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海洋镰刀霉菌属分离提取的化合物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由海洋镰刀霉菌属分离提取的化合物及其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2462A43申请公布日20110302CN101982462ACN101982462A21申请号201010295541322申请日20100929C07D213/79200601A61K31/44200601A61P31/04200601C12P17/12200601C12R1/7720060171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地址266100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72发明人于文功宫倩红尹守亮邓苏萍54发明名称一种由海洋镰刀霉菌属分离提取的化合物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设计一种由海洋镰刀霉菌FUSARIUMSPQY010分离提取的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是通过对镰刀霉。
2、菌QY010进行发酵,分离、纯化的活性化合物,化学名称为5丁基吡啶甲酸,该活性化合物是通过铜绿假单胞菌筛选模型QSIS2和紫色杆菌模式菌株CV026筛选得到的。本发明化合物在不杀死致病菌的浓度范围内,对铜绿假单胞菌和紫色杆菌群体感应系统具有双重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群体感应调控的致病行为,并且该化合物能够显著降低紫色杆菌紫色菌素的产量,降低的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调控的毒力因子,减弱致病菌的耐药性。本发明具有制备原料易获得,菌株容易发酵培养,产量高,化合物制取的工艺过程简单易控等优点,并且由该化合物衍生的类似物可用于新型的抗菌药物的研发。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
3、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CN101982464A1/1页21一种由海洋镰刀霉菌属菌株FUSARIUMSPQY010分离提取的化合物及其应用,该化合物化学名称为5丁基吡啶甲酸,分子式为C10H13NO2,结构式如下图所示111为碳原子编号;其特征在于该活性化合物能够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致病菌感染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式I在0300MG/ML浓度范围内不抑制紫色杆菌CV026的生长;但能显著降低紫色杆菌紫色菌素的生成,且该化合物的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该化合物在0500MG/ML的范围内对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I的生长不产生影响,但能显著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调控的。
4、毒力因子,如弹性蛋白酶的产量。由该化合物衍生的类似物可用于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权利要求书CN101982462ACN101982464A1/5页3一种由海洋镰刀霉菌属分离提取的化合物及其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制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由海洋镰刀霉菌FUSARIUMSPQY010中分离提取的抗细菌群体感应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应用。背景技术0002细菌感染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自19世纪晚期感染性疾病的细菌起源学说被证实后,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才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抗生素的出现是医学史上的奇迹,特别是青霉素,作为最早的抗菌药物,成功地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
5、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但大多数抗生素是通过干扰致病菌的重要生命过程来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来实现抗感染的。在这种生存压力下,微生物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寻找利用新的靶点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紧迫课题之一。0003FUQUA等1994年首先提出细菌的群体感应现象QUORUMSENSING,QSJBACTERIOL1994;176269275。许多细菌产生并释放一种被称为自诱导物AUTOINDUCER,AI信号分子,随着细菌密度的增加,信号分子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则会与胞浆受体蛋白结合,调控细菌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菌形成一种群体行为来有效地抵御。
