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3579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3579ACN101933579A21申请号201010225966722申请日20100713A23L1/20200601A23C11/10200601A23C20/0220060171申请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技南十路深圳技术创新大楼D座10层72发明人黄陈钱国曦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44248代理人胡吉科54发明名称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制品制作系统,其包括进料单元、用户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检测单元、制。
2、作单元和用于控制上述各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进料单元用于控制豆类、水以及卤水的进料,所述用户单元用于用户选择豆制品制作模式和相关豆制品制作参数,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参数,所述制作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定的制作模式和参数对进行对应的豆制品制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豆制品制作方法。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通过全自动的操作代替手工劳动,可以使得普通用户就能轻松方便的完成包括豆浆、豆花和豆腐在内的豆制品的制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8页CN101933579A1/2页21一。
3、种豆制品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进料单元、用户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检测单元和制作单元,所述进料单元、用户单元、显示单元、检测单元、制作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对所述进料单元、用户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检测单元和制作单元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所述进料单元用于控制豆类、水以及卤水的进料,所述用户单元用于用户选择豆制品制作模式和相关豆制品制作参数,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参数,所述制作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定的制作模式和参数对进行对应的豆制品制作,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用于豆类进料的豆类进料单元、进水的进水单元和。
4、进卤水的进卤水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制品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制作单元包络搅打/过滤单元和加热/搅拌/成形单元,所述搅打/过滤单元和加热/搅拌/成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搅打/过滤单元还连接进料单元的豆类进料单元和进水单元,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还连接所述进卤水单元和所述搅打/过滤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制品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类进料单元包括豆类进料容器、豆类进料阀门和豆类进料量杯,所述豆类进料容器为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漏斗形结构,所述豆类进料量杯正对所述豆类进料容器下部开口设置,所述豆类进料阀门邻近所述豆类进料容器下部开口处设置,所述豆类进料量杯底部具有连接到搅打。
5、/过滤单元的开口和设置在所述开口处的阀门,所述豆类进料阀门可根据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打开或关闭,从而控制豆类进料量,所述豆类进料量杯连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可检测量杯中的豆类进料量并发送给控制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制品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阀门和进水管,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进水流量计,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进水管上,用于控制进水,进水流量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且沿进水方向位于所述进水阀门后端,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外部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打/过滤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可根据进水流量计的流量计算结果检测进水量并将检测到的进水量发送给控制系统,所述进水阀门可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打开或关闭。
