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绕线筒装具的改进的套圈组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钓鱼杆的绕线筒座,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内衬件装入到其内插有绕线筒支脚的套圈部分上的装具。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号No 5-43883所揭示的绕线筒座,如图5所示,具有在套圈内配入内衬件而组成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用的啮配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在套圈的上部形成一啮配孔B,在孔的边上形成一向下凸缘C,在另外的内衬件D上形成一待插入到装配孔B中的啮配凸起G,而在内衬件D的基部则形成一凹槽H以收置向下地凸缘C。然而,当要将套圈和内衬件组合而将啮配凸起G插入到啮配孔B中时,啮配凸起G会受到向下凸缘C的阻碍,因而在组合时造成困难。由于向下的凸缘C和凹槽H之间的结合力很弱,因而在装配过程中会使内衬件D被拉出,所以这就需要用粘接剂或类似物来加强两者间的结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接结构,其通过改进套圈和内衬件之间的啮配结构而方便于两者的配合,并能防止内衬件被拉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钓鱼杆的绕线筒座,其特征在于,在其内插有绕线筒支脚的套圈和装在套圈内的内衬件的前、后部分均没有啮配部,内衬件的前、后啮配部分别置于套圈的前、后啮配部上,套圈和内衬件的后啮配部都形成在上部。
根据本发明,内衬件是从套圈上的插入绕线筒支脚的一侧(前端)插入套圈的,内衬件的后部略微向上,其后啮配部被搭在套圈之后啮配部的顶面上,内衬件的前啮配部则在继续推动内衬件的同时被顺势推到套圈的内表面,这样,内衬件的前啮配部就搭在套圈的前啮配部上,从而完成了组装。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示出已有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
图1和图2所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中,金属制成的套圈1中装有人造树脂制成的内衬件2。这两个构件通过在套圈1之前、后部分设置的前、后啮配部3和4与在内衬件2中的前、后啮配部5和6而相互啮配。编号“7”表示一用来插入绕线筒支脚的空腔。编号“8”表示了一用来安装绕线筒座体9的圆柱形套筒部分,它可以用作一种安装座体9的装置。圆柱形套筒部8的形状可根据座体9的形状而变化。
内衬件2的前啮配部5具有一形成于内衬件2的前端的外凸缘10,该凸缘的两侧为左、右底端11、它们置于凸阶12处,该凸阶也就是套圈1的前啮配部3。
内衬件2的后啮配部6上具有一向上的凸起部13,该凸起13具有一倾斜表面14,该表面形成于底侧并向前下方倾斜。套圈1的靠后啮配部4的一侧设有一开孔15以收置凸起13,而且还在后侧设有一斜置片16以与倾斜表面相14贴合。
为了将内衬件2装到套圈1上,可将其通过套圈1的开孔而插入,使得后啮配部6的倾斜面14靠在套圈1的斜置片16上,于是,当向后推动内衬件2时,内衬件2的前部就会抵住套圈1的内表面,使内衬片2的外凸缘10的左、右两底端11就可置于经切削掉套圈1的前缘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左、右凸阶12上,这样就完成了整个装配。
如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内衬件2的前啮配部5是设在左、右侧壁上的一对销柱17,而套圈的前啮配部则是一对钻孔18,而同样的,后接合部4和6则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如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内衬件的后啮配部是一从形成在内衬件后上表面的凸块19的上表面起向后延伸的舌片20,而套圈的后啮配部则是一接合孔21。凸块19插入到接合孔21中,使舌片20搭在接合孔21的后边缘22上,该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前啮配部与第一实施例中所用的没有什么两样。
如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内衬件的后啮配部也是一凸起23,其上表面24呈翼状向后延伸,而套圈的后啮配部则是一开孔25,该开孔具有一从后部较低处起延伸的偏置面26。利用这种结构使内衬件的后啮配部与套圈的上表面齐平,另外,该实施例的前啮配部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如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内衬件的后啮配部是一向下弯折的带角度的边缘27,而与其相对应的、套圈的后啮合部则是一用来收置该带角度的边缘27的收置槽28。该实施例的前啮配部的使用方式同样也和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二到第五实施例的组装几乎和第一实施例完全一样。
本发明的用于套圈和内衬件的联接装置中,自下装入的内衬件的啮配部支撑在套圈啮配部的上表面上。因此,内衬件就可靠地安装到套圈的内表面上,从而避免了内衬件被拉出。顺便说,在上表面位置还可以设置单个的后啮配部。因而,此种装配可大大提高可加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