过液从分离膜 (21) 的底端流出。
     当提高进料液温度, 吹扫物选用空气或氮气, 分离膜 (21) 选用渗透蒸发膜时按上 述同样的原理和流程, 图 4 所示的在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机可实现渗透蒸发膜分离操 作。
     综合以上分析发明专利通过合理的设计, 解决了现有超重力膜分离中的膜组件结 构大复杂, 不易修复, 以及不易实现透过侧吹扫物的给入和低压均匀流入流出等问题。 除具 有超重力分离所具有的膜浓差极低, 膜污染低, 渗透通量高, 截留物浓度大的优点外, 还具 有结构简单及膜组件可修复, 能实现透过侧吹扫物的给入和低压均匀流出等优点, 实现了 在超重力条件下渗透蒸发和双流高倍浓缩。

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2027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2027ACN101992027A21申请号200910070253522申请日20090827B01D63/1620060171申请人周志杰地址300070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5区57110372发明人周志杰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代理人董一宁54发明名称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57摘要一种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将单一的膜组件分散成多个独立的膜组件安装在转盘上,通过转盘转动,实现在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通过膜透过侧吹扫物的低。

2、压均匀给入实现了在超重力条件下的双向流高倍浓缩和渗透蒸发膜分离,该机除具有超重力条件下膜分离所具有的浓差极化低,膜污染低,渗透通量大,截留物浓度高的优点外,还具有结构简单,膜组件易于修复等优点,可用于分离,浓缩、纯化、污水处理有机物脱水等工艺操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4页CN101992030A1/2页21一种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转盘2、机架3、中心导液管4、主轴9、多孔支承板23、旋塞24、上盖13、压盖17、轴承8、支承套12和主轴传动部件11组成;多个独。

3、立的膜组件1的轴心线沿转盘2的径向分布排列,并安装在转盘2上,膜组件1的底部装有多孔支承板23,多孔支撑板23的底部侧边通过旋塞24与转盘2连接;转盘2上装有的中心导液管4其一端伸入膜组件1的中央,另一端与转盘2固定连结;转盘2的中央装有主轴9,主轴9的下方安装有轴承8,并通过轴承8与支承套12相连,支承套12安装于机架3上,机架3上装有上盖13,主轴9的下端部装有主轴传动部件11,转盘2的上部中央装有压盖17,压盖17上开有上部导液通道16;主轴上部开有下部料液口10、料液腔14和上部料液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独。

4、立的膜组件1可直接安装在转盘2内加工形成的锥形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可以通过不可拆卸非承压膜组件外壳32安装在转盘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可通过可拆卸承压膜组件外壳30安装于转盘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膜组件1由分离膜21、膜罩壳20、膜固定用环氧树脂22和细丝线29组成;分离膜21安装于膜罩壳20内成伞状或锥形蜗旋状分布,其远离主轴9的一端用。

5、膜固定环氧树脂22固定,且膜固定环氧树脂22的底端切开使分离膜21的透过侧与外界连通,而其另一端呈凹面形,分离膜21靠近主轴9的一端用胶粘剂使分离膜21透过侧与外界封闭并通过柔韧的细丝线29与膜罩壳20上端内侧相连;膜罩壳的上部端面开有膜罩壳导液孔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转盘2的中部分别开有外料液平衡分配槽5和内料液平衡分配槽6,下导液通道7导液通道18,下导液通道7的一端与内料液平衡分配槽6相通,另一端与主轴9的下部料液口10相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

6、旋塞24上开有旋塞导液通道26,旋塞24可以用螺纹连结或法兰螺栓连结的方式与转盘2或可拆卸承在膜组件外壳30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心导液管远离主轴9的一端,底部侧边开有槽形的中心导液管侧开孔25。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膜21靠近主轴9的一端也可以用环氧树脂固定后切割使分权利要求书CN101992027ACN101992030A2/2页3离膜21的透过侧通过膜组件罩壳37与外界相通。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

7、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膜21可以是中空纤维膜、螺旋卷式膜、毛细管膜或管式膜。权利要求书CN101992027ACN101992030A1/6页4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机,特别是一种将膜分离过程置于旋转离心超重力场中进行的超重力膜分离机。背景技术0002膜分离过程作为一门新型的高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已在化工、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存在导致了膜分离技术在许多方面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超重力技术因其能极大强化“三传”“一反”,已被开发研制成多种超重。

