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有效地防治地甲病等碘缺乏病(IDD)的新型保健增鲜剂碘味精及这种味精的制备方法。 味精是人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增鲜剂,目前普通味精的制造方法是先用含有碳源和氮源及无机盐的原料配制好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风搅拌发酵,成熟的发酵液经等电点法分离出谷氨酸,再脱色中和成谷氨酸钠,谷氨酸钠结晶后经干燥即为成品味精。商品味精含有80%以上的谷氨酸钠,几乎不含碘,而人们每天通过食用碘盐的补碘方式,仍存在着制作菜肴时一部分碘受热升华、碘盐受潮部分碘损失掉的缺陷,至今还没有一种除碘盐外通过每天必须食用来补足人体对碘正常需求的含碘味精。如果将碘复合于味精中,既增加了味精的保健功能,又为人体补碘开辟了一条新的补碘途径。特别是人们习惯于烹调菜肴起锅后放入味精,因此复合味精中的碘比起碘盐更不易被破坏,保存率更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人体补碘另辟一条除碘盐外的补碘途径,提供一种以碘酸钾为碘源,食用安全、方便、补碘效果好的碘味精。它能够有效地防治IDD。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碘味精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特点是以碘酸钾为碘源,将碘酸钾制成水溶液,喷洒到味精颗粒表面,干燥后使碘酸钾固化,附着于味精颗粒上。制作这种碘味精地原料配比(以重量份计)为:
普通味精(谷氨酸钠)90~100份
碘酸钾0.015~0.02份
本发明碘味精的制备方法是:第一步制碘液:将上述配量的碘酸钾加入100~300倍的蒸馏水制成碘酸钾溶液,制取碘酸钾溶液的温度为60~100℃,以使碘酸钾在此温度下充分溶解;第二步加碘:在制造普通味精的最后工序即干燥工序中,当味精干燥至含水量5~10%时,于30~50℃温度下用喷雾器将配好的碘酸钾溶液喷到味精上,并在喷洒过程中随时翻动味精,保证喷洒均匀;第三步固化:将喷过碘酸钾的味精通入热风干燥,保持温度在50~120℃,直至味精水份降至1%以下,碘酸钾即固化于味精晶体表面,干燥后碘味精的含碘量通常为0.015~0.022%(重量百分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本发明方法制造的碘味精含碘量达150微克/克以上,按照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推荐的成人碘日供给量标准为150微克计算,成人摄取该碘味精一克,即可达到人体对碘的正常需求量。特别是人们习惯于在菜肴起锅后放入味精,因而与碘盐相比,碘受热被破坏的机会大大减少,保存率得以提高。因而这是一种较为便捷、有效的补碘途径。能有效地防治IDD。
2、制造碘味精几乎不增加设备,操作简便。碘味精的有效含碘量为微量(0.015~0.022%),因而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却大大提高了味精的功能,使其成为增鲜与保健于一体的保健食品增鲜剂,商品的附加值得以提高。
下面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制碘液:取1.6克含量为99%的碘酸钾,加入300ml蒸馏水并升温至80~90℃制成碘酸钾溶液。
2)加碘:在40±5℃温度下,用喷雾器将碘酸钾溶液均匀地喷洒到干燥后期含水量5~10%的10kg味精(含谷氨酸钠98%)上,喷洒过程中要随时翻动。
3)固化:将上述潮湿味精通入热风干燥,保持温度在100±10℃,直到味精含水量降至1%以下即成碘味精。
实施例2:
1)制碘液:同实施例1。
2)加碘:用喷雾器将碘酸钾溶液喷洒到成品味精颗粒表面,喷洒温度40±5℃。
3)固化:同实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