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压榨毛毯以及底布.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311666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9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04681.9

申请日:

2008.09.24

公开号:

CN101790612A

公开日:

2010.07.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21F 7/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美卓纤维PMC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美卓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芬兰坦佩雷变更后权利人:芬兰坦佩雷登记生效日:20120507|||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D21F 7/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坦姆菲尔特PMC有限公司变更后:美卓纤维PMC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芬兰坦佩雷变更后:芬兰坦佩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21F 7/08申请日:20080924|||公开

IPC分类号:

D21F7/08; D21F7/10

主分类号:

D21F7/08

申请人:

坦姆菲尔特PMC有限公司

发明人:

K·米科宁; T·维尔塔宁

地址:

芬兰坦佩雷

优先权:

2007.09.28 FI 2007568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寇英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以及一种压榨毛毯,以及还涉及一种压榨毛毯的底布。底布(1)为单基底结构,具有形成接缝(12)的纵向纱线(10a、10b)以及在纸幅侧表面(A)中延伸的纵向纱线(7)。纵向纱线与横向纱线(8)编织。表面层的纵向纱线与中间层的纵向纱线和底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比为至少2∶1∶1。此外,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具有长延伸部分,且它们的截面面积小于形成接缝环的纱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该压榨毛毯用于造纸机的压榨部,该方法包括: 在编织机器中一次编织单基底三层底布(1),该底布(1)包括纸幅侧(R)表面层(A)、中间层(B)和在辊侧表面(T)上的底层(C); 在底布中编织在三层中的多个纵向(MD)纱线以及多个横向(CMD)纱线(8),这些横向(CMD)纱线布置成与纵向纱线交叉; 在所述底布(1)中形成至少第一横向(CMD)连接端(4)和第二横向(CMD)连接端(5); 在所述连接端处通过中间层(B)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而形成多个接缝环(12),用于形成接缝;以及 在编织后将至少一个棉絮纤维层(2)至少固定在底布的纸幅侧表面(R)上; 其特征在于: 将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纱线密度与中间层(B)的纵向纱线(10a)的纱线密度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10b)的纱线密度的比布置成分别为至少两倍; 使用截面面积比形成接缝环的纵向纱线(10a、10b)的截面面积基本小的纱线作为表面层(6)的纵向纱线(7);以及 对于表面层(6)的纵向纱线(7),布置在至少5个横向纱线(8)之上的长自由延伸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用一个横向纱线系统来编织底布(1)的横向纱线(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用两个横向纱线系统来编织底布(1)的横向纱线(8)。
4: 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在表面层(A)中延伸的纵向纱线(7)在连接端(4、5)处转向至与它们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且并不形成接缝环。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在表面层(A)中延伸的纵向纱线(7)在连接端(4、5)处转向至与它们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同时形成可连接的接缝环。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表面层(6)的纵向纱线(7)在连接端(4、5)处围绕至少一个横向边缘纱线(16)转向至与它们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编织后且在安装棉絮纤维(2)之前除去所述边缘纱线(16)。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在编织过程中在接缝区域之上延伸;以及 在编织后在接缝区域处切割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
9: 一种造纸机的压榨部的压榨毛毯,包括: 单基底编织底布(1),该底布(1)具有一个在另一个顶上的三层,即纸幅侧(R)表面层(A)、中间层(B)和辊侧表面(T)上的底层(C); 多个纵向(MD)纱线(7、10)和多个横向(CMD)纱线(8),它们彼此交叉; 至少第一横向(CMD)连接端(4)和第二横向(CMD)连接端(5); 在所述连接端处的多个接缝环(12),用于形成接缝,接缝环(12)由中间层(B)和底层(C)的至少一些纵向(MD)纱线(10a、10b)形成;以及 至少一个棉絮纤维层(2),该棉絮纤维层固定在底布(1)的至少纸幅侧表面(R)上; 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纱线密度与中间层(B)的纵向纱线(10a)的纱线密度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10b)的纱线密度的比分别为至少两倍; 表面层(6)的纵向纱线(7)的截面面积小于形成接缝环(12)的纵向纱线(10a、10b)的截面面积;以及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具有在至少5个横向纱线(8)之上的长自由延伸部分。
10: 一种造纸机的压榨部的压榨毛毯的底布,包括: 单基底编织底布(1),该底布(1)具有一个在另一个顶上的三层,即纸幅侧(R)表面层(A)、中间层(B)和辊侧表面(T)上的底层(C); 多个纵向(MD)纱线(7、10)和多个横向(CMD)纱线(8),它们彼此交叉; 至少第一横向(CMD)连接端(4)和第二横向(CMD)连接端(5); 在所述连接端处的多个接缝环(12),用于形成接缝,该接缝环(12)由中间层(B)和底层(C)的至少一些纵向(MD)纱线(10a、10b)形成; 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纱线密度与中间层(B)的纵向纱线(10a)的纱线密度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10b)的纱线密度的比分别为至少两倍; 表面层(6)的纵向纱线(7)的截面面积小于形成接缝环(12)的纵向纱线(10a、10b)的截面面积;以及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具有在至少5个横向纱线(8)之上的长自由延伸部分。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纱线密度与中间层(B)的纵向纱线(10a)的纱线密度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10b)的纱线密度的比分别为至少三倍。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纱线密度与中间层(B)的纵向纱线(10a)的纱线密度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10b)的纱线密度的比分别为至少四倍。
13: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底布(1)具有一个横向纱线(8)系统。
14: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底布(1)具有两个横向纱线(8)系统。
15: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在连接端(4、5)处转向至与它们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且在连接端处不形成可连接的接缝环。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转向的纵向纱线(7)在表面层(A)中从连接端(4、5)返回。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在接缝环槽道(13)的边缘处转向,而不在接缝环槽道(13)的顶部上延伸。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当从纵向看时,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在接缝环槽道(13)处转向。
19: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在第一连接端(4)延伸得比接缝环(12)的中点远,由此,它们形成保护接缝环槽道(13)的接缝折片(17);以及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在第二连接端(4)处且在接缝环(12)的中点之前,并与接缝折片(17)的长度相关地转向。
20: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底布,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在编织过程中在接缝区域之上延伸;以及 在编织后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被切割,以打开接缝区域。