8、力应用设备,在化工、环保、纳米材料制造等方面应用。0003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旋转离心产生超重力场,将膜分离过程所需的实物要素如分离膜、原料液、截留液、透过液等置于超重力场中,使膜分离过程在超重力场中进行。由于膜分离过程是在数倍乃至数万倍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的超重力场中进行,其膜分离过程发生很多重安变化,会产生很多有益的效果,具体如下00041、有效降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0005在膜分离过程中膜的表面会产生浓度远高于主体料液浓度的浓差极化层,浓差极化层的存在会减低膜渗透通量,增加膜污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料液的密度会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或减小,如盐水会随盐的浓度增加密度变。

9、大,酒精会随水的脱除,酒精浓度的增加密度变小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膜表面的高浓度物料,会沿离心场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离开膜表面,从而使浓差极化降低,膜污染减小。同样,在膜表面的温差极化层,也会产生膜表面的料液温度与主体料液温度的不同,因而其密度与主体料的密度不同,在强大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膜表面的物料也会沿离心力的方向或其反方向离开膜表面从而减弱温差极化层对膜分离的影响。00062、可提高单位膜分面积的渗透通量。0007在膜分离过程中,透过液从膜组件排出必须有一定的压力,当膜的渗透通量大而透过液排出通道截面很小时,所需的膜后压力很大,这部分压力会大大降低膜分离的跨膜压差。使渗透通量大大降低。而在超重。

10、力条件下膜渗透侧的渗透液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膜渗透侧甩出而不会增加膜后压力,从而使膜保持较高的渗透通量。00083、可获得较高浓度的截留物。0009由于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既具有膜分离的高截留率,又具有离心沉降的工艺特性,通过膜分离将截留物截留并在离心沉降作用下沉降,所以其截留物浓度高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膜分离。00104、便于实现膜渗透侧的吹扫。0011膜渗透侧的吹扫,要求选用的吹扫物料在膜渗透侧分布均匀,且不增加或少增加膜渗透侧的压力。传统的方法中当膜选用中空纤维膜或毛细管膜,虽然吹扫物分布均匀但说明书CN101992027ACN101992030A2/6页5膜后压力增加很大,卷式膜、平板。

11、膜则存在吹扫物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而在超重力条件下,膜渗透侧的透过物和吹扫物可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离心场的方向向膜外排除且不增加膜后压力,分布均匀,所以,超重力膜分离可实现渗透蒸发,和双向流膜高倍浓缩。0012综上所述,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复合型的应用技术。目前,研究应用的成果并不多,相关的论文和专利文献也不多,在已知的可查资料中,仅有具有管式结构的旋转床超重力场装置专利申请号031156746和离心旋转超重力膜分离技术专利申请号031000894两项专利发表,该两项专利虽然提出了将分离膜、进料液和透过液置于旋转超重力场中的膜分离方案,但并未认识到上述的超重力条件下膜分离的特点及。

12、产生的原因,也未能根据其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膜材料的部置上强化其特征,如离心旋转超重力膜分离技术其特征强调,膜表面面向转鼓轴心,这样的膜布置,会使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更加严重。管式结构的旋转超重力场装置强调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两端固定,并沿径向排列,但在膜分离过程中由于哥氏力和液流冲击力的存在,中空纤维膜无法呈直线并保持径向排列,如通过两端固定强制其沿径向排列,则中空纤维膜极易拉断。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专利申请号2008207417002提出了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二专利的不足,但其仅提出了一种膜组件,并没有解决该膜组件在超重离心场中实现超重力膜分离的许多实际应用。

13、问题,也无法成机应用。专利超重力膜分离机专利申请号2009200968341针对以上专利的不足采用专利一种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组件所及的膜组件,并通过各部件的合理组合解决了超重力膜分离过程的许多关键问题,但该专利仍有许多不足,具体为1、整机只有一个膜组件且结构较大,如膜任何一部损坏则整个膜组件无法修复,甚至报废。2、膜组件加工难度大、成本高。3、无法实现膜渗透侧吹扫物料的给入。发明内容00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该机除具有超重力膜分离所具有的浓差极化低、膜污染小、渗透通量大和截留物浓度高的特点外,还具有结构简单、膜组件可修复,可实现渗。

