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328240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1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6100.0

申请日:

2009.08.12

公开号:

CN101617688A

公开日:

2010.01.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47/40申请公布日:2010010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7/40; A01N43/90; 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47/40

申请人: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巩自勇; 朱卫锋; 曹明章; 孔 建; 郭东岳; 毕湘黔

地址:

51810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水库路1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噻虫啉和阿维菌素,其中噻虫啉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80%,阿维菌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20%,两者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160∶1~1∶40。该杀虫组合物能产生增效作用,对抗性害虫尤为明显,同时能够降低用药量,延缓害虫抗性发展。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防治作物上发生的抗性害虫,尤其可用于防治高抗性的稻飞虱、梨木虱和蚜虫。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由噻虫啉与阿维菌素组成,其中噻虫啉与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160∶1~1∶4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虫啉与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40∶1~1∶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9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加工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虫组合物可用于防治作物上的抗性害虫。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高抗性的稻飞虱、梨木虱和蚜虫。

说明书

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具体是一种有效成分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应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抗性害虫。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化学防治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化学防治过程中,由于人们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害虫和病菌的抗药性不断上升,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难。
褐飞虱、梨木虱分别是水稻和梨树上的两种重要害虫。近年来,两种害虫的抗药性发展迅速,以致许多有效的杀虫剂相继减弱了防治作用。如吡虫啉药剂,沈晋良测定,南京江浦、广西南宁和湖南常德三地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分别达475、183、179倍,达高抗--极高抗水平,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迫切需要开发对两种抗性害虫高效的药剂。
噻虫啉(thiacloprid),属氯代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害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对蚜虫、粉虱、飞虱、甲虫、潜叶蛾等有良好防效。目前,其使用成本比较高。在水稻、梨等作物使用上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且该药与吡虫啉类似,单独使用也会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办法。只有复配增效好的配方,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根据害虫抗药性治理理论,将作用机制不同的成分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复配,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增效明显,对抗性害虫尤为高效,且不易产生抗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进行不同配比的生物活性测定,不同配比的活性测定通常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相加作用、拮抗作用、增效作用。将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配制成适合的制剂,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可以有效降低药剂的使用量,降低用药成本,延缓抗性的产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大量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了噻虫啉和阿维菌素进行复配组合,该组合物有协同增效作用,对抗性害虫高效,尤其对抗性稻飞虱、梨木虱、蚜虫高效。
本发明为一种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特征是其有效成分为噻虫啉和阿维菌素,噻虫啉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80%,阿维菌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20%,有效成分总含量为1%--90%,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百分比为160∶1~1∶40。
本发明组合物可配制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用于防治农业上的抗性害虫,尤其适合防治稻飞虱、梨木虱和蚜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优选为40∶1~1∶5。
经室内增效试验测定表明噻虫啉和阿维菌素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具有显著的增效杀虫作用;田间药效试验同样也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复配制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都显著高于相应的单剂单独使用。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组合物的两种有效成分有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防效有明显的提高;
(2)与噻虫啉单剂相比,本发明组合物扩大了防治谱;
(3)将两种杀虫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复配,可延缓害虫的抗性的发展;
(4)该杀虫组合物可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中所用的95%噻虫啉原药为江苏中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2%阿维菌素原药为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剂制备中所用到的助剂、溶剂或载体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成分,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噻虫啉、阿维菌素及不同配比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
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渍法。利用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求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联合毒力测定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CTC)法。
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ATI/混剂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噻虫啉、阿维菌素及不同配比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96h)

  供试药剂  LC50  (mg/L)  实测毒力指数  (ATI)  理论毒力指  数(TTI)  共毒系数  (CTC)  噻虫啉(T)  1.47  100  -  -

