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310827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11263.5

申请日:

1995.03.07

公开号:

CN1119107A

公开日:

1996.03.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64; A61K35/78

主分类号:

A61K35/64; A61K35/78

申请人:

王小平; 罗昕

发明人:

王小平; 罗昕

地址:

610081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东一巷8号

优先权:

1994.03.11 CN 94111670.0

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高新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何文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卫生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该药品基本上由竹蚜组成或以竹蚜为主药的复方组成,制成酊剂、散剂、口服液等剂型,用于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根治率高,疗效迅速,既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又适用于缓解期,无毒副作用,疗程短,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的药品,其特征是: a、该药品基本上由竹蚜所组成,其他未指出的有限组份 及其含量对所指出的竹蚜组份的基本药用特性没有实质上影响; b、口服给药剂量:制成酊剂,每次30毫升,每日三次; 制成散剂,每次0.3—5克,每日三次;制成比重为
2: 15的口服 液,每次5—10毫升,每日三次。 2、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的药品,其特征是: a、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姜半夏制成复方制剂; b、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40%-60%,姜半夏 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40%-60%; c、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0.8-8克,每日三次; 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2-20毫升,每日三次。 3、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的药品,其特征是: a、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麻黄、桂枝、杏仁、姜半 夏、苏子、陈皮、紫菀、甘草制成复方制剂; b、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麻黄、 桂枝、杏仁、姜半夏、苏子、陈皮、紫菀、甘草按1∶1∶1∶1∶1∶1∶ 1∶0.5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95%; c、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4、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的药品,其特征是: a、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麻黄、杏仁、石膏、知母、 桑百皮、姜半夏、甘草制成复方制剂; b、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麻黄、 杏仁、石膏、知母、桑百皮、姜半夏、甘草按1∶1∶2∶1∶1∶1∶0.5 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95%; c、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5、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的药品,其特征是: a、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人参、麦冬、五味子、姜 半夏制成复方制剂; b、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人参、 麦冬、五味子、姜半夏按1∶1∶1∶1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 重量的比例为70%-95%; c、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6、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的药品,其特征是: a、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蛤蚧、杏仁、甘草、人参、 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姜半夏制成复方制剂; b、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蛤蚧、 杏仁、甘草、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姜半夏按3∶3∶ 3∶1∶1∶1∶1∶1∶1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 -95%; c、口服给药剂量为: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 次,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7、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的药品,其特征是: a、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熟地、枣皮、丹皮、茯苓、 泽泻、山药、肉桂、附片、姜半夏制成复方制剂; b、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熟地、 枣皮、丹皮、茯苓、泽泻、山药、肉桂、姜半夏、附片按1∶1∶1∶ 1∶1∶1∶1∶1∶1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 95%; c、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8、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药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a、将竹蚜加水,挤汁,过滤,加米酒,煮沸,冷却; b、竹蚜、水和米酒的重量比例为12-20%,62-70%, 12-20%。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治疗哮喘病、 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其主要组份竹蚜 为寄主为竹的蚜虫,可以是:昆虫纲,同翅目,蚜科,居竹伪 角蚜属,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d;昆虫纲,同翅 目,蚜科,舞蚜属,竹舞蚜Astegopteryx bambusifoliae;昆 虫纲,同翅目,蚜科,凸唇斑蚜属,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昆虫纲,同翅目,蚜科,凸唇斑蚜属,竹纵斑蚜 Takecallis arundinariae;昆虫纲,同翅目,蚜科,竹色蚜属, 竹色蚜Melanaphis bambusae。

说明书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治疗药品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用竹蚜或以竹蚜为主药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治疗药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卫生领域。

