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332181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01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9637.0

申请日:

1995.08.08

公开号:

CN1118698A

公开日:

1996.03.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61M13/00; B65D83/06

主分类号:

A61M13/00; B65D83/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优尼希雅杰克斯; 德特有限公司

发明人:

大木久朝; 中村茂巳; 石关一则; 若山热雄; 柳川明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1994.08.08 JP 206056/9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

代理人:

张天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可将微粒状药物给入病人肺中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包括一圆筒形容纳夹持器部件且为圆筒形的吸入部件。第一、二外侧销钉插孔贯穿其圆筒形壁。配备了可容纳夹持器部件内的胶囊夹持器,其端部开有一容纳胶囊的孔。第一、二内侧销钉插孔沿胶囊夹持器直径方向延伸,贯穿容纳胶囊的孔。内、外侧销钉插孔相互对准以形成销钉插孔。一进、出气侧通道位于容纳胶囊孔的径向外侧,此外,配有一个包括第一、二销钉的孔器以便胶囊上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包括: 一个带有轴向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主体,所述的主体 包括: 限定一个开口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容纳胶囊的孔的部件,可 将一个装有药物的胶囊放到所述的容纳胶囊的孔中, 限定一个开口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吸入口的部件, 限定沿所述主体的一条直径的方向延伸因而贯穿所述的容 纳胶囊的孔的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的部件,每个销钉插孔具有 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胶囊的孔的轴线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和第二部 分, 限定一条位于所述容纳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具有一个 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的空气流动通道的部件,所述的第一端开 口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部上并位于所述容纳胶囊的孔附近,所 述的第二端的开口与所述的吸入口连通,所述的空气流动通道 贯穿所述的容纳胶囊的孔并通过所述的第一及第二销钉插孔; 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销钉的穿孔器,所述的第一及第二销 钉可以分别插入所述的第一及第二销钉插孔中,从而可在装在 所述的容纳胶囊的孔中的胶囊上穿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主体还包括限定一条出气通路的装置,该出气通路开在所述 主体内,用于将所述的出气侧通道与所述的吸入口连接起来,所 述的限定容纳胶囊的孔的装置包括限定一个位于所述出气通路 中的尖形表面上的装置,所述的尖形表面朝着所述出气通路的 上流侧逐渐变尖,用于调整从所述的空气流动通道的所述第二 端经所述的出气通路流至所述吸入孔的气流。
3: 一种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包括: 一个具有轴向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主体,所述的主体 包括: 限定一个开口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容纳胶囊的孔的部件,可 将一粒含有药物的胶囊装到所述的容纳胶囊的孔中; 限定一个开口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吸入口的部件; 限定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的部件,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销钉 插孔沿所述主体的一个直径方向延伸,因而贯穿所述的容纳胶 囊的孔,每个销钉插孔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胶囊的孔的轴线 两侧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限定一条进气侧通道的部件,该进气侧通道位于所述的容 纳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具有一个第一开口端和一个第 二开口端,所述的第一开口端开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部上,所 述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的第一销钉插孔连通; 限定一条出气侧通道的部件,该出气侧通道位于所述容纳 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把所述的第二销钉插孔与所述的吸 入口连接起来; 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销钉的穿孔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销 钉可以分别插至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中,以便在装在所 述的容纳胶囊的孔中的胶囊上穿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主体还包括限定一条出气通路的部件,所述的出气通路开在 所述的主体内部,用于连接所述的出气侧通道和所述的吸入口 ;所述的限定容纳胶囊的孔的部件包括限定一个尖形表面的部 件,该尖形表面位于所述的出气通路中并面向所述的吸入口,所 述的出气侧通道穿过所述的尖形表面,所述的尖形表面朝着所 述出气通路的上流侧逐渐变尖,用于调节从所述的出气侧通道 经过所述的出气通路流至所述的吸入口的气流。