14、透边的吹扫的特点。00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多个独立的固定在转盘上的膜组件构成的超重力膜分离机,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转盘2、机架3、中心导液管4、主轴9、多孔支承板23、旋塞24、上盖13、压盖17、轴承8、支承套12和主轴传动部件11组成;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的轴心线沿转盘2的径向分布排列,并安装在转盘2上,膜组件1的底部装有多孔支承板23,多孔支撑板23的底部侧边通过旋塞24与转盘2连接;0015转盘2上装有的中心导液管4其一端伸入膜组件1的中央,另一端与转盘2固定连结;转盘2的中央装有主轴9,主轴9的下方安装有轴承8,并通过轴承8与支承套12相连,支承套12安装于机架3上。

15、,机架3上装有上盖13,主轴9的下端部装有主轴传动部件11,转盘2的上部中央装有压盖17,压盖17上开有上部导液通道16;0016主轴上部开有下部料液口10、料液腔14和上部料液口15。0017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可直接安装在转盘2内加工形成的锥形孔内。说明书CN101992027ACN101992030A3/6页60018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可以通过不可拆卸非承压膜组件外壳32安装在转盘2上。0019上述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可通过可拆卸承压膜组件外壳30安装于转盘2上。0020上述膜组件1由分离膜21、膜罩壳20、膜固定用环氧树脂22和细丝线29组成;分离膜21安装于膜罩壳20内成伞状或锥。

16、形蜗旋状分布,其远离主轴9的一端用膜固定环氧树脂22固定,且膜固定环氧树脂22的底端切开使分离膜21的透过侧与外界连通,而其另一端呈凹面形,分离膜21靠近主轴9的一端用胶粘剂使分离膜21透过侧与外界封闭并通过柔韧的细丝线29与膜罩壳20上端内侧相连;膜罩壳的上部端面开有膜罩壳导液孔19。0021上述转盘2的中部分别开有外料液平衡分配槽5和内料液平衡分配槽6,下导液通道7导液通道18,下导液通道7的一端与内料液平衡分配槽6相通,另一端与主轴9的下部料液口10相通。0022上述旋塞24上开有旋塞导液通道26,旋塞24可以用螺纹连结或法兰螺栓连结的方式与转盘2或可拆卸承在膜组件外壳30相连接。002。

17、3上述中心导液管远离主轴9的一端,底部侧边开有槽形的中心导液管侧开孔25。0024上述分离膜21靠近主轴9的一端也可以用环氧树脂固定后切割使分离膜21的透过侧通过膜组件罩壳37与外界相通。0025上述分离膜21可以是中空纤维膜、螺旋卷式膜、毛细管膜或管式膜。0026本发明的优点是1、多个独立的膜组件分别固定在转盘上,转盘转动带动膜组件内的分离膜及膜组件内的原料液、透过液、截留液和吹扫物转动,从而使膜分离过程在超重力条件下进行,因而本机具有超重力膜分离具有的浓差极化、膜污染低、单位膜面积通量大和截留物浓度高的特点。2、由于膜组件是多个独立安装的并且可拆卸,所以本机具有结构简单,膜组件可修复的特点。

18、。3、由于膜的透过侧易于加入吹扫物,而吹扫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易于从膜渗透侧排除且不增加膜后压力,分布均匀,所以本机可实现膜后吹扫且性能良好,本机可用于反渗、钠滤、超滤、微滤、渗透蒸发和双向流膜分离等膜分离过程,可用于分离、纯化、浓缩,有机物脱水,污水处理等工艺操作。附图说明0027图1是膜组件安装于转盘内的加工成形的锥孔中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结构示意图。0028图2是膜组件通过可拆卸承压膜组件外壳安装在转盘上的在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结构示意图。0029图3是膜组件通过不可拆卸非承压膜组件外壳安装在转盘上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结构示意图。0030图4是膜组件内的分离膜靠。