6、,从而根据需要控制进水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制品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卤水单元包括卤水容器、进卤水阀门、进卤水管,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进卤水流量计,所述卤水容器水平位置高于所述进卤水管设置,所述卤水容器连接所述进卤水管,所述进卤水阀门设置在所述进卤水管上,所述进卤水流量计设置在所述进卤水管上,并且沿进卤水方向设置在所述进卤水阀门后端,所述进卤水管连接到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可根据进卤水流量计的流量计算结果检测进卤水量并将检测到的进卤水量发送给控制系统,所述进卤水阀门可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打开或关闭,从而根据需要控制进卤水量。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豆制品制作系统,其特征。
7、在于所述搅打/过滤单元包括马达、过滤筛、搅打容器、加热发热器和过滤出口阀门,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搅打容器开口上方,所述过滤筛紧邻所述搅打容器内壁设置,所述马达通过细长杠连接搅打叶片,所述搅打叶片可在马达带动下高速旋转,从而对过滤筛中物体进行搅打,所述搅打容器为圆柱形上方开口容器,所述过滤出口阀门设置在所述搅打容器底面边沿处,所述加热发热器邻近所述搅打容器底面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豆制品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搅拌/成权利要求书CN101933579A2/2页3形单元包括成形纱孔压板、煮沸/成形容器、进口、放水阀门、煮沸发热器,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煮沸/成形容器为圆。
8、柱形容器,所述进口用于豆浆和卤水进入煮沸/成形容器,所述进口设置于煮沸/成形容器上半部分,所述放水阀门设置于煮沸/成形容器底部边沿,用于让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渣水流出,所述煮沸发热器设置在所述压沸/成形容器底部,所述温度传感器邻近所述压沸/成形容器底部设置,用于检测煮沸/成形容器附近温度并将所检测温度发送给控制单元。8一种豆制品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定制作模式;控制系统控制制作单元进行清洗;控制系统控制豆类/水进料;制作单元对豆类进行浸泡、加热、搅打;制作单元过滤出豆浆;制作单元煮沸豆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豆制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煮沸豆浆之后还包括加入卤水以及将豆浆和卤水搅拌均匀,形成。
9、豆花。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豆制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豆浆和卤水搅拌均匀之后还包括通过液压或气压方式控制压板成形并滤除清水,形成豆腐。权利要求书CN101933579A1/6页4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豆制品制作领域,特别是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人们健康认识的增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也日趋增强。由于豆制品,如豆浆、豆花和豆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健康食品,据专家介绍,在豆制品中含有多种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经常食用,对于提高体质、预防和治疗病症,都大有益处。0003现有的豆制品制作方式需要。
10、进行打豆、滤渣、搅匀、压制成型等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麻烦,对于不懂得豆制品制作工艺的人来说,想要自助完成豆制品的制作几乎不可能。【发明内容】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通过全自动的操作代替手工劳动,可以使得普通用户就能轻松方便的完成包括豆浆、豆花和豆腐在内的豆制品的制作。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制品制作系统,包括控制系统、进料单元、用户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检测单元和制作单元,所述进料单元、用户单元、显示单元、检测单元、制作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对所述进料单元、用户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检测单元和制作单元的工作过程进。
11、行控制,所述进料单元用于控制豆类、水以及卤水的进料,所述用户单元用于用户选择豆制品制作模式和相关豆制品制作参数,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参数,所述制作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定的制作模式和参数对进行对应的豆制品制作,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用于豆类进料的豆类进料单元、进水的进水单元和进卤水的进卤水单元。0006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中,制作单元包络搅打/过滤单元和加热/搅拌/成形单元,所述搅打/过滤单元和加热/搅拌/成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搅打/过滤单元还连接进料单元的豆类进料单元和进水单元,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还连接所述进卤水单元和。
