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12266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6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1333.4

申请日:

1993.07.02

公开号:

CN1084063A

公开日:

1994.03.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7.12.17|||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725

主分类号:

A61K31/725

申请人:

青岛市市立医院;

发明人:

高水仙

地址:

266002山东省青岛市胶州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丁美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备的新药。主要组分及配比为: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20~35份,医用甘油100~150份,钙盐4~6份,防腐剂0.2~0.6份,蒸馏水250~500份,经过溶胀、搅拌、混合等过程加工制成。该凝胶状药能在口腔内自行成膜,粘附于病损表面,不溶于唾液,有良好和持久的疗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其特征在于用以下的组分和配比制成: 组分                                                                        重量份 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        20~35 医用甘油                                                        100~150 钙盐                                                                        4~6 防腐剂                                                                0.2~0.6 蒸馏水                                                                250~500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其特征在于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包括有下列的酸及其盐:褐藻酸,甲氧基多聚半乳糖醛酸,石莼所含多糖中含有20%的D-葡萄糖醛酸,此外,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CMC)、阿拉伯胶都可用来制造凝胶。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其特征在于褐藻酸由多聚L-古罗糖醛酸和多聚D-甘露糖醛酸组成。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其特征在于钙盐包括葡萄糖酸钙、硫酸钙、磷酸钙、磷酸二氢钙、柠檬酸钙、氯化钙。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其特征在于防腐剂包括0.1%浓度的苯甲酸或1%浓度的山梨醇或0.5%浓度的苯甲酸钠或10%浓度的尼泊金醇,或万分之三浓度的尼泊金。
6: 一种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先取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20~30份,30~40℃的蒸馏水250~500份,将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放入蒸馏水中, 室温下经过5~7天,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在蒸馏水中溶胀成黄白色凝胶体; B、向凝胶体中加入医用甘油100~150份,即时搅拌均匀,生成细腻透明的胶体,室温下放置2~3小时; C、加入防腐剂0.2~0.6份,同时搅拌均匀; D、徐徐加入钙盐4~6份,边加边搅拌均匀,即成治疗病损和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钙盐为2%~10%浓度的溶液,加入的速度为2~4滴/分钟。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钙盐为葡萄糖酸钙溶液时,其浓度为10%。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和口腔粘膜疾患的凝胶状海洋药物,具体说是一种治疗粘膜的病损和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病中常见病、多发病,给病人带来进食与语言等功能障碍和身心上的痛苦,除全身用药外,局部涂布用药对抗感染、止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起主要辅助作用。近年来在口腔粘膜病中常规所用的抗菌素、维生素、激素、免疫调节剂等,常常发生菌群失调和免疫低下。此外在口腔这一特定环境里,用药最大的问题是药物在口腔内不能持久停留发挥药效,目前国内外有的将各种药物配入到保护性贴膜内,如国外著名产品Oralbase,主药是0.1%去炎松;Renalong还含有杆菌肽和糜蛋白酶。单层药膜数分钟至十多分钟即溶化,双层药膜可贴30分钟左右。不仅药膜在口腔停留时间短,不能充分发挥药效,而且药膜制造工艺复杂、繁琐,因而价格较贵。德国专利“粘膜处置方法”,其专利号为DE3601132,申请日为1986,1,16,公开日期为1987,7,23,公开了一种粘膜处置方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成份放置在粘膜的病损等病患处,在患处生成凝胶,保护粘膜和保持粘膜湿润,并产生药效。此种凝胶虽然能在粘膜处停留较久,但使用时,必须由医生将各种成份分别涂喷于病患处,患者携带和自己使用都不方便,而且患者本人难以准确将适当的量涂上,使用时有一定困难。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的缺点,解决制造药膜的工艺繁琐复杂,以及药膜和其他药物在口腔内易被唾液冲释、不易附着的缺点,从海藻类中提取有效成分,经加工制成一种治疗皮肤和口腔粘膜病损等疾患和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物,可直接涂在皮肤或口腔粘膜的病损处,该凝胶状药能在口腔内自行成膜,粘附于病损表面,不溶于唾液,有良好和持久的疗效。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如下:该用于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用以下的组分和配比制成:

    组分        重量份

    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        20~35

    医用甘油        100~150

    钙盐        4~6

    防腐剂        0.2~0.6

    蒸馏水        250~500

    在组成分中,可以生成凝胶的酸和盐包括下列地酸及其盐:褐藻酸、甲氧基多聚半乳糖醛酸、石莼所含多糖中含有20%的D-葡萄糖醛酸等。此外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CMC)、阿拉伯胶都可以用来制造凝胶。其中,褐藻酸由多聚L-古罗糖醛酸和多聚D-甘露糖醛酸组成。可以选用这些酸或者选择这些酸的盐类,例如选择褐藻酸的钠盐-褐藻酸钠,或者选择这些酸和其盐的混合,共为20~35份。

