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浴用创口保护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日用卫生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在淋浴时保护创口的淋浴用创口保护贴。
背景技术
当人们的皮肤因为炎症、外伤、手术等出现较大面积创口时,为了避免创口被水淋湿而再感染,通常不能进行淋浴,这不但令人十分难受,而且导致身体其它部位滋生细菌而影响创口恢复及身体健康。为此,人们进行了探索,例如申请号为200610033374.9的中国专利发明专利申请,便提出一种“创可清”的技术方案。该“创可清”在不透水面膜的四周设置有一圈粘胶层,在该圈粘胶层的中心侧还设置有一圈吸水垫。使用时,粘胶层黏贴在伤口四周,吸水垫围在伤口四周。但上述“创可清”防护的可靠程度仍然不高,患者在淋浴过程仍然需要小心翼翼,否则仍会感染伤口,这是因为:1、由于皮肤潮湿,加上淋浴过程中花洒等喷出的水流会对粘胶层冲击、浸润,浸润发生后,浸润部位还会逐步深入,最终导致发生浸润的粘胶层局部位置与皮肤剥离,局部剥离后,水就会通过该部位流入到不透水面膜里面,而吸水垫的吸水量小很可能无法将水完全吸尽,或者吸水垫来不及将流入的水吸干,或者水从吸水垫和皮肤之间的缝隙流过时,伤口便可能感染(从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看,水流从伤口上方侵入的可能性最大,这是由于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特性所决定的);2、想要将吸水垫粘固到不透水面膜表面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特别是吸水垫吸水后更容易从不透水面膜上表面脱落、移位,当粘胶层失守渗水且吸水垫脱落移位时,脱落移位的吸水垫也有可能感染到伤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淋浴用创口保护贴,它可以在淋浴时为创口提供可靠的防护。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该淋浴用创口保护贴包括不透水面膜,在不透水面膜的内表面四周涂覆有环形的第一粘胶层,其主要特点在于,在第一粘胶层的中心侧设有挡水膜片,挡水膜片的内沿线与不透水面膜连为一体,挡水膜片与不透水面膜之间夹合形成V字形腔,在V字形腔中放置有吸水垫;挡水膜片的内表面涂覆有第二粘胶层。
所述挡水膜片分布成为环形,挡水膜片内表面的第二粘胶层同样也分布成为环形。
所述挡水膜片具有1~3圈。
所述第一粘胶层具有1~3圈。
所述吸水垫一部分夹藏在V字形腔中,另一部分露出V字形腔外部。
挡水膜片与不透水面膜均采用塑料膜制成。
挡水膜片的内沿线与不透水面膜热熔合而连为一体。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中,挡水膜片与不透水面膜之间夹合形成V字形腔,V字形腔容纳水的能力远大于传统结构的吸水垫。淋浴过程中,假如第一粘胶层发生由于浸润而局部剥离,且吸水垫来不及将水吸收或没有能力完全吸收,则侵入的水可以被引导到V字形腔中,而不会象传统结构那样流到创口处。
2、本发明特别能够防止水从伤口上方侵入并感染到伤口:从不透水面膜的上端部流入伤口上方的V字形腔的水,由于其水位低于伤口上方的V字形腔的上沿线(即伤口上方的挡水膜片的外沿线),所以再也不会漫过挡水膜片,而是被禁锢在V字形腔中,基本没有进一步入侵的可能性,更不会接触到创口。另外,由于挡水膜片构成环形,V字形腔当然也为环形,所以即使从上方侵入的水量继续加大,则水可以沿着V字形腔向左右两侧流动,至V字形腔左右两端处向下拐、向下流动,最终向下流动到不透水面膜的下端部,由于该下端部所处的位置比创口低,而且该区域与创口之间也被挡水膜片隔绝,所以使用本发明的淋浴用创口保护贴,即使从上方侵入的水量很大,也不会危及到创口。