12、所述搅打/过滤单元。0007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中,所述豆类进料单元包括豆类进料容器、豆类进料阀门和豆类进料量杯,所述豆类进料容器为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漏斗形结构,所述豆类进料量杯正对所述豆类进料容器下部开口设置,所述豆类进料阀门邻近所述豆类进料容器下部开口处设置,所述豆类进料量杯底部具有连接到搅打/过滤单元的开口和设置在所述开口处的阀门,所述豆类进料阀门可根据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打开或关闭,从而控制豆类进料量,所述豆类进料量杯连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可检测量杯中的豆类进料量并发送给控制单元。0008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中,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阀门和进水管,所述检测单元说明书CN1019335。
13、79A2/6页5包括进水流量计,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进水管上,用于控制进水,进水流量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且沿进水方向位于所述进水阀门后端,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外部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打/过滤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可根据进水流量计的流量计算结果检测进水量并将检测到的进水量发送给控制系统,所述进水阀门可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打开或关闭,从而根据需要控制进水量。0009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中,所述进卤水单元包括卤水容器、进卤水阀门、进卤水管,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进卤水流量计,所述卤水容器水平位置高于所述进卤水管设置,所述卤水容器连接所述进卤水管,所述进卤水阀门设置在所述进卤水管上,所述进卤水流量计设置在所述进。
14、卤水管上,并且沿进卤水方向设置在所述进卤水阀门后端,所述进卤水管连接到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可根据进卤水流量计的流量计算结果检测进卤水量并将检测到的进卤水量发送给控制系统,所述进卤水阀门可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打开或关闭,从而根据需要控制进卤水量。0010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中,所述搅打/过滤单元包括马达、过滤筛、搅打容器、加热发热器和过滤出口阀门,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搅打容器开口上方,所述过滤筛紧邻所述搅打容器内壁设置,所述马达通过细长杠连接搅打叶片,所述搅打叶片可在马达带动下高速旋转,从而对过滤筛中物体进行搅打,所述搅打容器为圆柱形上方开口容器,所述过滤出口阀门设置在所述搅打容器。
15、底面边沿处,所述加热发热器邻近所述搅打容器底面设置。00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做豆腐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制作模式;控制系统控制制作单元进行清洗;控制系统控制豆类/水进料;制作单元对豆类进行浸泡、加热、搅打;制作单元过滤出豆浆;制作单元煮沸豆浆。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制作方法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对豆制品的制作从进料到搅拌、加热、成形等步骤完全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避免手工操作的随意性,确保制成品的质量,并且通过本发明的自动化操作,让不懂得豆制品制作工艺的人也能轻松完成豆制品的制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豆。
16、制品制作系统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0014图24分别是图1所述豆制品制作系统的进料单元各部分结构示意图。0015图5是图1所示豆制品制作系统的搅打/过滤单元的部分示意图。0016图6是图1所示豆制品制作系统的加热/搅拌/成形单元的部分示意图。0017图7是图1所示豆制品制作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0018图8是本发明豆制品制作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0019图9是图8所示豆制品制作方法的清洗流程示意图。0020图10是图8所示豆制品制作方法的豆浆制作流程示意图。0021图11是图8所示豆制品制作方法的豆花制作流程示意图。0022图12是图8所示豆制品制作方法的豆腐制作流程示意图。【。
17、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说明书CN101933579A3/6页60024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所述豆制品制作系统10包括控制系统11、进料单元12、用户单元13、显示单元14、电源单元15、检测单元16、搅打/过滤单元17以及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所述搅打/过滤单元17和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构成所述豆制品制作系统的制作单元19。所述进料单元12、用户单元13、显示单元14、电源单元15、检测单元16、搅打/过滤单元17以及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1。所述进料单元12包括豆类进。
