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阻尼器.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46536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5258.2

申请日:

2004.10.08

公开号:

CN1605768A

公开日:

2005.04.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F9/14; A47K13/12

主分类号:

F16F9/14; A47K13/12

申请人:

托克轴承株式会社;

发明人:

织田信寿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0.06 JP 346621/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景刚;李瑞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动阻尼器,即使在使用高粘性流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转动角度并且不会由于流体阻力损害任何元件。其中在罩(1)内部设置转动轴(2),该罩(1)具有设置在其内周面的第一分隔壁,其与所述转动轴直接或间接接触。在所述转动轴外周面上设置第二分隔壁(4)并且与所述罩直接或间接接触。在第二分隔壁上设置在压力室之间进行流体连通的流动通道。一个止回阀机构具有在所述转动轴周面上并能够沿其移动的弯曲部(6a)和与该弯曲部连接的阀部(6b)。所述弯曲部支撑在所述转动轴和第一分隔壁之间。根据流体的流动方向打开/关闭所述流动通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转动阻尼器,包括:
设置在罩(1)内部并且可相对所述罩(1)转动的转动轴(2);
第一分隔壁(5),设置在所述罩(1)的内周面上并且与所述转动轴(2)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第二分隔壁(4,11,13),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并且与所述罩(1)的内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分隔壁限定的多个压力室(A,B,C,D);
用于限制流体在所述压力室之间流动的限制机构;
流动通道(4a,11a,11c,13a),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分隔壁(4,11,13)上,用于所述压力室之间进行流体连通;及
止回阀机构,用于允许流体从压力室中的一个压力室沿一个方向流动到压力室中的相邻的压力室,而禁止流体从该相邻压力室流动到所述一个压力室,所述止回阀机构包括:
弯曲部(6a,10a,12a,14a,19a),能够在所述转动轴(2)上沿该转动轴的周面移动,并且各自被支撑在所述转动轴(2)和所述第一分隔壁(5)之间;及
阀部(6b,10b,12b,14b,19b),各自连接到所述弯曲部(6a,10a,12a,14a,19a),其中根据所述止回阀机构的回转运动,各个所述阀部(6b,10b,12b,14b,19b)打开所述流动通道(4a,11a,11c,13a),使流体从所述一个压力室流动到所述相邻的压力室,或者关闭流体从该相邻压力室流动到所述一个压力室的所述流动通道。

2.
  一种转动阻尼器,包括:
设置在罩(1)内部并且可相对所述罩(1)转动的转动轴(2);
第一分隔壁(15),设置在所述罩(1)的内周面上并且与所述转动轴(2)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第二分隔壁(17),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并且与所述罩(1)的内周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分隔壁(15,17)限定的多个压力室(A,B,C,D);
用于限制流体在所述压力室之间流动的限制机构;
流动通道(15a),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壁(15)上,用于所述压力室之间进行流体连通;及
止回阀机构,用于允许流体从压力室中的一个压力室沿一个方向流动到压力室中的相邻的压力室,而禁止流体从该相邻压力室流动到所述一个压力室,所述止回阀机构包括:
弯曲部(16a),在所述罩(1)内周面上能够沿该内周面移动,并且被支撑在所述罩(1)和所述第二分隔壁(17)之间;及
阀部(16b),各自连接到所述弯曲部(16a),其中根据所述止回阀机构的回转运动,各个所述阀部(16b)打开所述流动通道(15a),使流体从所述一个压力室流动到所述相邻的压力室,或者关闭流体从该相邻压力室流动到所述一个压力室的所述流动通道(15a)。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动阻尼器,其中在所述弯曲部(6a,10a,12a,14a,19a)、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及所述罩(1)的内周面这三处中的一处上形成缺口(2e,10c,12c),根据所述缺口和所述第一分隔壁(5)或第二分隔壁(4,11,13)的相对位置来调整激励所述限制机构的时序。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转动阻尼器,其中在所述弯曲部(16a)、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及所述罩(1)的内周面这三处中的一处上形成缺口,根据所述缺口和所述第一分隔壁(15)或第二分隔壁(17)的相对位置来调整激励所述限制机构的定时。