19、近主轴的一端可向膜渗透侧加入吹扫物,可用作渗透蒸发和双向流高倍浓缩的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1992027ACN101992030A4/6页7具体实施方式0031首先以图1描述膜组件1安装于转盘2内加工成形的锥孔中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0032图1所描述的超重力膜分离机由膜组件1、转盘2、机架3、中心导液管4、轴承8、主轴9、主轴传动部件11、支承套12、上盖13、压盖17、多孔支承板23和旋塞24组成。其中膜组件1由分离膜21、膜罩壳20、膜固定环氧树脂22和细丝线29组成。分离膜可以是中空纤维膜、毛细管膜或管式膜。分离膜21呈。

20、伞形或锥状蜗旋形布置于膜罩壳20内,其远离主轴9的一端用膜固定环氧树脂22固定且其外端通过切削使分离膜21的透过侧与外界相通,从而使透过液得以从膜透过侧排除,分离膜21靠近主轴9的一端封闭,以保证原料液不进入分离膜21的透过侧,该端通过细丝线29与膜罩壳20上端内侧相连,从而保证分离膜21既可以相对固定又可以在小范围摆动,从而避免了刚性固定时分离膜21的损坏。膜罩壳20的上部端面开有膜罩壳导液孔19可以使原料液进入膜组件21或使截留液从膜组件21内排除,膜固定环氧树脂22的内端面呈凹面形,其作用是有利于截留的浓缩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集中排出。0033多个独立的膜组件1安装在转盘2通过加工形成的锥。

21、形孔内,膜组件1中央装有中心导液管4,下部装有多孔支撑板23,侧边与旋塞24内孔侧边静态密封连接;旋塞24与转盘2紧固密封连接,使膜组件1密封于转盘2的锥形腔体内;转盘2的中部装有压盖17和主轴9,主轴9的中部装有轴承8并通过与轴承8相连的固定在机架3上的支承套12相连,从而保证转盘2稳定转动;机架3上方装有上盖13,机架3与上盖13形成封闭的腔体,有利于透过液的收集和操作的安全;转盘2的中部分别开有内料液平衡分配槽6和外料液平衡分配槽5;主轴9的下端装有主轴传动部件11它可以将外界动力传给主轴9并带动转盘2和安装于转盘2上的膜组件1以及其中的原料液、截留液和透过液转动,使膜分离过程在超重力条。

22、件下进行。0034以下结合本机的实际工作情况描述其工作原理及具体实施方法0035外界轴动力通过主轴传动部件11使主轴9绕轴承8转动,并带动转盘2和转盘2上的膜组件1以及原料液、截留液和透过液转动,使整个膜分离过程在超重力条件下进行,从而实现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0036原料液通过主轴9上部的上部料液口15和料液腔14经压盖17上开出的上部导液通道16进入外料液平衡分配槽5并在外料液平衡分配槽5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平衡,然后经多个导液通道18进入膜组件1并经膜罩壳导液孔19与分离膜21接触,在进料液压力和离心作用产生的压力作用下实现膜分离。在膜分离过程中膜表面产生浓差极化层,由于浓差极化层的密度远。

23、高于主体料液的密度,所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快速沿离心力方向运动,并在膜固定环氧树脂22内凹面聚集并向内凹面中心集中,在进料液压力的作用下经中心导管4的中心导液管侧开孔25和中心导液管4内控进入内料液平衡分配槽6。聚集平衡后经下导液通道7和主轴9内孔,下部料液口10排出机器,由于如上所述超重力条件下有利于浓差极化层快速离开膜表面。所以本机可降低浓差极化,减少膜污染。说明书CN101992027ACN101992030A5/6页80037从膜表面透过膜进入膜透过侧的透过液在透过液压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膜透过侧通道,从膜组件1底部排出,经多孔支撑板22和旋塞24上开出的旋塞导液通道26和转盘排液孔2。

24、8从转盘2排出,并在机架3和上盖13形成的腔体内聚集,并经机架3底部开出的机架排液孔27排出机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透出液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膜透过侧排出而无需增加膜后压力,所以可保证较高的跨膜压差,从而保证较高的膜通量。0038由于本机采用的是多个独立的膜组件,如发现透过液中截面物的含量升高,可从转盘排液孔28取样确定那一个膜组件发生故障。确定故障膜组件后,可打开旋塞24将故障膜组件取出,如分离膜21为中空纤维膜、毛细管膜或管式膜时,可将膜组件置于压缩空气内从其底部透过液出口,查出出现问题的膜丝或膜管并将其透过液导出口封闭,膜组件即可修复。0039图2、图3所示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

