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277963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14703.6

申请日:

2015.06.10

公开号:

CN104986001A

公开日:

2015.10.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F 1/04申请日:20150610|||公开

IPC分类号:

B60F1/04; E01H1/00; E01H8/10

主分类号:

B60F1/04

申请人:

石家庄铁道大学

发明人:

吴文江; 郑明军; 段成华; 宋修军; 杜梦琦; 唐浩然; 李昊; 李晨阳

地址:

050043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石家庄铁道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8

代理人:

陈长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包括动力装置、操控系统、底盘、集沙排沙装置、悬挂系统和底盘原地掉头机构,所述集沙排沙装置借助于悬挂系统安装在底盘前端,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底盘后端,所述操控系统用于连接动力装置、集沙排沙装置和悬挂系统,所述底盘的行驶系包括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所述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均通过传动系与操控系统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集沙排沙装置的动力端通过操控系统与动力装置连接;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两套系统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选择使用,改善除沙车使用范围,降低铁路企业设备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9)、操控系统、底盘、集沙排沙装置(1)、悬挂系统和底盘原地掉头机构(10),所述集沙排沙装置(1)借助于悬挂系统安装在底盘前端,所述动力装置(9)安装在底盘后端,所述操控系统用于连接动力装置(9)、集沙排沙装置(1)和悬挂系统,所述底盘的行驶系包括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所述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均通过传动系与操控系统和动力装置(9)连接,所述集沙排沙装置(1)的动力端通过操控系统与动力装置(9)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沙排沙装置(1)包括支撑板(1-8)和安装在支撑板(1-8)上的集沙装置与排沙装置,所述动力装置(9)包括内燃机和由内燃机驱动的液压泵。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沙装置包括借助于两套集沙支架(1-14)水平安装在支撑板(1-8)上方的集沙主轴(1-15)、绕集沙主轴(1-15)的轴线均匀布设在其表面的至少两套刮板(1-6)、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8)上的底板(1-7)和用于驱动集沙主轴(1-15)旋转的集沙马达,所述集沙马达水平固定安装在一套集沙支架(1-14)外侧,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集沙主轴(1-15)连接,所述底板(1-7)为弧形板状结构,位于集沙主轴(1-15)下方、且其内侧弧面为圆柱面,该圆柱面所对应的轴线与集沙主轴(1-15)的轴线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沙装置还包括设于刮板(1-6)绕集沙主轴(1-15)旋转形成的空间圆柱面上方的弧形护罩(1-5),弧形护罩(1-5)借助于两块侧板(1-10)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8)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沙主轴(1-15)上均匀设置四套刮板(1-6),集沙主轴(1-15)端部设有用于将四套刮板(1-6)连接成一体结构的两块圆形端板,所述集沙主轴(1-15)中部还设有沿其长度均布的两块隔板(1-1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沙装置包括排沙通道、安装在排沙通道内的搅笼(1-11)和排沙马达,所述排沙通道包括借助于排沙支架水平安装在支撑板(1-8)上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圆筒状结构一侧开口,开口于集沙装置的底板(1-7)后侧上沿相对,所述搅笼(1-11)两端借助于轴承与排沙支架连接、且位于排沙通道内,所述搅笼(1-11)的轴线与排沙通道的轴线重合、且与集沙主轴(1-15)的轴线平行,所述排沙马达水平固定在与搅笼(1-11)的螺旋起始端对应的排沙支架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搅笼(1-11)主轴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沙装置还包括设于排沙通道出口端的排沙轮(1-2),排沙轮(1-2)包括叶片轴(1-2-2)、均匀安装在叶片轴(1-2-2)外侧的至少两套扇形叶片(1-2-1)和驱动马达,所述叶片轴(1-2-2)的轴线与支撑板(1-8)平行、且与排沙轴的轴线垂直,所述叶片轴(1-2-2)借助于两套支架安装在支撑板(1-8)上,叶片轴(1-2-2)与支架之间安装轴承,驱动马达水平安装在其中一套支架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叶片轴(1-2-2)连接,所述叶片轴(1-2-2)下方还设有两端与两套支架固定连接的球扇形导流板(1-9),球扇形导流板(1-9)开口向上、且开口位于排沙通道出口处,所述球扇形导流板(1-9)对应的球心位于叶片轴(1-2-2)的轴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包括首端与底盘铰接的两套大臂(4)、用于驱动大臂(4)绕其与底盘的铰接轴旋转的举升液压缸(5)和安装在底盘前端的用于调整集沙排沙装置(1)水平度的辅助液压缸(3),所述集沙排沙装置(1)的支撑板(1-8)两端设有两套安装支架(1-3),两套安装支架(1-3)顶端固定安装与支撑板(1-8)平行的横杆(1-4),两套大臂(4)末端与横杆(1-4)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液压缸(3)末端与集沙排沙装置(1)的支撑板(1-8)后端中部铰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行驶系统包括两对借助于前桥和后桥安装在底盘上的轮胎组件(14),所述铁路行驶系统包括两对借助于可升降悬架(13)安装在底盘上的轨道轮(12)。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原地掉头机构(10)包括竖向安装在底盘下表面的顶升液压缸(10-6)、水平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10-6)活塞杆下端的压板(10-4)、绕活塞杆轴线均匀固定安装在压板(10-4)上表面的至少两根防转杆(10-3)、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10-6)的缸体下端的防转板(10-5)、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上端的齿圈(10-7)和与齿圈(10-7)相啮合的小齿轮(10-2),顶升液压缸上端与底盘之间安装止推轴承,所述防转板(10-5)的四角开设有通孔,防转杆(10-3)穿过防转板上的通孔设置、且与防转板滑动配合,防转杆绕顶升液压缸的轴线均匀布置,所述齿圈(10-7)为外齿圈(10-7)、且其轴线与顶升液压缸(10-6)的轴线重合,所述底盘下部还设有竖向的转向马达(10-1),转向马达(10-1)位于齿圈(10-7)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连接小齿轮(10-2)。