说明书

转动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器,使在开和关位置之间切换的盖等作适度的转动。
背景技术
已知转动阻尼器具有一减缓钢琴键盒盖、马桶座圈等的转动速度的阻尼功能,例如在日本专利未审公开平10-211025(此后叫做参考文献1)和平9-280290(此后叫做参考文献2)中所公开的阻尼器。
如这些参考文献所公开的转动阻尼器典型地包括一个设置在一个圆筒罩内的转动轴、从所述罩的内周面表面伸出的朝着所述转动轴的分隔壁、及从所述转动轴的周面外表面伸出的朝着所述罩的内周面表面的叶片,一个阀体对由所述分隔壁和所述叶片限定的每个压力室之间的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
更具体地,根据所述转动轴的转动方向操作所述阀体打开和关闭在所述叶片上形成的流动通道以根据转动的方向改变流体的阻力。所述转动阻尼器这样地构成,当沿着流体阻力增加的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轴以低速转动。因此,例如,当使用所述转动阻尼器时,转动轴如果沿着打开所述钢琴的琴键盒盖、所述座圈/座圈盖等的方向转动,则所述流体阻力减小,而如果沿着相反方向转动,则所述流体的阻力增加。
所述参考文献1和2所公开的转动阻尼器就属于这些转动阻尼器。
例如,上述转动阻尼器被用于降低马桶座圈的下降速度来防止碰撞。但是,最近的主流的马桶座圈上结合了加热器从而重量很大。减少这样较重的马桶座圈或其它这样物体的下降速度的可能的方式是可增加被密封在所述转动阻尼器内的粘性流体的粘度。可使用的高粘度的流体包括:例如,高粘度油脂、天然橡胶、粘土等。
但是,在所述参考文献1中所公开的阻尼器的结构中,对应于由所述转动轴的开/关所述流动通道的转动产生的流体压力,安装在所述叶片上的阀体重复其弯曲运动。这样的具有反复弯曲运动的阀体的结构所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所述阀体的寿命不能保证。特别是当为提供更高的扭矩在所述转动阻尼器内充满高粘度流体时,所述阀体被置于更高的压力下,并且因此更可能受到损害。因此,通过如上所述的阀体的弯曲运动来调整流动通道的阻尼器不适合用作高扭矩阻尼器。
另一方面,在参考文献2中所述的阻尼器中,所述阀体沿所述转动轴外周面安装并且能够沿周向移动。所述阀体开/闭在所述叶片上形成的流动通道。该阀体并不根据流体压力进行反复的弯曲运动,且因此所述阀体没有弯曲部的损害问题。但是,为了在所述阀体绕所述转动轴的移动范围内支持所述阀体,在所述形成所述流动通道的叶片外部设置另一个用于支持所述阀体的叶片并且由所述阀体控制所述流动通道内的流动。换句话说,所述支持该阀体的叶片被设置在转动轴和所述罩的相对转动的范围内。
在上述的转动阻尼器中,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罩的转动由于所述叶片被所述分隔壁阻挡而受到限制。因此,如果该支持所述阀体的叶片如所述参考文献2的所述阻尼器那样地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伸出,就会减少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范围。如果这样地阻尼器中充满高粘度的流体以用作高扭矩阻尼器,必须增加所述叶片和/或所述阀体的在周面方向上的厚度以承受高的流体阻力。结果,可能无法保证充分的转动角度。如果转动角度不够充分,可能会产生,例如,不能将停留在水平位置的关闭状态的所述盖保持在打开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阻尼器,其能够保证充分的转动角度且具有使部件不会因为流体、特别是使用的高粘性流体的阻力而受到损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转动阻尼器包括:转动轴,其被设置在一个罩内并且可相对所述罩转动;第一分隔壁,其被设置在所述罩的内周面并且与所述转动轴直接或不直接地接触;第二分隔壁,其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并且与所述罩的内周面接触或不接触;多个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分隔壁限定的压力室;个用于限制流体在压力室之间流动的限制机构;止回阀机构,用于允许流体以一个方向从一个压力室流动到一相邻的压力室,但是不允许流体从所述相邻的压力室流动到所述一个压力室中;及设置在每个第二分隔壁上的用于连通在所述压力室之间的流体的流动通道。所述止回阀机构具有在所述转动轴的周面上且能够沿该周面移动的弯曲部及各自结合到所述弯曲部上的阀部。每个所述弯曲部被支持在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分隔壁之间。