说明书


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压榨毛毯以及底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压榨毛毯的底布由多个纵向和横向纱线来编织,且至少一部分纵向纱线布置为形成用于底布的横向连接边缘的接缝环。该接缝环可以布置成交叠在压榨部上,因此,与连接端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接缝纱线可以布置为用于所形成的接缝环槽道。而且,在编织后,一个或多个棉絮纤维层至少在底布的纸幅侧表面上固定于该底布上,以便使结构更致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压榨毛毯和它的底布。本发明的主题更详细地限定在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中。

    背景技术

    压榨毛毯用于造纸机的压榨部中,这样,要干燥的纸幅中的水可以穿透进入压榨毛毯中。根据压榨部的结构,压榨毛毯可以布置在要干燥的纸幅的一侧或两侧上。压榨毛毯的目的是在压榨后使得水以其不能重新进入纸幅中的方式输送。在压榨过程中,纸幅在压榨毛毯上输送到在两个辊之间的间隙或辊隙。压榨毛毯的结构应当制成为使得在辊隙中,水能够很容易地从纸幅传送给压榨毛毯。压榨毛毯包括底布,该底布首先使得压榨毛毯具有所需的水容积。为了使得压榨毛毯的表面平滑,棉絮纤维至少固定在底布的纸幅侧表面上。底布通常通过在编织机中编织来制造。

    还可以在编织过程中在压榨毛毯的端部处形成接缝环,以便通过使连接端进行连接来制造成闭环形式的压榨毛毯。将这种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安装在造纸机上通常比安装已经成闭环形式的压榨毛毯更容易和更快。组成接缝环的纱线相对较粗,以便使接缝有足够的拉伸强度,这样,在连接接缝时很容易处理该接缝环。不过,这种粗纱线的编织点和接缝环可能在纸幅上引起标记。因此,已知在纸幅的纸幅侧表面上布置表面层。不过,存在表面层不能以令人满意的方式防止由形成接缝环的粗纱线引起标记,这是需要使用大量棉絮纤维的原因。具有大量棉絮纤维的毛毯易于阻塞。因此,产生的问题是该表面层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包括接缝环的底层部分以避免标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和改进的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一种新颖和改进的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以及它的底布。