    中医多采用植物药治疗疾病,用动物作药材治疗疾病较少,用昆虫作药材治疗疾病则更少。经检索专利及大量医学文献,在本发明之前没有与本发明相同的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被公开或公开使用过。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发展到严重阶段,可导致肺气肿、肺心病,通过对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的治疗可达到治疗肺气肿、肺心病的目的。现有的中成药一般用桂龙咳喘宁、补肾防喘片、炙百部冲剂、复方岩白菜片,川贝枇杷糖浆来治疗,其不足之处是疗效不佳,疗程长,难于根治,适用于急性发作期的药不能兼顾缓解期,适用于缓解期的药又不能兼顾急性发作期。西药一般采用氨茶碱、博利康尼、联邦止咳露、青霉素、交沙霉素等来治疗,其不足之处是难于根治、缓解期服用效果甚微,有的还有毒副作用,如氨荼碱、博剂康尼对肝肾功能有损害,青霉素则过敏者不能使用,且很多药品生产方法复杂,成本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根治,且根治率高,见效迅速,既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又适用于缓解期,疗程短,成本低,工艺简单,无毒副作用的药品。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药品基本上由竹蚜所组成,其他未指出的有限组份及其含量对所指出的竹蚜组份的基本药用特性没有实质上影响。口服给药剂量:制成酊剂,每次30毫升,每日三次;制成散剂,每次0.3-5克,每日三次;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5-10毫升,每日三次。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酊剂

    将竹蚜加水,挤汁,过滤,加米酒,煮沸,冷却。竹蚜、水和米酒的重量比例为12-20%,62-70%,12-20%。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30毫升,每日三次。

    2、按以下次序地几个步骤制成散剂

    将竹蚜以60℃干爆,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0.3-5克,每日三次。

    3、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口服液

    将竹蚜以60℃干燥,粗粉碎,加六倍水煎熬,过滤,再加三倍水煎熬,过滤,将药液浓缩成比重为1.15的浸膏,加90%以上乙醇溶解有效成份,过滤沉淀后,将药液置入真空浓缩罐回收乙醇,加调味剂、防腐剂,配成比重为1.15的液体,灌装制成口服液。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5-10毫升,每日三次。

    以原处方和用量还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酊剂、膏剂和喷雾剂。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姜半夏制成复方制剂,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40%-60%,姜半夏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40%-60%,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0.8-8克,每日三次;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2-20毫升,每日三次。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散剂

    将竹蚜以60℃干燥,粉碎,备用;将姜半夏以80℃干燥,粉碎,与竹蚜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数剂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0.8-8克,每日三次。

    2、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口服液

    将竹蚜、姜半夏粗粉碎,加六倍水煎熬,过滤,再加三倍水煎熬,过滤,将药液浓缩成比重为1.15的浸膏,加90%以上乙醇溶解有效成分,过滤沉淀后,将药液置入真空浓缩罐回收乙醇,加调味剂、防腐剂,配成比重为1.15的液体,灌装成口服液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20毫升,每日三次。

    以原处方和用量还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酊剂、膏剂和喷雾剂。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麻黄、桂枝、杏仁、姜半夏、苏子、陈皮、紫菀、甘草组成,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麻黄、桂枝、杏仁、姜半夏、苏子、陈皮、紫菀、甘草按1∶1∶1∶1∶1∶1∶1∶0.5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95%。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散剂

    将竹蚜、桂枝、苏子、陈皮以60℃干燥,粗粉碎,备用;将杏仁、姜半夏、麻黄、紫菀、甘草以8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与竹蚜、桂枝、苏子、陈皮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数剂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2、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口服液

    将竹蚜、麻黄、桂枝、杏仁、姜半夏、苏子、陈皮、紫菀、甘草粗粉碎,加六倍水煎熬,过滤,再加三倍水煎熬,过滤,将药液浓缩成比重为1.15的浸膏,加90%以上乙醇溶解有效成份,过滤沉淀后,将药液置入真空浓缩罐回收乙醇,加调味剂、防腐剂,配成比重为1.15的液体,灌装成口服液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以原处方和用量还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酊剂、膏剂和喷雾剂。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麻黄、杏仁、石膏、知母、桑百皮、姜半夏、甘草组成,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麻黄、杏仁、石膏、知母、桑百皮、姜半夏、甘草按1∶1∶2∶1∶1∶1∶0.5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95%。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散剂

    将竹蚜、石膏以60℃干燥,粗粉碎备用;杏仁、姜半夏、麻黄、知母、桑白皮、甘草以80℃干燥,过0.15毫米筛,与竹蚜、石膏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2、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口服液