根据所述止回阀机构的回转运动,每个所述阀部打开所述流动通道让流体以一个方向从以压力室流动到相邻的压力室,并且关闭流体从该相邻压力室向该压力室流动的流动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转动阻尼器包括:转动轴,其被设置在一个罩内并且可相对所述罩转动;第一分隔壁,其被设置在所述罩的内周面并且与所述转动轴直接或不直接地接触;第二分隔壁,其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并且与所述罩的内周面直接或不直接地接触;多个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分隔壁限定的压力室;用于限制流体在压力室之间流动的限制机构;止回阀机构,用于允许流体以一个方向从一个压力室流动到一相邻的压力室,但是不允许流体从所述相邻的压力室流动到所述一个压力室中;及设置在每个第一分隔壁上的用于连通在所述压力室之间的流体的流动通道。所述止回阀机构具有在所述转动轴的周面上且能够沿该周面移动的弯曲部及各自结合到所述弯曲部上的阀部。每个所述弯曲部被支持在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二分隔壁之间。根据所述止回阀机构的回转运动,每个所述阀部打开所述流动通道让流体以一个方向从以压力室流动到相邻的压力室,并且关闭流体从该相邻压力室向该压力室流动的流动通道。
不用在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罩的相对转动的范围内设置用于支持所述阀体的部件就可以制作所述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所述止回阀机构。结果,确保了大的转动角度。特别是如果为了使该转动阻尼器可用作高自阻尼器而使用高粘性流体,那么每个在所述罩内部的部件都可增加足够的厚度来防止粘性阻力产生的损害,这时仍能够实现必要的转动角度。
而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面中,可以在所述弯曲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及所述罩的内周面的三个位置中的一个上形成缺口。启动所述限制机构的时序可以根据所述缺口和所述第一分隔壁或第二分隔壁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在上述方案中,可根据转动角度,对所述流动限制机构起作用的时序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转动阻尼器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沿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表示所述转动阻尼器第一实施例的动作,其中转动轴沿顺时针转动。
图5表示所述转动阻尼器第一实施例的动作,其中转动轴沿逆时针转动。
图6为转动阻尼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图6中沿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8为转动阻尼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9为图8中沿IX-IX线的剖面图。
图10为转动阻尼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1为图10中沿XI-XI线的剖面图。
图12为转动阻尼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2中沿XIII-XIII向的剖面图。
图14表示所述第五实施例中的阻尼器没有罩的斜视图。
图15为图14的斜视图沿图12中XIII-XIII线被切割的视图。
图16为所述转动轴从图15所述位置转动而使流动通道被打开时的所述阻尼器的视图。
图17为转动阻尼器的第六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8为根据所述第六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的罩的斜视图。
图19为在第七实施例中的阀体的前视图。
图20为在第七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侧视图。
图21为在第七实施例中的所述阀体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
图1为沿所述转动阻尼器的轴向的剖面图。图2到图5为在正交于转动轴的方向所述转动阻尼器的横截面剖视图。顺便说一下,图1不是所述转动轴2的横截面图。
所述第一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包括圆筒罩1,转动轴被可相对所述罩1转动地被插入该罩1中。所述罩1的开口端由帽3来封闭。所述转动轴2具有形成在前端的用于插入的突出部2a及从所述前端向后位置上形成的用于插入的凸缘2b。
所述罩1具有形成在另一端的用于接纳所述突出部2a的插入的缺口1a。所述突出部2a被安装在所述缺口1a内并且所述凸缘2b被放入并由所述帽3固定,这样该转动轴受到支承。