18、料单元、进水单元和进卤水单元。0025所述控制系统11用于对所述进料单元12、用户单元13、显示单元14、电源单元15、检测单元16、搅打/过滤单元17和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所述进料单元12用于控制豆类、水以及卤水等原料的进料。所述用户单元13用于用户选择豆制品制作模式和相关豆制品制作参数。所述显示单元14用于显示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所述电源单元15用于为所述控制系统11提供工作电压。所述检测单元16用于检测豆制品制作过程中如进料量、温度等相关参数。所述制作单元19用于根据用户设定的制作模式和参数对进行对应的豆制品制作。其中,所述搅打/过滤单元17用于对进料的豆。
19、类进行搅拌、过滤并形成半成品,而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用于对半成品进行加热、搅拌并最终成形为用户需要的豆制品。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单元13包括多个设置在系统表面的按键,用户可通过按键选择豆浆制作模式、豆花制作模式或豆腐制作模式,用户还可通过按键对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参数进行设定,如选择豆类进料量多少。所述用户单元13同时内置预设和不同制作模式对应的参数组合,使用户也可以直接选择系统自带的预设的制作参数。所述多个按键还包括“开始”按键,用于用户在设定好模式和参数后控制系统开始制作工作。所述显示单元14可以显示预设模式,以及在控制系统11控制下显示系统的状态和制作过程中的状态。0027请。
20、参阅图2,是图1所示进料单元12的豆类进料单元的部分侧面示意图。所述豆类进料单元包括豆类进料容器21、豆类进料阀门22和豆类进料量杯23。所述豆类进料容器21为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漏斗形结构。所述豆类进料量杯23正对所述豆类进料容器21下部开口设置。所述豆类进料阀门22邻近所述豆类进料容器21下部开口处设置。所述豆类进料量杯23底部具有连接到搅打/过滤单元17的开口和设置在所述开口处的阀门。所述豆类进料阀门22可根据所述控制系统11的指令打开或关闭,从而控制豆类进料量。所述豆类进料量杯23连接所述检测单元12,检测单元12可检测量杯中的豆类进料量并发送给控制单元11。0028请参阅图3,是图1。
21、所示进料单元12的进水单元的部分侧面示意图。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阀门31和进水管32,所述检测单元12包括进水流量计33。所述进水阀门31设置在进水管32上,用于控制进水。进水流量计33设置在所述进水管32上,且沿进水方向位于所述进水阀门31后端。所述进水管32一端连接外部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搅打/过滤单元17。所述检测单元16根据进水流量计33的流量计算结果检测进水量并将检测到的进水量发送给控制系统11。所述进水阀门31可根据控制单元11的指令打开或关闭,从而根据需要控制进水量。0029请参阅图4,是图1所示进料单元12的进卤水单元的部分侧面示意图。所述进卤水单元包括卤水容器41、进卤水阀门。
22、42和进卤水管43,所述检测单元12还包括进卤水流说明书CN101933579A4/6页7量计44,所述卤水容器41水平位置高于所述进卤水管43设置。所述卤水容器41连接所述进卤水管43,所述进卤水阀门42设置在所述进卤水管43上。所述进卤水流量计44设置在所述进卤水管43上,并且沿进卤水方向设置在所述进卤水阀门后端。所述进卤水管43连接到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所述检测单元12可根据进卤水流量计44的流量计算结果检测进卤水量并将检测到的进卤水量发送给控制系统。所述进卤水阀门42可根据控制单元11的指令打开或关闭,从而根据需要控制进卤水量。0030请参阅图5,是图1所示搅打/过滤单元17。
2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搅打/过滤单元17包括马达51、过滤筛52、搅打容器53、加热发热器54和过滤出口阀门55。所述马达51设置在所述搅打容器53开口上方,可在控制系统11控制下高速旋转。所述过滤筛52紧邻所述搅打容器53内壁设置。所述马达51通过细长杠连接搅打叶片未标示,所述搅打叶片可在马达51带动下高速旋转,从而对过滤筛52中物体进行搅打。所述过滤筛52可以是金属过滤网,其用于过滤豆类经过搅打、加热后的豆渣。所述搅打容器53大致为圆柱形上方开口容器。所述过滤出口阀门设置在所述搅打容器53底面边沿处。所述加热发热器54邻近所述搅打容器53底面设置,其用于给豆类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以加速搅。
24、打/过滤的过程。0031请参阅图6,是图1所示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包括成形纱孔压板61、煮沸/成形容器62、进口65、放水阀门66、煮沸发热器63。所述检测单元12还包括温度传感器64。所述煮沸/成形容器62为圆柱形容器。所述进口65用于豆浆和卤水进入煮沸/成形容器62,进口65设置于煮沸/成形容器62上半部分。所述放水阀门66设置于煮沸/成形容器62底部边沿,用于让豆制品制作过程中的渣水流出。所述成形纱孔压板61设置有把手未标示,用于向下挤压沸/成形容器62内材料,使其成形。所述煮沸发热器63设置在所述压沸/成形容器62底部,所述温度传感器6。
25、4邻近所述压沸/成形容器62底部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64用于检测煮沸/成形容器62附近温度并将所检测温度发送给控制单元11。0032请参阅图7,是图1所示豆制品制作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所述豆制品制作系统上电开始工作后进行复位;初始化;系统自检,控制系统11判断整个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是则继续检测各容器状况,否则报警,并显示故障提示。检测各容器状况并判断进料单元的进料区是否缺料,如果缺料则显示单元显示所缺内容,并声音提示,然后返回检测各容器状况。如果各进料单元正常,则判断各容器包括煮沸/成形容器62和搅打容器53容量是否清容,是则判断用户选择模式,否则显示有物容量,并声音提示,然后返回检测各。