    钙盐包括葡萄糖酸钙、硫酸钙、磷酸钙、磷酸二氢钙、柠檬酸钙、氯化钙等。

    防腐剂的种类很多,例如可以选用10%浓度的尼泊金醇,或万分之三浓度的尼泊金,或0.1%浓度的苯甲酸,或1%浓度的山梨醇,或0.5%浓度的苯甲酸钠等。

    用于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A、先取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20~30份,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盐,也可以是盐和酸的混合物。酸包括有褐藻酸、甲氧基多聚半乳糖醛酸、石莼所含多糖中含有20%的D-葡萄糖醛酸等。也可以是上述酸的盐,例如褐藻酸或褐藻酸钠或褐藻酸和褐藻酸钠的混合物。此外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CMC)都可以用来制造凝胶。

    30~40℃的蒸馏水250~500份,将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放入蒸馏水中,室温下经过5~7天后,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在蒸馏水中溶胀成黄白色的凝胶体。

    B、向凝胶体中加入医用甘油100~150份,同时搅拌均匀,生成细腻透明的胶体,室温下放置2~3小时。

    C、加入防腐剂0.2~0.6份,同时搅拌均匀。防腐剂可以选用下列任何一种:10%浓度的尼泊金醇,或万分之三浓度的尼泊金,或0.1%浓度的苯甲酸,或1%浓度的山梨醇,或0.5%浓度的苯甲酸钠。

    D、徐徐加入钙盐4~6份,边加边搅拌均匀,钙盐加入的速度为2~4滴/分钟。例如所加的钙盐是葡萄糖酸钙溶液,浓度为10%,加入的速度为2~4滴/分钟(1毫升为18~20滴),边加边搅拌均匀,即制成本发明的治疗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如果葡萄糖酸钙加入速度太快,来不及搅拌均匀,就会局部生成白黄色团块状、不均匀,不符合制备方法要求,就不能得到符合本发明要求的药物。钙盐溶液浓度为2%~10%。

    本发明药物的组成成分中,主要成分褐藻酸钠是海洋生物,经科学家研究证实:海洋药物有抗癌、抗病毒、抗菌、止血、降血压、麻醉、镇痛等作用,比陆地药物技高一筹,具有显著优势。褐藻酸钠在水中溶胀后成为黄白色的凝胶体,即褐藻胶,是褐藻酸盐和褐藻酸有机衍生物的统称,是一种高分子多糖聚合物,它有很多游离的羧基和羟基,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反应形成水溶性盐类,溶于水后成粘稠胶液。褐藻酸易与蛋白质、蔗糖、甘油等共溶,是一种可食用而又不易被人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在肠胃、皮肤粘膜上具有吸水性、吸附性,阳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功能,以及排除有害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作用。当向褐藻酸钠溶液中加入葡萄糖酸钙或其它钙盐:如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磷酸二氢钙、柠檬酸钙等以后,钙离子置换出褐藻酸钠中的钠离子,生成褐藻酸钙。其分子结构是直线形,与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结缔组织结构呈三股绳索状的多肽链基本相似。藻酸凝胶的“蜂窝”状结构又与口腔粘膜中网状纤维结构吻合,具有极大的生物相容性。褐藻酸钙中的钙离子有助于把分子稳定联结在一起,这种结合被称为“协同链合”。其间的蜂窝可有效的收敛与吸取炎性水肿,减轻渗出,改善微循环,为损坏了的粘膜上皮恢复正常提供条件。钙离子又是第四止血因子,也是口腔粘膜的促进生长因子。钙离子能增强毛细血管致密性,降低渗透压,改善微循环和局部营养,补助了神经组织,从而达到了止痛、消炎、消除水肿的作用,并使口腔溃疡能提前3/5以上时间愈合。褐藻酸钙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免疫增强剂,应用后血补体、备介素、溶菌酶、吞噬细胞均提高,还能引起骨髓释放粒性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和抗体的产生,提高了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为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抗肿瘤增加了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本发明和德国专利“粘膜处置方法”(申请号为DE3601132,公开日期为1987、7、23,申请日期为1986、1、16)的不同之处不仅在组成份种类及含量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该德国专利提供的不是制备好的凝胶状药物,而是将不同成分分别涂在病患处,而在病患处逐渐生成凝胶状药物。患者自己涂药时难以掌握各成份的量,多种成分携带使用都不方便。本发明提供了按一定方法制备成的凝胶状药物,使用、携带都很方便。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凝胶状药物无色、无味、无任何毒、副作用;凝胶状药物中的褐藻酸钙具有止血、解痉、减压、吸附渗出、消肿、改善微循环、粘着菌体、调节酸碱度、杀菌、抗病毒的作用。经四、五年临床试验证实藻酸钙软膏对金黄葡萄球菌、凝血酶(+)致病的患者均有效,该药对口腔粘膜病中的溃疡与对照组相比,能缩短病程3/5时间,对粘膜糜烂、皲裂、坏死、疱疹、斑块、癌前病变、抗肿瘤均有显著疗效。特别有利的是褐藻酸钙在病损处的血液与分泌物中能与钠离子交换,在创面形成天然保护膜,保护损害并封闭病灶扩展,这种独有的凝胶样成膜的特性解决了人工药膜的繁琐工艺和易被唾液冲释与不易附着的问题。广泛应用于粘膜病损治疗,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非常适合我国国情。