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对叶片4。在所述罩1的内周面上形成一对分隔壁5。这样通过所述叶片4和所述分隔壁5形成四个压力室A、B、C和D。
所述压力室的容积通过所述转动轴2和所述罩1之间的相对转动而变化。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压力室A和C的容积保持相等地变化,同样所述压力室B和D的容积也相等地变化。
在对所述压力室A和B之间进行分割的所述叶片4中,形成沿着所述转动方向穿过的流动通道4a,并且形成分段台阶4b,以后再对其进行描述的阀体6靠着该分段台阶与其进行接触。一个近似C形的隔离垫7被布置在所述叶片4的前端,并且与所述罩1的内周面直接接触。所述隔离垫7与所述叶片的前端结合在一起使得这两者一起运动。所述叶片4通过所述隔离垫7与所述罩1接触。
在所述隔离垫7中,在对应于所述叶片4上形成的流动通道4a的位置形成流动通道7a。缺口部7b这样地形成以与所述叶片4上形成的分段台阶4b结合,该缺口部然后允许所述阀体6的运动。
因此,所述阀体6被安装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并且包括沿所述转动轴的弯曲部6a和阀部6b。每个所述阀部6b被连接到相应的弯曲部6a并且从所述转动轴2沿直径方向延伸。
在所述转动轴2的沿该轴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上的外周面上,沿着该周面形成一对带状的凹部2c。所述凹部2c具有与所述弯曲部6a的厚度相等的深度。所述阀体6的每个弯曲部6a被固定在相应的凹部2c中以使所述弯曲部6a缠绕所述转动轴2。每个设置在所述罩1的内周面上的分隔壁5的前端与所述弯曲部6a接触。所述弯曲部6a被支持在所述分隔壁5和所述转动轴2之间,由此保持所述阀体6。
所述弯曲部6a沿周向所具有的长度小于所述带状凹部2c的长度。当所述阀部6b与所述叶片4接触时,在所述带状凹部2c和所述弯曲部6a相对所述阀部6b的端部之间产生一个间隙2d。
因此,所述弯曲部6a在所述间隙2d范围内可转动地移动。换句话说,所述阀体6能够相对所述转动轴2以对应所述间隙2d的角度进行转动。如图2所示,当所述阀部6b与所述叶片4接触时,所述流动通道4a被关闭。当所述阀部6b以图2中逆时针在间隙2d范围内绕所述转动轴2上转动时,并且从所述叶片4离开,所述流动通道4a被打开。
注意,上述分隔壁5对应本发明的第一分隔壁。所述叶片4对应本发明的第二分隔壁。所述叶片4通过所述隔离垫7与所述罩7的内周面间接接触。
而且,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的没有设置所述阀体6的弯曲部6a的一部分上(如图1和3)形成旁路槽2e。所述旁路槽2e用于当每个所述分隔壁5的前端面部分地面对或覆盖所述旁路槽2e时,作为在所述压力室A和压力室D之间及压力室B和压力室C之间建立的连通的旁路。
在所述转动轴2的周面上分别具有带有阀体6的弯曲部6a的部分和没有弯曲部6a的部分,但是在此它们都包括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
图1也显示了O形圈8和9。
下面,参考图4和5来详细地说明所述转动阻尼器的操作,它们与图2相同,为在图1中沿II-II线剖面图来表示所述转动轴2相对罩1转动。所述四个压力室A到D中的压力室A和C与压力室B和D以同样的方式操作。因此为了简明扼要,这里主要给出压力室A和B的描述。
如图4所示,当所述转动轴2在图4中顺时针转动时,压力室A膨胀而压力室B容积受到压缩,因此,使压力室B内部的压力升高。该升高的压力通过转动轴2的叶片4的流动通道4a作用到所述阀部6b,使所述阀体6向离开叶片4的方向转动。因此,所述流动通道4a被打开,并且所述压力室A和B通过所述流动通道4a和缺口部7b而彼此连通。
在图4所示状态下,所述分隔壁5被布置在所述转动轴2(见图3)的外周面形成的旁路槽2e范围内,使所述压力室B也与所述压力室C连通。
即使所述转动轴2沿着以这种方式建立起压力室B的内部压力的方向转动,所述在压力室B内的流体也将通过所述大的流动通道4a流入压力室A,并且也通过用作根据所述分隔壁5的相对位置的缺口部的旁路槽2e流入所述压力室C。结果,转动轴2的转动变得较容易。也就是当所述转动轴2在图4中以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流体的流动没有特别的限制。
相反,图5表示当转动轴逆时针转动时的状态。与上述顺时针的例子相反,压力室A被压缩。在所述压力室A内的流体压力作用在所述阀部6b上。因此,所述阀体6以与转动轴2相反的方向转动。然后所述阀部6b受压靠着所述流动通道4a阻挡所述流动通道4a。当所述流动通道4a被阻挡时,并且所述分隔壁5处于所述转动轴2的旁路槽2e的范围内,在所述压力室A内的流体通过所述旁路槽2e流入所述压力室D。在该点的阻力的设计与当所述流动通道4a被打开时的相同。因此,在上述的范围内,所述阻尼的功能不存在,要注意的是,当粘性流体通过所述旁路槽2e流动时产生的阻力可以通过旁路槽2e的宽度或深度来调节。