5: 一种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包括: 一个大体上为圆筒形并具有轴向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 吸入部件,所述的吸入部件包括: 一个位于所述吸入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内的、圆筒形的容 纳夹持器部件; 限定第一和第二外侧销钉插孔的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销 钉插孔贯穿所述容纳夹持器部件的圆筒形壁; 限定一个开口于所述吸入部件的第二端部的吸入口的部件 ; 一个可容纳在所述的吸入部件的所述容纳夹持器部件中的 胶囊夹持器,所述的胶囊夹持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 部,并且包括: 限定一个开口于所述胶囊夹持器的第一端部的容纳胶囊的 孔的部件,可将一粒含有药物的胶囊装到所述的容纳胶囊的孔 中; 限定第一和第二内侧销钉插孔的部件,第一和第二内侧销 钉插孔沿所述胶囊夹持器的一个直径方向延伸,因而穿过所述 的容纳胶囊的孔,每个内侧销钉插孔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胶 囊的孔的轴线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内侧 销钉插孔可以和所述的第一外侧销钉插孔对准以形成一个第一 销钉插孔,所述的第二内侧销钉插孔可以和所述的第二外侧销 钉插孔对准以形成一个第二销钉插孔; 限定一条进气侧通道的装置,该进气侧通道位于所述容纳 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具有一个第一开口端和一个第二开 口端,第一开口端开在所述胶囊夹持器的第一端部,第二开口 端与所述第一内侧销钉插孔连通; 限定一条出气侧通道的部件,该出气侧通道位于所述容纳 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把所述的内侧第二销钉插孔与吸入口 连接起来; 一个包括第一和第二销钉的穿孔器,第一和第二销钉可以 分别插入到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中,以便在装在所述容 纳胶囊的孔中的胶囊上穿孔。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胶囊夹持器包括限定一个尖形表面的部件,该尖形表面形成 于所述胶囊夹持器的第二端部上并位于一条出气通路中,所述 出气通路被限定在所述吸入部件中并位于所述胶囊夹持器和所 述吸入部件的所述吸入口之间,所述的出气侧通道经过所述的 尖形表面,所述的尖形表面朝着所述出气通路的上流侧逐渐变 尖,以便调整经过所述的出气通路流至所述的吸入口的气流。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限定进气侧通道的部件包括限定第一和第二进气侧通道的部 件,第一和第二进气侧通道位于所述容纳胶囊的孔的相对两侧 ,它们的第一开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侧销钉插孔的第一和第 二部分相连。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限定出气侧通道的装置包括限定第一和第二出气侧通道的装 置,第一和第二出气侧通道位于所述容纳胶囊的孔的相对两侧 ,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出气侧通道的第一开口端分别与所述的第 一内侧销钉插孔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相连,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出 气侧通道各自呈凹槽形并都开在所述胶囊夹持器的所述尖形表 面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胶囊夹持器的所述尖形表面大体上是一个截头圆锥形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的吸入部件还包括限定一条节流通道的装置,所述的第一和 第二内侧销钉插孔通过所述的节流通道彼此相连。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节流通道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的进气侧和出气侧通道的横截面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的限定节流通道的装置包括限定第一和第二节流通道的装置 ,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节流通道位于所述容纳胶囊的孔的相对两 侧,所述的第一节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内侧销钉插孔的第一 部分和所述第二内侧销钉插孔的第一部分之间,所述的第二节 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内侧销钉插孔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内 侧销钉插孔的第二部分之间。