25、与图1所示的膜分离机,其工作原理,具体实施方法,都完全相同,只是其结构有所不同,以下仅就其不同之处作说明。0040与图1所示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不同图2中的膜组件1不是装在转盘2的锥形腔内,而是通过可拆卸承压膜组件外壳30安装在转盘2上。为降低空气阻力,转盘2上部装有转盘上盖31。本结构的设计有利于降低转盘2和整机的重量,降低机器造价。0041与图1和图2不同,图3所示的在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其膜组件1安装于由不可拆卸非承压膜组件外壳32内,为抵抗膜组件1内的料液压力,不可拆卸非承任膜组件外壳32与转盘2间的间隙用间隙填充用环氧树脂43填充。本结构的设计可以降低转盘2和整机的。

26、重量,减少机器震动。0042与图1、图2、图3所示的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不同图4所示的是膜透过侧可通入吹扫物的膜分离机,为实现这一功能,膜组件1的结构作了改进,同时增加了吹扫物进入元件和通道,而在传动、原料液、透过液和截留液的排出均与图1、图2、图3所示的再超重力条件下工作的膜分离机相同,以下仅就其不同之处作详细说明0043分离膜21靠近主轴9的一端,用上部膜固定环氧树脂33固定后,将其外端面切开,使分离膜21透过侧与外界相通,在上部膜固定环氧树脂33外侧通过粘合安装膜组件上部罩壳37使分离膜21的膜内外侧分开,转盘2和压盖17的上部增加盘形压板40以形成吹扫物的给入通道。0044以下以。

27、双向流膜法高倍浓缩为例结合图4描述其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0045在膜分离工艺中可以用膜透过侧通入高渗透压溶液盐溶液或糖溶液的方法,在低进料压力的条件下实现物料的高倍浓缩,也可以通过在膜透过侧通入空气或氮气的方法实现渗透蒸发,当膜的透过侧通入溶液或气体吹扫物时要求通入的液体或气体吹扫物具有1、在膜后分布均匀,2、压力不可太高的特点。当分离膜为螺旋卷式膜时。由于膜后流道宽,所以吹扫物压力可不必太高,但由于流道宽,却很难保证吹扫物在膜后均匀分布,当分离膜为中空纤维时,由于其膜后流道窄,虽然膜后吹扫物分布均匀,但要使吹扫物从膜的一端以一定的流量从另一端流出,吹扫物必须具有足够的压力。在超重力条件下透过液。

28、和吹扫物在膜后的流动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的只要膜后的流道保持与离心场的方向一致,就可以在不增加膜后压力的情况下保证透过物和吹扫物均匀地从膜后流过。说明书CN101992027ACN101992030A6/6页90046较高浓度的盐水从盘形压板40上的透过侧外加液气进入口42经透过侧外加液气槽形进入通道41和透过侧外加液气转盘进入通道39,经透过侧外加液气膜组件进入通道38进入透过侧外加液气进入腔34后进入分离膜21透过侧,并在离心力及浓盐水压力的作用下,携带着透过液从分离膜21的底端流出。0047当提高进料液温度,吹扫物选用空气或氮气,分离膜21选用渗透蒸发膜时按上述同样的原理和流程,图4所。

29、示的在超重力条件下的膜分离机可实现渗透蒸发膜分离操作。0048综合以上分析发明专利通过合理的设计,解决了现有超重力膜分离中的膜组件结构大复杂,不易修复,以及不易实现透过侧吹扫物的给入和低压均匀流入流出等问题。除具有超重力分离所具有的膜浓差极低,膜污染低,渗透通量高,截留物浓度大的优点外,还具有结构简单及膜组件可修复,能实现透过侧吹扫物的给入和低压均匀流出等优点,实现了在超重力条件下渗透蒸发和双流高倍浓缩。说明书CN101992027ACN101992030A1/4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92027ACN101992030A2/4页1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92027ACN101992030A3/4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92027ACN101992030A4/4页1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9202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