6、环境压力、攻击宿主等HARVEYLECT2004;100123142。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是由AHL介导的LUXILUXR型群体感应系统,其相关信号分子为酰化高丝氨酸内酯化合物ACYLHOMOSERINELACTONE,AHL;例如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第三大致病菌。其群体感应系统NATURE,2000,406959964有两个基于AHL信号分子的调控网络组成LAS系统和RHL系统。LAS系统由LASR和LASI组成,RHL系统由RHLR和RHLI组成。其中LASR和RHLR为信号分子受体,而LASI和RHLI则分别是AHL信号分子3OXODODECANOY。
7、LHOMOSERINELACTONE3OXOC12HSL,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脂和BUTRYLHOMOSERINELACTONEC4HSL,丁基高丝氨酸内脂的合成酶。当细菌的数量急剧上升的时候,AHL分子的水平超过一个特定的阈值,首先引发LAS系统的启动,3OXOC12HSL与LASR结合形成复合物,并激活一系列毒力因子基因的表达,包括外毒素A、胞外酶S、氢氰酸、溶血素等,同时该复合物也能够激活LASI的表达,促进3OXOC12HSL的合成,形成一个正反馈。与LAS系统相似,C4HSL分子与RHLR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一些毒力因子包括稳定期因子、绿脓菌素、凝集素等,同时该复合物也促进RHLI。
8、的表达,形成一个正反馈。大量文献表明缺失了群体感应系统的菌株其致病能力大大降低。以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为靶标筛的抗菌药物,与传统的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只抑制细菌群体感应调控的致病行为,不影响细菌的生长,理论上不会产生细菌耐药性。因此,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可作为抗感染药物研发的理想靶标。0004药物筛选模型的构建是现代药物开发流程中检验和获取具有特定生理活性化合物的一个关键步骤,随着细菌群体感应机制的逐步阐明,已有很多实验室致力于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的研究。THOMASBOVBJERGRASMUSSEN等构建了一个高通量筛选模型QSIS2J说明书CN101982462ACN101982464A2/5。
9、页4BACTERIOL,2005,187517991814,该模型是利用受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的下游基因LASB的启动子,和蔗糖致死基因SACB为报告基因构建而成;在有蔗糖底物存在的情况下,信号分子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酯3OXOC12HSL和LASR受体蛋白结合,启动LASB启动子下游致死基因SACB的表达,若存在群体感应抑制因子如阳性对照物C30FURANONE,致死作用则会得到补救。ROBERTJCMCLEAN等人BMCMICROBIOL2004;425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可以从共培养的细菌、真菌和相关中草药组织中筛选群体感应抑制因子QU。
10、ORUMSENSINGINHIBITORQSI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VIOLACEUM产生的的紫色菌素,紫色菌素在紫色杆菌中是受群体感应严谨调控的MICROBIOLOGY,1997,1431237033711,紫色杆菌CV026为信号分子缺失菌株,在加入信号分子C6HSL后,能够启动群体感应调控的紫色菌素的产生,若有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的存在,则能抑制紫色菌素的产生,在琼脂板加样孔上表现出浑浊但不透明的圆圈。因此,紫色杆菌可作为一种简便、直观的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筛选模式菌株。0005近年来,随着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的深入,已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新颖化学结。
11、构和特异生理功能的化合物,其中许多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海洋微生物通过人工条件发酵培养,可以提供稳定的天然产物来源。大量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以前被认为是海洋动植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实际上是由与之共附生的海洋微生物产生或由两者协同产生。如河豚毒素TERTRODOTOXIN、海葵毒素ANTHOPLEURINA、NTHOPLEURINB、石房蛤毒素SAXITOXIN等的真正来源都是海洋微生物。因此,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十分必要且有希望的途径。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活性化合物来源于海洋FUSARIUMSPQY010菌株,据文献报道该。
12、化合物在其它FUSARIUM菌属中也能产生PHYTOPATHOLOGY47342357,海洋FUSARIUMSPQY010经发酵分离得到对铜绿假单胞菌和紫色杆菌群体感应系统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式I镰刀菌酸FUSARIUMACID,FA,化学名称5丁基吡啶甲酸,分子式为C10H13NO2,结构式为00070008式I0009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化合物式I的获得方法海洋FUSARIUMSPQY010发酵培养与化合物的制备两个步骤。先取活化后的海洋FUSARIUMSPQY010,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结束后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真空低温浓缩至干,得到发酵液浸膏;将浸膏用适量硅胶H拌样后。