在图5中,所述转动轴2进一步逆时针转动。在该情况下,所述旁路槽2e移动通过所述分隔壁5的前端,这会阻挡压力室A和压力室D及压力室B和压力室C之间通过所述旁路槽2e的连通。因此,在所述压力室A内的流体通过在所述隔离垫7和所述罩1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流入压力室B,同样通过在所述转动轴2外周面和所述分隔壁5的前端之间的微小间隙流入压力室D。而且,在所述压力室C内的流体通过在隔离垫7和所述罩1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流入压力室D,同样通过在所述转动轴2外周面和所述分隔壁5的前端之间的微小间隙流入压力室B。
以这样的方式,所述压力室之间的流体通过隔离垫7和所述罩1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和通过所述转动轴2外周面和所述分隔壁5的前端之间的微小间隙进行流动。所述压力室之间的所述流体的流动受到限制。就是说,所述间隙对应本发明的流动限制机构。所述旁路槽2e对应本发明的转动轴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缺口。
当图5中所述转动轴2逆时针转动时且所述限制机构起作用时,产生所述阻尼器功能,所述转动轴2的转动被减慢。
例如,当第一实施例的所述转动阻尼器被应用到马桶座圈或类似物时,所述转动阻尼器可被这样安装使所述转动轴2如图4所示的顺时针转动被使用到抬起所述马桶座圈的转动,并且使如图5所示的逆时针转动使用到放下所述马桶座圈的转动中。
在这样的转动阻尼器中,所述转动轴2的运动范围为从所述叶片4与一个所述分隔壁5相接触的一个位置到所述叶片4与另一个所述分隔壁5相接触的一个位置。
所述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流动通道4a的阀部6b由所述弯曲部6a来保持。因此,与传统的在所述压力室内设置用于保持该阀体的元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确保一个大的转动范围。特别是当使用高粘度流体,高压作用在所述阀体6的阀部6b上时。因此,如果所述阀部6b的厚度被增加到使其能够承受该压力,可移动的范围没有减少。
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动轴2的叶片4的前端安装隔离垫7。不使用该隔离垫7时,所述叶片的前端可以直接接触或靠近所述罩1的内周面。如果如上所述该叶片4和隔离垫7被设计成不同的元件,所述罩1的内周面表面和所述隔离垫7的接触面之间的间隙可容易地精确设置。
但是,如果隔离垫7被省略或与所述罩1保持较少的接触,能够进一步扩展所述转动轴2的转动范围。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提供所述旁路槽2e,当所述转动轴2被逆时针转动时,根据转动轴2与所述分隔壁5的相对位置,所述限制机构可起作用或不起作用。换句或说,该流动限制机构的起作用的时序是可调节的。但是,该旁路槽2e不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不设置该旁路槽2e,所述限制机构功能在所有时间内起作用,而与当所述转动轴2被逆时针转动时所述分隔壁5与该转动轴2的相对位置无关。
在图6和7中的第二实施例中使用阀体10来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阀体6。该阀体10具有弯曲部10a和阀部10b,并且在所述弯曲部10a上形成缺口10c。与第一实施例另一个不同之处为,在所述转动轴2上不设置旁路槽2e。在所述弯曲部10a上形成该缺口10c用作旁路,来代替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动轴2上形成旁路2e。其他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对单独元件的描述被省略。
下面,描述第二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的操作。
在图7的状态下,所述压力室A和B分别通过间隙2d和对应于在所述分隔壁5前端的缺口10c的带状凹部2c与所述压力室C和D连通。
然后,当所述转动轴2被逆时针从如图7所示位置转动时,所述压力室A和C被压缩,且在所述压力室A和C内的粘性流体通过所述带状凹部2c流入所述压力室D和B。所述转动轴2被进一步逆时针转动。然后,所述分隔壁5的前端的整个表面与所述缺口10c分开并且与所述弯曲部10a接触,在该处通过将所述弯曲形状的凹部2c在所述压力室A和D与所述压力室D和B之间的连通被阻断。
而且,当所述转动轴2被逆时针转动时,压力室A和C内的压力抵着所述叶片4压迫所述阀体10的阀部10b,因此关闭所述流动通道4a。