说明书


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入器型给药装置的改进,这种装置适用于例如借助病入的吸入动作将粒状药物给入到病人的肺中。

    一般说来,将药物给入到哮喘病人或类似病人肺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将药物注射入病人体内,病人借助于液体喷雾器吸入药物以及病人通过弄破装有药物的胶囊吸入胶囊中的微粒状及粒状药物(例如,颗粒尺寸在5至10μm范围内)。

    在这些方法中,病人通过弄破装有药物的胶囊吸入胶囊中的微粒状及粒状药物的方法简便易行,因而被广泛采用。这一方法通常按照以下的步骤实现:哮喘病人手持一个吸入器,将装有粒状药物的胶囊装入该吸入器中。然后,病人用针在胶囊上扎一个孔,将该胶囊弄破,接着,通过该吸入器的吸入口吸入药物。

    但是,采用上述常规的利用胶囊给药的方法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这种常规的吸入器从药物喷出部分通过该吸入器的吸入通路(该通路通向病人口腔)引入气流的方式设计得不合理,粒状药物不可避免地粘附到该吸入器的空气流动通道(通过该通道,气流和药物被一同吸入)的内壁表面上。另外,由于出气侧的空气通道的形状不合适,在胶囊上形成开口时,胶囊的碎片不可避免地会堵塞该出气侧空气通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克服常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地缺点的改进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地将药物给入病人肺中又能防止药物粘附到其供气体和药物一同流向病人口腔的气流通路的内壁表面上的改进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产生一股流经容纳在该给药装置中的药物胶囊的气流的改进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所述的气流能够有效地将药物带入病人口腔,同时使药物均匀地分布在该气流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一种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彼此轴向相对的第一及第二端部的主体。该主体带有一个开口于第一端部的容纳胶囊的孔。可将一个装有药物的胶囊放到该容纳胶囊的孔中。一个吸入口开在第二端部上。沿着主体的一个直径方向开有第一及第二销钉插孔,因而第一及第二销钉插孔贯穿容纳胶囊的孔。每个销钉插孔具有一个第一部分和一个第二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位于容纳胶囊的孔的轴线的相对两侧。一条空气流动通道位于容纳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具有一个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端开口于主体的第一端部并位于容纳胶囊的孔附近,所述的第二端的开口与吸入口相通,这条空气流动通道通过容纳胶囊的孔及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延伸。另外,还配有一个包括第一和第二销钉的穿孔器,第一和第二销钉能够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中,以便在装在容纳胶囊的孔中的胶囊上穿孔。

    根据上述方面,首先,将胶囊装到该给药装置主体上的容纳胶囊的孔中。然后,把穿孔器的两个销钉分别插到主体的销钉插孔中,从而在装有药物的胶囊上穿出几个孔。因此,通过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以及带孔的胶囊形成空气流动通道。在这种条件下,当病人通过吸气来吸药时,气流便流经这条空气流动通道,因此,气流依次流经第一销钉插孔、胶囊、第二销钉插孔,然后经过该给药装置的吸入口吸入到病人的口腔中。接着,这些药物经过病人的气管被吸入病人肺中。在这个过程中,当气流进入并流经胶囊内部时,胶囊中的药物受到气流的有效搅动,并且扩散到气流当中,因而可以有效地将药物给入到肺中。

    在上述方面的给药装置的主体内部还可以开一条出气通路,用该通路将出气侧的通道与吸入口连接起来,在该出气通路中形成一个朝着其上流侧逐渐变尖的尖形表面,用于调整从空气流动通道的第二端经过出气通路流至吸入口的气流。借助于这个形成于主体的出气通路中的尖形表面,可以防止在这个紧挨胶囊上流的出气通路中出现急速上冲的气流,从而调整流经该出气通路的气流,并将该气流引向同病人口腔接触的吸入口。这就能有效地防止药物粘附到给药装置的主体的内壁表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一种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及第二端部的主体。该主体具有一个开在第一端部上的容纳胶囊的孔。可将一个装有药物的胶囊放到这个容纳胶囊的孔中。一个吸入口开在第二端部上。沿着主体的一个直径方向形成贯穿容纳胶囊的孔的第一及第二销钉插孔,每个销钉插孔都具有分别位于容纳胶囊的孔的轴线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一条进气侧通道位于容纳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具有一个第一开口端及一个第二开口端,所述的第一开口端开在主体的第一端部,所述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一销钉插孔连通。一条出气侧通道位于容纳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将第二销钉插孔与吸入口连接起来。另外,还配有一个包括第一和第二销钉的穿孔器,第一和第二销钉可以分别插入到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中,以便在位于容纳胶囊的孔中的胶囊上穿孔。

