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制剂,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盆腔炎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等发生炎性病变的总称,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多由于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或产后、剖宫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发病。慢性盆腔炎是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中医医籍中虽无慢性盆腔炎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归属历代医家对“妇人腹痛”、“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疾病的论述中。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
对于盆腔炎的治疗,西医药主要是根据临床经验或药敏实验选用抗生素治疗为主,对病原体的杀灭疗效确切;但对于慢性盆腔炎症,由于组织粘连纤维化、局部循环障碍,抗生素难于渗入局部发挥作用,对消除浸润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炎症的效果差,且抗生素不具备解除粘连及止痛作用;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并可产生耐药性。针对此病证,中医专家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内服中药配合灌肠、外敷及离子导入等外治法,在防止慢性盆腔炎复发、缓解盆腔疼痛、缩小或消散盆腔炎性包块等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和显著的优势。
本病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寒湿之邪内侵,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使湿邪留连不去,与胞脉气血搏结而成瘀,胞脉、胞络之气血瘀滞,运行不畅,导致冲、任、带脉损伤;病程迁延日久,导致正气进一步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二脏虚损;从而产生少腹胀痛、腰骶酸痛、月经不调、白带或黄带增多、神疲乏力、低热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对于急性盆腔炎,中医认为多以湿、热、毒、瘀表现为主,此时抓住时机进行正规治疗,大多能彻底治愈。但对于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较长,已形成了正气不足而邪气稽留的病理特点,症状往往表现为下腹疼痛,遇劳则发,喜温喜按,小腹下坠,腰骶酸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月经量多,甚则面色晄白,肢冷不温,舌淡脉弱。此阶段病机已由湿、热、毒、瘀为主,转变为以虚、寒、湿、瘀为主;病脏由肝而及脾肾。此时仍然单纯运用清热解毒燥湿之法,往往难以奏效,应该重视加强温通化瘀的方法。临床常用的主要中成药有:妇科千金片:具有清热除湿,补益气血;用于慢性盆腔炎所致的带下属湿热下注,气血不足症。金鸡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量多及慢性盆腔炎见以上症状者。花红片: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用于湿热型的妇女带下、月经量少或伴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消癥功效,重在温经化瘀散结;适用于盆腔炎性包块者。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杀虫止痒功效;用于湿热,湿毒所致的腰痛,小腹痛,带下病,阴痒,阴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成药品种,多数是在湿热蕴毒的病机理论指导下进行遣方选药,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利湿等方法为主。其实,这主要还是受西医思路的影响,在西医抗菌消炎的理论指导下开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新药,未能跳出“西医思路”这一窠臼,导致在临床上治疗急性盆腔炎时,中成药还需要和抗生素配合使用,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只能当配角;而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中成药本当是主角,但疗效却不理想。总之,以往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成药之所以疗效欠佳,关键在于苦寒清热之力有余,而温通化瘀力量不足;过于注重清热除湿解毒,而忽视温通理气化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克服上述诸品种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由纯中药组成,表里兼治,达到更好的理气化瘀止痛,燥湿健脾之功效;另外该药剂可针对患者需要制备成不同剂型,便于服用,安全、有效、且携带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当归50-300 赤芍100-600 三棱50-300
莪术50-300 川楝子50-300 香附25-200
延胡索50-300 苍术50-300 山药100-600
黄柏50-300 土茯苓80-500 千斤拔80-500
菝葜80-5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
当归150 赤芍300 三棱150
莪术150 川楝子150 香附100
延胡索150 苍术150 山药300
黄柏150 土茯苓250 千斤拔250
菝葜25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可添加辅料制成药剂学上接受的任何一种剂型,所述剂型可以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栓剂、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洗剂、涂膜剂、气雾剂、喷雾剂、粉针剂、灌肠剂。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取当归50-300、赤芍100-600、三棱50-300、莪术50-300、川楝子50-300、香附25-200、延胡索50-300、苍术50-300、山药100-600、黄柏50-300、土茯苓80-500、千斤拔80-500、菝葜80-500,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70%~95%乙醇提取、水提取三种提取工艺中的任意1~3种工艺进行组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按不同剂型要求进行成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莪术、当归、苍术、香附粉碎成粗粉,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提取参数为萃取压力22-26MPa,萃取温度45-55℃,解析压力5~6MPa,解析温度45-60℃,萃取时间0.5-2.5小时,所得萃取物备用;
2)将黄柏、延胡索粉碎成粗粉,与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加乙醇提取,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90%,加乙醇提取1-3次,加乙醇量为莪术、当归、苍术、香附、黄柏、延胡索6味药材混合物的4-12倍,每次0.5-2小时,煎煮温度控制在70℃至沸腾,提取液滤过,滤液真空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溶液;