    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将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与中间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和底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的比布置成为至少两倍;使用截面面积比形成接缝环的纵向纱线的截面面积基本更小的纱线作为表面层的纵向纱线;以及对于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布置在至少5个横向纱线之上的长自由延伸部分。

    本发明的压榨毛毯的特征在于:表面层地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与中间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和底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的比为至少两倍;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截面面积小于形成接缝环的纵向纱线的截面面积;以及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具有在至少5个横向纱线之上的长自由延伸部分。

    本发明的底布的特征在于: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与中间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和底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密度的比为至少两倍;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截面面积小于形成接缝环的纵向纱线的截面面积;以及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具有在至少5个横向纱线之上的长自由延伸部分。

    本发明的思想是要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形成于单基底压榨毛毯的底布上。该底布具有至少三层,也就是,它具有在至少三层内的纵向纱线。在表面层的下面,纵向纱线在两层中延伸。在中间层纱线和底层纱线中的多个纱线布置为形成用于连接端的接缝环。纵向纱线密度布置成在表面层中比在中间层或底层中高。纱线密度比(也就是纱线比)为至少2∶1∶1,这意味着在表面层中,与中间层纱线和底层纱线相比,每测量单位的纵向纱线的数目为至少两倍。而且,理想的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截面面积比形成接缝环的纵向纱线的截面面积基本更小。此外,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具有在至少5个横向纱线之上的长自由延伸部分。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表面层,压榨毛毯的底布具有平滑表面,该平滑表面能够避免在进行干燥的纸幅上形成标记。通过使用具有较高纵向纱线密度的结构,可以使得表面层具有平滑表面。此外,棉絮纤维层很好地固定在致密的表面层上,并因此耐磨。当底布的表面层平滑时,缝在压榨毛毯中的棉絮纤维的量可以更少。这样,还可以防止压榨毛毯的阻塞。通过使用具有更小截面面积的纱线也可以影响表面层的平滑性。即,与粗纱线相比,更容易将细纱线布置成在表面织物中更致密,而且,与粗纱线相比,更容易布置细纱线的交织。此外,具有更小截面面积的纱线与粗纱线相比通常更少引起标记。相反,形成接缝环的纱线较粗,因此,它们能够接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力。在连接接缝时,由粗纱线制造的接缝环也更容易处理。而且,在表面织物的纸幅侧表面上的纵向纱线的长自由延伸部分增加了纱线的接触面积,这又使得表面织物更平滑和减少标记。表面层的编织可以为缎纹状。

    实施例的思想是纱线密度比为至少3∶1∶1,也就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密度与中间层和底层相比为至少三倍。

    实施例的思想是纱线密度比为至少4∶1∶1,也就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密度与中间层和底层相比为至少四倍。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连接端处转向至与它们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且在连接端处不形成可连接接缝环。当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往回转向时,它们在编织后并不需要切割。此外,在转向点处形成织边,因此结构不容易松开。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连接端处转向至与它们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且在连接端形成可连接接缝环。这时,底布的表面层可以具有辅助接缝,该辅助接缝可以提高接缝的强度。而且,通过使用附加接缝可以减少由接缝引起的标记。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连接端处转向至与它们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这样,纱线的朝向连接端的第一部分和远离连接端的第二部分在相同的平面上平行地延伸。此外,朝向连接端延伸的第一部分和远离连接端的第二部分与横向纱线在不同点处进行交叉,因此,并排的纵向纱线尽量覆盖纵向纱线在横向纱线下面延伸的编织点。这样,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紧密设置在一起,并在纸幅侧表面上形成较大的接触区域。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连接端处围绕至少一个横向边缘纱线转向至与它们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边缘纱线是与底布结构的其余部分分开的纱线,且它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与编织的其它横向纱线不同。边缘纱线可以留在底布中,或者可以选择在编织后在固定棉絮纤维层之前被除去。使用边缘纱线有利于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转向。

    实施例的思想是边缘纱线留在底布中,且它的截面面积、结构和材料选择为使得在接缝环槽道和基底织物之间的区域更致密。此外,边缘纱线可以选择为使得棉絮纤维也可以通过例如在接缝槽道旁边缝合而很好地固定。边缘纱线可以由折叠的单纤丝或多纤丝来制造。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接缝环槽道的边缘处转向,这样,它们不会在接缝环槽道之上延伸。因此,转向点在接缝环槽道和基底织物的边界处。