13、,利用真空液相色谱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根据紫外吸收谱得到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紫色杆菌群体感应的单体化合物式I。说明书CN101982462ACN101982464A3/5页50010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化合物式I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紫色杆菌感染的作用;式I在0300MG/ML浓度范围内不抑制紫色杆菌CV026的生长;但能显著降低紫色杆菌紫色菌素的生成,且该化合物的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逐渐增加,其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该化合物在0500MG/ML的范围内对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I的生长不产生影响,但能显著降低铜绿假。
14、单胞菌群体感应调控的毒力因子,如弹性蛋白酶的产量。00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由海洋FUSARIUMSPQY010发酵提取物中分离的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紫色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海洋镰刀霉菌株容易发酵培养,其制取化合物的工艺过程简单易控,化合物产量高,制取的化合物抑制细菌群体感应作用明显等优点。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的活性筛选图。0013图2为本发明的化合物作用下的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长曲线图。0014图3为本发明的化合物对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弹性蛋白酶活性测试图。0015图4为本发明不同浓度的化合物对紫色杆菌CV02。
15、6生长和紫色菌素产量的测定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通过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0017实施例1发酵海洋FUSARIUMSPQY010制备单体化合物式I0018一发酵培养采用如下培养基山梨醇20G,麦芽糖20G,谷氨酰胺10G,KH2PO405G,MGSO47H2O03G,色氨酸05G,酵母提取物3G,用陈海水定容为1000ML,调PH为65,121,105KG/CM2灭菌20MIN。0019二发酵工艺将海洋FUSARIUMSPQY010平板活化后,挑取适量菌丝块接种到内装150ML上述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温度28、震荡培养10天。0020三发酵产物制备发酵结束后,将发酵物菌。
16、丝体与上清混合液超声破碎,加入等体积乙酸乙酯,室温搅拌过夜,6000RPM离心取上清液,再加入等体积乙酸乙酯重复萃取2次,将总萃取液真空低温浓缩至干,得到褐色浸膏。0021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上述浸膏用适量硅胶H搅拌均匀后,用真空液相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用不同配比的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50石油醚50氯仿洗脱的组分,浓缩后用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100甲醇为洗脱液进行分离,合并活性流份,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不同配比的甲醇水为流动相对最终的活性成分进行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式I。0022五化合物结构鉴定0023化合物结构鉴定利用质谱MS、核磁1HNMR,13CNMR,D。
17、EPT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合该化合物1H谱和13C谱分析,其分子式为C10H13NO2;1HNMR和13CNMRDEPT谱提示该分子中存在1吡啶基、1个丁基和1个羧甲基组成,将所得波谱数据与文献PHYTOPATHOLOGY47342357比较,确定其为化合物5丁基吡啶甲酸。说明书CN101982462ACN101982464A4/5页600240025式I0026化合物波谱数据1HNMR600MHZ,CDCL30027844S,1H,H6,814D,J756HZ,1H,H3,775D,J744HZ,1H,H4,273T,J720HZ,2H,H7,160170M,2H,H8,135145M,。
18、2H,H9,095T,J730HZ,3H,H10;13CNMRCDCL3,150MHZ1650C11,1479C2,1431C6,1450C3,1384C4,1242C5,329C7,328C8,222C9,138C100028实施例2化合物式I活性测试0029一式I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测试0030筛选模型QSIS2平板筛选方法135ML融化的固体LB培养基冷却至40,加入15ML60的蔗糖,150L过夜培养的QSIS2菌液、6L500MOL/L的信号分子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酯3OXOC12HSL,75L5W/V的活菌染色剂红四氮唑TTC和24L50MG/ML的庆大霉素,混匀后倒平板。待平板凝。
