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34461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47959.2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号:

CN104749755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15/173申请日:20150331|||公开

IPC分类号:

G02B15/173

主分类号:

G02B15/17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王建立; 李宏壮; 李义; 刘欣悦

地址:

130033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22210

代理人:

刘慧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属于光学系统设计技术领域,为克服现有变焦距镜头结构复杂、尺寸长的问题,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正光焦度的前固定组、负光焦度的变倍组及正光焦度的补偿组,可变光阑固定在补偿组前端,随补偿组移动;前固定组包含双胶合透镜和单透镜;双胶合透镜为负、正结构,其中负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正透镜为双凸形透镜;单透镜为平凸形透镜;变倍组包含负透镜和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单透镜为双凹形;双胶合透镜为负透镜和正透镜胶合结构;补偿组包含第一双胶合透镜和第二双胶合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第三双胶合透镜光焦度为负;靠近像面的单透镜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的厚弯月形,用于对场曲和象散的校正。

权利要求书

1.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其特征是,其从左至右依次为正光焦度的前固定组(1)、负光焦度的变倍组(2)及正光焦度的补偿组(4),可变光阑(3)固定在补偿组(4)前端,随补偿组(4)移动;
前固定组(1)包含双胶合透镜(1-1)和单透镜(1-2);双胶合透镜(1-1)为负、正结构,其中负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正透镜为双凸形透镜;单透镜(1-2)为平凸形透镜;
变倍组(2)包含负透镜(2-1)和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2-2);单透镜(2-1)为双凹形;双胶合透镜(2-2)为负透镜和正透镜胶合结构;
补偿组(4)包含第一双胶合透镜(4-1)和第二双胶合透镜(4-2)的光焦度为正,第三双胶合透镜(4-3)光焦度为负;靠近像面的单透镜(4-4)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的厚弯月形,用于对场曲和象散的校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其特征是,各组元光焦度满足的条件如下,
5<|fA/fB|<8

1.
  2<|fC/fB|<2
dBC_L/fB>0
式中:fA为前固定组(1)焦距,fB为变倍组(2)焦距,fC为补偿组(4)焦距,dBC_L为长焦位置端变倍组(2)与补偿组(4)间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其特征是,第三双胶合透镜(4-3)中的正、负透镜分别采用特殊色散玻璃H-FK61和TF3。