    实施例的思想是当从纵向看时,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接缝环槽道处转向。这时,表面纱线保护接缝区域,并且还有利于固定棉絮纤维。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第一连接端处延伸远于接缝环的中点,因此形成保护接缝环槽道的接缝折片。而且,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第二连接端处在接缝环的中点之前转向,并与接缝折片的长度相关。接缝折片提供了用于棉絮纤维层的良好固定基底,并防止由接缝环引起标记。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编织过程中在接缝之上环形延伸。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固定棉絮纤维后进行切割,从而可以形成接缝折片。

    实施例的思想是底布的横向纱线具有一个纱线系统。使用一个横向纱线系统提高了生产,因为经纱选择可以保持较小。

    实施例的思想是底布的横向纱线具有两个纱线系统。通过使用两个纱线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纵向纱线和横向纱线来制造多种不同的底布。

    实施例的思想是形成接缝环的纱线与表面层的纵向纱线比较的直径比为至少1.1倍。

    实施例的思想是形成接缝环的纱线与表面层的纵向纱线比较的直径比为至少1.6倍。

    实施例的思想是形成接缝环的纱线为单纤丝,其具有基本圆形截面以及0.35至0.50mm的直径。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为单纤丝或折叠的单纤丝。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截面为圆形,且它的直径为0.1至0.35mm。

    实施例的思想是形成接缝环的纱线的截面直径为0.35mm,且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截面直径为0.2mm。

    实施例的思想是表面层的纵向纱线的截面为平的,例如卵形、椭圆形、矩形或者一些其它的尺寸沿底布厚度方向比沿底布的宽度方向小的形状。

    实施例的思想是横向纱线为单纤丝或折叠的单纤丝。

    【附图说明】

    附图中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压榨毛毯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布的示意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布的连接端的示意横向CMD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布的连接端的示意纸幅侧视图;

    图5至10是本发明的底布的可能的编织结构的示意纵向MD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底布的编织结构的示意横向CMD视图;

    图12是底布的示意纸幅侧视图,其中,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接缝槽道的根部处折回;

    图13是图12的底布的连接端的示意横向CMD视图;

    图14是底布的示意纸幅侧视图,其中,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接缝槽道处折回;

    图15是图14的底布的连接端的示意横向CMD视图;

    图16是底布的示意纸幅侧视图,其中,左手侧连接端的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形成覆盖接缝槽道的接缝折片;

    图17是图16的底布的连接端的示意横向CMD视图;以及

    图18是底布的示意横向CMD视图,其中,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接缝槽道上面完整地编织,且接缝只有在编织后才被切开。

    在附图中,一些实施例为了清楚而简化表示。类似的标记以相同参考标号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闭环形状的压榨毛毯,该压榨毛毯可以在造纸机的压榨部上沿纵向MD运转,并具有横向CMD的宽度。该压榨毛毯还具有在进行干燥的纸幅侧的表面R以及布置成抵靠压榨部的辊的辊表面T。该压榨毛毯包括单基底的底布1和一个或多个棉絮纤维层2,该棉絮纤维层2至少固定在底布1的纸幅侧表面R上。棉絮纤维层2还可以固定在辊表面T的侧部。而且,底布1具有至少一个横向CMD接缝区域3,该横向CMD接缝区域3连接底布1的第一连接端4和第二连接端5。接缝区域3具有沿纵向MD的预定宽度。接缝区域包括至少具有接缝环的连接端和一个或多个接缝纱线。

    图1显示了底布1的可能结构。底布1在纸幅侧表面R上具有表面层A,该表面层A具有多个纵向MD纱线,也就是纵向纱线7。纵向纱线7在编织(或结合)点9处结合在横向纱线8上。底布1的编织选择为使得编织点9处于相互间隔相对较长距离处,由此,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具有在纸幅侧表面R上的长自由延伸部分。表面层的纵向纱线7可以在五个或更多个横向纱线8上方和一个横向纱线下方延伸,也就是说,纵向纱线7具有六杆编织结构。这样,纵向纱线7的尽可能大的部分在纸幅侧表面R上延伸,这有助于提供平滑的表面。