    将竹蚜、麻黄、杏仁、石膏、知母、桑百皮、姜半夏、甘草粗粉碎,加六倍水煎熬,过滤,再加三倍水煎熬,过滤,将药液浓缩成比重为1.15的浸膏,加90%以上乙醇溶解有效成份,过滤沉淀后,将药液置入真空浓缩罐回收乙醇,加调味剂、防腐剂,配成比重为1.15的液体,灌装制成口服液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以原处方和用量还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酊剂、膏剂和喷雾剂。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人参、麦冬、五味子、姜半夏组成,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人参、麦冬、五味子、姜半夏按1∶1∶1∶1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95%。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散剂

    将竹蚜以60℃干燥,粗粉碎,备用;将人参、麦冬、五味子、姜半夏以8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与竹蚜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2、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口服液

    将竹蚜、人参、麦冬、五味子、姜半夏粗粉碎,加六倍水煎熬,过滤,再加三倍水煎熬,过滤,将药液浓缩成比重为1.15的浸膏,加90%以上乙醇溶解有效成份,过滤沉淀后,将药液置入真空浓缩罐回收乙醇,加调味剂、防腐剂,配成比重为1.15的液体,灌装制成口服液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以原处方和用量还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酊剂、膏剂和喷雾剂。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蛤蚧、杏仁、甘草、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姜半夏组成,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蛤蚧、杏仁、甘草、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姜半夏按3∶3∶3∶1∶1∶1∶1∶1∶1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95%,口服给药剂量为: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散剂

    将竹蚜、贝母、茯苓以60℃干燥,粉碎,备用;将蛤蚧、杏仁、甘草、桑白皮、知母、人参、姜半夏以8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与竹蚜、贝母、茯苓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2、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口服液

    将竹蚜、蛤蚧、杏仁、甘草、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姜半夏粗粉碎,加六倍水煎熬,过滤,再加三倍水煎熬,过滤,将药液浓缩成比重为1.15的浸膏,加90%以上乙醇溶解有效成份,过滤沉淀后,将药液置入真空浓缩罐回收乙醇,加调味剂、防腐剂,配成比重为1.15的液体,灌装制成口服液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以原处方和用量还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酊剂、膏剂和喷雾剂。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药品以竹蚜为主药,辅以熟地、枣皮、丹皮、茯苓、泽泻、山药、肉桂、附片、姜半夏组成,竹蚜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5%-30%。熟地、枣皮、丹皮、茯苓、泽泻、山药、肉桂、姜半夏、附片按1∶1∶1∶1∶1∶1∶1∶1∶1的比例组成,在该配方中所占重量的比例为70%-95%。口服给药剂量:制成散剂,每次6-16克,每日三次;制成比重为1.15的口服液,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散剂

    将竹蚜、肉桂、茯苓、泽泻、山药以60℃干燥,粉碎,备用;将丹皮以50℃干燥,粉碎,备用;将枣皮、熟地、姜半夏、附片以8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与竹蚜、肉桂、茯苓、泽泻、山药、丹皮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16克,每日三次。

    2、按以下次序的几个步骤制成口服液

    将竹蚜、肉桂、枣皮、茯苓、泽泻、山药、丹皮、熟地、姜半夏、附片粗粉碎,加六倍水煎熬,过滤,再加三倍水煎熬,过滤,将药液浓缩成比重为1.15的浸膏,加90%以上乙醇溶解有效成份,过滤沉淀后,将药液置入真空浓缩罐回收乙醇,加调味剂、防腐剂,配成比例为1.15的液体,灌装制成口服液成品。

    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30毫升,每日三次。

    以原处方和用量还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酊剂、膏剂和喷雾剂。

    历代文献对竹蚜的记载很少,最早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气味有毒,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能透经络、追涎。”其后,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国药学大辞典》有记载,内容皆引用《本草纲目》,且都认为有毒性。从明代以来400多年,历代医家对竹蚜的认识都局限于《本草纲目》的记载,认为其有毒而未加以应用,经检索现代医学文献,也未见持不同观点的报导。因此,竹蚜虽被《本草纲目》记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其传统上被认为有毒性的偏见,阻碍了人们对竹蚜治疗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更无人探讨将竹蚜开发成工业上批量生产,大量投放市场的药品的可能性或提出技术方案。发明人首先认为《本草纲目》记载竹蚜有毒性的依据不足,虽然有人服用竹蚜后有呕吐反应,但呕吐反应不等于毒性反应,进而通过试验证明竹蚜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无毒,解决了将竹蚜开发成药品的先决条件之一—安全性。又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竹蚜有平喘、祛痰、止咳、免疫、补益功效,不仅对气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还有祛痰、镇咳、免疫和补益的作用,能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疗效全面。发明人在不公开处方组成的情况下,进行一些临床验证,也证明对上述疾病的疗效显著。

