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74139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14267.X

申请日:

1997.09.30

公开号:

CN1212855A

公开日:

1999.04.0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2.2.27|||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23L2/60; A23L1/236

主分类号:

A23L2/60; A23L1/236

申请人:

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发明人:

汪文陆; 郑木海; 朱丽萍

地址:

510315广东省广州市新港东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阎永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味纯正的复配甜味剂(果甜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将磺胺基人工甜味剂(A1)和多肽类甜味剂(A2)组成的成分A与天然糖甙类甜味剂(成分B)和风味矫正物(成分C)按一定配方比例混合均匀,或按配方比例溶于水,然后浓缩结晶而制成。本发明制作的甜味剂风味佳,耐热性能好,可用于制作无糖饮料或保健饮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果甜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由A、 B、C三组分或至少A、B两组分组成,将各组分干燥,粉碎按配方比例混 匀或将各组分按配方比例溶于水中,然后浓缩,结晶而制成;其中: 组分A由一种或多种磺胺基人工甜味剂(组分A1)或多肽类甜味 剂(组分A2)组成,组分A1和组分A2的重量比为1∶8-100,最好 为1∶0.2-5; 组分B由一种或多种天然糖甙类甜味剂组成,组分A和组分B的重 量为1∶0-1,最好为1∶0.01-0.1; 组分C由一种或多种风味矫正物组成,这些物质包括天然碳水化 合物、氨基酸及其盐、有机酸及其盐、增香剂及增甜剂或植物抽提物 等,组分A+B与组分C的重量比为1∶0-100,最好为1∶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其 特征是磺胺基人工甜味剂(组分A1)是指AK糖、糖精钠和甜蜜素等, 多肽类甜味剂(组分A2)是指天冬糖(夭冬氨酰苯甲酸甲酯)、阿 里甜(天冬氨酰丙氨酸酰胺;Alitame)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其 特征是天然糖甙类甜味剂是指罗汉果糖甙(Nogroside)及其衍生物、 甜菊甙(Stevioside)及其衍生物、甘草酸(Clycyrrhizinate)及 其盐等。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其 特征是风味矫正物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指核糖、木糖及木糖醇、葡萄 糖、山梨醇、乳糖、蔗糖、帕拉金糖、海藻糖、麦芽期精或淀粉等; 氨基酸及其盐指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及其盐,如甘氨酸、丙氨酸、 谷氨酸或谷氨酸钠等;有机酸及其盐是指含1-8碳的有机酸及其盐, 如乳酸、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酒石酸、己二酸、柠檬酸或柠檬 酸钾、葡萄糖酸及其钠盐等;增香剂及增甜剂是指多种增香物质或增 甜物质,如香草醛、香草酸、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环戊二烯酮或核 苷酸等。

说明书


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复配甜味剂(果甜糖)的制作方法。

    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的高甜度甜味剂仍以磺胺基甜味剂为主,有邻-磺酰苯甲酰亚胺钠(Sodium saccharide,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Sodium syclomate、甜蜜素)和6-甲基-3,4-二氢-1,2,3-噻嗪-4-酮-2,2-二氧化物钾(Potassium scesulfame、AK糖)等。这类人工甜味剂的风味特点是,在较高浓度时,甜度倍数明显降低,并具有较明显的后味或后苦味。以AK糖为例,在通常情况下(与3%的蔗糖溶液相比)其甜度为201倍,后味不明显[汪文陆等,食品科学,1994(10):9-12]。但当浓度达到8%蔗糖溶液的甜度时,AK糖的相对甜度则不到154倍,而且有相当明显的后苦味。其他磺胺基甜味剂也有类似的现象,甚至更加明显。这些特性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食品、医药或日化等领域的应用,因为在通常的甜味食品或饮料中,蔗糖浓度要达到10%以上才能感觉出较舒适的甜味。

    在本发明之前,也有报导建议将两种不同的甜味剂混合使用,以减弱某种甜味剂的不良后味,如将糖精钠和甜蜜素按1∶9比例配合使用[Cameron,1945,Cam.J.Res.23(E):139],将糖精钠和夭冬糖(Aspartame)配合使用[Homler,1984,Food Tech.38(7):50-55],或是将AK糖与天冬糖配合使用[Beverage World,1983(4):48]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甜味剂的后味,但只是根据使用经验简单地将两种不同甜味剂混合起来,未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甜味剂的缺点,也不能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甜味剂配方,以满足食品工业市场不同层次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风味佳、面耐热性能好、使用方便并可用于制作无糖饮料或保健饮品的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地:

    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果甜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由A、B、C三组分或至少A、B两组分组成。将各组分干燥,粉碎按配方比例混匀或将各组分按配方比例溶于水中,然后浓缩,结晶而制成;其中:

    组分A由一种或多种磺胺基人工甜味剂(组分A1)或多肽类甜味剂(组分A2)组成,组分A1和组分A2的重量比为1∶0-100,最好为1∶0.2-5;

    组分B由一种或多种天然糖甙类甜味剂组成.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为1∶0-1,最好为1∶0.01-0.1;