    根据上述方面,流入进气侧通道的全部空气都能流经胶囊内部,可以形成通过胶囊内部的高速气流,从而有效地将药物扩散到气流中,进而有效地将药物传送到病人的肺中。这样,即使是肺活量较低的病人也有可能有效地吸入药物。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在于,一种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包括一个大体上呈圆筒形的吸入部件,该吸入部件具有彼此沿轴向相对的第一及第二端部。该吸入部件包括一个位于其第一端部附近的圆筒形的容纳夹持器的部件,还具有贯穿该容纳夹持器部件的圆筒形壁的第一及第二外侧销钉插孔。在该吸入部件的第二端部开有一个吸入口。还配有一个能被装入该吸入部件的容纳夹持器部分中的胶囊夹持器。胶囊夹持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及第二端部。在胶囊夹持器部分中开有一个开口朝向该胶囊夹持器的第一端部的容纳胶囊的孔。可将一个装有药物的胶囊放入该容纳胶囊的孔中。沿着胶囊夹持器的一个直径方向开有贯穿容纳胶囊的孔的第一及第二内侧销钉插孔。每个内侧销钉插孔具有分别位于容纳胶囊的孔的轴线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及第二部分。第一内侧销钉插孔能够与第一外侧销钉插孔对准,以便构成第一销钉插孔。第二内侧销钉插孔能够与第二外侧销钉插孔对准,从而构成第二销钉插孔。一条进气侧通道位于容纳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具有一个第一开口端及一个第二开口端,所述的第一开口端开在胶囊夹持器的第一端部,第二开口端与第一内侧销钉插孔相连。一条出气侧通道位于容纳胶囊的孔的径向外侧,并且将内侧销钉插孔与吸入口连接起来。另外,还配有一个带有第一和第二销钉的穿孔器,第一和第二销钉可以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销钉插孔中,以便在装在容纳胶囊的孔中的胶囊上穿孔。

    根据上述方面,给药装置的主体由吸入部件和用来装药物胶囊的胶囊夹持器构成。吸入部件和胶囊夹持器可以彼此拆开或分开,因此大大地方便了清洗主体,除去粘在主体内部的药物的工作。

    在下面这些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代表所有图中的相同部分及元件。

    图1是本发明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给药装置的吸入器部件的垂直剖面图;

    图3是图2中的吸入器部件的底面图;

    图4是图1中的给药装置的胶囊夹持器的,大致沿图6中的IV-IV线的箭头方向所取的垂直剖面图;

    图5是图4中的胶囊夹持器的,大致沿图6中的V-V线的箭头方向所取的垂直剖面图;

    图6是图4和图5中的胶囊夹持器的顶面图;

    图7是图1中的给药装置的主体的垂直剖面图,该主体包括接插在一起的吸入器部件及胶囊夹持器,图中表示一个胶囊将要被装入胶囊夹持器时的状态;

    图8是图1中的给药装置的垂直剖面图,表示胶囊被装入胶囊夹持器中以后,穿孔器的销钉将要插到吸入部件的销钉插孔中时的状态;

    图9是图1中的给药装置的垂直剖面图,表示穿孔器的几个销钉已分别插入给药装置主体的几个销钉插孔中,从而在胶囊上形成开孔时的状态;

    图10是图1中的给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了的垂直剖面图,图中示出当药物被吸入时在给药装置内部产生的气流;

    图11是本发明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主体的垂直剖面图;

    图12是图11中的主体的胶囊夹持器的垂直剖面图;

    图13是图11中的给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中示出当药物被吸入时所产生的气流;

    图14是本发明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主体的垂直剖面图。

    参照图1至图10,用参考字母D表示本发明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给药装置D包括一个大体上呈圆筒形的吸入部件1,该部件由一种被“世界药品、化妆品及医疗仪器条例”认可的材料制成。吸入部件1包括一个位于该部件1的一个轴向端侧(空气流入侧)的容纳央持器的部件2,部件2的壁厚大于吸入部件1的其它部分的壁厚。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用于把一个胶囊夹持器6(后面将要讨论)夹持在其内部。吸入部件1还包括一个位于该部件1的另一端侧(空气流出侧)并具有一个截头圆锥形部分3a及一个圆筒形部分3b的吸入单元3。

    圆筒形部分3b位于截头圆锥形部分3a和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之间,并且与3a和2成为一个整体。截头圆锥形部分3a朝着吸入单元3的自由端逐渐变细从而形成截头圆锥形。截头圆锥形部分3a具有一个内部空间,充当供空气流经的气流通路5。气流通路5上的位于所述自由端的部分充当一个吸入口3c,该吸入口3c将被放置在病人口腔中。在吸入单元3的外周表面上有一个沿径向向外伸出的环形凸缘4。凸缘4位于吸入部件1的截头圆锥形部分3a和圆筒形部分3b之间。不难理解,气流通路5也贯穿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的内部。