说明书

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铁两用特种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铁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也是人类发展至今智慧的结晶。在众多交通工具中,铁路的地位极其关键。它是我国交通体系的中流砥柱,并且承担着大于二分之一的货物运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与民生大计的至关重要的物品。根据 2004 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其载客总量超出全国总体客运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铁路运输是一种不可被替换与取代的运输方式。
从建国以来,我国铁路体系得到了完善快速的发展,相关的运输物资也多种多样。从煤炭、石油和金属到木材、粮食、化肥等货物的配送,无一例外都是由发达的铁路交通来承担的。不仅如此,与铁路相关的这些上百个行业的兴盛和衰落都被我国的铁路系统牢牢掌握着。除此之外,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共有将近十亿万吨的煤矿选择使用火车运输,占我国总煤矿的五分之四以上。钢铁行业有超过五亿万吨选择使用火车运输。石油行业有超过一亿万吨选择火车运输。农牧化肥等物资有将近七千万吨使用火车运输。并且,水泥等相关建筑物资将近有两亿万吨使用火车运输,这些关键物资总计超过二十亿万吨,占据了我国铁路运输的四分之三。这些服务对象依靠着我国铁路系统,也同时反作用于铁路设施,使其更加完善与便利发达。除此之外,我国电力系统也离不开煤矿。每年,因为无法及时有效的运输这些资源而引起全国供电系统紧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尽可能多得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全国供电量,实现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铁路系统更新升级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铁路系统作为我国经济基础的基石,其重要性有目共睹。
然而,由于我国西北部受到气候和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交通线路风力侵蚀问题日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我国“十一五”扩大西部路网覆盖面的规划, 在风力侵蚀区大约有 20 条新建铁路段,交通建设施工对土壤风蚀影响以及风蚀对工程的影响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如此,在风沙严重的地区,还经常造成火车的晚点、延时甚至侧翻。
风沙对铁路的危害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风沙一方面堆积和阻碍了铁路设备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外,另一方面长年累月磨损着这些铁路基础设施。增加了火车脱轨的危险,引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缓行或者停运。给铁路的正常运营带来了许多麻烦。
铁路运输是保证国民经济能够稳定持久发展的根本。我国的西部地区受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内蒙古、云南、西藏等地。其中青藏铁路格拉段是受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一段铁路干线,由于青藏本身生态环境脆弱和地势处于高寒地带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乱砍乱伐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藏铁路的部分段由于风沙掩埋钢轨造成了 3452 次货运列车脱轨,125m 线路受毁,中断行车时间达 25个多小时。很多年前青藏铁路由于风沙掩埋线路造成列车停运 34次。