    组分C由一种或多种风味矫正物组成,这些物质包括天然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其盐、有机酸及其盐、增香剂及增甜剂或植物抽提物等,组分A+B与组分C的重量比为1∶0-100,最好为1∶10。

    所述的磺胺基人工甜味剂(组分A1)是指AK糖、糖精钠和甜蜜素等,多肽类甜昧剂(组分A2)是指天冬糖(天冬氨酰苯甲酸甲酯)、阿里甜(天冬氨酰丙氨酸酰胺,Alitane)等。

    所述的天然糖甙类甜味剂是指罗汉果糖甙(Bogonside)及其衍生物、甜菊甙(Stevioside)及其衍生物、甘草酸(Glycytthizinate)及其盐等。

    所述的风味矫正物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指核糖、木糖及木糖醇、葡萄糖、山梨醇、乳糖、蔗糖、帕拉金糖、海藻糖、麦芽糊精或淀粉等;氪基酸及其盐指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及其盐,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或谷氨酸钠等;有机酸及其盐是指含1-8碳的有机酸及其盐,如乳酸、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酒石酸、己二酸、柠檬酸或柠檬酸钾、葡萄糖酸及其钠盐等;增香剂及增甜剂是指多种增香物质或增甜物质,如香草醛、香草酸、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环戊二烯酮或核苷酸等。

    本发明所提供的复配型甜味剂(果甜糖)可单独使用,用于无糖饮料或低热量保健食品饮料的生产;也可以与蔗糖、果葡糖浆、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混合使用,用于各类甜味食品(如碳酸饮料、果蔬饮料、皋冻、冰淇淋、酱油、蚝油、酱菜、蜜饯、糖果、香口胶、饼干和餐桌用捃)、药品(如糖衣和医用糖浆和日化产品(如牙膏)等,这样产品风味会更佳。

    下面列举实施侧。进一步说明本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实施侧一

    按照配方一(见表一)所用配料,将各组分干燥、粉碎后、按配方秤量各组分,然后用混合机将各种成分混合均匀。即褥复配甜味剂。操作流程图如图l。

    根据相对甜度测定方法和感官测定方法检测复配甜味剂的相对甜度和风味[测定方法参照《食品科学》1994(10):9-12]。并根据理论相对甜度,计算出该配方的甜度增效系数。配方二和配方三(见表一)的制作方法同配方一。表一不同配方的预测甜度、实测甜度、增效和风味特性(直接混合法)  实例         组分A(kg)          组分B         组分C(kq)                            (kq)         A1    A2                 ①         ②         ③  理论  甜度  (倍)  实测  甜度  (倍)    增效    系数    (%)     风味评价 配方一    0.10     0.10    0.05       0.40      0.25      0.10    AK糖    天冬糖  罗汉甙     海藻糖    丙氨酸    抽提物   50   71    42.0   甜味纯正、柔    和、爽口。 配方二    0.15     0.28    0.04       0.40      0.13       --    AK糖    甜蜜素  甜菊甙      乳糖      糖酸钠   50   58    16.0   甜味清爽、入   口醇厚、浓郁 配方三    0.08     0.01    0.03       0.65      0.02      0.15   糖精钠   天冬糖  甘草素    帕拉金糖   麦芽酚    抽提物   50   63    26.0     具香甜味。实施例二

    按照配方四(见表二)中配料和配方,秤量各组分重量,逐一溶于500ml沸腾的无离子水中。溶解完全后,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过饱和状态。将溶液转移到300ml烧杯中,置于冰浴,缓慢搅拌。印有结晶析出,过滤后,干燥印得复配甜味剂成品。母液可重复使用。操作流程图如图2。

    并根据实施例一所述分方注检测复配甜味剂的相对甜度和风味。配方五和配方六(见表二)的制作方法同配方四。表二不同配方的预测甜度、实测甜度、增效和风味特性(重结晶法)    实例        组分A(kg)           组分B           组分C(kg)                            (kg)    A1          A2                  ①        ②       ③  理论  甜度  (倍)  实测  甜度  (倍)   增效   系数   (%)     风味评价   配方四   0.14        0.08      0.03      0.60      0.05     0.10   AK糖       天冬糖    甘草酸    山梨醇   谷氨酸钠  抽提物   50   68   36.0   甜味纯正、柔   和、爽口。   配方五   0.07        0.07      0.04      0.70      0.02     0.10   AK糖       天冬糖    甜菊甙     核糖     核苷酸   抽提物   50   62   24.0   甜味清爽、柔   和、较清淡。   配方六   0.07        0.38      0.03      0.50      0.02      -- 糖精钠       甜蜜素    罗汉甙    木糖醇    香草醛   50   57   14.0   具香甜味、入   口为甘甜味。

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复配甜味剂的制作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味纯正的复配甜味剂(果甜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将磺胺基人工甜味剂(A1)和多肽类甜味剂(A2)组成的成分A与天然糖甙类甜味剂(成分B)和风味矫正物(成分C)按一定配方比例混合均匀,或按配方比例溶于水,然后浓缩结晶而制成。本发明制作的甜味剂风味佳,耐热性能好,可用于制作无糖饮料或保健饮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