    在应用本发明治疗以复发性口疮为代表的近百例的口腔粘膜病的临床试验中,现举例如下:一、试剂:(1)组用本发明的凝胶状药物,

    (2)常规用药:金达甘

    二、方法:病人自行外敷患处,用玻璃棒蘸药,日三至五次,饭后。

    三、资料:病员确诊为复发性口疮的患者过去无系统性药物治疗历史,病程均在三年以上,为3~9年,口腔溃疡基本为此起彼伏,很少有间断时间,单个溃疡自愈时间,疾病组20名为9~15天,对照组10名为10~15天。其人员情况分别为:

    疾病组20名,男12名        年令21~48岁

    女8名        21~42岁

    对照组10名        男7名        年令19~52岁

    女3名        21~38岁

    两组:疾病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作试验以外的其他治疗。

    四、病种:

    (1)疾病治疗组

    复发性口疮        男6名

    复发性口疮        女5名

    白塞氏综合症        男2名

    (Behcet′s.s)        女3名

    魏戈氏肉芽肿        男1名

    (Wegner′s)

    (2)对照组,即金达甘常规用药组

    均为复发性口疮患者。

    五、测定结果:

    疾病治疗组中的19名患者过去自愈时间为9~15天,用本发明的凝胶状药后,5~6天愈合,复发后再使用本发明的凝胶状药,还是5~6天愈合。

    其中白塞氏综合症        女        1名,

    复发性口疮        男        3名

    女        1名

    第三次复发使用后第三天愈合。

    魏戈氏肉芽肿(Wegener′s)患者上腭有四个坏死性溃疡,面积为1.5cm2左右,抗菌素、金达甘及多种常规外用药使用后未见溃疡面缩小,使用本发明的凝胶状药物后,第三天用药后的两个溃疡面缩小为0.3cm2,未用药的两个溃疡面如前。

    金达甘常规用药组10名,病程3~11年,口腔溃疡基本此起彼伏不间断。未经其它药物系统治疗,单个溃疡自愈时间为10~15天,使用金达甘等常规外用药后愈合时间为8~12天,复发后再使用为9~11天,9~13天愈合。

    六、结论:使用本发明的凝胶状药物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

    实施例1.取褐藻酸钠24克放入35℃的300克蒸馏水中溶胀,室温下经过5天,成为黄白色的凝胶体。向凝胶体中加入医用甘油100克,同时搅拌均匀,生成黄褐色细腻透明的胶体,室温下放置2小时;放入10%浓度的尼泊金醇5滴(约0.3克),同时搅拌,再徐徐加入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4克,迅速搅拌均匀。即得到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

    实施例2.取褐藻酸钠26克,柠檬酸6.5克,放入40℃的蒸馏水250克中,室温下经过6天,即溶胀成凝胶体,向凝胶体中加入医用甘油120克,同时搅拌均匀,室温下放置2~3小时,加入防腐剂:万分之三浓度的尼泊金9滴(约0.5克),同时搅拌均匀,再徐徐加入已溶解的碳酸钙4克,加入的速度为2~4滴/分钟,边加边搅拌均匀,即得到治疗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物。

    实施例3.取褐藻酸钠33克,枸橼酸2~4滴(约0.2克)放入30℃的蒸馏水中,蒸馏水为450克,室温下经过7天,溶胀成黄白色凝胶体,向黄白色凝胶体中加医用甘油150克,同时搅拌均匀,生成细腻透明的胶体,室温下放置3小时;再徐徐加入7%浓度的氯化钙溶液6克,加入的速度是2~4滴/分钟,边加边搅拌均匀,同时加入防腐剂:万分之三浓度的尼泊金溶液10滴(约0.55克),搅拌均匀,即成为治疗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

    在制取本发明的凝胶状药的过程中,可以用以下化学反应式表示:

    褐藻酸及褐藻酸钠溶液中由于加入了低浓度的二价钙离子,形成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褐藻酸钙盐小凝胶,溶液内摩擦力增大,溶液粘度上升,褐藻酸钙凝胶的粘度为100~300厘泊,很容易粘附于病损表面。PH值为5.5~7.0,经多次临床验证当含钙量4%~6%时疗效最好。

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治疗粘膜病损、癌前病变的凝胶状药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备的新药。主要组分及配比为:可生成凝胶的酸及其盐2035份,医用甘油100150份,钙盐46份,防腐剂0.20.6份,蒸馏水250500份,经过溶胀、搅拌、混合等过程加工制成。该凝胶状药能在口腔内自行成膜,粘附于病损表面,不溶于唾液,有良好和持久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