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治疗棉花枯黄萎病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目前,治疗棉花枯、黄萎病的农药对于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作用在60%以下。亚洲植保研究中心研制的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农药,可使病减轻50%(参阅《化学工业资料》14卷,第45册,42450u<1985>);中国枣阳市用25%多菌灵400倍稀释液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效果仅达58.5%。(参阅《湖北农业科学》1985),但由于控制性差,经济效益低而未能应用于大田生产,棉花枯、黄萎病仍为棉花病害的“难治之症”。
棉花枯、黄萎病难治的关键原因是病原菌侵入维管束中,化学农药一般由于分子极性相对较弱难以到达结构极性很强的导管中,因而增加杀菌剂地穿透维管束的能力是治疗这一病症的突破口。本发明人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发现了穿透经验规律即“相近相通律”,这一规律表明:“当农药分子极性与生物体表结构极性愈相近,则农药分子对生物体表通透性愈强。”根据这一原理,研制了治疗棉花枯、黄萎病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治疗棉花枯、黄萎病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治疗棉花枯、黄萎病制剂由多菌灵、水扬酸和冰乙酸组成,多菌灵作为杀菌原药,水扬酸作为穿透增效剂,冰乙酸作为穿透增效剂和溶剂。水扬酸增效倍数为1.1945倍,冰乙酸为1.6426倍,二者混合增效倍数为2、4417倍,增效倍数测定为室内ED50测定。
本治疗棉花枯、黄萎病制剂的成份范围是:
多菌灵:10-25%(重量)
水扬酸:5-20%(重量)
冰乙酸:50-70%(重量)
本治疗棉花枯、黄萎病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多菌灵原菌放入抽提釜,然后加入冰乙酸,在40-50℃温度下(20分钟),让原药溶解于冰乙酸。
2、将上述多菌灵-冰乙酸溶液过滤。
3、将经过过滤的冰乙酸-多菌灵溶液放入蒸馏釜中,在60℃温度,700mm汞柱压力下浓缩,到冰乙酸含量达到最终含量为止。
4、将上述浓缩物转入混配釜,再加入水扬酸,在40-50℃温度下进行混配(20分钟),即成本治疗棉花枯黄萎病制剂。
5、将上述所制备的制剂分装在外包装中即可使用。
使用时稀释至多菌灵原药含万分之六点二五进行灌根即可治疗棉花枯、黄萎病。
本治疗棉花枯、黄萎病制剂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作用快,经2850亩棉花示范试验,化学治疗效果达到77.34-91.7%(见附表),重病区挽回损失50%。使用时价格低廉,每亩药费3-5元,经济效益高,皮棉品级提高2-3级。在使用过程中,对人畜无害,作物安全,无环境污染。
以下用几个实施例作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取25公斤多菌灵原药放入抽提釜中,然后加入120公斤冰乙酸在40-50℃温度下使原药溶解于冰乙酸中,20分钟后得到145公斤多菌灵-冰乙酸溶液,将所得的145公斤溶液过滤后放入蒸馏釜中,在温度60℃,压力700mm汞柱下浓缩,当冰乙酸含量达到70公斤时,将浓缩液放入混配室,加入5公斤水扬酸在40-50℃温度下搅拌20分钟即成,使用时稀释400倍便可灌根。
实施例2、
取20公斤多菌灵原药放入抽提釜中,然后加110公斤冰乙酸,在40-50℃温度下使原药溶解于冰乙酸中,20分钟后得到130公斤多菌灵-冰乙酸溶液,将所得130公斤溶液过滤后放入蒸馏釜中,在温度60℃,压力700mm汞柱下浓缩,当冰乙酸含量达到70公斤时,将浓缩液放入混配室,加入10公斤水扬酸在40-50℃温度下搅拌20分钟即成。使用时稀释320倍便可灌根。
实施例3、
取10公斤多菌灵原药放入抽提釜中,然后加入90公斤冰乙酸,在40-50℃温度下,使原药溶解于冰乙酸中,20分钟后得到100公斤多菌灵-冰乙酸溶液,将所得100公斤溶液过滤后放入蒸馏釜中,在温度60℃、压力700mm汞柱下浓缩,当冰乙酸含量达到70公斤时,将浓缩液放入混配室,加入20公斤水扬酸,在40-50℃温度下搅拌20分钟即成。使用时稀释160倍便可灌根。