  阿维菌素(A)  3.24  45.37  -  -  T∶A(160∶1)  1.22  120.51  99.72  120.91  T∶A(120∶1)  1.03  142.74  99.54  143.43  T∶A(80∶1)  0.87  169.02  99.32  170.14  T∶A(40∶1)  0.74  198.63  98.71  201.32  T∶A(20∶1)  0.58  253.42  97.44  260.21  T∶A(10∶1)  0.49  299.94  95.02  315.74  T∶A(5∶1)  0.56  262.53  90.93  288.82  T∶A(1∶1)  0.79  186.14  72.72  256.04  T∶A(1∶5)  1.32  111.41  54.54  204.43  T∶A(1∶10)  1.68  87.52  50.31  173.82  T∶A(1∶20)  1.96  74.89  47.96  156.31  T∶A(1∶40)  2.49  58.92  46.74  126.44

由表1可见,噻虫啉与阿维菌素按160∶1~1∶40的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都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当噻虫啉与阿维菌素按40∶1~1∶5的比例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都大于200,对褐飞虱表现为更加显著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2噻虫啉、阿维菌素及不同配比对梨木虱的毒力测定
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叶片浸渍法,先对供试药剂进行预实验,在其基础上按倍比关系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浸新鲜梨叶10秒,待梨叶表面的药液晾干后将梨叶置于事先准备好的试管内。每处理重复3次,每次取40头三龄梨木虱若虫置于2.5cm×20cm试管,让梨木虱取食试管内的梨叶。设清水空白对照。接虫24小时后调查梨木虱死亡情况。利用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求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联合毒力测定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方法见实施例1。
测试结果见表2。
表2噻虫啉、阿维菌素及不同配比对梨木虱的室内毒力测定(24h)
  供试药剂  LC50  (mg/L)  实测毒力指数  (ATI)  理论毒力指  数(TTI)  共毒系数  (CTC)  噻虫啉(T)  2.69  100  -  -  阿维菌素(A)  1.74  154.62  -  -  T∶A(160∶1)  2.21  121.71  100.31  121.34  T∶A(120∶1)  1.79  150.34  100.52  149.63  T∶A(80∶1)  1.46  184.23  100.74  182.91  T∶A(40∶1)  1.32  203.82  101.32  201.14  T∶A(20∶1)  0.99  271.74  102.61  264.82  T∶A(10∶1)  0.79  340.51  104.96  324.42  T∶A(5∶1)  0.84  320.23  109.11  293.54  T∶A(1∶1)  0.89  302.24  127.34  237.42  T∶A(1∶5)  0.92  292.42  145.53  201.02  T∶A(1∶10)  1.17  229.91  149.62  153.74  T∶A(1∶20)  1.28  210.23  152.04  138.32  T∶A(1∶40)  1.46  184.22  153.31  120.21