19、固后,用打孔器打孔,每个孔内分别加3L不同浓度的化合物,然后37培养箱培养,观察加样孔周围菌圈生长情况,若化合物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则加样孔周围应有细菌生长圈出现,菌圈直径越大即为活性越强,检测结果如图所示1A所示与阳性对照C30635G相比,045MG、03MG、015MG化合物式I呈现阳性结果,且成浓度依赖性。0031紫色杆菌平板筛选方法15ML融化的固体LB培养基冷却至40,加入150L过夜培养的紫色杆菌CV026菌液、15L500MOL/L的信号分子己酰高丝氨酸内酯C6HSL和15L20MG/ML的卡那霉素,混匀后倒平板。待平板凝固后,用打孔器打孔,每个孔内加3L化合物,于30培养箱。
20、培养,若该化合物为群体感应抑制因子,则能抑制紫色菌素的产生,在琼脂板上表现出浑浊但不透明的圆圈,筛选结果如图1B所示与阳性对照C30381G,045MG、03MG、015MG的化合物式I均能抑制紫色杆菌紫色菌素的产量,并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0032二不同浓度的式I对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I生长的影响0033挑取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于新鲜LB培养基中,37、140RPM培养至对数期;用新鲜LB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菌液稀释至OD600005,分装5组,每组3个平行;每组分别加入终浓度化合物终浓度0MG/ML,200MG/ML,300MG/ML,400MG/ML,500MG/ML,37、140R。
21、PM摇床培养;每隔12小时分别测各管OD600直至对数后期;以培养时间TIMEH为横坐标,以600NM处的光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在化合物式I作用下的生长曲线,从生长曲线图2可以看出,该化合物在0500MG/ML浓度范围内并不抑制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生长。0034三不同浓度的式I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弹性蛋白酶活性测试0035挑取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单克隆接种于新鲜LB培养基中,37、220RPM生长至对数期;用新鲜LB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菌液稀释至OD600005,分装4组,每组3个平行;每组分别加入终浓度0MG/ML,200MG/ML,300MG/ML,5。
22、00MG/ML的化合物式I;阴性对照说明书CN101982462ACN101982464A5/5页7为PAOMWI,PAOMWI为LASIRHLI信号分子缺失菌株不产弹性蛋白酶,在相同条件下培养21H。将培养液在4、10000R/MIN离心15分钟后,吸取上清液,用一次性滤器022M过滤除菌;在15ML振荡培养管中加入5MG弹性蛋白酶底物一刚果红ECR和1ML反应缓冲液01MTRISHCL/1MMCACL2,PH72,之后加入02ML细菌上清液,37、220RPM恒温振荡反应18小时;加入01ML012MOL/L的EDTA终止反应,将反应物置于冰上。4、5000R/MIN离心,去除不可溶的EC。
23、R;上清液在OD495NM处读取吸光度值,结果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不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AOI生长的浓度范围内,300MG/ML,500MG/ML的化合物式I分别对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弹性蛋白酶产量降低408和665。0036四不同浓度的式I对紫色杆菌CV026生长的影响和对紫色杆菌紫色菌素产量测试0037挑取紫色杆菌CV026于新鲜LB培养基中,30、140RPM培养至对数期;用新鲜LB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菌液稀释至OD600005,分装5组,每组3个平行;每组分别加入化合物至终浓度0MG/ML,50MG/ML,100MG/ML,200MG/ML,300MG/ML,37、140RPM摇。
24、床培养;每隔12小时分别测各管OD600直至对数后期,该化合物在0300MG/ML浓度范围内对紫色杆菌CV026的生长不产生影响图4。挑取紫色杆菌CV026于新鲜LB培养基中,30、140RPM培养至对数期;用新鲜LB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菌液稀释至OD600005,分装6组,每组3个平行;其中对照组不加信号分子C6HSL,实验组中加入信号分子C6HSL至终浓度为500NMOL/L,实验组设计化合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MG/ML,50MG/ML,100MG/ML、200MG/ML,300MG/ML,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0、140RPM振荡培养12H。0038紫色菌素定量方法吸取1ML上述培养好的菌液于15。
25、MLEPPENDORF管,14000RPM离心10MIN,使紫色菌素和菌体充分沉淀。去掉上清液,加入1MLDMSO于EPPENDORF管中,涡旋,充分振荡使紫色菌素溶解于DMSO。14000RPM再离心10MIN,沉淀菌体及碎屑。吸取上清测定OD585处的光吸收,浓度为200MG/ML、300MG/ML化合物式I分别对紫色杆菌紫色菌素降低量达759、978图4。说明书CN101982462ACN101982464A1/3页8图1A图1B说明书附图CN101982462ACN101982464A2/3页9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82462ACN101982464A3/3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8246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