    发明人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少部份人服用竹蚜后有呕吐反应,《本草纲目》也有“以竹蚜焙为末,热酒调服,就卧,须臾,药行如风声,口吐出恶水”的记载。虽然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证明不是毒副作用,而是对人体没有危害的不良反应,停药即可消除,但以竹蚜单味药治疗哮喘等病的技术方案还有一定局限性,可以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既防止呕吐反应又适用于对各种不同证型的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治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A、基本上由竹蚜组成的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经药理药效学试验及临床病例30例证实,该药品与现有治疗上述疾病的药品,如桂龙咳喘宁相比,疗效更好,且根治率高,见效快,既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又适用于缓解期,无毒副作用,疗程短。

    本发明的药效学试验如下:

    居竹伪角蚜粉平喘试验

    一、居竹伪角蚜粉对药物性豚鼠哮喘模型的影响

    方法与结果

    实验前将豚鼠分别逐一放入由空气压缩机,气雾喷头,底座和四升的玻璃钟罩组成的气雾引喘装置中。以400mmHg的压力喷入0.1%磷酸组织胺溶液15秒种,选取引喘潜伏期(从喷雾开始到动物出现哮喘、呼吸困难、直至抽搐跌倒所需的时间)。引喘潜伏期小于120秒者为合格动物。取筛选合格豚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N=8),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桂龙咳喘宁组(0.3g/kg),居竹伪角蚜粉1组(0.3g/kg),居竹伪角蚜粉2组(1.8g/kg),各组动物每天口服给与相应的受试物,连续四次,于末次给受试物1h后,同法测定各组动物潜伏期,凡潜伏期超过6分钟者,均按6分钟计算,结果如表:

    表:居竹伪角蚜粉对组织胺致喘的影响(X±SD)     组    别 动物数  (只)   剂量  (g/kg)      潜伏期        (S)    空白对照组    8    138.4±16.9   桂龙咳喘宁组    8    0.3    229.3±25.4**  居竹伪角蚜粉1组    8    0.3    236.6±36.4**  居竹伪角蚜粉2组    8    1.8    297.3±101.7**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可知,居竹伪角蚜粉能显著抑制组织胺所致豚鼠哮喘反应。

    二、居竹伪角蚜粉对离体气管片的影响

    方法与结果

    将豚鼠击毙,背位固定在小动物解剖台上,在腹面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细心分离气管,自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叉处取下气管,放入盛有克—亨氏液的平皿中,在气管腹面纵行切开气管,从三个软骨环的间隔横行剪断,如法取三段气管片,每段气管片在其纵切口处用手术线缝上,制成气管联片条,置入盛有克—亨氏液的离体器官浴槽内,下端固定于“L”玻璃通钩上,上端线连按记录反应描记装置上,温度恒定在37℃,并持续给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气,待标本平衡稳定60—90分钟(每20分钟换克—亨氏液一次),然后以累积法给药,观察受试物对豚鼠离体气管联片条的作用(N=10)。

    结果显示,对豚鼠离体气管联片条松驰起效值4×10-3g/ml,对组织胺引起豚鼠离体气管联片条痉挛对抗值1.4×10-2g/ml。表明居竹伪角蚜粉对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

    居竹伪角蚜粉镇咳试验

    方法与结果

    选小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N=10),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桂龙咳喘宁组(0.3g/kg),居竹伪角蚜粉1组(0.3g/kg),居竹伪角蚜粉2组(2.1g/kg),各组动物每天口服给与相应的受试物,连续四次,末次给受试物一小时后,将小鼠分别置于500ml玻璃钟罩内,通过空气压缩机连接玻璃喷雾头,以400mmHg恒压将25%氨水均匀地喷雾五秒钟引咳,分别观察记录各鼠的咳嗽潜伏期(从喷雾开始到动物出现第一声咳嗽所需时间)和2分钟内咳嗽次数。结果如表:

     表:居竹伪角蚜粉对氨水致小鼠咳嗽的影响(X±SD)     组   别 动物数   (N)    剂量   (g/kg)        咳             嗽     潜伏期(S)   次数(2min)   空白对照组   10     22.6±4.5   29.1±2.1  桂龙咳喘宁组   10    0.3     26.4±6.6   20.0±5.5* 居竹伪角蚜1组   10    0.3    40.6±9.2**  19.3±3.1** 居竹伪角蚜2组    10    2.1    48.9±8.9**  16.6±1.9**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由表可知,居竹伪角蚜粉能非常明显的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

    居竹伪角蚜粉祛痰试验

    方法与结果

    取ICR小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N=10),空白对照组(等容积生理盐水),桂龙咳喘宁组(0.3g/kg),居竹伪角蚜粉1组(0.3g/kg),居竹伪角蚜粉2组(2.1g/kg)。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相应受试物,连续给药三次,于末次给受试物30分钟后腹腔注射5%苯酚红溶液0.25ml/只,30分钟后,将动物处死,分离气管,插入7号针头,用5%碳酸氢纳溶液0.5ml/次冲洗气管三次,合并冲洗液,苯酚红标准管比色。结果见表。

    表:居竹伪角蚜粉对小鼠气管灌洗液苯酚红量的影响(X±SD)    组    别 动物数  (只)   剂量  (g/kg)    苯酚红排出量       (ug/ml)   空白对照组   10     0.66±0.30  桂龙咳喘宁组   10    0.3    1.08±0.27** 居竹伪角蚜粉1组   10    0.3    1.13±0.33** 居竹伪角蚜粉2组   10    2.1    1.26±0.6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由表可知,居竹伪角蚜粉能明显增加小鼠呼吸道粘膜排出苯酚红的量。

    居竹伪角蚜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与结果

    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等容积生理盐水),桂龙咳喘宁组(0.3g/kg),居竹伪角蚜粉1组(0.3g/kg),居竹伪角蚜粉2组(1.8g/kg)。各组动物每天按组灌胃相应受试物,连续给药12夭。第13天,股静脉采血,日本CC-180型电子血球计数仪测量外周白细胞、淋巴细胞的含量;处死动物,剖检,取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比较组间差异。见表1、表2。

    表1:居竹伪角蚜粉对大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X±SD)     组    别 动物数  (只)   剂量  (g/kg)       胸    腺     (mg/100g体重)    空白对照组   10      84.79±14.81   桂龙咳喘宁组   10    0.3     109.46±10.22** 居竹伪角蚜粉1组   10    0.3     109.92±7.53** 居竹伪角蚜粉2组   10    1.8     109.98±8.16**

           脾    脏    (mg/100g体重)    181.56±12.45   232.38±13.33***   241.72±14.5***   243.51±20.80***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P<0.001

    表2、居竹伪角蚜粉对大鼠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X±8D)     组    别 动物数  (只)   剂量  (g/kg)       白细胞      (×109/L)    空白对照组   10     8.27±1.89   桂龙咳喘宁组   10    0.3     9.03±1.48 居竹伪角蚜粉1组   10    0.3     8.44±1.81 居竹伪角蚜粉2组   10    1.8    13.87±4.13**

          淋巴细胞        (%)    74.7±7.97    78.8±7.86    74.1±11.86    82.8±4.18*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与桂龙咳喘宁组比较:ΔΔP<0.01

    由表1、表2可知,居竹伪角蚜粉有增加大鼠免疫器官重量,升高外周WBC、淋巴细胞的作用。

    结论:居竹伪角蚜粉有平喘、镇咳、祛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居竹伪角蚜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方法与结果

    1、口服药粉MTD测定

    取ICR小鼠20只,雌雄各半,将0.025g/10g药粉纳小鼠口中胃饲,一日三次,总给药量0.15g/20g。连续观察七日。

    结果,各动物未见全身中毒表现和死亡。被毛、肤色、呼吸、鼻、眼、口腔、外观行为、精神状态、摄食量等未见异常。七日后处死动物剖检,亦未见异常。

    2、口服药液MTD测定

    取2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用20%的药液灌胃0.4ml/10g/每只,一日三次,总给药量0.48g/20g。连续观察七日。