    在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的一个径向侧面上有两个外侧销钉插孔10A和11A。外侧销钉插孔10A和11A沿径向贯穿容纳夹持器部件2的圆筒壁,并且这两个插孔10A和11A在轴向上彼此隔开。外侧销钉插孔10A和11A分别构成销钉插孔10和11(后面将会讨论)的一部分。在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的外周表面上有一容纳弹簧20的圆形凹槽2A,凹槽2A在轴向上位于销钉插孔10A和11A之间。

    胶囊夹持器6大体上呈圆柱状,在其一端(下端)上有一环形的凸缘状档板6A,使胶囊夹持器6可以相对于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定位。胶囊夹持器6具有一个与它同轴并且沿轴向伸展的容纳胶囊的孔9。在胶囊夹持器6的一端(下端)的端面上有一个与容纳胶囊的孔9相连或并接的锥形进气侧槽或开口7,在朝着容纳胶囊的孔9的方向上,开口7的直径逐渐减小。不难理解,如图5所示,胶囊被容纳在容纳胶囊的孔9中。胶囊16象通常那样基本上呈长圆柱形,并装填了微粒状及粒状药物(未示出)。

    在胶囊夹持器6的另一端(上端)有一个与胶囊夹持器6的外周表面同轴且邻接的出气侧尖形或截头圆锥形表面8。该出气侧尖形表面8从轴向外周上稍低于内侧销钉插孔11B的位置起,朝着胶囊夹持器6的上端伸展。内侧销钉插孔11B构成销钉插孔11的一部分,并且以贯穿容纳胶囊的孔9的方式沿直径伸展。两条出气侧通道13、13分别与内侧销钉插孔11B的位于容纳胶囊的孔9的相反两侧上的两个相反端并接。如图4所示,每个出气侧通道13都沿径向向外且沿轴向向上伸展,以便在胶囊夹持器6的上端表面和出气侧尖形表面8上都有开口,因此,通道13呈凹槽形。换言之,通过从胶囊夹持器6的一个(上)端部截去一个由尖形表面8向内侧销钉插孔11B伸展的部分,形成两条槽形的出气侧通道13。

    在胶囊夹持器6中还沿直径形成构成销钉插孔10的一部分的另一内侧销钉插孔10B,插孔10B贯穿容纳胶囊的孔9。内侧销钉插孔10B的相反两端形成于胶囊夹持器6的圆筒形外周表面上,且位于胶囊夹持器6的轴线的相对两侧上。

    如图7所示,进气侧及出气侧的销钉插孔10和11沿吸入部件1的直径方向贯穿吸入部件1的容纳夹持器部件2的一个径向侧的壁以及胶囊夹持器6。进气侧销钉插孔10和出气侧销钉插孔11在轴向上彼此分隔开。进气侧销钉插孔10包括外侧销钉插孔10A和内侧销钉插孔10B,插孔10A和10B彼此对准,使得孔10笔直延伸。出气侧销钉插孔11包括外侧销钉插孔11A和内侧销钉插孔11B,插孔11A和11B彼此对准,使得孔10笔直延伸。

    在胶囊夹持器6的轴线的相对两侧有两条进气侧通道12、12,这两条通道12、12分别与位于容纳胶囊的孔9的相对两侧的内侧销钉插孔10B的两个相对端部相连。另外,每条进气侧通道12还与锥形的进气侧开口7相连,并且沿胶囊夹持器6的轴向延伸。

    如图5所示,在胶囊夹持器6中还有两条连接锥形进气侧开口7以及胶囊夹持器6的上端表面的轴向辅助空气通道14、14。从图6可以看到,辅助空气通道14、14位于容纳胶囊的孔9的相对两侧,它们的轴线处在外周方向上,与每个销钉插孔10、11的轴线以90°的角度彼此隔开,每条空气通道14在其整个长度范围内具有相同的直径。