说明书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变焦距镜头在诸如安防、监控等众多领域被广泛采用,通过与电视摄像技术的结合,可对远距离目标进行详细观察记录,也可以对大范围目标进行搜索。为实现远距离高分辨率成像,要求镜头长焦端的焦距足够长;而为使系统观测范围宽,又要求镜头短焦端焦距足够短;另外为了便于机构设计、以及镜头的移动、安装和使用,希望镜头光学结构简单、整体尺寸紧凑。因此大变倍比、长焦距、结构紧凑、像质优良的变焦距镜头最受用户青睐。
但一般镜头的长度与其焦距相近,因此长焦距镜头的长度也相应较长。另外当变倍比大时,变焦组元的移动量也较大,像差校正也困难,这些又都增加了紧凑型镜头设计的难度。因此如何使长焦距、大变倍比变焦距镜头尺寸端、结构简单紧凑,一直是光学设计中的研制重点之一。
目前最为流行的变焦距镜头形式是机械补偿四组式结构,即包括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后固定组。但这种结构较为复杂,由于组元较多,长度的减小受到限制。目前文献报道的大变倍比镜头多采用这种四组式形式,由于长度的限制,变倍比一般不超过50倍。而其他形式,如两组式、三组式等仅在变倍比为4~5的小倍率系统中采用。如何研制变倍比大、焦距长、结构简单、紧凑的变焦距镜头一直是光学设计领域的一项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大倍率、长焦距连续变焦距镜头结构复杂、尺寸长的问题,提出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采用三组元结构,使长焦距、大变倍比镜头在保证成像质量优良的前提下,实现结构的简单、紧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其特征是,其从左至右依次为正 光焦度的前固定组、负光焦度的变倍组及正光焦度的补偿组,可变光阑固定在补偿组前端,随补偿组移动;
前固定组包含双胶合透镜和单透镜;双胶合透镜为负、正结构,其中负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正透镜为双凸形透镜;单透镜为平凸形透镜;
变倍组包含负透镜和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单透镜为双凹形;双胶合透镜为负透镜和正透镜胶合结构;
补偿组包含第一双胶合透镜和第二双胶合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第三双胶合透镜光焦度为负;靠近像面的单透镜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的厚弯月形,用于对场曲和象散的校正。
各组元光焦度满足的条件如下,
5<|fA/fB|<8
1.2<|fC/fB|<2
dBC_L/fB>0
式中:fA为前固定组焦距,fB为变倍组焦距,fC为补偿组焦距,dBC_L为长焦位置端变倍组与补偿组间隔。
第三双胶合透镜中的正、负透镜分别采用特殊色散玻璃H-FK61和TF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达到大变倍比,采用换根的正组补偿方式,即变倍组光焦度为负,补偿组光焦度为正,补偿曲线经过换根点,由换根点到短焦端实现倍率10倍以上的变化,由换根点到长焦端实现倍率5倍以上的变化,从而使整个变倍曲线范围内实现50倍以上的变倍比。为使结构紧凑,将补偿组设计成光焦度前移的远摄型,使主面向前移出镜组之外,使高斯参数计算时长焦端变倍组与补偿组间隔为负,从而在补偿曲线选段阶段实现系统总长的减小;同时利用远摄结构总长小于焦距的特点,减小后工作距离,使厚透镜设计阶段进一步减小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光学结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倍补偿曲线,(1)为变倍组与补偿组移动量与凸轮转角关系,(2)为系统焦距与凸轮转角关系。
图3为变焦距系统在短焦f12.5mm、中焦f186mm及长焦750mm三个位置的高斯光学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的变焦距镜头在短焦f12.5mm、中焦f186mm及长焦750mm三个位置的实际光路图。
图5为变焦距镜头在短焦f12.5mm、中焦f186mm及长焦750mm三个位置的MTF曲线。
图6为变焦距镜头在短焦f12.5mm、中焦f186mm及长焦750mm三个位置的的像差曲线图,包括球差曲线、象散和场曲曲线、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采用三组元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正光焦度的前固定组1、负光焦度的变倍组2及正光焦度的补偿组4,可变光阑3固定在补偿组4前端,随补偿组移动。与常用的四组式相比省去了后固定组,简化了系统结构。
为达到大变倍比,采用换根的正组补偿方式,即变倍组光焦度为负,补偿组光焦度为正,补偿曲线经过换根点,由换根点到短焦端实现倍率10倍以上的变化,由换根点到长焦端实现倍率5倍以上的变化,从而使整个变倍曲线范围内实现50倍以上的变倍比。
三组结构中前固定组1包含一块双胶合透镜1-1和一块单透镜1-2。双胶合透镜1-1为负、正结构,其中的负透镜为弯月形,采用高折射率的火石玻璃,正透镜为双凸形,采用低折射率、特殊色散玻璃HFK61。单透镜1-2为平凸形,也采用特殊色散玻璃HFK61。
变倍组2包含一块负透镜2-1和一块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2-2。单透镜2-1为双凹形,采用低色散的冕牌玻璃。双胶合透镜2-2为负、正结构,其中的负透镜采用特殊色散玻璃TF3,正透镜采用高折射率、高色散的火石玻璃。
补偿组4包含三块正、负结构的双胶合透镜及一块单透镜。其中前两块双胶合透镜4-1、4-2的光焦度为正,第三块双胶合透镜4-3光焦度为负,双胶合透镜4-3中的正、负透镜分别采用特殊色散玻璃H-FK61和TF3;靠近像面的单透镜4-4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的厚弯月形,用于对场曲和象散的校正。
为使结构紧凑,将补偿组4设计成光焦度前移的远摄型,使主面向前移出 镜组之外,使高斯参数计算时长焦端变倍组2与补偿组4间隔为负,从而在补偿曲线选段阶段实现系统总长的减小;同时利用远摄结构总长小于焦距的特点,减小后工作距离,使厚透镜设计阶段进一步减小长度。
可变光阑3固定在补偿组4前端,随补偿组移动。
本发明的各组元光焦度满足的条件是:
5<|fA/fB|<8
1.2<|fC/fB|<2
dBC_L/fB>0
式中fA为前固定组焦距,fB为变倍组焦距,fC为补偿组焦距,dBC_L为长焦位置端变倍组与补偿组间隔。
实施例:
应用于高分辨率监视的长焦距大倍率镜头光学系统,该系统使用波段为486nm~656nm的可见光,焦距12.5mm~750mm,变倍比60倍,相对口径1/2.8~1/7,视场角38.5°~0.66°,相机采用2/3〞CCD。
实施例中首先进行高斯光学计算,从而选择最合理的高斯参数,最终确定为:
1)fA/fB=-6.2;
2)fC/fB=-1.78;
3)dBC_L/fB=0.45;
4)变倍组倍率:mB=-2.2~-0.22;
5)补偿组倍率:mC=-1.82~-0.31;
6)归一化系数:fB=-30mm。
而后进行厚透镜设计,按照前述规律选择各组元结构形式和透镜材料,实施例的设计结果光学参数如表1,系统由8组13片透镜组成。
1)系统前固定组最大通光口径:107mm,变倍组最大通光口径28mm,补偿组最大通光口径30mm;
2)前片至像面总长:368mm;
3)后工作距离:18.32mm~91.17mm;
4)变倍组导程:123.5mm;
5)补偿量:72.85mm。
表1:

如图2所示,变倍补偿曲线平滑,凸轮升角压力不大,易于实现;且变倍 组与补偿组在长焦端主面间隔为负值,使高斯光学计算阶段即对总长进行压缩;有利于系统的紧凑设计。
如图3所示,变焦距系统在短焦f12.5mm、中焦f186mm及长焦750mm三个位置的高斯光学结构图,镜头由短焦向长焦变化时,前固定组不动,变倍组向像面方向移动,补偿组向前固定组方向移动,即变倍组与补偿组靠近,并且使变倍组与补偿组在长焦端间隔为负值。
如图4所示,变焦距镜头在短焦f12.5mm、中焦f186mm及长焦750mm三个位置的实际光路图可以看出,镜头变焦过程中,前固定组与靶面距离恒定;短焦位置变倍组与前固定组间隔最小,此时补偿组与靶面距离(即镜头的后工作距离)也最小;长焦位置变倍组与前固定组间隔最大,此时补偿组与靶面距离(即镜头的后工作距离)也最大,而变倍组与补偿组之间的间隔最小,但仍保证一定的最小中心间隔。
如图5所示,系统短、中、长焦各位置轴上视场在50lp/mm频率处MTF大于0.6,边缘视场大于0.3。
如图6所示,系统短、中、长焦各位置像差得到较好的校正,最大畸变在短焦位置,最大畸变约为8%。
由以上各图可以看出,系统整体结构和各项成像质量指标均满足性能要求。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属于光学系统设计技术领域,为克服现有变焦距镜头结构复杂、尺寸长的问题,紧凑型三组元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镜头,正光焦度的前固定组、负光焦度的变倍组及正光焦度的补偿组,可变光阑固定在补偿组前端,随补偿组移动;前固定组包含双胶合透镜和单透镜;双胶合透镜为负、正结构,其中负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正透镜为双凸形透镜;单透镜为平凸形透镜;变倍组包含负透镜和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