因此,所述压力室A和C内的流体在高压下通过所述罩1内周面和设置在所述叶片4的前端的隔离垫7之间的微小间隙分别流入相邻的压力室B和D。可替换地,所述压力室A和C内的流体在高压下通过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和所述分隔壁5的前端之间的微小间隙分别流入相邻的压力室B和D。在此,本发明的限制结构起到阻尼器的功能。
在另一方面,当所述转动轴2顺时针转动时,在每个压力室B和D内的流体压力通过所述叶片4的流动通道4a作用到相应的阀部10b。因此,对应所述转动轴2的转动所述阀体10逆时针转动一个对应所述间隙2d角度。
也就是,所述阀部10b从所述叶片4离开以打开所述流动通道4a。在所述压力室B和D内的流体通过所述流动通道4a分别流入相邻的压力室A和C,这样该流动不受到限制且不起阻尼器的功能。
在该第二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中,所述弯曲部10a被支撑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和所述分隔壁5之间,因而保持该阀体1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转动阻尼器不需要如在传统装置中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范围内保持所述阀体10的元件,并且这样的元件不会使转动轴2的转动范围变小。特别是当为了容许高的扭矩封装高粘度流体时,能够确保一个大的转动角度而不会损害每个元件的寿命。
在图8和9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具有一对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叶片11。该叶片1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叶片4的形状不同,但是与所述叶片4具有相同的功能。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相同的元件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对单个元件的描述被省略。
在所述叶片11上形成流动通道11a和分段台阶11b。所述叶片11的前端面直接与所述罩1的内周面接触。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不再使用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隔离垫7。
在所述第三实施例中的转动阻尼器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更具体地,当所述转动轴2被顺时针转动时,所述阀部6b在所述间隙2d的范围移动并且与所述叶片11的分段台阶11b分开而打开所述流动通道11a。因此,相邻压力室彼此连通并且所述流体不受到阻碍地流动。
在另一方面,当所述转动轴2被逆时针转动时,所述阀部6b阻碍所述叶片11的流动通道11a。但是,当所述分隔壁5被保持面对或覆盖在所述转动轴2上形成的所述旁路槽2e(见图8)时,流体通过该旁路槽2e流动。所述旁路槽2e移动通过所述分隔壁5,在此处该限制机构被触发并且起到阻尼器功能。
与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即使使用高粘性流体,在第三实施例中的转动阻尼器也能够确保所述转动轴2相对所述罩1的大的转动角度。
图10和11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为在大致沿每个叶片11的侧面整个长度沿着所述轴的方向延伸形成流动通道11c和分段台阶11d。使用沿所述轴方向延伸长度的阀体12来关闭所述流动通道11c。沿所述叶片11的整个长度形成分段台阶11d,并且所述阀体12被设计成比所述分段台阶11d的长度稍微短的范围。在比所述阀体12的长度稍微短的范围形成所述流动通道11c。
所述阀体12具有弯曲部12a和阀部12b。每个弯曲部12b沿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缠绕并且被支撑在转动轴2和所述罩1的分隔壁5之间。所述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是,在所述弯曲部12a上形成缺口12c并且用作旁路。换句话说,根据所述缺口12c与所述分隔壁5的相对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流动限制机构被触发或不被触发。
在所述第四实施例中的转动阻尼器的操作与以前实施例中的情况相同,并且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即使在所有压力室A到D中都封装高粘度流体,该第四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也具有与以前实施例相同的确保大的转动角度而不损害每个元件的寿命的效果。