3)赤芍、山药、菝葜、土茯苓、千斤拔、三棱、川楝子,加水煎煮,提取条件为加水煎煮1-3次,加水量为赤芍、山药、菝葜、土茯苓、千斤拔、三棱切、川楝子7味药材混合物的4-12倍,每次0.5-2小时,煎煮温度控制在80℃至沸腾,提取液滤过,滤液真空浓缩至60℃相对密度1.05~1.15的浓溶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浓溶液混合,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1.35~1.45的稠膏;
5)将步骤4)所得稠膏采用真空微波干燥进行干燥,干燥参数为:稠膏/微波功率比为1.0~1.6Kg/KW,真空-0.08~-0.09MPa,干燥过程上限温度60-90℃,回差温度3℃,干燥终点为物料无明显发泡后10min,所得干膏备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所得干膏,粉碎,加入羧甲基淀粉钠、蔗糖、糊精、甜菊苷、淀粉、滑石粉其中的至少一种辅料,与超临界萃取物,混匀,辅料用量为当归、赤芍、三棱、莪术、川楝子、香附、延胡索、苍术、山药、黄柏、土茯苓、千斤拔、菝葜13味药材混合物量的2.5-4.0%,其中,辅料羧甲基淀粉钠、蔗糖、糊精、甜菊苷、淀粉、滑石粉地重量份配比为任意比,干压制粒。干压制粒装成胶囊后制得胶囊剂;或是压片制得片剂;或是分装制得颗粒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治疗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
1)将莪术、当归、苍术、香附粉碎成粗粉,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提取参数为萃取压力22-26MPa,萃取温度45-55℃,解析压力5~6MPa,解析温度45-60℃,萃取时间0.5-2.5小时,所得萃取物备用;
2)将黄柏、延胡索粉碎成粗粉,与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加乙醇提取,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90%,加乙醇提取1-3次,加乙醇量为莪术、当归、苍术、香附、黄柏、延胡索6味药材混合物的4-12倍,每次0.5-2小时,煎煮温度控制在70℃至沸腾,提取液滤过,滤液真空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溶液;
3)赤芍、山药、菝葜、土茯苓、千斤拔、三棱、川楝子,加水煎煮,提取条件为加水煎煮1-3次,加水量为赤芍、山药、菝葜、土茯苓、千斤拔、三棱切、川楝子7味药材混合物的4-12倍,每次0.5-2小时,煎煮温度控制在80℃至沸腾,提取液滤过,滤液真空浓缩至60℃相对密度1.05~1.15的浓溶液;
4)向步骤2)和步骤3)所得浓溶液中加入2-5g苯甲酸钠,加水,搅匀,灌装,制得口服液。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该中药组合物具有理气化瘀止痛,燥湿健脾的功效,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还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等引起的下腹部胀痛或刺痛或腰骶部冷痛、白带异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药的组方合理,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携带方便,利于临床应用;按常规工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栓剂、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洗剂、涂膜剂、气雾剂、喷雾剂、粉针剂、灌肠剂;其最佳剂型为胶囊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疗效,申请人对其进行药效学试验,结果如下:
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胶囊剂和妇科千金片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试验药物:
本发明胶囊剂组:
原料:当归150、赤芍300、三棱150、莪术150、川楝子150、香附100、延胡索150、苍术150、山药300、黄柏150、土茯苓250、千斤拔250、菝葜250。
制法:莪术、当归、苍术、香附粉碎成粗粉,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提取,提取参数为萃取压力24MPa,萃取温度45℃,解析压力5~6MPa,解析温度50℃,萃取时间2小时,所得萃取物置洁净容器中,备用。黄柏、延胡索粉碎成粗粉,与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第二次6倍量,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真空浓缩,真空-0.05~-0.06Mpa,至相对密度1.05~1.15(60℃),备用。赤芍、山药、菝葜、土茯苓、千斤拔、三棱切制成薄片,川楝子对半切制成两瓣,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真空浓缩,真空-0.06~-0.09Mpa,至相对密度1.05~1.15(60℃);水提浓溶液与醇提浓溶液混合,真空浓缩,真空-0.08~-0.09MPa,至相对密度1.35~1.45(55℃),稠膏真空微波干燥,干燥参数为稠膏/微波功率比为1.2~1.4Kg/KW,真空-0.08~-0.09MPa,干燥过程上限温度90℃,回差温度3℃,干燥终点为物料无明显发泡后10min,干浸膏粉碎,过80目,干浸膏粉置洁净容器中,备用。取超临界萃取物、干浸膏粉,加入5%羧甲基淀粉钠混匀,粉碎,过60目,加入淀粉适量,混匀,干压制粒,填充0#胶囊。
妇科千金片:为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5094、200612004
一、抗炎试验
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昆明雌性小鼠,体重18-20g
(2)、试验方法及结果
选用体重在20±2g雌性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妇科千金片组1.92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52g药粉/kg、1.04g药粉/kg、1.56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各组连续灌胃给药3天,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每鼠右耳涂以二甲苯0.02ml。30min后处死动物,剪下双耳,用打孔器在相同部位打下耳片,称重,以重量差异值作为肿胀程度,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分析,结果见表1。
表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均显著提高(p<0.01),低剂量组作用强度与之相当(p>0.05)。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抗炎作用,且相同临床剂量的本发明胶囊组抗炎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
2、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Wistar雌性大鼠,体重180-200g
(2)、试验方法及结果
取体重为180~200g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妇科千金片组0.96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26g药粉/kg、0.52g药粉/kg、1.04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天1次。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足正常体积(在足正面下作一清晰标线),末次给药后在右后足趾皮下注入0.1ml角叉菜胶(0.2%),测定致炎后1h、2h、3h、4h右后足体积,计算大鼠足趾肿胀率。比较各给药组足趾肿胀率与蒸馏水对照组足趾肿胀率的差异,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分析,结果见表3。