不论是国内外,各种大型的除沙设备都离不开自动化控制。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很大部分是取决于人类历史进程中自动化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这样不仅减少相关工作人员数量与相应的工作强度,同时带来了生产技术与质量的革新和升华。为此,实现除沙设备的自动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铁路养护机械的发展,研制一种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除沙机械代替传统的人工或小型除沙设备来清除铁路积沙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实现铁路和公路除沙自动化,同时为了适应铁路作业过程中需要进站掉头,影响作业进度的问题,本发明增设底盘原地掉头机构,可随时随地实现掉头,作业效率更高,解决人工除沙成本高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包括动力装置、操控系统、底盘、集沙排沙装置、悬挂系统和底盘原地掉头机构,所述集沙排沙装置借助于悬挂系统安装在底盘前端,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底盘后端,所述操控系统用于连接动力装置、集沙排沙装置和悬挂系统,所述底盘的行驶系包括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所述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均通过传动系与操控系统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集沙排沙装置的动力端通过操控系统与动力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沙排沙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安装在支撑板上的集沙装置与排沙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内燃机和由内燃机驱动的液压泵。
优选的,所述集沙装置包括借助于两套集沙支架水平安装在支撑板上方的集沙主轴、绕集沙主轴的轴线均匀布设在其表面的至少两套刮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底板和用于驱动集沙主轴旋转的集沙马达,所述集沙马达水平固定安装在一套集沙支架外侧,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集沙主轴连接,所述底板为弧形板状结构,位于集沙主轴下方、且其内侧弧面为圆柱面,该圆柱面所对应的轴线与集沙主轴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集沙装置还包括设于刮板绕集沙主轴旋转形成的空间圆柱面上方的弧形护罩,弧形护罩借助于两块侧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集沙主轴上均匀设置四套刮板,集沙主轴端部设有用于将四套刮板连接成一体结构的两块圆形端板,所述集沙主轴中部还设有沿其长度均布的两块隔板。
优选的,所述排沙装置包括排沙通道、安装在排沙通道内的搅笼和排沙马达,所述排沙通道包括借助于排沙支架水平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圆筒状结构一侧开口,开口于集沙装置的底板后侧上沿相对,所述搅笼两端借助于轴承与排沙支架连接、且位于排沙通道内,所述搅笼的轴线与排沙通道的轴线重合、且与集沙主轴的轴线平行,所述排沙马达水平固定在与搅笼的螺旋起始端对应的排沙支架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搅笼主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沙装置还包括设于排沙通道出口端的排沙轮,排沙轮包括叶片轴、均匀安装在叶片轴外侧的至少两套扇形叶片和驱动马达,所述叶片轴的轴线与支撑板平行、且与排沙轴的轴线垂直,所述叶片轴借助于两套支架安装在支撑板上,叶片轴与支架之间安装轴承,驱动马达水平安装在其中一套支架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叶片轴连接,所述叶片轴下方还设有两端与两套支架固定连接的球扇形导流板,球扇形导流板开口向上、且开口位于排沙通道出口处,所述球扇形导流板对应的球心位于叶片轴的轴线上。
优选的,所述悬挂系统包括首端与底盘铰接的两套大臂、用于驱动大臂绕其与底盘的铰接轴旋转的举升液压缸和安装在底盘前端的用于调整集沙排沙装置水平度的辅助液压缸,所述集沙排沙装置的支撑板两端设有两套安装支架,两套安装支架顶端固定安装与支撑板平行的横杆,两套大臂末端与横杆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液压缸末端与集沙排沙装置的支撑板后端中部铰接。
优选的,所述公路行驶系统包括两对借助于前桥和后桥安装在底盘上的轮胎组件,所述铁路行驶系统包括两对借助于可升降悬架安装在底盘上的轨道轮。