    底布还具有纵向MD纱线,也就是纱线10a、10b,该纱线10a、10b形成接缝环,并布置成在不同层B和C上一个在另一个顶上延伸。纱线10a在中间层B中延伸,纱线10b在底层C中延伸。在底布1的连接端5处,交叠纱线10形成接缝环12,该接缝环12可以布置成与其它相应接缝环交织,以形成接缝槽道13,一个或多个接缝纱线可以布置在该接缝槽道13内。形成接缝环12的纱线10选择为足够强,以便承受在压榨部中的导向压榨毛毯的纵向应力,并当连接接缝时能够很容易地处理。相反,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可以选择为比纱线10a和10b细,因为它们不需要参与接收纵向MD负载。纵向纱线7在底布1的纸幅侧表面R上形成平滑层,由此可以避免标记。图2还显示了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可以如何在连接端5处在转向点15处转向至与运行方向D相反的方向E。由于这样转向,连接端5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边缘纱线16,纵向纱线7绕该边缘纱线16转向,并在沿向前方向D延伸的纱线部分旁边沿返回方向E继续延伸。纵向纱线7形成环,但是它并不用于连接,并可以离接缝槽道13一定距离。此外,边缘纱线16可以在底布1中留下就位。即使当边缘纱线16被除去时,这样形成的自由环仍然不用于连接。因此,边缘纱线16在转向点15处的扭转并不麻烦。而且,可以在连接端5处在离接缝槽道13不同距离处布置两个或更多个转向点15,由此,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布置成在两个或更多个点处转向。

    图3以非常简化的方式显示了连接端5沿横向CMD的结构。图中显示了转向点15可以在离连接端的最外侧部分距离L1处。

    图4以非常简化的方式显示了底布1的、远离纸幅侧表面的连接端5。图5显示了在表面层A中延伸的纵向纱线7如何在转向点15处转向以及在相同高度平行地朝着连接端5延伸和离开连接端。这时,纵向纱线7在纸幅侧表面R上具有长延伸部分。

    图5至10显示了从纵向MD上一些可能的横向纱线8的延伸以及与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和形成接缝环的纱线10a、10b的结合。

    图5显示了6杆编织,在该6杆编织中,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与中间层B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10a、10b的纱线比分别为3∶1,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环纱线对,表面层A具有三个纵向纱线7。图5的底布1具有一个横向CMD纱线系统,在该横向CMD纱线系统的情况中,各横向纱线8与全部纱线层A、B和C的纵向纱线7、10a、10b以由重复的编织图形限定的顺序进行编织。在编织中,各横向纱线8具有类似的延伸图形。

    图6显示了6杆编织,在该6杆编织中,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与中间层B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10a、10b的纱线比分别为2∶1,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环纱线对,表面层A具有两个纵向纱线7。图6的底布1具有一个横向CMD纱线系统,在该横向CMD纱线系统的情况中,各横向纱线8与全部纱线层A、B和C的纵向纱线7、10a、10b以由重复的编织图形限定的顺序进行编织。在编织中,各横向纱线8具有类似的延伸图形。

    图7显示了8杆编织,在该8杆编织中,在层A、B和C之间的纱线比为3∶1∶1。底布1也具有一个横向CMD纱线系统在该横向CMD纱线系统的情况中,各横向纱线8与全部纱线层A、B和C的纵向纱线7、10a、10b以由重复的编织图形限定的顺序进行编织。在编织中,各横向纱线8具有类似的延伸图形。

    图8显示了8杆编织,在该8杆编织中,在层A、B和C之间的纱线比为3∶1∶1。在该实施例中,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布置成三个纱线的组。底布1具有两个横向CMD纱线系统。第一横向纱线8a使得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与中间层B的纵向纱线10a结合。第二横向纱线8b只在底层C中进行交叉。通过稍微变化,该结构也可以实施为它只具有一个横向CMD纱线系统。

    图9显示了这样的编织,在该编织中,表面层A包括每一环纱线对10a、10b四个纵向纱线7。这时,纵向纱线的纱线比为4∶1∶1(从纸幅侧表面R计算)。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布置成四个纱线的组。底布1具有一个横向纱线8系统。

    图10显示了具有两个独立的横向CMD纱线系统的底布1。第一横向纱线8a以虚线标记,并与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和中间层B的纵向纱线10a交叉。第二横向纱线8b以点划线表示,并与中间层B和底层C的纵向纱线10a、10b交叉。在图示的编织中,纱线7与形成接缝环的纱线10a、10b的纱线比为2∶1∶1。纱线7为两个纱线的组。