    胶囊夹持器6具有一个直径很小的孔15,孔15开口于胶囊夹持器6的上端面,并且与容纳胶囊的孔9连通。设置孔15是为了在病人用完药后可以将一个夹具(未示出)的一部分插到孔15中,将胶囊16从容纳胶囊的孔9中取出。

    如图1所示,设置一个穿孔器17作为吸入器型给药装置D的一个部件。穿孔器17包括一个沿吸入部件1的轴向取向的细长支承构件18以及两根固定在支承构件18上并且从支承构件18水平伸出的,垂直于支承构件18的销钉19、19,销钉19、19彼此相隔的距离与销钉插孔10、11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销钉19都具有一个针状的尖端或者说锋利端19A。当把每个销钉19插到销钉插孔10(11)中时,尖端19A依次通过外侧销钉插孔10A(11A)、内侧销钉插孔10B(11B)的一端,容纳销钉的孔9、内侧销钉插孔10B(11B)的另一端,与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的内表面相。因此,如图9所示,当尖端19A贯穿容纳在容纳胶囊的孔中的胶囊16时,每个尖端19A都能在胶囊16上穿出一个通孔H,同时不使胶囊16破裂。

    穿孔器17的支承构件18上开有一个与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上的圆形凹槽2A的位置相对应的圆形凹槽18A。凹槽2A中装有一弹簧20,其作用是,在胶囊16上的通孔H形成之后,将每个销钉19的尖端19A顶回到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的外侧销钉插孔10A(11A)中。

    下面将参照图7至10讨论这种结构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D的工作方式。

    首先,把胶囊夹持器6从吸入部件1的一端(下端)插入到吸入部件1的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中,并推至挡板部分6A与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的一端(下端)相抵为止。这时,吸入部件1上的外侧销钉插孔10A与胶囊夹持器6上的内侧销钉插孔10B对齐,形成进气侧的销钉插孔10,同时外侧销钉插孔11A与内侧销钉插孔11B对齐,形成出气侧销钉插孔11。

    这时,如图7所示,将胶囊16从孔9的一端(下端)插到该容纳胶囊的孔9中,使胶囊16定位在容纳胶囊的孔9中。不难理解,在胶囊夹持器6的一个端面(下端面)形成的与容纳胶囊的孔9并接的锥形槽7使得胶囊16能够被顺利地导入容纳胶囊的孔9中。

    接着,当已把胶囊16装入到容纳胶囊的孔9中后(如图8所示),再把穿孔器17的两个销钉19、19通过吸入部件上的圆筒形侧壁分别插至进气侧和出气侧的销钉插孔10、11中,然后,让每个销钉19的尖端19A依次穿过外侧销钉插孔10A(11A),内侧销钉插孔10B(11B)的一端,容纳销钉的孔9,内侧销钉插孔10B(11B)的另一端,最后与容纳夹持器的部件2的内表面相触(如图9所示)。当每个销钉19的尖端19A穿过容纳胶囊的孔9时,在位于容纳胶囊的孔9中的胶囊16的壁上必然会形成四个通孔H,H,……。

    如图10所示,当胶囊16上的四个通孔H,H,……形成之后,在病人吸入胶囊16中的药物之前,各销钉19在弹簧20的偏置压力下返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每个销钉19的尖端19A定位在外侧销钉插孔10A(11A)中。

    当病人手握吸入部件1的吸入部分3并吸气以便吸入药物时,空气通过进气侧的槽7流入吸入器型给药装置D内,形成气流。气流从辅助气流通道14、14的一端(下端)经辅助气流通道14、14流至其另一端(上端)。

    气流还流经进气侧通道12、12。如图10所示,气流沿箭头a所指的方向被抽至每个气流通道12中,并沿箭头b所指的方向流入内侧销钉插孔10B,因此,两股气流从相反的方向沿径向向内流入容纳胶囊的孔9中。由于在胶囊16上已形成通孔H,这些气流通过这些通孔H穿透到胶囊16中。