表2对大鼠足趾肿胀率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P<0.01;与传统工艺样品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在各时间点对大鼠足趾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剂量组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作用强度与之相当(p>0.05)。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抗炎作用,且相同临床剂量的本发明胶囊组抗炎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
3、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Wistar雌性大鼠,体重180-200g
(2)、试验方法及结果
取体重为180~200g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妇科千金片组0.96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26g药粉/kg、0.52g药粉/kg、1.04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先称20mg的脱脂棉花制成形状大致相同的棉球,高压灭菌后备用。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进行麻醉,将1个棉球植入大鼠腋窝部皮下。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第8天脱臼处死大鼠,取出棉球,剔除脂肪组织,置60℃烤箱烘至恒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重量。肉芽肿重量以mg(肉芽肿)表示,比较各给药组肉芽肿与空白对照组肉芽肿重量差异,并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分析,结果见表3。
表3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P<0.01;与传统工艺样品比较,▲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显著减轻肉芽组织重量(P<0.01),提示各药物对亚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抗炎作用,且相同临床剂量的本发明胶囊组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
二、镇痛试验(扭体法、热板法)
1、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扭体法)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昆明雌性小鼠,体重18-20g
(2)、试验方法及结果
选取体重为18~22g的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妇科千金片组1.92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52g药粉/kg、1.04g药粉/kg、1.56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各组连续灌胃给药3天,每天1次。禁食12小时,于末次给药后0.5小时腹腔注射0.8%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ml/只,观察记录20分钟内小鼠的扭体次数,比较各组差异,并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分析,结果见表4。
表4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均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提示各药物均有抑制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作用;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均显著提高(p<0.01),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镇痛作用,且相同临床剂量的本发明胶囊组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
2、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热板法)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NiH雌性小鼠,体重18-20g
(2)、试验方法及结果
将雌性小鼠置于55℃±0.5℃的金属板上,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信号,以疼痛反应潜伏期为痛阈指标,给药前测两次(间隔5min),以其均值作为基础痛阈,选择痛阈值在5~30秒的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妇科千金片组1.92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52g药粉/kg、1.04g药粉/kg、1.56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各组连续灌胃给药3天,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测痛阈值两次(间隔5min),取平均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分析,结果5。
表5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P<0.01),提示各药物均有抑制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作用。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均显著提高(P<0.01、P<0.05),低剂量组作用强度与之相当(p>0.05),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镇痛作用,且相同临床剂量的本发明胶囊组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
三、免疫试验(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碳粒廓清实验)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NiH雌性小鼠,体重18-20g
(2)、试验方法及结果
选用体重在20±2g雌性小鼠60只,随机均分为5组:妇科千金片组1.92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52g药粉/kg、1.04g药粉/kg、1.56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连续给药6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0.5小时,于尾静脉注入稀释墨汁(稀释4倍)0.1ml/10g,于注入墨汁后2min及12min,用毛细玻璃管从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迅速精密吸取20μl,立刻吹入0.1%Na2CO3溶液10ml中,用吸管于该液中吸入催促数次充分洗出吸管壁附着之血液,以0.1%Na2CO3溶液校零,于576nm处测定吸收度(A)值,于注入墨汁后12min处死小鼠,摘取胸腺和脾脏,计算吞噬指数K、校正廓清指数α。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分析,结果见表6。
K=log0D1-log0D2t2-t1]]>