    图11显示了沿横向CMD的底布1的结构。底布1可以具有沿横向CMD的两个纱线系统。表面层A的至少一些横向纱线8a可以布置成与中间层B的纵向纱线10a结合。也可选择,表面层A的横向纱线8a可以只与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交叉,由此,在中间层B和底层C中交叉的至少一些横向纱线8b在给定编织点处与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进行编织。还可以至少一些横向纱线8a与纱线10a进行编织,至少一些横向纱线8b与纱线7进行编织。

    图12至18高度简化地显示了在连接端4和5之间的接缝和接缝区域。

    在图12和13中,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转向点15a、15b在各连接端4和5处恰好在接缝环槽道的边缘处,由此,纱线7并不在实际接缝区域的顶部上延伸。

    在图14和15中,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转向点15a、15b处于接缝环槽道处,由此,各连接端4和5的纱线在接缝区域的顶部上延伸。

    在图16和17中,第一连接端4的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转向点15a处于离接缝槽道中点距离L2处,并因此延伸直到第二连接端5的基本编织物并形成保护接缝区域的接缝折片17。接缝折片17的长度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将尺寸设置成更短或更长。第二连接端5的纱线7的转向点15b处于离接缝槽道的中点朝向基本编织物的相应距离L2处。

    图18显示了接缝,在该接缝中,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完整地编织在接缝区域之上。在编织后,纱线7在合适的切割点18处进行切割。该切割点18例如可以在接缝槽道处,或者定位成形成接缝折片。而且,可以使用两个切割点18a、18b,这样,纱线7在接缝区域边缘处进行切割,并因此并不在接缝区域之上延伸。

    使用的纱线可以描述如下。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可以为单纤丝。在一些实例中也可以使用折叠的单纤丝或多纤丝。表面层A的纵向纱线7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它们的直径为0.1至0.35mm。纱线7还可以具有平的截面,例如卵形、椭圆形或者在边缘处倒圆的矩形。形成接缝环12的纵向纱线10a、10b可以为圆形截面。它们的直径可以为0.35至0.50mm。不过,纱线10a、10b总是比表面层的纵向纱线7粗。纱线10a、10b可以为单纤丝。而且,横向纱线8可以为单纤丝或折叠的单纤丝。横向纱线的截面型面可以为圆形或平的,或者它们可以具有任意截面型面。

    本发明的底布应当具有尽可能平滑的纸幅侧表面。为完成此,对于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可以选择比形成接缝环的纱线更小的截面面积。这样,表面层的纱线密度变得更高。而且,可以选择这样的编织,在该编织中,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在纸幅侧表面上具有长延伸部分。此外,具有长延伸部分的纱线的编织点可以定位成使得它们设置为尽可能远离相邻纱线的编织点。这样,长延伸部分可以由于编织拉伸、高纱线密度和热处理而被推到编织点上,并至少部分地覆盖它们。使用这样的缎纹或缎纹棉毛呢编织可以产生用于底布的平滑表面。

    还应当知道,在上述实施例中,底布的表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利用在底布中的横向纱线而保持在一起,也就是在位于端部处的接缝区域之间的部分中。然后,所述层利用大量编织点来编织,因此底布为稳定的单基底结构。

    在一些情况下,本申请中所述的特征可以同样使用,而不管其它特征如何。另一方面,在本申请中所述的特征可以在需要时进行组合,以便形成不同组合体。

    附图和相关说明只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思想。本发明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细节变化。

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压榨毛毯以及底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压榨毛毯以及底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压榨毛毯以及底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压榨毛毯以及底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压榨毛毯以及底布.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接缝的压榨毛毯的方法,以及一种压榨毛毯,以及还涉及一种压榨毛毯的底布。底布(1)为单基底结构,具有形成接缝(12)的纵向纱线(10a、10b)以及在纸幅侧表面(A)中延伸的纵向纱线(7)。纵向纱线与横向纱线(8)编织。表面层的纵向纱线与中间层的纵向纱线和底层的纵向纱线的纱线比为至少211。此外,表面层的纵向纱线具有长延伸部分,且它们的截面面积小于形成接缝环的纱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造纸;纤维素的生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