优选的,所述底盘原地掉头机构包括竖向安装在底盘下表面的顶升液压缸、水平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活塞杆下端的压板、绕活塞杆轴线均匀固定安装在压板上表面的至少两根防转杆、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的缸体下端的防转板、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上端的齿圈和与齿圈相啮合的小齿轮,顶升液压缸上端与底盘之间安装止推轴承,所述防转板的四角开设有通孔,防转杆穿过防转板上的通孔设置、且与防转板滑动配合,防转杆绕顶升液压缸的轴线均匀布置,所述齿圈为外齿圈、且其轴线与顶升液压缸的轴线重合,所述底盘下部还设有竖向的转向马达,转向马达位于齿圈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连接小齿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两套系统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选择使用,进行铁路除沙作业时,铁路形式系统中的轨道轮作为导向轮在铁轨上被动行走,而公路行驶系统中的轮胎组件与铁轨的轨顶接触,通过相互摩擦传递动力,驱动除沙车行走;在进行公路除沙作业时,将铁路行驶系统的轨道轮通过可升降的悬架收起,防止作业过程中产生磕碰,确保铁路行驶系统安全,另外一方面,避免影响通过性能;
本发明的底盘还配套设有原地掉头机构,在进行铁路区间除沙作业时,可针对积沙严重的区域双向反复作业,避免区域作业完毕后需要到区间车站掉头而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集沙排沙装置采用液压马达驱动,集沙装置的刮板在集沙马达驱动下旋转,可将待除沙区域的积沙顺着底板刮入排沙通道内,排沙通道可与护罩设计为整体弧形结构,在排沙马达作用下,搅笼在排沙通道内旋转,将排沙通道内的沙向出口方向推出,推出的沙落入球扇形导流板内,位于球扇形导流板上方的驱动马达驱动叶片轴转动,叶片随之转动,均匀将球扇形导流板内的沙子排出至轨道外侧,球扇形导流板出口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在相同初速度下能够将沙子最大限度抛远,集沙装置和排沙装置协同工作,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集沙排沙装置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集沙排沙装置拆除护罩后的机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方向机构示意图;
图5集沙排沙装置底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护罩结构示意图;
图7是刮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排沙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集沙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底盘原地掉头机构示意图;
其中:1、集沙排沙装置;1-1、法兰;1-2、排沙轮;1-2-1、叶片;1-2-2、叶片轴;1-3、安装支架;1-4、横杆;1-5、弧形护罩;1-6、刮板;1-7、底板;1-8、支撑板;1-9、球扇形导流板;1-10、侧板;1-11、搅笼;1-12、隔板;1-13、缺口;1-14、集沙支架;1-15、集沙主轴;3、辅助液压缸;4、大臂;5、举升液压缸;6、操作台;7、方向盘;8、座椅;9、动力装置;10、底盘原地掉头机构;10-1、转向马达;10-2、小齿轮;10-3、防转杆;10-4、压板;10-5、防转板;10-6、顶升液压缸;10-7、齿圈;12、轨道轮;13、悬架;14、轮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包括动力装置9、操控系统、底盘、集沙排沙装置1、悬挂系统和底盘原地掉头机构10,所述集沙排沙装置1借助于悬挂系统安装在底盘前端,所述动力装置9安装在底盘后端,所述操控系统用于连接动力装置9、集沙排沙装置1和悬挂系统,所述底盘的行驶系包括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所述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均通过传动系与操控系统和动力装置9连接,所述集沙排沙装置1的动力端通过操控系统与动力装置9连接,所述公路行驶系统包括两对借助于前桥和后桥安装在底盘上的轮胎组件14,所述铁路行驶系统包括两对借助于可升降悬架13安装在底盘上的轨道轮12,与底盘配套设置两套行驶系统,适用于不同作业环境,降低铁路企业设备成本,实质上,本发明中的底盘可以借用现有装载机的底盘,增设铁路行驶系统和底盘原地掉头系统,并在原有大臂上安装集沙排沙装置即可运行,集沙排沙装置和原地掉头系统的动力借用装载机已有液压泵提供即可。