表6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P<0.01;与传统工艺样品比较,▲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的吞噬指数K、校正廓清指数α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显示各药物均有增强吞噬功能的作用。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剂量组的吞噬指数K与校正廓清指数α均有显著差异(P<0.01),本发明胶囊组低剂量组的吞噬指数K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相同临床剂量本发明胶囊组的免疫增强作用大于妇科千金片,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增强吞噬功能,提高免疫作用,且相同临床剂量的本发明胶囊组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
四、微循环试验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昆明雌性小鼠,体重18-20g
(2)、试验方法及结果
取体重在20±2g的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妇科千金片组1.92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52g药粉/kg、1.04g药粉/kg、1.56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给药前,各组动物用20%乌拉坦(1.4g·kg-1)肌肉注射麻醉,以医用胶布轻贴轻拉除去耳廓毛,将小鼠腹向下固定在观察台上,耳廓表面滴加少许液体石蜡。将观察台置于解剖显微镜载物台上,在透射光下,用15×5倍镜观察耳廓,标记,并以显微测微尺测量同一部位的微静脉口径。
按表7的给药剂量灌服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连续3天。在末次给药后0.5小时,同法麻醉并测定标记部位的微静脉口径。分析给药前毛细管口径的变化情况,前后差值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分析,结果见表7。
表7对小鼠耳廓微静脉口径的影响(x±s,μm)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妇科千金片组及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的耳廓微静脉血管口径均显著增大(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剂量组均有差异(P<0.01),低剂量组作用与之相当(P>0.01)。提示本发明胶囊组高、中剂量组扩张小鼠耳廓毛细血管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组。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且相同临床剂量的本发明胶囊组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
五、与盆腔炎相关的药效学试验
1、对大鼠细菌性肠粘连的抑制作用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SD雌性大鼠,体重180-200g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GIM1.221=CMCC26003)
(2)、试验方法及结果
取体重为180~200g雌性大鼠,禁食12小时后,以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将麻醉大鼠固定于手术板上,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开腹手术,取小肠中段约2cm左右,取浓度为1×106/ml的金黄葡萄球菌液0.5ml注入肠内,并以注射器针头浅刺肠壁(约10针),以微渗出血迹为度。完成肠段内、外的细菌感染手术后,将肠管复位,逐层缝合伤口。当日禁食,第二日恢复正常饲养。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5组:妇科千金片组0.96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26g药粉/kg、0.52g药粉/kg、1.04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第6天处死全部动物,剖检,按以下判断标准对各组动物形成脓肿、粘连和腹腔炎症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秩和检验,结果见表8。
粘连程度分级判断标准:
“-”表示腹腔内无明显炎症,给菌处无感染痕迹。
“+”表示感染处有红肿或稍有粘连。
“++”表示感染处有肿块形成,与周围组织粘连,但易剥离。
“+++”表示感染处形成大团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肠壁、脂肪或腹腔手术部位粘连,不易剥离。
表8对大鼠细菌性肠粘连的抑制作用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0.05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妇科千金片组及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肠粘连、肠脓肿程度明显减轻(P<0.01或P<0.05)。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作用强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本发明胶囊组各剂量均肠粘连发生率均有所降低。
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对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大鼠肠粘连、肠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对细菌诱导的盆腔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动物:Wistar雌性大鼠,体重180-200g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GIM1.221=CMCC26003)、大肠杆菌(GIM1.223=CMCC4410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IM1.143=CMCC32210)
(2)、试验方法及结果
取体重为180~200克雌性大鼠,喂养5天后,随机分为6组,并于造模第3周开始给药,连续给药5周,各组给药剂量见表9。其中,模型组,妇科千金片组,本发明胶囊组低、中、高剂量组动物,禁食12h后,以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无菌条件下取大鼠下腹正中切口约0.8~1cm,开腹后暴露并固定子宫,用1ml注射器抽取0.2ml混合细菌悬液(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以2∶1∶1的比例溶于无菌生理盐水配成浓度为3×109/ml的混合细菌悬液),在注入菌液之前用注射器机械损伤子宫内膜组织,然后注入菌液至子宫双侧内,缝合切口。空白对照组按上述步骤手术开腹后,用1ml注射器抽取0.2ml生理盐水,注入子宫双侧内,缝合切口。
各组大鼠于末次给药12h后(禁食,不禁水),腹主动脉取血检测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分析,见表9、10。处死大鼠,取子宫、输卵管、卵巢,置10%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详见附页的病理照片(注:病理检查中本药物所用名称均为暂用名)。按照炎症细胞的量及发生粘连的程度将炎症情况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4级,用“-”、“+”、“++”、“+++”来表示。其中,“-”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出现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表示出现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少量粘连;“+++”表示出现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大量粘连。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秩和检验,结果见表9。
