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8486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56857.7

申请日:

2015.04.03

公开号:

CN104762089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K 17/40申请日:20150403|||公开

IPC分类号:

C09K17/40; A01G16/00; A01B79/02; C09K101/00(2006.01)N

主分类号:

C09K17/40

申请人:

桃源县兴隆米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兴海

地址:

415705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仙人山居委会仙鹤路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主要组分:氢氧化钙(2-8%),过磷酸钙(5-10%),硫酸钾(5-10%),硫酸锰(2-5%),尿素(5-10%),枯草芽孢杆菌(1-2%),草木灰(15-20%),菜枯(30-5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有机硒的含量,并将富硒土壤中的无效态硒转化为有效态硒,使硒利于通过水稻根部吸收,富集到子籽粒中,生产出天然的富硒大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主要组分:氢氧化钙(2-8%),过磷酸钙(5-10%),硫酸钾(5-10%),硫酸锰(2-5%),尿素(5-10%),枯草芽孢杆菌(1-2%),草木灰(15-20%),菜枯(30-50%)。

2.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所述枯草芽孢杆菌1-2%,溶入水中得溶液,待用;按重量份称取所述氢氧化钙2-8%、过磷酸钙5-10%、硫酸钾5-10%、硫酸锰2-5%、尿素5-10%、草木灰15-20%、菜枯30-50%,将它们均匀混合后粉碎;接着,将所述溶液均匀喷施到其中,使混合物含水量35%;接着,盖膜发酵25-30天,即可得富硒土壤改良剂。

3.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水稻田插秧之前,将稻田上水2-3cm后,将所述富硒土壤改良剂按50-80kg/每亩,均匀撒施于稻田中;接着,使用翻土机翻耕,使所述富硒土壤改良剂均匀分布于稻田土壤中;最后插秧,待水稻成熟后收获得到富硒水稻,稻谷经碾米后获得富硒大米。

说明书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粮农组织(FAO)、世界贸易组织(WTO)先后宣布硒是人和动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把硒列为15种人类每日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建议每日补硒50-250微克。硒被科学家誉之为“主宰生命的元素”、“心脏守护神”、“神奇的护肝因子”及“人类抗癌之王”,硒可以影响甲状腺激素和药物代谢,影响体内血红素,具有保护视觉解毒,拮抗重金属毒性,增强免疫,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对抗病原的作用。
硒在我国分布极不均衡,除为数不多的几个高硒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江西宜春、广西巴马、江苏如皋、安徽石台、湖南桃源等,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72%)缺硒,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缺硒会产生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缺硒严重可以危机生命,因此补硒刻不容缓。
目前最经济最便捷的补硒方式就是食用富硒大米,可以一日三餐在餐桌上进行生活化补硒。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富硒大米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在水稻生育期叶面喷施一定量的亚硒酸盐,对人体和动物来说,无机硒吸收效果差,风险大,使用不当极易造成硒中毒;另外一种是直接将硒的营养液喷布在大米上,首先将大米进行膨化,然后喷淋了由富硒营养液,干燥后富硒营养液附在微孔内,从而提高硒的含量,但大米淋湿后再进行干燥,一是破坏了大米的营养成分,改变了大米口感及其它物理性状,二是提高了产品加工成本,难以推广。
桃源县境内硒含量<0.4mg/kg的贫硒土壤仅占总面积的10%,约66万亩;>0.4mg/kg的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50%,达330万亩,桃源县的这一发现,为桃源县做大做强富硒产业,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富硒土壤中的硒可能为无效态,无效态的硒不能为作物吸收利用,也就不能生产天然的富硒农产品,这就需要改良富硒土壤,使土壤中的无效态硒转化为有效态的硒,使富硒土壤能生产出天然富硒作物,将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助农增产增收,提高消费者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富硒作物栽培领域,富硒土壤中存在无效态硒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生产富硒作物的弊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主要组分:氢氧化钙(2-8%),过磷酸钙(5-10%),硫酸钾(5-10%),硫酸锰(2-5%),尿素(5-10%),枯草芽孢杆菌(1-2%),草木灰(15-20%),菜枯(30-50%)。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所述枯草芽孢杆菌1-2%,溶入水中得溶液,待用;按重量份称取所述氢氧化钙2-8%、过磷酸钙5-10%、硫酸钾5-10%、硫酸锰2-5%、尿素5-10%、草木灰15-20%、菜枯30-50%,将它们均匀混合后粉碎;接着,将所述溶液均匀喷施到其中,使混合物含水量35%;接着,盖膜发酵25-30天,即可得富硒土壤改良剂。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水稻田插秧之前,将稻田上水2-3cm后,将所述富硒土壤改良剂按50-80kg/每亩,均匀撒施于稻田中;接着,使用翻土机翻耕,使所述富硒土壤改良剂均匀分布于稻田土壤中;最后插秧,待水稻成熟后收获得到富硒水稻,稻谷经碾米后获得富硒大米,其硒含量可超过0.15 mg/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有机硒的含量,并将富硒土壤中的无效态硒转化为有效态硒,使硒利于通过水稻根部吸收,富集到子籽粒中,生产出天然的富硒大米。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主要组分:氢氧化钙(2-8%),过磷酸钙(5-10%),硫酸钾(5-10%),硫酸锰(2-5%),尿素(5-10%),枯草芽孢杆菌(1-2%),草木灰(15-20%),菜枯(30-50%)。
具体实施例2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主要组分:氢氧化钙(8%),过磷酸钙(10%),硫酸钾(10%),硫酸锰(2%),尿素(8%),枯草芽孢杆菌(2%),草木灰(15%),菜枯(45%)。
具体实施例3
2014年4-8月,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进行生产试验,实验前对稻田土壤进行硒含量检测,检测结果为0.56mg/kg,属于富硒土壤,试验设1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个组包含3块试验田(66.7平方米/块),共6块试验田:
按重量份称取所述枯草芽孢杆菌20kg,溶入水中得溶液,待用;按重量份称取所述氢氧化钙80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100kg、硫酸锰20kg、尿素80kg、草木灰150kg、菜枯450kg,将它们均匀混合后粉碎;接着,将所述溶液均匀喷施到其中,使混合物含水量35%;接着,盖膜发酵25-30天,即可得富硒土壤改良剂。在水稻田插秧之前,将稻田上水2-3cm后,将所述富硒土壤改良剂按50kg/每亩,均匀撒施于3块实验组稻田中;接着,使用翻土机翻耕,使所述富硒土壤改良剂均匀分布于稻田土壤中;最后插秧,待水稻成熟后收获得到水稻,稻谷经碾米后获得大米,检测大米硒含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田中所得大米的硒含量数据如下表:
富硒土壤改良剂对大米含量的影响,单位:mg/k。 
 实验组的硒含量大于0.15mg/kg,达到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的富硒固体食品标签≥0.15mg/㎏的标准。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生产天然富硒大米的富硒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主要组分:氢氧化钙(2-8%),过磷酸钙(5-10%),硫酸钾(5-10%),硫酸锰(2-5%),尿素(5-10%),枯草芽孢杆菌(1-2%),草木灰(15-20%),菜枯(30-5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有机硒的含量,并将富硒土壤中的无效态硒转化为有效态硒,使硒利于通过水稻根部吸收,富集到子籽粒中,生产出天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