但是,如果在第四实施例情况下,所述叶片11上形成的流动通道11c具有大的打开面积,当所述限制机构不起作用时,也就是所述转动轴从如图11所示的位置顺时针的转动时,通过流动通道11c的流动阻力极低。因此,与以前实施例中的转动阻尼器比较,当所述限制机构起作用时产生的扭矩相等,但当该限制机构不起作用时,能够更平滑地转动所述转动轴2。
在图12到16所示的第五实施例具有如下结构,阀部14b被装配在所述叶片13上形成的流动通道13a。与以前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详细的描述。
图14到16表示没有罩1的转动阻尼器。图14表示由所述转动轴2拆下的阀体14。图15和16为当沿图12中XIII-XIII线切割的所述转动轴2和其上安装的所述阀体14的斜视图。
该第五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具有一对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的叶片13及形成在每个叶片13上的流动通道13a。
所述流动通道13a在面对所述压力室A的开口端比面对所述压力室B的开口端大,并且具有在叶片13厚度方向上延伸的斜面13b。所述阀体14包括适当地配合进所述流动通道13a的阀部14b。所述阀部14b的前端具有对应于所述倾斜面13b的倾斜面。所述阀体14包括该阀部14b和弯曲部14a。所述弯曲部14a配合进入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带状的凹部2c。该带状凹部2c的长度比所述弯曲部14a长。因此,当如图13和15所示该阀部14b配合进入所述流动通道13a时,在相对所述阀部14b的弯曲部14a的端部产生一个间隙2d。因此,所述阀体14相对所述转动轴2转过对应于该间隙2d的角度。
当所述转动轴2从如图13和15所示位置被顺时针转动时,所述阀部14b如图16所示从所述叶片13的流动通道13a移开而打开流动通道13a。在此处,流体从所述压力室B和D流入所述压力室A和C而允许所述转动轴2平滑地转动。
另一方面,当所述转动轴2被逆时针转动时,每个压力室A和C的压力压迫所述阀部14b沿着所述流动通道13a的倾斜面13b关闭所述流动通道13a。在此,形成在转动轴2上的旁路槽2e和所述罩1的分隔壁5的相对位置激励所述流动限制机构,产生阻尼器功能。
这样一种转动阻尼器不设置任何用于支撑所述阀体14的元件来打开和关闭在叶片13上的所述流动通道13a,而这样的元件会使叶片13的转动范围变窄。因此,与以前实施例的情况相同,能够提供一个大的转动角度,特别是在使用高粘度流体来产生更高的扭矩时。
特别地,如在第五实施例中,如果所述阀部14b被容纳在所述叶片13上形成的流动通道13a内,与其它实施例相比较,能够减少所述叶片和阀部的厚度。因此,能够增加每个压力室的容量,导致总的转动角度的增加。
图17和18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与以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在所述罩1的内周面上设置阀体16,但第六实施例与其它实施例在操作阻尼器方面是相同的。
图17为垂直所述转动轴的剖视图。图18为罩的斜视图。
在所述罩1的内周面,设置对应于本发明第一分隔壁的分隔壁15。在每个所述分隔壁15上形成流动通道15a。在所述罩1的不包含所述分隔壁15的部分内侧壁上形成带状的凹部1b。
所述阀体16包括弯曲部16a和阀部16b。每个所述弯曲部16a配合进入所述带状凹部1b以与罩1的形状一致。在所述带状凹部1b和所述弯曲部16a之间形成一个间隙1c。该阀部16在所述间隙1c的范围移动。
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上形成叶片17。所述叶片17的前端镶有隔离垫18。所述隔离垫18与所述叶片17一起移动。所述阀体16的弯曲部16a被支撑在所述隔离垫18和所述罩1之间。要注意的是,当压力室A和C到达一个高压状态并且该压力通过所述流动通道15a作用到所述阀体16时,所述阀体16从所述分隔壁15移开并且被打开所述流动通道15a所需的夹持力来支持。
在该第六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中,当所述转动轴2相对所述罩1逆时针转动时,在压力室A和C的压力升高移动所述阀部16b,导致流体通过所述流动通道15a从压力室A流动到压力室D且从压力室C流动到压力室B。
在另一方面,当所述转动轴2顺时针转动时,在压力室B和D内的压力升高,使所述阀部16b被压靠在所述分隔壁15上而阻档所述流动通道15a。因此流体通过在每个分隔壁15的前端和所述转动轴2之间的微小间隙和在每个隔离垫18和所述罩1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来流动。在此,所述流动限制机构起作用。也就是所述阻尼器发挥了功效。
所述第六实施例的转动轴使所述阀体16的弯曲部16a通过隔离垫18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罩1的内周面和所述叶片17之间。因此,与以前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通过设置支撑所述阀体的一个元件而不减少所述转动轴2的转动范围。因此,即使在使用高粘度流体来产生更高的扭矩时也能够确保一个大的转动角度。