再者,从上方侵入的水由于被引导到V字形腔中,再也不会漫过挡水膜片,也不会滞留在挡水膜片的外沿线位置(即不会滞留在挡水膜片与皮肤的交界线位置),不会对位于伤口上部的第二粘胶层产生浸润,第二粘胶层基本不会由于浸润浸渍而剥离,第二粘胶层可以构筑起另一道牢靠的防水线。
3、吸水垫被夹藏在V字形腔中,与传统结构比较,本发明对吸水垫固定牢固得多,特别是吸水垫吸水后甚至脱落后,也不可能会接触、感染到创口。
4、将吸水垫一部分夹藏在V字形腔中,另一部分露出V字形腔外部,则外露部分可以使吸水垫更快地吸水,而内藏部分则可以确保吸水垫得到很好的定位。外露部分的水分可以传递疏导到内藏部分,直至疏导到V字形腔中。
5、挡水膜片可以设置为多圈(每圈挡水膜片对应设有第二粘胶层及吸水垫),进一步增强防水可靠性。
6、第一粘胶层也可以设置为多圈,进一步增强防水可靠性。
由于具有上述优点,使本发明防水的可靠性非常高,使患者可以放心、痛快地进行淋浴,解决了皮肤创口患者长时间不能淋浴之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水时的水流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的淋浴用创口保护贴包括不透水塑料面膜1,在不透水塑料面膜1的内表面四周涂覆有一圈环形的第一粘胶层11,在第一粘胶层11的中心侧设有挡水膜片2,挡水膜片2与不透水面膜1均采用塑料膜制成,挡水膜片的内沿线ABCD与不透水面膜热熔合而连为一体(热熔合位置在图1中的E点),挡水膜片与不透水面膜之间夹合形成V字形腔3,在V字形腔3中放置有吸水垫4;挡水膜片2的内表面涂覆有第二粘胶层12。所述挡水膜片2伴随着第一粘胶层11分布而构成四边环形,挡水膜片内表面地第二粘胶层12同样也构成四边环形。图1所示,吸水垫4一部分夹藏在V字形腔3中,另一部分露出V字形腔3外部。
本发明中所谓“内表面”,是指使用时贴靠皮肤的一面。其相对的一面成为“外表面”。描述某一表面是“内表面”还是“外表面”时,所谓的“内”“外”方向,是指垂直于不透水面膜所在平面的方向。
本发明中所谓“中心侧”,是指靠近不透水面膜中央部位的一侧;通常使用时,不透水面膜中央部位对准伤口的位置。“中心侧”相对的一侧即为“外围侧”。考虑某一构件是处在另一构件的“中心侧”还是“外围侧”时,是根据两构件在与不透水面膜平行的方向上所处的相对位置进行考虑的。
所谓的内沿线,是指挡水膜片的靠近中心侧的边缘线,图3中的ABCD环线即为挡水膜片的内沿线,其中AD线在图1中对应的部位为E点。而图3中的GHMN环线即为挡水膜片的外沿线,其中MN段就是“伤口上方的V字形腔的上沿线”。
图3所示,本发明使用时,第一粘胶层、第二粘胶层黏贴在伤口四周,吸水垫包围在伤口四周,伤口对准在不透水塑料面膜1的中央部位,挡水膜片位于伤口四周。如果淋浴过程第一粘胶层失守、从上方侵入的水量很大,则水可以沿着V字形腔向左右两侧流动,至V字形腔左右两端处向下拐、向下流动,最终向下流动到不透水面膜的下端部(如图3中箭头所示),由于该下端部位置所处的高度比创口低,而且该区域与创口之间也被挡水膜片隔绝,所以使用本发明的淋浴用创口保护贴,即使从上方侵入的水量很大,也不会危及到创口。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挡水膜片2设置有两圈,每圈挡水膜片2对应形成一圈V字形腔,V字形腔中设有吸水垫4,每圈挡水膜片的内表面对应设有第二粘胶层12。第一粘胶层11也设置有两圈,如图4所示。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为了加强安全可靠程度,达到万无一失,在实施例三中挡水膜片设置有三圈,每圈挡水膜片对应形成一圈V字形腔,V字形腔中设有吸水垫,每圈挡水膜片的内表面对应设有第二粘胶层。第一粘胶层也设置有三圈。实施例三的不透水塑料面膜为圆形,挡水膜片也为圆环形,第一粘胶层、第二粘胶层、吸水垫也为圆环形。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