由表2可见,噻虫啉与阿维菌素按160∶1~1∶40的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梨木虱的共毒系数都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当噻虫啉与阿维菌素按40∶1~1∶5的比例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都大于200,对梨木虱表现为更加显著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3:80.5%噻虫啉.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的配制方法
95%噻虫啉原药    84.21克
92%阿维菌素原药          0.54
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      10.2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3.1克
陶土(载体)                补足至100克
按重量比称取噻虫啉、阿维菌素等各种成分,经过填料的干燥、冷却;填料、原药、助剂的混配、磨细、混合;可湿性粉剂产品的包装等工序即制得100克80.5%噻虫啉.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160∶1)。
实施例4:41%噻虫啉.阿维菌素乳油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95%噻虫啉原药            42.11克
92%阿维菌素原药          1.09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  7.2克
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2.4克
二甲亚砜(溶剂)            10克
甲苯(溶剂)                补足至100克
按配方要求,将噻虫啉、阿维菌素、乳化剂、部分溶剂在调制釜中混合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把剩余的溶剂缓慢地加入,充分搅拌,取样化验合格后,即制得100克41%噻虫啉.阿维菌素乳油(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40∶1)。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水稻田褐飞虱(对吡虫啉已产生高水平抗性)。采用喷雾法防治。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于施药前后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7和14天各调查1次虫情,调查虫口基数和残虫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见表3所示。
表3噻虫啉、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g a.i./ha在本申请文件中表示每公顷所用农药有效成分的克数,不再赘述。
由表3可知,噻虫啉和阿维菌素复配后,复配制剂使用较噻虫啉活性较高,农药使用量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复配剂使用较阿维菌素持效期长,从而减少施药次数,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例5:21%噻虫啉·阿维菌素悬浮剂的配制方法
95%噻虫啉原药            21.05克
92%阿维菌素原药          1.09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润湿剂)  1.1克
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      2.3克
甲基纤维素(增粘剂)        2.2克
膨润土(稳定剂)            3.1克
乙二醇(防冻剂)            1.1克
去离子水(溶剂)            补足至100克
按照配方要求,将以上组分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100克21%噻虫啉·阿维菌素悬浮剂(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20∶1)。
实施例6:11%噻虫啉·阿维菌素水乳剂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95%噻虫啉原药            10.53克
92%阿维菌素原药          1.09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  2.2克
农乳1601#(乳化剂)    3.1克
甲苯(溶剂)           10.4克
乙二醇(防冻剂)       1.1克
黄原胶(增稠剂)       0.5克
去离子水(溶剂)       补足至100克
按配方要求,将噻虫啉、阿维菌素、溶剂、乳化剂等混合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将防冻剂、水和增稠剂混合成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中,搅拌约30min,得乳状液体,取样分析合格后即得100克11%噻虫啉.阿维菌素水乳剂(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10∶1)。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小白菜地萝卜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抗性为中等)。在各处理区和清水对照区,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采用喷雾法防治,施药后1天、7天、14天分别调查残存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治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噻虫啉、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对萝卜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噻虫啉和阿维菌素复配后,复配制剂使用较噻虫啉活性较高,农药使用量减少,降低用药本;对萝卜蚜的防治效果有明显地提高。复配剂使用较阿维菌素持效期长,从而减少施药次数,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试验中也发现复配剂对黄曲条跳甲也有明显效果,而阿维菌素单剂无效。
实施例7:10%噻虫啉.阿维菌素微乳剂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95%噻虫啉原药            5.26克
92%阿维菌素原药          5.43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  5.1克
农乳1601#(乳化剂)         5.1克
甲苯(助溶剂)              10.0克
环己酮(助溶剂)            2.3克
去离子水                  补足至100克
按配方要求,将噻虫啉、阿维菌素、助溶剂、乳化剂混合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在不断搅拌下,将油相和水混合,搅拌15-30min,得透明液体。经分析各指标合格后即得100克10%噻虫啉.阿维菌素微乳剂(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1∶1)。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梨园发生地梨木虱。采用喷雾法防治。在各处理区和清水对照区,药前和药后1、7和14天各调查1次虫情,调查虫口基数和残虫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见表5所示。
表5噻虫啉、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对梨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5可知,噻虫啉和阿维菌素复配后,复配制剂使用较噻虫啉活性较高,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有明显地提高复配剂使用较阿维菌素持效期长,从而减少施药次数,农药使用量减少,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实施例8:6%噻虫啉.阿维菌素微乳剂的配制方法及药剂田间试验
95%噻虫啉原药            1.09克
92%阿维菌素原药          5.43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  5.1克
农乳1601#(乳化剂)         5.1克
甲苯(助溶剂)              10.0克
环己酮(助溶剂)            2.3克
去离子水                  补足至100克
按配方要求,将噻虫啉、阿维菌素、助溶剂、乳化剂混合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在不断搅拌下,将油相与水混合,搅拌15-30min,得透明液体。经分析各指标合格后即得100克6%噻虫啉.阿维菌素微乳剂(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1∶5)。
该实施例制剂用于防治水稻田灰飞虱。采用喷雾法防治。在各处理区和清水对照区,药前和药后1、7和14天各调查1次虫情,调查虫口基数和残虫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见表6所示。
表6噻虫啉、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对灰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6可知,噻虫啉和阿维菌素复配后,复配制剂使用较噻虫啉活性较高,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有明显地提高复配剂使用较阿维菌素持效期长,从而减少施药次数,农药使用量减少,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噻虫啉和阿维菌素,其中噻虫啉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80,阿维菌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20,两者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噻虫啉和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1601140。该杀虫组合物能产生增效作用,对抗性害虫尤为明显,同时能够降低用药量,延缓害虫抗性发展。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防治作物上发生的抗性害虫,尤其可用于防治高抗性的稻飞虱、梨木虱和蚜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