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两套系统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选择使用,进行铁路除沙作业时,铁路形式系统中的轨道轮作为导向轮在铁轨上被动行走,而公路行驶系统中的轮胎组件与铁轨的轨顶接触,通过相互摩擦传递动力,驱动除沙车行走;在进行公路除沙作业时,将铁路行驶系统的轨道轮通过可升降的悬架收起,防止作业过程中产生磕碰,确保铁路行驶系统安全,另外一方面,避免影响通过性能。
集沙排沙装置1(参见附图2-4)包括支撑板1-8和安装在支撑板1-8上的集沙装置与排沙装置,所述动力装置9包括内燃机和由内燃机驱动的液压泵,集沙排沙装置的作用在于将公路或者铁路上堆积的沙收集后顶向排到不影响交通的位置。
所述集沙装置包括借助于两套集沙支架1-14水平安装在支撑板1-8上方的集沙主轴1-15、绕集沙主轴1-15的轴线均匀布设在其表面的至少两套刮板1-6(参见附图7)、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8上的底板1-7和用于驱动集沙主轴1-15旋转的集沙马达,所述集沙马达水平固定安装在一套集沙支架1-14(参见附图9)外侧,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集沙主轴1-15连接,所述底板1-7为弧形板状结构,位于集沙主轴1-15下方、且其内侧弧面为圆柱面,该圆柱面所对应的轴线与集沙主轴1-15的轴线重合(参见附图5);集沙马达驱动集沙主轴旋转,集沙主轴上均匀安装的刮板1-6将位于其前端的沙子拨入底板上,并顺着底板上表面向后推动,直至将底板上的沙子推出底板,进入排沙装置,集沙马达可以通过伺服阀与液压泵连接,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或者操作台统一控制伺服阀的开闭和开启程度,当然,为了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在本发明中设置操作台6,将所有液压马达配套安装的伺服阀进行统一控制。
集沙装置还包括设于刮板1-6绕集沙主轴1-15旋转形成的空间圆柱面上方的弧形护罩1-5(参见附图6),弧形护罩1-5借助于两块侧板1-10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8上;集沙主轴1-15上均匀设置四套刮板1-6,刮板优选四套,集沙主轴1-15端部设有用于将四套刮板1-6连接成一体结构的两块圆形端板,集沙主轴1-15中部还设有延期长度均布的两块隔板1-12,在每块刮板非工作面上还设有两根肋板,圆形端板、隔板和肋板的作用一方面在于改善刮板的结构强度,将刮板与集沙主轴很好地结合成一体结构,另外一方面,在刮板向内喂沙时,圆形端板和隔板还能起到将沙子均匀分布在刮板的各个区域,避免沙子集中在刮板某一段而损坏刮板,延长使用寿命。
排沙装置包括排沙通道、安装在排沙通道内的搅笼1-11和排沙马达,排沙通道包括借助于排沙支架水平安装在支撑板1-8上的圆筒状结构,圆筒状结构一侧开口,开口于集沙装置的底板1-7后侧上沿相对,搅笼1-11两端借助于轴承与排沙支架连接、且位于排沙通道内,搅笼1-11的轴线与排沙通道的轴线重合、且与集沙主轴1-15的轴线平行,排沙马达水平固定在与搅笼1-11的螺旋起始端对应的排沙支架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搅笼1-11主轴连接,为了美观和便于加工,将集沙装置的护罩和排沙装置的排沙通道做成一体结构,从集沙装置的底板末端输出的沙子直接被送入排沙通道内,排沙通道内的搅笼将沙子向同一个方向输送,排沙通道的长度可以根据除沙线路的宽度设定,确保排沙通道末端位于轨道线路外侧。
为了使排沙装置排出的沙子能够更加均匀散在线路一侧、且尽可能离线路更远,本发明的排沙装置还包括设于排沙通道出口端的排沙轮1-2(参见附图8),排沙轮1-2包括叶片轴1-2-2、均匀安装在叶片轴1-2-2外侧的至少两套扇形叶片1-2-1和驱动马达,所述叶片轴1-2-2的轴线与支撑板1-8平行、且与排沙轴的轴线垂直,所述叶片轴1-2-2借助于两套支架安装在支撑板1-8上,叶片轴1-2-2与支架之间安装轴承,驱动马达水平安装在其中一套支架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与叶片轴1-2-2连接,所述叶片轴1-2-2下方还设有两端与两套支架固定连接的球扇形导流板1-9,球扇形导流板1-9开口向上、且开口位于排沙通道出口处,所述球扇形导流板1-9对应的球心位于叶片轴1-2-2的轴线上,排沙通道内的搅笼将沙子排出排沙通道后进入球扇形导流板1-9内,驱动马达驱动叶片轴转动,叶片随之转动,叶片转动过程中将球扇形导流板1-9内底部的沙子斜向上扬起,扬起角度为斜向上45°,被扬起的沙子在线路外侧散开,避免堆积。
