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连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连铸方法,具体讲是含镍8.5%~10%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连铸方法。
背景技术
含镍8.5%~10%低温压力容器用钢具有很好的低温性能,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在-196℃超低温度下,低温韧性优于奥氏体不锈钢,另外,这种钢的冷加工性、焊接性、抗裂纹扩展性也都很好,是制造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的理想材料。
现有的连铸方法,含镍8.5%~10%(一般通称9%Ni钢)低温压力容器用钢在凝固时出现γ初晶,容易沿晶界析出磷、硫、氮化合物,引起晶界脆化产生表面和皮下裂纹,即使将钢中磷、硫含量控制在0.003%以下,氮含量控制在0.003%以下,连铸出的铸坯表面和皮下仍然有裂纹,而且结晶器内50%以上钢液表面结有冷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连铸方法在连铸含镍8.5%~10%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时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铸坯表面和皮下无裂纹的含镍8.5%~10%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连铸方法。
本发明的构思是通过采用开浇后快速起步、二冷水使用弱冷、恒拉速、使用轻压下、高温出坯和红坯实施缓冷的方法,不但可消除结晶器内钢液表面所结的冷钢,提高铸坯表面质量,而且还能消除连铸坯表面和皮下的裂纹。
本含镍8.5%~10%低温压力容器用钢(9%Ni钢)的连铸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I.开浇后快速起步,5min内达到工艺规定的目标拉速。
II.二冷水使用弱冷,比水量控制在0.76±0.01L/Kg。
III.恒拉速操作。
IV.连铸过程使用轻压下,压下量为2mm~5mm。
V.铸坯拉出二冷室后铸坯温度大于900℃,使铸坯在矫直时避开该钢脆性区700~900℃。
VI.对红铸坯实施缓慢冷却操作,将缓冷坑内的温度升到300±20℃,铸坯全部放入坑内后止火,扣盖缓冷不少于48小时。
采用本含镍8.5%~10%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连铸方法,不但可消除结晶器内钢液表面所结的冷钢,提高铸坯表面质量,铸坯振痕深度小于2mm,而且还能消除连铸坯表面和皮下裂纹。具体对比见表1:
表1
方法 结晶器内钢液 表面结冷钢情况 铸坯振痕深度 表面裂纹和皮 下裂纹率 现有连铸方法 50%以上钢液 表面结有冷钢 ≥2mm 100% 本连铸方法 无 <2mm 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含镍8.5%~10%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连铸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含镍8.5%~10%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连铸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直弧型连铸机上进行的,该连铸机弧形半径为9m,冶金长度27.3m,工作拉速0.8~1.35m/min,在二冷室采用气雾冷却方式,装有结晶器电磁搅拌,具有动态轻压功能;钢种为9%Ni钢,其成品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见表2。
表2
元素 C Si Mn P S Ni Cr Al 标准 <0.06% ≤0.35% 0.30-0.80% ≤0.005% ≤0.002% 8.50-10.00% ≤0.20% ≥0.02%
本钢种生产工艺路线:
铁水预处理→转炉→转炉→LF→RH→连铸→缓冷
本实施例重点对连铸过程进行说明,其它工序按常规方法操作。浇铸时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1.9%Ni连铸坯上叉臂前情况见表3:
表3
C Si Mn P S Ni Cr Al N 钢水量 温度 0.04% 0.26% 0.68% 0.002% 0.001% 9.33% 0.02% 0.03% 0.0026% 195t 1555℃
2.铸坯规格200mm×1900mm×6000±50mm;结晶器下口宽面长1918mm,窄面长200mm;锥度1.3%;一冷水两宽面流量分别为4300L/min和4296L/min,两窄面流量分别410L/min和411L/min。
3.上叉臂镇静8min;大包开浇前向中包内吹氩气5min。
本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连铸方法地实施例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I.开浇后快速起步:0.3m/min→0.6m/min→0.8m/min→0.95m/min,4.5min达到工艺规定的目标拉速0.95m/min。
II.二冷水使用弱冷,比水量为0.77L/Kg;使用电磁搅拌,其参数:电流1290A,频率3.0Hz,搅拌方式15s-0-15s。
III.中包温度为1521~1526℃,0.95m/min恒拉速操作,一般将振幅控制在:3.80±0.2mm,振频控制在:150±3次/min。本实施例的振幅3.86mm,振频151次/min。
IV.连铸过程使用轻压下,压下量为2.5mm。
V.铸坯拉出二冷室后铸坯温度为903℃,此炉钢连铸时间为73min。
VI.对红铸坯实施缓慢冷却操作,将缓冷坑内温度升到300℃,铸坯全部放入坑内后止火,扣盖缓冷48小时。
说明:9%Ni这个钢种名是由其钢中Ni含量目标值为9%起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