    结果,各鼠未见全身中毒反应表现和死亡情况。被毛、皮肤、粘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外观行为和摄食量等未见异常。七日后处死各鼠逐一进行系统解剖,无异常可见。

    结论

    给小鼠胃饲给药,居竹伪角蚜粉用量达成人日服3克用量的125倍,居竹伪角蚜粉开水冲服灌胃达成人日服3克用量的400倍,未见动物死亡和发生毒性反应,口服安全。

    居竹伪角蚜粉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方法与结果

    1、方法

    取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前三组分别为高、中、低三种剂量给药组,每日灌胃剂量为:高剂量组3ml/200g(3g/kg);中剂量组2.4ml/200g(2.4g/kg);低剂量组1.2ml/200g(1.2g/kg)。第四组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等容积蒸馏水1.2ml/200g。连续给药24天。逐日观察记录动物一般状态,每6日称体重一次。第25日,股静脉采血,进行血象(RBC、Hgb、WBC及DC计数)以及肝功(SGPT、TT)和肾功(B-UN、Cr)检查;处死,取心、肺、肝、脾、肾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取心、肺、肝、脾、肾、胃、肠组织各一块,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结果:

    (1)、一般状态观察: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动物尖叫、不安、震颤、惊厥、麻痹、嗜唾、流涎、呼吸困难、消瘦等中毒反应。

    (2)、对动物体重的影响:给药中、低剂量组,给药12天后,能明显增加动物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动物体重逐日增加,无明显差异。详见表1。

    表1:居竹伪角蚜粉对大鼠体重(克)的影响(X±SD)   组   别     给药前     给药6日 空白对照组  192.3±11.07  195.55±11.62  低剂量组    195±7.96   205.2±9.84  中剂量组 189.95±14.13  204.35±16.12  高剂量组 198.05±14.15  201.95±17.29

          给药12日      给药18日     给药24日   198.75±13.98   206.05±15.46  201.6±16.95   212.9±13.28*   218.6±13.03*  226.4±15.17*    219±17.63*   222.4±15.51*  226.3±15.26*   207.05±21.07   211.7±21.13  215.05±22.5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对大鼠主要脏器重量的影响:给药高、中剂量组,脾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余者各组各脏器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详见列2。表2:居竹伪角蚜粉对大鼠主要脏器重量(g/100g)的影响(X±

    SD)   组 别      心       肺      肝   对照组  0.50±0.03   0.85±0.04  5.45±0.27  低剂量组  0.49±0.02   0.82±0.03  5.23±0.30  中剂量组  0.50±0.23   0.82±0.04  5.41±0.26  高剂量组  0.51±0.04   0.81±0.09  5.53±0.42

            脾        肾    0.23±0.02    1.21±0.07    0.23±0.02    1.16±0.04    0.25±0.02*    1.18±0.05*    0.25±0.02*    1.19±0.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对大鼠血象的影响:常规血象检查表明,连续给药24天,中剂量组WBC计数、淋巴细胞分类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余者皆无明显变化。详见表3。

    表3:居竹伪角蚜粉对大鼠血象的影响(X±SD)  组    别    红细胞  (×1012/L)    血红蛋白     (g/L)       白细胞      (×109/L) 空白对照组  7.69±0.58   155±15.63     7.53±2.55  低剂量组  8.10±0.31   156±7.58     9.36±2.47  中剂量组  7.77±0.44    153±7.45    13.86±4.93**  高剂量组  7.99±0.33  161.35±8.98     9.72±2.33

       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      (%)  22.95±7.09  76.53±7.08  24.2±13.70  75.8±13.7  17.00±5.96  83±5.96*  19.45±8.88  80.35±8.86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5)、对大鼠肝功、肾功的影响:用美国产SP-501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肾功,结果表明,连续给药24夭,给药组肝功、肾功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明显差异,详见表4。

    表4:居竹伪角蚜粉对大鼠肝功、肾功的影响(X±SD) 组    别   SGPT(μ)    TT(μ)   BUN(umol/L)  对照组 11.05±6.72   2.4±0.59   9.16±1.11 低剂量组 13.6±11.93   2.2±0.45   10.22±2 中剂量组 14±4.42   2.8±0.84   8.47±0.98 高剂量组 16.4±11.96   2.3±0.57   12.40±5.92

