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路用水性灌缝胶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灌缝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常温路用水性灌缝胶(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大部分是沥青路面。而路面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诸多道路病害中属于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通常根据裂缝分布情况将其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不规则裂缝及龟裂4种。其中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既是裂缝的2种主要表现型式,又是不规则裂缝及龟裂早期表现,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再加上雨水的渗入,使横纵向裂缝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龟裂,大大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品质,而且增加了后期养护的成本。因此,为了提高路面的路况质量,减少路面病害,加强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必须加强路面早期横纵裂缝的防治。
沥青路面的表面裂缝维修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众多养护单位的棘手问题。就裂缝修补材料来讲,目前灌缝材料品种众多,各种材料的性能和价格情况不一,从灌缝施工的便利性及施工效果的耐久性要求出发,应要求其满足:(1)很好的施工性能,(2)较高的粘结力,(3)适宜的失粘时间,(4)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能,(5)抗老化性能,(6)较短的影响开放交通时间和较小的平整安全影响效果。
从灌缝材料来看,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冷用沥青类材料,包括液体沥青、溶剂型改性液体沥青,改性与非改性乳化沥青等,因其流动性好无需开槽灌缝,不需加热使用,可用在潮湿的路面、有灰尘的壁面,但灌入裂缝后容易下渗很难充满裂缝,裂缝形态仍然存在,多次灌入并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而且溶剂型改性沥青不环保;第二类为热用沥青类材料,包括改性沥青、沥青橡胶、橡胶改性沥青、低模量橡胶改性沥青等,价格适宜,材料本身性能较好,但需要热施工和开槽,否则无法灌入缝中,无形当中增加了成本;第三类为化学处置型材料,包括一到二种组成材料,通过化学反应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比如密封胶条等,这种材料最近几年才应用于沥青路面,价格贵且主要为国外产品,这类产品对开槽地要求更高,缝大小严格符合胶条尺寸且必须为直缝。
从施工角度,裂缝修补分为开槽修补和非开槽修补法,目前大多数裂缝修补料采用开槽灌缝。开槽修补因开槽深度有限,导致灌缝料灌入深度有限,实质为封缝。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无法严格顺缝走向开槽,对裂缝和路面产生了进一步的破坏,而且对不规则裂缝和网裂无法开槽,限制了灌缝料的使用范围。非开槽施工,主要针对冷用灌缝材料,存在问题上文已有阐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裂缝处理材料常温水性灌缝胶,无需开槽就能对进行灌缝和密封裂缝,解决了热用灌缝料无法灌入裂缝深处和冷用灌缝料无法充满密封裂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水性胶粘剂、沥青、分散剂共聚后,经高分子水溶性树脂和橡胶胶乳改性,掺加稳定剂、增稠剂等助剂通过特殊工艺形成的一种高粘度、高粘结力、高黏附性的环保灌缝、封缝材料,可用于沥青、水泥路面各种类型的裂缝以及水泥路面桥面接缝的处治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灌缝胶既能不开槽直接抹入缝内起到封缝的作用,也能与水拌和,调出任意粘度渗透性强的灌缝料,无需开槽即可有效灌入路面裂缝深处,结合了开槽和非开槽修补方法的长处,同时避免了二者的不足。它是一种常温施工、无需加热、无需开槽、节能环保的新型灌缝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一)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基质沥青 30~50份
水 20~40份
橡胶改性剂 4~10份
水性胶粘剂 10~30份
水性树脂 3~8份
稳定剂 2~6份
增稠剂 2~10份
分散剂 2~10份
(二)制备工艺
步骤1:将热水(50~70℃)、热沥青(100~140℃)、分散剂置于反应釜中,开启低速搅拌(50~100转/分),再依次加入橡胶改性剂、水性胶粘剂和水性树脂,盖好盖子,匀速搅拌10~30分钟(150~300转/分),温度保持在70~90℃;
步骤2:打开反应釜,再依次加入稳定剂和增稠剂,盖好盖子,继续保温搅拌2~10分钟(50~100转/分);
步骤3:打开反应釜,将产品灌入桶内冷却至30℃以下进行密封包装,即形成了常温灌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