表9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x±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0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x±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表11各组动物子宫炎症的不同程度统计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表9、10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卡松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显著升高(P<0.01),表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1∶1)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时,动物机体内有血瘀状态存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的血瘀状态有所改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卡松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从其数值上看,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部分指标的均值小于妇科千金片组。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表12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出现1例重度炎症、3例中度炎症、6例轻度炎症,表明采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1∶1)进行造模,可使大鼠子宫出现明显炎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子宫炎症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但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抑制细菌所致大鼠子宫内膜炎的作用。各组动物的输卵管、卵巢病理检查结果未见明显的输卵管炎及卵巢炎。
病理结果显示,送检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妇科千金片组卵巢、输卵管未见异常。模型组子宫内膜呈轻度-重度炎细胞浸润,而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妇科千金片组子宫内膜呈轻度炎细胞浸润,显示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妇科千金片均对子宫内膜炎有治疗作用,但在病理形态上各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结果详见附页的病理检查报告(注:病理检查中本药物所用名称均为暂用名)。
以上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及抑制大鼠子宫内膜炎的作用。
六、抗菌试验
1、体外抗菌试验
(1)、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GIM1.221=CMCC26003)、表皮葡萄球菌(GIM1.143=ATCC12228)、大肠杆菌(GIM1.223=CMCC44102)、铜绿假单胞菌(GIM1.220=CMCC10104)、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IM1.143=CMCC32210)、白色念珠菌(GIM2.169=ATCC10231)、奇异变形杆菌(GIM1.240=CMCC49005)
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肉浸液肉汤培养基、沙保氏培养基,均按常规方法制备。
(2)、试验方法及结果
本发明胶囊组药粉以营养肉汤培养基配制,倍量稀释成每1ml含药物量0.2g、0.1g、0.05g、0.025g、0.0125g、6.25×10-3g、3.125×10-3g、1.0625×10-3g,共8个药物浓度,每管总量1ml,0.22μm微孔滤膜滤过、灭菌。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则用肉浸液肉汤培养基配制药液,对白色念珠菌的试验则用沙保氏培养基配制药液。
对照:菌种对照为不含药物的培养基加试验菌,药物对照为不加试验菌的药液。
每排药液的各个浓度管及菌种对照管分别加入1∶2000的试验菌液0.1ml,36℃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对白色念珠菌的试验,药液加菌液后28℃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以浊度为指标肉眼观测各管有无菌生长。
判定最小抑菌浓度(MIC):MIC是指完全抑制试验菌种生长所含的最小药物浓度。结果见表13。
表13本发明胶囊组体外抗菌作用
注:菌种对照各菌生长正常,药物对照无菌生长。
表15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对供试菌种(主要是妇科炎症中常见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各菌的MIC介于6.25×10-3~0.1g·ml-1之间。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对大多数试验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作用最强。
2、体内抗菌试验
(1)、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率的保护作用
①、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阿莫西林胶囊,为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453;
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菌种:大肠杆菌(GIM1.223=CMCC44102)
动物:昆明雌性小鼠,体重18-20g
②、试验方法及结果
取体重18~22g雌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阿莫西林组,妇科千金片组1.92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52g药粉/kg、1.04g药粉/kg、1.56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预先灌胃给药1天,上、下午各1次,于第2天取浓度为109·ml-1大肠杆菌混悬液以0.5ml/只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于注射后第1、6小时,各灌胃给药一次,连续观察7天,记录每日小鼠的死亡数,计算各组小鼠死亡率,比较各组间差异。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秩和检验,结果见表14。
表14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保护作用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莫西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胶囊组高剂量组有差异(P<0.05),表明本发明胶囊组高剂量对大肠杆菌致小鼠死亡有一定保护作用;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各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感染大肠杆菌的小鼠死亡率均有降低趋势(死亡率均小于73.3%)。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死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率的保护作用
