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一种治疗结核病的中成药。 结核病对人类的危害已有数千年历史,近代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扭转了过去十痨九亡的局面,但由于部分病人不能承受化疗毒副反应以及患者易产生耐药性等原因,致使目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还不理想。第二次全国结核病抽样调查报告指出:现在我国结核病严重且下降缓慢。
本发明旨在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为基础,提供一种毒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治疗结核病的中成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成药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a为单位重量份]:
蜈蚣27-33a 灵芝13-17a 白僵蚕55-65a
牡蛎180-220a 玄参80-100a 冬虫夏草25-35a
百部90-110a 白及110-130a 北沙参80-100a
龟板170-190a 丹参110-130a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用传统方法制成各种剂型的口服中成药。
本药的治疗原则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为基础,杀其虫以绝根本,补其虚以复其原。
上述成药中的蜈蚣、白僵蚕、牡蛎、玄参、冬虫夏草、百部有抗痨杀菌、益肾润肺功能,其中冬虫夏草含约7%的虫草酸,为1、3、4、5-四羟环乙酸,对结核杆菌、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白及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人体抗结核能力,并有收敛止血功效,灵芝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经现代药理研究,灵芝含多种生物硷及氨基酸,可提高动物生存时间,使白胞较早恢复,北沙参、龟板有养阴清肺、生津散结作用。
结核菌分A、B、C、D四种菌群,A群代谢旺盛,易被化疗药物杀死,而B、C群代谢低下,不易被化疗药物所杀灭,D群处于静止休眠状态,化疗不起作用,针对化疗药物的这些问题,本中成药采用上述诸味中药互相配合,综合作用,激发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吞噬杀伤结核菌的机能,在充分发挥机体抗痨本能的情况下,消灭潜伏于体内的四种菌群,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本中成药经2139例肺结核、体表结核、骨与关节结核及其它肺外结核患者临床治疗,参照卫生部1981年制定的“疾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观察结果为:治愈率90.04%总有效率96.96%,疗程最短2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9.24±2.36月,并随访患者1-3年,疗效巩固。上述病例中很多是化疗无能为力的耐药性病人,服用本中成药后则取得很好的疗效。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对本药作急、慢性毒性试验、经给试验动物连续服药一周,服药剂量相当临床用量150倍,即12g/kg,观察结果为动物的活动、行为、毛色、饮食、粪便等无明显异常,主要脏器外观形态无病理学改变。又以3g/kg、6g/kg剂量对动物作长期毒性试验,也末见明显毒性反应。
本中成药具抗痨杀菌、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灶钙化,疗效高,且毒副作用小。
实施例1:本例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蜈蚣30g 灵芝15g 白僵蚕60g
牡蛎200g 玄参90g 冬虫夏草30g
百部100g 白及120g 北沙参90g
龟板180g 丹参120g
制作方法:
1、将灵芝、冬虫夏草筛净,研细备用;
2、用传统方法对蜈蚣进行去毒处理;
3、将其余中药原料及去毒后的蜈蚣按传统煎煮方法加水煎熬三次,合并煎液,用微火浓缩制成颗粒,研细,再与灵芝、冬虫夏草原粉混合拌匀,用紫外线消毒,上述中药原料大约可制成120g左右粉剂分装入240粒1号胶囊[每粒0.5g],制成胶囊剂型的中成药。
服用方法:每日口服两次,每次服4粒,饭后一小时服用,每疗程用药2个月。
实施例2:本例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蜈蚣27g 灵芝13g 白僵蚕55g
牡蛎180g 玄参80g 冬虫夏草25g
百部90g 白及110g 北沙参80g
龟板170g 丹参110g 百合90g
五味子25g 贝母50g 黄芪140g
本例中地百合、黄芪可协同主药进一步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抗结核菌能力的作用,五味子、贝母养阴清肺、生津散结。
实施例3:本例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蜈蚣33g 灵芝17g 白僵蚕65g
牡蛎220g 玄参100g 冬虫夏草35g
百部110g 白及130g 北沙参100g
龟板190g 丹参130g 百合130g
五味子35g 贝母70g 黄芪160g
实施例4:本例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蜈蚣30a 灵芝15a 白僵蚕60a
牡蛎200a 玄参90a 冬虫夏草30a
百部100a 白及120a 北沙参90a
龟板180a 丹参120a 百合100a
五味子30a 贝母60a 黄芪150a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胶囊剂型的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