图19到21表示第七实施例中的阀体19。所述阀体19包括弯曲部19a和阀部19b,并且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每个弯曲部19a端部的弹簧部分19c和19d。图19为图20所示的阀体19从箭头α所示方向来看的所述阀体19的前视图。同样地,图21为从箭头β所示方向来看的所述阀体19的后视图。
代替在图1到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表示的阀体6,该阀体19可以被安装到所述转动轴2的外周面。在下面的描述中也可以参考图2到5。
该使用所述阀体19的第七实施例的转动阻尼器的操作与以前实施例中的转动阻尼器的方式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确保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罩相对转动的大的角度的效果。
但是,所述弹簧部分19c和19d的弹簧力将所述阀体19压靠在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上的叶片4(见图2到5)。这样,当所述转动轴被顺时针转动时并且所述流体压力作用在使阀部19b与所述叶片4离开的方向时,所述阀体19克服弹簧力运动而打开叶片4的流动通道4a。但是当所述转动轴2停止时,由于所述弹簧部分19c和19d的弹簧力,所述阀体19朝着所述叶片4向回移动。换句话说,此时转动方向被反向,所述阀部19b已经位于关闭所述流动通道4a的位置上,就是在能够限制流体流动的位置上。因此,当所述转动轴在该位置上颠倒转动方向时,所述流体流动的限制机构立即启动。
如果不设置弹簧部分19c和19d,并且所述转动轴2在所述流动通道4a打开的状态下以相反的方向转动,那么,所述阀体19移动到关闭所述流动通道4a要求一定的时间,会发生所谓的“游隙”。但是,如果以该实施例这样地设置所述弹簧部分,能够防止这样的游隙。
为了防止游隙,例如上述的弹簧部分19c和19d的弹簧部分能够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到第六实施例的任一阀体上。
如在此所述,在所述第一到第七实施例所示的每个转动阻尼器中,无需在所述转动轴上的叶片元件的转动范围内设置任何支撑所述阀体的元件,因此可以增加所述阻尼器的转动范围。而且,在第一到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罩1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分隔壁的厚度被减小,使所述转动角度进一步增加。
而且,在每个实施例中可设置在所述分隔壁或所述叶片顶端的隔离垫既可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也可设置在所述叶片上,或既不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也不设置在所述叶片上。当然,所述隔离垫也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分隔壁和叶片上。
虽然以前实施例描述了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静止的罩相对转动的示例,但是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罩进行的是相对转动,因此,如果罩相对所述转动轴来转动,也可实施相同的操作。

转动阻尼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转动阻尼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转动阻尼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动阻尼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动阻尼器.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动阻尼器,即使在使用高粘性流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转动角度并且不会由于流体阻力损害任何元件。其中在罩(1)内部设置转动轴(2),该罩(1)具有设置在其内周面的第一分隔壁,其与所述转动轴直接或间接接触。在所述转动轴外周面上设置第二分隔壁(4)并且与所述罩直接或间接接触。在第二分隔壁上设置在压力室之间进行流体连通的流动通道。一个止回阀机构具有在所述转动轴周面上并能够沿其移动的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