    这时,由于内侧销钉插孔10B已经对直,位于容纳胶囊的孔9的相反两侧的(孔10B的)两个相对端彼此正对排成一线,沿箭头a,a所指方向穿透到胶囊16中的气流在胶囊16中彼此碰撞,从而在胶囊16内产生如箭头c,c所指的紊流。不难理解,箭头c,c所示的紊流迫使胶囊16中的粒状药物发生拌合,这些药物必然会与空气混合,从而均匀地分布在气流中。

    流出胶囊16的气流如箭头d,d所示,其流量与箭头b,b所示的气流相当,于是会产生如箭头e,e所示的流经内侧销钉插孔11B及出气侧通道13,13的气流。这时,胶囊16中的药物混合在箭头d,d所示的气流中,随着箭头e,e所示的气流以及出气侧通道内的气流(如箭头f,f所示)流经吸入部件1的吸入单元3的内部。接着,这些药物就这样随着气流经过病人的口腔及气管内部到达病人的肺中,从而确保能将混在气流中的药物送入肺中

    从上可知,这种实施例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D具有以下特殊优点:

    (a)销钉插孔10,11沿直径贯穿胶囊夹持器6,使穿孔器17的销钉19可以插入到销钉插孔10,11中。因此,通过两个销钉19,19各自的尖端19A,19A肯定可以穿出贯穿胶囊16的通孔H,H,……,并且防止胶囊破裂。

    (b)通过两条进气侧通道12,12吸至给药装置D中的空气分别通过内侧销钉插孔10B的两个反向端流入容纳胶囊的孔中,这两股反向的气流彼此碰撞。结果,在内侧销钉插孔10B中的气流作用下,在胶囊内产生空气的紊流,从而有效地把粒状药物混合到气流中。这样可以减少从胶囊中出来的药的量,从而改善向病人肺中送药的效果。

    (c)流经胶囊夹持器6内部的气流依次经过进气侧通道12,12,内侧销钉插孔10B,容纳胶囊的孔9,内侧销钉插孔11B以及出气侧通道13,13。这样,经过进气侧通道12,12流入的全部气流都要经过胶囊16的内部,因此,即使是肺活量低或者说在吸入单元3吸入的空气量少的老人和小孩也能保证在给药装置D中产生足够的气流。他们只需做一次吸气动作,就能保证将胶囊中的药物吸入。

    (d)每条出气侧通道13都呈开口的凹槽形,并且位于胶囊夹持器6的(上)端部,它们既与出气侧的尖形表面8相通,又与内侧销钉插孔11B接合。这样,当在胶囊16上形成通孔H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内侧销钉插孔11B和出气侧通道13被胶囊的碎片堵塞。

    (e)在胶囊夹持器6的出气侧外周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出气侧的尖形表面8,使通过吸入部件1的吸入单元3吸入的气流得到调整或平滑。另外,在上述凹槽形的出气侧通道13,13的共同作用下,在吸入部件1的吸入单元3中的药粉能够分布均匀,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吸入药物。

    (f)吸入部件1和胶囊夹持器6可以彼此拆开或分开,因而可以方便地清洗给药装置D,以便把在形成胶囊16上的通孔H时产生的碎片取出以及将粘在给药装置D上或留在给药装置D中的药物擦除。另外,通过插入夹具有一部分(如一根针),可以方便地把胶囊16从胶囊夹持器6的容纳胶囊的孔9中取出。

    (g)在胶囊夹持器6上开有两条轴向延伸的辅助气流通道14,14,因此可以产生独立于在进气侧通道12形成的气流的气流,这种独立的气流也含有药物。因此,与只通过进气侧通道12吸入空气相比,病人可吸入更多的空气,从而减轻病人在用给药装置D吸药时的负担。

    图11至13表示本发明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D的另一实施例,这一实施例与图1至10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区别仅在于两条进气侧通道12,12分别通过两条节流通道24,24与相应的出气侧通道13,13相连。