①、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阿莫西林胶囊,为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453;
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GIM1.221=CMCC26003)
动物:昆明雌性小鼠,体重18-20g
②、试验方法及结果
取体重18~22g雌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阿莫西林组,妇科千金片组1.92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52g药粉/kg、1.04g药粉/kg、1.56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预先灌胃给药1天,上、下午各1次,于第2天取浓度为109·ml-1金黄色葡萄球菌混悬液以0.5ml/只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于注射后第1、6小时,各灌胃给药一次,连续观察7天,记录每日小鼠的死亡数,计算各组小鼠死亡率,比较各组间差异。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秩和检验,结果见表15。
表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保护作用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莫西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妇科千金片组及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死亡率有降低趋势(死亡率均小于80%)。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降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死亡率的趋势。
(3)、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死亡率的保护作用
①、试验材料
药物:妇科千金片0.32g/片,本发明胶囊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0.52g/粒;阿莫西林胶囊,为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453;
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菌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IM1.143=CMCC32210)
动物:昆明雌性小鼠,体重18-20g
②、试验方法及结果
取雌性小鼠90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阿莫西林组,妇科千金片组1.92g药粉/kg,本发明胶囊组0.52g药粉/kg、1.04g药粉/kg、1.56g药粉/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预先灌胃给药1天,上、下午各1次,于第2天取浓度为109·ml-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混悬液以0.5ml/只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于注射后第1、6小时,各灌胃给药一次,连续观察7天,记录每日小鼠的死亡数,计算各组小鼠死亡率,比较各组间差异。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秩和检验,结果见表16。
表16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死亡保护作用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莫西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妇科千金片组及本发明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本发明胶囊组各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小鼠死亡率有降低趋势(死亡率均小于93.3%)。提示本发明胶囊组具有降低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小鼠死亡率的趋势。
七、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剂组明显抵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棉球引起的肉芽肿;对醋酸腹腔注射以及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具有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碳粒廓清的吞噬作用;明显扩张小鼠耳廓静脉血管口径,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对大肠杆菌所致大鼠肠粘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混合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大鼠盆腔炎模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七种常见妇科炎症致病菌的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强;体内抑菌试验表明,能显著降低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小鼠的死亡率,显示出较好的抗菌作用。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预试验未测出本发明胶囊剂的LD50;进行了本发明胶囊剂的最大给药量实验,即以小白鼠能耐受的最大容量(40mL/kg体重)和受试药的最大浓度(0.85g药粉/mL)灌胃给药1次,给药剂量达到34g药粉/kg体重(163g生药/kg体重),相当于成人日用量的654倍。连续观察两周,动物无一死亡,未见异常反应。表明本胶囊无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选用Wistar大鼠,每组2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或不同浓度(7.8、5.2、2.6g药粉/kg)的本发明胶囊剂,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50、100、50倍,每周灌胃给药6次,连续6个月,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0只动物,其余10只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结果表明:给药后6月,各组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发明胶囊剂在长期毒性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和延迟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胶囊剂无毒性反应,长期用药安全可靠。
临床试验
本发明临床观察病人134例,用于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等引起的下腹部胀痛或刺痛或腰骶部冷痛、白带异常等。临床观察表明:患者使用本发明后,可在短时间内减轻临床症状,患者腹痛、腰骶酸痛减轻或消失;带下逐渐转向正常,患者连续治疗后,经检查痊愈或明显好转,本发明总有效率为97.9%,说明理气化瘀止痛,燥湿健脾功效确切。在临床鸡窝过程中,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说明本品安全有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