悬挂系统(参见附图1)包括首端与底盘铰接的两套大臂4、用于驱动大臂4绕其与底盘的铰接轴旋转的举升液压缸5和安装在底盘前端的用于调整集沙排沙装置1水平度的辅助液压缸3,所述集沙排沙装置1的支撑板1-8两端设有两套安装支架1-3,两套安装支架1-3顶端固定安装与支撑板1-8平行的横杆1-4,两套大臂4末端与横杆1-4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液压缸3末端与集沙排沙装置1的支撑板1-8后端中部铰接,两套大臂和辅助液压缸均可借用现有装载机用于悬挂铲斗的大臂也液压缸即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举升液压缸5来实现大臂的旋转,从而实现集沙排沙装置的升降,为了适应平整度变化频繁的区域除沙作业,通过控制辅助液压缸来调整支撑板的前倾和后倾,提高作业效率,不做清沙工作事可以将除沙部分抬起,快速行进的同时不影响通过性;同时为了便于清理铁路轨道内侧的积沙,本发明在集沙装置的底板下表面上设置两条用于容纳铁轨的向上的凹槽,该凹槽的截面形状与钢轨的轨腰以上部分截面形状相同,而且为了方便使用,在刮板对应位置也设置缺口1-13,运行时能够贴合轨面,方便清除轨道内侧积沙。
底盘原地掉头机构10(参见附图10)包括竖向安装在底盘下表面的顶升液压缸10-6、水平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10-6活塞杆下端的压板10-4、绕活塞杆轴线均匀固定安装在压板10-4上表面的至少两根防转杆10-3、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10-6的缸体下端的防转板10-5、固定安装在顶升液压缸上端的齿圈10-7和与齿圈10-7相啮合的小齿轮10-2,顶升液压缸上端与底盘之间安装止推轴承,所述防转板10-5的四角开设有通孔,防转杆10-3穿过防转板上的通孔设置、且与防转板滑动配合,防转杆绕顶升液压缸的轴线均匀布置,所述齿圈10-7为外齿圈10-7、且其轴线与顶升液压缸10-6的轴线重合,所述底盘下部还设有竖向的转向马达10-1,转向马达10-1位于齿圈10-7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借助于联轴器连接小齿轮10-2,现有的铁路行车设备,在运行时只能单向行走,如果需要掉头,则需要进入区间车站更换另外一条并行线路反向行驶,本发明虽然也可以定义为一种铁路专用车辆,但是由于铁路内侧积沙存在区域性,作业点比较分散,作业时效性要求较高,而且同一区域可能需要往复多次重复作业,如果每次重复作业都需要进入区间车站掉头,浪费时间,极大影响作业效率,在需要掉头时,首先将车辆停稳,并处于制动状态,调整大臂将集沙排沙装置升起到平衡位置,确保整车的重心位于压板所在范围内,然后人工控制顶升液压缸的活塞向下伸出,可以在压板正下方放置面积大于压板面积的垫块,垫块采用枕木或者厚钢板,也可以将压板下表面设为与轨枕上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形面,当压板与垫块接触或者压板下表面与轨枕上表面贴合后,放缓活塞伸出速度,并时刻关注车辆稳定性,当轮胎组件脱离轨道后,液压缸停止运动,手工操纵转向马达运转,转向马达末端的小齿轮与齿圈啮合,齿圈与顶升液压缸固定连接,小齿轮转动过程中,齿圈静止不动,而顶升液压缸上端可与底盘相对转动,因此,小齿轮自转过程中,绕齿圈公转,从而实现整车绕顶升液压缸的轴线转动,掉头就位后,收起压板即可开始反向除沙作业,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属于特种车辆,是一种具有两种行驶系统,且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原地掉头的设备,上述结构只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比如底盘可以借用现有铁路工程车的结构,集沙装置可以借用现有的链斗提升机的结构,排沙装置也可以借用现有的水平输送机构,只要能够使实现本发明的功能,解决现有铁路和公路除沙困难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轨道除沙车,包括动力装置、操控系统、底盘、集沙排沙装置、悬挂系统和底盘原地掉头机构,所述集沙排沙装置借助于悬挂系统安装在底盘前端,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底盘后端,所述操控系统用于连接动力装置、集沙排沙装置和悬挂系统,所述底盘的行驶系包括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所述公路行驶系统和铁路行驶系统均通过传动系与操控系统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集沙排沙装置的动力端通过操控系统与动力装置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