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7715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57939.6

申请日:

2014.06.11

公开号:

CN104784356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5申请日:2014061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5; A61P17/02

主分类号:

A61K36/85

申请人:

林光舜

发明人:

林光舜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永新街八达商城4H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74

代理人:

李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冬地梅1~3、柏树叶1~3、柏根白皮1~3、穿墙草1~3、桂枝1~3。本发明药物能有效缓解疼痛,起到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促进皮肉修复自生、减少瘢痕、加速愈合的作用,成本低,见效快,有效率可达到100%。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
冬地梅1~3    柏树叶1~3    柏根白皮1~3
穿墙草1~3    桂枝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其特征在于,包括等重量比的冬地梅、柏树叶、柏根白皮、穿墙草、桂枝。

3.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药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冬地梅、柏树叶、柏根白皮、穿墙草、桂枝清洗烘干后,混合粉碎得到原料药,然后用酒精度为50~60%Vol的白酒浸泡6~8天,过滤包装后即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药与白酒的体积比为1:4~6。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酒的酒精度为54~60%Vol。

说明书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本发明还涉及该药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烫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是由热力作用于人体引发皮肤急性损伤而造成的,其热源包括火焰、电火、热油、热水、蒸汽、化学灼伤、固体灼伤等。
由于烧烫伤会使正常皮肤抗菌天然屏障防御能力受到破坏,所以不仅会造成患者的剧烈疼痛,而且容易导致受伤创面越来越深,并发感染,从而造成患者的内伤,因此必须对烧烫伤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治疗处理。
现有治疗烧烫伤技术,大多采用麻醉止疼、激素、抗生素、物理干燥和植皮的西医方法,存在治疗周期长,成本高的缺陷,而且西医一般都忽略烧烫伤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治标不治本。现有的治疗烧烫伤的中医手段一帮采用喷涂方法,将中药制成油膏剂或散剂,但是存在涂抹不方便,易污染物料的缺点,而且现有药物普遍不具有止痛作用,需要另外服用止痛药,且见效慢,治疗周期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治疗烧、烫伤药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
冬地梅1~3    柏树叶1~3    柏根白皮1~3
穿墙草1~3    桂枝1~3。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烧、烫伤的药液,优选等重量比的冬地梅、柏树叶、柏根白皮、穿墙草、桂枝。
上述治疗烧伤、烫伤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冬地梅、柏树叶、柏根白皮、穿墙草、桂枝清洗烘干后,混合粉碎得到原料药,然后用酒精度为50~60%Vol的白酒浸泡6-8天,过滤包装后即得。
所述的原料药与白酒的体积比为1:4~6。
所述的白酒的酒精度优选为54~60%Vol。
使用时,首先将药棉用该药液浸泡后贴覆于受伤部位,即刻就能起到止痛作用,并能对受伤部位进行消炎;初步处理后,如果受伤属于Ⅰ、Ⅱ度创面,可将药液直接喷涂于受伤创面,使用当日即可见效;如果受伤比较严重,属于Ⅲ度创面,则需要将药棉固定于创面,隔时喷雾,保持药棉湿润,则3天可见效,轻者当天见效。
本发明中药原料中:冬地梅又名臭茉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降压的作用,主治风湿骨痛、脚气水肿、慢性骨髓炎、洗疥懒风肿,柏树叶主治血痢、吐血、痔疮、烫伤、止血生肌、治刀伤,柏根白皮具有活血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主治火灼烫伤、烂疮,穿墙草即金钱草,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沙虫、气结瘀痛、散瘀消肿的作用,桂枝可抗菌、抗病毒、发汗解肌、利经脉关节。
本发明药方中,柏树叶和柏根白皮中含有易溶于有机溶液的木脂素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用乙醇浸泡原料药后,这些有效成分溶解在乙醇溶液中,喷涂在创面,起到活血生肌、消炎止痛的作用;冬地梅和穿墙草中富含的黄酮甙、酚类、皂甙、鞣质等成分,用乙醇浸泡提取其有效成分后,作用于创面,可以在柏树叶和柏根白皮作用的基础上,起到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而桂枝中的有效成分溶于乙醇溶液中,可以由表及里,发挥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以下从临床应用结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一、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的患者100例,年龄在2岁-75岁,随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其中实验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
致伤原因:烧伤44例,沸水烫伤36例,热油烫伤9例,烧碱化学烧伤6例,电火花灼伤5例。
烧伤等级:Ⅰ度51人,Ⅱ度37人,Ⅲ度12人,
其中,Ⅰ度烧烫伤:只伤及表皮层,受伤的皮肤发红、肿胀,觉得火辣辣地痛,但无水泡出现;
Ⅱ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有明显水泡;
Ⅲ度烧烫伤:全层皮肤包括皮肤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都受到仿害,皮肤焦黑、坏死,这时反而疼痛不剧烈,因为许多神经也都一起被损坏了。
二、治疗方法
实验组使用本发明药液,对照组使用市售的唐王氏烫伤膏。
三、治疗标准
治愈:创面全部愈合,无残创;
基本治愈:创面基本愈合,尚有不足1%残创,无需手术,经一段时间换药能愈合;
好转:创面大部愈合,但残留创面超过1%以上,尚需手术植皮;
未愈:创面大部存在。
四、治疗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项目治愈基本治愈好转未愈止疼药有效率(%)实验组361220未使用100对照组3484420例使用92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有效率达到100%,而且患者不需要另外使用止疼药,此外,本发明药物见效快,使用当天创面就会有明显好转。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能有效缓解疼痛,起到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促进皮肉修复自生、减少瘢痕、加速愈合的作用,成本低,见效快,有效率可达到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将2Kg冬地梅、2Kg柏树叶、2Kg柏根白皮、2Kg穿墙草、2Kg桂枝清洗烘干后,混合粉碎得到原料药,然后用54%Vol的白酒浸泡7天,过滤包装后即得。
实施例2
将1Kg冬地梅、2Kg柏树叶、3Kg柏根白皮、1Kg穿墙草、3Kg桂枝清洗烘干后,混合粉碎得到原料药,然后用60%Vol的白酒浸泡6天,过滤包装后即得。
实施例3
将3Kg冬地梅、1Kg柏树叶、1Kg柏根白皮、3Kg穿墙草、1Kg桂枝清洗烘干后,混合粉碎得到原料药,然后用50%Vol的白酒浸泡8天,添加千分之三液体冰片然后过滤包装后即得。
实施例4
将2Kg冬地梅、3Kg柏树叶、2Kg柏根白皮、2Kg穿墙草、2Kg桂枝清洗烘干后,混合粉碎得到原料药,然后用58%Vol的白酒醇浸泡6天,过滤包装后即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冬地梅13、柏树叶13、柏根白皮13、穿墙草13、桂枝13。本发明药物能有效缓解疼痛,起到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促进皮肉修复自生、减少瘢痕、加速愈合的作用,成本低,见效快,有效率可达到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