       Cr(umol/L)  147.75±16.86  164.4±20.13  135.4±19.71  184.74±76.36

    (6)、对大鼠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肉眼观察各脏器组织,未见充血、肿胀和坏死等异常表现。主要脏器心、肺、肝、脾、肾、胃和肠的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萎缩、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结论

    1、居竹伪角蚜粉3g/kg(相当于成人日服用量3克的50倍)、2.4g/kg(相当于成人日服用量3克的40倍)、1.2g/kg(相当于成人日服3克用量的20倍),连续灌胃给药24夭,对大鼠生长发育、造血功能、肝脏功能和肾脏功能无毒性作用,对大鼠心、肺、肝、脾、肾、胃、肠无毒性损害。表明居竹伪角蚜粉服用安全。

    2、此试验还观察到居竹伪角蚜粉具有增加外周白细胞、淋巴细胞、增强外用免疫器官—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和增加体重的补益作用。

    B、以竹蚜为主药,辅以姜半夏组成的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由于姜半夏功能降逆和胃,能防止呕吐,又具有燥湿化痰、止咳之作用,因此与竹蚜配伍,既能增加疗效,又能防止呕吐反应。经临床30例验证,治疗哮喘病、咳嗽的疗效好,且无一出现呕吐症状。

    C、以竹蚜为主药,分别辅以a:麻黄、桂枝、杏仁、姜半夏、苏子、陈皮、紫菀、甘草;b:麻黄、杏仁、石膏、知母、桑白皮、姜半夏、甘草;c:人参、麦冬、五味子、姜半夏;d:蛤蚧、杏仁、甘草、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姜半夏;e:熟地、枣皮、丹皮、茯苓、泽泻、山药、肉桂、附片、姜半夏所组成的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药品:

    麻黄、桂枝宣肺散寒解表,杏仁、甘草化痰利气,姜半夏去痰、降逆,苏子、紫菀祛痰,加陈皮理气,与竹蚜配伍,经十五例临床验证,对风寒袭肺哮喘疗效显著。

    麻黄合石膏之辛寒,共奏清里这表、宣肺平喘之效,杏仁、甘草化痰利气,姜半夏祛痰、降逆,知母、桑白皮助其清热化痰之功,与竹蚜配伍,经十五例临床验证,对表寒里热哮喘疗效显著。

    人参补肺益气,麦冬补阴,五味子敛收肺气,姜半夏祛痰、降逆,与竹蚜配伍,经十五例临床验证,对肺虚哮喘疗效显著。

    蛤蚧补肾纳气,人参补元气益肺脾,茯苓益脾渗湿,桑白皮、杏仁利肺气,姜半夏祛痰、降逆,贝母清热润肺,知母滋肾纳气,与竹蚜配伍,经十五例临床验证,对肺虚哮喘疗效显著。

    熟地补肾阴,枣皮、山药兹补肝脾,桂枝、附片补肾阳,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泻肝火,姜半夏祛痰、降逆,与竹蚜配伍,经十五例临床验证,对肾虚哮喘疗效显著。

    本发明成本低,工艺简单。主药竹蚜为竹类害虫,大量生长于各类竹子的竹秆上,药源广,捕捉方便,且生产方法为一般的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中所指的竹蚜为寄主为竹的蚜虫,可以是:

    昆虫纲,同翅目,蚜科,居竹伪角蚜属,居竹伪角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d

    昆虫纲,同翅目,蚜科,舞蚜属,竹舞蚜Astegopteryxbambusifoliae

    昆虫纲,同翅目,蚜科,凸唇斑蚜属,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

    昆虫纲,同翅目,蚜科,凸唇斑蚜属,竹纵斑蚜Takecallis arundinariae

    昆虫纲,同翅目,蚜科,竹色蚜属,竹色蚜Melanaphisbambusae

    最佳实施方式为:

    1、将居竹伪角蚜200克以6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数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2克,每日三次。

    2、将居竹伪角蚜200克以60℃干燥,粉碎,备用;将姜半夏以80℃干燥,粉碎,与居竹伪角蚜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2克,每日三次。