    具体地说,在这个实施例中,进气侧通道12,12分别与内侧销钉插孔10B的相对的两端(位于容纳胶囊的孔9的相对两侧的两端)连通。另外,内侧销钉插孔10B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节流通道24,24与出气侧通道13,13相通。每条进气侧通道12、每条节流通道24以及每条出气侧通道13构成一条延胶囊夹持器6的轴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1。如图所示,每条节流通道24与相应的那条进气侧通道12同轴对齐。每条节流通道24的直径或横截面积小于每条进气侧通道12和每条出气侧通道13的直径或横截面积。在该实施例中,每条出气侧通道13都呈狭逢状的开口凹槽形,并且位于胶囊夹持器6的(上)端部,它既与出气侧的尖形表面8相通,又同内侧销钉插孔11B接合。

    有了这样的结构,当病人手握吸入部件1的吸入单元3并吸气以便吸入药物时,空气经进气侧的槽7进入该吸入器型给药装置D中形成气流。气流从辅助气流通道14,14的一(下)端流至其另一(上)端。气流还流经进气侧通道12,12。如图13所示,气流分成如箭头b和h所示的两股,它们分别流进内侧销钉插孔10A和节流通道24。由于胶囊16上的通孔H已经形成,由箭头b,b所示的气流被吸到容纳胶囊的孔9中并通过这些通孔H穿过胶囊16。这时,由于内侧销钉插孔10B已经对直,位于容纳胶囊的孔9的相反两侧的(孔10B的)两个相对端彼此正对排成一线,沿箭头b,b所示方向穿透到胶囊16中的气流在胶囊16中彼此碰撞,从而在胶囊16中产生如箭头c,c所指的紊流。不难理解,箭头c,c所示的紊流迫使胶囊16中的粒状药物发生拌合,这些药物必然会与空气混合,从而均匀地分布在气流中。

    从胶囊16中流出的气流如箭头f,f所示,其气流量与箭头b,b所示的气流相当,从而形成能产生良好的药物释放效果的气流。另外,分别流经两条节流通道24,24的气流(如箭头h,h所示)强制性地产生两股分别流经内侧销钉插孔11B的一端以及出气侧通道13的气流(如箭头e,e所示)。这时,胶囊16中的药物混合在由箭头f,f所示的气流中,先后随着箭头e,e所示的气流及出气通道5中的由箭头9,9所示的气流流经吸入部件1的吸入单元3的内部。接着,这些药物就这样随着气流经过病人的口腔及气管内部到达病人的肺中,从而确保能够将混合在气流中的药物送入肺中。

    根据这一实施例,由于在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D中提供了节流通道24,24,从每条进气侧通道12吸入的气流又会分成两股气流,这两股气流分别进入内侧销钉插孔10B及一条节流通道24中。这时,由于节流通道24的直径小于内侧销钉插孔10B,气流优先地流经内侧销钉插孔10B。结果,同图1至10所示的实施例一样,胶囊16中的药物必将被带至给药装置D的进气侧。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的又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1至10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区别仅在于吸入部件1同胶囊夹持器6彼此构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单件结构。具体地说,在该实施例中,与图1至10所示实施例中的胶囊夹持器6相对应的胶囊夹持部分600同与图1至10所示实施例中的吸入部件1相对应的吸入部分100构成一个整体。

    容易理解,这一实施例的给药装置D除了不具有前面所提到的第(f)条优点外,可以产生与图1至10所示实施例的给药装置D相同的有益效果。

    尽管在上面讲座的实施例中显示并描述了两条药物传送通道(包括两条进气通道12,12和两条出气通道13,13)和两条辅助气流通道14,14,但应该理解,进气通道12、出气通道13及辅助气流通道14的数目也可以不是两条,因此,可以根据使用该吸入器型给药装置D的病人的吸气力量,将所述的数目改成一条、四条等等,还可以省去辅助气流通道14。

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入器型的给药装置.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可将微粒状药物给入病人肺中的吸入器型给药装置,包括一圆筒形容纳夹持器部件且为圆筒形的吸入部件。第一、二外侧销钉插孔贯穿其圆筒形壁。配备了可容纳夹持器部件内的胶囊夹持器,其端部开有一容纳胶囊的孔。第一、二内侧销钉插孔沿胶囊夹持器直径方向延伸,贯穿容纳胶囊的孔。内、外侧销钉插孔相互对准以形成销钉插孔。一进、出气侧通道位于容纳胶囊孔的径向外侧,此外,配有一个包括第一、二销钉的孔器以便胶囊上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