26、容器状况。判断用户选择模式后判断用户选择量,等待用户按“开始”键确认。用户确认后,对所述搅打/过滤单元17和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进行清洗。清洗程序完成后,控制系统11对应用户选择模式控制所述豆制品制作系统执行相应操作,包括制作豆浆、制作豆花和制作豆腐。在制作完成后,声音提示并显示制作完成。0033请参阅图8,是应用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豆制品制作方法包括0034步骤S100,开始。豆制品制作系统通电。0035步骤S110,系统自检。如果系统正常,则继续下一步骤,否则报警并显示故障提示。0036步骤S120,显示预设功能模式,等待用户操作。显示单元1。
27、4显示系统预设的豆制说明书CN101933579A5/6页8品制作模式。0037步骤S130,用户选择制作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制作模式,并设定相关参数包括进料量等。0038步骤S140,清洗。对制作单元19各部件进行清洗。0039步骤S150,豆类/水进料。系统根据用户选择模式控制豆类和水进料。0040步骤S160,对豆类进行浸泡/加热/搅打,形成豆浆和豆渣。0041步骤S170,过滤。搅打/过滤单元17将豆浆输送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豆渣则留在过滤筛中。0042步骤S180,煮沸。所述加热/搅拌/成形单元18的煮沸发热器对流进的豆浆进行煮沸处理。0043其中,在豆浆模式下,步。
28、骤S180之后还包括步骤S220,声音提示,并显示制作完成。步骤S230,结束。0044在豆花模式下,步骤S180之后还包括步骤S190,在豆浆中加入卤水。步骤S200,对豆浆和卤水的混合液体搅匀。此时,豆花制作完成,执行步骤S220,声音提示,并显示制作完成。步骤S230,结束。0045在豆腐模式下,步骤S180之后还包括步骤S190,在豆浆中加入卤水。步骤S200,对豆浆和卤水的混合液体搅匀。步骤S210,豆腐成形。步骤S220,声音提示,并显示制作完成。步骤S230,结束。0046请参阅图9,是图8所示豆制品制作方法的清洗步骤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步骤S140具体包括0047步骤S141,进。
29、水。控制系统11控制进水量不超过制作单元19中各容器容量。0048步骤S142,搅打启动,清洗搅打容器。0049步骤S143,打开过滤阀,将水放入煮沸容器62中。0050步骤S144,打开放水阀门66。清洗后的水从放水阀门66流出。0051步骤S145,关闭过滤阀门55和放水阀门66。0052其中,上述步骤S141S145可以根据需要重复三次,且分别控制每次的清洗水量。0053请参阅图10,是本发明豆制品制作方法豆浆制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在豆浆制作模式下,进料单元12处进豆、进水;搅拌/过滤单元17进行加热、搅打,并不断重复循环加热、搅打的过程;打开过滤阀门55,豆浆流入煮沸/成形容器62中,。
30、通过煮沸发热器63进行加热煮沸,完成豆浆制作。0054请参阅图11,是本发明豆制品制作方法豆花制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在豆花制作模式下,进料单元12处进豆、进水;搅拌/过滤单元17进行加热、搅打,并不断重复循环加热、搅打的过程;打开过滤阀门55,豆浆流入煮沸/成形容器62中,煮沸发热器63加热煮沸;在豆浆中加入卤水;豆浆和卤水混合物搅拌均匀,稍等片刻便完成豆花制作。0055请参阅图12,是本发明豆制品制作方法豆腐制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在豆腐制作模式下,进料单元12处进豆、进水;搅拌/过滤单元17进行加热、搅打,并不断重复循环加热、搅打的过程;打开过滤阀门55,豆浆流入煮沸/成形容器62中,煮沸发。
31、热器63加热煮沸;在豆浆中加入卤水;豆浆和卤水混合物搅拌均匀;放下成形纱孔压板61进行成形操作;收起成形纱孔压板61,完成豆腐制作。其中,成形纱孔压板61可采用液压或气压方式向下说明书CN101933579A6/6页9压紧,是容器内豆制品分离出清水后得到豆腐。0056在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中,根据用户设定的需求量,控制豆类进料量,进料量可以是量杯的整杯数。最小量是1量杯,最大量是搅打容器55和煮沸/成形容器66可容纳的豆浆量所需的豆类质量。进水量由控制系统11控制,其依据使用豆类的进料量计算得到。控制系统11中可以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阵列,处理器或其他控制器件。0057此外,按传统工艺。
32、的习惯,要使用粗纱布过滤更细的话,可将过滤纱布设置于过滤筛52外面,而不能放于过滤筛52内部,以防被搅打刀片缠绕。在煮沸/成形容器66中也可以将粗纱布设置在容器的底部和四周,将豆制品包于纱布之内。0058本发明豆制品制作系统及其方法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对豆制品的制作从进料到搅拌、加热、成形的步骤完全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避免手工操作的随意性,确保制成品的质量,并且通过本发明的自动化操作,让不懂得豆制品制作工艺的人也能轻松完成豆制品的制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005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1933579A1/8页10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33579A2/8页11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33579A3/8页12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33579A4/8页13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33579A5/8页14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33579A6/8页15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1933579A7/8页16图11说明书附图CN101933579A8/8页17图12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