    3、将居竹伪角蚜200克、桂枝100克、苏子100克、陈皮100克以60℃干燥,粗粉碎,备用;将杏仁100克、姜半夏100克、麻黄100克、紫菀100克、甘草50克以8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与竹蚜、桂枝、苏子、陈皮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4、将居竹伪角蚜200克、石膏200克以60℃干爆,粗粉碎,备用;杏仁100克、姜半夏100克、麻黄100克、知母100克、桑白皮100克、甘草50克以80℃干燥,过0.15毫米筛,与居竹伪角蚜、石膏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数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9.5克,每日三次。

    5、将居竹伪角蚜100克以60℃干燥,粗粉碎,备用;将人参100克、麦冬100克、五味子100克、姜半夏100克以8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与竹蚜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6、将居竹伪角蚜200克、贝母60克、茯苓60克以60℃干燥,粉碎,备用;将蛤蚧150克、杏仁150克、甘草150克、桑白皮60克、知母60克、人参60克、姜半夏60克以8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与居竹伪角蚜、贝母、茯苓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7、将居竹伪角蚜200克、肉桂100克、茯苓100克、泽泻100克、山药100克以60℃干燥,粉碎,备用;将丹皮100克以50℃干燥,粉碎,备用;将枣皮100克、熟地100克、姜半夏100克、附片100克以80℃干燥,粉碎,过0.15毫米筛,与居竹伪角蚜、肉桂、茯苓、泽泻、山药、丹皮干粉混合,粉碎,过0.15毫米筛,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一:

    竹蚜400克,姜半夏6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0.8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二:

    竹蚜500克,姜半夏5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4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三:

    竹蚜600克,姜半夏4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8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四:

    竹蚜395克,麻黄1000克,桂枝1000克,杏仁1000克,苏子1000克,姜半夏1000克,陈皮1000克,紫菀1000克,甘草5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五:

    竹蚜662克,麻黄500克,桂枝500克,杏仁500克,苏子500克,姜半夏500克,陈皮500克,紫菀500克,甘草25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六:

    竹蚜643克,麻黄200克,桂枝200克,杏仁200克,苏子200克,姜半夏200克,陈皮200克,紫菀200克,甘草1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七:

    竹蚜395克,麻黄1000克,杏仁1000克,石膏2000克,知母1000克,桑白皮1000克,姜半夏1000克,甘草5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八:

    竹蚜662克,麻黄500克,杏仁500克,石膏1000克,知母500克,桑白皮500克,姜半夏500克,甘草25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九:

    竹蚜643克,麻黄200克,杏仁200克,石膏400克,知母200克,桑白皮200克,姜半夏200克,甘草1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

    竹蚜211克,人参1000克,麦冬1000克,五味子1000克,姜半夏10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一:

    竹蚜353克,人参500克,麦冬500克,五味子500克,姜半夏5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二:

    竹蚜343克,人参2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200克,姜半夏2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三:

    竹蚜316克,蛤蚧1200克,杏仁1200克,甘草1200克,人参400克,茯苓400克,贝母400克,桑白皮400克,知母400克,姜半夏4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四:

    竹蚜794克,蛤蚧900克,杏仁900克,甘草900克,人参300克,茯苓300克,贝母300克,桑白皮300克,知母300克,姜半夏300克,制成散剂,每次10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五:

    竹蚜643克,蛤蚧300克,杏仁300克,甘草300克,人参100克,茯苓100克,贝母100克,桑白皮100克,知母100克,姜半夏1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六:

    竹蚜474克,熟地1000克,枣皮1000克,丹皮1000克,茯苓1000克,泽泻1000克,山药1000克,肉桂1000克,附片1000克,姜半夏10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6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七:

    竹蚜794克,熟地500克,枣皮500克,丹皮500克,茯苓500克,泽泻500克,山药500克,肉桂500克,附片500克,姜半夏5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0克,每日三次。

    实施例十八:

    竹蚜770克,热地200克,枣皮200克,丹皮200克,茯苓200克,泽泻200克,山药200克,肉桂200克,附片200克,姜半夏200克,制成散剂,口服给药剂量:每次16克,每日三次。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卫生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该药品基本上由竹蚜组成或以竹蚜为主药的复方组成,制成酊剂、散剂、口服液等剂型,用于治疗哮喘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根治率高,疗效迅速,既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又适用于缓解期,无毒副作用,疗程短,成本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